每个当臣子的人,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坐在丞相之位上么。
他们不明白慕容安为何如此抗拒。
慕容安叹了一口气,把被丞相二字所蒙蔽的家里人尽数赶了出去。
难道前两任丞相的下场还不够凄惨吗,他们难道以为那是偶然,或者认为自己有格外的好运气?那明明是皇帝陛下为了削弱相权故意为之!
他这把年纪,坐在太尉上的位置是最合适的,最好能直接从太尉的职位上致仕归家,何必坐在这万众瞩目,被皇帝视为眼中钉,随手想出手找点麻烦的位置上。
王丞相和刘丞相,才撑了不到一年!
慕容安沉思着,正在这时,书房门被打开,慕容远径直进来了。
慕容安四十岁才有了这个儿子,对他一直十分宠溺照顾,并且寄以厚望。然而慕容远的表现却令他十分失望,慕容家也是开国功臣,家族中历代都是人才辈出,慕容安做到了太尉的位置,然而他的子嗣之中,全都是一些纨绔的无能之辈。他一直看着慕容远长大,悉心教养,勉强比那些只会惹是生非的儿子们要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而已。
慕容远也算是有一些军事才能,但面对草原上的霸主匈奴骑兵,这些军事才能是不够的。当初皇帝陛下让慕容远带兵北伐,单独走一条路线,慕容安还为此劝诫过儿子,说不论损失多大,一定要有战果才行。
但慕容远仍然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这种结果和李仪、霍屹两支军队对比起来,就显得格外无能。
幸好还有赵平安那个叛徒垫底。
慕容安为儿子起名为远,是希望他有远大理想,能够将慕容家继续支撑下去,然而慕容远这次的表现实在令他失望。
如果当今陛下是一个守成之君,慕容远足以担当大任。然而皇帝他不是,他年轻气盛,壮志凌云,有着宏大的目标和详尽的计划。心狠手辣,做事果决,他不仅不是守成之君,他还想开疆扩土,建立前所未有的伟业。
慕容远的能力无法适应皇帝陛下的需求。
慕容远见自己的父亲面色不虞,轻声问道:爹,您当上丞相,之后可以安排我进太尉署,还有其他兄弟们,咱们慕容家不就能在朝廷立足了吗?就像当初的王家一样,占了大越半壁江山
愚蠢!慕容安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如今王家人什么下场,你忘了吗?!
慕容远从来没见过自己父亲这种神色,他一个快三十的人,有儿有女,被父亲这么一骂,面上有些挂不住,悻悻地说:王家那是自找的,他们怎么能干出窃换军粮的事来。
你能保证,你的兄弟们不会干出这种蠢事吗?慕容安冷冷地说。
慕容远想了一下,对自己那帮兄弟也不太看得上,不过他仍然辩驳说:安排些小官,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错来。对于小错,皇上也不至于抓着打。
其他利益集团都不太可靠,还是血亲最值得信任,慕容远不愿意放弃半个朝廷都是慕容家主干分支子弟的幻想。
当今陛下确实有容人之量,但他只能容忍有才能的人。慕容安说:你别忘了,王丞相的事,导火线在他弟弟身上!安排的人越多,你被牵连的可能性越大。要是真的出了什么大问题,我慕容家积累了百年的声望就毁了!
特别是当皇帝天天都准备找理由办人的情况下,到时候抄了慕容家,又可以让军队多吃半个月。
慕容远瞬间起了一身冷汗,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这位三朝元老在政治上的嗅觉及其敏锐,能窥探到这朝廷上任何风吹草动。
那就算了慕容远缓缓说:但这终究是一件好事,爹,有您在,我日后再当个太尉丞相,也会容易一些
慕容安看着自己的儿子,心想,你怎么不想想,你的能力配得上太尉或者丞相吗。
德不配位啊!
如果是越云帝,或者更早的时候,讲究无为而治,陛下不会在乎办事能力,又有开国的功勋撑着,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百年前的功绩已经不能在陛下面前说得上话,他需要的是能新的战绩,需要能真正战胜匈奴的人。
慕容安几乎能够预想到,当今陛下在位期间,整个朝廷都将要进行一批大换血,更多的新贵声名鹊起,而老派贵族将逐渐消失。
虽然想了这么多,但慕容安并没有说出来,他不忍心打击自己唯一一个从小养到大的儿子。慕容家最终还是要交到慕容远手里的,他必须竭尽所能为儿子铺一条路。
让爹再想想,不过以后慕容家行事要更加谨慎小心才行。慕容安意味深长地说:你没事可以和霍家,李家多多走动
霍屹一直在练兵,将西河骑兵融入北军之后,他手下大越有三万骑兵。
在秋冬之际,匈奴再次入关侵略,霍屹带领五千骑兵出九原郡,长驱直入,斩首匈奴三千人。其中秋鸿光表现极为亮眼,这次他没有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霍屹带领大部队吸引了匈奴的注意力,随后秋鸿光带领精锐对匈奴造成了重创,还抓了一个王子当俘虏。
秋鸿光手下带的兵,最核心的就是从当初第一战活下来的二百骑兵。秋鸿光不像霍屹爱惜兵力,因此跟着他打仗能活下来的人都被磨砺成了精锐中的精锐。
有些人愿意跟随霍将军,也有人愿意跟随秋校尉,毕竟跟着秋校尉打仗,战后所获得奖励也会多一些。
五斗米足以令人折腰,朝廷在给予士兵的奖励向来毫不含糊,足以令人舍生忘死与匈奴作战死了,朝廷还会给家人抚恤金二万钱,以及子女后代可被推举为吏。
在这个只有全家辛勤努力种田才能活下去的地方,那些金银的诱惑力是无可比拟的。
这次战斗只持续了三个月,霍屹很快就带着军队回来了。周镇偊再次发放了很多奖励,整个北军或多或少得到了奖赏,令人眼红不已。
除北军外的其他骑兵也非常羡慕,他们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时候是会让两个军队切磋交流的。其他军队来到北军之后,明显能感受到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北军的士兵是练习的劲头特别足,毕竟获得丰厚奖赏的人就在身边,金银财产对他们的诱惑更加鲜明而真实。
于是其他军队在切磋之中,就被吊打了。
李仪气得不行,回去因为这事骂了几天,训练力度也大了很多。一时之间,几支军队齐头并进,有些良好竞争的意思。
而就在新年之后,匈奴的军臣单于派出使者前往大越,带来了一封信。
信上指责大越背信弃义,违反合约,并且要求大越将王子放回去,否则将面临军臣单于无尽的怒火。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25 23:03:03~20201126 23:53: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金色丝线、晏难返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瓶;沫|*雅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十七章 长安风云
在长安城比邻紫微宫的地方, 原来有一片大空地,从去年八月份周镇偊决定开启武库计划之后,那里便飞快地建立了一片仓库与建筑群,如今武库初见规模, 已经有数千匠人搬进其中入住, 非常热闹。
武库既有储存武器和盔甲的功能, 也是让这群匠人聚在一起琢磨新东西的地方。这里算是军事重地,因此有北军派人守在外面, 防卫十分严密。
霍屹和周镇偊迎着二月的寒风踏进武库之中, 门口的北军十分恭敬地向两人行礼。霍屹身上披着一件厚重的貂裘,下巴被玄色毛绒遮挡起来,显得脸色更加苍白冷峻。
这件貂裘是周镇偊在今年元宵节的时候送他的, 经历过两场胜利之后,皇帝对他的赏赐已经是数也数不清。
那个匈奴使者还关在大牢里,开始准备杀了来着,后来想想算了。周镇偊缓缓说道, 如今大越一点要和匈奴和解的意思都没有,他建立的是武库,不是文库。
如果此时在冒顿单于的威胁下稍微露出怯意和软弱,所面临的必然是匈奴更加肆无忌惮地掠夺。
大越不应当对外来的强盗抱有任何幻想。
大越的生存基础是耕种, 每个人最基本的认知就是,粮食从地里长出来,需要的是人的辛勤劳动。而对于匈奴来说,他们出生起就在一片无法种植的大漠之中,想要获得粮食, 那就四处去抢吧。
抢劫和掠夺的意识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造就了天然的敌对关系除非农耕文明强大到让他们无法掠夺, 否则不存在和平相处的可能性。
周镇偊接着说:我准备让陶嘉木写封回信送过去,谴责匈奴百年来所作所为。
他发现陶嘉木这人文笔真是非常地优秀,说服力很强。不过他这样有想法的人,光用来写文书实在有点浪费。
霍屹说:这封信是给大越子民看的。
没错,要让他们知道大越面对匈奴,绝不会退让的态度。
周镇偊看了一眼霍屹,心想态度好做,但需要有实力支撑起这份态度,霍将军就是实力的保证。
陛下,臣有个想法。霍将军低声说:当初我说了三点关于匈奴的优势,除了他们天然适应大漠的作战环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们的战马。
战马对于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点秋鸿光深有体会。当初他第一次和匈奴那个千骑长对上,些微的差异就在于战马上。
我听说远在大宛国,有着极好的战马周镇偊说。
因为那些吃的马草和我们的战马不一样。霍屹说:在大漠上,有一片地区名为河套地区,被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所控制。那里有着最好的马草,能够喂养出强壮而耐力更强的战马。
他伸出三根手指,认真地说:河套地区如同匈奴的血液,只要能控制那里,大越对战匈奴的胜率至少能提高三层。
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霍屹非常谨慎地说了个三层。
周镇偊忽然握住他的手,把小拇指掰开:加上武库的新装备,有四层。
霍屹低头,想了想:确实。
周镇偊又掰开他的大拇指,五根手指齐齐展开,说:有霍将军指挥战役,五层。
他心想,有整个大越在背后支持这支军队,胜算就是九成了周镇偊还保留了一丝谨慎。
霍屹:承蒙陛下赏识。
他抽回手,继续道:但要占领这块地方很难,不仅有白羊王、楼烦王两支军队,匈奴的主力部队也在那边。一旦察觉到风声,匈奴主力部队会快速支援。
周镇偊:我们需要一个机会。
霍屹这么一说,他也对河套地区十分眼馋,皇帝陛下尚且不知道放弃二字怎么写,他打定主意,就一定要拿下那个地方。
只不过需要一个机会而已。
他们两人讨论着,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往武库内部走去。早上有武库的负责人禀告说他们锻造出了一种新的刀,想请皇帝陛下过目。
就这事霍屹和周镇偊今天来武库的原因。
一个负责人走过来,行礼之后带着皇帝和将军去了一间锻造屋。周镇偊当初很舍得下本钱,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备,里面有很多铁匠,有的正聚在一起讨论,有的则在独自锻铁,屋内十分燥热,瞬间隔绝了外界二月的寒风。
霍屹脱下貂裘,负责人拿着一把环柄长铁刀过来,说:这就是武库新锻造出来的刀。
这把刀菏背直刃,刀背较厚,刀首另铸环首,厚实沉稳,与刀体连接浑然一体,大越三尺左右。旁边还放着几把长短不一的,负责人给他们拿来的这把是锻造的最好的。
霍屹见了这刀,便眼前一亮,对周镇偊说:陛下,让臣试试吧。
那刀刃是亮的,看上去十分危险,章中常侍微微皱起眉,哪能让人拿着武器站在陛下面前,实在是大逆不道。他正要提醒霍屹一句,就听皇帝说:那你试试,你觉得好就行。
负责人双手将刀举过头顶,霍屹单手接过,认真欣赏了一番。
这把刀平肩长身,刀刃略向内收,刃线十分清晰,刀柄处有部分木柄,使持握的手感更加舒适。
霍屹让开几步,对着空地猛地劈下,烈烈风声乍起又瞬间消失,只留下空气的余颤。
拿块木桩不,拿匈奴的轻甲过来。霍屹说。
很快便有人拿着轻甲过来,套在一个木桩上。霍屹拿着环柄长铁刀对准木桩凛然劈下去,皮甲顿时深深地凹进去,发出了刺耳的声音,而这把刀却没有折断,甚至缺口都很浅。
霍屹高兴地说:陛下,这把刀的特点在于刀茎宽厚,猛烈劈砍也不至折断。而且适合单手持握,这样就能空出另一只手来,持盾或者使用弩箭。
那就尽快大规模锻造出来,好给将士们换上。周镇偊也很高兴:这把刀是谁最先锻造出来的,重重有赏。
他在鼓励大家创造更新更好用的东西。
负责人也喜笑颜开,讨好道:陛下,这种刀还没有名字呢,请陛下赐名。
周镇偊转头看向霍屹,笑着说:霍大将军起个名字吧。
霍屹一愣,冥思苦想半天,说:刀首铸环,这把刀就叫环首刀吧。
真是个简单干脆的名字。
周镇偊:那就赐名环首刀。
霍屹感觉奇奇怪怪的,他手里还拿着那把环首刀,走到一边准备放回去。他忽然看到了旁边有个长得挺奇怪的大型车架。
恋耽美
他们不明白慕容安为何如此抗拒。
慕容安叹了一口气,把被丞相二字所蒙蔽的家里人尽数赶了出去。
难道前两任丞相的下场还不够凄惨吗,他们难道以为那是偶然,或者认为自己有格外的好运气?那明明是皇帝陛下为了削弱相权故意为之!
他这把年纪,坐在太尉上的位置是最合适的,最好能直接从太尉的职位上致仕归家,何必坐在这万众瞩目,被皇帝视为眼中钉,随手想出手找点麻烦的位置上。
王丞相和刘丞相,才撑了不到一年!
慕容安沉思着,正在这时,书房门被打开,慕容远径直进来了。
慕容安四十岁才有了这个儿子,对他一直十分宠溺照顾,并且寄以厚望。然而慕容远的表现却令他十分失望,慕容家也是开国功臣,家族中历代都是人才辈出,慕容安做到了太尉的位置,然而他的子嗣之中,全都是一些纨绔的无能之辈。他一直看着慕容远长大,悉心教养,勉强比那些只会惹是生非的儿子们要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而已。
慕容远也算是有一些军事才能,但面对草原上的霸主匈奴骑兵,这些军事才能是不够的。当初皇帝陛下让慕容远带兵北伐,单独走一条路线,慕容安还为此劝诫过儿子,说不论损失多大,一定要有战果才行。
但慕容远仍然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这种结果和李仪、霍屹两支军队对比起来,就显得格外无能。
幸好还有赵平安那个叛徒垫底。
慕容安为儿子起名为远,是希望他有远大理想,能够将慕容家继续支撑下去,然而慕容远这次的表现实在令他失望。
如果当今陛下是一个守成之君,慕容远足以担当大任。然而皇帝他不是,他年轻气盛,壮志凌云,有着宏大的目标和详尽的计划。心狠手辣,做事果决,他不仅不是守成之君,他还想开疆扩土,建立前所未有的伟业。
慕容远的能力无法适应皇帝陛下的需求。
慕容远见自己的父亲面色不虞,轻声问道:爹,您当上丞相,之后可以安排我进太尉署,还有其他兄弟们,咱们慕容家不就能在朝廷立足了吗?就像当初的王家一样,占了大越半壁江山
愚蠢!慕容安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如今王家人什么下场,你忘了吗?!
慕容远从来没见过自己父亲这种神色,他一个快三十的人,有儿有女,被父亲这么一骂,面上有些挂不住,悻悻地说:王家那是自找的,他们怎么能干出窃换军粮的事来。
你能保证,你的兄弟们不会干出这种蠢事吗?慕容安冷冷地说。
慕容远想了一下,对自己那帮兄弟也不太看得上,不过他仍然辩驳说:安排些小官,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错来。对于小错,皇上也不至于抓着打。
其他利益集团都不太可靠,还是血亲最值得信任,慕容远不愿意放弃半个朝廷都是慕容家主干分支子弟的幻想。
当今陛下确实有容人之量,但他只能容忍有才能的人。慕容安说:你别忘了,王丞相的事,导火线在他弟弟身上!安排的人越多,你被牵连的可能性越大。要是真的出了什么大问题,我慕容家积累了百年的声望就毁了!
特别是当皇帝天天都准备找理由办人的情况下,到时候抄了慕容家,又可以让军队多吃半个月。
慕容远瞬间起了一身冷汗,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这位三朝元老在政治上的嗅觉及其敏锐,能窥探到这朝廷上任何风吹草动。
那就算了慕容远缓缓说:但这终究是一件好事,爹,有您在,我日后再当个太尉丞相,也会容易一些
慕容安看着自己的儿子,心想,你怎么不想想,你的能力配得上太尉或者丞相吗。
德不配位啊!
如果是越云帝,或者更早的时候,讲究无为而治,陛下不会在乎办事能力,又有开国的功勋撑着,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百年前的功绩已经不能在陛下面前说得上话,他需要的是能新的战绩,需要能真正战胜匈奴的人。
慕容安几乎能够预想到,当今陛下在位期间,整个朝廷都将要进行一批大换血,更多的新贵声名鹊起,而老派贵族将逐渐消失。
虽然想了这么多,但慕容安并没有说出来,他不忍心打击自己唯一一个从小养到大的儿子。慕容家最终还是要交到慕容远手里的,他必须竭尽所能为儿子铺一条路。
让爹再想想,不过以后慕容家行事要更加谨慎小心才行。慕容安意味深长地说:你没事可以和霍家,李家多多走动
霍屹一直在练兵,将西河骑兵融入北军之后,他手下大越有三万骑兵。
在秋冬之际,匈奴再次入关侵略,霍屹带领五千骑兵出九原郡,长驱直入,斩首匈奴三千人。其中秋鸿光表现极为亮眼,这次他没有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霍屹带领大部队吸引了匈奴的注意力,随后秋鸿光带领精锐对匈奴造成了重创,还抓了一个王子当俘虏。
秋鸿光手下带的兵,最核心的就是从当初第一战活下来的二百骑兵。秋鸿光不像霍屹爱惜兵力,因此跟着他打仗能活下来的人都被磨砺成了精锐中的精锐。
有些人愿意跟随霍将军,也有人愿意跟随秋校尉,毕竟跟着秋校尉打仗,战后所获得奖励也会多一些。
五斗米足以令人折腰,朝廷在给予士兵的奖励向来毫不含糊,足以令人舍生忘死与匈奴作战死了,朝廷还会给家人抚恤金二万钱,以及子女后代可被推举为吏。
在这个只有全家辛勤努力种田才能活下去的地方,那些金银的诱惑力是无可比拟的。
这次战斗只持续了三个月,霍屹很快就带着军队回来了。周镇偊再次发放了很多奖励,整个北军或多或少得到了奖赏,令人眼红不已。
除北军外的其他骑兵也非常羡慕,他们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时候是会让两个军队切磋交流的。其他军队来到北军之后,明显能感受到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北军的士兵是练习的劲头特别足,毕竟获得丰厚奖赏的人就在身边,金银财产对他们的诱惑更加鲜明而真实。
于是其他军队在切磋之中,就被吊打了。
李仪气得不行,回去因为这事骂了几天,训练力度也大了很多。一时之间,几支军队齐头并进,有些良好竞争的意思。
而就在新年之后,匈奴的军臣单于派出使者前往大越,带来了一封信。
信上指责大越背信弃义,违反合约,并且要求大越将王子放回去,否则将面临军臣单于无尽的怒火。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25 23:03:03~20201126 23:53: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金色丝线、晏难返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瓶;沫|*雅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十七章 长安风云
在长安城比邻紫微宫的地方, 原来有一片大空地,从去年八月份周镇偊决定开启武库计划之后,那里便飞快地建立了一片仓库与建筑群,如今武库初见规模, 已经有数千匠人搬进其中入住, 非常热闹。
武库既有储存武器和盔甲的功能, 也是让这群匠人聚在一起琢磨新东西的地方。这里算是军事重地,因此有北军派人守在外面, 防卫十分严密。
霍屹和周镇偊迎着二月的寒风踏进武库之中, 门口的北军十分恭敬地向两人行礼。霍屹身上披着一件厚重的貂裘,下巴被玄色毛绒遮挡起来,显得脸色更加苍白冷峻。
这件貂裘是周镇偊在今年元宵节的时候送他的, 经历过两场胜利之后,皇帝对他的赏赐已经是数也数不清。
那个匈奴使者还关在大牢里,开始准备杀了来着,后来想想算了。周镇偊缓缓说道, 如今大越一点要和匈奴和解的意思都没有,他建立的是武库,不是文库。
如果此时在冒顿单于的威胁下稍微露出怯意和软弱,所面临的必然是匈奴更加肆无忌惮地掠夺。
大越不应当对外来的强盗抱有任何幻想。
大越的生存基础是耕种, 每个人最基本的认知就是,粮食从地里长出来,需要的是人的辛勤劳动。而对于匈奴来说,他们出生起就在一片无法种植的大漠之中,想要获得粮食, 那就四处去抢吧。
抢劫和掠夺的意识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造就了天然的敌对关系除非农耕文明强大到让他们无法掠夺, 否则不存在和平相处的可能性。
周镇偊接着说:我准备让陶嘉木写封回信送过去,谴责匈奴百年来所作所为。
他发现陶嘉木这人文笔真是非常地优秀,说服力很强。不过他这样有想法的人,光用来写文书实在有点浪费。
霍屹说:这封信是给大越子民看的。
没错,要让他们知道大越面对匈奴,绝不会退让的态度。
周镇偊看了一眼霍屹,心想态度好做,但需要有实力支撑起这份态度,霍将军就是实力的保证。
陛下,臣有个想法。霍将军低声说:当初我说了三点关于匈奴的优势,除了他们天然适应大漠的作战环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们的战马。
战马对于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点秋鸿光深有体会。当初他第一次和匈奴那个千骑长对上,些微的差异就在于战马上。
我听说远在大宛国,有着极好的战马周镇偊说。
因为那些吃的马草和我们的战马不一样。霍屹说:在大漠上,有一片地区名为河套地区,被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所控制。那里有着最好的马草,能够喂养出强壮而耐力更强的战马。
他伸出三根手指,认真地说:河套地区如同匈奴的血液,只要能控制那里,大越对战匈奴的胜率至少能提高三层。
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霍屹非常谨慎地说了个三层。
周镇偊忽然握住他的手,把小拇指掰开:加上武库的新装备,有四层。
霍屹低头,想了想:确实。
周镇偊又掰开他的大拇指,五根手指齐齐展开,说:有霍将军指挥战役,五层。
他心想,有整个大越在背后支持这支军队,胜算就是九成了周镇偊还保留了一丝谨慎。
霍屹:承蒙陛下赏识。
他抽回手,继续道:但要占领这块地方很难,不仅有白羊王、楼烦王两支军队,匈奴的主力部队也在那边。一旦察觉到风声,匈奴主力部队会快速支援。
周镇偊:我们需要一个机会。
霍屹这么一说,他也对河套地区十分眼馋,皇帝陛下尚且不知道放弃二字怎么写,他打定主意,就一定要拿下那个地方。
只不过需要一个机会而已。
他们两人讨论着,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往武库内部走去。早上有武库的负责人禀告说他们锻造出了一种新的刀,想请皇帝陛下过目。
就这事霍屹和周镇偊今天来武库的原因。
一个负责人走过来,行礼之后带着皇帝和将军去了一间锻造屋。周镇偊当初很舍得下本钱,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备,里面有很多铁匠,有的正聚在一起讨论,有的则在独自锻铁,屋内十分燥热,瞬间隔绝了外界二月的寒风。
霍屹脱下貂裘,负责人拿着一把环柄长铁刀过来,说:这就是武库新锻造出来的刀。
这把刀菏背直刃,刀背较厚,刀首另铸环首,厚实沉稳,与刀体连接浑然一体,大越三尺左右。旁边还放着几把长短不一的,负责人给他们拿来的这把是锻造的最好的。
霍屹见了这刀,便眼前一亮,对周镇偊说:陛下,让臣试试吧。
那刀刃是亮的,看上去十分危险,章中常侍微微皱起眉,哪能让人拿着武器站在陛下面前,实在是大逆不道。他正要提醒霍屹一句,就听皇帝说:那你试试,你觉得好就行。
负责人双手将刀举过头顶,霍屹单手接过,认真欣赏了一番。
这把刀平肩长身,刀刃略向内收,刃线十分清晰,刀柄处有部分木柄,使持握的手感更加舒适。
霍屹让开几步,对着空地猛地劈下,烈烈风声乍起又瞬间消失,只留下空气的余颤。
拿块木桩不,拿匈奴的轻甲过来。霍屹说。
很快便有人拿着轻甲过来,套在一个木桩上。霍屹拿着环柄长铁刀对准木桩凛然劈下去,皮甲顿时深深地凹进去,发出了刺耳的声音,而这把刀却没有折断,甚至缺口都很浅。
霍屹高兴地说:陛下,这把刀的特点在于刀茎宽厚,猛烈劈砍也不至折断。而且适合单手持握,这样就能空出另一只手来,持盾或者使用弩箭。
那就尽快大规模锻造出来,好给将士们换上。周镇偊也很高兴:这把刀是谁最先锻造出来的,重重有赏。
他在鼓励大家创造更新更好用的东西。
负责人也喜笑颜开,讨好道:陛下,这种刀还没有名字呢,请陛下赐名。
周镇偊转头看向霍屹,笑着说:霍大将军起个名字吧。
霍屹一愣,冥思苦想半天,说:刀首铸环,这把刀就叫环首刀吧。
真是个简单干脆的名字。
周镇偊:那就赐名环首刀。
霍屹感觉奇奇怪怪的,他手里还拿着那把环首刀,走到一边准备放回去。他忽然看到了旁边有个长得挺奇怪的大型车架。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