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夜色幽深,万籁寂静,霍屹才慢慢陷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梦里光怪陆离的画面在他面前交错闪现,他觉得自己可能睡着了,又可能没睡着,浑身疲乏至极,灵魂却不肯安歇。
他意识恍惚之际,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周围是冰冷的空气,脚下是潮湿的土壤,他在河边的树下栖息,前方尽是荆棘,身后一片黑暗。
他该往哪里走。
长安?
霍小满的声音陡然响起,虽然轻微,却如炸雷般让霍屹清醒过来。
外面天光微曦,已然显现出雾蒙蒙的白色,霍小满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进来,其中频繁提到了长安两个字。
霍屹眨了眨眼,颇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仿佛有什么难以避免的大事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他起身穿好衣物,霍小满的脚步声渐进,在外面轻声喊他:家主,长安使者来了。
长安的使者。
霍屹的声音非常清醒:我知道了,请来使稍作歇息。
长安的使者姓陈,是个长相普通的中年男人,在先皇身边任中郎,为人处事十分小心谨慎。
陈使对霍屹态度恭敬,他带来了一个消息,七皇子已经登基成为新帝,但登基仪式还未举行。新皇召回四十二郡郡守,共同参加登基典礼。
这是十五天前的消息,从长安到西河边郡,途中快马加鞭,最快也需要十五天。
而一个月之后就是新皇登基的日子,他们必须在这之前赶回去。
虽然霍屹对此早有准备,但仍然紧迫地令人猝不及防。霍屹整理思绪之后,缓缓说:边郡还有些事务需要嘱咐,陈使现在府上稍等片刻,一个半个时辰后即可动身。
陈使眼圈下面一团乌黑,他喝了口热茶之后,非常温和地说:霍君先忙,不必顾忌在下。
霍屹在书房写了几封信,分别交给陶嘉木,边郡各都尉和军中的校尉。他匆匆落笔,思路却很流畅,将郡内事务一一分派下去。
他忙完之后,霍小满已经做好了出行的准备,霍屹没什么必须要带的东西,他只有随身的弓和剑,以及乌孙马红烟。
三人轻车简行,霍小满驾车,霍屹与陈使坐在车内。此时天已大亮,街巷之中鸡鸣犬吠声不绝,边郡中的人们从睡梦中苏醒,就看到了路上郡守的马车。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郡内百姓便知道郡守要暂离河西边郡去长安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百姓们自发站在街边,目送霍屹离开。
陈使撩开车帘,惊讶地看着街上的盛况,正在这时,一个小小的白影从街上飞过来。陈使不敢用手去接,敏捷地向后躲开,白影落在车厢内,他才发现那是一朵白色小花。
陈使讶然:这是什么?
紧接着,更多的花和丝帕朝车厢扔进来,街上的人们欢呼起来,车内散发着脂粉的气息。霍屹镇定自若,拿起一朵花说:陈中郎有所不知,这是生长于戈壁中的花,名为冷泉花,长安难以得见。戈壁之中多干草与树,唯有冷泉花会开在石缝中。
只是也不香罢了。
陈使坐在丝帕堆叠的满室馨香之中,有些感慨地说:听闻郡守廉洁奉公,备受百姓爱戴,果然名不虚传。只是这样一来,咱们又要慢上几个时辰了。
霍屹笑了笑:边郡百姓性情淳朴,不拘一格,等离开郡内就好了。
陈使说这话其实并没有指责的意思,他发现霍屹比自己说话还要小心谨慎,按理说,一方郡守已经是地方是最大的官,西河边郡又远离长安,说霍屹是土皇帝都不为过,不知为何居然为人这么谦逊。
他正想着,前面驾车的霍小满开口说:这还不算什么呢,几年前家主刚上任的时候,只要上街,必有年轻女子向他扔花与香帕,车马难行。为家主说亲的媒人踩破了郡守府的门槛,现在都还没修呢。
陈使饶有兴趣地问:还有这种事?
霍小满还想再说,霍屹敲了敲车壁:小子胡说罢了。
陈使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他一眼,霍屹确实长得好看,他眼角眉梢所凝聚的清俊秀气,如同长安春末的婉约淡柳,又如茫茫黄沙中孤僻的冷泉白花,令人见之忘俗。
只不过,他身上总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冷意,仿佛戈壁苍白冷凝的风一样。
他们在路上走了二十多天,一路无惊无险地抵达长安。
霍屹已经有多年没有回来,长安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城门口拥挤着来来往往的商贩和平民。这里是整个大越的权力中心,所有的权力斗争都隐藏在华丽壮美的紫微宫中。
他知道自己回到长安,便是重新踏入了这团深不见底的泥潭。
不过等登基大典结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会回到河西边郡。再过几年,等北方安定,他便可以上书致仕,带家人回蜀郡,让母亲安享晚年。
他希望母亲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再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离长安越近,霍屹越是紧张,他很久没有见过母亲,不知家里情况如何,侄女今年应该八岁了,上次见她的时候还是个没牙的小丫头呢。
登基大典要五天后才会开始,他想先回霍家,看看母亲和自己的侄女,之后再去觐见当今圣上。
陈使之前下了马车去城门口打探消息,很快回到马车上,说:还有几个郡守没有回来,咱们不算最晚的。
陈使已经打了招呼,他们自然优先进城,霍屹许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特权,一时间竟然有些不适应。
进城之后,霍屹说:多谢陈中郎一路照拂,我先行回府,陈使要去哪儿吩咐小满就行。
他说着就要下马车,被陈使飞快地抓住了手腕。
陈使立刻为手上冰凉的触感打了个哆嗦,不过他来不及多想,急忙说:郡守大人,我知道您想念家人心切,但您回长安,要先与我去宫中复命啊!你可以让家仆先回去报信,宫中的马车早已经为您备好了。
陈使拨开车帘,外面果然有辆马车已经等着了,高头大马,漆红椆木,一看就是宫中之物。
圣上在宫中等着你呢。陈使以为郡守应当为此高兴才是,然而霍屹顿了顿,面色平淡地走下马车,对霍小满吩咐了几句。
霍小满离开之后,霍屹才慢吞吞地坐上宫中准备的马车,陈使没敢坐上去,就在旁边骑马相随。
半路上,霍屹掀开车帘,小声问:陈中郎,所有郡守都如此安排吗?
陈使也俯下身,笑着说:当然不是,霍君,圣上可是迫不及待等着见你呢。
霍屹默默地放下车帘,自动把这句话翻译成圣上迫不及待等着找你麻烦呢。
他确实曾任皇子侍读,陪伴过圣上一年。但那是很早之前的事了,当时圣上才五岁吧,又能记得什么事呢。
就算以前再怎么好,就算圣上念着幼时的旧情,霍屹也不对皇室之人抱有任何期待。毕竟霍丰年在死之前,也是受先皇恩宠,位极人臣啊。
他垂眼看着马车上的地毯,思索着圣上找他所为何事。从长安进入紫薇宫,这一段路程足以让他理清思路。
*
作者有话要说:
将军边郡一枝花石锤了
第十一章 长安紫薇
到了紫薇宫,马车在宫门前停了下来。霍屹从车厢内出来,宫门两边的侍卫让他解下随身的剑。霍屹将剑交给侍卫,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他向来剑不离身,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陈中郎下马领霍屹进入紫微宫,越过层层叠叠的宫殿,往东苑走去。
霍屹在多年前曾居住于宫中,多年过去,他仍然记得宫中的布置和禁军的安排情况,东苑内有离宫亭观,水榭果园,狩猎场等,是圣上用来游乐,宴请大臣的地方。
他们走进东苑,又有内臣过来,一路将他们引到曲水亭上。
东苑风景优美,种有奇花异木,山石雕刻掩映其中。霍屹从草木繁盛的空隙处看到了远处的曲水亭,一个穿着玄色长袍的男人正坐在亭中,虽然这里离得很远,对方的身影显得模糊不清,但仍然能看出是英俊挺拔的轮廓。
他们跟着内臣走近曲水亭,近侍通报之后,才踩着水上的长廊走过去。
霍屹拱手行礼:臣西河郡守霍屹参见陛下。
霍卿请坐。他听到一个年轻而低沉的声音,带着一些笑意。
霍屹没有推脱,坐下来之后,旁边的宫女为他倒茶,霍屹目光盯着散发着热气的茶水,态度十分恭谨。
周镇偊看着他,低垂的睫毛在霍屹的脸上投下一片阴影。曲水亭秀丽端庄,当霍屹裹着一身戈壁的风霜走进来,仿佛让曲水亭也变得冰冷而肃穆。
周禛偊心想,霍屹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比他想象的更好。
周镇偊期待这次会面已经很久,他慢慢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霍卿从西河边郡赶回来,舟车劳顿辛苦了,途中顺利吗?
霍屹规规矩矩地说:多亏有陈中郎一路照拂,非常顺利。
周镇偊哦了一声,这才看向旁边的陈中郎,说:陈卿是第一次到西河边郡吧,感觉如何?
他们俩面对面坐着,陈中郎一个人站在亭外,他敏锐地感觉到圣上和霍屹郡守之间微妙的气氛,拱手说:陛下,西河边郡虽地处西面,黄沙漫天,却十分热闹,民风淳朴,治安清明。边郡气候风俗作物都与中原不同,臣这次涨了不少见识。
他又随口说了两句,便借机告退,快步离开了。
陈中郎离开之后,周镇偊才开口问:霍卿啊,你还记得咱们几年没见了?
霍屹脑子里转了几个念头,谨慎地说:十二年罢。
不不不,霍卿你记错了。周镇偊摇头,说:五年前你回长安述职,咱们在前殿见过一面的,只是当时没说上话。后来我去霍府找你,却被告知你已经离开了。
霍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他愕然抬头,正好撞进年轻帝王纯黑的眼睛里,周镇偊眼角带笑,语气轻松地问:霍大哥,你怎么跑的这么快?
他把霍屹叫霍大哥,是很久以前的称呼。
周镇偊刚过十八,轮廓中还能显出少年的鲜活与锋利,他穿着一身玄色长袍,宽肩窄背,玉带勾勒出坚韧挺拔的腰,虽然是端坐的姿态,却显得相当闲适。
他修长的手指正拨弄着案上的文书,眼睛还带着一点微微的笑意,虽然年少,但已经显出了不动声色的威势。
霍屹收回目光,苦恼地说:这件事臣并不知情,边郡人少事多,大概是走得比较匆忙。
他一个称呼,又把两人之间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君臣关系。
周镇偊靠近了一些,说:算起来,霍卿在西河边郡已经八年了,匈奴肆虐,八年来西河边郡寸地不失,这都是霍卿的功劳。
他倾身抬手,亲自给霍屹倒了杯茶:要是人人都如霍卿,大越何须畏惧匈奴铁骑呢。
霍屹双手端起茶杯,正在想如何回这句话,就听少年天子说:只可惜,大越只有一个霍卿。
透亮的茶水倾泻而出,霍屹微怔,心思随着茶水慢慢沉寂。
不。
父亲霍丰年比他更有经验,兄长霍信比他更有威严。
如果他们还在,会比自己做得更好。
霍屹收敛心神,滴水不漏地说:陛下谬赞了,大越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将相之才。匈奴铁骑也并非不可战胜。
周镇偊眼睛亮起来,倾身握住霍屹的手腕,本来想问郡守那句话什么意思,但入手冰凉的皮肤让他换了个话题:霍卿的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这里风太大了。
霍屹措手不及,就见玄色长袍越过书案走到他面前,厚重的衣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周镇偊直接伸手把他扶起来,说:霍卿,去小椒殿吧,咱们边走边说。
小椒殿是一间暖房,周镇偊这个年龄,哪怕是最冷的冬天也不会觉得冷,自己平时并不喜欢呆在那里。
周镇偊拉着霍屹就走:边郡风大,生活辛苦,霍卿是不是在那边落下了体寒的毛病?你感觉冷吗?
霍屹其实自己是没感觉的,他已经习惯了,也没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而且他平时也很少和别人有这样的身体接触,西河郡守虽然谦逊温和,但众人心里都隐隐能够察觉到,郡守大人并不好亲近。
周镇偊的手宽厚修长,炽热干燥,透过冰凉的皮肤将温度传递进来,手腕上的热量十分鲜明,让霍屹觉得不太舒服。
霍屹回答说:还好,应该是刚从边郡回来不太适应。
他不动声色地想要挣脱开来,但也没有太用劲,希望圣上能明白他的意思自觉把手松开。一直将他所有情绪动作尽收眼底,对人心十分敏锐的周镇偊却毫无反应,甚至得寸进尺地捏了捏霍屹的手。
你瘦了很多。周镇偊低头打量着他的手,笑着说:我记得当初你教我射箭,我怎么学都学不会,还是你手把手教我的。
那时候周镇偊在宫中孤苦无依,他的父皇是一个冷血的皇帝,兄弟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周景从来不和他们讲什么兄友弟恭,他只需要最优秀的皇子。周镇偊在宫中所感受到的只有冷漠与鄙夷,他从明枪暗箭中勉强活下来,直到五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侍读。
霍家二公子,霍屹。
霍屹和宫里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他是被父母兄长的爱意浇灌成长的孩子,从家人那里得到的力量和爱,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围的人。孤僻的七皇子只是其中之一,但对周镇偊来说,霍屹从指缝中露出来的一点温暖,都是他从未见过的。
霍屹通诗词歌赋,擅骑射弓术,剑法也十分高超。他教周镇偊射箭,骑马,练习剑术。学得好的时候,霍屹会夸赞他,学得不好,霍屹也从不严厉指责。周镇偊弓术很差,他过于重视靶心,手中弓箭沉重无比。霍屹帮他放松僵硬的手臂,说射箭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太紧迫地盯着目标,反而会迷失方向。
他还陪周镇偊读书,史书,儒学,法学,甚至阴阳学与兵法,并不把七皇子当孩子看待,而是认真交流,态度诚恳。
教周镇偊练习骑马的时候,七皇子迈着小短腿爬上马背,那匹温顺的小马驹忽然发疯,将他摔下马背,前蹄扬起又踩下。霍屹从旁边跪下来将他抱在怀里,在地上滚了几圈,躲开马蹄。
周镇偊听见了他剧烈的心跳声,如擂鼓般响在自己耳边。霍屹用温暖的双手抱着浑身颤抖的周镇偊,他以为小孩被吓到了,轻声安慰,没让他别怕,只说已经没事了。
恋耽美
他意识恍惚之际,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周围是冰冷的空气,脚下是潮湿的土壤,他在河边的树下栖息,前方尽是荆棘,身后一片黑暗。
他该往哪里走。
长安?
霍小满的声音陡然响起,虽然轻微,却如炸雷般让霍屹清醒过来。
外面天光微曦,已然显现出雾蒙蒙的白色,霍小满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进来,其中频繁提到了长安两个字。
霍屹眨了眨眼,颇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仿佛有什么难以避免的大事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他起身穿好衣物,霍小满的脚步声渐进,在外面轻声喊他:家主,长安使者来了。
长安的使者。
霍屹的声音非常清醒:我知道了,请来使稍作歇息。
长安的使者姓陈,是个长相普通的中年男人,在先皇身边任中郎,为人处事十分小心谨慎。
陈使对霍屹态度恭敬,他带来了一个消息,七皇子已经登基成为新帝,但登基仪式还未举行。新皇召回四十二郡郡守,共同参加登基典礼。
这是十五天前的消息,从长安到西河边郡,途中快马加鞭,最快也需要十五天。
而一个月之后就是新皇登基的日子,他们必须在这之前赶回去。
虽然霍屹对此早有准备,但仍然紧迫地令人猝不及防。霍屹整理思绪之后,缓缓说:边郡还有些事务需要嘱咐,陈使现在府上稍等片刻,一个半个时辰后即可动身。
陈使眼圈下面一团乌黑,他喝了口热茶之后,非常温和地说:霍君先忙,不必顾忌在下。
霍屹在书房写了几封信,分别交给陶嘉木,边郡各都尉和军中的校尉。他匆匆落笔,思路却很流畅,将郡内事务一一分派下去。
他忙完之后,霍小满已经做好了出行的准备,霍屹没什么必须要带的东西,他只有随身的弓和剑,以及乌孙马红烟。
三人轻车简行,霍小满驾车,霍屹与陈使坐在车内。此时天已大亮,街巷之中鸡鸣犬吠声不绝,边郡中的人们从睡梦中苏醒,就看到了路上郡守的马车。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郡内百姓便知道郡守要暂离河西边郡去长安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百姓们自发站在街边,目送霍屹离开。
陈使撩开车帘,惊讶地看着街上的盛况,正在这时,一个小小的白影从街上飞过来。陈使不敢用手去接,敏捷地向后躲开,白影落在车厢内,他才发现那是一朵白色小花。
陈使讶然:这是什么?
紧接着,更多的花和丝帕朝车厢扔进来,街上的人们欢呼起来,车内散发着脂粉的气息。霍屹镇定自若,拿起一朵花说:陈中郎有所不知,这是生长于戈壁中的花,名为冷泉花,长安难以得见。戈壁之中多干草与树,唯有冷泉花会开在石缝中。
只是也不香罢了。
陈使坐在丝帕堆叠的满室馨香之中,有些感慨地说:听闻郡守廉洁奉公,备受百姓爱戴,果然名不虚传。只是这样一来,咱们又要慢上几个时辰了。
霍屹笑了笑:边郡百姓性情淳朴,不拘一格,等离开郡内就好了。
陈使说这话其实并没有指责的意思,他发现霍屹比自己说话还要小心谨慎,按理说,一方郡守已经是地方是最大的官,西河边郡又远离长安,说霍屹是土皇帝都不为过,不知为何居然为人这么谦逊。
他正想着,前面驾车的霍小满开口说:这还不算什么呢,几年前家主刚上任的时候,只要上街,必有年轻女子向他扔花与香帕,车马难行。为家主说亲的媒人踩破了郡守府的门槛,现在都还没修呢。
陈使饶有兴趣地问:还有这种事?
霍小满还想再说,霍屹敲了敲车壁:小子胡说罢了。
陈使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他一眼,霍屹确实长得好看,他眼角眉梢所凝聚的清俊秀气,如同长安春末的婉约淡柳,又如茫茫黄沙中孤僻的冷泉白花,令人见之忘俗。
只不过,他身上总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冷意,仿佛戈壁苍白冷凝的风一样。
他们在路上走了二十多天,一路无惊无险地抵达长安。
霍屹已经有多年没有回来,长安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城门口拥挤着来来往往的商贩和平民。这里是整个大越的权力中心,所有的权力斗争都隐藏在华丽壮美的紫微宫中。
他知道自己回到长安,便是重新踏入了这团深不见底的泥潭。
不过等登基大典结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会回到河西边郡。再过几年,等北方安定,他便可以上书致仕,带家人回蜀郡,让母亲安享晚年。
他希望母亲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再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离长安越近,霍屹越是紧张,他很久没有见过母亲,不知家里情况如何,侄女今年应该八岁了,上次见她的时候还是个没牙的小丫头呢。
登基大典要五天后才会开始,他想先回霍家,看看母亲和自己的侄女,之后再去觐见当今圣上。
陈使之前下了马车去城门口打探消息,很快回到马车上,说:还有几个郡守没有回来,咱们不算最晚的。
陈使已经打了招呼,他们自然优先进城,霍屹许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特权,一时间竟然有些不适应。
进城之后,霍屹说:多谢陈中郎一路照拂,我先行回府,陈使要去哪儿吩咐小满就行。
他说着就要下马车,被陈使飞快地抓住了手腕。
陈使立刻为手上冰凉的触感打了个哆嗦,不过他来不及多想,急忙说:郡守大人,我知道您想念家人心切,但您回长安,要先与我去宫中复命啊!你可以让家仆先回去报信,宫中的马车早已经为您备好了。
陈使拨开车帘,外面果然有辆马车已经等着了,高头大马,漆红椆木,一看就是宫中之物。
圣上在宫中等着你呢。陈使以为郡守应当为此高兴才是,然而霍屹顿了顿,面色平淡地走下马车,对霍小满吩咐了几句。
霍小满离开之后,霍屹才慢吞吞地坐上宫中准备的马车,陈使没敢坐上去,就在旁边骑马相随。
半路上,霍屹掀开车帘,小声问:陈中郎,所有郡守都如此安排吗?
陈使也俯下身,笑着说:当然不是,霍君,圣上可是迫不及待等着见你呢。
霍屹默默地放下车帘,自动把这句话翻译成圣上迫不及待等着找你麻烦呢。
他确实曾任皇子侍读,陪伴过圣上一年。但那是很早之前的事了,当时圣上才五岁吧,又能记得什么事呢。
就算以前再怎么好,就算圣上念着幼时的旧情,霍屹也不对皇室之人抱有任何期待。毕竟霍丰年在死之前,也是受先皇恩宠,位极人臣啊。
他垂眼看着马车上的地毯,思索着圣上找他所为何事。从长安进入紫薇宫,这一段路程足以让他理清思路。
*
作者有话要说:
将军边郡一枝花石锤了
第十一章 长安紫薇
到了紫薇宫,马车在宫门前停了下来。霍屹从车厢内出来,宫门两边的侍卫让他解下随身的剑。霍屹将剑交给侍卫,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他向来剑不离身,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陈中郎下马领霍屹进入紫微宫,越过层层叠叠的宫殿,往东苑走去。
霍屹在多年前曾居住于宫中,多年过去,他仍然记得宫中的布置和禁军的安排情况,东苑内有离宫亭观,水榭果园,狩猎场等,是圣上用来游乐,宴请大臣的地方。
他们走进东苑,又有内臣过来,一路将他们引到曲水亭上。
东苑风景优美,种有奇花异木,山石雕刻掩映其中。霍屹从草木繁盛的空隙处看到了远处的曲水亭,一个穿着玄色长袍的男人正坐在亭中,虽然这里离得很远,对方的身影显得模糊不清,但仍然能看出是英俊挺拔的轮廓。
他们跟着内臣走近曲水亭,近侍通报之后,才踩着水上的长廊走过去。
霍屹拱手行礼:臣西河郡守霍屹参见陛下。
霍卿请坐。他听到一个年轻而低沉的声音,带着一些笑意。
霍屹没有推脱,坐下来之后,旁边的宫女为他倒茶,霍屹目光盯着散发着热气的茶水,态度十分恭谨。
周镇偊看着他,低垂的睫毛在霍屹的脸上投下一片阴影。曲水亭秀丽端庄,当霍屹裹着一身戈壁的风霜走进来,仿佛让曲水亭也变得冰冷而肃穆。
周禛偊心想,霍屹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比他想象的更好。
周镇偊期待这次会面已经很久,他慢慢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霍卿从西河边郡赶回来,舟车劳顿辛苦了,途中顺利吗?
霍屹规规矩矩地说:多亏有陈中郎一路照拂,非常顺利。
周镇偊哦了一声,这才看向旁边的陈中郎,说:陈卿是第一次到西河边郡吧,感觉如何?
他们俩面对面坐着,陈中郎一个人站在亭外,他敏锐地感觉到圣上和霍屹郡守之间微妙的气氛,拱手说:陛下,西河边郡虽地处西面,黄沙漫天,却十分热闹,民风淳朴,治安清明。边郡气候风俗作物都与中原不同,臣这次涨了不少见识。
他又随口说了两句,便借机告退,快步离开了。
陈中郎离开之后,周镇偊才开口问:霍卿啊,你还记得咱们几年没见了?
霍屹脑子里转了几个念头,谨慎地说:十二年罢。
不不不,霍卿你记错了。周镇偊摇头,说:五年前你回长安述职,咱们在前殿见过一面的,只是当时没说上话。后来我去霍府找你,却被告知你已经离开了。
霍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他愕然抬头,正好撞进年轻帝王纯黑的眼睛里,周镇偊眼角带笑,语气轻松地问:霍大哥,你怎么跑的这么快?
他把霍屹叫霍大哥,是很久以前的称呼。
周镇偊刚过十八,轮廓中还能显出少年的鲜活与锋利,他穿着一身玄色长袍,宽肩窄背,玉带勾勒出坚韧挺拔的腰,虽然是端坐的姿态,却显得相当闲适。
他修长的手指正拨弄着案上的文书,眼睛还带着一点微微的笑意,虽然年少,但已经显出了不动声色的威势。
霍屹收回目光,苦恼地说:这件事臣并不知情,边郡人少事多,大概是走得比较匆忙。
他一个称呼,又把两人之间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君臣关系。
周镇偊靠近了一些,说:算起来,霍卿在西河边郡已经八年了,匈奴肆虐,八年来西河边郡寸地不失,这都是霍卿的功劳。
他倾身抬手,亲自给霍屹倒了杯茶:要是人人都如霍卿,大越何须畏惧匈奴铁骑呢。
霍屹双手端起茶杯,正在想如何回这句话,就听少年天子说:只可惜,大越只有一个霍卿。
透亮的茶水倾泻而出,霍屹微怔,心思随着茶水慢慢沉寂。
不。
父亲霍丰年比他更有经验,兄长霍信比他更有威严。
如果他们还在,会比自己做得更好。
霍屹收敛心神,滴水不漏地说:陛下谬赞了,大越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将相之才。匈奴铁骑也并非不可战胜。
周镇偊眼睛亮起来,倾身握住霍屹的手腕,本来想问郡守那句话什么意思,但入手冰凉的皮肤让他换了个话题:霍卿的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这里风太大了。
霍屹措手不及,就见玄色长袍越过书案走到他面前,厚重的衣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周镇偊直接伸手把他扶起来,说:霍卿,去小椒殿吧,咱们边走边说。
小椒殿是一间暖房,周镇偊这个年龄,哪怕是最冷的冬天也不会觉得冷,自己平时并不喜欢呆在那里。
周镇偊拉着霍屹就走:边郡风大,生活辛苦,霍卿是不是在那边落下了体寒的毛病?你感觉冷吗?
霍屹其实自己是没感觉的,他已经习惯了,也没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而且他平时也很少和别人有这样的身体接触,西河郡守虽然谦逊温和,但众人心里都隐隐能够察觉到,郡守大人并不好亲近。
周镇偊的手宽厚修长,炽热干燥,透过冰凉的皮肤将温度传递进来,手腕上的热量十分鲜明,让霍屹觉得不太舒服。
霍屹回答说:还好,应该是刚从边郡回来不太适应。
他不动声色地想要挣脱开来,但也没有太用劲,希望圣上能明白他的意思自觉把手松开。一直将他所有情绪动作尽收眼底,对人心十分敏锐的周镇偊却毫无反应,甚至得寸进尺地捏了捏霍屹的手。
你瘦了很多。周镇偊低头打量着他的手,笑着说:我记得当初你教我射箭,我怎么学都学不会,还是你手把手教我的。
那时候周镇偊在宫中孤苦无依,他的父皇是一个冷血的皇帝,兄弟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周景从来不和他们讲什么兄友弟恭,他只需要最优秀的皇子。周镇偊在宫中所感受到的只有冷漠与鄙夷,他从明枪暗箭中勉强活下来,直到五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侍读。
霍家二公子,霍屹。
霍屹和宫里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他是被父母兄长的爱意浇灌成长的孩子,从家人那里得到的力量和爱,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围的人。孤僻的七皇子只是其中之一,但对周镇偊来说,霍屹从指缝中露出来的一点温暖,都是他从未见过的。
霍屹通诗词歌赋,擅骑射弓术,剑法也十分高超。他教周镇偊射箭,骑马,练习剑术。学得好的时候,霍屹会夸赞他,学得不好,霍屹也从不严厉指责。周镇偊弓术很差,他过于重视靶心,手中弓箭沉重无比。霍屹帮他放松僵硬的手臂,说射箭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太紧迫地盯着目标,反而会迷失方向。
他还陪周镇偊读书,史书,儒学,法学,甚至阴阳学与兵法,并不把七皇子当孩子看待,而是认真交流,态度诚恳。
教周镇偊练习骑马的时候,七皇子迈着小短腿爬上马背,那匹温顺的小马驹忽然发疯,将他摔下马背,前蹄扬起又踩下。霍屹从旁边跪下来将他抱在怀里,在地上滚了几圈,躲开马蹄。
周镇偊听见了他剧烈的心跳声,如擂鼓般响在自己耳边。霍屹用温暖的双手抱着浑身颤抖的周镇偊,他以为小孩被吓到了,轻声安慰,没让他别怕,只说已经没事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