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此,向晓久却也改了主意。
    原先基于公孙兰的危险性,向晓久是以当场格杀为第一行动目标的。
    司法程序很重要,但即使是被向晓久折腾出似是而非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的那个大唐,也还没奢侈到拿办案人员和无辜百姓的姓名,去换取程序公正的程度。
    向晓久在好些年前,就有便宜行事之权。
    像是刚开始,还没搞清楚自己身在何方的时候,对着沙匪也没客气过。
    哦,那份权力到了这儿不好使,不过宫九这个太平王世子总还是好使的。
    又有熊姥姥的糖炒栗子是真真切切吃了一竹篮子,也不用担心误判误杀导致之类的。
    基于此,向晓久一开始根本没准备要捉拿公孙兰。
    当然,如果毫不费力就能捉拿也不是非要杀,可但凡稍微费劲点儿的,那还是先杀了再说吧。
    省得有个万一给逃掉了,又不知道要祸害多少人。
    不过在得知公孙兰竟是打着公孙大娘后人的旗号,向晓久就改了主意。
    必要时杀还是要杀的,还是那句话,没得伤了更多办案人员和无辜百姓的性命。
    只但凡有可能,哪怕稍微费点劲,还是活捉为好。
    公开处刑,同时公开声明这家伙纯粹是碰瓷公孙大娘,好歹洗一洗那位唐时巾帼被迫承受的脏污罢!
    宫九一直在旁边观察向晓久,这会子看他仿佛好些了,就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温声劝慰:
    公孙兰是生是死的,又有什么打紧?公孙大娘的清誉,大不了我回头去请一道圣旨。
    因着皇帝身子不好,子嗣上尤其艰难,他待宗室旁支其实挺优待的。
    更何况太平王还是和先帝一母同胞的、当今亲叔父。
    宫九这个太平王世子在皇帝那里还是相当有脸面的。
    只不过他原先因着幼年误会,看太平王各种不顺眼,
    连带着皇帝这个太平王的亲侄子也一并迁怒上,
    哪怕皇帝打小儿就特别稀罕这个小堂弟,宫九当面没给过人家几回好脸色不说,一度还满心惦记着人家屁股底下那把龙椅。
    但那都是重生前的老黄历了。
    如今宫九虽说还是不怎么愿意去看太平王那张老脸,可也没想着要再去玩一把谋朝篡位。
    宫九看皇帝,反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比看太平王顺眼许多的。
    再加上前不久打定主意要搞事,也就主动和皇帝联系上了。
    这可真是把那个拿热脸贴了堂弟好些年冷屁股的皇帝给乐得不要不要的。
    再过个十年八载,要是皇帝始终膝下空虚,只怕真能心甘情愿立个皇太弟出来。
    更何况如今宫九如今不过是想要一道无关痛痒的旨意,别说只是澄清罪犯公孙兰与公孙大娘毫无关系的事实,就是再给公孙大娘封个神号又如何?
    宫九对此信心十足。
    最初看陆小凤的时候就不喜欢红鞋子,尤其公孙大娘。等到后来有了剑三七秀坊的设定,再回去看红鞋子那一伙,尤其是其中对于公孙大娘各种赞美描写,可真是恶心死我啦!果断不能忍!
    第二十四章
    皇帝对自家小堂弟却也是信心满满。
    毕竟,怎么说呢,别看宫九某些兴趣爱好好像特别奇葩,可他惦记丹陛之上那把坐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舒服的椅子时,采用的方式却特别正常。
    完全不是南王世子那种凭着一张脸就妄图取而代之、搞事手段还那么蠢的家伙能比的。
    皇帝刚知道宫九一身武艺居然能将他一整个皇宫侍卫彻底视为无物的时候,其实也是小小怕过那么一下下的。
    但转念一想,小堂弟因为幼年时候的家庭悲剧,一直就琢磨着搞大事,
    而他目前占据的那把椅子,虽然不是小堂弟搞事的唯一重点、却也一直是重点之一。
    结果不也平平安安过着许多年?
    早在他对小堂弟的武力值毫无认识、也因此毫无防备的时候,那个老是对他一张冷脸的小家伙,不也一次都没真拿他怎么着么?
    在江湖上,宫九虽说用化名一直玩得那叫一个风云变色,
    可在朝堂之上,宫九的手段却是相当正统的。
    反正皇帝一直没子嗣,据说很大可能会一辈子没子嗣。
    比起妄图神不知、鬼不觉,暗中取代皇帝的南王父子,宫九的脑子可正常多了。
    他更愿意走光明正大谋算皇太弟的路线。
    麻烦是麻烦了点,难得名正言顺四字。
    宫九私人爱好奇葩归奇葩,玩起权谋人心,却也果然不愧是先先帝嫡出一脉。
    要不小老头也不能那么稀罕他。
    毕竟单只说练武奇才的话,在宫九之前,小老头的天赋也是绝佳的。
    武力篡位妥妥的那种。
    可惜就是完全不晓得篡完要怎么整。
    如宫九这样武功天赋绝佳,权谋天赋也很能够得着优秀线的,毕竟少数。
    小老头活了好几十岁,也就遇着那么三两个,而能落他手里头,能愿意谋算了天下还让他先当几天皇帝过过瘾、再把他尊为太上皇的,却只有宫九这么一个。
    也因此,小老头从来不觉得宫九的特殊小爱好能算什么毛病。
    更着实想不到,偏偏却是那么点儿不叫他放在眼底的小爱好,却最终要了宫九的命去。
    人生总是少不了那么些个意料不到。
    或许是事,或许是人。
    例如宫九,他就怎么都想不清南王父子的脑回路。
    哪怕真的要玩李代桃僵的把戏吧,
    这明明连皇帝身边的内务总管都买通了,怎么就不是琢磨着将皇帝勾出皇宫便宜行事,
    却非得要去找叶孤城玩什么紫禁之巅吸引视线、再把刺客安排进去制造混乱,连杀皇帝那么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都要叶孤城亲自动手、导致决斗现场提前露陷、被陆小公鸡看出不对呢?
    宫九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南王父子无关紧要,宫九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
    对于宫九来说,当前最要紧的事情,莫过于叫向晓久能吃得下饭。
    无论什么事,能叫一个吃货连饭都吃不下的事,那就都是大事。
    宫九把一切稍微有点儿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
    譬如原本在南海诸域整顿海路的人手,但凡能派得上些许用场的,也都抽调回来。
    一时之间,可以说,中原之内,但凡宫九的势力,除了朝堂之上,憋足了劲儿搞事的那些,几乎都投入对红鞋子的追捕中。
    哦,不对,朝堂之上憋足了劲搞大事的那些也不是没在红鞋子的事情上出力,只不过他们出力的方式不同。
    其他势力,尤其是拼武力值的那些,那基本上不拘上下等级,都是亲身上阵的。
    朝堂之上站着的那些,真亲身上阵就太浪费了。
    海捕文书都是干什么用的?
    朝堂大佬们真都动起来的时候,那效果也不仅仅只是海捕文书。
    到底红鞋子无关紧要,哪怕不是宫九麾下势力,朝堂大佬们又哪个不知道宫九讨的圣旨已经拟定,只差公孙兰归案就要发出了呢?
    皇帝甚至还从自己的私库拨出款项,赶着在西湖畔修复公孙大娘故居呢!
    虽说群臣也闹不明白皇帝是打哪儿知道的公孙大娘故居竟是在西湖。
    翰林院那群人,这阵子可没趁着修书的名头暗戳戳翻书,却也没寻出个出处来。
    不过好些耳目聪明的,倒是听说了,皇帝原本准备修的是庙宇,还是那位叫皇帝忽然关注起公孙大娘的不知道谁,推说
    公孙大娘晚年退隐西湖畔,虽说有收留落难女子的义行,却素来深入浅出。
    生前低调,死后也不愿封神招摇,好意心领
    之类的,才叫皇帝打消了主意。
    知道这事儿的,都猜着是公孙大娘的正经传人不悦公孙兰明里打着自家老祖宗的旗号,背后最干的尽是那般蛇蝎心肠事体,又不知道怎么的,竟讨了那位(目前)最有可能成为下任皇帝(也可能是下任皇帝亲爹)的太平王世子眼缘,一路将事情捅到皇帝跟前
    倒也没谁对皇帝将公孙大娘故居定在西湖畔的事情有什么反对意见。
    满朝众臣,竟是连个冒出来提议追查捅事儿的到底是不是正经公孙大娘后人的都没有。
    毕竟公孙大娘再怎么绝代佳人,也早死得连白骨都找不着了,又能碍着他们什么事呢?
    如今捅事儿这位,又甚有自知之明,
    别说生出谋划着要效仿曲阜孔氏故事的胆子,连皇帝赏赐的宅邸田地,
    那还没建造完成的公孙大娘故居都事先声明,日后是要用来给落难女子容身暂留了,
    田地也只要了那么小小几百亩,也都是给那些落难女子花销的,花销不完的,也尽数给当地养济院
    总而言之,那位疑似公孙大娘后人的不知道谁,竟是分毫未取。
    向晓久当然不可能取。
    他又不是公孙大娘的什么人!
    顶多就是安史乱起前,去吃瞎眼鸡出品栗子仁的时候,顺便去七秀坊看看歌舞;
    乱世平定、秩序重建之后,七秀坊又随着诸派大流,一并给了他点量身定做功法和小玩意儿罢了。
    向晓久在这不是自家大唐后续的地方,也非要给公孙大娘正名,不过是着实仰慕七秀坊举派奔赴国难的决绝。
    那是真的拼着满门灭绝的心思去的。
    一群看起来平日只知道玩些高傲骄矜、欲擒故众的娘儿们,大难之时却有着不逊色于曹将军的血性与悍勇。
    向晓久对勇于折骨为薪、为后人趟开黑暗的勇烈之人,无论男女,都素来敬重。
    连带着对此间的公孙大娘也是敬屋及乌了。
    对这里的这位为公孙大娘正名的皇帝也甚是感激。
    哪里肯白要人家什么宅邸田亩?
    不只不白要,向晓久还寻思着,等红鞋子那群蛇蝎事了,必要给这皇帝些个好处回礼才行。
    七秀坊只是一个游戏设定。但正史之外,甚至连野史也未著录的地方,想来也不缺乏在国难之时慨然赴死的豪杰与巾帼。公孙兰的姓氏是爹妈给的没法子,但硬要和公孙大娘拉扯关系,别说实际是否真有关系,纵便真的有,做了不只熊姥姥的糖炒栗子之后,又怎么好意思玷污祖先?
    话说当年陆小凤开篇,就是熊姥姥那一个引子,我一直以为是要写给那姓张的镖师报仇才读下去的,然后绣花大盗简直瞎了眼!幸好决战的时候公孙兰还是死了,拍胸脯庆幸,差一点把古大大拉黑呀!
    我能忍受古大大对女性的不以为然,但如果连公孙兰都美美美好好好,价值观差异太大,再好的文笔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价值观差异
    幸好决战公孙兰死了,莫莫读书那时候才有多了一位武侠大手能勾着我上课看书,望天
    第二十五章
    朝中诸位还不知道向晓久琢磨着要回礼。
    单只是公孙大娘的正经后人至少目前还十分识相这个不算误会的误会,与现今皇帝和未来最可能成为皇帝(或至少皇帝他亲爹)的宫九这两位的态度倾向,就够大佬们踊跃行动起来。
    叫红鞋子的几只蛇蝎瞬间就深刻认识到什么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同样在海捕文书上的其他人都摸着砰砰乱跳的小心肝,不由庆幸自己虽也恶事做尽,好歹没绝到连死人都要去碰瓷的地步。
    一时之间,这等恶贯满盈的愿意改邪归正的虽说几乎没有,那起子大恶没有、平日却没少在乡间邻里干些诸如踢寡妇门挖绝户坟这样缺德事的,却明显少了许多。
    毕竟连几百年前,据说从未嫁人生子的都可能冒出个后人讨公道了。
    做人果然还是要厚道一些才好。
    千万不要随便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否则要是落得像那群什么红鞋子红肚兜的,听说挺水灵灵的几个娘们,才几天就给追捕得蓬头垢面堪比乞丐婆子了,那可真是
    啧啧!
    那叫一个惨啊!
    代为啧啧呼惨的这些,其实都是些根本不曾遭遇过红鞋子的幸运儿。
    真正遭遇过红鞋子的,如今已是一路悲哭。
    尤其是红鞋子中的大头目公孙兰的诸多化名公布出来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正一路哭、一路咒骂着,往西湖畔而来。
    毕竟海捕文书上早说明白了,那个罪大恶极的公孙兰,不拘捉拿归案的时候是死是活,都要在西湖畔、真正的公孙大娘故居前,谢罪天下。
    如此这般,曾经被公孙兰各种化名害得家破人亡,偏偏自己侥幸未死的,能不赶着来等公孙兰枭首吗?
    公孙兰的固然狠辣滥杀。
    但正是因为她的滥杀,诸多化名手段不同,行事却多类熊姥姥。
    公孙兰对自己的易容化名太过自信,竟是个轻易不屑斩草除根了。
    也就是说,如那位一心记挂家人的可怜行商那样,一口气被堵死了四代人的,毕竟少数。
    死了顶梁柱而家破人亡的很多,死绝的却基本没有。
    哪怕是那个一家子四代五房人三十七口的可怜行商,好歹还活下来一个当日因襁褓稚龄、实在没法吃栗子的小侄儿呢。
    说起来,当年那个襁褓小儿,现在竟也有十来岁了。
    虽说只是个住在养济院、平日满街头窜着蹭吃食的小可怜,好歹没叫那倒霉的好心行商彻底绝了后。
    如今这个襁褓惨遭灭门、两三岁上头又被拐子拐卖、虽恰好遇着好心人救助却也说不清自家故乡、只得在养济院随便住下的小可怜,
    听说了自己身世,也正守着西湖畔那还没修复完好的公孙大娘旧居,等着看仇人枭首,好告慰家人天上之灵呢!
    类似小可怜这样的,宫九让手下人就足足寻访到二十多个。
    他为了叫向晓久好歹多吃两口饭,也真是用了心的。
    问题是,像小可怜这样的孩子越多,只会叫向晓久越发恶心得吃不下饭。
    再有,如今这朝廷上下、江湖内外都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海捕仿佛很给力,向晓久却不得不多添一层忧心。
    别看红鞋子的几只蛇蝎好像被追得狼狈逃窜,可狗急了还会跳墙、兔子急了还能蹬鹰呢!
    天知道红鞋子极了能干出什么来?
    公孙兰尤其丧心病狂。
    但凡忽然发狠,不将身上的毒药留着用在追捕她的人身上,而是随便往什么井水池塘的一丢
    那又要死多少无辜?
    又要多多少个小可怜的那样的可怜孩子?
    只想一想那等后果,饶是向晓久也是尸山血海里头杀出来的,都要不寒而栗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凤舞九重天[综武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莫子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子乔并收藏凤舞九重天[综武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