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正是如此嘛,孟百户我唤你十三爷罢,咱们别那么生分。十三爷,你仔细想想,亲人不得平安,商路不得畅通,国朝不得安宁,可不正是因为有这帮皇亲贵戚在吗?
孟旷细细回味了一下她的这句话,不禁感慨,道了句:郡主不,十八爷一言切中要害,孟某佩服。礼尚往来,郡主唤她十三爷,她便唤郡主十八爷,出门在外,也好掩饰身份。当然,往日里她不开口说话,也不用去考虑称呼问题。
朱青佩摇头道:我所求这三件事要实现,可不容易啊。首先第一大难关,就是要让我的商行能在皇亲贵戚的压迫与剥削之中生存下来,这谈何容易?十三爷,你也算是平民人家的孩子,锦衣卫时常出外差,我想你也是懂民间疾苦的。你可知道如今民间百姓的日子有多难过?这些年来水灾、旱灾、蝗灾、飓风、雹灾、雪灾,连年不断,朝廷救灾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国库都是虚的,哪来的赈灾款项?直接导致的就是饿殍遍野,瘟疫四散,各地流民大增,更有相当多的直奔天子脚下的京城而去。你们是从京城出来的,应该是很清楚的。过不下去的,被迫落草为寇,如今各个山头上的匪盗也是越来越多,在外行路都不安宁。我们商人常年奔走四方,哪一回押货不是提心吊胆的?我也被抢过好多回了,好在人没事,财货损了便损了。
哪怕是在富庶地区,也能感受到老百姓被繁重的课税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因为大量白银的流入,使得江南富庶地区的商贸要便捷了许多,人人都在做生意。但你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老百姓拿不出钱来买东西。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能维持住每日的温饱就算很不错了,白米白面很少能吃一顿,更别说肉食了,村里的自己能在山间河塘中打猎捉鱼,还能吃到些肉,住在城里要靠买的,那就根本买不起。逢年过节能做新衣的人家都是令人羡慕的,往往就是一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唉百姓苦啊,我也是出了宗室皇家,才能明白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苦。
这些年我一直想去帮一帮那些灾民流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自己的生意也很艰难。施粥设铺,只能量力而为,那本也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保障商路畅通,我请了拳脚刀枪的师父,商行的伙计一个个都得学功夫,学骑射,不为保障货物起码也能自保。本以为这些难关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如今偏偏又起了烽火,倭寇又要打来了。我也是走投无路了,必须剑走偏锋。
与咱们这些逃犯处在一起,你就不怕被扣个反贼的帽子?孟旷问道。
哈哈哈,反贼若真到了那一步,反了又如何呢?又有谁还能来收拾这旧山河。朱青佩不禁苦笑。
说话间,赵苏之、邱白、古仲文三人回来了,郡主一眼就见他们入了山门,立刻带着孟旷迎了上去,并将他们一一介绍给孟旷认识。见礼后,三人带来了目前南京内城中的最新消息。
潞王已经离开了南京城,离开时走了水路,看方向应当是走水路沿运河南下了,也许会去苏杭等地,唐福安应当与潞王在一起,南京织造局证实唐福安已经离开了南京。目前应天府衙正在收拾南京城的乱局,老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谣言满天飞,甚么说法都有,如此反倒可以混淆视听。
孟旷询问了一下他们是否见到过一个面有可怕刀疤的老者,三人都摇头表示没有见到过。
交流过后,朱青佩拦下了一位寺僧,请他领着三人去客院入住休息。她自己则与孟旷结伴,缓步在寺内悠游。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无梁殿内,既然入寺,没道理不来拜一下无量寿佛。只是孟旷并不信佛,如今突兀拜佛,她自己心里有些不大舒服,也不知佛祖是否会接受她毫无诚意的跪拜。
这无梁殿,其实真实名为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得名,又因全砖砌拱券式营造结构,确实没有一根梁木,便衍化出了无梁殿之名。拜佛毕,二人恰好就碰上了正在无梁殿侧为油灯添油的净法大师。朱青佩携孟旷上前见礼,道一句:
大师还是日日为佛堂亲手添油吗?
净法大师合掌道:修行不过往日点滴积累,添油拂尘,时时照见己心。
大师高修。
净法大师谦虚摇首,随即将目光再次投在孟旷身上。孟旷被他看得不大舒服,干脆点破此局面,合掌后打着手势问道:
不知大师有何指教?
也无人替她翻译,但净法大师居然一眼就辨明她的意思,道:
施主,恕老衲多言,你身上煞气甚重,需得尽早修行清净法门,摆脱杀孽,否则迟早将殃及身边亲属。
孟旷眉头不禁紧蹙,盯着净法大师。净法大师却面色平静地继续道:
施主连年积攒杀业,心中应也生畏生厌。那么施主不若仔细想想,是为自己杀,还是为他人杀,是为亲族杀,还是为万众杀。若不得不杀,不若去杀众生颠倒轮回的根本。所谓无明,不知度此世,不知他世,不知真相,不知轮回,不知苦厄。杀去无明,可见西方极乐之光。杀去我见我执,而非施主肉眼可见的五蕴之身。若施主因杀业过重不得不堕入地狱受无间业火灼烧之苦,非我净土法门所愿见到的。老衲知晓施主身份非凡,积攒杀业也非你所愿。但我净土法门,发四十八大愿,愿度三千世界众生,施主与我佛门是有缘的。
孟旷一瞬只觉迎头被人打了一大棒,愣在当场。
阿弥陀佛,恕老衲先告辞了。净法大师再度施礼,提着灯油桶,缓缓步出了无梁殿。
一旁的朱青佩望着失魂落魄的孟旷,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半晌她才安慰了一句:
十三爷,你不必太在意净法大师的话,你知道,他们出家人就是这样的。
不孟旷摇了摇头,道,郡主,你也是修佛的,方才方丈大师所说的几个词,我不大懂,你能与我解释一下吗?
朱青佩见她有此一问,心中一凛,不禁道这人该不会突然顿悟,要遁入空门了吧。那她把孟旷带入寺庙之中可不知道是罪过还是功德了。
第123章 无量佛(四)
孟旷一行人在灵谷寺中长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郡主手底下的邱白、古仲文等人也会下山去探听南京城中的情况,不时带来新的消息。南京城附近的搜索因为多日无果已然逐渐放松转移,灵谷寺附近也有搜索的官兵,但寺内他们不敢撒野,时间长了,他们还是下山去了。
其实他们躲个三五日便可出灵谷寺安全离去了,之所以会在寺中逗留这么长时间,完全是因为几个伤员的伤势需要时间将养。郭大友、孟旷身上的伤虽然每一道都不算很重,但却非常多,在这炎热的夏季,一个不小心伤口便会感染,需要非常小心地照料,每日时时清理换药。
非常不便的是,孟旷身上的伤她自己没办法处理,必须要借助他人的手。而她又被隔绝在女客院之外,寻不到妹妹或者穗儿帮她。如此一来,自然而然的郭大友就该出手帮她了。孟旷入寺当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与郡主商量之后,郡主的意思是她若要换药,就在白日通道开启的时候去女客院,只去她亲妹妹孟暧的屋内,处理隐私部位的伤口,如此可避嫌。夜里,她若是还需要换药,就请吕景石帮忙处理非隐私部位的伤口,吕景石毕竟是内侍,又知道孟旷的身份,也不必多么忌讳。至于郭大友那里,若是他想要帮忙,就以郭大友身上也有伤为由拒绝。
孟旷确实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不过令她有些意外的是,郭大友并未主动提起要帮她换药的事。许是为他们提供草药的园头僧妙安本身医术高明,为郭大友每日处理伤口都十分妥帖,郭大友并不担忧孟旷无人帮手。但实际上孟旷从一开始就拒绝了妙安的医治,只是感激他提供了草药。妙安虽不知缘由,但这位憨厚的僧人心知每一位施主都有隐私,他作为出家人自不会越线去侵犯施主的隐私。
郭大友和孟旷都是习武之人,常年熬炼筋骨,底子非常好。这次虽然伤得不轻,但好得也很迅速。在寺内休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比较轻浅的伤口就已经全部愈合了。郭大友身上就剩下右肩被秦啸风的马槊割开的大口子,如今还尚未完全愈合,他的右臂仍然使不上劲儿,每日都吊在身前。而孟旷摔伤的左膝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走路时仍然有些轻微的刺痛感。她拉伤的右臂如今也好转了许多,在每日坚持的按摩与拉伸中恢复。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也基本上好全了。
以他们如今这个状态,再出发不成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得等一个人身体调养好,那就是班如华。班如华中的是箭伤,这种贯穿伤极难愈合,加之班如华本身身体并不多么强壮,自中箭以来一直卧床难起,二十多天了,起起伏伏发热不断。孟暧和信阳郡主朱青佩等人一直在悉心照料她,她伤口终于是愈合并消除了炎症,烧也退了,但人还非常虚弱,如今仍然不适宜长途跋涉,还需要时间将养。一般来说,箭伤想要养好,没个三个月真的很难说,但如今他们又哪里能等三个月的时间呢?
去与留成了当下众人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郭大友和孟旷接下来要去做的事还得仰仗信阳郡主,而信阳郡主却因心疼班如华而不愿离寺,这样没有限制的拖下去,恐怕将贻误大事。
孟旷这些日每天也都会去女客院那里,在妹妹房中换好药后,便随着妹妹去看一看班如华的情况。她看上去疲虚又脆弱,最要命的是精神一直很不济,仿佛她受的伤害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孟旷不知是不是自己的缘故,她也不敢去问,每次去看班如华只是离得远远的,也不敢靠近,她害怕自己的出现会刺激到班如华。
妹妹孟暧说,班如华确实是心病大于身伤,也影响到了伤口的愈合。她应当确实对孟旷余情难舍、藕断丝连,加之眼下孟旷一直就在她附近,过去孟旷与她分隔万水千山她都能坚持下来,如今离得这么近她更是禁不住的要起念想。听妹妹这么说,吓得孟旷更是不敢进班如华的房门了。
这些天,孟旷莫名觉得穗儿对她的态度也有些微妙。虽然每日也都会见面,她也会帮着妹妹一起处理自己的伤,午膳也都会在斋堂一起吃,可她看上去有心事的模样,话很少。因着这里是寺庙,孟旷行止间也不好与她过于亲热,总也寻不到好机会与她好好谈谈,以至于她抓耳挠腮地烦躁,总也安不下心来,恨自己不能住在女客院里,好时时掌握女客院中发生的事。
因为听闻在班如华最病重的那段时间,一直是郡主在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孟旷本以为在班如华心目中,自己这个虚无缥缈的爱恋对象应该早已淡化去了,起码她也该注意到郡主这个如今身边最关心她的人了。相识不过一两日,郡主就能为她做到这个份上,将心比心,孟旷都觉得很感动。可为什么这班娘子却如此执拗,不肯放过这段无端的恋念呢?
一直到六月初四的前一夜,吕景石出于习惯来帮孟旷处理伤口,闲聊中他透露从韩佳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孟暧、穗儿、韩佳儿三个女子打算就在初四随圆头僧妙安去后山药园,帮妙安师傅采草药,晒制草药。孟旷得了这个消息,当即决定自己明日也要跟着去,她必须寻机会好好和穗儿谈谈,否则她会疯掉的。
这一夜孟旷几乎没睡,心烦意乱的她最后翻出了一本《无量寿经》,就着微弱的灯火观看到了天明。这本佛经书页已有些泛黄,页边有些翻卷,使用有些年头了。经书正篇篇幅不算很长,但更多的是夹在其中手书的经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显示出经书主人对这本经书深厚的思考。经书的前主正是净法大师,孟旷来到灵谷寺第一日便遇净法大师当头棒喝,使得她自此有了某种尚不能完全明说的顿悟。后她向郡主求问净法大师言辞中一些佛语的解释,郡主虽然修佛但修行尚浅,不敢胡乱作解答,孟旷最终还是在隔日拜访了净法大师求解,净法大师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并给了孟旷这样一本经书。他说这经书是他每隔一段时间有了新的体悟后,便会重新注解抄录的,这一本是最新的一版,两年前写成,便赠给孟旷,时时翻阅,有助于她清心凝神,正/念驱邪。
这一个月来,孟旷几乎每夜入睡前都会翻阅这本经书,通读一遍下来,已经有所明悟。而越是反复阅读,当真能感受到烦躁的心绪逐渐安宁下来,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庄严世界,盛大光明。
有一段经文孟旷反复揣摩,尤其是在今夜,看着这段经文都出了神: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她想起了班如华,不禁哀叹,真真是忧爱结缚,无有解时。如此执迷不悟,有限岁月岂不被白白辜负。可她又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穗儿,她们又比班如华好到哪里去呢?在未重逢时,便是如今班如华之状,重逢后才坠入情海,得解相思之苦。而她自己如今仍然深陷在仇恨之中不能自拔,若不复仇便不得解脱,这也是一种迷于嗔恚罢。只是她是个俗人,她无法自解。复仇之路上她已然斩杀了太多无辜之人,造就了可怕的修罗杀业,长久以来也是心有隐惧。究竟该如何得解,方丈那段为谁而杀之论给了她解脱的方向。
不只如此,郡主、妹妹孟暧、乃至于郭大友,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情网,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佛说要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这谈何容易啊,出家人一生修佛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何况他们这些俗世之人。
若能对求不得之事做到断舍离,便是了不起的功德了。
未明时分,她起身穿衣,梳洗整理完毕,吃了两块昨夜备好的素馅面饼充饥,饮下一碗清茶,便出了客院,往后山而去。她打算径直先往药园,就在药园门口等穗儿等人来。今日她着一身青色交领麻袍,布带束腰,绑着腿踏着布鞋,卷着衣袖,网巾束发,面上仍旧蒙着白布,打扮朴实无华,看上去就像是个农人。行走于夏日晨间的山寺之中,寺内林荫遍布,鸟鸣啁啾,空气微凉微润,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确如郡主所说,是绝佳的避暑休养之地。孟旷步子逐渐轻快起来,一路深呼吸,最后竟小跑了一段路,如欢快奔跑在林间的鹿儿一般,很快便来到了药园篱笆墙外。
站在药园外,她往内张望了片刻,园内无人,孟旷心知妙安还未带着穗儿等人来,便安心于篱笆门外的一株高大古老的银杏树下等待。她呼吸着清新的山间空气,只觉周身上下都耸动着欢悦的感觉,特别想要锻炼身体。她已经好久未曾打拳练刀了,今日出来也未带刀,便想着打一套拳来。
她先是把家传的配合螣刀刀法而习练的螣拳打了一遍,却因拳法刚猛,身体有些不大适应,她身上的伤还未好全,不能如此大动作。而且她总觉得眼下的心境不大对,似乎不大适合打这套刚猛且煞气十足的拳法。
恋耽美
孟旷细细回味了一下她的这句话,不禁感慨,道了句:郡主不,十八爷一言切中要害,孟某佩服。礼尚往来,郡主唤她十三爷,她便唤郡主十八爷,出门在外,也好掩饰身份。当然,往日里她不开口说话,也不用去考虑称呼问题。
朱青佩摇头道:我所求这三件事要实现,可不容易啊。首先第一大难关,就是要让我的商行能在皇亲贵戚的压迫与剥削之中生存下来,这谈何容易?十三爷,你也算是平民人家的孩子,锦衣卫时常出外差,我想你也是懂民间疾苦的。你可知道如今民间百姓的日子有多难过?这些年来水灾、旱灾、蝗灾、飓风、雹灾、雪灾,连年不断,朝廷救灾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国库都是虚的,哪来的赈灾款项?直接导致的就是饿殍遍野,瘟疫四散,各地流民大增,更有相当多的直奔天子脚下的京城而去。你们是从京城出来的,应该是很清楚的。过不下去的,被迫落草为寇,如今各个山头上的匪盗也是越来越多,在外行路都不安宁。我们商人常年奔走四方,哪一回押货不是提心吊胆的?我也被抢过好多回了,好在人没事,财货损了便损了。
哪怕是在富庶地区,也能感受到老百姓被繁重的课税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因为大量白银的流入,使得江南富庶地区的商贸要便捷了许多,人人都在做生意。但你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老百姓拿不出钱来买东西。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能维持住每日的温饱就算很不错了,白米白面很少能吃一顿,更别说肉食了,村里的自己能在山间河塘中打猎捉鱼,还能吃到些肉,住在城里要靠买的,那就根本买不起。逢年过节能做新衣的人家都是令人羡慕的,往往就是一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唉百姓苦啊,我也是出了宗室皇家,才能明白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苦。
这些年我一直想去帮一帮那些灾民流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自己的生意也很艰难。施粥设铺,只能量力而为,那本也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保障商路畅通,我请了拳脚刀枪的师父,商行的伙计一个个都得学功夫,学骑射,不为保障货物起码也能自保。本以为这些难关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如今偏偏又起了烽火,倭寇又要打来了。我也是走投无路了,必须剑走偏锋。
与咱们这些逃犯处在一起,你就不怕被扣个反贼的帽子?孟旷问道。
哈哈哈,反贼若真到了那一步,反了又如何呢?又有谁还能来收拾这旧山河。朱青佩不禁苦笑。
说话间,赵苏之、邱白、古仲文三人回来了,郡主一眼就见他们入了山门,立刻带着孟旷迎了上去,并将他们一一介绍给孟旷认识。见礼后,三人带来了目前南京内城中的最新消息。
潞王已经离开了南京城,离开时走了水路,看方向应当是走水路沿运河南下了,也许会去苏杭等地,唐福安应当与潞王在一起,南京织造局证实唐福安已经离开了南京。目前应天府衙正在收拾南京城的乱局,老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谣言满天飞,甚么说法都有,如此反倒可以混淆视听。
孟旷询问了一下他们是否见到过一个面有可怕刀疤的老者,三人都摇头表示没有见到过。
交流过后,朱青佩拦下了一位寺僧,请他领着三人去客院入住休息。她自己则与孟旷结伴,缓步在寺内悠游。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无梁殿内,既然入寺,没道理不来拜一下无量寿佛。只是孟旷并不信佛,如今突兀拜佛,她自己心里有些不大舒服,也不知佛祖是否会接受她毫无诚意的跪拜。
这无梁殿,其实真实名为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得名,又因全砖砌拱券式营造结构,确实没有一根梁木,便衍化出了无梁殿之名。拜佛毕,二人恰好就碰上了正在无梁殿侧为油灯添油的净法大师。朱青佩携孟旷上前见礼,道一句:
大师还是日日为佛堂亲手添油吗?
净法大师合掌道:修行不过往日点滴积累,添油拂尘,时时照见己心。
大师高修。
净法大师谦虚摇首,随即将目光再次投在孟旷身上。孟旷被他看得不大舒服,干脆点破此局面,合掌后打着手势问道:
不知大师有何指教?
也无人替她翻译,但净法大师居然一眼就辨明她的意思,道:
施主,恕老衲多言,你身上煞气甚重,需得尽早修行清净法门,摆脱杀孽,否则迟早将殃及身边亲属。
孟旷眉头不禁紧蹙,盯着净法大师。净法大师却面色平静地继续道:
施主连年积攒杀业,心中应也生畏生厌。那么施主不若仔细想想,是为自己杀,还是为他人杀,是为亲族杀,还是为万众杀。若不得不杀,不若去杀众生颠倒轮回的根本。所谓无明,不知度此世,不知他世,不知真相,不知轮回,不知苦厄。杀去无明,可见西方极乐之光。杀去我见我执,而非施主肉眼可见的五蕴之身。若施主因杀业过重不得不堕入地狱受无间业火灼烧之苦,非我净土法门所愿见到的。老衲知晓施主身份非凡,积攒杀业也非你所愿。但我净土法门,发四十八大愿,愿度三千世界众生,施主与我佛门是有缘的。
孟旷一瞬只觉迎头被人打了一大棒,愣在当场。
阿弥陀佛,恕老衲先告辞了。净法大师再度施礼,提着灯油桶,缓缓步出了无梁殿。
一旁的朱青佩望着失魂落魄的孟旷,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半晌她才安慰了一句:
十三爷,你不必太在意净法大师的话,你知道,他们出家人就是这样的。
不孟旷摇了摇头,道,郡主,你也是修佛的,方才方丈大师所说的几个词,我不大懂,你能与我解释一下吗?
朱青佩见她有此一问,心中一凛,不禁道这人该不会突然顿悟,要遁入空门了吧。那她把孟旷带入寺庙之中可不知道是罪过还是功德了。
第123章 无量佛(四)
孟旷一行人在灵谷寺中长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郡主手底下的邱白、古仲文等人也会下山去探听南京城中的情况,不时带来新的消息。南京城附近的搜索因为多日无果已然逐渐放松转移,灵谷寺附近也有搜索的官兵,但寺内他们不敢撒野,时间长了,他们还是下山去了。
其实他们躲个三五日便可出灵谷寺安全离去了,之所以会在寺中逗留这么长时间,完全是因为几个伤员的伤势需要时间将养。郭大友、孟旷身上的伤虽然每一道都不算很重,但却非常多,在这炎热的夏季,一个不小心伤口便会感染,需要非常小心地照料,每日时时清理换药。
非常不便的是,孟旷身上的伤她自己没办法处理,必须要借助他人的手。而她又被隔绝在女客院之外,寻不到妹妹或者穗儿帮她。如此一来,自然而然的郭大友就该出手帮她了。孟旷入寺当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与郡主商量之后,郡主的意思是她若要换药,就在白日通道开启的时候去女客院,只去她亲妹妹孟暧的屋内,处理隐私部位的伤口,如此可避嫌。夜里,她若是还需要换药,就请吕景石帮忙处理非隐私部位的伤口,吕景石毕竟是内侍,又知道孟旷的身份,也不必多么忌讳。至于郭大友那里,若是他想要帮忙,就以郭大友身上也有伤为由拒绝。
孟旷确实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不过令她有些意外的是,郭大友并未主动提起要帮她换药的事。许是为他们提供草药的园头僧妙安本身医术高明,为郭大友每日处理伤口都十分妥帖,郭大友并不担忧孟旷无人帮手。但实际上孟旷从一开始就拒绝了妙安的医治,只是感激他提供了草药。妙安虽不知缘由,但这位憨厚的僧人心知每一位施主都有隐私,他作为出家人自不会越线去侵犯施主的隐私。
郭大友和孟旷都是习武之人,常年熬炼筋骨,底子非常好。这次虽然伤得不轻,但好得也很迅速。在寺内休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比较轻浅的伤口就已经全部愈合了。郭大友身上就剩下右肩被秦啸风的马槊割开的大口子,如今还尚未完全愈合,他的右臂仍然使不上劲儿,每日都吊在身前。而孟旷摔伤的左膝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走路时仍然有些轻微的刺痛感。她拉伤的右臂如今也好转了许多,在每日坚持的按摩与拉伸中恢复。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也基本上好全了。
以他们如今这个状态,再出发不成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得等一个人身体调养好,那就是班如华。班如华中的是箭伤,这种贯穿伤极难愈合,加之班如华本身身体并不多么强壮,自中箭以来一直卧床难起,二十多天了,起起伏伏发热不断。孟暧和信阳郡主朱青佩等人一直在悉心照料她,她伤口终于是愈合并消除了炎症,烧也退了,但人还非常虚弱,如今仍然不适宜长途跋涉,还需要时间将养。一般来说,箭伤想要养好,没个三个月真的很难说,但如今他们又哪里能等三个月的时间呢?
去与留成了当下众人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郭大友和孟旷接下来要去做的事还得仰仗信阳郡主,而信阳郡主却因心疼班如华而不愿离寺,这样没有限制的拖下去,恐怕将贻误大事。
孟旷这些日每天也都会去女客院那里,在妹妹房中换好药后,便随着妹妹去看一看班如华的情况。她看上去疲虚又脆弱,最要命的是精神一直很不济,仿佛她受的伤害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孟旷不知是不是自己的缘故,她也不敢去问,每次去看班如华只是离得远远的,也不敢靠近,她害怕自己的出现会刺激到班如华。
妹妹孟暧说,班如华确实是心病大于身伤,也影响到了伤口的愈合。她应当确实对孟旷余情难舍、藕断丝连,加之眼下孟旷一直就在她附近,过去孟旷与她分隔万水千山她都能坚持下来,如今离得这么近她更是禁不住的要起念想。听妹妹这么说,吓得孟旷更是不敢进班如华的房门了。
这些天,孟旷莫名觉得穗儿对她的态度也有些微妙。虽然每日也都会见面,她也会帮着妹妹一起处理自己的伤,午膳也都会在斋堂一起吃,可她看上去有心事的模样,话很少。因着这里是寺庙,孟旷行止间也不好与她过于亲热,总也寻不到好机会与她好好谈谈,以至于她抓耳挠腮地烦躁,总也安不下心来,恨自己不能住在女客院里,好时时掌握女客院中发生的事。
因为听闻在班如华最病重的那段时间,一直是郡主在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孟旷本以为在班如华心目中,自己这个虚无缥缈的爱恋对象应该早已淡化去了,起码她也该注意到郡主这个如今身边最关心她的人了。相识不过一两日,郡主就能为她做到这个份上,将心比心,孟旷都觉得很感动。可为什么这班娘子却如此执拗,不肯放过这段无端的恋念呢?
一直到六月初四的前一夜,吕景石出于习惯来帮孟旷处理伤口,闲聊中他透露从韩佳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孟暧、穗儿、韩佳儿三个女子打算就在初四随圆头僧妙安去后山药园,帮妙安师傅采草药,晒制草药。孟旷得了这个消息,当即决定自己明日也要跟着去,她必须寻机会好好和穗儿谈谈,否则她会疯掉的。
这一夜孟旷几乎没睡,心烦意乱的她最后翻出了一本《无量寿经》,就着微弱的灯火观看到了天明。这本佛经书页已有些泛黄,页边有些翻卷,使用有些年头了。经书正篇篇幅不算很长,但更多的是夹在其中手书的经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显示出经书主人对这本经书深厚的思考。经书的前主正是净法大师,孟旷来到灵谷寺第一日便遇净法大师当头棒喝,使得她自此有了某种尚不能完全明说的顿悟。后她向郡主求问净法大师言辞中一些佛语的解释,郡主虽然修佛但修行尚浅,不敢胡乱作解答,孟旷最终还是在隔日拜访了净法大师求解,净法大师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并给了孟旷这样一本经书。他说这经书是他每隔一段时间有了新的体悟后,便会重新注解抄录的,这一本是最新的一版,两年前写成,便赠给孟旷,时时翻阅,有助于她清心凝神,正/念驱邪。
这一个月来,孟旷几乎每夜入睡前都会翻阅这本经书,通读一遍下来,已经有所明悟。而越是反复阅读,当真能感受到烦躁的心绪逐渐安宁下来,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庄严世界,盛大光明。
有一段经文孟旷反复揣摩,尤其是在今夜,看着这段经文都出了神: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她想起了班如华,不禁哀叹,真真是忧爱结缚,无有解时。如此执迷不悟,有限岁月岂不被白白辜负。可她又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穗儿,她们又比班如华好到哪里去呢?在未重逢时,便是如今班如华之状,重逢后才坠入情海,得解相思之苦。而她自己如今仍然深陷在仇恨之中不能自拔,若不复仇便不得解脱,这也是一种迷于嗔恚罢。只是她是个俗人,她无法自解。复仇之路上她已然斩杀了太多无辜之人,造就了可怕的修罗杀业,长久以来也是心有隐惧。究竟该如何得解,方丈那段为谁而杀之论给了她解脱的方向。
不只如此,郡主、妹妹孟暧、乃至于郭大友,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情网,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佛说要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这谈何容易啊,出家人一生修佛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何况他们这些俗世之人。
若能对求不得之事做到断舍离,便是了不起的功德了。
未明时分,她起身穿衣,梳洗整理完毕,吃了两块昨夜备好的素馅面饼充饥,饮下一碗清茶,便出了客院,往后山而去。她打算径直先往药园,就在药园门口等穗儿等人来。今日她着一身青色交领麻袍,布带束腰,绑着腿踏着布鞋,卷着衣袖,网巾束发,面上仍旧蒙着白布,打扮朴实无华,看上去就像是个农人。行走于夏日晨间的山寺之中,寺内林荫遍布,鸟鸣啁啾,空气微凉微润,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确如郡主所说,是绝佳的避暑休养之地。孟旷步子逐渐轻快起来,一路深呼吸,最后竟小跑了一段路,如欢快奔跑在林间的鹿儿一般,很快便来到了药园篱笆墙外。
站在药园外,她往内张望了片刻,园内无人,孟旷心知妙安还未带着穗儿等人来,便安心于篱笆门外的一株高大古老的银杏树下等待。她呼吸着清新的山间空气,只觉周身上下都耸动着欢悦的感觉,特别想要锻炼身体。她已经好久未曾打拳练刀了,今日出来也未带刀,便想着打一套拳来。
她先是把家传的配合螣刀刀法而习练的螣拳打了一遍,却因拳法刚猛,身体有些不大适应,她身上的伤还未好全,不能如此大动作。而且她总觉得眼下的心境不大对,似乎不大适合打这套刚猛且煞气十足的拳法。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