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依山而起,耸立在山林之间,看起来像是建模师的随性之作,可每一面的打磨,都符合建筑设计模型的要求。
做这个模型的人,应该拥有扎实的建筑知识,他的飞檐廊桥、窗棂立柱看起来随心所欲,事实上完全符合力学标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创造了一座融入山水的现代古建筑。
古代建筑在现代生活里总是存在突兀感,常常撕裂时间空间的维度,瞬间让人分辨出古与今。
可殷以乔在这栋建筑里,见到了无数中国古代建筑特性,却依然会觉得,它是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现代建筑。
明明是来事务所继续工作,殷以乔却拖着视频的进度条,一点一点给助理们分析这栋想象中建筑的独到之处。
它外部的构造,整体的协调,还有视频里隐隐约约透出的内部玄机。
殷以乔将画面定格,勾起浅淡笑意,虚指了指檐顶角落透出的微光。
他用了多层曲木承托,做出了最传统的斗栱,明明是现代建筑,在这种细节上又想要还原古建筑的结构。有意思。
也许只有在聊起建筑的时候,冷漠严肃的殷以乔,才会显露出深藏的温柔。
助理们专心致志听着他对视频里建模的解读,慢慢了解一个遥远又陌生的中国古建筑世界。
当殷以乔指出了建模里独特的设计,连安娜都无法反驳他的观点
佐特尔的音乐,确实配不上这栋建筑。
因为,它远远超出了概念作品的范畴,是一个可以完成且值得实践的真实设计,并且完美融合了古今、山水、人文三大主题。
殷以乔对这个建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进度条继续往后,他忽然发现了什么,将画面停留在了楼栋边缘特写上。
接着,放大了一个角落。
高清的视频,足够他看清角落边缘的图案。
那是一枚形似鸟羽的雕刻,蜿蜒攀附在边缘,赋予了这栋高大建筑最为温柔的边角。
也叫殷以乔看得愣神。
这样纯粹中国式的纹样,同样引起助理的好奇。
杰森:这应该是中国的什么吉祥纹样吧。
安娜:有点像栏杆和墙壁上喜欢用的雕纹,什么蝙蝠啊,龙啊,凤凰啊,这个有点像凤凰。
不是。殷以乔笑出声,语调充满怀念,这不是什么凤凰。
更不是什么吉祥纹样。
这样独特的纹路,他见过许多次。
丝丝缕缕附着在光滑锐利的建筑上,带上了独属于设计者的温柔。
他的笑意惊得助理们面面相觑。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殷以乔这么高兴的笑。
虽然短暂,但是发自内心。
仿佛这个来自中国的纹样,将他一直以来积累的怒火一扫而空。
从一个魔鬼,成为了一个脾气温和的好上司。
杰森诧异地问:殷,它到底是什么?
与你无关。
殷以乔恢复了他一贯的不近人情,并没有打算为助理们答疑解惑,他持续低压的心情终于因为这个建筑好了起来。
他视线一瞥,快速记下了视频的名字,转头就改变了之前的计划。
杰森,刚才三个项目都帮我延期一周,我要休假。
在C.E工作,经常会经历心情的过山车。
刚才阴云密布哀悼节假日的杰森,忽然阳光起来,休假?太好了!哦不,我是问,你去哪儿?
中国,帮我订一下机票殷以乔看了看行程,就明天吧。
第9章
律风面试完,以为要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得到结果。
谁知道,当晚冯主任就打来电话,通知他第二天上班。
律风到了现场,发现还有一个新人。
冯主任简单介绍道:这是钱旭阳,A大的研究生,跟你一起实习。
钱旭阳长得不算高,身材宽阔,撑得一套整齐的西装衬衫略微臃肿。
他客套伸手跟律风打招呼,你好,我学道桥的,你呢?
建筑设计。律风回握他。
一听是建筑设计,钱旭阳微眯眼睛,意味深长的说:哦,建筑设计,专业不怎么对口啊。
这感叹,律风听得奇奇怪怪。
他总觉得钱旭阳带着一丝敌意,即使脸上带着客气笑容,也令他没有亲近深交的念头。
律风还没说什么,冯主任倒是开了口,有话待会慢慢聊,先来签合同。
钱旭阳撇撇嘴,走过去拿起笔,随手翻看起实习合同。
冯主任说:实习期一年,工资待遇和五险一金都按院里标准,但是我得提醒你们,实习期是考核机制,如果一年之后,表现得好,你们就有直接成为桥梁设计师的机会。表现不好,这份合同就算到此结束了。
钱旭阳听了这话,一点儿疑问都没有,爽快地签了字。
可律风出声问道:国院招的不是设计助理吗?怎么实习一年,就能成设计师?
设计助理作为辅助桥梁设计师的岗位,工作职责与设计师截然不同。
做的工作虽然差不多,但是主要完成设计师的安排,顺便多学习一些业务上的处理情况,更适合没有经验或者经验较少的人。
律风自认在桥梁方面,就是一个经验少的新人。
所以,冯主任忽然来一个一年之期,期满升职,他觉得十分意外。
冯主任不急于解释,只是指了指合同,说道:你先签。合同签了,保密协议签了,我再详细跟你说。
等律风签了字,冯主任将合同收起来,叮嘱道: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档案室。一定要记得你们签了合同,档案室里的文件都是机密,不允许外传,更不允许拍照。
实习做得神神秘秘,律风都觉得难以理解。
冯主任也不解释,直接穿过长廊,刷了卡,把他们带进了宽敞的档案室。
他打开了灯,室内满是整齐排列的铁皮档案柜。
稍远的地方,还并排摆放着几张空的电脑桌。
冯主任费劲地摇开其中一个柜门,拿出了一个厚重的档案盒。
上面清晰的写着乌雀山大桥项目并且标注了年月日和档案编号。
冯主任将档案盒放在电脑桌旁,说道:吴院去忙项目了,所以这事他嘱咐我来安排。这里面的全部资料都是关于一座叫乌雀山大桥的项目,你们两个人的工作,就是整理这些资料,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这座桥的问题。
考核标准很简单,写一份关于乌雀山大桥的研究论文,或者做出新的桥梁设计方案,最后交给国院领导审评。如果他们认可你们的成果,就能留下来。
钱旭阳一脸得意,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标准。
而律风沉默着,视线远眺了一下茫茫多的档案柜。
待会有个叫钟珂的会来找你们。她清楚乌雀山大桥的情况,缺什么,想看什么,她再给你们调电脑里的图纸。
冯主任叹息一声,也不用有什么压力,你们刚来,先熟悉熟悉。
说完,他就留下两个新人和一室资料走了。
冯汉林离开都带着感慨。
律风这么优秀的人才,随便送到哪个项目里都能顶起一片天。
然而,昨天面试结束,吴院亲自去找总院李正业院长,要给律风特别申请一个桥梁设计师名额。
谁知道,钱副院早就等在了院长办公室,坚持说今年的名额仅此一个,一定要优先把自己儿子塞进桥梁院。
亲儿子的工作问题,当爹的格外重视。
桥梁分院又是发通知,又是搞录像,气氛热烈得完全把律风当成了自家人。
钱副院怎么可能不着急。
他堂堂一个国院副院长,比吴赢启这个桥梁分院长还高一级,如果这都不能决定一个小小的设计助理岗位,那他的面子怎么放?
冯汉林也不知道当时战况。
更不知道李院长怎么调解矛盾。
但是,吴院冷着一张脸回来,就叫他分别给律风、钱旭阳打电话
马上实习,专攻乌雀山大桥项目,谁能拿出让国院所有领导满意的结果,谁就直接入职桥梁设计师。
要是都不满意
那就各回各家,以示公平。
于是,招入的设计助理没了。
两个人都成为了实习助理,一年为期,奔着桥梁设计师的位子,谁去谁留全凭本事。
律风的本事,冯汉林是见过的,把他放在任何一个在建项目担任主设计都没有问题。
可乌雀山大桥
冯汉林惋惜不已,却毫无办法。
如果吴赢启选择的不是乌雀山大桥,钱副院恐怕也不会同意来这么一场公平比试。
因为那座桥,众所周知没法建成,项目又不能取消,一直搁置至今。
律风想在这座国院十二年来都没法完成的桥梁上出成绩
还不如指望钱旭阳靠着他爸的积累,写出一篇乌雀山大桥论文讨得领导欢心容易。
冯汉林理解吴赢启的意思。
作为院长,他完全可以在明年,特地给律风设置一个桥梁设计师岗位。
但是,他仍旧希望,律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留下来,做出成绩。
档案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日光灯嗡嗡嗡的低鸣。
冯主任走了之后,钱旭阳就找了张凳子坐下来,安安稳稳玩手机。
律风懒得管钱旭阳什么态度,心思全在面前的资料里。
他稍稍绕着档案柜走了走,清楚了这些档案的排列顺序和门类,随手抽出了一盒,扔在桌上慢慢看。
满满一室的资料,全是关于乌雀山大桥的信息。
律风手上这本装订成册的档案,从文件的字号、时间落款都能看出年代感。
厚厚的纸页里,全是上传下达的请示以及批复。
字里行间写满了乌雀山大桥存在的必要性。
公文有着刻板的表述方式。
乌雀山大桥的用词严谨,数据详实,就算是他这样不怎么懂得公文格式的人,都能清楚领悟国家要建的是什么桥
一座横跨乌雀山峡谷,跨度超过1000米,桥面与江面距离高达600米的特大高速桥。
律风只是见到这两个数据,就止不住皱眉。
全球跨度超过1000米的桥梁,屈指可数。
桥面高度600米的桥梁,根本没有。
律风不禁快速查看起档案柜标签贴好的时间。
资料室里林立的档案柜,一列一列的装满了跨度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档案盒。
律风一路走到最前面一排,终于翻出了最初提出兴建乌雀山大桥的那份资料。
时间,十二年前。
当时曲水湾大桥都还没有宣布开工,桥梁分院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建成这么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桥梁了!
律风认真读着那份十二年前的请示文件,完完全全被撰写它的人震撼。
他们没有曲水湾大桥的成功经验,更没有超出当年建设工程水平的技术,仍旧白纸黑字地写道:
只要乌雀山大桥建成,国家高速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冰天雪地的藏区,缩短四小时的绕山路程,打通西藏与内陆的最后阻碍。
只要、就能。
简单两个词,代表着桥梁分院,必须在一座海拔2700米的山上设计出一座跨度1000米的桥梁,桥面与深谷水面距离超过600米。
哪怕是律风这样研究过二十九座桥梁奇迹的人,也会觉得撰写这份请示的人异想天开!
然而,正是这份异想天开的请示,才有了乌雀山大桥满满一室的研究资料。
律风几乎是怀着震惊、错愕,去翻看后续的项目组文件。
他每打开一盒资料,都像打开了一个惊吓箱。
乌雀山环境恶劣,冬季天寒地冻、夏秋阴雨大雾、春季风速七到八级。
交通建设集团规划的桥梁位置,存在严重山体滑坡、落石风险。
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峡谷全长19千米。
乌雀山的恶劣情况,清晰可见,数据详实。
然而,这个不可思议的项目,还在继续着勘测。
律风跳过中间整整十年的光阴,找到两年前的档案,都能清楚的看到
乌雀山受7.2级地震影响,方案三、方案四原定桥墩设计地点存在风险,有待进一步勘测研究。
十二年过去,项目组的报告依然不断发回乌雀山情况。
律风慢慢翻完去年最后一份资料,终于能够确定这个项目完全停滞了。
自从两年前乌雀山遭遇7.2级地震,影响了方案三、方案四的落位点,这座山体的测量数据,就再也没有新的变化。
没有变化,代表着项目走向尾声。
律风桌上摆满的资料,连同十二年来勘测研究的全部档案,默默地沉睡在冰冷的铁皮柜里。
似乎每一份都在讲述这个徒劳无功的项目,耗费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最终一腔热血,被7.2级地震浇灭。
他忽然懂得了冯主任的叹息。
一座没有政策阻碍的桥梁,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十二年没能确定方案顺利开工,那么,再过十二年也不一定能有进展。
去研究一座没有进展的桥梁,根本不需要压力。
他们能给出的论文或者建模,无非是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全凭审阅者的喜好来判断优劣。
因为,他们两个实习生的论点、设计、畅想,在耗费了十二年心血的研究资料面前,空洞苍白得不值一提。
钱旭阳坐在一边玩着手机。
他终于没有听到律风翻开那些老掉牙文件的哗哗声了,才笑着说:你知道了吧,研究这个桥其实挺没意思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建成。
他忽然说话,律风才想起来档案室不是自己一个人。
律风脑海里满是乌雀山的数据,视线有些机械地寻声看向钱旭阳。
钱旭阳见他看过来,表情立刻得意起来,像分享独家八卦似的说道:这桥啊,我听我爸说过。01年修铁路的时候就想建了,没成。等到开了奥运会,交通那群修高速的预算花不出去了,说来来去去绕开乌雀山这么多年,不如把桥建了,以后省时省力免得绕道。
恋耽美
做这个模型的人,应该拥有扎实的建筑知识,他的飞檐廊桥、窗棂立柱看起来随心所欲,事实上完全符合力学标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创造了一座融入山水的现代古建筑。
古代建筑在现代生活里总是存在突兀感,常常撕裂时间空间的维度,瞬间让人分辨出古与今。
可殷以乔在这栋建筑里,见到了无数中国古代建筑特性,却依然会觉得,它是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现代建筑。
明明是来事务所继续工作,殷以乔却拖着视频的进度条,一点一点给助理们分析这栋想象中建筑的独到之处。
它外部的构造,整体的协调,还有视频里隐隐约约透出的内部玄机。
殷以乔将画面定格,勾起浅淡笑意,虚指了指檐顶角落透出的微光。
他用了多层曲木承托,做出了最传统的斗栱,明明是现代建筑,在这种细节上又想要还原古建筑的结构。有意思。
也许只有在聊起建筑的时候,冷漠严肃的殷以乔,才会显露出深藏的温柔。
助理们专心致志听着他对视频里建模的解读,慢慢了解一个遥远又陌生的中国古建筑世界。
当殷以乔指出了建模里独特的设计,连安娜都无法反驳他的观点
佐特尔的音乐,确实配不上这栋建筑。
因为,它远远超出了概念作品的范畴,是一个可以完成且值得实践的真实设计,并且完美融合了古今、山水、人文三大主题。
殷以乔对这个建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进度条继续往后,他忽然发现了什么,将画面停留在了楼栋边缘特写上。
接着,放大了一个角落。
高清的视频,足够他看清角落边缘的图案。
那是一枚形似鸟羽的雕刻,蜿蜒攀附在边缘,赋予了这栋高大建筑最为温柔的边角。
也叫殷以乔看得愣神。
这样纯粹中国式的纹样,同样引起助理的好奇。
杰森:这应该是中国的什么吉祥纹样吧。
安娜:有点像栏杆和墙壁上喜欢用的雕纹,什么蝙蝠啊,龙啊,凤凰啊,这个有点像凤凰。
不是。殷以乔笑出声,语调充满怀念,这不是什么凤凰。
更不是什么吉祥纹样。
这样独特的纹路,他见过许多次。
丝丝缕缕附着在光滑锐利的建筑上,带上了独属于设计者的温柔。
他的笑意惊得助理们面面相觑。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殷以乔这么高兴的笑。
虽然短暂,但是发自内心。
仿佛这个来自中国的纹样,将他一直以来积累的怒火一扫而空。
从一个魔鬼,成为了一个脾气温和的好上司。
杰森诧异地问:殷,它到底是什么?
与你无关。
殷以乔恢复了他一贯的不近人情,并没有打算为助理们答疑解惑,他持续低压的心情终于因为这个建筑好了起来。
他视线一瞥,快速记下了视频的名字,转头就改变了之前的计划。
杰森,刚才三个项目都帮我延期一周,我要休假。
在C.E工作,经常会经历心情的过山车。
刚才阴云密布哀悼节假日的杰森,忽然阳光起来,休假?太好了!哦不,我是问,你去哪儿?
中国,帮我订一下机票殷以乔看了看行程,就明天吧。
第9章
律风面试完,以为要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得到结果。
谁知道,当晚冯主任就打来电话,通知他第二天上班。
律风到了现场,发现还有一个新人。
冯主任简单介绍道:这是钱旭阳,A大的研究生,跟你一起实习。
钱旭阳长得不算高,身材宽阔,撑得一套整齐的西装衬衫略微臃肿。
他客套伸手跟律风打招呼,你好,我学道桥的,你呢?
建筑设计。律风回握他。
一听是建筑设计,钱旭阳微眯眼睛,意味深长的说:哦,建筑设计,专业不怎么对口啊。
这感叹,律风听得奇奇怪怪。
他总觉得钱旭阳带着一丝敌意,即使脸上带着客气笑容,也令他没有亲近深交的念头。
律风还没说什么,冯主任倒是开了口,有话待会慢慢聊,先来签合同。
钱旭阳撇撇嘴,走过去拿起笔,随手翻看起实习合同。
冯主任说:实习期一年,工资待遇和五险一金都按院里标准,但是我得提醒你们,实习期是考核机制,如果一年之后,表现得好,你们就有直接成为桥梁设计师的机会。表现不好,这份合同就算到此结束了。
钱旭阳听了这话,一点儿疑问都没有,爽快地签了字。
可律风出声问道:国院招的不是设计助理吗?怎么实习一年,就能成设计师?
设计助理作为辅助桥梁设计师的岗位,工作职责与设计师截然不同。
做的工作虽然差不多,但是主要完成设计师的安排,顺便多学习一些业务上的处理情况,更适合没有经验或者经验较少的人。
律风自认在桥梁方面,就是一个经验少的新人。
所以,冯主任忽然来一个一年之期,期满升职,他觉得十分意外。
冯主任不急于解释,只是指了指合同,说道:你先签。合同签了,保密协议签了,我再详细跟你说。
等律风签了字,冯主任将合同收起来,叮嘱道: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档案室。一定要记得你们签了合同,档案室里的文件都是机密,不允许外传,更不允许拍照。
实习做得神神秘秘,律风都觉得难以理解。
冯主任也不解释,直接穿过长廊,刷了卡,把他们带进了宽敞的档案室。
他打开了灯,室内满是整齐排列的铁皮档案柜。
稍远的地方,还并排摆放着几张空的电脑桌。
冯主任费劲地摇开其中一个柜门,拿出了一个厚重的档案盒。
上面清晰的写着乌雀山大桥项目并且标注了年月日和档案编号。
冯主任将档案盒放在电脑桌旁,说道:吴院去忙项目了,所以这事他嘱咐我来安排。这里面的全部资料都是关于一座叫乌雀山大桥的项目,你们两个人的工作,就是整理这些资料,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这座桥的问题。
考核标准很简单,写一份关于乌雀山大桥的研究论文,或者做出新的桥梁设计方案,最后交给国院领导审评。如果他们认可你们的成果,就能留下来。
钱旭阳一脸得意,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标准。
而律风沉默着,视线远眺了一下茫茫多的档案柜。
待会有个叫钟珂的会来找你们。她清楚乌雀山大桥的情况,缺什么,想看什么,她再给你们调电脑里的图纸。
冯主任叹息一声,也不用有什么压力,你们刚来,先熟悉熟悉。
说完,他就留下两个新人和一室资料走了。
冯汉林离开都带着感慨。
律风这么优秀的人才,随便送到哪个项目里都能顶起一片天。
然而,昨天面试结束,吴院亲自去找总院李正业院长,要给律风特别申请一个桥梁设计师名额。
谁知道,钱副院早就等在了院长办公室,坚持说今年的名额仅此一个,一定要优先把自己儿子塞进桥梁院。
亲儿子的工作问题,当爹的格外重视。
桥梁分院又是发通知,又是搞录像,气氛热烈得完全把律风当成了自家人。
钱副院怎么可能不着急。
他堂堂一个国院副院长,比吴赢启这个桥梁分院长还高一级,如果这都不能决定一个小小的设计助理岗位,那他的面子怎么放?
冯汉林也不知道当时战况。
更不知道李院长怎么调解矛盾。
但是,吴院冷着一张脸回来,就叫他分别给律风、钱旭阳打电话
马上实习,专攻乌雀山大桥项目,谁能拿出让国院所有领导满意的结果,谁就直接入职桥梁设计师。
要是都不满意
那就各回各家,以示公平。
于是,招入的设计助理没了。
两个人都成为了实习助理,一年为期,奔着桥梁设计师的位子,谁去谁留全凭本事。
律风的本事,冯汉林是见过的,把他放在任何一个在建项目担任主设计都没有问题。
可乌雀山大桥
冯汉林惋惜不已,却毫无办法。
如果吴赢启选择的不是乌雀山大桥,钱副院恐怕也不会同意来这么一场公平比试。
因为那座桥,众所周知没法建成,项目又不能取消,一直搁置至今。
律风想在这座国院十二年来都没法完成的桥梁上出成绩
还不如指望钱旭阳靠着他爸的积累,写出一篇乌雀山大桥论文讨得领导欢心容易。
冯汉林理解吴赢启的意思。
作为院长,他完全可以在明年,特地给律风设置一个桥梁设计师岗位。
但是,他仍旧希望,律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留下来,做出成绩。
档案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日光灯嗡嗡嗡的低鸣。
冯主任走了之后,钱旭阳就找了张凳子坐下来,安安稳稳玩手机。
律风懒得管钱旭阳什么态度,心思全在面前的资料里。
他稍稍绕着档案柜走了走,清楚了这些档案的排列顺序和门类,随手抽出了一盒,扔在桌上慢慢看。
满满一室的资料,全是关于乌雀山大桥的信息。
律风手上这本装订成册的档案,从文件的字号、时间落款都能看出年代感。
厚厚的纸页里,全是上传下达的请示以及批复。
字里行间写满了乌雀山大桥存在的必要性。
公文有着刻板的表述方式。
乌雀山大桥的用词严谨,数据详实,就算是他这样不怎么懂得公文格式的人,都能清楚领悟国家要建的是什么桥
一座横跨乌雀山峡谷,跨度超过1000米,桥面与江面距离高达600米的特大高速桥。
律风只是见到这两个数据,就止不住皱眉。
全球跨度超过1000米的桥梁,屈指可数。
桥面高度600米的桥梁,根本没有。
律风不禁快速查看起档案柜标签贴好的时间。
资料室里林立的档案柜,一列一列的装满了跨度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档案盒。
律风一路走到最前面一排,终于翻出了最初提出兴建乌雀山大桥的那份资料。
时间,十二年前。
当时曲水湾大桥都还没有宣布开工,桥梁分院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建成这么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桥梁了!
律风认真读着那份十二年前的请示文件,完完全全被撰写它的人震撼。
他们没有曲水湾大桥的成功经验,更没有超出当年建设工程水平的技术,仍旧白纸黑字地写道:
只要乌雀山大桥建成,国家高速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冰天雪地的藏区,缩短四小时的绕山路程,打通西藏与内陆的最后阻碍。
只要、就能。
简单两个词,代表着桥梁分院,必须在一座海拔2700米的山上设计出一座跨度1000米的桥梁,桥面与深谷水面距离超过600米。
哪怕是律风这样研究过二十九座桥梁奇迹的人,也会觉得撰写这份请示的人异想天开!
然而,正是这份异想天开的请示,才有了乌雀山大桥满满一室的研究资料。
律风几乎是怀着震惊、错愕,去翻看后续的项目组文件。
他每打开一盒资料,都像打开了一个惊吓箱。
乌雀山环境恶劣,冬季天寒地冻、夏秋阴雨大雾、春季风速七到八级。
交通建设集团规划的桥梁位置,存在严重山体滑坡、落石风险。
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峡谷全长19千米。
乌雀山的恶劣情况,清晰可见,数据详实。
然而,这个不可思议的项目,还在继续着勘测。
律风跳过中间整整十年的光阴,找到两年前的档案,都能清楚的看到
乌雀山受7.2级地震影响,方案三、方案四原定桥墩设计地点存在风险,有待进一步勘测研究。
十二年过去,项目组的报告依然不断发回乌雀山情况。
律风慢慢翻完去年最后一份资料,终于能够确定这个项目完全停滞了。
自从两年前乌雀山遭遇7.2级地震,影响了方案三、方案四的落位点,这座山体的测量数据,就再也没有新的变化。
没有变化,代表着项目走向尾声。
律风桌上摆满的资料,连同十二年来勘测研究的全部档案,默默地沉睡在冰冷的铁皮柜里。
似乎每一份都在讲述这个徒劳无功的项目,耗费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最终一腔热血,被7.2级地震浇灭。
他忽然懂得了冯主任的叹息。
一座没有政策阻碍的桥梁,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十二年没能确定方案顺利开工,那么,再过十二年也不一定能有进展。
去研究一座没有进展的桥梁,根本不需要压力。
他们能给出的论文或者建模,无非是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全凭审阅者的喜好来判断优劣。
因为,他们两个实习生的论点、设计、畅想,在耗费了十二年心血的研究资料面前,空洞苍白得不值一提。
钱旭阳坐在一边玩着手机。
他终于没有听到律风翻开那些老掉牙文件的哗哗声了,才笑着说:你知道了吧,研究这个桥其实挺没意思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建成。
他忽然说话,律风才想起来档案室不是自己一个人。
律风脑海里满是乌雀山的数据,视线有些机械地寻声看向钱旭阳。
钱旭阳见他看过来,表情立刻得意起来,像分享独家八卦似的说道:这桥啊,我听我爸说过。01年修铁路的时候就想建了,没成。等到开了奥运会,交通那群修高速的预算花不出去了,说来来去去绕开乌雀山这么多年,不如把桥建了,以后省时省力免得绕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