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龙傲天误认成老乡后(穿越)——鱼无心(1
这夜两人相谈甚欢。早在白天,皇帝已命人为周逊在偏殿中收拾好了屋子,周逊在此睡下即可。他睡偏殿、皇帝睡主殿。
然而在旁人看来,便是皇帝再度宿在了周逊这里。
深夜,宫中传来一声巨响。
皇上,第二天一早,两人用早膳时小邓子回报道,钟粹宫那边拿来了修建的单子。
钟粹宫?
回皇上,是赵贵妃所居的宫殿。
皇帝愣了愣,停下筷子:他怎么好意思不,他要修建什么?你确定是修建,不是讨要古董珠宝?
小邓子道:回皇上的话,修柱子。
皇帝:柱子??
小邓子道:皇上,昨夜赵贵妃听闻您宿在周公子这里,回去后就气得砸断了一根柱子。
皇帝:
得找个由头。周逊听见皇帝飘忽的声音,发泄一下他过剩的精力。
他的表情呆呆的,看着像是被雷劈了一遭。周逊觉得他这个表情挺好玩的。
就你幸灾乐祸。皇帝对他道。
周逊:?
有吗?
皇帝:我感觉你心里在笑我朋友有难不为之担忧,还笑,这是真正的好朋友该做的事情吗?
周逊:
他们都知道彼此在开玩笑,周逊于是喝了口茶,掩盖住自己忍不住抽动的嘴角。
早膳后,皇帝照例是马不停蹄地去了御书房且带上周逊。小李子见皇帝如此勤政,非常有眼色地将原定今日原定的宫里戏班子的演出推迟延后。
把木兰香点上。皇帝对小李子道,接着,他又命人搬来沙发,你坐。
周逊也不推拒,施施然坐下。
书桌上照例是许多奏折,对于朝中之事,事无巨细,皇帝都要亲自批一顿。皇帝将奏折搬过来,对周逊道:现在对朝廷里还不够了解,等找到绝对可用的人、把监督机制建立好后,我这儿事情就能少许多了。
周逊点了点头。
皇帝批折子,周逊便替他将奏折分成几类,分门别类的排好、并以短时间写好备注。皇帝对周逊似乎极为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问过他一遍、才做决定。
皇帝连续在几本拍马屁的奏折上写完已阅二字后,终于烦躁得打了个哈欠。周逊看他这样,于是道:既然批语都是一样的,皇上不妨试试简便些的法子。
什么法子?皇帝愣了愣,在和周逊对视间眼前一亮,有道理!
下午,小李子端来了新刻的四个印章。皇帝握着印章,开始唰唰地盖章。
四个印章上分别刻着已阅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很可,陆陆陆和一个
诡异的人脸。
这个人脸似乎在笑,笑容间却满是尖刻与嘲讽,眉目间透漏着三分不屑三分冷淡、两分傲慢两分看破红尘。
周逊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在一本歌功颂德、拍马屁无所不用其极的奏折上按下了这个表情。
周逊:这个表情是
皇帝:黄豆微笑。
至于那些被打上了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折子,皇帝全部拿来与周逊讨论了一番。周逊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那个有关部门。
他不明白皇帝为何对自己如此信任,然而他已经下定决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士为知己者死。
喏,这本。皇帝将其中一本折子递给他,西洲疫病。
西洲地处景朝边陲地区,与大凉相邻。西洲中人多为牧民,靠畜牧为生。畜牧业发达,农业、商业、手工业不发达。西洲居民多迷信当地大巫,文化水平较低、文字普及度也不高。他们生活作风不太好,也没有什么良好的卫生习惯。
西洲的信息在周逊的脑海里闪过,他接过折子。
折子上是熟悉的字迹。
周采的字迹。
西洲气候湿热,兼多树林、沼泽,每至春夏时节,便是疫病的高发期。周采上这道折子便是为了请皇上派遣更多医生前往西洲,开设医馆治病救人。
周逊依稀记得一年前西洲便有过这一遭。当时周采也是上书,请皇帝派遣太医前往西洲,并斥巨资设置了大大小小的医馆。
他能知道这件事,自然是王爷向他提起的。王爷无不感慨地说:阿采当真是心善,朝堂上谈及西洲人时,数次哽咽。反观那太医院中的太医,平时拿着皇家俸禄,临到需要时便一个个推三阻四,不肯过去。
周逊记得那时是一个秋天,他在旁边冷笑一声道:周采若是真的心善,他自己怎么不领队去西洲?
你!
只教别人去,流几滴猫尿,动动嘴皮子的善良,谁也能做到。
王爷阴鸷地看着周逊,周逊毫不畏惧地直视着他。
怎么,又要把我打一顿吗?
你若是有你哥哥一半的柔和善良,罢了。
王爷拂袖而去,周逊记得,那似乎是他刚入府不久后的事。
那时他刚用瓷器碎片割了脉,被太医救回来,没死成。王爷那次来找他,本是为了求和。
然而既然最初便是错的,于周逊而言,就没有和的道理。
既然不过一年前便派过太医去西洲,怎么一年后又要派?
皇帝对周采的这封折子似乎很满意,上面盖了很可,陆陆陆的印章。
我记得不过一年前,皇帝便依照这个法子开设过医馆、派遣过太医。周逊道,怎么不过一年西洲有出了问题?
嗯?皇帝愣了愣,这时疫不就是每年一次的吗?既然今年又发了,便再派些人去便是了?
皇上,何太医到了。
小李子从外间进来,对着皇帝道。
原是每日太医把平安脉的时候到了。
何太医?皇帝愣了一下,昨日不是姚御医吗?
姚太医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医术不错,为人慢慢吞吞,深谙宫中生存之道。小李子道:昨日姚御医回府时惊了马。姚御医在马车里跌了一跤,腰扭了,因此今日来诊平安脉的是何太医。
皇上,何太医两年前进太医院,虽然资历浅了些,但医术可相当精湛。
皇帝摆摆手:让他进来吧。
何太医到
身着深黛色长袍的男子进了御书房。他看起来二十余岁,眉目中还有一股蓬勃之气。
何太医替皇帝把了脉。皇帝又说:你替他也把把。
他,自然指的是周逊。
周逊的右手腕上,还横亘着那条割腕时的疤痕。疤痕已经很淡,过个一年半载便会消失,但即使是淡淡的印记,何太医应该也能看得出来。
何太医替他把脉,皇帝原本在抓着一根毛笔在转,眼睛盯到周逊手腕上的疤痕时,便顿住了。
周逊的手腕玉白,很凉,偏偏有浅浅的红色的疤,很细,刚极易折。
啪!
皇上!
朕没事,没事皇帝用袖子擦了擦那只biaji一声打到他的脸上的笔在他的脸颊上留下的墨迹,默默地将脱手的笔放进了笔架上。
皇上小李子在旁边小声道。
皇帝:嗯?
小李子:那个格子里,已经放了笔了。
他瞅着皇帝像是丢了魂似的,不断把毛笔往已经有笔的格子里插。
皇帝:
就你话多!
小李子缩着脖子不吭声。他听见皇帝轻轻地自言自语:这痕迹难道是我以前拿红笔画的?可原来我留下的痕迹,竟然也会留在转世的他身上吗?是我害他
小李子:??
何太医把完脉,皇帝问他:逊先生身体可还安好?
周公子思绪太多、忧虑过重,有亏空之态
那怎么办?!
然,微臣给他开几服药,熬着喝了,日后注意饮食,注意调养,过个三年五载也能恢复如初。
靠!皇帝摔了笔,你一个年轻人说话怎么这么慢还打顿儿
他说了几句,又估计是觉得自己这般发脾气很没道理,挠了挠头,又对小李子道:端杯热水上来。
小李子:热水?
皇帝:多放红枣、枸杞,哦,他不爱吃苦的,给他多放点红糖。
周逊:皇上。
皇帝:哦,顺便拿双筷子来,喝完了养生水,还能用筷子夹枣吃。
周逊:
小李子领命去熬养生热水。周逊被把完脉,便将自己的手腕收回了月白的袖子里。
何太医在收拾医箱。周逊看着他,想
既然何太医是两年前进入太医院的,那么他对于一年前的事,应当知晓。
周逊道:何太医对去年西洲时疫之事可有了解?
何太医停住了动作,周逊清晰地看见他的脸上有过片刻扭曲。
像是压制着怒气的扭曲。
我听闻去年太医院曾派出过两名德高望重的太医前往西洲,不知何太医对他们
去年的两位太医,一名是章始炎章御医,一名是邹谋邹太医。
何太医对他们二位可有了解?
章始炎章御医是臣的师父,艺术精湛,性格谦和;邹谋邹太医医术随不及章御医,但性格也是稳重随和。
西洲时疫再起,不知这两位太医如今?
何太医的牙齿动了一下:章御医已经去世了?
去世?皇帝愣了,可是因为时疫?
何太医犹豫了许久,似乎不知道自己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然而最终,他还是开口了。
若真是因为时疫,倒也算舍身成仁何太医低声道,西洲的病人们不遵医嘱,不喝药,却去喝大巫烧的符水因而去世。然而他们反过来却把此时怪在章御医的头上,和他发生了冲突
然后呢?
皇帝看向他。
然后章御医在争执中不慎摔了一跤,撞到了头半个月后,便去世了。
第11章 春日宴往事
啪!
岂有此理!皇帝狠狠一拍桌子,朝廷派去的御医也敢打!反了天了!
他看上去愤怒至极,呼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平静下来:没有人追责吗?那个暴民呢?!
回皇上的话,那群暴民按律当斩,但是时城中,形势紧迫,而且参与者人多,法不责众,若是一并罚了,反而会引起暴动。因此只流放了领头的两个人,其余人等便让他们各自回家了。
皇帝一时气闷,周逊见他难过,对他道:皇上。
朕没事。皇帝道,随后呢?
在邹太医的一力支持下,兼之时令过去,时疫也就渐渐平息了。
当地建设医馆的钱可曾落到实处?
何太医道:医馆确是都建了,只是
门庭冷落?
何太医有些讶异地看向周逊:这周公子从何而知?
周逊道:面对时疫这等生死大事,当地百姓依旧迷信大巫不肯就医。又如何能期待他们平日里会去医馆看病呢?这些医馆里尚有医师坐诊,而不是变成了方士馆,已经是顶好不过的事了。
何太医苦笑。
宁可相信大巫,相信符咒,相信老天爷也不肯去相信真正能救自己命的药周逊淡淡道,即使再派医师过去又有什么用呢?
何太医道:是啊,病人不肯吃药,咱们总不能抓着他们的下巴把药往他们嘴里塞吧?
章御医的家属呢?皇帝突然道,他们如今如何?
回皇上的话,何太医道,在章御医去世后,其家人便已经返乡了。章御医的儿子早逝,膝下只有一个孙女。他的孙女从小跟着他,也懂得一些医术。
只有一个孙女皇帝叹息一声,章御医是因公殉职,给他追授表彰,小李子,你安排一下。至于他的孙女,给她多送些钱过去,照顾一下。
小李子领命便要去安排,周逊却开口道:皇上,一个孤女在乡下,孤身一人可不好过活。若是天降一笔横财,只怕要引来他人的觊觎之心。
觊觎?皇帝有些困惑,
这可是我是朕赏赐给她的钱,也有人敢抢?
周逊笑了笑,神色间有些冷意:天下盘剥孤女财产的方式可不止强抢一种。这世上多得是合法夺取孤女财产的方法,比如嫁娶。章太医的孙女孤身一人在乡下,婚事可未必能由自己做得了主。若是她的宗族亲属看上了这笔嫁妆钱,联合外人将她嫁予某人,她随后的命运,便不是她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了。
恋耽美
然而在旁人看来,便是皇帝再度宿在了周逊这里。
深夜,宫中传来一声巨响。
皇上,第二天一早,两人用早膳时小邓子回报道,钟粹宫那边拿来了修建的单子。
钟粹宫?
回皇上,是赵贵妃所居的宫殿。
皇帝愣了愣,停下筷子:他怎么好意思不,他要修建什么?你确定是修建,不是讨要古董珠宝?
小邓子道:回皇上的话,修柱子。
皇帝:柱子??
小邓子道:皇上,昨夜赵贵妃听闻您宿在周公子这里,回去后就气得砸断了一根柱子。
皇帝:
得找个由头。周逊听见皇帝飘忽的声音,发泄一下他过剩的精力。
他的表情呆呆的,看着像是被雷劈了一遭。周逊觉得他这个表情挺好玩的。
就你幸灾乐祸。皇帝对他道。
周逊:?
有吗?
皇帝:我感觉你心里在笑我朋友有难不为之担忧,还笑,这是真正的好朋友该做的事情吗?
周逊:
他们都知道彼此在开玩笑,周逊于是喝了口茶,掩盖住自己忍不住抽动的嘴角。
早膳后,皇帝照例是马不停蹄地去了御书房且带上周逊。小李子见皇帝如此勤政,非常有眼色地将原定今日原定的宫里戏班子的演出推迟延后。
把木兰香点上。皇帝对小李子道,接着,他又命人搬来沙发,你坐。
周逊也不推拒,施施然坐下。
书桌上照例是许多奏折,对于朝中之事,事无巨细,皇帝都要亲自批一顿。皇帝将奏折搬过来,对周逊道:现在对朝廷里还不够了解,等找到绝对可用的人、把监督机制建立好后,我这儿事情就能少许多了。
周逊点了点头。
皇帝批折子,周逊便替他将奏折分成几类,分门别类的排好、并以短时间写好备注。皇帝对周逊似乎极为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问过他一遍、才做决定。
皇帝连续在几本拍马屁的奏折上写完已阅二字后,终于烦躁得打了个哈欠。周逊看他这样,于是道:既然批语都是一样的,皇上不妨试试简便些的法子。
什么法子?皇帝愣了愣,在和周逊对视间眼前一亮,有道理!
下午,小李子端来了新刻的四个印章。皇帝握着印章,开始唰唰地盖章。
四个印章上分别刻着已阅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很可,陆陆陆和一个
诡异的人脸。
这个人脸似乎在笑,笑容间却满是尖刻与嘲讽,眉目间透漏着三分不屑三分冷淡、两分傲慢两分看破红尘。
周逊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在一本歌功颂德、拍马屁无所不用其极的奏折上按下了这个表情。
周逊:这个表情是
皇帝:黄豆微笑。
至于那些被打上了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折子,皇帝全部拿来与周逊讨论了一番。周逊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那个有关部门。
他不明白皇帝为何对自己如此信任,然而他已经下定决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士为知己者死。
喏,这本。皇帝将其中一本折子递给他,西洲疫病。
西洲地处景朝边陲地区,与大凉相邻。西洲中人多为牧民,靠畜牧为生。畜牧业发达,农业、商业、手工业不发达。西洲居民多迷信当地大巫,文化水平较低、文字普及度也不高。他们生活作风不太好,也没有什么良好的卫生习惯。
西洲的信息在周逊的脑海里闪过,他接过折子。
折子上是熟悉的字迹。
周采的字迹。
西洲气候湿热,兼多树林、沼泽,每至春夏时节,便是疫病的高发期。周采上这道折子便是为了请皇上派遣更多医生前往西洲,开设医馆治病救人。
周逊依稀记得一年前西洲便有过这一遭。当时周采也是上书,请皇帝派遣太医前往西洲,并斥巨资设置了大大小小的医馆。
他能知道这件事,自然是王爷向他提起的。王爷无不感慨地说:阿采当真是心善,朝堂上谈及西洲人时,数次哽咽。反观那太医院中的太医,平时拿着皇家俸禄,临到需要时便一个个推三阻四,不肯过去。
周逊记得那时是一个秋天,他在旁边冷笑一声道:周采若是真的心善,他自己怎么不领队去西洲?
你!
只教别人去,流几滴猫尿,动动嘴皮子的善良,谁也能做到。
王爷阴鸷地看着周逊,周逊毫不畏惧地直视着他。
怎么,又要把我打一顿吗?
你若是有你哥哥一半的柔和善良,罢了。
王爷拂袖而去,周逊记得,那似乎是他刚入府不久后的事。
那时他刚用瓷器碎片割了脉,被太医救回来,没死成。王爷那次来找他,本是为了求和。
然而既然最初便是错的,于周逊而言,就没有和的道理。
既然不过一年前便派过太医去西洲,怎么一年后又要派?
皇帝对周采的这封折子似乎很满意,上面盖了很可,陆陆陆的印章。
我记得不过一年前,皇帝便依照这个法子开设过医馆、派遣过太医。周逊道,怎么不过一年西洲有出了问题?
嗯?皇帝愣了愣,这时疫不就是每年一次的吗?既然今年又发了,便再派些人去便是了?
皇上,何太医到了。
小李子从外间进来,对着皇帝道。
原是每日太医把平安脉的时候到了。
何太医?皇帝愣了一下,昨日不是姚御医吗?
姚太医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医术不错,为人慢慢吞吞,深谙宫中生存之道。小李子道:昨日姚御医回府时惊了马。姚御医在马车里跌了一跤,腰扭了,因此今日来诊平安脉的是何太医。
皇上,何太医两年前进太医院,虽然资历浅了些,但医术可相当精湛。
皇帝摆摆手:让他进来吧。
何太医到
身着深黛色长袍的男子进了御书房。他看起来二十余岁,眉目中还有一股蓬勃之气。
何太医替皇帝把了脉。皇帝又说:你替他也把把。
他,自然指的是周逊。
周逊的右手腕上,还横亘着那条割腕时的疤痕。疤痕已经很淡,过个一年半载便会消失,但即使是淡淡的印记,何太医应该也能看得出来。
何太医替他把脉,皇帝原本在抓着一根毛笔在转,眼睛盯到周逊手腕上的疤痕时,便顿住了。
周逊的手腕玉白,很凉,偏偏有浅浅的红色的疤,很细,刚极易折。
啪!
皇上!
朕没事,没事皇帝用袖子擦了擦那只biaji一声打到他的脸上的笔在他的脸颊上留下的墨迹,默默地将脱手的笔放进了笔架上。
皇上小李子在旁边小声道。
皇帝:嗯?
小李子:那个格子里,已经放了笔了。
他瞅着皇帝像是丢了魂似的,不断把毛笔往已经有笔的格子里插。
皇帝:
就你话多!
小李子缩着脖子不吭声。他听见皇帝轻轻地自言自语:这痕迹难道是我以前拿红笔画的?可原来我留下的痕迹,竟然也会留在转世的他身上吗?是我害他
小李子:??
何太医把完脉,皇帝问他:逊先生身体可还安好?
周公子思绪太多、忧虑过重,有亏空之态
那怎么办?!
然,微臣给他开几服药,熬着喝了,日后注意饮食,注意调养,过个三年五载也能恢复如初。
靠!皇帝摔了笔,你一个年轻人说话怎么这么慢还打顿儿
他说了几句,又估计是觉得自己这般发脾气很没道理,挠了挠头,又对小李子道:端杯热水上来。
小李子:热水?
皇帝:多放红枣、枸杞,哦,他不爱吃苦的,给他多放点红糖。
周逊:皇上。
皇帝:哦,顺便拿双筷子来,喝完了养生水,还能用筷子夹枣吃。
周逊:
小李子领命去熬养生热水。周逊被把完脉,便将自己的手腕收回了月白的袖子里。
何太医在收拾医箱。周逊看着他,想
既然何太医是两年前进入太医院的,那么他对于一年前的事,应当知晓。
周逊道:何太医对去年西洲时疫之事可有了解?
何太医停住了动作,周逊清晰地看见他的脸上有过片刻扭曲。
像是压制着怒气的扭曲。
我听闻去年太医院曾派出过两名德高望重的太医前往西洲,不知何太医对他们
去年的两位太医,一名是章始炎章御医,一名是邹谋邹太医。
何太医对他们二位可有了解?
章始炎章御医是臣的师父,艺术精湛,性格谦和;邹谋邹太医医术随不及章御医,但性格也是稳重随和。
西洲时疫再起,不知这两位太医如今?
何太医的牙齿动了一下:章御医已经去世了?
去世?皇帝愣了,可是因为时疫?
何太医犹豫了许久,似乎不知道自己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然而最终,他还是开口了。
若真是因为时疫,倒也算舍身成仁何太医低声道,西洲的病人们不遵医嘱,不喝药,却去喝大巫烧的符水因而去世。然而他们反过来却把此时怪在章御医的头上,和他发生了冲突
然后呢?
皇帝看向他。
然后章御医在争执中不慎摔了一跤,撞到了头半个月后,便去世了。
第11章 春日宴往事
啪!
岂有此理!皇帝狠狠一拍桌子,朝廷派去的御医也敢打!反了天了!
他看上去愤怒至极,呼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平静下来:没有人追责吗?那个暴民呢?!
回皇上的话,那群暴民按律当斩,但是时城中,形势紧迫,而且参与者人多,法不责众,若是一并罚了,反而会引起暴动。因此只流放了领头的两个人,其余人等便让他们各自回家了。
皇帝一时气闷,周逊见他难过,对他道:皇上。
朕没事。皇帝道,随后呢?
在邹太医的一力支持下,兼之时令过去,时疫也就渐渐平息了。
当地建设医馆的钱可曾落到实处?
何太医道:医馆确是都建了,只是
门庭冷落?
何太医有些讶异地看向周逊:这周公子从何而知?
周逊道:面对时疫这等生死大事,当地百姓依旧迷信大巫不肯就医。又如何能期待他们平日里会去医馆看病呢?这些医馆里尚有医师坐诊,而不是变成了方士馆,已经是顶好不过的事了。
何太医苦笑。
宁可相信大巫,相信符咒,相信老天爷也不肯去相信真正能救自己命的药周逊淡淡道,即使再派医师过去又有什么用呢?
何太医道:是啊,病人不肯吃药,咱们总不能抓着他们的下巴把药往他们嘴里塞吧?
章御医的家属呢?皇帝突然道,他们如今如何?
回皇上的话,何太医道,在章御医去世后,其家人便已经返乡了。章御医的儿子早逝,膝下只有一个孙女。他的孙女从小跟着他,也懂得一些医术。
只有一个孙女皇帝叹息一声,章御医是因公殉职,给他追授表彰,小李子,你安排一下。至于他的孙女,给她多送些钱过去,照顾一下。
小李子领命便要去安排,周逊却开口道:皇上,一个孤女在乡下,孤身一人可不好过活。若是天降一笔横财,只怕要引来他人的觊觎之心。
觊觎?皇帝有些困惑,
这可是我是朕赏赐给她的钱,也有人敢抢?
周逊笑了笑,神色间有些冷意:天下盘剥孤女财产的方式可不止强抢一种。这世上多得是合法夺取孤女财产的方法,比如嫁娶。章太医的孙女孤身一人在乡下,婚事可未必能由自己做得了主。若是她的宗族亲属看上了这笔嫁妆钱,联合外人将她嫁予某人,她随后的命运,便不是她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