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东西多,每天都要运送蔬菜去县城里,赵单识他们干脆长期跟一辆卡车合作,卡车师傅每天固定过来运一趟,一趟八十块钱,双方都挺满意。
    赵单识打算,等他们生意再好一点,干脆就自己买卡车了。
    买辆卡车,无论送菜去县城里,还是从县城里拉肥料什么的回来,都十分方便。
    这两天他们又卖凉菜,又卖卤菜,他师兄还不在,人手有点不足,勺子和饶春风都早早地过来了。他们顶着露水把菜地里成熟了的菜摘下来,放到泡沫箱里,堆在路边等货车师傅开车过来。
    他们今天去县城的时候一块捎下去。
    今天的菜多么?赵单识问勺子。
    还没称,应当有六七百斤。勺子抹了把汗,带上西瓜可就有上千斤了。
    他们当时种了差不多一亩田西瓜,现在西瓜慢慢变熟,赵单识让勺子他们每天摘菜的时候摘三百个西瓜去县城里卖。
    他们的西瓜一个有十来斤,一斤一块五,价格不算便宜,送多了他们也卖不完。
    十七八的少年正是嗜睡的时候,赵明台和赵服顺还在打哈欠。
    赵单识看他们一眼,问:要不要去洗把脸?
    不用,谢谢师父,我们出发吧。赵明台又打了个哈欠,师父,我们的卤菜卖多少钱一斤啊?
    素菜十二,荤菜三十。
    卤菜比凉拌菜麻烦,价格也涨了点。
    不过卤菜比凉拌菜耐放,买回家放个两三天也不成问题,买的人应该不会少。
    昨天约定过他们今天卖卤菜,不少顾客一大早就在外面等着。
    赵单识把车开到路边,指挥徒弟们开始卸货,笑着跟等在门口的顾客打招呼,大家怎么起得那么早?
    这不是夏天嘛,睡不踏实,干脆早点起床。一大爷乐呵呵地接话道,今天有没有西瓜,我买个西瓜回去吃。
    有。刚摘的大西瓜,上面还挂着露水,别提多新鲜了。
    大爷笑道:你们家的西瓜好吃,又甜又沙,还不腻人。
    那是。不过我们家的西瓜也重,大爷您要一个人抱回去啊?
    没事,我有小拉车,到时候放车里拉回去就行。
    说话间,车上的菜被陆陆续续的卸下来了。
    黄淑妹和刘二华忙着过秤,并做记录,十多分钟后,他们的店铺已经收拾的整整齐齐,马上就可以卖菜了。
    赵单识带着徒弟们把卤菜一溜摆开,牛肉、猪蹄、猪耳朵、猪肝、猪头、猪肠、鸡翅、鸭架、鸭腿、鸡蛋、蘑菇、豆腐泡林林总总,热闹得很。
    他习惯每次卖菜都在菜旁边写个牌子,写清楚价格和种类。
    排在最前面说要买西瓜的那大爷眯着眼睛一看,哎,给我来两副猪耳朵,好久没吃猪耳朵了。
    好嘞。赵明台嘻嘻,我给您切切啊。
    赵明台手起刀落,两副猪耳朵很快就切成大小相等的耳朵条,他又从旁边舀了一勺蘑菇酱,您要辣点的还是不那么辣?
    一般辣就行,人老了,肠胃不太好,吃不了太辣。
    赵明台将猪耳朵放到食品袋里装好,刘二华放到电子秤上一秤,递给大爷,一斤三两,收您三十九块。
    大爷拿出一张五十,刘二华用手摸了摸辨明真假后,利索地给大爷找钱。
    这边赵明台已经开始做第二单生意,应顾客的要求给他们拿他们想要的卤菜。
    赵服顺则在一旁打下手,谁忙不过来,他就过去帮一把。
    卤菜生意带动了其他生意,一上午他们的生意都很好,有不少人吃了卤菜,觉得味道好还特地回来再买一次。
    他们每次弄点什么东西过来卖,铺子前的队都排成一条长龙,今天的队伍更是长,直接从他们铺子门口排到远处的树下。
    许多人一看他们这里这么热闹,不管有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声,都会排队试试看。
    他们这里有许多人在聊天,甚至有人买了啤酒在旁边吃喝起来。
    最后还是赵单识见影响不好,委婉地劝人回家吃去了。
    这次上午十点多赵单识就卖完卤菜了,他先去不远处的柜员机存好钱,然后带徒弟们去买调料,我们最近的调料用的多,带你们去补充一批。当厨师,辨认调料也是一个重要的本事,你们先跟我去看看。
    是。
    市场上人流量大,香料最新鲜,不过市场上也最多以次充好的东西,这就得看个人的眼光。
    有些香料很便宜,要辨别的是新不新鲜,品质怎么样。有些香料比较贵,这个就要辨明真假了。
    比如说某种香料,市面上卖四五十块一斤,有些不法商家会将用过的香料加香精放到开水里煮,煮入味道后再晒干。
    这样的香料表面上看起来还行,实际上用起来非常寡淡,还会破坏菜品原本的味道。
    赵单识刚学习辨认的时候也是防不胜防,他有守望号帮忙扫描,总算没吃太大亏。
    买完香料,他们坐约好的车回去,饶春风他们的午饭还等着他们来做。
    回到家,老爷子给他们倒开水喝,顺便问了一句,今天的生意怎么样?
    挺好,跟以前一样火爆。赵单识抹了把嘴,不过短时间内我不打算再做卤菜卖了,太耗神。
    不做就不做,要不要做点其他的?
    赵单识摇头,再看吧。我们的玉米快收了,先忙完地里的活再说。对了,爷爷,您知不知道哪家今年种的花生比较多?我想买点花生油。
    种花生比较辛苦,当时赵单识还没请人,主要活就是他和黎凭干,于是就没种花生,改种了其他劳动需求比较少的菜。
    现在他们的旧油吃得差不多,赵单识便想买点新油尝尝。
    新榨出来的花生有十分香,比他们在外面买的油好多了,做出来的菜也别有风味。
    我去问问,今年村子里种田的人不多,可能要去其他村买。
    其他村就其他村吧,您顺便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别让人以次充好。
    农民不全是淳朴形象,有些人为了挣钱,会把其他油混入花生油中,花生油味道香浓,就算混了大部分人也看不出来。
    赵单识有守望号不会上当,不过他依旧会觉得膈应。
    第66章 旺季
    黎凭回家的第三天, 一大早, 黎升起来送他。
    别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一路小心, 有什么事及时打电话给我,常回家看看。
    黎凭拥抱了他哥一下,我知道, 谢谢哥。
    黎升拍拍他的背, 一家人客气什么?
    黎凭回家这几天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他老爸倒不说要把他赶出去之类的话,不过一直跟他冷战, 连眼神都不给他递一个。他老妈对他和赵单识的事假装不知道, 也不在家里提这个, 力图粉饰太平。
    家里的气氛十分奇怪,也就两个孩子无所顾忌, 缠着他讲农村的生活, 并对他们寄来的各种食物表示大力赞扬,不停地央求叔叔回去之后多寄一点。
    黎凭开着车往村里赶。
    他车尾箱里装了一大堆东西, 塞满按摩椅,奶粉, 服装等,基本上把他们日用品都买齐了。
    乡下有许多好处,也有一些不便的地方。在乡下, 就算有钱有时候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 只能上网去购买。他们忙得很, 基本没空上网逛网店。
    赵单识知道黎凭要回来,一大早就开始等。他内心中有些兴奋,却也不知道自己在兴奋什么,只是频频望向门口的眼神出卖了他。
    师父,您在等师公呢?
    赵单识看着赵明台脸上的坏笑,语气淡定,是啊,怎么着?
    赵明台摸摸鼻子,师父,你们感情真好。
    从市区到他们村里可不近,黎凭起码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回来,赵单识只好专心地干起自己的事了。
    他们县城里的店铺早已走上正轨,每天送去的菜和水果基本都能卖完。
    淘宝店经营得也不错,每天都能收到几个单子。
    它们淘宝店卖的商品种类比较单一,长期售卖的只有草莓一种,偶尔会卖卤菜,生意还算不错,不过也称不上太好。
    赵单识前几天刚把卤菜作为长期商品来卖,现在还在观望中,要是生意不好,他就把这个商品给撤下来。
    估摸了下时间,赵单识估摸着应该拍下一次视频了。
    他们的玉米棒子已经熟了,明天就可以采收,正好黎凭已经回来,明天可以拍摘玉米的视频。
    天气热,大家都没什么胃口,中午赵单识教徒弟们做凉面。
    做凉面比较简单,首先要注意好面条。他们这里吃面吃得少,赵单识对做面条也不太擅长,不过他有守望号帮忙。
    根据守望号的扫描结果,守望号一直在脑海里提示他,面条还没揉够,你要再多揉一会儿。
    赵单识现在的力气已经很大了,揉个面不在话下,不过揉完依旧觉得累得很。
    面揉好了,他开始拉,拉成一碗一碗给徒弟们示意,然后让他们也上手来试试。
    一般人下凉面用开水下,赵单识想着黎凭今天回来,特地杀了一只鸡,熬成浓郁的鸡汤来下面。面下好了捞出来,放到干净的冰水里,整碗面又凉又劲道。
    菜码也是在田里精心准备摘好的嫩菜,青瓜、炒豆角、炒切丁、炒辣椒一样样菜,有生有熟,用大碗装好,想吃什么菜码就自己往凉面里加。
    赵单识还特地擀了些花生碎,新炒出来的花生碎又香又酥,放到碗里,加上鸡肉丝,配上蘑菇酱、蒜蓉、葱油和辣椒油,整碗面喷香扑鼻。
    中午太阳大大家哪里也不去,就围在桌子上吃面,一碗碗面自己夹,赵单识吃了两碗半,勺子吃了四碗,最能吃的是刘二华,他足足吃了五碗。
    等吃完面,赵单识拿出西瓜来切,好几个人已经吃不下了,捂着肚子,眼馋得很,肚子却一口水都喝不下。
    我等一会儿再吃。师父,你把西瓜放到井里湃着吧?
    他们院子里这口井年纪已经非常大了,水井壁上砌的全是石头,这一口深井,在夏天里凉意格外明显,哪怕赵单识这样年轻火力壮的大小伙子,也不敢用井水来洗澡。
    这样一口井,凉意十足,哪怕家里有电冰箱,他们还喜欢用篮子把西瓜或者菜吊到井里凉着。
    赵单识笑骂:谁叫你吃那么多,现在难受的还是你自己,成吧,我去给你们湃一个西瓜,正好你们师公回来也能吃上。
    师父,您说反了。您是为他湃一个西瓜,正好我们也能顺便跟着他吃点。
    赵单识屈指敲了他脑壳一下,有的吃就行了还那么多话。重点不是该反省你们为什么会吃撑了么?
    这凉面也太好吃了,没点毅力的人根本抵抗不了这个诱惑。
    赵单识扫了他们的脸一圈,叹口气,你们就说说吧,我这里的东西有哪样是不好吃的?每顿都吃那么多,你们受得了。可不是我吓你们,这段时间你们脸都圆了啊。
    赵明台几个对视一眼,他们师父这里的东西还真是样样都好吃。他们种的菜原本品质就十分出色,配上好厨艺,想不好吃都难。
    这么一想,几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赵明台表态,那我们少吃点。
    少吃一点,你们忍得住?赵单识一点都不信任他们,无情道:你们多干点才是真的,动起来,别到时候胖的连媳妇都找不到。
    赵明台缩缩肚子,深沉地叹口气,师父,你跟我们一样吃,怎么就我们胖,你不胖啊?
    一样个屁!赵单识笑骂,我吃两碗,你吃三碗。我只吃正餐,不怎么吃零食,你们早晚三餐外带宵夜,中间还得自己琢磨弄点零食来吃,你们不胖谁胖?
    饶春风打趣,你们可得加油管住自己的嘴,看看你们师父,都有师公了,你们还是单身呐。
    唉。赵明台叹气,怪就怪师父弄的菜太好吃了。
    呸!赵单识伸手一指他们,下午别躲在家里偷懒,跟着你们勺子叔干活去。
    赵单识教徒弟严厉归严厉,不过不压榨他们,每天让他们干点活,他们还是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好嘞,师父,我们下午出去埋肥,对吧?
    夏天正是疏果生长的旺季,比如茄子辣椒,结果不止一茬,要是现在营养跟不上,等消耗掉枝条那点营养,结出来的蔬果质量就会下降。反之,要是营养跟得上,它们可以一直结果结到打霜。
    嗯,下午把肥给埋了,然后再去除草。
    赵单识和赵文德则打算下午去把沟渠给疏通。
    夏天正是用水的时候,他们这里的雨水不多,用水全靠沟渠。
    赵单识把这连片的土地都给租下来了,目前种田种得最多的就是他,其他人家也就种种菜,对水量的需求不大,沟渠疏通这个事情主要还是落在他身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这里的沟渠专门整过,大一点的沟渠都用水泥和石头垒起渠壁,基本没什么淤泥,小一点的沟渠才需要清理沟渠中的水草和淤泥。
    这个清理也不麻烦,只要把沟渠里面的东西挖出来放到沟渠边上就行。
    下午三点太阳没那么大之后,赵单识和赵文德背着锄头清理沟渠去了。
    在出发之前,他专门给黎凭发信息,告诉黎凭灶上和水井里有吃的,让他回来自己去吃一点。
    他在这边吭哧吭哧地干活,几公里的沟渠,两三天应当能清完。
    中途,两人停下来休息,赵文德从口袋里掏出烟来自己卷烟抽。
    他们这里上了年纪的男人们大多都会抽烟,很多女人也会抽烟,以前修水库修沟渠的时候日子过得太苦,在工地里摔打一天之后整个人都快散架。
    那时允许抽烟歇口气,但这个福利只有烟民才有,其他人只有在固定的时间点才能休息。
    许多人为了多休息一会,特地学了抽烟。抽烟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在辛苦的农业劳作下,抽烟的确能提神醒脑,让他们稍作喘息。
    老爷子原本也会吸烟,兜兜出生后,老爷子为带兜兜,就彻底把烟给戒了。
    刘二华也抽,赵单识让他戒,抽烟对身体各方面的损害太大,包括味蕾,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厨师,戒烟必须提上日程。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月寂烟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寂烟雨并收藏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