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但是同样的,如果阴癸派想做什么事情,同时还得到了圣君的支持邪帝据说至今为止都没收徒,行踪也时常飘忽不定,与之相比,时常有露面的圣君倒是好找多了那就再无人能在暗中施手段改变了。
一旦被发现,就是被物理说服的下场。
唐无易目前不想搞事,天下所有大事的轨迹他都熟知于心,若真要参与争霸天下,他随时可以施展手段。
像阴癸派一样饥不择食扶持高齐的皇帝,他怕自己哪一天看不下去,自己抢在敌人之前先灭了扶持对象。
唐无易现在很淡定地等着阴癸派的人说出的那个让人拒绝不了的条件。
然后,他听见了《天魔策》的名字。
《天魔策》乃是魔门最为人熟知的功法,也是魔门的至高秘典,魔门各个门派的功法都是自此分流的。
道心魔种、天魔秘、紫气天罗、子午天罡等魔门两派六道的传承功法,都属于天魔策的一部分。
因为战乱、天灾以及魔门分成不同支系等原因,《天魔策》不复最初十卷的规模。
将《天魔策》重新集完,一直是魔门所有人的夙愿。
但是,因为魔门已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每个门派不可能轻易将自己门派的传承功法分享给其他人观看,因此集全《天魔策》也就几乎成了一个传说。
而现在,阴癸派将一卷《天魔策》的下落放到了他们的面前。
这一卷天魔策,当然不是各个门派自家保留的那一卷,而是一卷据说已经在百余年前亡佚的天魔策。
虽然魔门现今的规模是两派六道,但是最初可是诸子百家,因此魔门一开始的规模,可不是现在能比的。
之所以分成现在的几个传承,就是因为天魔策的缘故。
而百余年前,就有一个魔门门派消亡,该门派所保留的天魔策,也不知所踪。
其实这也非常容易理解,毕竟魔门就是一个讲究损人利己、甚至于不利己也要损人的地方。
门派传承即将断绝,也不愿意传承功法落入他人之手的,比比皆是,寻常小门小派尚不得免,又何况魔门中人呢?
而这诡异消失的天魔策,据传,现今就在高欢陵寝义平陵之中。
高欢虽然是被其子高洋追封为帝的,但其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权臣,离篡位只有一步之遥。
这样的人物,他的陵寝自然不会简单。
如果不是因为面具只遮住了半张脸,唐无易都要笑出声来了。
你们阴癸派怎么专和高家人过不去?
阴癸派出身的女子,大多数都和不只一个男人鼓过掌。
如今的长广王妃胡氏,未来的胡皇后、胡太后,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过为后何如为女支乐这样惊世骇俗的名言的女人啊!
虽然头上一片青青草原的高湛本人都不在意,但是,你们的良心就一点都不会痛吗?!
这边给儿子挖好了坑,那边就计划着要去盗人家老爹的陵寝了。
啧啧啧,魔门的下限,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呢。
唐无易本人对这个世界的四大奇书,观摩、借鉴的兴趣是有的,毕竟他的武学道路,在一开始,就是吸取诸多知识奠定的。
但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战神殿里的《战神图录》,除此之外,什么《长生诀》、《天魔策》、《慈航剑典》,兴趣都一般般。
四大奇书之中,《长生诀》乃是广成子观阅《战神图录》后所创,所蕴含的主要是广成子对《战神图录》的理解与发扬,也就是广成子的路。
《天魔策》次之,乃是对《长生诀》的发扬,《慈航剑典》又次之。
若是阴癸派给出的线索是与《战神图录》有关的,他一定会积极参与,但是只是和《天魔策》有关,他虽然也很感兴趣,但还到不了全力支持阴癸派这次大计的程度。
更何况,魔门一群人精,在互相扯后腿这个方面,功力无人能及,堪称鬼才。
补天阁被他杀得元气大伤,他还不想让元气未复的门派,尚未来得及为他鞠躬尽瘁,就倒在了为别的门派冲锋陷阵的路上。
反正阴癸派给出了线索,这一回,他只要不破坏阴癸派的计谋,不胡乱插手北齐的事,那就算是他同意了阴癸派的条件,那么阴癸派给出的这个线索,他自然就有资格去用了。
阴癸派的门派大会在与会人员的欢欣鼓舞中落下了帷幕,会后,唐无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头换面,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回乡探亲。
他的兄长唐邕这几年越来越为齐帝高洋所倚重,这一回探索义平陵,需要的资料,还要从自家兄长那里寻求帮助呢!
他继任补天阁主可不是今年刚发生的,前几年他就已经下手干掉了补天阁的宗主以及前任宗主的一些心腹,只不过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正式露面而已。
毕竟不说在魔门,即使是在普通门派,如此年轻就继任掌门之位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早在前几年的时候,他便重新和自家兄长联络上了,兄长为他另行安排的近支堂弟身份,也是他这两年以真面目行走江湖时的伪装。
至于使用真实身份,呵,当初阴癸派不知道什么人,可是专门来阻止过前任补天阁主斩俗缘的,他要是用真实身份,那在魔门,起码在阴癸派高层之中,他的行动就没有秘密了。
他往年探亲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这一回的主要目的,乃是为了义平陵的线索。
陵寝修建,是要用到图纸的,若是这图纸没有被烧毁,唐无易就能从中得到义平陵的种种信息。
即便这义平陵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所做的疑冢,高欢的真实陵寝另有地点,只要有足够的资料,唐无易也能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来!
第七十三章 邪极
唐易, 字连山,太原晋阳人,晋昌唐氏嫡支,唐邕族弟, 以散骑侍郎起家。
这个身份, 就是唐观失踪之后, 唐无易在官面上能采用的另一重身份了。
散骑侍郎常被授予公卿与权贵子弟, 其实是个闲职,但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起点高。
而有了这么一重身份, 想要查阅什么资料或者在朝廷之中向上爬, 就简单许多了。
神武帝高欢是高洋之父, 他的妻子也就是娄太后尚在人世, 而在唐无易记忆中, 娄太后作为一连生育了好几个皇帝儿子的成功女性, 毫无疑问是被送到义平陵和她丈夫合葬了的。
也就是说, 与高欢陵寝有关的资料并不难找。
不到一个月, 唐无易就从北齐藏书中找出了线索。
说实话,只要有足够的资料, 寻人陵寝并非难事。
而且北齐如今尚未灭亡, 先帝陵寝、今上陵寝的位置都很是简单明了, 如果只是为了确认地址的话, 不知有多少权贵公卿的笔记里会有记录。
但是, 唐无易要找的, 除了义平陵确切地址,还有高欢陵寝的布局,以及可能疑似高欢真实陵寝所在的地方。
他穿梭过不知多少个世界了, 后世的各类史料,他的脑子里都有印象,系统那里还将他在各个世界收集的这些书籍、资料、信息全都收录了起来。
根据宋人司马光所编纂的《资治通鉴》所载,义平陵乃是高欢疑冢,实际上秘密在某地石窟边上凿山为穴,灵柩入内后,工匠悉数被杀以掩盖此秘。
不过北齐亡国后,一个知晓秘密的工匠之子暗中发石取金,盗了高欢真陵。
对于这种记载,唐无易原先只是姑妄看之的。
北齐和宋朝隔了有多少年啊?这么久远的事情,怎么时人不曾记载,反倒是将近五百年后的宋朝人知道了这件事呢?!
而且后人修的史书,若是与前朝相隔时间太远,是不能尽信的。
就以新、旧唐书作比好了。
成书于后晋时代的《旧唐书》此书原名就为《唐书》,只不过是在欧阳修等人新修了一版,才被改称为《旧唐书》因为与唐朝灭亡时间比较接近,史料来源比《新唐书》要丰富可信一些。
唐有女皇武则天,关于武则天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安定思公主以嫁祸王皇后之事,《旧唐书》丝毫没有提起,唐人苏冕此君出生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所撰、记录唐代高祖至德宗九朝史事的《唐会要》,也丝毫没有记载。
然而,到了宋人欧阳修的《新唐书》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中,这件事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册,似乎已经被认定为是事实。
这种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隐秘,到底是怎样的历史发明家,才会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所载就是正确的呢?!
所以唐无易虽然在后世书籍上看到了一些与高欢陵寝相关的线索,但还是以第一手资料为准,要亲身寻找一番才罢休。
而且,到底是不同的世界,谁知道具体有何变化呢?
但就是找过了资料,发觉高欢本人竟然是个高手要不然也不可能取元魏而代之唐无易才改变了想法。
北齐皇室的高氏家族,号称出身郡望渤海高氏,到了如今,这种说法已经渐渐占了主流。
但是,就像李唐皇族号称是郡望世家陇西李氏之人,但还是有人说他们是与郡望世家攀关系,刻意提高自家门第一样,还是有人怀疑,北齐的高氏皇族,并非渤海高氏之人,只是因为权势而刻意联宗而已。
郡望世家的家谱都是他们自己修的,渤海高氏的人如果自己都承认了自己与北齐高氏皇族乃是同族,难不成外人还能非逼着他们改口不成?
然而高欢之所以能给高氏皇族积攒下这样的好底子,全靠他的武功。
当年的高欢武功之高,可以说是冠绝一代,别说朝廷里了,就是江湖上,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
这个世界,纯粹走文官路子,或者家族内部只有寥寥数人修炼杀伐武道的,依然被称为郡望,看书面意思,便是一郡之地的望族,顶尖郡望世家,在整个天下都拥有很强的影响力。
毕竟,各个郡望家族,最初的发源地是他们所在的郡,但是家族子弟若是为官或者游历,天下各地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
这种郡望士族,还有个代名词,称作门第阀阅。
这些称呼,原本是这些家族的宅邸所拥有的特殊特权,譬如第,就是大门可以开在通衢;阀阅,就是这些人家门口的柱子,上面专门记载着这些仕宦人家先人的功绩,左称阀,右称阅,其后就被用来指代这些家族的特殊门第。
而在这个世界,只有士族之中最为强大的那几个家族,有无上强者坐镇的,才有资格被称为某阀。
当今世上,有宇文阀、宋阀、独孤阀三阀,而在几十年前,在高欢的坐镇下,高家也能被称为高阀。
至于原著中的李阀,嗯,李渊本人还只是个刚出生没几年的娃娃呢,现在的北周权臣是宇文泰,李渊他爹虽然娶了独孤氏,但是和宇文泰又没有关系,现在的李家在北周还真不能算是太显眼。
其他门阀的事情暂时略过不表,只说北齐的高氏皇族。
高欢坐镇的高家可以被称为高阀,按理说,他的后代,怎么着也能出两个武道高手。
但是很不幸的是,高欢死得早,除了现今的皇帝高洋,他的其他子孙全都不怎么成器。
这也是为什么阴癸派的人能肆无忌惮地将力量伸到高齐皇宫、王府内院之中的原因。
毕竟高齐的皇族本身没几个修炼有成,那么他们就轻易感觉不到后院女子身上的内功修炼的痕迹。
而有武功的人想对不会武功的人做些什么,那实在是太简单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来了,高欢本人的武功冠绝一代,为何他的子孙后代竟然都不怎么会武?
而高欢本人这么一位大高手,又是为何会英年早逝的呢?
阴癸派给出了《天魔策》的线索之后,唐无易也不得不怀疑,高欢本人是不是当年获得了什么奇遇,修炼了《天魔策》上的武功,只是修炼的方法很不人道,让他在快速提高实力之后不得不吞下寿元流逝的苦果,这也能解释,为何高欢没有将功法留给子孙后代的原因。
真是这样的话,这东西绝对是破家之源。
如果《天魔策》的线索真的像魔门的人说的那样,在高欢的陵寝之中的话,也不能猜测为何有人怀疑他会修有疑冢了。
高欢在得到这卷功法之前,他恐怕做了一些不太尊重古人的事情。
魔门之中,有一个门派唤作邪极宗,就是出了邪帝向雨田的那个门派。
邪极宗这个门派,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东西,被唤作邪帝舍利,而这东西,是某位邪帝去各个时代的陵墓里探索时,发现的陪葬品。
也就是说,邪极宗可以看作是盗墓起家。
但是偏偏,这并不是他们一家的专利。
举凡乱世,古时留下的陵墓被盗窃的几率就会特别大,有些地方甚至是官军在长官的示意下公然去盗窃。
东汉末年,曹操就曾发明出了摸金校尉这一官职,专门派遣了人去盗窃陵墓,筹措金银财宝来填充军饷。
这个时代依然是南北朝时期,几十年前,高欢的时代,更是如此,天下尚未一统,仍然互有征伐,可以看作是乱世。
若是高欢穷疯了,完全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而且有许多亡佚的东西,也恰恰就是被人从陵墓里搜罗出来,才重见天日的。
高欢早年如果做过这样的事,或者他没有错过,只是见过或者听说过,肯定会留下心理阴影。
曹操留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到了后世都甚嚣尘上,这个时代也是如此,实在有心理阴影,修个疑冢,再将真实陵寝改到别的位置去,似乎也不难理解。
唐无易本人是不喜欢做这种亵渎他人死后安宁的事情的,但是交给他人又不放心,而且他又不贪图高欢的陪葬品,功法、书籍,主人虽然会陪葬,但通常不会带到棺内去,既然如此,他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唐无易的行动效率算是高的了,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有人的效率比他还高,速度比他还快。
出门五天后,在他所确定的高欢真实陵寝方位,遇上了邪帝向雨田老前辈的唐无易,真的觉得很无力。
你老不是没有参加那天的魔门聚会吗?阴癸派报备的对象好像也是圣君慕清流,不是你老人家啊!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啊?!
向雨田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泰然自若地捋着他那雪白的胡子,看着唐无易。
邪极宗祖上就是干这个出身的,唐无易出身唐家堡,这一世的门派也是补天阁,专业不对口,没人家快他也认了。
但是这一副守株待兔的架势,到底是什么鬼?!
第七十四章 雨田
邪帝向雨田已经许久没有露过面了。
恋耽美
一旦被发现,就是被物理说服的下场。
唐无易目前不想搞事,天下所有大事的轨迹他都熟知于心,若真要参与争霸天下,他随时可以施展手段。
像阴癸派一样饥不择食扶持高齐的皇帝,他怕自己哪一天看不下去,自己抢在敌人之前先灭了扶持对象。
唐无易现在很淡定地等着阴癸派的人说出的那个让人拒绝不了的条件。
然后,他听见了《天魔策》的名字。
《天魔策》乃是魔门最为人熟知的功法,也是魔门的至高秘典,魔门各个门派的功法都是自此分流的。
道心魔种、天魔秘、紫气天罗、子午天罡等魔门两派六道的传承功法,都属于天魔策的一部分。
因为战乱、天灾以及魔门分成不同支系等原因,《天魔策》不复最初十卷的规模。
将《天魔策》重新集完,一直是魔门所有人的夙愿。
但是,因为魔门已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每个门派不可能轻易将自己门派的传承功法分享给其他人观看,因此集全《天魔策》也就几乎成了一个传说。
而现在,阴癸派将一卷《天魔策》的下落放到了他们的面前。
这一卷天魔策,当然不是各个门派自家保留的那一卷,而是一卷据说已经在百余年前亡佚的天魔策。
虽然魔门现今的规模是两派六道,但是最初可是诸子百家,因此魔门一开始的规模,可不是现在能比的。
之所以分成现在的几个传承,就是因为天魔策的缘故。
而百余年前,就有一个魔门门派消亡,该门派所保留的天魔策,也不知所踪。
其实这也非常容易理解,毕竟魔门就是一个讲究损人利己、甚至于不利己也要损人的地方。
门派传承即将断绝,也不愿意传承功法落入他人之手的,比比皆是,寻常小门小派尚不得免,又何况魔门中人呢?
而这诡异消失的天魔策,据传,现今就在高欢陵寝义平陵之中。
高欢虽然是被其子高洋追封为帝的,但其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权臣,离篡位只有一步之遥。
这样的人物,他的陵寝自然不会简单。
如果不是因为面具只遮住了半张脸,唐无易都要笑出声来了。
你们阴癸派怎么专和高家人过不去?
阴癸派出身的女子,大多数都和不只一个男人鼓过掌。
如今的长广王妃胡氏,未来的胡皇后、胡太后,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过为后何如为女支乐这样惊世骇俗的名言的女人啊!
虽然头上一片青青草原的高湛本人都不在意,但是,你们的良心就一点都不会痛吗?!
这边给儿子挖好了坑,那边就计划着要去盗人家老爹的陵寝了。
啧啧啧,魔门的下限,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呢。
唐无易本人对这个世界的四大奇书,观摩、借鉴的兴趣是有的,毕竟他的武学道路,在一开始,就是吸取诸多知识奠定的。
但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战神殿里的《战神图录》,除此之外,什么《长生诀》、《天魔策》、《慈航剑典》,兴趣都一般般。
四大奇书之中,《长生诀》乃是广成子观阅《战神图录》后所创,所蕴含的主要是广成子对《战神图录》的理解与发扬,也就是广成子的路。
《天魔策》次之,乃是对《长生诀》的发扬,《慈航剑典》又次之。
若是阴癸派给出的线索是与《战神图录》有关的,他一定会积极参与,但是只是和《天魔策》有关,他虽然也很感兴趣,但还到不了全力支持阴癸派这次大计的程度。
更何况,魔门一群人精,在互相扯后腿这个方面,功力无人能及,堪称鬼才。
补天阁被他杀得元气大伤,他还不想让元气未复的门派,尚未来得及为他鞠躬尽瘁,就倒在了为别的门派冲锋陷阵的路上。
反正阴癸派给出了线索,这一回,他只要不破坏阴癸派的计谋,不胡乱插手北齐的事,那就算是他同意了阴癸派的条件,那么阴癸派给出的这个线索,他自然就有资格去用了。
阴癸派的门派大会在与会人员的欢欣鼓舞中落下了帷幕,会后,唐无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头换面,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回乡探亲。
他的兄长唐邕这几年越来越为齐帝高洋所倚重,这一回探索义平陵,需要的资料,还要从自家兄长那里寻求帮助呢!
他继任补天阁主可不是今年刚发生的,前几年他就已经下手干掉了补天阁的宗主以及前任宗主的一些心腹,只不过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正式露面而已。
毕竟不说在魔门,即使是在普通门派,如此年轻就继任掌门之位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早在前几年的时候,他便重新和自家兄长联络上了,兄长为他另行安排的近支堂弟身份,也是他这两年以真面目行走江湖时的伪装。
至于使用真实身份,呵,当初阴癸派不知道什么人,可是专门来阻止过前任补天阁主斩俗缘的,他要是用真实身份,那在魔门,起码在阴癸派高层之中,他的行动就没有秘密了。
他往年探亲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这一回的主要目的,乃是为了义平陵的线索。
陵寝修建,是要用到图纸的,若是这图纸没有被烧毁,唐无易就能从中得到义平陵的种种信息。
即便这义平陵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所做的疑冢,高欢的真实陵寝另有地点,只要有足够的资料,唐无易也能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来!
第七十三章 邪极
唐易, 字连山,太原晋阳人,晋昌唐氏嫡支,唐邕族弟, 以散骑侍郎起家。
这个身份, 就是唐观失踪之后, 唐无易在官面上能采用的另一重身份了。
散骑侍郎常被授予公卿与权贵子弟, 其实是个闲职,但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起点高。
而有了这么一重身份, 想要查阅什么资料或者在朝廷之中向上爬, 就简单许多了。
神武帝高欢是高洋之父, 他的妻子也就是娄太后尚在人世, 而在唐无易记忆中, 娄太后作为一连生育了好几个皇帝儿子的成功女性, 毫无疑问是被送到义平陵和她丈夫合葬了的。
也就是说, 与高欢陵寝有关的资料并不难找。
不到一个月, 唐无易就从北齐藏书中找出了线索。
说实话,只要有足够的资料, 寻人陵寝并非难事。
而且北齐如今尚未灭亡, 先帝陵寝、今上陵寝的位置都很是简单明了, 如果只是为了确认地址的话, 不知有多少权贵公卿的笔记里会有记录。
但是, 唐无易要找的, 除了义平陵确切地址,还有高欢陵寝的布局,以及可能疑似高欢真实陵寝所在的地方。
他穿梭过不知多少个世界了, 后世的各类史料,他的脑子里都有印象,系统那里还将他在各个世界收集的这些书籍、资料、信息全都收录了起来。
根据宋人司马光所编纂的《资治通鉴》所载,义平陵乃是高欢疑冢,实际上秘密在某地石窟边上凿山为穴,灵柩入内后,工匠悉数被杀以掩盖此秘。
不过北齐亡国后,一个知晓秘密的工匠之子暗中发石取金,盗了高欢真陵。
对于这种记载,唐无易原先只是姑妄看之的。
北齐和宋朝隔了有多少年啊?这么久远的事情,怎么时人不曾记载,反倒是将近五百年后的宋朝人知道了这件事呢?!
而且后人修的史书,若是与前朝相隔时间太远,是不能尽信的。
就以新、旧唐书作比好了。
成书于后晋时代的《旧唐书》此书原名就为《唐书》,只不过是在欧阳修等人新修了一版,才被改称为《旧唐书》因为与唐朝灭亡时间比较接近,史料来源比《新唐书》要丰富可信一些。
唐有女皇武则天,关于武则天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安定思公主以嫁祸王皇后之事,《旧唐书》丝毫没有提起,唐人苏冕此君出生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所撰、记录唐代高祖至德宗九朝史事的《唐会要》,也丝毫没有记载。
然而,到了宋人欧阳修的《新唐书》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中,这件事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册,似乎已经被认定为是事实。
这种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隐秘,到底是怎样的历史发明家,才会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所载就是正确的呢?!
所以唐无易虽然在后世书籍上看到了一些与高欢陵寝相关的线索,但还是以第一手资料为准,要亲身寻找一番才罢休。
而且,到底是不同的世界,谁知道具体有何变化呢?
但就是找过了资料,发觉高欢本人竟然是个高手要不然也不可能取元魏而代之唐无易才改变了想法。
北齐皇室的高氏家族,号称出身郡望渤海高氏,到了如今,这种说法已经渐渐占了主流。
但是,就像李唐皇族号称是郡望世家陇西李氏之人,但还是有人说他们是与郡望世家攀关系,刻意提高自家门第一样,还是有人怀疑,北齐的高氏皇族,并非渤海高氏之人,只是因为权势而刻意联宗而已。
郡望世家的家谱都是他们自己修的,渤海高氏的人如果自己都承认了自己与北齐高氏皇族乃是同族,难不成外人还能非逼着他们改口不成?
然而高欢之所以能给高氏皇族积攒下这样的好底子,全靠他的武功。
当年的高欢武功之高,可以说是冠绝一代,别说朝廷里了,就是江湖上,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
这个世界,纯粹走文官路子,或者家族内部只有寥寥数人修炼杀伐武道的,依然被称为郡望,看书面意思,便是一郡之地的望族,顶尖郡望世家,在整个天下都拥有很强的影响力。
毕竟,各个郡望家族,最初的发源地是他们所在的郡,但是家族子弟若是为官或者游历,天下各地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
这种郡望士族,还有个代名词,称作门第阀阅。
这些称呼,原本是这些家族的宅邸所拥有的特殊特权,譬如第,就是大门可以开在通衢;阀阅,就是这些人家门口的柱子,上面专门记载着这些仕宦人家先人的功绩,左称阀,右称阅,其后就被用来指代这些家族的特殊门第。
而在这个世界,只有士族之中最为强大的那几个家族,有无上强者坐镇的,才有资格被称为某阀。
当今世上,有宇文阀、宋阀、独孤阀三阀,而在几十年前,在高欢的坐镇下,高家也能被称为高阀。
至于原著中的李阀,嗯,李渊本人还只是个刚出生没几年的娃娃呢,现在的北周权臣是宇文泰,李渊他爹虽然娶了独孤氏,但是和宇文泰又没有关系,现在的李家在北周还真不能算是太显眼。
其他门阀的事情暂时略过不表,只说北齐的高氏皇族。
高欢坐镇的高家可以被称为高阀,按理说,他的后代,怎么着也能出两个武道高手。
但是很不幸的是,高欢死得早,除了现今的皇帝高洋,他的其他子孙全都不怎么成器。
这也是为什么阴癸派的人能肆无忌惮地将力量伸到高齐皇宫、王府内院之中的原因。
毕竟高齐的皇族本身没几个修炼有成,那么他们就轻易感觉不到后院女子身上的内功修炼的痕迹。
而有武功的人想对不会武功的人做些什么,那实在是太简单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来了,高欢本人的武功冠绝一代,为何他的子孙后代竟然都不怎么会武?
而高欢本人这么一位大高手,又是为何会英年早逝的呢?
阴癸派给出了《天魔策》的线索之后,唐无易也不得不怀疑,高欢本人是不是当年获得了什么奇遇,修炼了《天魔策》上的武功,只是修炼的方法很不人道,让他在快速提高实力之后不得不吞下寿元流逝的苦果,这也能解释,为何高欢没有将功法留给子孙后代的原因。
真是这样的话,这东西绝对是破家之源。
如果《天魔策》的线索真的像魔门的人说的那样,在高欢的陵寝之中的话,也不能猜测为何有人怀疑他会修有疑冢了。
高欢在得到这卷功法之前,他恐怕做了一些不太尊重古人的事情。
魔门之中,有一个门派唤作邪极宗,就是出了邪帝向雨田的那个门派。
邪极宗这个门派,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东西,被唤作邪帝舍利,而这东西,是某位邪帝去各个时代的陵墓里探索时,发现的陪葬品。
也就是说,邪极宗可以看作是盗墓起家。
但是偏偏,这并不是他们一家的专利。
举凡乱世,古时留下的陵墓被盗窃的几率就会特别大,有些地方甚至是官军在长官的示意下公然去盗窃。
东汉末年,曹操就曾发明出了摸金校尉这一官职,专门派遣了人去盗窃陵墓,筹措金银财宝来填充军饷。
这个时代依然是南北朝时期,几十年前,高欢的时代,更是如此,天下尚未一统,仍然互有征伐,可以看作是乱世。
若是高欢穷疯了,完全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而且有许多亡佚的东西,也恰恰就是被人从陵墓里搜罗出来,才重见天日的。
高欢早年如果做过这样的事,或者他没有错过,只是见过或者听说过,肯定会留下心理阴影。
曹操留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到了后世都甚嚣尘上,这个时代也是如此,实在有心理阴影,修个疑冢,再将真实陵寝改到别的位置去,似乎也不难理解。
唐无易本人是不喜欢做这种亵渎他人死后安宁的事情的,但是交给他人又不放心,而且他又不贪图高欢的陪葬品,功法、书籍,主人虽然会陪葬,但通常不会带到棺内去,既然如此,他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唐无易的行动效率算是高的了,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有人的效率比他还高,速度比他还快。
出门五天后,在他所确定的高欢真实陵寝方位,遇上了邪帝向雨田老前辈的唐无易,真的觉得很无力。
你老不是没有参加那天的魔门聚会吗?阴癸派报备的对象好像也是圣君慕清流,不是你老人家啊!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啊?!
向雨田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泰然自若地捋着他那雪白的胡子,看着唐无易。
邪极宗祖上就是干这个出身的,唐无易出身唐家堡,这一世的门派也是补天阁,专业不对口,没人家快他也认了。
但是这一副守株待兔的架势,到底是什么鬼?!
第七十四章 雨田
邪帝向雨田已经许久没有露过面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