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第46章 秘典
不知从何时开始,江湖中便有了一则传闻:武林神功,少林称雄;七星功现,群龙俯首。
所谓的七星功,并不是一门有着七星之名的功法,而是七套秘典,以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命名,传闻乃是一隐世门派的镇派绝学。
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仔细判断以后就能看出来这个设定非常不走心,最起码逍遥子就作出了如下评价:胡扯。
哪个门派会给自家的秘籍取这么简约的名字?
时代在发展,从先秦之后,就不兴这么神神叨叨的取名方式了。
就像逍遥派的武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折梅手,不管这些名字有多文艺多玄虚,最起码,看到名字总能知道这是什么功法。
七套用星辰命名的功法,难道创派人住星星上?还是说修炼这些武学的人以后能飞上天和星星肩并肩?
逍遥子觉得,稍微有点智商的人就不会上自己这个一肚子坏水的表舅的当的。
然而,他错了。
即使这件事看起来阴谋满满,许多自视甚高的人也不会停手的。
毕竟神秘的隐世门派,威力巨大的神功秘法,总是吸引人的。
而且这种前人宝藏,落魄散修得到神功秘籍后称尊江湖的,在话本里都已经被写烂了,这不都是常规套路吗?
唐无易觉得自己设计的这个传言已经很不错了,能骗到全武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至于那百分之一像逍遥子一样的人,他就根本没指望他们上当。
这个传言就像是一个智商筛选机制,将不会轻易上当的人筛选了出去,那么剩下的人上当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想到这里,唐无易觉得自己真是个冷酷又无情的武林大反派。
莫须有的隐世门派根本不在,但是得到秘籍的人根本就不在乎。
知道这个门派的历史,对他们练武有帮助吗?
就算有那么一点帮助,是自己辛勤练武见效快,还是满世界寻找隐世门派的踪迹,在修炼上得到那么一丁点的加成见效快?
江湖上现在最常见的就是一群武林人士在为这七本武功秘籍到处忙活的样子。
不只是走单帮的散修,就连丐帮、少林这样的武林大派,也都有门人弟子在到处忙活了。
其实丐帮找秘籍,真心挺常见的。
毕竟除了帮助和传功长老会的功夫好一点,寻常的丐帮弟子,那真的是出不了头。
再加上丐帮的人手多,找到线索的机会都比别人大,这种盛大的全武林寻秘籍活动,他们不参与真的是说不过去啊。
然而这次就连少林都参与了,那就让人哗然了。
这可是武林魁首啊,就这么在神秘功法面前跪了?
少林的目标其实挺大的,毕竟在一堆黑发里面夹了颗锃光瓦亮的脑袋,谁都会注意到的。
所以一开始,出来寻找七套隐世门派功法的,都还是只是少林的记名弟子或者俗家弟子。
然而,随着这些和少林扯上关系的武林人士出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再笨的人也知道不对劲了。
少林的出场就好像是额外的广告加成。
人们秉持着少林都去找了,这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功法的心理,踏上了寻宝的路。
让难得出场的系统统计了适合藏宝的地点并在那些古建筑里放好了自己的羊皮纸版的秘籍,唐无易就将记载着这些秘籍所在地的羊皮纸散落到了江湖上。
平心而论,唐无易设计的神功秘籍大搜寻,也不能说是假的。
毕竟功法确实存在,修炼起来也确实有效。
只不过修炼功法的人,他们的作用只是一个能量中转站而已。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人走向人生巅峰啊!
唐无易觉得自己真是善良极了,有必要夸奖自己一波。
羊皮纸藏宝图,为了帮助功法传播,唐无易当初散发的时候,复制了好几份,所以这件事才会在整个武林有那么多人参与进来了之后,依然吸引着许多人。
在他刻意引导之下,声势浩大的寻宝活动,在寒冬腊月时节,现出了第一抹曙光。
《天权秘典》与《开阳秘典》现世了。
这两部功法的来源很简单,就是唐无易根据《北冥神功》的劣化版《吸星大法》创出来的功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逍遥子的吐槽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他这几部功法确实和星有名字上的关系嘛。
逍遥子为人骄傲,不可能在已经创出了《北冥神功》的基础上,再弄什么功法劣化版《吸星大法》。
所以《吸星大法》的来历,并不那么值得为外人道。
这是唐无易通过系统灌输,了解这个世界将要发生的所有剧情之后,特意问逍遥子借了《北冥神功》所创的。
论行功路线与功法理念,《北冥神功》与《吸星大法》并不是一回事,《吸星大法》的出现年代,比这个世界要晚几百年,是唐无易利用系统主动穿越的第一个世界大明江湖所拥有的功法。
但是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发展线是衔接的,很有可能是平行世界,这也就意味着,《吸星大法》与《北冥神功》之间,定有关联,乃是后人以《北冥神功》为蓝本所创。
与《北冥神功》相比,《吸星大法》有不同来源的内力难以融合、丹田部分的关键修炼法门缺失等缺点。
可是唐无易需要的,恰恰就是它的缺点。
在唐无易埋藏那些羊皮秘典的地方,还放着一些玉石。
这些玉石是灵石所化,只不过原有的能量已经全部被抽空了。
在某些小说中,灵石被分成下品、中品、上品、极品之类的等级,当然,在唐无易的概念中,主世界的某些地方,对某些灵材的等级划分也和这个差不多。
灵石的品级,除了由其中所含能量的精纯程度决定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是否能够重复利用。
毕竟它们并不是纯粹的能量体,外部是有形的物质,如果灵石没有了灵气就被人认为已经是纯然的废物的话,那修仙世界里面得产生多少垃圾啊!
所有灵石,在内部能量被抽取完毕后,还能经受多次的充能,灵石的品级越高,能够被重复充能的次数也就越多。
唐无易原本准备是寻找一些品质极高的玉石,刻上传送阵,让武林人士修炼秘典后将不能与内力融合的异种灵力灌输入玉石之中,他再借用传送阵,将能量都运送到不老长春谷的灵泉底部的基石法阵处。
正好,不老创春谷里就有灵石,同根同源,效果更好,他就干脆导出其中的能量后,将阵法嵌藏在里面,然后将这些灵石带出谷外,充作了道具。
当然了,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拥有这些功法的人数量可以扩大一点之后,非灵石版本的能量传输玉石也将面世。
唐无易现在活像个以武林江湖为棋子的反派大boss,从他的所作所为上来说,也确实差不多。
但是他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这个时代的江湖武林确实有英雄人物存在,但是与之相对的,奸诈小人也不少。
按照既定剧情来说反正都是要死人的,那他只不过是让人这些人提前几年归天,又有什么大不了。
既定发展中为人称颂的天命之子之一,可是依靠烂大街的太祖长拳就能打遍天下,还自悟武功的奇人,剩下的天命之子们,不说出身如何,心性都是善良的,运气也都奇佳,随便出门就能捞到几十年功力的存在。
而且按时间推算,这群天命之子离登上舞台还远着呢。
如果是那些个手上没有沾过血的小辈们,他还会良心不安一下,但是实际上,抢这些秘籍抢得最凶的,都是已经薄有声名的人,这些人手上没有人命,鬼都不信。
既然选择了混江湖,那就要做好没命的准备嘛!
况且唐无易看了看自己修改过后的七星秘典原版,他也不是一点生路都没有给人留的。
他创造出这些功法的目的很明确,让这些人将内力主动转输到玉石中去,通过他们来为不老长春谷延续灵力充裕的环境。
所以从表面上看,这几本有着修炼捷径也就是夺取他人内力的秘籍,是不折不扣的邪恶功法。
但是,他也不排除有人真的一心向善,即使得到了这些功法,也只是自己单独一人潜心修炼。
有着灵力传输阵的玉石他不缺,秘籍有原版,想要再扩散也不是问题,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要得到了功法的人真的只是想要自己潜心修炼,摸索久了以后,唐无易相信对方会找出他留在秘籍里的线索。
即使是专门创出来坑人的功法,那也是他所创的功法,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当然了,让这个江湖一直血雨腥风下去,也不是他的本意。
不老长春谷那边的灵气,除了江湖人士的内力之外,他也会寻找一些灵物填补的。
等到不需要再传输灵力之后,他就可以启用散播秘籍的时候就布下的后手了。
第四十七章 极恶
应尘今是丐帮的八袋舵主, 掌管大勇分舵。
从无袋弟子一直升到如今的八袋舵主,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摸摸爬滚打。
丐帮在江湖上也算声势不凡,作为丐帮屈指可数的分舵舵主,他在江湖上也算是薄有名声。
他和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同僚不一样, 因为长辈的缘故, 本就算是武林中人, 入丐帮之后, 一位与其父有交情的先代长老更是多有照拂。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而立之年,就成为八代舵主。
一些寻常帮众, 熬到白发苍苍了, 也只是无袋弟子, 只能借个名头, 真正论起来, 还不算是丐帮的弟子。
可是, 这样的待遇, 应尘今却觉得不满意。
他这样的年纪, 有这样的际遇,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可是, 江湖中人, 哪个能摆脱得了最本质的, 对武功的追求呢?
这个弱肉强食的江湖, 最本真的一点, 就是所有武林人士的地位, 都与其武功的强弱高低挂钩。
丐帮这个门派,更是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丐帮出名的武功,只有两门降龙廿八掌, 以及打狗棒法而这两门,都是声名赫赫的镇派绝学。
可是,这两门功法,只有帮主才能学全。
其余所有人,只能依照为丐帮所作贡献而获得镇派绝学的一招半式,且绝对是没有机会学全的。
当然,若是其他不甚出名的武功,或者各个分舵、各个长老自己收藏的武学,学习起来限制就比镇派绝学要宽松许多。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就因为这样,只有帮主能学全的镇派武学成为他们公认最好的武学。
可是现在,在应尘今心里,什么武功,都要为他手中的《开阳秘典》让路。
《开阳秘典》,武林传说中的七套隐世门派的神功秘典中的一部,以北斗七星之一的开阳星命名。
这部秘典,也是七星秘典中,最早现世的秘典之一,另一部与之差不多同时现世的,名为《天权秘典》。
混江湖的,哪个也不是傻子。
这些前人宝藏有多让人觊觎,他们这些亲身参与搜寻争夺的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应尘今并不是《开阳秘典》的第一发现人,他不是很想回忆前头那个倒霉蛋是怎么将线索泄漏出去,自己又怎么得到了这本秘典以及与之相配的修炼玉石的。
即使那个倒霉蛋再怎么不甘,功法也已经属于他了,而且谁知道,这个倒霉蛋还有没有命在呢?
《天权秘典》现世之后,应尘今也搜集到了线索,只不过因为早早展开了抢夺《开阳秘典》的计划,才会将那边置之不理。
应尘今懂得权衡,所以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功法。
等到翻开秘典,看到其中记载的功法之后,他更确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
大勇分舵的地界上,近日常有怪事发生。
时值天圣三年,太后临朝,天下太平。
江湖与朝堂并非完全割裂,朝廷治下,百姓生活康乐,江湖人似乎也都平和了起来,不再轻易喊打喊杀若是没有出现七星秘典之事的话。
丐帮起自唐末,因声势浩大、入派简单毕竟只要是乞丐,就能囫囵说自己是丐帮中人迅速成为武林之中以人数见长的天下第一大帮。
这天下第一大帮到了大宋朝,覆盖的面积就小了许多,什么辽国、夏国公治下夏国公乃李姓[大唐皇帝赐姓],党项族,大唐之时起家,割据一方,大宋太宗之时,当时的夏国公与大宋闹翻,又得到辽国承认,受封为夏国王,此时虽名义上还对大宋、辽国称臣,实际上早就自立了丐帮的数量都显得稀少。
丐帮只在大宋境内昌盛,又因各个门派都有势力范围,故而丐帮的主要分舵,便只有仁、义、礼、智、信、勇六个,每个分舵都负责一大块区域。
大勇分舵比前头五个分舵创立得晚一些,但是舵内的弟兄敢拼敢干,不仅不比其他分舵弱,反倒更强一点似的。
丐帮以人数众多出名,换句话说,丐帮是收集情报最方便的地方。
大勇分舵年头没有前头五个分舵久,便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大勇分舵分管的地界上,出了什么事儿,总有本舵的丐帮子弟将其详细记录下来。
自从七星秘典的传闻在江湖上传开了之后,大勇分舵记载中的冲突事件发生得就越来越频繁,地界上的那些酒楼生意都惨淡了许多,贵客们都不来吃饭了。
江湖人倒是不怕出事,该去吃饭还是去吃饭,但是小老百姓谁敢直面这些冲突啊?
后来他们大勇分舵的应舵主出面,江湖上的朋友们卖丐帮的面子,而且总也没人找到七星秘典,浮躁的武林人士好歹都冷静下来了,才保住他们这地界的安宁。
当然,大勇分舵的丐帮弟子们,都不是开善堂的,费心费力做这些事情,主要还是为了自己。
丐帮的主要钱财来源,就是在各大店铺门口唱莲花落。
甭管对方想不想听,听了莲花落,就得给钱。
说白了,丐帮的收入就是收保护费。
对方若是不想给,那也行,丐帮弟子分净衣派和污衣派,污衣派出几个人往不想给钱的店铺、酒楼外面一躺,得,生意就甭想做了!
不过嘛,丐帮好歹还是有职业操守的。
这么大的门派呢,就算弄钱的路数下作了点,但是收了钱,好歹也要替人家着想一下。
恋耽美
不知从何时开始,江湖中便有了一则传闻:武林神功,少林称雄;七星功现,群龙俯首。
所谓的七星功,并不是一门有着七星之名的功法,而是七套秘典,以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命名,传闻乃是一隐世门派的镇派绝学。
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仔细判断以后就能看出来这个设定非常不走心,最起码逍遥子就作出了如下评价:胡扯。
哪个门派会给自家的秘籍取这么简约的名字?
时代在发展,从先秦之后,就不兴这么神神叨叨的取名方式了。
就像逍遥派的武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折梅手,不管这些名字有多文艺多玄虚,最起码,看到名字总能知道这是什么功法。
七套用星辰命名的功法,难道创派人住星星上?还是说修炼这些武学的人以后能飞上天和星星肩并肩?
逍遥子觉得,稍微有点智商的人就不会上自己这个一肚子坏水的表舅的当的。
然而,他错了。
即使这件事看起来阴谋满满,许多自视甚高的人也不会停手的。
毕竟神秘的隐世门派,威力巨大的神功秘法,总是吸引人的。
而且这种前人宝藏,落魄散修得到神功秘籍后称尊江湖的,在话本里都已经被写烂了,这不都是常规套路吗?
唐无易觉得自己设计的这个传言已经很不错了,能骗到全武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至于那百分之一像逍遥子一样的人,他就根本没指望他们上当。
这个传言就像是一个智商筛选机制,将不会轻易上当的人筛选了出去,那么剩下的人上当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想到这里,唐无易觉得自己真是个冷酷又无情的武林大反派。
莫须有的隐世门派根本不在,但是得到秘籍的人根本就不在乎。
知道这个门派的历史,对他们练武有帮助吗?
就算有那么一点帮助,是自己辛勤练武见效快,还是满世界寻找隐世门派的踪迹,在修炼上得到那么一丁点的加成见效快?
江湖上现在最常见的就是一群武林人士在为这七本武功秘籍到处忙活的样子。
不只是走单帮的散修,就连丐帮、少林这样的武林大派,也都有门人弟子在到处忙活了。
其实丐帮找秘籍,真心挺常见的。
毕竟除了帮助和传功长老会的功夫好一点,寻常的丐帮弟子,那真的是出不了头。
再加上丐帮的人手多,找到线索的机会都比别人大,这种盛大的全武林寻秘籍活动,他们不参与真的是说不过去啊。
然而这次就连少林都参与了,那就让人哗然了。
这可是武林魁首啊,就这么在神秘功法面前跪了?
少林的目标其实挺大的,毕竟在一堆黑发里面夹了颗锃光瓦亮的脑袋,谁都会注意到的。
所以一开始,出来寻找七套隐世门派功法的,都还是只是少林的记名弟子或者俗家弟子。
然而,随着这些和少林扯上关系的武林人士出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再笨的人也知道不对劲了。
少林的出场就好像是额外的广告加成。
人们秉持着少林都去找了,这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功法的心理,踏上了寻宝的路。
让难得出场的系统统计了适合藏宝的地点并在那些古建筑里放好了自己的羊皮纸版的秘籍,唐无易就将记载着这些秘籍所在地的羊皮纸散落到了江湖上。
平心而论,唐无易设计的神功秘籍大搜寻,也不能说是假的。
毕竟功法确实存在,修炼起来也确实有效。
只不过修炼功法的人,他们的作用只是一个能量中转站而已。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人走向人生巅峰啊!
唐无易觉得自己真是善良极了,有必要夸奖自己一波。
羊皮纸藏宝图,为了帮助功法传播,唐无易当初散发的时候,复制了好几份,所以这件事才会在整个武林有那么多人参与进来了之后,依然吸引着许多人。
在他刻意引导之下,声势浩大的寻宝活动,在寒冬腊月时节,现出了第一抹曙光。
《天权秘典》与《开阳秘典》现世了。
这两部功法的来源很简单,就是唐无易根据《北冥神功》的劣化版《吸星大法》创出来的功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逍遥子的吐槽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他这几部功法确实和星有名字上的关系嘛。
逍遥子为人骄傲,不可能在已经创出了《北冥神功》的基础上,再弄什么功法劣化版《吸星大法》。
所以《吸星大法》的来历,并不那么值得为外人道。
这是唐无易通过系统灌输,了解这个世界将要发生的所有剧情之后,特意问逍遥子借了《北冥神功》所创的。
论行功路线与功法理念,《北冥神功》与《吸星大法》并不是一回事,《吸星大法》的出现年代,比这个世界要晚几百年,是唐无易利用系统主动穿越的第一个世界大明江湖所拥有的功法。
但是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发展线是衔接的,很有可能是平行世界,这也就意味着,《吸星大法》与《北冥神功》之间,定有关联,乃是后人以《北冥神功》为蓝本所创。
与《北冥神功》相比,《吸星大法》有不同来源的内力难以融合、丹田部分的关键修炼法门缺失等缺点。
可是唐无易需要的,恰恰就是它的缺点。
在唐无易埋藏那些羊皮秘典的地方,还放着一些玉石。
这些玉石是灵石所化,只不过原有的能量已经全部被抽空了。
在某些小说中,灵石被分成下品、中品、上品、极品之类的等级,当然,在唐无易的概念中,主世界的某些地方,对某些灵材的等级划分也和这个差不多。
灵石的品级,除了由其中所含能量的精纯程度决定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是否能够重复利用。
毕竟它们并不是纯粹的能量体,外部是有形的物质,如果灵石没有了灵气就被人认为已经是纯然的废物的话,那修仙世界里面得产生多少垃圾啊!
所有灵石,在内部能量被抽取完毕后,还能经受多次的充能,灵石的品级越高,能够被重复充能的次数也就越多。
唐无易原本准备是寻找一些品质极高的玉石,刻上传送阵,让武林人士修炼秘典后将不能与内力融合的异种灵力灌输入玉石之中,他再借用传送阵,将能量都运送到不老长春谷的灵泉底部的基石法阵处。
正好,不老创春谷里就有灵石,同根同源,效果更好,他就干脆导出其中的能量后,将阵法嵌藏在里面,然后将这些灵石带出谷外,充作了道具。
当然了,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拥有这些功法的人数量可以扩大一点之后,非灵石版本的能量传输玉石也将面世。
唐无易现在活像个以武林江湖为棋子的反派大boss,从他的所作所为上来说,也确实差不多。
但是他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这个时代的江湖武林确实有英雄人物存在,但是与之相对的,奸诈小人也不少。
按照既定剧情来说反正都是要死人的,那他只不过是让人这些人提前几年归天,又有什么大不了。
既定发展中为人称颂的天命之子之一,可是依靠烂大街的太祖长拳就能打遍天下,还自悟武功的奇人,剩下的天命之子们,不说出身如何,心性都是善良的,运气也都奇佳,随便出门就能捞到几十年功力的存在。
而且按时间推算,这群天命之子离登上舞台还远着呢。
如果是那些个手上没有沾过血的小辈们,他还会良心不安一下,但是实际上,抢这些秘籍抢得最凶的,都是已经薄有声名的人,这些人手上没有人命,鬼都不信。
既然选择了混江湖,那就要做好没命的准备嘛!
况且唐无易看了看自己修改过后的七星秘典原版,他也不是一点生路都没有给人留的。
他创造出这些功法的目的很明确,让这些人将内力主动转输到玉石中去,通过他们来为不老长春谷延续灵力充裕的环境。
所以从表面上看,这几本有着修炼捷径也就是夺取他人内力的秘籍,是不折不扣的邪恶功法。
但是,他也不排除有人真的一心向善,即使得到了这些功法,也只是自己单独一人潜心修炼。
有着灵力传输阵的玉石他不缺,秘籍有原版,想要再扩散也不是问题,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要得到了功法的人真的只是想要自己潜心修炼,摸索久了以后,唐无易相信对方会找出他留在秘籍里的线索。
即使是专门创出来坑人的功法,那也是他所创的功法,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当然了,让这个江湖一直血雨腥风下去,也不是他的本意。
不老长春谷那边的灵气,除了江湖人士的内力之外,他也会寻找一些灵物填补的。
等到不需要再传输灵力之后,他就可以启用散播秘籍的时候就布下的后手了。
第四十七章 极恶
应尘今是丐帮的八袋舵主, 掌管大勇分舵。
从无袋弟子一直升到如今的八袋舵主,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摸摸爬滚打。
丐帮在江湖上也算声势不凡,作为丐帮屈指可数的分舵舵主,他在江湖上也算是薄有名声。
他和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同僚不一样, 因为长辈的缘故, 本就算是武林中人, 入丐帮之后, 一位与其父有交情的先代长老更是多有照拂。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而立之年,就成为八代舵主。
一些寻常帮众, 熬到白发苍苍了, 也只是无袋弟子, 只能借个名头, 真正论起来, 还不算是丐帮的弟子。
可是, 这样的待遇, 应尘今却觉得不满意。
他这样的年纪, 有这样的际遇,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可是, 江湖中人, 哪个能摆脱得了最本质的, 对武功的追求呢?
这个弱肉强食的江湖, 最本真的一点, 就是所有武林人士的地位, 都与其武功的强弱高低挂钩。
丐帮这个门派,更是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丐帮出名的武功,只有两门降龙廿八掌, 以及打狗棒法而这两门,都是声名赫赫的镇派绝学。
可是,这两门功法,只有帮主才能学全。
其余所有人,只能依照为丐帮所作贡献而获得镇派绝学的一招半式,且绝对是没有机会学全的。
当然,若是其他不甚出名的武功,或者各个分舵、各个长老自己收藏的武学,学习起来限制就比镇派绝学要宽松许多。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就因为这样,只有帮主能学全的镇派武学成为他们公认最好的武学。
可是现在,在应尘今心里,什么武功,都要为他手中的《开阳秘典》让路。
《开阳秘典》,武林传说中的七套隐世门派的神功秘典中的一部,以北斗七星之一的开阳星命名。
这部秘典,也是七星秘典中,最早现世的秘典之一,另一部与之差不多同时现世的,名为《天权秘典》。
混江湖的,哪个也不是傻子。
这些前人宝藏有多让人觊觎,他们这些亲身参与搜寻争夺的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应尘今并不是《开阳秘典》的第一发现人,他不是很想回忆前头那个倒霉蛋是怎么将线索泄漏出去,自己又怎么得到了这本秘典以及与之相配的修炼玉石的。
即使那个倒霉蛋再怎么不甘,功法也已经属于他了,而且谁知道,这个倒霉蛋还有没有命在呢?
《天权秘典》现世之后,应尘今也搜集到了线索,只不过因为早早展开了抢夺《开阳秘典》的计划,才会将那边置之不理。
应尘今懂得权衡,所以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功法。
等到翻开秘典,看到其中记载的功法之后,他更确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
大勇分舵的地界上,近日常有怪事发生。
时值天圣三年,太后临朝,天下太平。
江湖与朝堂并非完全割裂,朝廷治下,百姓生活康乐,江湖人似乎也都平和了起来,不再轻易喊打喊杀若是没有出现七星秘典之事的话。
丐帮起自唐末,因声势浩大、入派简单毕竟只要是乞丐,就能囫囵说自己是丐帮中人迅速成为武林之中以人数见长的天下第一大帮。
这天下第一大帮到了大宋朝,覆盖的面积就小了许多,什么辽国、夏国公治下夏国公乃李姓[大唐皇帝赐姓],党项族,大唐之时起家,割据一方,大宋太宗之时,当时的夏国公与大宋闹翻,又得到辽国承认,受封为夏国王,此时虽名义上还对大宋、辽国称臣,实际上早就自立了丐帮的数量都显得稀少。
丐帮只在大宋境内昌盛,又因各个门派都有势力范围,故而丐帮的主要分舵,便只有仁、义、礼、智、信、勇六个,每个分舵都负责一大块区域。
大勇分舵比前头五个分舵创立得晚一些,但是舵内的弟兄敢拼敢干,不仅不比其他分舵弱,反倒更强一点似的。
丐帮以人数众多出名,换句话说,丐帮是收集情报最方便的地方。
大勇分舵年头没有前头五个分舵久,便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大勇分舵分管的地界上,出了什么事儿,总有本舵的丐帮子弟将其详细记录下来。
自从七星秘典的传闻在江湖上传开了之后,大勇分舵记载中的冲突事件发生得就越来越频繁,地界上的那些酒楼生意都惨淡了许多,贵客们都不来吃饭了。
江湖人倒是不怕出事,该去吃饭还是去吃饭,但是小老百姓谁敢直面这些冲突啊?
后来他们大勇分舵的应舵主出面,江湖上的朋友们卖丐帮的面子,而且总也没人找到七星秘典,浮躁的武林人士好歹都冷静下来了,才保住他们这地界的安宁。
当然,大勇分舵的丐帮弟子们,都不是开善堂的,费心费力做这些事情,主要还是为了自己。
丐帮的主要钱财来源,就是在各大店铺门口唱莲花落。
甭管对方想不想听,听了莲花落,就得给钱。
说白了,丐帮的收入就是收保护费。
对方若是不想给,那也行,丐帮弟子分净衣派和污衣派,污衣派出几个人往不想给钱的店铺、酒楼外面一躺,得,生意就甭想做了!
不过嘛,丐帮好歹还是有职业操守的。
这么大的门派呢,就算弄钱的路数下作了点,但是收了钱,好歹也要替人家着想一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