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夫的白月光好了(GL)——君路尘(54)
爹!秦牧云霎时红了脸,您为老不尊!
秦知寒就哭笑不得,你这还没嫁人呢,就胳膊肘往外拐了?你放心吧,护卫不会拦着你的,但他们要防着赵康,你自己也要有分寸,没成亲之前,万不可有让那小子占了便宜!
因自小拿秦牧云当儿子养,秦知寒对她说话就少了一些顾忌。秦牧云心道,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
只是今日过后,后天就是福隆楼开张的日子,赵羡词这会儿正忙得不可开交,送她回来后就走了,至今未归。
不过今天这么忙,赵羡词因为怕她被关在屋里闷着,还特意抽时间把秦牧云带出去,陪了一下午。要说心里没自己,秦牧云觉得,还真不太可能。
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里变得软软的。秦牧云道,爹,你说开张那日,你会去捧场,可是当真?
他都要做我女婿了,我要不去捧场,你还不得跟我翻脸?秦大人叹道,去就去吧,这趟去了,以后南省这些官,也就不敢为难他了。一个穷小子,也挺不容易的。
爹,您真好!秦牧云想,等赵羡词回来,跟她商量下定亲的事,不管怎样,先把她爹哄住再说。
不过赵羡词确实太忙了。她下午本意是想把秦牧云带出来,然后让人自己随意走动散心,自己好去忙活,谁曾想一坐下来聊了两句,就聊到了傍晚。可是该忙的活还是要忙,开张在即,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何福何掌柜帮忙盯着,还有雷阿大从旁协助,但总归事情琐碎,许多事情需要她拿主意,于是一到福隆楼就被一大堆问题堵上了,忙活到半夜连口水都没空喝。
第二天,见赵羡词实在忙的脚不沾地,晚晴、莫小十和雷守青,连同莫晓星都跑去帮忙了。秦牧云坐不住,也要去搭把手,最后被秦知寒按下来,派了几个得力的手下前去,最后还亲自前去指点。
秦大人做生意不在行,但用人方面却颇有眼光。赵羡词见他过来指挥,哪里敢说什么,就让众人按照秦大人的意思去办就是。秦大人便一边问她想要作什么,问清楚福隆楼的人手,一边帮她派人。
要不说秦大人是监察御史呢!派出去的人办事效率一个比一个好,诸多杂事也都显得有条理多了。赵羡词一边忙,一边看着,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好在这些,也都是收尾工作,大家忙到傍晚时分,都差不多搞定了。赵羡词先是让大家都回去好好歇息,留晚晴去结工钱,自己忙去向秦大人致谢。
秦知寒应了声,才说道,做生意也不容易,我瞧你年纪轻轻,能做到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不过,他沉吟道,你最好还是考个功名才好。你虽有才干,可若无功名在身,只怕生意也不好做。就像你这个福隆楼,它原是南省赵采办的产业。赵自省赵大人你应当听过,他是奉旨经商的皇商,挂职户部,任四品官,而且是被先皇赏识,破格从一介布衣直接擢升为四品采办,堪为南省传奇。后来经营南润粮庄,在整个江南都颇有盛名。
说着,秦知寒就叹道,我早年在京中曾同他打过交道,赵大人是个极聪明的人,我虽素来对商贾不喜,但赵大人为人宽仁,又极有韧性,我倒颇为欣赏,只可惜儿子不争气说着,就抬头看了看新挂的福隆楼三字匾额,又看看被搁置一旁的南润粮庄匾额,就没再说下去,转而对赵羡词道,你若是有心想做出一番事业,求个功名对你只会有好处。
赵羡词心情很复杂。这些日子在外行走,总是能听到关于她父亲的传闻,赵羡词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竟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似乎人人提起赵自省三个字,都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可是,父亲去世太久了,她身在闺中,竟对父亲知之甚少。就连上辈子,从周家流放之后,也没接触过多少关于赵自省的信息。
现在不仅知道父亲是南省的传奇人物,甚至还发现父亲之死另有冤情。赵羡词又如何不心绪翻涌?听完秦大人的话,赵羡词忍不住问,我来南省不久,只是听说过这是赵大人的产业,对赵大人的事迹却所知甚少,不知秦大人当初是如何认识赵大人的?
如何认识?秦知寒想了想,当初自己还是个只爱读书的书生,以为国家之本在务农,最不喜商贾行商,却在外出时遇到跟商户谈生意的赵自省。秦大人心高气傲,那时也是一倨傲少年,看不惯商人自然不会给商人好脸色,因此得知赵自省是商人时,颇为不喜。直到后来,百宝楼拔地而起,秦知寒也被好友拉去闲逛,再次遇到赵自省。
那时起,百宝楼就有严格的门槛,非达官贵人不得入内。后来也是在百宝楼里,秦知寒遇到了周乐清,才成就了秦大人的后半生。不过得知是赵自省一手把百宝楼做起来的时候,秦知寒就算再不屑,心里还是写了一个服字。他虽与赵自省接触不多,但每次相见,不管自己态度怎么恶劣,赵自省都始终一副温文儒雅的样子,倒显得秦知寒没有礼数了。
在一个始终温润如玉的人面前,便是无礼也要变成有礼了。秦知寒因此渐渐对赵自省改观,尤其后来渐渐懂事,知道赵自省和百宝楼之间的秘辛,故而对他被破例提拔连升四品一点也不意外。
旁人只道赵大人天降鸿运,却不知那是赵大人失去了心上人和事业后,朝廷才给他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弥补。
第76章 076找她
只是赵自省和百宝楼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知情人秘而不宣的隐秘, 秦知寒自然也不会多说。
他不过是想提点下赵康而已, 便道, 偶然相识, 见过几面。赵大人是个性子极好的人说到这里,突然看了眼赵羡词, 通身气度竟与你有几分相像!
赵羡词吓了一跳。
秦知寒又说,不过,你可比不上他,赵大人面如冠玉, 样貌虽然比年轻时的我差了几分, 但比你英俊多了。
赵羡词带着温和的笑意, 道,只看秦小姐, 就知道大人年轻时一定令无数姑娘着迷。
秦知寒听得高兴,哼, 算你有眼光。你要知道,他意味深长道,想娶云儿的人能从扬城排到南省, 不争点气可不行。
赵羡词就有点尴尬。
秦知寒也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只道,赵大人和你一样,也是白手起家,后来能有如此成就, 和他遇到贵人不无关系。你若是想做一番事业,也要及早考量清楚。
秦大人美意,晚辈牢记在心。赵羡词恭敬说罢,又道,可是,据晚辈所知,朝廷官员一律不准从商?
秦知寒就笑了,朝廷只规定,官员不准从商,可没规定官员亲属不准从商。况且我让你考取功名,又不是让你去做进士,以你的水准,想必过乡试都难。但你这样的人,另有一条做官的路。赵大人有个独子,叫什么来着
赵麒年?
对,赵麒年,也是白丁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不也在户部挂职?你若是想入仕,也未必不能如此。若能为朝廷做事,或许有朝一日你也能做个皇商也未可知。秦知寒道,年轻人,要懂得抓住机会。
赵羡词怔住,虽然好似从秦大人的话里听出些别的意思,但一时之间竟然没能领会?可秦知寒却不再多说,只道,我答应了云儿,明天来给你捧场,但我身份特殊,不便久呆,明日来了就走,你记得亲自送我。
赵羡词赶忙应下。送走秦知寒,她自己思量半晌,才慢慢咂摸出秦知寒的意思来。赵麒年的官职是怎么得的,赵羡词也很清楚,一是朝廷念着她父亲的功劳,二是家里花了钱,最重要的是请周侍郎上表请奏,这才让赵麒年吃上皇粮。
寻常人家要想做官,非得有个足够份量的官员做担保才行。倘若是秦知寒愿意为赵羡词担保,那赵羡词能拿到的一定是个肥差!
赵羡词心中滋味难言,这事却万万做不得。万一事发,毁了自己不说,还连累了牧云一家!她只好装作没听出秦大人的好意,默默把南润粮庄的牌匾收起来,打算将这块匾额珍藏。
何福看见就说,小赵老板!
赵羡词回头,何叔!
您还没回去呐?
这就回,何叔,您也回去吧,忙一天了。
哎,何福应着,眼睛却盯着赵羡词手里的匾额,搓搓手道,小赵老板,老朽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您成全。
赵羡词看他目光几度流连这块招牌,心里已经有了猜测,便道,您说说看?
是这样的,老朽跟着赵大人已经快十五年了,赵大人对我们这些伙计很好,逢年过节没少过礼,谁家里有难,赵大人能帮的都帮,我们这些老伙计都惦记着赵大人的恩情,本想一辈子给赵家干活,没想到唉!何福说,虽然,老伙计们都渐渐离开了赵家的产业,但赵大人的恩情我们都记着。如今,赵大人也不在了,就连当年名震江南的南润粮庄,如今也要改头换面,老朽想着,想着能不能讨来这块牌匾,权当留个纪念。
何福今年已经快五十了,如今提起赵大人,还是哽咽起来,看的赵羡词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犹豫片刻,轻声道,何叔,您往后还是会在这里做活,这牌匾既然过去了,就过去吧。我我听说了不少赵大人的事,对赵大人甚是仰慕,这块牌匾想拿回去珍藏实在对不住您了。
何福一听这话,忙道,不碍的不碍的,我也就是想留个念想。小赵老板,何福说句僭越的话,刚刚秦大人说的不错,仔细一瞧,您倒真和当年的赵大人有几分相像,虽然长相不同,但感觉就是就是有点像,也说不上哪里像。赵家是不行了,现在的赵公子,嗐,不提也罢。不过,您也姓赵,往上数一数,指不定还是本家,这南润粮庄若能在您手里发扬光大,也算没有辜负赵大人一番心血。
赵羡词听得出来,何福对赵大人和南润粮庄感情很深,这也是当初她把何福请来帮忙的原因。想了想,赵羡词问,何叔,您刚刚说,有一批老伙计已经离开了赵家的产业,不知道您还能找到他们吗?
自然能,左右都在南省。何福说,这十来年,赵家产业被变卖了不少,老伙计们不忍心看着赵大人的心血就这么被糟蹋了,都纷纷离去。也就是我还守着粮庄,没想到最终还是没能保住。
赵羡词道,烦请您回头帮我整理一份名单,我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再请回来。
请回来?何福很惊讶,却摇头道,小赵老板,只怕请不回来了。
为何?
何福就道,赵家产业出去的都是能人,离开赵家自己也能做一番事业。我们这几个老伙计承蒙赵大人当初恩典,都有自家产业,一是现在大家离开后都有自己的活计要做,二则也不想重回故地,徒惹伤心。三嘛,说了您别怪,我们都是赵大人一手带出来的,不愿意给别人干活。其实我我要不是觉得您有几分像赵大人,又是一个人孤身在此,和当年赵大人白手起家一样的难,我也不会留在这里。
赵羡词听得呆呆的,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对她父亲如此忠心!可是,就是这么一批忠心耿耿的能手,最终还是被赵麒年寒了心,纷纷离开了赵家。赵羡词简直恨得不能把赵麒年暴打一顿!她忙拱手向何福作揖,诚恳道,何叔,晚辈在此,先谢过您了。
何福见状,忙上前扶她,小赵老板,这可使不得!
您仁义,见我孤身一人可怜,愿意出手相助,晚辈感激不尽。赵羡词又说,虽然赵大人不再了,但南润粮庄还在,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现在依然是赵家的产业。就像您说的,我也姓赵,往上翻几辈,指不定就和赵大人是一家人。咱们做生意的,除了利字,也讲一个诚字,福隆楼眼下正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又有诚心的人呐!
这何福有点为难,他本意是帮这位赵康公子搞完开张的事情就走的。正打算明日辞别,谁曾想今晚小赵老板就说了这样的话。而且,何福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他总觉得能从赵康身上找到当年赵大人的影子,所以才小赵老板小赵老板的叫着。此刻见赵康如此诚意十足,便叹气道,就算我愿意留下,其他人您也未必请的来。
赵羡词听见这话大喜,忙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叔,您尽管把名单给我,待此间事告一段落,我便依次去拜访。
何福看着这个双眼明亮的青年,发现自己总是开不了口拒绝他。赵康虽然没有赵大人模样好,甚至比赵大人要显得文弱许多,但有了赵麒年常年荼毒的对比,总让何福觉得尤为顺眼。尤其那双眼睛真的和赵大人太像了!像到让何福几乎不能拒绝他的恳求。
赵羡词大喜,特地为何福叫来马车,亲自将人送了回去。何家的位置距离淳安街有点远,几乎到了南省外围,但却因此离淳河边赵羡词的院子近了许多。
何福的女儿何薇正提着灯笼,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等着爹爹回来。远远地,何福看见了,不好意思地对赵羡词道,说来惭愧,老朽有二子一女,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唯有小女是老来得子,现在才十七岁,本该出嫁的年纪,却因为她母亲不舍得,至今未嫁。让您笑话了!
赵羡词笑道,我看何小姐风华正茂,守在你们二老身边,正是孝顺,令人羡慕的紧呢。实则她是不忿女子十六未嫁就成了老姑娘,如果超过十九岁还没嫁人,每年还要给朝廷交人头税,这样一来,未嫁的女子就成了家里的负担,因此姑娘们都是早早在十三四岁就嫁了人。
何福闻言,神情就显得柔和许多,早些时候,我家婆娘还说,如果您不嫌弃,愿意将小女许配给您。不过现在看来,倒是婆娘多事了。
赵羡词脸上的笑容就有点僵,还是温声道,何小姐秀外慧中,以后定能找到如意郎君。
二人说着话,已经到了何家院门前。何薇高兴的过来迎接爹爹,一眼看到旁边的赵康,急忙顿住脚步,霎时红了脸,行礼道,见过赵公子。
赵羡词就停下来,对她礼貌地点点头,才对何福说,那何叔,时间不早了,家里人还在等我,我就先回去了。
虽然步伐走的很稳,但赵羡词额头却有点冒冷汗。即便夜色下看不清,但何薇见了她时,瞬间变得羞涩起来,说的话都带了三分羞涩三分克制,还有一些藏都藏不住的雀跃。这模样,让赵羡词惊出一身冷汗。她知道闺中女子不常见外男,万一见到一个相貌不错的,就极易动心,这原是常见的事。
恋耽美
秦知寒就哭笑不得,你这还没嫁人呢,就胳膊肘往外拐了?你放心吧,护卫不会拦着你的,但他们要防着赵康,你自己也要有分寸,没成亲之前,万不可有让那小子占了便宜!
因自小拿秦牧云当儿子养,秦知寒对她说话就少了一些顾忌。秦牧云心道,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
只是今日过后,后天就是福隆楼开张的日子,赵羡词这会儿正忙得不可开交,送她回来后就走了,至今未归。
不过今天这么忙,赵羡词因为怕她被关在屋里闷着,还特意抽时间把秦牧云带出去,陪了一下午。要说心里没自己,秦牧云觉得,还真不太可能。
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里变得软软的。秦牧云道,爹,你说开张那日,你会去捧场,可是当真?
他都要做我女婿了,我要不去捧场,你还不得跟我翻脸?秦大人叹道,去就去吧,这趟去了,以后南省这些官,也就不敢为难他了。一个穷小子,也挺不容易的。
爹,您真好!秦牧云想,等赵羡词回来,跟她商量下定亲的事,不管怎样,先把她爹哄住再说。
不过赵羡词确实太忙了。她下午本意是想把秦牧云带出来,然后让人自己随意走动散心,自己好去忙活,谁曾想一坐下来聊了两句,就聊到了傍晚。可是该忙的活还是要忙,开张在即,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何福何掌柜帮忙盯着,还有雷阿大从旁协助,但总归事情琐碎,许多事情需要她拿主意,于是一到福隆楼就被一大堆问题堵上了,忙活到半夜连口水都没空喝。
第二天,见赵羡词实在忙的脚不沾地,晚晴、莫小十和雷守青,连同莫晓星都跑去帮忙了。秦牧云坐不住,也要去搭把手,最后被秦知寒按下来,派了几个得力的手下前去,最后还亲自前去指点。
秦大人做生意不在行,但用人方面却颇有眼光。赵羡词见他过来指挥,哪里敢说什么,就让众人按照秦大人的意思去办就是。秦大人便一边问她想要作什么,问清楚福隆楼的人手,一边帮她派人。
要不说秦大人是监察御史呢!派出去的人办事效率一个比一个好,诸多杂事也都显得有条理多了。赵羡词一边忙,一边看着,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好在这些,也都是收尾工作,大家忙到傍晚时分,都差不多搞定了。赵羡词先是让大家都回去好好歇息,留晚晴去结工钱,自己忙去向秦大人致谢。
秦知寒应了声,才说道,做生意也不容易,我瞧你年纪轻轻,能做到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不过,他沉吟道,你最好还是考个功名才好。你虽有才干,可若无功名在身,只怕生意也不好做。就像你这个福隆楼,它原是南省赵采办的产业。赵自省赵大人你应当听过,他是奉旨经商的皇商,挂职户部,任四品官,而且是被先皇赏识,破格从一介布衣直接擢升为四品采办,堪为南省传奇。后来经营南润粮庄,在整个江南都颇有盛名。
说着,秦知寒就叹道,我早年在京中曾同他打过交道,赵大人是个极聪明的人,我虽素来对商贾不喜,但赵大人为人宽仁,又极有韧性,我倒颇为欣赏,只可惜儿子不争气说着,就抬头看了看新挂的福隆楼三字匾额,又看看被搁置一旁的南润粮庄匾额,就没再说下去,转而对赵羡词道,你若是有心想做出一番事业,求个功名对你只会有好处。
赵羡词心情很复杂。这些日子在外行走,总是能听到关于她父亲的传闻,赵羡词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竟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似乎人人提起赵自省三个字,都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可是,父亲去世太久了,她身在闺中,竟对父亲知之甚少。就连上辈子,从周家流放之后,也没接触过多少关于赵自省的信息。
现在不仅知道父亲是南省的传奇人物,甚至还发现父亲之死另有冤情。赵羡词又如何不心绪翻涌?听完秦大人的话,赵羡词忍不住问,我来南省不久,只是听说过这是赵大人的产业,对赵大人的事迹却所知甚少,不知秦大人当初是如何认识赵大人的?
如何认识?秦知寒想了想,当初自己还是个只爱读书的书生,以为国家之本在务农,最不喜商贾行商,却在外出时遇到跟商户谈生意的赵自省。秦大人心高气傲,那时也是一倨傲少年,看不惯商人自然不会给商人好脸色,因此得知赵自省是商人时,颇为不喜。直到后来,百宝楼拔地而起,秦知寒也被好友拉去闲逛,再次遇到赵自省。
那时起,百宝楼就有严格的门槛,非达官贵人不得入内。后来也是在百宝楼里,秦知寒遇到了周乐清,才成就了秦大人的后半生。不过得知是赵自省一手把百宝楼做起来的时候,秦知寒就算再不屑,心里还是写了一个服字。他虽与赵自省接触不多,但每次相见,不管自己态度怎么恶劣,赵自省都始终一副温文儒雅的样子,倒显得秦知寒没有礼数了。
在一个始终温润如玉的人面前,便是无礼也要变成有礼了。秦知寒因此渐渐对赵自省改观,尤其后来渐渐懂事,知道赵自省和百宝楼之间的秘辛,故而对他被破例提拔连升四品一点也不意外。
旁人只道赵大人天降鸿运,却不知那是赵大人失去了心上人和事业后,朝廷才给他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弥补。
第76章 076找她
只是赵自省和百宝楼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知情人秘而不宣的隐秘, 秦知寒自然也不会多说。
他不过是想提点下赵康而已, 便道, 偶然相识, 见过几面。赵大人是个性子极好的人说到这里,突然看了眼赵羡词, 通身气度竟与你有几分相像!
赵羡词吓了一跳。
秦知寒又说,不过,你可比不上他,赵大人面如冠玉, 样貌虽然比年轻时的我差了几分, 但比你英俊多了。
赵羡词带着温和的笑意, 道,只看秦小姐, 就知道大人年轻时一定令无数姑娘着迷。
秦知寒听得高兴,哼, 算你有眼光。你要知道,他意味深长道,想娶云儿的人能从扬城排到南省, 不争点气可不行。
赵羡词就有点尴尬。
秦知寒也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只道,赵大人和你一样,也是白手起家,后来能有如此成就, 和他遇到贵人不无关系。你若是想做一番事业,也要及早考量清楚。
秦大人美意,晚辈牢记在心。赵羡词恭敬说罢,又道,可是,据晚辈所知,朝廷官员一律不准从商?
秦知寒就笑了,朝廷只规定,官员不准从商,可没规定官员亲属不准从商。况且我让你考取功名,又不是让你去做进士,以你的水准,想必过乡试都难。但你这样的人,另有一条做官的路。赵大人有个独子,叫什么来着
赵麒年?
对,赵麒年,也是白丁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不也在户部挂职?你若是想入仕,也未必不能如此。若能为朝廷做事,或许有朝一日你也能做个皇商也未可知。秦知寒道,年轻人,要懂得抓住机会。
赵羡词怔住,虽然好似从秦大人的话里听出些别的意思,但一时之间竟然没能领会?可秦知寒却不再多说,只道,我答应了云儿,明天来给你捧场,但我身份特殊,不便久呆,明日来了就走,你记得亲自送我。
赵羡词赶忙应下。送走秦知寒,她自己思量半晌,才慢慢咂摸出秦知寒的意思来。赵麒年的官职是怎么得的,赵羡词也很清楚,一是朝廷念着她父亲的功劳,二是家里花了钱,最重要的是请周侍郎上表请奏,这才让赵麒年吃上皇粮。
寻常人家要想做官,非得有个足够份量的官员做担保才行。倘若是秦知寒愿意为赵羡词担保,那赵羡词能拿到的一定是个肥差!
赵羡词心中滋味难言,这事却万万做不得。万一事发,毁了自己不说,还连累了牧云一家!她只好装作没听出秦大人的好意,默默把南润粮庄的牌匾收起来,打算将这块匾额珍藏。
何福看见就说,小赵老板!
赵羡词回头,何叔!
您还没回去呐?
这就回,何叔,您也回去吧,忙一天了。
哎,何福应着,眼睛却盯着赵羡词手里的匾额,搓搓手道,小赵老板,老朽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您成全。
赵羡词看他目光几度流连这块招牌,心里已经有了猜测,便道,您说说看?
是这样的,老朽跟着赵大人已经快十五年了,赵大人对我们这些伙计很好,逢年过节没少过礼,谁家里有难,赵大人能帮的都帮,我们这些老伙计都惦记着赵大人的恩情,本想一辈子给赵家干活,没想到唉!何福说,虽然,老伙计们都渐渐离开了赵家的产业,但赵大人的恩情我们都记着。如今,赵大人也不在了,就连当年名震江南的南润粮庄,如今也要改头换面,老朽想着,想着能不能讨来这块牌匾,权当留个纪念。
何福今年已经快五十了,如今提起赵大人,还是哽咽起来,看的赵羡词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犹豫片刻,轻声道,何叔,您往后还是会在这里做活,这牌匾既然过去了,就过去吧。我我听说了不少赵大人的事,对赵大人甚是仰慕,这块牌匾想拿回去珍藏实在对不住您了。
何福一听这话,忙道,不碍的不碍的,我也就是想留个念想。小赵老板,何福说句僭越的话,刚刚秦大人说的不错,仔细一瞧,您倒真和当年的赵大人有几分相像,虽然长相不同,但感觉就是就是有点像,也说不上哪里像。赵家是不行了,现在的赵公子,嗐,不提也罢。不过,您也姓赵,往上数一数,指不定还是本家,这南润粮庄若能在您手里发扬光大,也算没有辜负赵大人一番心血。
赵羡词听得出来,何福对赵大人和南润粮庄感情很深,这也是当初她把何福请来帮忙的原因。想了想,赵羡词问,何叔,您刚刚说,有一批老伙计已经离开了赵家的产业,不知道您还能找到他们吗?
自然能,左右都在南省。何福说,这十来年,赵家产业被变卖了不少,老伙计们不忍心看着赵大人的心血就这么被糟蹋了,都纷纷离去。也就是我还守着粮庄,没想到最终还是没能保住。
赵羡词道,烦请您回头帮我整理一份名单,我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再请回来。
请回来?何福很惊讶,却摇头道,小赵老板,只怕请不回来了。
为何?
何福就道,赵家产业出去的都是能人,离开赵家自己也能做一番事业。我们这几个老伙计承蒙赵大人当初恩典,都有自家产业,一是现在大家离开后都有自己的活计要做,二则也不想重回故地,徒惹伤心。三嘛,说了您别怪,我们都是赵大人一手带出来的,不愿意给别人干活。其实我我要不是觉得您有几分像赵大人,又是一个人孤身在此,和当年赵大人白手起家一样的难,我也不会留在这里。
赵羡词听得呆呆的,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对她父亲如此忠心!可是,就是这么一批忠心耿耿的能手,最终还是被赵麒年寒了心,纷纷离开了赵家。赵羡词简直恨得不能把赵麒年暴打一顿!她忙拱手向何福作揖,诚恳道,何叔,晚辈在此,先谢过您了。
何福见状,忙上前扶她,小赵老板,这可使不得!
您仁义,见我孤身一人可怜,愿意出手相助,晚辈感激不尽。赵羡词又说,虽然赵大人不再了,但南润粮庄还在,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现在依然是赵家的产业。就像您说的,我也姓赵,往上翻几辈,指不定就和赵大人是一家人。咱们做生意的,除了利字,也讲一个诚字,福隆楼眼下正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又有诚心的人呐!
这何福有点为难,他本意是帮这位赵康公子搞完开张的事情就走的。正打算明日辞别,谁曾想今晚小赵老板就说了这样的话。而且,何福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他总觉得能从赵康身上找到当年赵大人的影子,所以才小赵老板小赵老板的叫着。此刻见赵康如此诚意十足,便叹气道,就算我愿意留下,其他人您也未必请的来。
赵羡词听见这话大喜,忙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叔,您尽管把名单给我,待此间事告一段落,我便依次去拜访。
何福看着这个双眼明亮的青年,发现自己总是开不了口拒绝他。赵康虽然没有赵大人模样好,甚至比赵大人要显得文弱许多,但有了赵麒年常年荼毒的对比,总让何福觉得尤为顺眼。尤其那双眼睛真的和赵大人太像了!像到让何福几乎不能拒绝他的恳求。
赵羡词大喜,特地为何福叫来马车,亲自将人送了回去。何家的位置距离淳安街有点远,几乎到了南省外围,但却因此离淳河边赵羡词的院子近了许多。
何福的女儿何薇正提着灯笼,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等着爹爹回来。远远地,何福看见了,不好意思地对赵羡词道,说来惭愧,老朽有二子一女,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唯有小女是老来得子,现在才十七岁,本该出嫁的年纪,却因为她母亲不舍得,至今未嫁。让您笑话了!
赵羡词笑道,我看何小姐风华正茂,守在你们二老身边,正是孝顺,令人羡慕的紧呢。实则她是不忿女子十六未嫁就成了老姑娘,如果超过十九岁还没嫁人,每年还要给朝廷交人头税,这样一来,未嫁的女子就成了家里的负担,因此姑娘们都是早早在十三四岁就嫁了人。
何福闻言,神情就显得柔和许多,早些时候,我家婆娘还说,如果您不嫌弃,愿意将小女许配给您。不过现在看来,倒是婆娘多事了。
赵羡词脸上的笑容就有点僵,还是温声道,何小姐秀外慧中,以后定能找到如意郎君。
二人说着话,已经到了何家院门前。何薇高兴的过来迎接爹爹,一眼看到旁边的赵康,急忙顿住脚步,霎时红了脸,行礼道,见过赵公子。
赵羡词就停下来,对她礼貌地点点头,才对何福说,那何叔,时间不早了,家里人还在等我,我就先回去了。
虽然步伐走的很稳,但赵羡词额头却有点冒冷汗。即便夜色下看不清,但何薇见了她时,瞬间变得羞涩起来,说的话都带了三分羞涩三分克制,还有一些藏都藏不住的雀跃。这模样,让赵羡词惊出一身冷汗。她知道闺中女子不常见外男,万一见到一个相貌不错的,就极易动心,这原是常见的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