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松岭县令家门口停了下来。
几位是?守门的家丁上前,恭恭敬敬的问。虽然是家丁,见识不多。但富贵的人还是认得出的。
你们县太爷在吗?李洛道。
县太爷去衙门了,还没回来。家丁回答。
那你们夫人呢?李洛又问。
这夫人在。但是大人不在,夫人是女眷,见外男不太好吧。
去告诉你们,李洛来趁一顿晚饭,马儿你仔细喂饱了,我去找你们县太爷。李洛吩咐。
好嘞。家丁叫了人一起拉马,然后又回去稟告了县令夫人,县令夫人听到李洛来了,高兴坏了,赶忙吆喝着下人去准备酒菜,要好好的准备。
松岭县因为大米的批发,整个县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假日每户人家10亩地,早稻和秋稻也能卖个50两银子,去掉人口税、土地税,还能赚个三四十两,所以曾经被认定特级贫困县的松岭县百姓,终于雄起来了。而这些功劳,在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是松岭县令的。
朝廷每年收税的时候,松岭县也是缴纳的最快,最早的。
当然了,松岭县的雄起,让其他县看了非常的羡慕、眼馋,所以其他县的县令来像松岭县的县令取经,问松岭县县令,这么多的大米卖给谁?
松岭县县令真愁着要跟李洛汇报这件事呢,没想到李洛进来来了。松岭县县令送走了其他县的县令,看着李洛等人由远及近的走来,他眼睛一亮:小少爷。小侯爷三个字差点脱口而出。
县令大人。李洛被他热情的举动吓一跳,县令大人很想我?这般的情不自禁。
松岭县县令被调侃的耳朵一红,小侯爷真是的,自己都一把年纪了,他还这样开自己的玩笑。是有事情跟小侯爷商量,正想着给小侯爷写信呢。松岭县县令转而又道,小侯爷是为太夫人而来?
是,我来守孝半年。李洛道,这半年都在会这,你有什么事情直说无妨。
那下官就直说了,侯爷请。
走进内室,松岭县县令让下人上茶:下官刚刚送走了其他县的县令,他们为大米的事情而来。想问下官,这收大米的人还要不要大米。
怎么?他们也想种大米?李洛笑道。
可不是,就是羡慕咱们松岭县了。咱们松岭县现在家家户户条件好了,不再是落魄县了,大家的眼睛都亮着呢,当然想要分一杯羹。松岭县县令道,不过这都是小侯爷功劳,如果没有小侯爷的照拂,松岭县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会提高,偏偏他们还不知道是小侯爷所为,让下官占了便宜,下官代替松岭县的老百姓多谢小侯爷。
不必。李洛让他起来,如果没有你,我一个人也做不来,事情虽然是我提议额,但是也离不开你的监督和付出。
下官要被小侯爷说的脸红了。松岭县县令是真的脸红了。这般被表扬,不好意思啊。而且小侯爷还是户部尚书,他接任户部之后,国库开始有钱了。
我看你皮厚的,还会脸红?李洛调侃,你去告诉他们,大米是不会再收了。自从人口税和土地税改革了,本侯又全国巡抚之后,那些贪官污吏收敛了,百姓的缴纳的大米,也足够军队吃的了。松岭县的大米是我私人出钱收购的,所以其他县不会再要了。不过,你可以问问其他县的县令,他们那边有什么其他的特产。跟风是赚不到影子的。
其他的特产?小侯爷指的是什么?松岭县县令问。
比如养殖的、比如种植的,你们松岭县的特色现在是大米,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带动老百姓,如果他们也跟着你们种大米,一则大米不需要这么多,二则大米多了就会廉价,而这便宜下来的价格,吃亏的就是你们。李洛分析。
下官明白了,多谢小侯爷提点。松岭县县令想了一下,小侯爷,枣子算不算特色?
枣子?我看看。李洛来古代这么久了,还没吃过枣子。毕竟男人不补血嘛。
松岭县县令赶忙去拎了一篮的枣子过来:就是这个,咱们西北穷,不只是松岭县,就是连其他的县也是穷,这个另外一个县令送来的。这是去年的枣子,一般是在七月底成熟。他们那个县枣子特别多。吃不光又卖不掉,只能扔掉。
红枣补血,怎么会卖不掉?李洛好奇。
因为他们那个县家家户户都有枣子,谁会去买?而且也拿枣子送人,再说就算是买了枣子吃也买不了这么多啊。松岭县县令道。
胡扯。李洛忍不住道,这枣子营养多好,女人每天都吃这个,能年轻十岁呢。
松岭县县令睁大了眼睛:不会吧?
李洛挑眉:你不信我?
不不不,下官不敢。小侯爷说什么,下官都信。下官就是懂的东西少,才大吃一惊的。松岭县县令道。他说的是实话,李洛说什么,他都信什么。
你这里可有纸笔?李洛问。
有。松岭县县令马上去拿出纸笔。
李洛写好信,交给魏生:派人送去给辛鹏,让他来松岭县见我。
是。魏生接了信就出去,到门口吹了一个口哨,暗卫出现,接了魏生的信就离开了。
李洛又对松岭县县令道:你去告诉那个县令,今年的枣子我全包了,不过说的时候先打听一下价格。
下官知道,小侯爷请放行。松岭县县令为李洛做事情,特别又激情。
其他县的县令你也这般跟他们说,要有特色,比如那枣子,就是特色。李洛再次强调了特色。还有,你们的大米等我这次回去,我就上报朝廷,以后就以朝廷的名义来采购,不以我的名义了。当然,朝廷不会拖欠银子,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李洛又道。他已经是户部尚书了,再以自己的名义做下去,这种偏爱西北军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
虽然他们都不知道是自己暗中在做,但总有一天会被知道的。
是,下官知道了。
李洛又轻笑了一声:不过如果以朝廷的名义去做,你就没有钱赚了。李洛又道。
松岭县令不在意的道:这几年承蒙小侯爷厚爱,下官也存了一点银子,养儿子等他讨媳妇也是够的。虽然不多,但是存了万两还是有的。他们这种地方儿子讨媳妇,千两都不用李洛又笑了声:明年又是三年一期的任期满了,明年吏部考核之后,就把你调走吧。虽然说举人不能做到大官,但是五品官总比七品芝麻官好听。而且我知道,人都是喜欢往上爬的,就是途径不同而已。
松岭县县令被李洛说的惭愧,原来自己的想法小侯爷都看的透透的。好在这几年自己也是老实的,没有怎么剥削百姓的钱,如果大米的钱,自己中介赚的很多,估计小侯爷也不会提拔自己了。想到这里,松岭县令吓一跳,李小侯爷真是深不可测。
下官听小侯爷的安排。
第273章 大伯母回来
李洛等人在松岭县县令府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回了李家村。李家丧尸过后,倒是跟平时没什么区别。曾奶奶高领去世,也算是安乐死的,在农村这种年龄死也是相当吉利的。
洛儿回来了。
哥哥。
这几天李家人没去干农活,都在家里呢,看到李洛回来,大家都惊讶不已。李奶奶最先起身:你咋回来了?你曾奶奶已经下葬了。
李洛上前,笑着对李奶奶解释:我是朝廷命官,该为曾奶奶守孝。眼神划过众人,有些意外,李大婶和李大妞都在大宝,奶奶的乖孙子哟,奶奶都不认识你了。李奶奶欢喜极了。瞧瞧这个子,长得真快。还记得五年前是那么小的一个,现在都这么高了。
哥哥。壮壮今年四岁了,像个小炮弹似得跑到李洛身边,抱着他的腿,一边流口水一边小。
这孩子,四岁了还流口水。李奶奶嫌弃道,大宝三岁就会念诗了。虽然听似嫌弃,其实对这个宝贝孙子喜欢的不得了。
壮壮还记得哥哥?李洛有些意外,一把把壮壮抱了起来,四岁的孩子,还真的挺壮的,如果李洛不是从小习武,还真的抱不起他。
哥哥哥哥壮壮抱着李洛的脖子,笑的双眼歪歪的,虽和李洛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一刻的样子和以前的李洛还真几分像样。
他哪里是记得,他碰到稍微大一点的都叫哥哥。李四娘笑着把壮壮接过来,他很沉,你别酸了手。
便是再沉,也报的动。李洛在壮壮的脸上又请了一口,然后把小家伙放下,娘前儿刚生的妹妹你?李四娘也是个会生的,两个月前又生了个女娃,李奶奶现在不像以前那么重男轻女了,所以女娃她也喜欢的紧。
喂了奶,刚睡下了。李四娘道,可要去看看?别,我风尘仆仆的,不急着看。李洛道,奶奶,我先去拜一拜曾奶奶。
好,我带你去。李奶奶道,你们就留在家里别去了
。
你们也留下来休息吧。李洛对李长诚等人道。
李长诚却摇头:属下陪少爷过去,魏生带着辛饱和小八休息吧。左右这里他们都熟悉的,之前全国巡抚的时候来过。但李长诚是要跟着去的,便是这里穷乡僻野的应该是安全的,李长诚也是不放心的。
谁都知道小侯爷也是太子的人,如果有人要削弱太子的势力,那么小侯爷势必也在出去的名单里。所以李长诚不放心,他不允许自己在小侯爷的身边,却还让小侯爷出意外。
李长诚的这种想法,魏生也是明白的。如果李长诚没有提议,魏生势必也要跟去,但李长诚这么说了,魏生就不去了。两个人论武功,李长诚高些,但是论心计,魏生厉害些。毕竟出身不同。
古代没有火葬应该说这么偏僻的农村还没有火葬,曾奶奶的墓地到李家村有半个时辰的路,按照现代的时间来说,就是一个小时。李奶奶走惯了路,半个时辰倒也没什么。她就是怕自己的孙子累到:要不要休息一会儿?走的累不累?奶奶都不累,我这个年纪又怎么会累?李洛笑着道。
奶奶吃惯了苦头,走这么点路算什么,你是大少爷出来的,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的路,当然会辛苦。李奶奶道。
奶奶有所不知,我自回到京城之后,就开始习武了,如今已有五年,这点脚程的路,当真不辛苦。李奶奶扶着她。
你哟李奶奶突然觉得心酸。京城还是天子脚下,孙子去的时候才五岁,又要照顾他们一家子,肯定是辛苦的。越想,李奶奶越难受。如果他们家条件好一点,男人都在,也就不会
奶奶,今儿大姐在也说得过去,怎么大伯母也在了?李洛转移话题,他知道李奶奶又心疼他了。
说起大伯母,李奶奶呸了声:当初你说情,觉得他们可怜,我也就由着她欺骗我们改嫁了,现在呢?那边的男人有了女人,不要她了,娘儿就回来这边了。
李洛一阵惊讶:不会吧?那个男人当初收了他的银子,说要好好照顾她们母女的。
闺女是我们家的人,可以留下,但是她娘就别想了。一个改嫁的女人还想留在我们家,这不是打你大伯的脸吗?李奶奶也有自己的原则。而大伯母做事情的方法实在是有些不堪,现实骗婚,就算是娘家人来说的,也得问问她这个婆婆吧?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宝贝孙子求情,她肯定要去闹一闹。
这样的人是应该侵猪笼的,现在还想再回来,想都别想。
李洛当然不知道李奶奶在心里又把大伯母骂了一遍,他扶着李奶奶一边走一边聊。
曾奶奶的坟墓在李家村的墓地。李家村的人死了,基本都葬在这里。李洛是第一次来上坟,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不仅葬着曾奶奶,还有曾奶奶、爷爷这一块墓地是我们家的,你曾爷爷、你爷爷、你父亲、你大伯,都葬在这里。李奶奶介绍,这边还有一座空坟,将来等我老了
呸呸李洛赶忙道,奶奶长命百岁呢。
李奶奶的身体的确挺好的,以前虽然辛苦,虽然瘦,但是因为常年干活,到也健康。而起李奶奶这个人已经穷的时候也是非常精明的。好东西先给孙子,再是自己。李家其他人都要排后。她想的倍儿清楚,她要好好的活着,等孙子考上状元,而后再享福呢。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享福了。
你哟就你乖。
等李洛跪拜了上香之后,就扶着李奶奶离开了。以前他年纪小,年纪小的孩子家人都不会带来上坟,把着了道。
方才来的时候没有见到二伯和五叔,他们人呢?李洛问。
反正家里没事,就让他们去木匠那赚钱去了。李奶奶道。接着,李奶奶又开口,大宝,你看奶奶去京城可以吗?如果不行你娘你娘去京城可以吗?
奶奶一贯不喜欢京城的,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李洛好奇,不过奶奶愿意去我当然高兴的,侯府很大,就只有四个主子,其他都是下人,如果奶奶和娘都过去,我求之不得呢。
李奶奶老脸一红,又怕孙子误会,赶忙解释:就是壮壮今年四岁了,明年就五岁了。你三岁就会念书了,壮壮还什么都不会,所以奶奶想,让壮壮去京城里启蒙。
如此甚好。李洛道,我在家里守孝半年,半年后,您和娘还有壮壮随我一同去京城。加上二姐也在,跟你一道儿住,她也高兴些。
听李洛这么一说,李奶奶就放心了。你二伯母和二伯不用管他们,你二伯母上不了台面,自从流产之后,孩子就怀不上了。让她留在这里照顾你二伯就好。
那五叔可要跟我们一同去京城?李洛觉得李五郎这样的情况,还是留在李家村比较适合。这里民房淳朴,而且李家村人口着实不多,对李五郎的情况也是更加了解,不会有人嘲笑他,到了京城,恐怕李五郎自己最先不习惯了。
恋耽美
几位是?守门的家丁上前,恭恭敬敬的问。虽然是家丁,见识不多。但富贵的人还是认得出的。
你们县太爷在吗?李洛道。
县太爷去衙门了,还没回来。家丁回答。
那你们夫人呢?李洛又问。
这夫人在。但是大人不在,夫人是女眷,见外男不太好吧。
去告诉你们,李洛来趁一顿晚饭,马儿你仔细喂饱了,我去找你们县太爷。李洛吩咐。
好嘞。家丁叫了人一起拉马,然后又回去稟告了县令夫人,县令夫人听到李洛来了,高兴坏了,赶忙吆喝着下人去准备酒菜,要好好的准备。
松岭县因为大米的批发,整个县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假日每户人家10亩地,早稻和秋稻也能卖个50两银子,去掉人口税、土地税,还能赚个三四十两,所以曾经被认定特级贫困县的松岭县百姓,终于雄起来了。而这些功劳,在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是松岭县令的。
朝廷每年收税的时候,松岭县也是缴纳的最快,最早的。
当然了,松岭县的雄起,让其他县看了非常的羡慕、眼馋,所以其他县的县令来像松岭县的县令取经,问松岭县县令,这么多的大米卖给谁?
松岭县县令真愁着要跟李洛汇报这件事呢,没想到李洛进来来了。松岭县县令送走了其他县的县令,看着李洛等人由远及近的走来,他眼睛一亮:小少爷。小侯爷三个字差点脱口而出。
县令大人。李洛被他热情的举动吓一跳,县令大人很想我?这般的情不自禁。
松岭县县令被调侃的耳朵一红,小侯爷真是的,自己都一把年纪了,他还这样开自己的玩笑。是有事情跟小侯爷商量,正想着给小侯爷写信呢。松岭县县令转而又道,小侯爷是为太夫人而来?
是,我来守孝半年。李洛道,这半年都在会这,你有什么事情直说无妨。
那下官就直说了,侯爷请。
走进内室,松岭县县令让下人上茶:下官刚刚送走了其他县的县令,他们为大米的事情而来。想问下官,这收大米的人还要不要大米。
怎么?他们也想种大米?李洛笑道。
可不是,就是羡慕咱们松岭县了。咱们松岭县现在家家户户条件好了,不再是落魄县了,大家的眼睛都亮着呢,当然想要分一杯羹。松岭县县令道,不过这都是小侯爷功劳,如果没有小侯爷的照拂,松岭县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会提高,偏偏他们还不知道是小侯爷所为,让下官占了便宜,下官代替松岭县的老百姓多谢小侯爷。
不必。李洛让他起来,如果没有你,我一个人也做不来,事情虽然是我提议额,但是也离不开你的监督和付出。
下官要被小侯爷说的脸红了。松岭县县令是真的脸红了。这般被表扬,不好意思啊。而且小侯爷还是户部尚书,他接任户部之后,国库开始有钱了。
我看你皮厚的,还会脸红?李洛调侃,你去告诉他们,大米是不会再收了。自从人口税和土地税改革了,本侯又全国巡抚之后,那些贪官污吏收敛了,百姓的缴纳的大米,也足够军队吃的了。松岭县的大米是我私人出钱收购的,所以其他县不会再要了。不过,你可以问问其他县的县令,他们那边有什么其他的特产。跟风是赚不到影子的。
其他的特产?小侯爷指的是什么?松岭县县令问。
比如养殖的、比如种植的,你们松岭县的特色现在是大米,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带动老百姓,如果他们也跟着你们种大米,一则大米不需要这么多,二则大米多了就会廉价,而这便宜下来的价格,吃亏的就是你们。李洛分析。
下官明白了,多谢小侯爷提点。松岭县县令想了一下,小侯爷,枣子算不算特色?
枣子?我看看。李洛来古代这么久了,还没吃过枣子。毕竟男人不补血嘛。
松岭县县令赶忙去拎了一篮的枣子过来:就是这个,咱们西北穷,不只是松岭县,就是连其他的县也是穷,这个另外一个县令送来的。这是去年的枣子,一般是在七月底成熟。他们那个县枣子特别多。吃不光又卖不掉,只能扔掉。
红枣补血,怎么会卖不掉?李洛好奇。
因为他们那个县家家户户都有枣子,谁会去买?而且也拿枣子送人,再说就算是买了枣子吃也买不了这么多啊。松岭县县令道。
胡扯。李洛忍不住道,这枣子营养多好,女人每天都吃这个,能年轻十岁呢。
松岭县县令睁大了眼睛:不会吧?
李洛挑眉:你不信我?
不不不,下官不敢。小侯爷说什么,下官都信。下官就是懂的东西少,才大吃一惊的。松岭县县令道。他说的是实话,李洛说什么,他都信什么。
你这里可有纸笔?李洛问。
有。松岭县县令马上去拿出纸笔。
李洛写好信,交给魏生:派人送去给辛鹏,让他来松岭县见我。
是。魏生接了信就出去,到门口吹了一个口哨,暗卫出现,接了魏生的信就离开了。
李洛又对松岭县县令道:你去告诉那个县令,今年的枣子我全包了,不过说的时候先打听一下价格。
下官知道,小侯爷请放行。松岭县县令为李洛做事情,特别又激情。
其他县的县令你也这般跟他们说,要有特色,比如那枣子,就是特色。李洛再次强调了特色。还有,你们的大米等我这次回去,我就上报朝廷,以后就以朝廷的名义来采购,不以我的名义了。当然,朝廷不会拖欠银子,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李洛又道。他已经是户部尚书了,再以自己的名义做下去,这种偏爱西北军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
虽然他们都不知道是自己暗中在做,但总有一天会被知道的。
是,下官知道了。
李洛又轻笑了一声:不过如果以朝廷的名义去做,你就没有钱赚了。李洛又道。
松岭县令不在意的道:这几年承蒙小侯爷厚爱,下官也存了一点银子,养儿子等他讨媳妇也是够的。虽然不多,但是存了万两还是有的。他们这种地方儿子讨媳妇,千两都不用李洛又笑了声:明年又是三年一期的任期满了,明年吏部考核之后,就把你调走吧。虽然说举人不能做到大官,但是五品官总比七品芝麻官好听。而且我知道,人都是喜欢往上爬的,就是途径不同而已。
松岭县县令被李洛说的惭愧,原来自己的想法小侯爷都看的透透的。好在这几年自己也是老实的,没有怎么剥削百姓的钱,如果大米的钱,自己中介赚的很多,估计小侯爷也不会提拔自己了。想到这里,松岭县令吓一跳,李小侯爷真是深不可测。
下官听小侯爷的安排。
第273章 大伯母回来
李洛等人在松岭县县令府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回了李家村。李家丧尸过后,倒是跟平时没什么区别。曾奶奶高领去世,也算是安乐死的,在农村这种年龄死也是相当吉利的。
洛儿回来了。
哥哥。
这几天李家人没去干农活,都在家里呢,看到李洛回来,大家都惊讶不已。李奶奶最先起身:你咋回来了?你曾奶奶已经下葬了。
李洛上前,笑着对李奶奶解释:我是朝廷命官,该为曾奶奶守孝。眼神划过众人,有些意外,李大婶和李大妞都在大宝,奶奶的乖孙子哟,奶奶都不认识你了。李奶奶欢喜极了。瞧瞧这个子,长得真快。还记得五年前是那么小的一个,现在都这么高了。
哥哥。壮壮今年四岁了,像个小炮弹似得跑到李洛身边,抱着他的腿,一边流口水一边小。
这孩子,四岁了还流口水。李奶奶嫌弃道,大宝三岁就会念诗了。虽然听似嫌弃,其实对这个宝贝孙子喜欢的不得了。
壮壮还记得哥哥?李洛有些意外,一把把壮壮抱了起来,四岁的孩子,还真的挺壮的,如果李洛不是从小习武,还真的抱不起他。
哥哥哥哥壮壮抱着李洛的脖子,笑的双眼歪歪的,虽和李洛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一刻的样子和以前的李洛还真几分像样。
他哪里是记得,他碰到稍微大一点的都叫哥哥。李四娘笑着把壮壮接过来,他很沉,你别酸了手。
便是再沉,也报的动。李洛在壮壮的脸上又请了一口,然后把小家伙放下,娘前儿刚生的妹妹你?李四娘也是个会生的,两个月前又生了个女娃,李奶奶现在不像以前那么重男轻女了,所以女娃她也喜欢的紧。
喂了奶,刚睡下了。李四娘道,可要去看看?别,我风尘仆仆的,不急着看。李洛道,奶奶,我先去拜一拜曾奶奶。
好,我带你去。李奶奶道,你们就留在家里别去了
。
你们也留下来休息吧。李洛对李长诚等人道。
李长诚却摇头:属下陪少爷过去,魏生带着辛饱和小八休息吧。左右这里他们都熟悉的,之前全国巡抚的时候来过。但李长诚是要跟着去的,便是这里穷乡僻野的应该是安全的,李长诚也是不放心的。
谁都知道小侯爷也是太子的人,如果有人要削弱太子的势力,那么小侯爷势必也在出去的名单里。所以李长诚不放心,他不允许自己在小侯爷的身边,却还让小侯爷出意外。
李长诚的这种想法,魏生也是明白的。如果李长诚没有提议,魏生势必也要跟去,但李长诚这么说了,魏生就不去了。两个人论武功,李长诚高些,但是论心计,魏生厉害些。毕竟出身不同。
古代没有火葬应该说这么偏僻的农村还没有火葬,曾奶奶的墓地到李家村有半个时辰的路,按照现代的时间来说,就是一个小时。李奶奶走惯了路,半个时辰倒也没什么。她就是怕自己的孙子累到:要不要休息一会儿?走的累不累?奶奶都不累,我这个年纪又怎么会累?李洛笑着道。
奶奶吃惯了苦头,走这么点路算什么,你是大少爷出来的,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的路,当然会辛苦。李奶奶道。
奶奶有所不知,我自回到京城之后,就开始习武了,如今已有五年,这点脚程的路,当真不辛苦。李奶奶扶着她。
你哟李奶奶突然觉得心酸。京城还是天子脚下,孙子去的时候才五岁,又要照顾他们一家子,肯定是辛苦的。越想,李奶奶越难受。如果他们家条件好一点,男人都在,也就不会
奶奶,今儿大姐在也说得过去,怎么大伯母也在了?李洛转移话题,他知道李奶奶又心疼他了。
说起大伯母,李奶奶呸了声:当初你说情,觉得他们可怜,我也就由着她欺骗我们改嫁了,现在呢?那边的男人有了女人,不要她了,娘儿就回来这边了。
李洛一阵惊讶:不会吧?那个男人当初收了他的银子,说要好好照顾她们母女的。
闺女是我们家的人,可以留下,但是她娘就别想了。一个改嫁的女人还想留在我们家,这不是打你大伯的脸吗?李奶奶也有自己的原则。而大伯母做事情的方法实在是有些不堪,现实骗婚,就算是娘家人来说的,也得问问她这个婆婆吧?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宝贝孙子求情,她肯定要去闹一闹。
这样的人是应该侵猪笼的,现在还想再回来,想都别想。
李洛当然不知道李奶奶在心里又把大伯母骂了一遍,他扶着李奶奶一边走一边聊。
曾奶奶的坟墓在李家村的墓地。李家村的人死了,基本都葬在这里。李洛是第一次来上坟,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不仅葬着曾奶奶,还有曾奶奶、爷爷这一块墓地是我们家的,你曾爷爷、你爷爷、你父亲、你大伯,都葬在这里。李奶奶介绍,这边还有一座空坟,将来等我老了
呸呸李洛赶忙道,奶奶长命百岁呢。
李奶奶的身体的确挺好的,以前虽然辛苦,虽然瘦,但是因为常年干活,到也健康。而起李奶奶这个人已经穷的时候也是非常精明的。好东西先给孙子,再是自己。李家其他人都要排后。她想的倍儿清楚,她要好好的活着,等孙子考上状元,而后再享福呢。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享福了。
你哟就你乖。
等李洛跪拜了上香之后,就扶着李奶奶离开了。以前他年纪小,年纪小的孩子家人都不会带来上坟,把着了道。
方才来的时候没有见到二伯和五叔,他们人呢?李洛问。
反正家里没事,就让他们去木匠那赚钱去了。李奶奶道。接着,李奶奶又开口,大宝,你看奶奶去京城可以吗?如果不行你娘你娘去京城可以吗?
奶奶一贯不喜欢京城的,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李洛好奇,不过奶奶愿意去我当然高兴的,侯府很大,就只有四个主子,其他都是下人,如果奶奶和娘都过去,我求之不得呢。
李奶奶老脸一红,又怕孙子误会,赶忙解释:就是壮壮今年四岁了,明年就五岁了。你三岁就会念书了,壮壮还什么都不会,所以奶奶想,让壮壮去京城里启蒙。
如此甚好。李洛道,我在家里守孝半年,半年后,您和娘还有壮壮随我一同去京城。加上二姐也在,跟你一道儿住,她也高兴些。
听李洛这么一说,李奶奶就放心了。你二伯母和二伯不用管他们,你二伯母上不了台面,自从流产之后,孩子就怀不上了。让她留在这里照顾你二伯就好。
那五叔可要跟我们一同去京城?李洛觉得李五郎这样的情况,还是留在李家村比较适合。这里民房淳朴,而且李家村人口着实不多,对李五郎的情况也是更加了解,不会有人嘲笑他,到了京城,恐怕李五郎自己最先不习惯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