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摇头:加上皇上的私库,是凑的出来的。可是这240万两银子,不该由朝廷出。
朝廷欠将士的军饷,为什么不是朝廷出?寇海峰更加不明白了。
因为朝廷欠的不只是西北将士的军饷,如果240万两银子有朝廷出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将士军饷呢?这样一来,朝廷会瘫痪的。军饷固然要还,但要一步一步的来。李洛道。
所以小侯爷的意思是?寇海峰还是不明白,他早上自己的目的,因为他说了,不是向寇家来要钱的。
我搞了捐募活动,在京城的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口,分别请了世家的代表忠国公老夫人、寒门清流的代表翰林院院士大学士夫人、武将的代表将军府的于老夫人,还剩下百姓的代表。但是一般的百姓没有号召力,所以我想到了你。李洛道。
这顶帽子寇海峰不好意思戴。不过:小侯爷怎么会想到草民?我跟几名商户有来往,他们通通向我举荐了你。可见寇先生在商人的心中地位很高,而且很正派。我要找的不仅仅是有钱人,攀附权势的有钱人很多,只要我愿意,一户拿个几十两银子都不是问题。但是我想要的是人品端正的,原因有二,也是我要和寇先生探的。李洛继续道,第一,我想几户商人的支持,让太子殿下在钱上面没有后顾之忧,当然,这不是一味的剥削商人的钱,太子殿下登基,赐封世袭的爵位。第二,我会说服皇上,让该商户成为皇商,一旦成为皇商,赚钱就更加的方便了。这也是我想选品行端正的商人的原因,我不想对方因为成了皇商,而残害普通的老百姓,压迫普通的商户。
好一个七岁的孩子、好一个李小侯爷。寇海峰生平不服谁,但是这一次,他真的福气了。小男孩如此智慧,这是上天保佑。寇海峰知道,对方想借用自己的力量凑钱。但是,又给了自己好处。说实话,对他们这些人来说,钱几辈子都用不完了。但是用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买世袭的爵位,寇海峰很是愿意的。而且,还不是买,成为皇商,等于有了招牌,赚的钱是之前的几倍。当然,这钱有一部分,要上交给国家的。就算如此,对寇家来说也是不亏的。
唯独要小心的是,这个队是不是站错了。
如果太子没有登基,以后登基的是别人,那么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就看自己有没有胆子去冒。而这个胆子,寇海峰一向不缺。好,草民听小侯爷的。
那么我来跟寇先生谈谈自己的计划。李洛决定把自己的零食铺摘出来了,他已经没有心思管这些了,如果这些零食通过寇海峰的招牌卖出去,生意会更好。
一老一少谈到赚钱的法子,一个比一个精。
第二天,李洛就离开了蟒县,回了京城。
第260章 补更昨天的
六月二十八日,整个京城闹翻天了,这估计是华国一百多年来,最热闹的一天。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一座的门口都摆着招募箱,招募箱的旁边,贴着告示,告示写在红纸上,写着招募的原因。
东城门,忠国公夫人主持。
说句惭愧的话,这个招募还是我向我那侄孙儿要来的。我们身居京城,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谁又知道那些守卫在边疆的将士,他们是何等的辛苦。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怎么维护男人的尊严。忠国公老夫人就是那个聪明的女人。她这会儿维护的,是李洛的尊严。李洛代表的是李家,如果她说,是李洛来求她主持招募的,那么抬高的是自己的身份,可是她现在的话,抬高的是李洛的身份。
男人的面子,永远比女人重要,即便李洛还小,但他是侯府的主人,是李家的子嗣。
忠国公府,捐款六千两白银。六千两,不过是一季功勋田大米的收入,对世家底蕴的忠国公来说,不算什么。
忠勇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来捐款的是李杨氏,银子是李洛给她的。功勋田大米的价格,而且从今年开始原来1200亩的良田,李洛也不用了,送回了李鸿媳妇那。李杨氏虽然有私心,但是在大事情上,她还是分得清的。
永义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都是开国的世家,还当真不在乎几千两银子。
不过,等着看李洛笑话的人,肯定气死了。李洛光明正大的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搞捐募,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如果不捐募,说出去家门都没了。
混蛋。
有人在心里把李洛骂了千百遍。
长宁公主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世家这边,忠国公老夫人是第一个捐款,所以后面的人捐款不会越过了她。这也是李洛的意思,如果捐的太多了,后面的人不好更。
纯阳王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廉郡王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仁乡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仁乡侯老太君从横州赶回来了。
郡主府
县主
南城那边的捐款,以于老夫人为首。
于老夫人比忠国公老夫人激动,她甚至哭了:我丈夫、我儿子,他们都是西北的将军,如今我丈夫老了,我儿子失踪了,但是西北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在,我一个老妇人,也只能做这些,来为他们齐福。
于大将军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李府,捐款三千两白银。李忠铭家草根出生,没有那么多钱,三千两白银已是极限,不过现在李忠铭和李长诚都有俸禄和良田,日子也是富裕的。
御林军指挥使康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南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戴副将刚升职的,这一千两还是借的。
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西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北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中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西城的城门,是翰林院院士夫人主持的,清流人家。
翰林院院士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刑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礼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户部还没有。
兵部是纯阳王。
工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吏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这些二品官员人家,肯定是有银子的。
大理寺卿夫人,捐款三千两白银。
兵部侍郎夫人,捐款三千两白银。前京兆府府尹夫人。其实,东城、南城、西北的捐募都没有什么看头。真正有看头的,是在北城。谁也没有想到,李洛会请来商户捐募。而且主持的还是商人中地位很高,名誉又好的寇海峰。
寇家家主寇海峰捐募二十万两白银。当这个数目传到其他人耳中的时候,大家都吓了一跳。二十万两白银,开什么玩笑?这是商人,还是被大家看不起的商人捐的款。对寇家而言,二十万两白银真的不算什么,可是对别人来说却是不同的。有些人就算倾尽了全家,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银子。
横州林家家主,捐款三万两白银。横州,肯定是仁乡侯府的功劳。
蟒县钱家家主,捐款两万两白银。
松岭县张家家族,捐款三千两白银。松岭县令叫来的一批人。
一天的捐募结束,钱一箱又一箱的被抬进了忠勇侯府,这一天,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大晚上的,李洛根本没时间休息,聘来了好几个账房先生,连夜把银子都算了出来。
第二天,李小侯爷雄赳赳气昂昂的上朝了。
金銮殿上,很多大臣看着李洛进来,恨不得掐死他。这个李小侯爷太混蛋了,自己要筹款就算了,竟然还搞的大家一起筹款。他叫来了世家,世家叫世家,世家何其多?他叫来了武将家,武将叫武将、武将何其多?他叫来了清流,他们这些身为朝廷命官的清流,能不去吗?更重要的是,他叫来了商人,全国有名的商人都来了,谁也不想被朝廷压啊。
坑人的李小侯爷,商人才是他的黄牌。
小臣李洛,参加皇上。李洛笑眯眯的行礼,看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知道昨天捐募的钱很多。有些人恨不得把他的嘴巴缝起来平身。照宁帝看到李洛,心情那叫一个好。
皇上,小臣今天是来兑现承诺的,240万银子和烈士墓的钱,小臣已经筹备到了,请问皇上,还金口玉言吗?李洛问。
自然。照宁帝说话掷地有声,朕是天子,天子一诺千金。不过,你昨天筹募了多少钱?
照宁帝的这个问题,谁都想知道,可是没好意思问。大家听到照宁帝问了,赶忙竖起耳朵听着。
李洛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的很羞涩。羞涩个屁。不多,360万两左右。
去他的不多,有人想掐死他。
说来听听,怎么就那么多?照宁帝也是大吃一惊,360万两这数目太惊人了。还是说李小侯爷的号召力太大了?不过,他的确是把所有能涉及到的人,全都涉及到了。听说这些来捐募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回皇上,捐募一共有四组。世家组一共35万两银子;武将组一共22万两银子;清流组一共89万两银子;百姓组一共214万两银子。清流组包括全国各地的官员,人数很多。而百姓组主要是商户多,但是商户的名字不好听,所以李洛取名百姓组。这里每一笔都登基的清清楚楚,请皇上过目。
不必了,朕还不相信你吗?这孩子做事情非常的有计划。如果是突然举行的捐募,估计人没那么多,所以他提早了半个月就开始筹备,这样全国各地的人,也有时间赶到京城。都说他皇兄太子计谋无双,在照宁帝看来,眼前的小孩,才是计谋无双之人。这样的人,如果是贤臣、是忠臣,那么天生是适合朝廷的人。那这些银子,你打算如何安排?
回皇上,八个军营的烈士墓,小臣打算交给户部和工部负责,户部和工部哥派遣官员去军营监督建造,建造可以让将士们帮忙,还省了工钱。
金銮殿上谈钱,真的很打皇上的脸,但是照宁帝不介意。这个主意好,那么240万两银子的军饷呢?
臣拿到了六万将士的名单,会派遣户部的官员亲自去发放,但是还要请御史台借用几名监察使。李洛又道。
御史大夫道:这个没问题,小侯爷需要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对御史台的人来说,最喜欢这样的官员了。清流啊
同时,还要御林军押送银两。李洛又道。
好。照宁帝一口同意,御林军、户部、工部、御史台,一切配合李洛。
臣等遵旨。
陛下,还有剩下120万银子,臣也有了打算。李洛道。
什么打算?照宁帝好奇。
李洛把奏折递上,周折上写的是关于军校和医校的事情,包括军校和医校的建造地图,地理位置,他都已经写好了,同时经费也在里面。照宁帝看着,心情有些激动。李洛啊不愧是李旭的儿子。
如果李洛听到照宁帝的内心独白,肯定要解释,这真的跟他是不是李旭的儿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朕准了。照宁帝起身,从今天开始,忠勇侯李洛任职户部尚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之后,大家凑到李洛面前:李小侯爷,您给皇上的奏折写了什么?
就是就是,跟我们说说,我们很是好奇。
李小侯爷,这段时间辛苦了。
李小侯爷,以后要改称李尚书了。
李小侯爷
大家的马屁还没拍完,顾郡辰直接走到人群中,把因为个子小,被围住钻不出来的李洛直接抱起:关于李小侯爷的事情,你们有疑问可以问孤。
微臣不敢。问太子殿下?面对着他这张脸,笑话。大家一溜烟的走了。
十天后,那些捐款数量比较大的商户收到了御赐的牌匾:慈善之家。照宁帝亲笔题词,旁边还跟着他的私印。对商户来说,这才是好东西。对照宁帝来说,这一分钱不值。
与此同时,寇家的圣旨也到了。寇海峰拿着圣旨,很是感激,李小侯爷一诺千金,寇家真的成了皇商。但是当然,这也代表着以后要拿出去的银子,会越来越多。以后太子需要钱的时候,他们必须无条件的支持。
跟着圣旨一起的,还有魏生和寇小姐的婚俗,他们订婚了。魏生跟着李小侯爷,升官了,去媳妇了,把昔日认识的一些内卫,羡慕死了。
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侯府的大门口传来哭喊声。
救命啊救命啊
那叫喊声声嘶力竭,把整个侯府的人都进行了。七月初,特别是初七马上要到了,这等声音,不把人吓死才怪。几个守卫还是彼此结拜,才有勇气去开的门。结果,看到了门口有个弱女子蹲着。
不会是鬼吧?
大家越想越害怕。
救我我肚子痛,酒我。女子抬起头。虽然脸色苍白,但是守卫还是认出了她,这不是李满吗?
快,快去通知纪管家。
别扶,这男女授受不亲的
别废话,这是孕妇呢,还管这些?
于是,有人去通知纪管家,有人把李满扶了进来。大晚上的,纪管家一大把年纪了,还睡的不安稳,听到守卫来报,赶忙起身,又对身边的纪嬷嬷道,你去告诉夫人,我去告诉侯爷。
缘瑟院
满姐儿?李府不去,跑到侯府来干什么?李杨氏蹙着眉头,真不想管。
李满嘛,早就忘记大房已经搬出侯府了,这不,碰到危险就回 了侯府。
这个老奴也不知道。纪嬷嬷也是一头雾水。
恋耽美
朝廷欠将士的军饷,为什么不是朝廷出?寇海峰更加不明白了。
因为朝廷欠的不只是西北将士的军饷,如果240万两银子有朝廷出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将士军饷呢?这样一来,朝廷会瘫痪的。军饷固然要还,但要一步一步的来。李洛道。
所以小侯爷的意思是?寇海峰还是不明白,他早上自己的目的,因为他说了,不是向寇家来要钱的。
我搞了捐募活动,在京城的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口,分别请了世家的代表忠国公老夫人、寒门清流的代表翰林院院士大学士夫人、武将的代表将军府的于老夫人,还剩下百姓的代表。但是一般的百姓没有号召力,所以我想到了你。李洛道。
这顶帽子寇海峰不好意思戴。不过:小侯爷怎么会想到草民?我跟几名商户有来往,他们通通向我举荐了你。可见寇先生在商人的心中地位很高,而且很正派。我要找的不仅仅是有钱人,攀附权势的有钱人很多,只要我愿意,一户拿个几十两银子都不是问题。但是我想要的是人品端正的,原因有二,也是我要和寇先生探的。李洛继续道,第一,我想几户商人的支持,让太子殿下在钱上面没有后顾之忧,当然,这不是一味的剥削商人的钱,太子殿下登基,赐封世袭的爵位。第二,我会说服皇上,让该商户成为皇商,一旦成为皇商,赚钱就更加的方便了。这也是我想选品行端正的商人的原因,我不想对方因为成了皇商,而残害普通的老百姓,压迫普通的商户。
好一个七岁的孩子、好一个李小侯爷。寇海峰生平不服谁,但是这一次,他真的福气了。小男孩如此智慧,这是上天保佑。寇海峰知道,对方想借用自己的力量凑钱。但是,又给了自己好处。说实话,对他们这些人来说,钱几辈子都用不完了。但是用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买世袭的爵位,寇海峰很是愿意的。而且,还不是买,成为皇商,等于有了招牌,赚的钱是之前的几倍。当然,这钱有一部分,要上交给国家的。就算如此,对寇家来说也是不亏的。
唯独要小心的是,这个队是不是站错了。
如果太子没有登基,以后登基的是别人,那么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就看自己有没有胆子去冒。而这个胆子,寇海峰一向不缺。好,草民听小侯爷的。
那么我来跟寇先生谈谈自己的计划。李洛决定把自己的零食铺摘出来了,他已经没有心思管这些了,如果这些零食通过寇海峰的招牌卖出去,生意会更好。
一老一少谈到赚钱的法子,一个比一个精。
第二天,李洛就离开了蟒县,回了京城。
第260章 补更昨天的
六月二十八日,整个京城闹翻天了,这估计是华国一百多年来,最热闹的一天。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一座的门口都摆着招募箱,招募箱的旁边,贴着告示,告示写在红纸上,写着招募的原因。
东城门,忠国公夫人主持。
说句惭愧的话,这个招募还是我向我那侄孙儿要来的。我们身居京城,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谁又知道那些守卫在边疆的将士,他们是何等的辛苦。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怎么维护男人的尊严。忠国公老夫人就是那个聪明的女人。她这会儿维护的,是李洛的尊严。李洛代表的是李家,如果她说,是李洛来求她主持招募的,那么抬高的是自己的身份,可是她现在的话,抬高的是李洛的身份。
男人的面子,永远比女人重要,即便李洛还小,但他是侯府的主人,是李家的子嗣。
忠国公府,捐款六千两白银。六千两,不过是一季功勋田大米的收入,对世家底蕴的忠国公来说,不算什么。
忠勇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来捐款的是李杨氏,银子是李洛给她的。功勋田大米的价格,而且从今年开始原来1200亩的良田,李洛也不用了,送回了李鸿媳妇那。李杨氏虽然有私心,但是在大事情上,她还是分得清的。
永义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都是开国的世家,还当真不在乎几千两银子。
不过,等着看李洛笑话的人,肯定气死了。李洛光明正大的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搞捐募,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如果不捐募,说出去家门都没了。
混蛋。
有人在心里把李洛骂了千百遍。
长宁公主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世家这边,忠国公老夫人是第一个捐款,所以后面的人捐款不会越过了她。这也是李洛的意思,如果捐的太多了,后面的人不好更。
纯阳王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廉郡王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仁乡侯府,捐款六千两白银。仁乡侯老太君从横州赶回来了。
郡主府
县主
南城那边的捐款,以于老夫人为首。
于老夫人比忠国公老夫人激动,她甚至哭了:我丈夫、我儿子,他们都是西北的将军,如今我丈夫老了,我儿子失踪了,但是西北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在,我一个老妇人,也只能做这些,来为他们齐福。
于大将军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李府,捐款三千两白银。李忠铭家草根出生,没有那么多钱,三千两白银已是极限,不过现在李忠铭和李长诚都有俸禄和良田,日子也是富裕的。
御林军指挥使康府,捐款六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南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戴副将刚升职的,这一千两还是借的。
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西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北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五城兵马司中城指挥使,捐款一千两白银。
西城的城门,是翰林院院士夫人主持的,清流人家。
翰林院院士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刑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礼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户部还没有。
兵部是纯阳王。
工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
吏部尚书夫人,捐款六千两白银。这些二品官员人家,肯定是有银子的。
大理寺卿夫人,捐款三千两白银。
兵部侍郎夫人,捐款三千两白银。前京兆府府尹夫人。其实,东城、南城、西北的捐募都没有什么看头。真正有看头的,是在北城。谁也没有想到,李洛会请来商户捐募。而且主持的还是商人中地位很高,名誉又好的寇海峰。
寇家家主寇海峰捐募二十万两白银。当这个数目传到其他人耳中的时候,大家都吓了一跳。二十万两白银,开什么玩笑?这是商人,还是被大家看不起的商人捐的款。对寇家而言,二十万两白银真的不算什么,可是对别人来说却是不同的。有些人就算倾尽了全家,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银子。
横州林家家主,捐款三万两白银。横州,肯定是仁乡侯府的功劳。
蟒县钱家家主,捐款两万两白银。
松岭县张家家族,捐款三千两白银。松岭县令叫来的一批人。
一天的捐募结束,钱一箱又一箱的被抬进了忠勇侯府,这一天,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大晚上的,李洛根本没时间休息,聘来了好几个账房先生,连夜把银子都算了出来。
第二天,李小侯爷雄赳赳气昂昂的上朝了。
金銮殿上,很多大臣看着李洛进来,恨不得掐死他。这个李小侯爷太混蛋了,自己要筹款就算了,竟然还搞的大家一起筹款。他叫来了世家,世家叫世家,世家何其多?他叫来了武将家,武将叫武将、武将何其多?他叫来了清流,他们这些身为朝廷命官的清流,能不去吗?更重要的是,他叫来了商人,全国有名的商人都来了,谁也不想被朝廷压啊。
坑人的李小侯爷,商人才是他的黄牌。
小臣李洛,参加皇上。李洛笑眯眯的行礼,看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知道昨天捐募的钱很多。有些人恨不得把他的嘴巴缝起来平身。照宁帝看到李洛,心情那叫一个好。
皇上,小臣今天是来兑现承诺的,240万银子和烈士墓的钱,小臣已经筹备到了,请问皇上,还金口玉言吗?李洛问。
自然。照宁帝说话掷地有声,朕是天子,天子一诺千金。不过,你昨天筹募了多少钱?
照宁帝的这个问题,谁都想知道,可是没好意思问。大家听到照宁帝问了,赶忙竖起耳朵听着。
李洛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的很羞涩。羞涩个屁。不多,360万两左右。
去他的不多,有人想掐死他。
说来听听,怎么就那么多?照宁帝也是大吃一惊,360万两这数目太惊人了。还是说李小侯爷的号召力太大了?不过,他的确是把所有能涉及到的人,全都涉及到了。听说这些来捐募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回皇上,捐募一共有四组。世家组一共35万两银子;武将组一共22万两银子;清流组一共89万两银子;百姓组一共214万两银子。清流组包括全国各地的官员,人数很多。而百姓组主要是商户多,但是商户的名字不好听,所以李洛取名百姓组。这里每一笔都登基的清清楚楚,请皇上过目。
不必了,朕还不相信你吗?这孩子做事情非常的有计划。如果是突然举行的捐募,估计人没那么多,所以他提早了半个月就开始筹备,这样全国各地的人,也有时间赶到京城。都说他皇兄太子计谋无双,在照宁帝看来,眼前的小孩,才是计谋无双之人。这样的人,如果是贤臣、是忠臣,那么天生是适合朝廷的人。那这些银子,你打算如何安排?
回皇上,八个军营的烈士墓,小臣打算交给户部和工部负责,户部和工部哥派遣官员去军营监督建造,建造可以让将士们帮忙,还省了工钱。
金銮殿上谈钱,真的很打皇上的脸,但是照宁帝不介意。这个主意好,那么240万两银子的军饷呢?
臣拿到了六万将士的名单,会派遣户部的官员亲自去发放,但是还要请御史台借用几名监察使。李洛又道。
御史大夫道:这个没问题,小侯爷需要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对御史台的人来说,最喜欢这样的官员了。清流啊
同时,还要御林军押送银两。李洛又道。
好。照宁帝一口同意,御林军、户部、工部、御史台,一切配合李洛。
臣等遵旨。
陛下,还有剩下120万银子,臣也有了打算。李洛道。
什么打算?照宁帝好奇。
李洛把奏折递上,周折上写的是关于军校和医校的事情,包括军校和医校的建造地图,地理位置,他都已经写好了,同时经费也在里面。照宁帝看着,心情有些激动。李洛啊不愧是李旭的儿子。
如果李洛听到照宁帝的内心独白,肯定要解释,这真的跟他是不是李旭的儿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朕准了。照宁帝起身,从今天开始,忠勇侯李洛任职户部尚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之后,大家凑到李洛面前:李小侯爷,您给皇上的奏折写了什么?
就是就是,跟我们说说,我们很是好奇。
李小侯爷,这段时间辛苦了。
李小侯爷,以后要改称李尚书了。
李小侯爷
大家的马屁还没拍完,顾郡辰直接走到人群中,把因为个子小,被围住钻不出来的李洛直接抱起:关于李小侯爷的事情,你们有疑问可以问孤。
微臣不敢。问太子殿下?面对着他这张脸,笑话。大家一溜烟的走了。
十天后,那些捐款数量比较大的商户收到了御赐的牌匾:慈善之家。照宁帝亲笔题词,旁边还跟着他的私印。对商户来说,这才是好东西。对照宁帝来说,这一分钱不值。
与此同时,寇家的圣旨也到了。寇海峰拿着圣旨,很是感激,李小侯爷一诺千金,寇家真的成了皇商。但是当然,这也代表着以后要拿出去的银子,会越来越多。以后太子需要钱的时候,他们必须无条件的支持。
跟着圣旨一起的,还有魏生和寇小姐的婚俗,他们订婚了。魏生跟着李小侯爷,升官了,去媳妇了,把昔日认识的一些内卫,羡慕死了。
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侯府的大门口传来哭喊声。
救命啊救命啊
那叫喊声声嘶力竭,把整个侯府的人都进行了。七月初,特别是初七马上要到了,这等声音,不把人吓死才怪。几个守卫还是彼此结拜,才有勇气去开的门。结果,看到了门口有个弱女子蹲着。
不会是鬼吧?
大家越想越害怕。
救我我肚子痛,酒我。女子抬起头。虽然脸色苍白,但是守卫还是认出了她,这不是李满吗?
快,快去通知纪管家。
别扶,这男女授受不亲的
别废话,这是孕妇呢,还管这些?
于是,有人去通知纪管家,有人把李满扶了进来。大晚上的,纪管家一大把年纪了,还睡的不安稳,听到守卫来报,赶忙起身,又对身边的纪嬷嬷道,你去告诉夫人,我去告诉侯爷。
缘瑟院
满姐儿?李府不去,跑到侯府来干什么?李杨氏蹙着眉头,真不想管。
李满嘛,早就忘记大房已经搬出侯府了,这不,碰到危险就回 了侯府。
这个老奴也不知道。纪嬷嬷也是一头雾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