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侯爷这钱什么意思?谁家没有困难的时候?有人不服我家还真没有困难的时候?李洛道,我朝对朝廷命官非常的宽厚,一品官员:月例80两、良田1200亩;二品官员:月例70 两、良田1000亩;三品官员:月例60两、良田900亩;四品官员:月例50两、良田700亩;我朝开国皇帝很是圣明,前朝腐败,我朝开国,黄土之上的良田都为没有业主的,故而朝廷明令,朝廷命官都赐良田,这是在保障大家的民生问题。今日站在这里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个别五品的暂先不论,我倒是想问问,谁家说家中困难,困难在哪里?
四品杨翰林,寒门出门,月例50两、良田700亩。大家都知道,寒门出生的官员家中没有横财,他怎么就没有说钱不够要向户部借钱?我看是大家讨小妾的银子有,转而干正经的银子却没有。莫不是向朝廷借的银子,都拿去讨小妾了?被李洛特意指出的杨翰林很是尴尬。谁都知道翰林院是清水衙门。
跟李小侯爷比口才,简直是自寻死路。李小侯爷有钱、有地位,什么都不缺。没有恶意,还是全京城公认的好孩子。谁家教育孩子不是说要向李小侯爷学习,坑爹的,那名官员很后悔呈口舌之快那依照李小侯爷的意思,在全国的军营都建造烈士墓,这笔钱该怎么办?又有官员问。
户部尚书在吗?李洛问。
前户部尚书死了,新的户部尚书还没有。于是新的户部侍郎道:下官是户部侍郎,敢问小侯爷有何指教?
建造一座烈士墓要多少银子?李洛问。
这个户部侍郎不好回答,于是老实道:要看小侯爷建造怎么的规格。
就一间祠堂的规格,不用奢华镀金。李洛道。
户部侍郎松了一口气:那用不了多少银子,谁家祠堂还奢华镀金,按照下官的想法,按照寺庙的样子就行,一间主屋,外面一个院子。但是因为烈士居多,所以祠堂要大,一座烈士墓也不用千两银子。
李洛点点头:众位大人听到了吗?一座烈士墓不用千两银子,再敢问兵部尚书,我国的军营有几处?
新任兵部尚书是纯阳王,听到他的话,微微一笑:八处。李洛为愣,忘记纯阳王现在掌管兵部了,有些羞涩的笑了笑,接着又道:那便是八千两。敢问刚才那位大人,说造不起烈士墓的钱,你想象中的烈士墓是多么昂贵?真金白银的吗?
你
皇上,慈善助人铺这一年来陆陆续续也有老百姓一两银子、两两银子在捐款,小臣的铺子慈善零食铺一个月也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这八千两银子小臣愿意出。能为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出一点心意,小臣觉得晚上睡觉都能做美梦。李小侯爷义正言辞道。
有些官员被李小侯爷一番话感动了,特别是寒门和清流,就是嘛,八千两银子而已,对世家而言算得了什么?
皇上,微臣家略有薄产,微臣也愿意献出一部分的心意。忠国公李晨道。他永远是李洛最满意的搭档,人家那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世家有底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李晨都愿意快乐的解决。
微臣家也略有底蕴,愿意献出一点心意。陈驸马的老爹永义侯道。这是太子殿下提议的,太子殿下是长宁公主的亲弟弟,永义侯肯定是支持的。
微臣家虽然出自寒门,但这几年纳妾的钱却省了,也能出一点心意。新任兵部侍郎,前任京兆府附近道。
这人也是李洛的好搭档,李洛朝着他微微一笑。
老臣家也有底蕴,老臣也出点心意。纯阳王乐呵呵的道,看着李洛,越看越有趣。
太子殿下和小侯爷为西北将士,为我等武将着想,我等都愿意出点心意。金銮殿上的众位武将跪下。
既然如此照宁帝看了看众人,最后的视线停在李洛身上,这件事就交给李小侯爷解决吧。
还有一件事,关于西北将士军饷的事情。照宁帝此话一出,朝廷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里,西北将士几年没有发军饷了,现在他们都英勇牺牲了,如果再不发军饷,我朝廷尊严何在?他们死后的英魂能安息吗?
户部侍郎沉默。他是刚上任的,这些事情应该跟他没有关系,可是他现在又是户部侍郎,他好倒霉。
皇上。李洛又道,西北将士这几年的军饷要多少银子啊?李小侯爷,求求你别捣乱了。
众位大臣心里好苦。
240万两银子。照宁帝道。朝廷目前的钱,就只有之前被催回来的债务,大概也就百万两银。重点不只是这240万两银子的问题,如果西北的将士军饷发了,那其他地方的军饷呢?
照宁帝本来就不是被当做皇帝培养的,户部的情况,其实他也不是很明白。如果让他当王爷去带兵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厉害,让他当皇帝,每天处理朝政,他烦。
皇上,小臣如果解决了西北将士240万两银子的问题,皇上可有什么奖励?李洛问。
金銮殿,再一次安静,李小侯爷真是大胆。跟皇上讨价还加,也就只有他敢。
你想要什么奖励?照宁帝问。
李洛咧开嘴,又露出他标志性的白牙:户部是朝廷的根本,小臣觉得一个朝廷要繁荣、要富裕,最重要的是户部,小臣别的本事没有,赚钱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好。所以李洛看了一下众人,然后眯起眼,小臣要户部尚书的职位。
众位大臣吸了一口冷气。
小臣可以帮皇上赚钱,这样国库就有钱了,朝廷就不会发不出军饷了,将士们的日子也会好了。李洛又道。
李小侯爷的话固然动听,小孩子的愿望却太天真,朝廷靠一个七岁的小孩去赚钱?说出去笑死人。但是金銮殿上,没人敢笑。李小侯爷把这里当成是侯府后院吗?有名官员冷笑着问。李洛噗嗤一笑:本侯贵为侯爷,除去向长辈请安的时间,从不涉及内院,难道大人家中的男子是住在内院里的吗?好没有规矩
。
你
朝廷没有让七岁小孩做尚书的规矩。又有官员道。
如果你能解决240万两银子,本官愿意上奏,请你来当这个户部尚书。维护李洛的官员道。
你
这里是金銮殿,是商量朝廷大事的地方,240万两银子?李小侯爷不要信口开河。针对李洛的声音又来了。
李小侯爷既然这样说了,他都还没有做,你怎么就知道做不到?维护李洛的又一名官员道。
维护李洛的,都是太子一系的人。反对李洛的,有昔日大皇子那边的,也有今日其他的,只不过这其他的肯定不是太子一系的人如果你真的能够解决240万银子,朕就答应给你户部尚书的位置。照宁帝道。
皇上,万万不可。
皇上,这岂可儿戏?
请皇上三思。
你们谁能解决240万银子,朕也愿意封他为户部尚书。照宁帝道。
反对的大臣瘪了 240万银子,做不到。
可是这和法律不合。有人不死心。
敢问我国的律法有规定尚书的年纪吗?李洛问。
第256章 总是被打脸
尚书一般都是科举出生的。那人强词夺理。
李洛哼了声:兵部尚书也不是科举出生的。前任兵部尚书和前任户部尚书是科举出生的,但结果呢?科举出来的反贼。
那名官员气的脸都要抽筋了。但凡今天能站在这里的,半数以上是科举出来的,科举出来的官员对科举有多么在意这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李洛呢?
小侯爷这话是说科举不好吗?又有官员问道。
李洛挑眉:当然不是,那么多的房栋梁,有几根长了蛀虫也是正常的。
说谁呢?说谁是蛀虫呢?
小侯爷说自己有办法准备好204万两银子,但不知道小侯爷说的是什么办法?
李洛瞥了这名官员一眼,然后嘘了一声:这当然不能告诉你,如果你效仿我,把尚书之位抢走了怎么办?
下官可做不出这么没有礼义廉耻的事情。
大人这么说,我就相信你。李洛回答。可是瞧他的眼神,分明写着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你。把那名官员又给气死了。
够了。照宁帝道,金銮殿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朕也不会管在这里的众位是不是科举出生,在朕的眼中,能为朕分忧、为朝廷分忧的,就是好官。
请陛下息怒。
忠勇侯既然有办法,那就让忠勇侯试试。照宁帝道,朕金口玉言,他如果解决了240万两银子的问题,户部尚书的位置就是他的。当然,中间有需要朕的地方,尽管来找朕。退朝。
既然照宁帝说去找他了,李洛当然会物尽其用。一下朝,就拉着顾郡辰去找照宁帝了,同时还一边教育:这件事我可是因为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因为,朝廷有没有钱我才不管呢。
看着李洛拦着自己,又喋喋不休的样子,小嘴巴一动一动的,顾郡辰突然伸出手,轻轻滑过李洛的嘴唇。
被撩了。李洛抬头,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顾郡辰很淡定的解释:你说话的时候流口水了。
流他妹。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筹集240万银子?顾郡辰问,还是直接用王府的银子?
李洛白了他一眼:不够再用王府的银子,能用别人的银子做好事的时候,就不要用自己的银子。
顾郡辰只是看着他,眼神又深又亮。
到了御书房,照宁帝连衣服都没有换,就知道这小两口会过来。照宁帝又被自己的想法咽了一下,怎么就变成小两口了?可是,看着他们牵着手进来,照宁帝总是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小臣参见皇上。
郡辰参见皇叔。
起身,坐。照宁帝看向李洛,洛儿找朕是商量240万两银子的事情?
李洛摇头:并非,是商量烈士墓银子的事情。
烈士墓那8000两银子根本不是问题,240万两的银子才是大问题。照宁帝道。如果国库凑一凑,朕的私库凑一凑,也是可以凑出来的。
今日凑出了240万两的银子,明天还有其他的军营、再后天所以这不是240万两银子的问题,而是户部和朝廷的问题。
李洛道。
洛儿说的不错,既然他有信心,皇叔何不让他试试?而且先安抚死者的亡魂才是最重要的。死者为大,而且齐王府还有800
多万的银子。
既如此,那么洛儿现在找朕是?
我想请皇上允许我在东南西北四道城门搞一场慈善捐款的活动李洛把活动分析了一下。
这个没问题,去吧。
慈善捐款也不是说搞,就能马上搞的,李洛心中还想了一个计划。于是,他出宫忙乎了。顾郡辰要留在皇宫,和皇上一起处理政务。当太子果然没有当齐王的时候舒服。
这次的慈善捐款,不仅仅是因为8000两银子的问题,也不是因为240两银子的问题。而是这种活动如果形成了,对以后也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既然要搞大,那就需要有身份担当的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一座都需要一个。
为守卫边疆的战士捐款,首先要选一个武将出生的人家。这一点,毫无疑问是于家。所以,李洛选中了于老将军的夫人、于老夫人。论功勋、整个朝廷中,于家是第一的,所以于老夫人非常适合。而且,这件事关系到顾郡辰,于老夫人是顾郡辰的外袓母,肯定会尽心尽力的。
第二个李洛选了世家,从开国至今还存在的世家,李家是首选,所以李洛选中了伯袓母忠国公的老夫人。
第三个,是寒门出生的。论寒门出生的,如今在学子中地位佼佼者,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个人李洛在五岁那年,照宁帝的生辰上交谈过,但后来不了了之了,因为他被皇上罚去广悲寺了,再后来李鸿的婚事、李淋的婚事,所以关于实线、虚线的交谈,一直没有成功。李洛贸然去请,还是有些丢脸,不过朝廷命官不参与这些事情,李洛要请的是她家的夫人。
只是他对这个大学士夫人不了解,还得请教一下伯袓母。
那么剩下的就是第四个了,第四个李洛想选商人。但是选谁呢?李洛想了想,便给跟他有合作关系的商人各写了一封信,让他们推荐一下人品可靠的商人。
有了这个主意之后,李洛先去了忠国公府。
洛哥儿啊,快来快来,伯袓母好久没看到你了。忠国公老夫人看到李洛,那是越来越喜欢了,谁家的老人不喜欢聪明伶俐又可爱的娃呢?虽然不是她的亲孙子,但说起来,也是侄孙啊,也算亲的了。
毕竟老国公和李老太爷可是嫡亲的兄弟。
最近事儿忙呢,伯袓母面前就不来凑热闹了。李洛笑着道。他说话直接,而老人就是喜欢说话直接,又略带可爱的话。
瞧瞧你说的,还真像个大人了。忠国公老夫人说着,眼神又暗淡了下来,洛哥儿,你去西北的时候,可是见到你淡堂哥了?李洛摇头:那倒是没有。不过西北战争爆发的时候,堂哥和熬疗离开西北军营了,齐王太子哥哥派他们去调查扶丘二十万兵马的事情了,而今扶丘已经被我们收服,堂哥身边还有熬疗,所以伯袓母不用担心。李洛安慰,接着又道,堂哥对从武有兴趣,两位堂哥一文一武,是伯袓母的福气呢。
你这张嘴把,比我们李家任何一个子孙都会说话。忠国公老夫人被他说的心情好转了,对了,听说你去了横州,见了你姑袓母?你姑袓母身体怎么样?
姑袓母身体很硬朗,也问起了您,让我带句话,请您不用担心。李洛道。
恋耽美
四品杨翰林,寒门出门,月例50两、良田700亩。大家都知道,寒门出生的官员家中没有横财,他怎么就没有说钱不够要向户部借钱?我看是大家讨小妾的银子有,转而干正经的银子却没有。莫不是向朝廷借的银子,都拿去讨小妾了?被李洛特意指出的杨翰林很是尴尬。谁都知道翰林院是清水衙门。
跟李小侯爷比口才,简直是自寻死路。李小侯爷有钱、有地位,什么都不缺。没有恶意,还是全京城公认的好孩子。谁家教育孩子不是说要向李小侯爷学习,坑爹的,那名官员很后悔呈口舌之快那依照李小侯爷的意思,在全国的军营都建造烈士墓,这笔钱该怎么办?又有官员问。
户部尚书在吗?李洛问。
前户部尚书死了,新的户部尚书还没有。于是新的户部侍郎道:下官是户部侍郎,敢问小侯爷有何指教?
建造一座烈士墓要多少银子?李洛问。
这个户部侍郎不好回答,于是老实道:要看小侯爷建造怎么的规格。
就一间祠堂的规格,不用奢华镀金。李洛道。
户部侍郎松了一口气:那用不了多少银子,谁家祠堂还奢华镀金,按照下官的想法,按照寺庙的样子就行,一间主屋,外面一个院子。但是因为烈士居多,所以祠堂要大,一座烈士墓也不用千两银子。
李洛点点头:众位大人听到了吗?一座烈士墓不用千两银子,再敢问兵部尚书,我国的军营有几处?
新任兵部尚书是纯阳王,听到他的话,微微一笑:八处。李洛为愣,忘记纯阳王现在掌管兵部了,有些羞涩的笑了笑,接着又道:那便是八千两。敢问刚才那位大人,说造不起烈士墓的钱,你想象中的烈士墓是多么昂贵?真金白银的吗?
你
皇上,慈善助人铺这一年来陆陆续续也有老百姓一两银子、两两银子在捐款,小臣的铺子慈善零食铺一个月也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这八千两银子小臣愿意出。能为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出一点心意,小臣觉得晚上睡觉都能做美梦。李小侯爷义正言辞道。
有些官员被李小侯爷一番话感动了,特别是寒门和清流,就是嘛,八千两银子而已,对世家而言算得了什么?
皇上,微臣家略有薄产,微臣也愿意献出一部分的心意。忠国公李晨道。他永远是李洛最满意的搭档,人家那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世家有底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李晨都愿意快乐的解决。
微臣家也略有底蕴,愿意献出一点心意。陈驸马的老爹永义侯道。这是太子殿下提议的,太子殿下是长宁公主的亲弟弟,永义侯肯定是支持的。
微臣家虽然出自寒门,但这几年纳妾的钱却省了,也能出一点心意。新任兵部侍郎,前任京兆府附近道。
这人也是李洛的好搭档,李洛朝着他微微一笑。
老臣家也有底蕴,老臣也出点心意。纯阳王乐呵呵的道,看着李洛,越看越有趣。
太子殿下和小侯爷为西北将士,为我等武将着想,我等都愿意出点心意。金銮殿上的众位武将跪下。
既然如此照宁帝看了看众人,最后的视线停在李洛身上,这件事就交给李小侯爷解决吧。
还有一件事,关于西北将士军饷的事情。照宁帝此话一出,朝廷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里,西北将士几年没有发军饷了,现在他们都英勇牺牲了,如果再不发军饷,我朝廷尊严何在?他们死后的英魂能安息吗?
户部侍郎沉默。他是刚上任的,这些事情应该跟他没有关系,可是他现在又是户部侍郎,他好倒霉。
皇上。李洛又道,西北将士这几年的军饷要多少银子啊?李小侯爷,求求你别捣乱了。
众位大臣心里好苦。
240万两银子。照宁帝道。朝廷目前的钱,就只有之前被催回来的债务,大概也就百万两银。重点不只是这240万两银子的问题,如果西北的将士军饷发了,那其他地方的军饷呢?
照宁帝本来就不是被当做皇帝培养的,户部的情况,其实他也不是很明白。如果让他当王爷去带兵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厉害,让他当皇帝,每天处理朝政,他烦。
皇上,小臣如果解决了西北将士240万两银子的问题,皇上可有什么奖励?李洛问。
金銮殿,再一次安静,李小侯爷真是大胆。跟皇上讨价还加,也就只有他敢。
你想要什么奖励?照宁帝问。
李洛咧开嘴,又露出他标志性的白牙:户部是朝廷的根本,小臣觉得一个朝廷要繁荣、要富裕,最重要的是户部,小臣别的本事没有,赚钱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好。所以李洛看了一下众人,然后眯起眼,小臣要户部尚书的职位。
众位大臣吸了一口冷气。
小臣可以帮皇上赚钱,这样国库就有钱了,朝廷就不会发不出军饷了,将士们的日子也会好了。李洛又道。
李小侯爷的话固然动听,小孩子的愿望却太天真,朝廷靠一个七岁的小孩去赚钱?说出去笑死人。但是金銮殿上,没人敢笑。李小侯爷把这里当成是侯府后院吗?有名官员冷笑着问。李洛噗嗤一笑:本侯贵为侯爷,除去向长辈请安的时间,从不涉及内院,难道大人家中的男子是住在内院里的吗?好没有规矩
。
你
朝廷没有让七岁小孩做尚书的规矩。又有官员道。
如果你能解决240万两银子,本官愿意上奏,请你来当这个户部尚书。维护李洛的官员道。
你
这里是金銮殿,是商量朝廷大事的地方,240万两银子?李小侯爷不要信口开河。针对李洛的声音又来了。
李小侯爷既然这样说了,他都还没有做,你怎么就知道做不到?维护李洛的又一名官员道。
维护李洛的,都是太子一系的人。反对李洛的,有昔日大皇子那边的,也有今日其他的,只不过这其他的肯定不是太子一系的人如果你真的能够解决240万银子,朕就答应给你户部尚书的位置。照宁帝道。
皇上,万万不可。
皇上,这岂可儿戏?
请皇上三思。
你们谁能解决240万银子,朕也愿意封他为户部尚书。照宁帝道。
反对的大臣瘪了 240万银子,做不到。
可是这和法律不合。有人不死心。
敢问我国的律法有规定尚书的年纪吗?李洛问。
第256章 总是被打脸
尚书一般都是科举出生的。那人强词夺理。
李洛哼了声:兵部尚书也不是科举出生的。前任兵部尚书和前任户部尚书是科举出生的,但结果呢?科举出来的反贼。
那名官员气的脸都要抽筋了。但凡今天能站在这里的,半数以上是科举出来的,科举出来的官员对科举有多么在意这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李洛呢?
小侯爷这话是说科举不好吗?又有官员问道。
李洛挑眉:当然不是,那么多的房栋梁,有几根长了蛀虫也是正常的。
说谁呢?说谁是蛀虫呢?
小侯爷说自己有办法准备好204万两银子,但不知道小侯爷说的是什么办法?
李洛瞥了这名官员一眼,然后嘘了一声:这当然不能告诉你,如果你效仿我,把尚书之位抢走了怎么办?
下官可做不出这么没有礼义廉耻的事情。
大人这么说,我就相信你。李洛回答。可是瞧他的眼神,分明写着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你。把那名官员又给气死了。
够了。照宁帝道,金銮殿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朕也不会管在这里的众位是不是科举出生,在朕的眼中,能为朕分忧、为朝廷分忧的,就是好官。
请陛下息怒。
忠勇侯既然有办法,那就让忠勇侯试试。照宁帝道,朕金口玉言,他如果解决了240万两银子的问题,户部尚书的位置就是他的。当然,中间有需要朕的地方,尽管来找朕。退朝。
既然照宁帝说去找他了,李洛当然会物尽其用。一下朝,就拉着顾郡辰去找照宁帝了,同时还一边教育:这件事我可是因为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因为,朝廷有没有钱我才不管呢。
看着李洛拦着自己,又喋喋不休的样子,小嘴巴一动一动的,顾郡辰突然伸出手,轻轻滑过李洛的嘴唇。
被撩了。李洛抬头,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顾郡辰很淡定的解释:你说话的时候流口水了。
流他妹。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筹集240万银子?顾郡辰问,还是直接用王府的银子?
李洛白了他一眼:不够再用王府的银子,能用别人的银子做好事的时候,就不要用自己的银子。
顾郡辰只是看着他,眼神又深又亮。
到了御书房,照宁帝连衣服都没有换,就知道这小两口会过来。照宁帝又被自己的想法咽了一下,怎么就变成小两口了?可是,看着他们牵着手进来,照宁帝总是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小臣参见皇上。
郡辰参见皇叔。
起身,坐。照宁帝看向李洛,洛儿找朕是商量240万两银子的事情?
李洛摇头:并非,是商量烈士墓银子的事情。
烈士墓那8000两银子根本不是问题,240万两的银子才是大问题。照宁帝道。如果国库凑一凑,朕的私库凑一凑,也是可以凑出来的。
今日凑出了240万两的银子,明天还有其他的军营、再后天所以这不是240万两银子的问题,而是户部和朝廷的问题。
李洛道。
洛儿说的不错,既然他有信心,皇叔何不让他试试?而且先安抚死者的亡魂才是最重要的。死者为大,而且齐王府还有800
多万的银子。
既如此,那么洛儿现在找朕是?
我想请皇上允许我在东南西北四道城门搞一场慈善捐款的活动李洛把活动分析了一下。
这个没问题,去吧。
慈善捐款也不是说搞,就能马上搞的,李洛心中还想了一个计划。于是,他出宫忙乎了。顾郡辰要留在皇宫,和皇上一起处理政务。当太子果然没有当齐王的时候舒服。
这次的慈善捐款,不仅仅是因为8000两银子的问题,也不是因为240两银子的问题。而是这种活动如果形成了,对以后也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既然要搞大,那就需要有身份担当的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一座都需要一个。
为守卫边疆的战士捐款,首先要选一个武将出生的人家。这一点,毫无疑问是于家。所以,李洛选中了于老将军的夫人、于老夫人。论功勋、整个朝廷中,于家是第一的,所以于老夫人非常适合。而且,这件事关系到顾郡辰,于老夫人是顾郡辰的外袓母,肯定会尽心尽力的。
第二个李洛选了世家,从开国至今还存在的世家,李家是首选,所以李洛选中了伯袓母忠国公的老夫人。
第三个,是寒门出生的。论寒门出生的,如今在学子中地位佼佼者,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个人李洛在五岁那年,照宁帝的生辰上交谈过,但后来不了了之了,因为他被皇上罚去广悲寺了,再后来李鸿的婚事、李淋的婚事,所以关于实线、虚线的交谈,一直没有成功。李洛贸然去请,还是有些丢脸,不过朝廷命官不参与这些事情,李洛要请的是她家的夫人。
只是他对这个大学士夫人不了解,还得请教一下伯袓母。
那么剩下的就是第四个了,第四个李洛想选商人。但是选谁呢?李洛想了想,便给跟他有合作关系的商人各写了一封信,让他们推荐一下人品可靠的商人。
有了这个主意之后,李洛先去了忠国公府。
洛哥儿啊,快来快来,伯袓母好久没看到你了。忠国公老夫人看到李洛,那是越来越喜欢了,谁家的老人不喜欢聪明伶俐又可爱的娃呢?虽然不是她的亲孙子,但说起来,也是侄孙啊,也算亲的了。
毕竟老国公和李老太爷可是嫡亲的兄弟。
最近事儿忙呢,伯袓母面前就不来凑热闹了。李洛笑着道。他说话直接,而老人就是喜欢说话直接,又略带可爱的话。
瞧瞧你说的,还真像个大人了。忠国公老夫人说着,眼神又暗淡了下来,洛哥儿,你去西北的时候,可是见到你淡堂哥了?李洛摇头:那倒是没有。不过西北战争爆发的时候,堂哥和熬疗离开西北军营了,齐王太子哥哥派他们去调查扶丘二十万兵马的事情了,而今扶丘已经被我们收服,堂哥身边还有熬疗,所以伯袓母不用担心。李洛安慰,接着又道,堂哥对从武有兴趣,两位堂哥一文一武,是伯袓母的福气呢。
你这张嘴把,比我们李家任何一个子孙都会说话。忠国公老夫人被他说的心情好转了,对了,听说你去了横州,见了你姑袓母?你姑袓母身体怎么样?
姑袓母身体很硬朗,也问起了您,让我带句话,请您不用担心。李洛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