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姨太太还是青楼出身的,养婊子倒是有钱。
这件事微臣也听说了,好像是什么院的花魁。吏部尚书笑嘻嘻的道,老臣家中就捐个20万斤大米意思意思吧,至于给哪里,就跟御史大夫一样,给慈善之家让李小侯爷去安排吧。
微臣也捐给慈善之家。
微臣也是。
还有微臣。
捐给军队,那是大批量的,他们决定捐个几百斤几千斤的,还是给慈善之家吧。
照宁帝看着他们的配合,很满意:朕会给李小侯爷交代,知道爱卿们的一片心意。敢捐少,给他等着。不过,朕听到朝廷士兵的军粮竟然还要一个六岁的孩子去捐助,朕很伤感
。
朝堂上,又恢复了安静。
一个六岁的孩子,身无分文的来到京城,听说了他父亲在西北的故事,知道那里地处不好,所以有时候吃不上饭,于是他把家里2200亩农田种出来的大米,全部捐给了西北。不是大家以为的90斤,而是110斤大米。照宁帝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别说其他人,就是朕当年从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让齐王府农田里产出来的大米,捐给西北军营。比起李小侯爷,朕都自叹不如。
臣等惶恐。满朝的大臣跪下。
皇上说自己都不如,那么他们呢?岂不是更加不如。
朝廷没有银子、没有粮食,一个六岁的孩子懂得去捐款,可是朝廷的银子和粮食去哪里了?照宁帝问。
还是没有人回答。
户部。照宁帝加重了声音。
微臣在。户部尚书额头开始冒冷汗。
你是户部尚书,你来告诉朕,朝廷的银子和大米去哪里了?每年收起来的田税和人口税呢?照宁帝问。
每年的支出都在账本里,微臣微臣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
去,现在就把账本给朕拿来。
这诺。
于是,户部尚书去拿账本了,所有人在大殿等着。
户部尚书是连滚带跑的过来的,抱着一堆的账本:皇上,账本在此。
呈上来。
账本到了照宁帝的手中,没有人知道他看不看得懂,只见鸦雀无声的大殿里,帝皇在认真的看账本,突然,帝皇开口:刑部侍郎借款1200两银子、礼部尚书借款5000两银子、太常寺卿借款2500两银子、五城兵马司北城指挥使借款1000两银子、鸿胪寺卿借款800两银子、兵部尚书借款30000两银子名字报到这里,照宁帝停了下来,凌厉的双眼看向下方的大臣们,然后轻轻笑了,原来国库的银子不是用在军队身上,而是用在你们这些人身上了。朕都没有用国库的银子,你们有什么资格用?
请皇上恕罪。大臣们纷纷跪下。
恕罪?照宁帝冷笑,把你们拉出去砍了吗?
微臣不敢。
不敢?朕只是不明白,这些银子被借走的时候,怎么朕不知道?照宁帝问。
这
还是你这些银子是在父皇在位的时候,或者皇兄在位的时候借的?照宁帝又问。
这还是没有人敢回答。
父皇在位三十二年,如果是父皇在位的时候借的,你们是不是该算上利息一起还了?如果是皇兄在位的时候,皇兄在位连三个月都没有,那个时候国丧,你们怎么有这个勇气向国库借钱?照宁帝又问。
大臣们别说说话,就是连大气都不敢踹一声。
你们你们真行。砰,照宁帝把账本扔了下去,三天,三天内如果没有把欠国库的银子还上,抄家还。退朝。
随着照宁帝的一句退朝,大家瘫痪在朝堂上。
还钱?朝廷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欠钱了吧?兵部秦尚书还欠了3万两银子,他也还吗?
不管其他人心里怎么想,李晨是心里乐乐的走了。
国公爷稍等。大理寺卿追了出去。
洪大人有事?李晨问。
李小侯爷真是厉害,这一捐大米,朝廷的风向马上变了。大理寺卿道。
李晨笑了笑:洛哥儿年纪小,很多事情不懂,还得有洪大人这样的明白人看着点才是。
哪里哪里,李小侯爷才是京城世家里的一道清流吧,让本官都佩服的不行。大理寺卿道。
两人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引起朝廷大动的李洛还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元末及笄了。婢女及笄是不办的,但是李洛体恤下人,就让大家在琼极院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为元末庆生,又送了她一件礼物。礼物是平安去挑选的,一个化妆盒子。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有很多的小东西:胭脂、手链、项链、头花元末大为惊喜。
作为元末的姐妹,平安、年红和绿瓶也送了东西。还有其他院子的一些婢女,跟元末有些交情的,都送了东西。当然,吃饭的时候元末也叫上她们了。
元末没有家,及笄之后,李洛就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接下来你就要嫁人了,好好的准备。
谢谢小侯爷小侯爷的大恩大德,奴婢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元末决定立个长生牌,一辈子保佑小侯爷。
傻姑娘。可不就是傻姑娘吗?才十五岁,就要嫁人了,接下来是生子。好在李长诚是个靠得住的,李家也是好人家。长诚,我们来谈谈人生。
李长诚不知道李洛要跟他谈什么赶紧过去。走,一边走边谈。
李洛把李长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道:长诚啊,在医学上,女人太早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李长诚心一紧,脸一红。请请小侯爷指点。
按照医学的角度,十八岁二十岁左右生孩子才好。李洛道,所以你们洞房之后,记得让元末喝避子汤。
李长诚的脸更红了,跟一个六岁的孩子谈人生,真的合适吗?
谢谢侯爷提醒,属下母亲也是这个年龄生的属下,现在身体很健康,所以属下家里不会急着要孙子抱的。李长诚保证。
那就好。李洛放心了。要知道古代的女人就是怀孕太早了,所以难产死的很多。
西北军营
110万斤大米,天啊,这是真的吗?士兵们不敢相信。去年收到45万斤大米已经是雪中送炭了,今年竟然又送了 110万斤大米过来,小侯爷真是西北军营的福星啊。
怎么会那么多?顾郡辰问侍卫长。送东西的侍卫长一直是同一个的,他也不知道小侯爷为什么差遣他。但是不想上进的侍卫不是好侍卫,每次由他送货,让他在王爷面前找一点存在感,对以后的升职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他很乐意。
李侯爷当年正一品大将军的时候,朝廷赐了 1200亩的良田。他封爵的时候,今上赐了千亩功勋田。所以1200亩良田丰收了 60万斤的大米、千亩功勋田丰收了 50万斤大米。侍卫长回 答。
忠勇侯府没有其他的产业,他全都把大米拿来了,他们侯府吃穿用什么?顾郡辰一震心疼。小混蛋真是太善良了,明明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就做了那么傻的事情呢?
西北军十万人,靠他一个人怎么养得起?
第175章 皇上要抄家
小侯爷说:请您不用担心这些。这是他给您的信。侍卫长一边拿出信,一边解下包袱,小侯爷还说天热了,换季的衣衫也给您带来了。
郡一上前,准备接过行礼的时候,顾郡辰快他一步,自个儿接过了。拿着行礼的手,似乎用了很大的力道,郡一看见他手面上的经脉都在跳动。
王爷
这里还有最后一批草莓干,小侯爷说再过上几年,等桃子和梨都成熟了,吃的东西就多了。侍卫长又道。
顾郡辰点点头:你带大家先去休息。李忠铭把大米运下去,中午给大家吃一顿饱饱的白米饭。
交代完一切,顾郡辰就进了营帐。其实从十月底来西北军营到现在,除了日子清苦一点,碰上那一次的刺杀和扶丘国的突袭,再也没有其他的情况发生。于镇西还没有消息,五名副将的资料已经到了他的手中,暂时他谁都不想动。
京城的事情从古管家每个月的信中,他已经了解的足够清楚,也理清了一些思路。只是秦尚书实权的架空在他的意料之外,刺客的供词他本来是想让秦尚书和刺客背后的人斗的水深火热,却是没有想到皇叔直接借这个机会,利用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三司会审来收回秦尚书的实权。
秦尚书还是兵部尚书,但只要他一天不清白,就被架空一天。不过顾郡辰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秦尚书有机会复出的,却是依旧不动,那么秦尚书的计划是什么?
这些顾郡辰都想不通。
让顾郡辰最想知道的是,大理寺卿到底查到了什么,才引来杀身之祸。不过,现在还不急。只要他没有二十年的那道坎,当年欠他父皇命的人,他都会一条一条的收回,谁都别想跑。背后的那个鬼,他更加不会放过。
只是心底的思念在京城里,当每次想他起的时候,总有很多的舍不得和眷念。
顾郡辰打开信。时隔半年,小孩的字迹有些变了,一开始一笔一画都是规规矩矩,一看就是小孩子的笔记,可是现在,却是流畅了。一个月一封信,从来没有变过。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五月,这是第七封信了。
心中的悸动越来越清楚,这种从未有过的牵绊,让他如此的沉迷。顾郡辰知道,有生之年,他怕是再也放不下这个小混蛋了。
齐王哥哥:
见信如见我,很是想念。
今次送来的110万斤大米只是其一,9月份还有一批110万斤大米会送来,愿你每一顿都能吃到白米饭。
不用担心我没有银子花,最近存了不少的嫁妆,等西北军完全属于你的时候,我就把整个军队都养起来。
这一批的草莓收入不错,一共卖了7000两银,其中2000两给了大嫂,补贴侯府的公中需要,毕竟1200良田的大米被我没收了。侯府的家人很不错,虽然李鸿不够聪明、李淋有些老实、杨氏有些小想法,吕茗洁有些小泼辣,但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我一般完美的人,毕竟只有正在看信的你。所以,我允许这种不完美的家人出现在我的身边,这个家,还是非常的温暖。
京城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动作。但是这种平静下的京城,反而让人更加的担心。齐王哥哥,我最怕他们下一个阴谋就是对准了你,所以你千万千万要注意安全。
齐王哥哥,我每次给你写信的时候,总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但是你没有很多的话要跟我说吗?为什么每次看到你的信,总是那么简洁。作为一对分居两地的未婚夫妻,语言是联络感情最好的方法,如果连话都没的说了,感情就淡了淡了就完了完了就一拍两散了。
所以,你真的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你一定不知道你的字迹有多么的好看,我每次看完了你的信,总是依依不舍的继续盯着封面,仿佛还能再看到其他的字。
哥哥,这次回信的时候,可不可以多写一点东西?
李洛笔。
顾郡辰的嘴角翘起,心口中喜悦的感觉,在慢慢的往他的全身蔓延。
小混蛋,说什么感情淡了、完了、一拍两散了别以为他不知道,每次去齐王府的时候总喜欢睡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的床上,然后抱着自己的被子和枕头。
真是小混蛋,说谎都不会,要知道古管家可是效忠他的,每次这小混蛋一去齐王府,古管家的信就会多写好几张,从小混蛋穿的衣服到小混蛋吃的东西,都会详细的告诉自己。
顾郡辰幻想一下小混蛋抱着他的枕头睡在他床上的样子,都觉得心口是满满的幸福。耳根子有些红,他不该总是想他的,有些不误正事。
于是顾郡辰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与此同时,大京城因为收银子的时候,一阵的人仰马翻。照宁帝虽然下了旨意,但是三天过后,根本没有人还国库银子,户部尚书只得回稟他。
一户银子都没有收到?照宁帝虎目凶狠的瞪着户部尚书。
不是一户银子都收不到,而是如果交了一户,就会引起其他户的仇恨,这银子,还交不得。而户部尚书也不想得罪人。再说借银子的都和他关系较好的。
请皇上恕罪。户部尚书跪下。
秦尚书只惋惜自己年纪大了点,应该说惋惜照宁帝登基太晚。
你退休之后,我年纪也大了,差不多轮到我了。那么在这之前,你可有办法让上面的立大皇子为太子?户部尚书问。
不是有没有办法,而是必须。秦尚书说话掷地有声,朝廷的事情我最近就不参与了,你这边多担当些,等大皇子当了储君,登基之后,封侯拜相,就是我们的了。
我知道。户部尚书这个年纪了,自己封侯拜相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毕竟他还能享几年福。可毕竟人活着还得为了后代啊。那你这边的两万两银子可得给我,等我这边交了银子之后,借条上的人我就去抄了。
秦尚书拿出三十张银票,每张1000两银子:给,拿去吧。
第176章 元末结婚了
虽然户部尚书说了两天的时间,但是只过了一天,他就把自己欠国库的银子全部还了上去。接着,他带人按家按户的开始讨银子,他手中拿着圣旨,不还银子的,家产直接抄了,但官帽子给对方留着,家产不够的就发卖下人,还是不够的,女眷男眷充公去干活。
这圣旨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而期间大家见秦尚书都还了银子,只好不得不纷纷去凑钱。有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大家都借,他们也想占点便宜。有的是真的没钱,大手大脚的花了,但是借高利贷也要还啊。
总归,户部尚书这几天收银子收的人神共愤了。可是私下,户部尚书把这些怨恨全都推到了照宁帝的身上,且暗示,以后换个皇帝,咱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
恋耽美
这件事微臣也听说了,好像是什么院的花魁。吏部尚书笑嘻嘻的道,老臣家中就捐个20万斤大米意思意思吧,至于给哪里,就跟御史大夫一样,给慈善之家让李小侯爷去安排吧。
微臣也捐给慈善之家。
微臣也是。
还有微臣。
捐给军队,那是大批量的,他们决定捐个几百斤几千斤的,还是给慈善之家吧。
照宁帝看着他们的配合,很满意:朕会给李小侯爷交代,知道爱卿们的一片心意。敢捐少,给他等着。不过,朕听到朝廷士兵的军粮竟然还要一个六岁的孩子去捐助,朕很伤感
。
朝堂上,又恢复了安静。
一个六岁的孩子,身无分文的来到京城,听说了他父亲在西北的故事,知道那里地处不好,所以有时候吃不上饭,于是他把家里2200亩农田种出来的大米,全部捐给了西北。不是大家以为的90斤,而是110斤大米。照宁帝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别说其他人,就是朕当年从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让齐王府农田里产出来的大米,捐给西北军营。比起李小侯爷,朕都自叹不如。
臣等惶恐。满朝的大臣跪下。
皇上说自己都不如,那么他们呢?岂不是更加不如。
朝廷没有银子、没有粮食,一个六岁的孩子懂得去捐款,可是朝廷的银子和粮食去哪里了?照宁帝问。
还是没有人回答。
户部。照宁帝加重了声音。
微臣在。户部尚书额头开始冒冷汗。
你是户部尚书,你来告诉朕,朝廷的银子和大米去哪里了?每年收起来的田税和人口税呢?照宁帝问。
每年的支出都在账本里,微臣微臣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
去,现在就把账本给朕拿来。
这诺。
于是,户部尚书去拿账本了,所有人在大殿等着。
户部尚书是连滚带跑的过来的,抱着一堆的账本:皇上,账本在此。
呈上来。
账本到了照宁帝的手中,没有人知道他看不看得懂,只见鸦雀无声的大殿里,帝皇在认真的看账本,突然,帝皇开口:刑部侍郎借款1200两银子、礼部尚书借款5000两银子、太常寺卿借款2500两银子、五城兵马司北城指挥使借款1000两银子、鸿胪寺卿借款800两银子、兵部尚书借款30000两银子名字报到这里,照宁帝停了下来,凌厉的双眼看向下方的大臣们,然后轻轻笑了,原来国库的银子不是用在军队身上,而是用在你们这些人身上了。朕都没有用国库的银子,你们有什么资格用?
请皇上恕罪。大臣们纷纷跪下。
恕罪?照宁帝冷笑,把你们拉出去砍了吗?
微臣不敢。
不敢?朕只是不明白,这些银子被借走的时候,怎么朕不知道?照宁帝问。
这
还是你这些银子是在父皇在位的时候,或者皇兄在位的时候借的?照宁帝又问。
这还是没有人敢回答。
父皇在位三十二年,如果是父皇在位的时候借的,你们是不是该算上利息一起还了?如果是皇兄在位的时候,皇兄在位连三个月都没有,那个时候国丧,你们怎么有这个勇气向国库借钱?照宁帝又问。
大臣们别说说话,就是连大气都不敢踹一声。
你们你们真行。砰,照宁帝把账本扔了下去,三天,三天内如果没有把欠国库的银子还上,抄家还。退朝。
随着照宁帝的一句退朝,大家瘫痪在朝堂上。
还钱?朝廷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欠钱了吧?兵部秦尚书还欠了3万两银子,他也还吗?
不管其他人心里怎么想,李晨是心里乐乐的走了。
国公爷稍等。大理寺卿追了出去。
洪大人有事?李晨问。
李小侯爷真是厉害,这一捐大米,朝廷的风向马上变了。大理寺卿道。
李晨笑了笑:洛哥儿年纪小,很多事情不懂,还得有洪大人这样的明白人看着点才是。
哪里哪里,李小侯爷才是京城世家里的一道清流吧,让本官都佩服的不行。大理寺卿道。
两人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引起朝廷大动的李洛还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元末及笄了。婢女及笄是不办的,但是李洛体恤下人,就让大家在琼极院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为元末庆生,又送了她一件礼物。礼物是平安去挑选的,一个化妆盒子。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有很多的小东西:胭脂、手链、项链、头花元末大为惊喜。
作为元末的姐妹,平安、年红和绿瓶也送了东西。还有其他院子的一些婢女,跟元末有些交情的,都送了东西。当然,吃饭的时候元末也叫上她们了。
元末没有家,及笄之后,李洛就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接下来你就要嫁人了,好好的准备。
谢谢小侯爷小侯爷的大恩大德,奴婢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元末决定立个长生牌,一辈子保佑小侯爷。
傻姑娘。可不就是傻姑娘吗?才十五岁,就要嫁人了,接下来是生子。好在李长诚是个靠得住的,李家也是好人家。长诚,我们来谈谈人生。
李长诚不知道李洛要跟他谈什么赶紧过去。走,一边走边谈。
李洛把李长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道:长诚啊,在医学上,女人太早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李长诚心一紧,脸一红。请请小侯爷指点。
按照医学的角度,十八岁二十岁左右生孩子才好。李洛道,所以你们洞房之后,记得让元末喝避子汤。
李长诚的脸更红了,跟一个六岁的孩子谈人生,真的合适吗?
谢谢侯爷提醒,属下母亲也是这个年龄生的属下,现在身体很健康,所以属下家里不会急着要孙子抱的。李长诚保证。
那就好。李洛放心了。要知道古代的女人就是怀孕太早了,所以难产死的很多。
西北军营
110万斤大米,天啊,这是真的吗?士兵们不敢相信。去年收到45万斤大米已经是雪中送炭了,今年竟然又送了 110万斤大米过来,小侯爷真是西北军营的福星啊。
怎么会那么多?顾郡辰问侍卫长。送东西的侍卫长一直是同一个的,他也不知道小侯爷为什么差遣他。但是不想上进的侍卫不是好侍卫,每次由他送货,让他在王爷面前找一点存在感,对以后的升职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他很乐意。
李侯爷当年正一品大将军的时候,朝廷赐了 1200亩的良田。他封爵的时候,今上赐了千亩功勋田。所以1200亩良田丰收了 60万斤的大米、千亩功勋田丰收了 50万斤大米。侍卫长回 答。
忠勇侯府没有其他的产业,他全都把大米拿来了,他们侯府吃穿用什么?顾郡辰一震心疼。小混蛋真是太善良了,明明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就做了那么傻的事情呢?
西北军十万人,靠他一个人怎么养得起?
第175章 皇上要抄家
小侯爷说:请您不用担心这些。这是他给您的信。侍卫长一边拿出信,一边解下包袱,小侯爷还说天热了,换季的衣衫也给您带来了。
郡一上前,准备接过行礼的时候,顾郡辰快他一步,自个儿接过了。拿着行礼的手,似乎用了很大的力道,郡一看见他手面上的经脉都在跳动。
王爷
这里还有最后一批草莓干,小侯爷说再过上几年,等桃子和梨都成熟了,吃的东西就多了。侍卫长又道。
顾郡辰点点头:你带大家先去休息。李忠铭把大米运下去,中午给大家吃一顿饱饱的白米饭。
交代完一切,顾郡辰就进了营帐。其实从十月底来西北军营到现在,除了日子清苦一点,碰上那一次的刺杀和扶丘国的突袭,再也没有其他的情况发生。于镇西还没有消息,五名副将的资料已经到了他的手中,暂时他谁都不想动。
京城的事情从古管家每个月的信中,他已经了解的足够清楚,也理清了一些思路。只是秦尚书实权的架空在他的意料之外,刺客的供词他本来是想让秦尚书和刺客背后的人斗的水深火热,却是没有想到皇叔直接借这个机会,利用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三司会审来收回秦尚书的实权。
秦尚书还是兵部尚书,但只要他一天不清白,就被架空一天。不过顾郡辰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秦尚书有机会复出的,却是依旧不动,那么秦尚书的计划是什么?
这些顾郡辰都想不通。
让顾郡辰最想知道的是,大理寺卿到底查到了什么,才引来杀身之祸。不过,现在还不急。只要他没有二十年的那道坎,当年欠他父皇命的人,他都会一条一条的收回,谁都别想跑。背后的那个鬼,他更加不会放过。
只是心底的思念在京城里,当每次想他起的时候,总有很多的舍不得和眷念。
顾郡辰打开信。时隔半年,小孩的字迹有些变了,一开始一笔一画都是规规矩矩,一看就是小孩子的笔记,可是现在,却是流畅了。一个月一封信,从来没有变过。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五月,这是第七封信了。
心中的悸动越来越清楚,这种从未有过的牵绊,让他如此的沉迷。顾郡辰知道,有生之年,他怕是再也放不下这个小混蛋了。
齐王哥哥:
见信如见我,很是想念。
今次送来的110万斤大米只是其一,9月份还有一批110万斤大米会送来,愿你每一顿都能吃到白米饭。
不用担心我没有银子花,最近存了不少的嫁妆,等西北军完全属于你的时候,我就把整个军队都养起来。
这一批的草莓收入不错,一共卖了7000两银,其中2000两给了大嫂,补贴侯府的公中需要,毕竟1200良田的大米被我没收了。侯府的家人很不错,虽然李鸿不够聪明、李淋有些老实、杨氏有些小想法,吕茗洁有些小泼辣,但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我一般完美的人,毕竟只有正在看信的你。所以,我允许这种不完美的家人出现在我的身边,这个家,还是非常的温暖。
京城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动作。但是这种平静下的京城,反而让人更加的担心。齐王哥哥,我最怕他们下一个阴谋就是对准了你,所以你千万千万要注意安全。
齐王哥哥,我每次给你写信的时候,总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但是你没有很多的话要跟我说吗?为什么每次看到你的信,总是那么简洁。作为一对分居两地的未婚夫妻,语言是联络感情最好的方法,如果连话都没的说了,感情就淡了淡了就完了完了就一拍两散了。
所以,你真的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你一定不知道你的字迹有多么的好看,我每次看完了你的信,总是依依不舍的继续盯着封面,仿佛还能再看到其他的字。
哥哥,这次回信的时候,可不可以多写一点东西?
李洛笔。
顾郡辰的嘴角翘起,心口中喜悦的感觉,在慢慢的往他的全身蔓延。
小混蛋,说什么感情淡了、完了、一拍两散了别以为他不知道,每次去齐王府的时候总喜欢睡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的床上,然后抱着自己的被子和枕头。
真是小混蛋,说谎都不会,要知道古管家可是效忠他的,每次这小混蛋一去齐王府,古管家的信就会多写好几张,从小混蛋穿的衣服到小混蛋吃的东西,都会详细的告诉自己。
顾郡辰幻想一下小混蛋抱着他的枕头睡在他床上的样子,都觉得心口是满满的幸福。耳根子有些红,他不该总是想他的,有些不误正事。
于是顾郡辰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与此同时,大京城因为收银子的时候,一阵的人仰马翻。照宁帝虽然下了旨意,但是三天过后,根本没有人还国库银子,户部尚书只得回稟他。
一户银子都没有收到?照宁帝虎目凶狠的瞪着户部尚书。
不是一户银子都收不到,而是如果交了一户,就会引起其他户的仇恨,这银子,还交不得。而户部尚书也不想得罪人。再说借银子的都和他关系较好的。
请皇上恕罪。户部尚书跪下。
秦尚书只惋惜自己年纪大了点,应该说惋惜照宁帝登基太晚。
你退休之后,我年纪也大了,差不多轮到我了。那么在这之前,你可有办法让上面的立大皇子为太子?户部尚书问。
不是有没有办法,而是必须。秦尚书说话掷地有声,朝廷的事情我最近就不参与了,你这边多担当些,等大皇子当了储君,登基之后,封侯拜相,就是我们的了。
我知道。户部尚书这个年纪了,自己封侯拜相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毕竟他还能享几年福。可毕竟人活着还得为了后代啊。那你这边的两万两银子可得给我,等我这边交了银子之后,借条上的人我就去抄了。
秦尚书拿出三十张银票,每张1000两银子:给,拿去吧。
第176章 元末结婚了
虽然户部尚书说了两天的时间,但是只过了一天,他就把自己欠国库的银子全部还了上去。接着,他带人按家按户的开始讨银子,他手中拿着圣旨,不还银子的,家产直接抄了,但官帽子给对方留着,家产不够的就发卖下人,还是不够的,女眷男眷充公去干活。
这圣旨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而期间大家见秦尚书都还了银子,只好不得不纷纷去凑钱。有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大家都借,他们也想占点便宜。有的是真的没钱,大手大脚的花了,但是借高利贷也要还啊。
总归,户部尚书这几天收银子收的人神共愤了。可是私下,户部尚书把这些怨恨全都推到了照宁帝的身上,且暗示,以后换个皇帝,咱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