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侯是皇后娘娘的亲族,在朝中虽没有实权,但是同为侯爵,他们邀请我倒是也可以理解。李洛道,江家那边不过四品官,母亲又是丧夫,不如让大哥和大嫂去吧。承恩侯那边我亲自过去。
如此也好。
虽说她已经出了三年的孝期,但江家和侯府之前因为李长诚的事情闹得并有点不愉快,所以江舒儿和唐令的婚礼她还是不过去了。
今年大京城算得上名堂的人家拢共也就两场婚礼。一场是忠勇侯府的,李淋和章练白。虽然章练白家境贫寒,但是挡不住人家有出息啊,又是榜眼,家中人口又简单。如果不是忠勇侯府先下手为强,多少人眼馋着。
也因此,外面很多人羡慕李淋,有个为妹妹着想的好哥哥。
在众人眼中,李淋这婚事可不就是李鸿说成的吗?李鸿也只好眼巴巴的承认,不能把李洛推出来,而且这还是章练白跟户部尚书说的话,毕竟李洛还小,他们不能把李洛推到刀锋上。
江家那边什么情况李洛是不知道,但是承恩侯府是非常热闹。
承恩侯府世子成婚,估计把整个大京城的世家都给请来了。承恩侯府的门第是江家不能比的,如果说江家请的只是一些有关系往来的官员和姻亲,那么承恩侯府请的全都是世家大族。
皇后的亲族,谁不给面子啊?
忠勇侯府,李侯爷到。辛饱递上请帖,门口侍者礼貌的请他们进步,并大声的喊道。
进了大门,里面甚是热闹,听到大京城最为活跃的李小侯爷来了,不少人眼巴巴的往门口看。
小侯爷。二皇子首先过来找他的,一个是顾郡辰的兄长,一个是顾郡辰的未婚妻,难得都是男性不用守礼,可惜了身高差的太大,不能勾肩搭背。
二殿下,今日恭喜恭喜。李洛道。
又不是本宫大婚,何喜之有?二皇子笑着道。
亲族大婚,也是喜事。李洛道。
李小侯爷。工部尚书也笑嘻嘻的来打招呼了。说到工部尚书,经过李洛的提点,他马上分析出暗器外壳的材料,然后又列出更为简易省钱的材料,来制作这种外壳,接着写奏折给皇上,工部该做的事情就这样,至于外壳的来源,得交给其他衙门去查。
而照宁帝等的就是这个,根据工部尚书的奏折,把齐王遇袭的事情闹大,而刺客又被杀,刺客的供词指证的是秦尚书,所以秦尚书的权利再一次被架空,而各县衙门,开始全面的调查暗器外壳的事情。
工部就显得轻松了。工部尚书对李洛很是感激,这会儿看到他,整个眼睛都亮了。
你俩倒像是爷孙,挺好的。二皇子有些意外。
按照年龄,尚书爷爷可不就是我爷爷吗?李洛也是挺快的道,殿下也能当我叔叔了
。
噗别,叔叔太老,他还是当哥哥的好。
李小侯爷。大理寺卿也来了。他一直很想感谢李洛在皇上生辰时拔口相助,但特意去感谢有些不妥当。而且李洛身份尴尬,他不易走动,免得有人以为他和齐王是一个派系的。
大理寺卿也来了。李洛笑嘻嘻的抬头看着他,听说大人前段时间遇刺了,现在还有遇刺吗?
哪有人一见面就问这个的?大理寺卿觉得好笑:最近没了。
真是奇怪,哪有遇刺遇一天的,我是歹人的话,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既然都行刺你了,肯定有非行刺不可的理由,这般一次不行就退缩的,实在不像是行刺的。李洛疑惑道。
他声音稚嫩,看起来像个小大人似得。但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可这道理懂的人何止他一个。大理寺卿也懂,其他人估计也懂。
但没人说。
那小侯爷认为是什么问题?大理寺卿假装开他玩笑的问。其实,他眼底已经泛起了冷意。对方的目的,怕是警告他,不该再插手查这件事了。
我认为你一定得罪了人,对方都来恐吓了。李洛坦言。
众人听了,心里不禁在想,这李小侯爷果然如传闻般,实在是太诚实了。当然这是好听的话,还有一种说法,这李小侯爷是京城继秦阅文和唐令之后的另一霸王。不过秦阅文和唐令是专门惹事。李小侯爷嘛,说话不饶人,但也做善事。看人家的慈善之家,做的也是有模有样的,皇上都赐名了,皇子也捐款了,看你们谁还不光顾?
做善事做到他这样明目张胆的,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但是没有办法,人家说错话了,齐王殿下说年幼不懂事。人家做错事了虽然还没做错过,但人家有个为了皇上牺牲的爹,哪怕是做错事了,估计也是跪一跪佛堂,念一念经文。
哦,对了,人家还是广慈大师的弟子唯一的弟子。听说广悲大师生前唯一的遗物,也是给了李小侯爷。
不过,这都不是事儿,人家最大的靠山是皇上啊。瞧瞧人家多会做事情,有好吃的往皇宫里送,全京城有谁像他一样厚脸皮,明目张胆的给皇上送吃的?
全京城的官员都想哭泣,这送吃的嘛,也不是行贿,但是谁都没有勇气去送。照宁帝眼珠子一瞪:爱卿可有事情?
大臣就吓趴了。行刺齐王的刺客还没有找到,行刺大理寺卿的刺客还没有找到,失踪的于小将军也没有找到谁敢往皇上面前找存在感啊?
那么小侯爷认为,本官是得罪谁了?大理寺卿又问。仿佛是故意借李洛的嘴,在说些什么。
李洛精致的眉眼一条,微微一笑:啊哟,大理寺卿这话问倒爷了,爷才六岁,哪里知道大理寺卿得罪谁了。
小孩儿巧笑的样子真是好看极了。特别是一双眼睛,说话间褶褶生辉,仿佛沾满了灵气。眼角微微上扬,略带桃花般。等这孩子长大了真是不得了,估计全京城差不多大的女孩儿都得被迷了去。
好在冷酷的齐王殿下早就收了这小霸王。
这又不得不说,圣上有先见之明啊。
李小侯爷,唐世子大婚,你送了什么礼物?有个官员好奇的问。
送礼代表拿钱,李洛深知赚钱辛苦,想要从他身上拿出钱,那是没门。所以李洛伸出三个手指:你们猜。
三百两?有人道。
李洛摇头。
三千两?也有人猜测。
李洛继续摇头。
不会是三十两吧?反正三万两是不可能的。
李洛继续摇头。
二皇子噗嗤一笑: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送了什么?
这个时候,三皇子来了:我知道他送了什么。三皇子来也就算了,手中还拿着圣旨,我刚从父皇的御书房回来,带来了李洛送给唐令的礼物。
是什么?二皇子上前问。
三皇子拿出圣旨:圣旨到。
圣旨?所有人出来迎接,包括在里面照顾客人的承恩侯,还有新郎官唐令。唐令还轻声问:李鸿结婚的时候皇上赏赐了菜,我结婚的时候皇上不知道赏赐了什么。
闭嘴。承恩侯虽然没什么出息,但是胜在本分,哪里知道养个儿子这么混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收到忠勇侯李洛之呈请,承恩侯世子唐令为西北军捐米三十万斤,朕深感欣慰,特赐唐令为行善大使,予以表彰。
三皇子念好圣旨,所有人都惊呆了,三十万斤大米?这是什么概念?行善大使,这又是什么意思?拿进来快拿进来三皇子又吆喝着道。
只见几个内侍抬着一块牌匾进来,牌匾用红布遮盖着,和今日的喜庆非常的相称。内侍拉开红布,牌匾是写着:行善大使,四个字。
在场的人中,有九成的人是认得照宁帝的笔迹的,这行善大使四个字,分明是照宁帝所写其实,这么重要的日子,皇上赐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有赏赐。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李洛首先开口。
唐令傻傻的看着他。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所有人开始道喜。
李小侯爷,大使这称呼是什么意思?据我所知,我国可没有大使这种官员,使者?也不是。有位官员问。
李洛解释:大使等同于大善人的称呼,但是大善人是自封的,不好听。大使是皇上封的,这是荣誉。
原来如此,下官长了见识。
原来如此,唐令顿时觉得自己十分的厉害了。只是他什么时候捐款了三十万斤的大米?他有这么多的大米吗?
莫不是这三十万斤的大米,是小侯爷代替唐世子交的?所以方才才说,这是送给唐世子的礼物?又有官员道。
第172章
李洛刚才伸出了三个手指,联想现在的三十万斤大米,该不会是这个意思吧?可是李小侯爷哪来的三十万斤大米?这不是坑人吗?
是啊。李洛大方的承认。
唐令眼眶一红:小侯爷,原来你对我这么好。他不缺钱,也不缺权,就缺个名声啊。李小侯爷一出手就三十万斤大米,真是好大方。这声音有些阴阳怪气,是秦阅文。
承恩侯世子大婚,怎么可能不叫秦尚书呢?可秦尚书因为齐王遇袭的刺客一案,已经休息在家,秦家人恨顾郡辰,连带着看到李洛,也没有好脾气了。
秦少爷也可以这么大方的。李洛回答,他可不管刺杀顾郡辰的人是不是秦家派去的,左右秦家也有对付顾郡辰的心思,所以看到秦家人,他也是没有好脸色的。当然了,人家如果愿意伪装友好的样子,他也是愿意奉陪的。而且秦阅文这种浪荡子,没有什么功名在身也敢到他面前嚣张,简直是活腻了。这三十万斤大米是我侯府的功勋田种出来的,皇上赏赐的功勋田。
众人一愣,侯府有千亩功勋田的事情,大家到是一时没想起。
秦阅文冷笑了一声:功勋田是赏赐,你拿圣上赏赐的捐出去,可真会做事情。
意思是,借花献佛,也不是你侯府真正大方。
李洛微微一笑:可不就是吗,既然是圣上赏赐的东西,当然要用之于百姓了。所以啊,我父亲贵为一品侯爵的时候,圣上还赏赐了 1200亩的良田,1200亩良田上丰收的大米60万斤,我全部捐出去了。秦家虽然没有功勋田,但秦尚书正二品的大官,朝廷也有赏赐1000亩的良田,敢问秦少爷,你秦家可要捐多少?今年大米每亩500斤大米,1200亩的话有60万斤的大米,当然李洛用卖草莓的钱拿出了2000两的银子,交给了李鸿媳妇,60万斤大米全部给西北送去了。加上功勋田的50万斤,一共有110万斤大米了。只不过功勋田的30万斤,他算在唐令的头上了。
其实琼极院现在的存款不少,去年是4万5千两的存款,今年圣上的8000两银子给了,加上去年给的8000两银子还有2000两银子,所以一共5万5千两银子。李洛给存了,每个月有55两的利息,每个月看病铺诚信药店分过来的银子有100两,零食铺每个月有300两的收入,李洛现在每个月妥妥的有450两银子的收入。而且三月和四月这两个月,李洛的草莓都便宜卖,每亩400 0斤草莓、一斤50个铜板这是市场价,但是李洛草莓多就卖的便宜,就当造福百姓。每次草莓一到零食铺,就跟抢疯了似得。
李洛一斤卖40个铜板,一共卖了7000余两,2000两给了李鸿媳妇(因为算是1200亩良田的大米捐出去的补贴)。大米丰收的时候,他动员了侯府和王府的人,根本不用工钱。摘草莓的时候内北郊庄子有二十名下人,也是足够的。
二十名下人一年的月钱加上各种补贴不超过300两,每一亩草莓的本钱是20两银子,50亩的话1000两,加起来1300两。
5000两银子减去1300两,李洛妥妥的还能赚3700两,不过今年的草莓的确是不错。草莓才丰收完,李洛就想着红酒、樱桃、桃子和梨了。不过櫻桃、桃子和梨还得等上三四年,但是没有关系,等到六月份葡萄熟了,等到七月份用草莓地种的西瓜也熟了。
司农大爷说过,一亩地西瓜能产值8000斤左右,古代西瓜的市场价5个铜板一斤,一亩地4 0两银子,50亩的话2000两。而一亩地西瓜的成本是15两,50亩的话成本750两,还能赚1250两李洛光是想,每天都会笑醒。
现在李洛的存款是:5万5千两的固定存款。
活动银子是:3700加上每个月455两的收入减去每个月琼极院100两银子的开销李洛觉得古代的银子真好赚。
当然,有靠山才好赚。
不然他的慈善食品铺能开得这么安稳?不然他的草莓,他的果园不会出问题?他暗搓搓的开也许还会出点事情,但是人家光明正大啊,拿着皇上的御赐招牌啊,谁敢在老虎头上拔毛。所以小侯爷聪明。
秦阅文被问倒了,众人也吸了一口气,被吓到了。功勋田30万斤的大米,自家良田60万斤的大米,一共90万斤(大家不知道功勋田一共有50万斤大米),西北军十万人,如果省着点90 万斤大米能养上一个月了。
一年早稻和秋稻两次这李小侯爷一个人能养西北十万大军两个月了。
当然,把大米换成银子,一个月一万两,两个月就两万。
好大的手笔。
众人傻眼了。很多人家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多的收入。
小侯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大理寺卿到了一句。
的确是,小侯爷真是善心可嘉。刑部尚书道。这年头,这么善良的孩子还没见过。
这么用大米捐款,家人不管吗?有人突然问了一句。
接着有人白了对方一眼:李侯去世了,小侯爷是侯府的主人,谁管?
那那总还有长辈吧。那人轻声道。
长辈?说到长辈,有人冷笑:小侯爷一回京就把他那个继祖母跟前夫生的一家赶出侯府了,长辈呸,管的着吗?
我如果有这样的孙子,把整个家产都交给他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当然,这也只是说说。
可是,大家心跳是真的,一个一个,都在不正常的跳动。
恋耽美
如此也好。
虽说她已经出了三年的孝期,但江家和侯府之前因为李长诚的事情闹得并有点不愉快,所以江舒儿和唐令的婚礼她还是不过去了。
今年大京城算得上名堂的人家拢共也就两场婚礼。一场是忠勇侯府的,李淋和章练白。虽然章练白家境贫寒,但是挡不住人家有出息啊,又是榜眼,家中人口又简单。如果不是忠勇侯府先下手为强,多少人眼馋着。
也因此,外面很多人羡慕李淋,有个为妹妹着想的好哥哥。
在众人眼中,李淋这婚事可不就是李鸿说成的吗?李鸿也只好眼巴巴的承认,不能把李洛推出来,而且这还是章练白跟户部尚书说的话,毕竟李洛还小,他们不能把李洛推到刀锋上。
江家那边什么情况李洛是不知道,但是承恩侯府是非常热闹。
承恩侯府世子成婚,估计把整个大京城的世家都给请来了。承恩侯府的门第是江家不能比的,如果说江家请的只是一些有关系往来的官员和姻亲,那么承恩侯府请的全都是世家大族。
皇后的亲族,谁不给面子啊?
忠勇侯府,李侯爷到。辛饱递上请帖,门口侍者礼貌的请他们进步,并大声的喊道。
进了大门,里面甚是热闹,听到大京城最为活跃的李小侯爷来了,不少人眼巴巴的往门口看。
小侯爷。二皇子首先过来找他的,一个是顾郡辰的兄长,一个是顾郡辰的未婚妻,难得都是男性不用守礼,可惜了身高差的太大,不能勾肩搭背。
二殿下,今日恭喜恭喜。李洛道。
又不是本宫大婚,何喜之有?二皇子笑着道。
亲族大婚,也是喜事。李洛道。
李小侯爷。工部尚书也笑嘻嘻的来打招呼了。说到工部尚书,经过李洛的提点,他马上分析出暗器外壳的材料,然后又列出更为简易省钱的材料,来制作这种外壳,接着写奏折给皇上,工部该做的事情就这样,至于外壳的来源,得交给其他衙门去查。
而照宁帝等的就是这个,根据工部尚书的奏折,把齐王遇袭的事情闹大,而刺客又被杀,刺客的供词指证的是秦尚书,所以秦尚书的权利再一次被架空,而各县衙门,开始全面的调查暗器外壳的事情。
工部就显得轻松了。工部尚书对李洛很是感激,这会儿看到他,整个眼睛都亮了。
你俩倒像是爷孙,挺好的。二皇子有些意外。
按照年龄,尚书爷爷可不就是我爷爷吗?李洛也是挺快的道,殿下也能当我叔叔了
。
噗别,叔叔太老,他还是当哥哥的好。
李小侯爷。大理寺卿也来了。他一直很想感谢李洛在皇上生辰时拔口相助,但特意去感谢有些不妥当。而且李洛身份尴尬,他不易走动,免得有人以为他和齐王是一个派系的。
大理寺卿也来了。李洛笑嘻嘻的抬头看着他,听说大人前段时间遇刺了,现在还有遇刺吗?
哪有人一见面就问这个的?大理寺卿觉得好笑:最近没了。
真是奇怪,哪有遇刺遇一天的,我是歹人的话,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既然都行刺你了,肯定有非行刺不可的理由,这般一次不行就退缩的,实在不像是行刺的。李洛疑惑道。
他声音稚嫩,看起来像个小大人似得。但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可这道理懂的人何止他一个。大理寺卿也懂,其他人估计也懂。
但没人说。
那小侯爷认为是什么问题?大理寺卿假装开他玩笑的问。其实,他眼底已经泛起了冷意。对方的目的,怕是警告他,不该再插手查这件事了。
我认为你一定得罪了人,对方都来恐吓了。李洛坦言。
众人听了,心里不禁在想,这李小侯爷果然如传闻般,实在是太诚实了。当然这是好听的话,还有一种说法,这李小侯爷是京城继秦阅文和唐令之后的另一霸王。不过秦阅文和唐令是专门惹事。李小侯爷嘛,说话不饶人,但也做善事。看人家的慈善之家,做的也是有模有样的,皇上都赐名了,皇子也捐款了,看你们谁还不光顾?
做善事做到他这样明目张胆的,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但是没有办法,人家说错话了,齐王殿下说年幼不懂事。人家做错事了虽然还没做错过,但人家有个为了皇上牺牲的爹,哪怕是做错事了,估计也是跪一跪佛堂,念一念经文。
哦,对了,人家还是广慈大师的弟子唯一的弟子。听说广悲大师生前唯一的遗物,也是给了李小侯爷。
不过,这都不是事儿,人家最大的靠山是皇上啊。瞧瞧人家多会做事情,有好吃的往皇宫里送,全京城有谁像他一样厚脸皮,明目张胆的给皇上送吃的?
全京城的官员都想哭泣,这送吃的嘛,也不是行贿,但是谁都没有勇气去送。照宁帝眼珠子一瞪:爱卿可有事情?
大臣就吓趴了。行刺齐王的刺客还没有找到,行刺大理寺卿的刺客还没有找到,失踪的于小将军也没有找到谁敢往皇上面前找存在感啊?
那么小侯爷认为,本官是得罪谁了?大理寺卿又问。仿佛是故意借李洛的嘴,在说些什么。
李洛精致的眉眼一条,微微一笑:啊哟,大理寺卿这话问倒爷了,爷才六岁,哪里知道大理寺卿得罪谁了。
小孩儿巧笑的样子真是好看极了。特别是一双眼睛,说话间褶褶生辉,仿佛沾满了灵气。眼角微微上扬,略带桃花般。等这孩子长大了真是不得了,估计全京城差不多大的女孩儿都得被迷了去。
好在冷酷的齐王殿下早就收了这小霸王。
这又不得不说,圣上有先见之明啊。
李小侯爷,唐世子大婚,你送了什么礼物?有个官员好奇的问。
送礼代表拿钱,李洛深知赚钱辛苦,想要从他身上拿出钱,那是没门。所以李洛伸出三个手指:你们猜。
三百两?有人道。
李洛摇头。
三千两?也有人猜测。
李洛继续摇头。
不会是三十两吧?反正三万两是不可能的。
李洛继续摇头。
二皇子噗嗤一笑: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送了什么?
这个时候,三皇子来了:我知道他送了什么。三皇子来也就算了,手中还拿着圣旨,我刚从父皇的御书房回来,带来了李洛送给唐令的礼物。
是什么?二皇子上前问。
三皇子拿出圣旨:圣旨到。
圣旨?所有人出来迎接,包括在里面照顾客人的承恩侯,还有新郎官唐令。唐令还轻声问:李鸿结婚的时候皇上赏赐了菜,我结婚的时候皇上不知道赏赐了什么。
闭嘴。承恩侯虽然没什么出息,但是胜在本分,哪里知道养个儿子这么混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收到忠勇侯李洛之呈请,承恩侯世子唐令为西北军捐米三十万斤,朕深感欣慰,特赐唐令为行善大使,予以表彰。
三皇子念好圣旨,所有人都惊呆了,三十万斤大米?这是什么概念?行善大使,这又是什么意思?拿进来快拿进来三皇子又吆喝着道。
只见几个内侍抬着一块牌匾进来,牌匾用红布遮盖着,和今日的喜庆非常的相称。内侍拉开红布,牌匾是写着:行善大使,四个字。
在场的人中,有九成的人是认得照宁帝的笔迹的,这行善大使四个字,分明是照宁帝所写其实,这么重要的日子,皇上赐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有赏赐。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李洛首先开口。
唐令傻傻的看着他。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恭喜承恩侯,恭喜唐大使。
所有人开始道喜。
李小侯爷,大使这称呼是什么意思?据我所知,我国可没有大使这种官员,使者?也不是。有位官员问。
李洛解释:大使等同于大善人的称呼,但是大善人是自封的,不好听。大使是皇上封的,这是荣誉。
原来如此,下官长了见识。
原来如此,唐令顿时觉得自己十分的厉害了。只是他什么时候捐款了三十万斤的大米?他有这么多的大米吗?
莫不是这三十万斤的大米,是小侯爷代替唐世子交的?所以方才才说,这是送给唐世子的礼物?又有官员道。
第172章
李洛刚才伸出了三个手指,联想现在的三十万斤大米,该不会是这个意思吧?可是李小侯爷哪来的三十万斤大米?这不是坑人吗?
是啊。李洛大方的承认。
唐令眼眶一红:小侯爷,原来你对我这么好。他不缺钱,也不缺权,就缺个名声啊。李小侯爷一出手就三十万斤大米,真是好大方。这声音有些阴阳怪气,是秦阅文。
承恩侯世子大婚,怎么可能不叫秦尚书呢?可秦尚书因为齐王遇袭的刺客一案,已经休息在家,秦家人恨顾郡辰,连带着看到李洛,也没有好脾气了。
秦少爷也可以这么大方的。李洛回答,他可不管刺杀顾郡辰的人是不是秦家派去的,左右秦家也有对付顾郡辰的心思,所以看到秦家人,他也是没有好脸色的。当然了,人家如果愿意伪装友好的样子,他也是愿意奉陪的。而且秦阅文这种浪荡子,没有什么功名在身也敢到他面前嚣张,简直是活腻了。这三十万斤大米是我侯府的功勋田种出来的,皇上赏赐的功勋田。
众人一愣,侯府有千亩功勋田的事情,大家到是一时没想起。
秦阅文冷笑了一声:功勋田是赏赐,你拿圣上赏赐的捐出去,可真会做事情。
意思是,借花献佛,也不是你侯府真正大方。
李洛微微一笑:可不就是吗,既然是圣上赏赐的东西,当然要用之于百姓了。所以啊,我父亲贵为一品侯爵的时候,圣上还赏赐了 1200亩的良田,1200亩良田上丰收的大米60万斤,我全部捐出去了。秦家虽然没有功勋田,但秦尚书正二品的大官,朝廷也有赏赐1000亩的良田,敢问秦少爷,你秦家可要捐多少?今年大米每亩500斤大米,1200亩的话有60万斤的大米,当然李洛用卖草莓的钱拿出了2000两的银子,交给了李鸿媳妇,60万斤大米全部给西北送去了。加上功勋田的50万斤,一共有110万斤大米了。只不过功勋田的30万斤,他算在唐令的头上了。
其实琼极院现在的存款不少,去年是4万5千两的存款,今年圣上的8000两银子给了,加上去年给的8000两银子还有2000两银子,所以一共5万5千两银子。李洛给存了,每个月有55两的利息,每个月看病铺诚信药店分过来的银子有100两,零食铺每个月有300两的收入,李洛现在每个月妥妥的有450两银子的收入。而且三月和四月这两个月,李洛的草莓都便宜卖,每亩400 0斤草莓、一斤50个铜板这是市场价,但是李洛草莓多就卖的便宜,就当造福百姓。每次草莓一到零食铺,就跟抢疯了似得。
李洛一斤卖40个铜板,一共卖了7000余两,2000两给了李鸿媳妇(因为算是1200亩良田的大米捐出去的补贴)。大米丰收的时候,他动员了侯府和王府的人,根本不用工钱。摘草莓的时候内北郊庄子有二十名下人,也是足够的。
二十名下人一年的月钱加上各种补贴不超过300两,每一亩草莓的本钱是20两银子,50亩的话1000两,加起来1300两。
5000两银子减去1300两,李洛妥妥的还能赚3700两,不过今年的草莓的确是不错。草莓才丰收完,李洛就想着红酒、樱桃、桃子和梨了。不过櫻桃、桃子和梨还得等上三四年,但是没有关系,等到六月份葡萄熟了,等到七月份用草莓地种的西瓜也熟了。
司农大爷说过,一亩地西瓜能产值8000斤左右,古代西瓜的市场价5个铜板一斤,一亩地4 0两银子,50亩的话2000两。而一亩地西瓜的成本是15两,50亩的话成本750两,还能赚1250两李洛光是想,每天都会笑醒。
现在李洛的存款是:5万5千两的固定存款。
活动银子是:3700加上每个月455两的收入减去每个月琼极院100两银子的开销李洛觉得古代的银子真好赚。
当然,有靠山才好赚。
不然他的慈善食品铺能开得这么安稳?不然他的草莓,他的果园不会出问题?他暗搓搓的开也许还会出点事情,但是人家光明正大啊,拿着皇上的御赐招牌啊,谁敢在老虎头上拔毛。所以小侯爷聪明。
秦阅文被问倒了,众人也吸了一口气,被吓到了。功勋田30万斤的大米,自家良田60万斤的大米,一共90万斤(大家不知道功勋田一共有50万斤大米),西北军十万人,如果省着点90 万斤大米能养上一个月了。
一年早稻和秋稻两次这李小侯爷一个人能养西北十万大军两个月了。
当然,把大米换成银子,一个月一万两,两个月就两万。
好大的手笔。
众人傻眼了。很多人家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多的收入。
小侯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大理寺卿到了一句。
的确是,小侯爷真是善心可嘉。刑部尚书道。这年头,这么善良的孩子还没见过。
这么用大米捐款,家人不管吗?有人突然问了一句。
接着有人白了对方一眼:李侯去世了,小侯爷是侯府的主人,谁管?
那那总还有长辈吧。那人轻声道。
长辈?说到长辈,有人冷笑:小侯爷一回京就把他那个继祖母跟前夫生的一家赶出侯府了,长辈呸,管的着吗?
我如果有这样的孙子,把整个家产都交给他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当然,这也只是说说。
可是,大家心跳是真的,一个一个,都在不正常的跳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