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腿粗壮的贾赦[红楼]——听雨问雪(6)
贾政也冷脸道:兄长这是何意?媳妇伺候婆婆进膳,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我们娶妻进门,不就是为了孝顺娘亲吗?
贾赦嗤笑一声道:那还要鸳鸯她们干什么?直接发卖了,府里还能节省一笔开销呢!记住,你娶丫鬟进门,爷娶的却是妻子,没得让人认为荣国府主仆不分,主子抢着奴婢的活干,倒是把些奴才秧子纵得跟个副小姐似的。
鸳鸯等丫鬟听到贾赦这么说,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都跪在地上大气儿都不敢喘一下。
贾代善这才抬头看了看史氏,又看了看站着的张氏,开口道:张氏,赶紧入座吧。
张氏答应一声,然后坐到贾赦的身旁。
贾代善又对脸色难看的史氏说道:妻者,齐也,没得传出去我荣国府这么磋磨儿媳,老太太在世的时候,不是也从没这么给你立过规矩吗?
又淡淡地说道:荣国府也从来没有这样的规矩,要是这些奴才做不好这些分内的事情,那就发卖了吧。
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贾代善这样打她的脸,史氏真的恨得快要吐血了,却又不得不挤出笑意道:瞧老爷说的,之前都是孩子们孝顺,我这儿倒是光想着享受儿孙福了,却没想到让赦儿心疼了。
这话说得,不就是明明白白地指出贾赦娶了媳妇儿忘了娘,不孝吗?
贾代善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毕竟,婆婆给儿媳立规矩是正常的,他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执起玉筷夹了一筷子菜,说了一句吃吧。
大家族的规矩就是食不言、寝不语,众人全都安静地吃着食物,很快,用餐结束,贾代善放下玉筷,众人也赶紧跟着放下手里的餐具,由着下人伺候漱口洁面。
贾代善、史氏和贾政端起茶碗喝茶,贾赦和张氏用茶杯暖手,贾代善道:一会儿清虚观的张真人过来主持老太太出门的事儿,赦儿和政儿就去跟着到家庙陪着老太太跪经去吧。
史氏不乐意自己宝贝儿子给自己的死对头婆婆跪经守孝,于是说道:老爷,政儿家的到现在还没生下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
这要是有个万一,到时候再去将跪经的老二叫来,反倒是惊扰了老太太,让她走也不安心,不如就让赦儿自己去吧?
见贾代善没说话,史氏又道:老大去跪经,老大媳妇儿也身子重了,不如就先让瑚哥儿上我这儿,让我这个祖母照顾着?
贾赦道:不用了,祖母生前最喜欢我和瑚哥儿,我就带着瑚哥儿去送老太太最后一程,白日里也教导瑚哥儿一些武艺以便自保。
贾代善看着冷脸的贾赦,心中叹息,他知道,史氏这么提议,其实就是打着让赦儿跟瑚哥儿父子关系冷淡。
同样也知道,赦儿对史氏这个母亲已经彻底生分了,他不信任史氏,甚至暗指史氏会暗害自己的孩子,他宁愿自己带着孩子去家庙那个根本不适合小孩子去的地方。
史氏自然也听出了贾赦话里的意思,当即大怒,正要说什么,贾代善叹口气说道:家庙不适合眼净的小孩子,再说,瑚哥儿乃是荣国府承重孙,确实该学些东西了,就送到梨香院,我亲自教导吧。
这不是史氏想要的结果,她哪里愿意贾代善亲自教养贾赦的儿子?但贾代善说了这话,却没有她反驳的余地。
贾赦看了一眼张氏点头道:儿子相信父亲,那一会儿就让夫人把瑚哥儿送到父亲那里吧,儿子就先去迎接张真人了。
贾代善点头,又道:那太太就去帮着照顾政儿家的吧,张氏身子重,要注意身体,不太重要的事情就交给冯嬷嬷吧,那是老太太跟前儿得用的老人,先前也是帮着老太太管家的。
张氏行礼道:谨遵父亲教诲,儿媳定会多向冯嬷嬷请教,把家管好的。
贾代善挥了挥手道:去吧,都该做什么做什么吧。
贾赦和张氏起身离开,没有人在意两眼快要冒火的史氏。
史氏眼见本来打算趁机收了管家权,现在却彻底落空,以至于,虽然如愿没有去给自己厌恶的老杂毛跪经祈福,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心思了。
辰时初,和尚、道士、尼姑全都到位,贾赦看着三方人马各做各的,和尚、尼姑敲木鱼念经,不过各自经文却不同,道士甩着拂尘做法,再加上那些吹喇叭的,真的挺热闹的。
只是,贾赦想不通,这些人全都拉拢一个灵魂,那若是死者有灵,灵魂又该跟谁走呢?按照人数,该是去西方的,毕竟,和尚、尼姑可都是一家。
怀着奇奇怪怪地心思,按照族长吩咐,捧着灵幡或是磕头,或是喊着祖母,一步一步跟着张真人的身后往大门外边走,身后是抬棺的人。
大约是老太太去的日子长了,此时孝子贤孙们的哭声倒是震天响,一个个无论男女,眼泪都是成双成对的,但却少有悲意。
抬棺的人中最后面的人刚跨过门槛,贾代善便披麻戴孝地跪在地上喊了一句母亲一路走好!然后高高举起装满水酒的碗砸向面前搭起的瓦块儿。
碗和瓦块儿碎在了一起,贾代善这一刻再喊母亲一路走好的时候,声音里透着彻骨的悲伤,因为他知道,以后永远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
连着喊了三声,贾代善这才起身到了老太太棺木的最前方,接替了左侧抬棺人,跟贾代化一同抬棺,送老太太上车。
可能是受到贾代善声音的影响,也可能是来自于原主残留的意识影响,本来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贾赦,此时心中涌起一股悲伤的情绪,眼泪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相比于后面那些哭得一声比一声响亮,嘴里还嚷嚷着老太太的声音,贾赦地无声流泪却更让人觉得悲伤。
也因为这一刻贾赦这种好似彻骨的悲伤,也让京城中的人知道,他和老太太的感情是真深,孝顺的名声也就传的更远了。
贾赦就这么冷着脸,抱着灵幡,一步一步跟着向两旁不停地撒着买路钱的张真人给老太太的灵魂引着路。
心里悄悄地说着:老太太,您的孙儿大约已经跟您汇合了,我接受了您孙儿的身体,以后必然会肩负起责任,也会教育好瑚哥儿还有张氏肚子里的孩子。话落,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贾赦顿觉身体轻松了起来。
老太太生前地位极高,乃是身负超品诰命的老封君,人缘在世家中也是极好的,一路上排满了各家给老太太送行的路祭棚子。
老太太的棺椁每到一处,便有人上前在老太太棺椁前撒上一碗酒,贾赦抱着灵幡行礼,贾代善和贾代化则扶棺点头表示道谢。
四王八公等贾府老亲以及贾家因亲们自不必说,早早地就摆了路祭,没想到太子竟然也设了路祭,并且亲自过来给老太太送行。
太子司徒策走上前,端着酒碗,看了贾赦一眼之后,对贾代善道:荣国公节哀顺变。说完,带着对死者的尊重表情,将酒水洒在棺椁前边,就安静地退到了一边。
贾代善和贾代化出声对太子道谢,等贾赦行礼起身之后,又继续扶棺前行,路祭的棚子一直到了铁槛寺的山脚下才停,贾赦这三步一行礼,从辰时正走到快午时才到地方,他走的都有些晕了。
因这送棺地人需要在午时三刻之前离开,所以,棺椁送到铁槛寺之后,贾代化和贾代善给老太太插了三支香,磕了三个响头之后就先离开了。
剩下的只等老太太百日之后,再选了吉日吉时过来雇船将人送回金陵,入土为安。
之后的时间里,贾赦就只需要每日早晚跟着师傅们一起诵经,等作满了法事的日子就行了,当然,贾赦也不会白白浪费着时间。
他每日早课之后,就会在自己临时的房间里抄经祈福,这是为了练字,贾赦这人纨绔是真纨绔,也没有什么真本事。
但这人为了鉴赏古玩字画,欣赏古扇,本身练就了一笔好书法,若不看写的内容,不考学识,光凭借字迹,这人真的能称作大家,这也是贾代善还能傻傻的相信这货是扮猪吃老虎而不是真的猪的原因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断桥残雪投喂的地雷 (づ ̄3 ̄)づ╭~
求收藏~
第10章
而芈月虽然有贾赦的记忆,系统还设定她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宫斗高手,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那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他要把这些技能全都掌握了,反正技多不压身,谁知道哪天他会不会再穿越呢?
至于晚上,这铁槛寺真的是个对芈月很友好的地方,铁槛寺是贾家的家庙,主要就是为了给贾家族人停尸做法事的地方。
而乌鸦又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会被尸体的味道吸引,到了晚上,它们会被食物的味道引诱的哇哇叫着难听的声音,这也是乌鸦被人们认作不祥生物的原因,但是对贾赦来说,那就是极为美妙的音乐了。
他将自己的血放出来吸引着乌鸦近前,芈月的魔血,对乌鸦来说,那是比腐尸更有吸引力的味道,就好像是猫薄荷对猫的吸引力一样强。
之后的日子里的午夜,贾赦就开始了驯养喂食乌鸦,然后不断地给乌鸦升级,那些无法被提升等级的乌鸦,就会被淘汰掉死于爆体,直到贾赦提升了一批足够承载他的魔力召唤,与他一同战斗的魔仆为止。
荣国府,贾代善回去的时候,听说王氏产下一子,只是因为早产,时间又拖得久了,孩子的身体很孱弱。
贾代善应了一声表示知道后,就坐在荣禧堂等着史氏到来,他虽然也欣慰贾家添丁,但是,这样孱弱的孩子,他不确定是否能养得活,与其之后处出感情伤痛,还不如先不见面的好。
过了一会儿,史氏也回来了,虽然也不满孩子孱弱的身体,但毕竟是贾政的长子,他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缺蕴养身体的营养品,她觉得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到底少了些之前的期盼,也歇了抱过来的心思。
倒是跟在史氏进荣禧堂的贾政,因为儿子的出生,平日里端着的面容显露了喜悦之色,这毕竟是长子。
史氏看着贾代善的脸色,赶紧笑道:老爷,政儿家的生了个大胖小子,您看现在这时候,咱们府上也不适合办酒席,到底是委屈了孩子,您看,要不就早早地给孩子取个名儿,也算是添个喜气。
古代因为医疗条件差,不仅妇人生孩子是一脚踏进鬼门关,便是出生后,能不能活下来那也是个未知数,每年因为各种原因夭折的孩子不计其数。
所以,除非是特别受宠的孩子,会在洗三、满月的时候,得长辈赐名增添福气,一般都是在抓周之后,证明孩子站住了,才会在开族谱记名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名字。
遇到不受重视的,三周岁还在混叫的也不在少数,而女孩子,更有很多到了出嫁的时候,还是大丫、二丫的,连个乳名都没有。
贾代善对史氏的这番提议,倒也不反对,毕竟他也希望能借助孩子有了名字,在世间有了牵挂能站住,于是点头道:行,等孩子三着,王家来人下奶的时候,就给个名字吧。
史氏转了转眼珠道:赦儿家的老大叫瑚哥儿,那政儿家的就叫琏哥儿吧,一听就是兄弟,以后也好守望相助不是?
贾代善扫了一眼史氏道:胡闹!瑚、琏皆宗庙礼器,乃是承接传承的子嗣该起得名字,政儿家的长子,我自然会选个适合的,你赶紧收起你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史氏脸色难看,贾政的脸色也带着不甘,每日在史氏的耳需目染之下,就算是再端方之人,又怎么会不对那万贯家财动心?
要知道,为了保证家族传承,这继承人可是最次要得到所有产业的七成,余下的嫡子平分,而庶子则会只得到有限的钱财作为安家费。
说实话,同样是一母同胞,只因为他晚出生一年多,碍于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因,自己就要被这个样样不如自己的废物嫡长兄压上一头,家业上也只能拿个人家的零头,想想就不甘心啊!
贾代善看着面露不甘的母子俩,说道:未免你们再起什么不该有的小心思,等送老太太入土为安之后,就正式分家吧。
史氏和贾政闻言脸色大变,史氏急道:老爷这是说的什么话?父母在、不分家,我是不会同意的!
贾政也道:父亲这是做什么,儿子哪里做的不好您说出来,您和母亲还健在就提分家,说出去岂不是让外人看了笑话,指儿子和兄长的脊梁骨?
不分家,贾政就是荣国公的二公子,分了家,他就是贾家的旁支,以后出去就很难再打着荣国府的名头行方便了,荣国府的资源就会完全倾斜到继承人大房那边去。
贾代善冷笑道:我决定了,你们有什么好反对的,以后个人过个人的,谁也别想些有的没的。
早上送老太太走的时候,我已经让史家和张家、王家的人过来了,有什么话,都直接端到明面上说清楚了。
这会儿堂哥估计也要带着人过来了,我已经直接让林之孝去整理账本了,等人到齐了就先将产业划分一下,暂时析产,然后赦儿家的和政儿家的自己负责自己的产业,以后盈亏自负。
正说着话,贾代善的随从进来禀报道:宁国府大老爷带着史家、张家、王家家主们过来了。
贾代善起身来到荣禧堂外边亲自迎接,贾代化拍了拍贾代善的肩膀,张家现任家主张裕拱手给贾代善问好,另外两家人显得就不是很高兴了。
他们高不高兴,贾代善并不在意,只是笑道:原本家丑不该外扬,但好在咱们都是自家人,倒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更何况这些事情跟各位也都是有关的,谋想着,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都摊开了说个明白,各位觉得贾某说的可有道理?
说着,他做了请的手势,将众位让到大厅,顺便将之前调查的结果分别送到了三家人手中,他只是跟贾代化坐着喝茶,静等三家家主看完。
贾代善看着史家家主和王家家主脸色越发的难看,这才继续出声道:也是我贾家家门不幸,娶了这样的妇人进门,她们做下的事情,按理说,休妻也不为过,你们说呢?
史家和王家人的脸色难看的不行,史氏则呆坐在一旁,一声不吭,史鼒看着这样的姑姑心中真是气闷,但还是开口道:单凭几个下人的招供,姑父就这么断了姑姑的罪名,怕是有失偏颇吧?
贾代善放下手中的茶碗开口说道:呵呵,有失偏颇?你可能不知道,调查这些的,乃是锦衣卫的人,你觉得他们调查的结果会有失偏颇?
史鼒和王家主一听,不敢再说这调查的问题,因为贾代善乃是皇帝身边亲信,任京营节度使,同时掌管锦衣卫。
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所以,贾代善可以随时调用锦衣卫以及京郊大营为己所用。
而贾代善之所以让锦衣卫调查,也是一种向皇帝投诚的表现,他就是让皇帝知道,自己对皇帝忠心的没有什么秘密,便是治家不严的把柄也亲自递给皇帝。
恋耽美
贾赦嗤笑一声道:那还要鸳鸯她们干什么?直接发卖了,府里还能节省一笔开销呢!记住,你娶丫鬟进门,爷娶的却是妻子,没得让人认为荣国府主仆不分,主子抢着奴婢的活干,倒是把些奴才秧子纵得跟个副小姐似的。
鸳鸯等丫鬟听到贾赦这么说,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都跪在地上大气儿都不敢喘一下。
贾代善这才抬头看了看史氏,又看了看站着的张氏,开口道:张氏,赶紧入座吧。
张氏答应一声,然后坐到贾赦的身旁。
贾代善又对脸色难看的史氏说道:妻者,齐也,没得传出去我荣国府这么磋磨儿媳,老太太在世的时候,不是也从没这么给你立过规矩吗?
又淡淡地说道:荣国府也从来没有这样的规矩,要是这些奴才做不好这些分内的事情,那就发卖了吧。
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贾代善这样打她的脸,史氏真的恨得快要吐血了,却又不得不挤出笑意道:瞧老爷说的,之前都是孩子们孝顺,我这儿倒是光想着享受儿孙福了,却没想到让赦儿心疼了。
这话说得,不就是明明白白地指出贾赦娶了媳妇儿忘了娘,不孝吗?
贾代善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毕竟,婆婆给儿媳立规矩是正常的,他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执起玉筷夹了一筷子菜,说了一句吃吧。
大家族的规矩就是食不言、寝不语,众人全都安静地吃着食物,很快,用餐结束,贾代善放下玉筷,众人也赶紧跟着放下手里的餐具,由着下人伺候漱口洁面。
贾代善、史氏和贾政端起茶碗喝茶,贾赦和张氏用茶杯暖手,贾代善道:一会儿清虚观的张真人过来主持老太太出门的事儿,赦儿和政儿就去跟着到家庙陪着老太太跪经去吧。
史氏不乐意自己宝贝儿子给自己的死对头婆婆跪经守孝,于是说道:老爷,政儿家的到现在还没生下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
这要是有个万一,到时候再去将跪经的老二叫来,反倒是惊扰了老太太,让她走也不安心,不如就让赦儿自己去吧?
见贾代善没说话,史氏又道:老大去跪经,老大媳妇儿也身子重了,不如就先让瑚哥儿上我这儿,让我这个祖母照顾着?
贾赦道:不用了,祖母生前最喜欢我和瑚哥儿,我就带着瑚哥儿去送老太太最后一程,白日里也教导瑚哥儿一些武艺以便自保。
贾代善看着冷脸的贾赦,心中叹息,他知道,史氏这么提议,其实就是打着让赦儿跟瑚哥儿父子关系冷淡。
同样也知道,赦儿对史氏这个母亲已经彻底生分了,他不信任史氏,甚至暗指史氏会暗害自己的孩子,他宁愿自己带着孩子去家庙那个根本不适合小孩子去的地方。
史氏自然也听出了贾赦话里的意思,当即大怒,正要说什么,贾代善叹口气说道:家庙不适合眼净的小孩子,再说,瑚哥儿乃是荣国府承重孙,确实该学些东西了,就送到梨香院,我亲自教导吧。
这不是史氏想要的结果,她哪里愿意贾代善亲自教养贾赦的儿子?但贾代善说了这话,却没有她反驳的余地。
贾赦看了一眼张氏点头道:儿子相信父亲,那一会儿就让夫人把瑚哥儿送到父亲那里吧,儿子就先去迎接张真人了。
贾代善点头,又道:那太太就去帮着照顾政儿家的吧,张氏身子重,要注意身体,不太重要的事情就交给冯嬷嬷吧,那是老太太跟前儿得用的老人,先前也是帮着老太太管家的。
张氏行礼道:谨遵父亲教诲,儿媳定会多向冯嬷嬷请教,把家管好的。
贾代善挥了挥手道:去吧,都该做什么做什么吧。
贾赦和张氏起身离开,没有人在意两眼快要冒火的史氏。
史氏眼见本来打算趁机收了管家权,现在却彻底落空,以至于,虽然如愿没有去给自己厌恶的老杂毛跪经祈福,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心思了。
辰时初,和尚、道士、尼姑全都到位,贾赦看着三方人马各做各的,和尚、尼姑敲木鱼念经,不过各自经文却不同,道士甩着拂尘做法,再加上那些吹喇叭的,真的挺热闹的。
只是,贾赦想不通,这些人全都拉拢一个灵魂,那若是死者有灵,灵魂又该跟谁走呢?按照人数,该是去西方的,毕竟,和尚、尼姑可都是一家。
怀着奇奇怪怪地心思,按照族长吩咐,捧着灵幡或是磕头,或是喊着祖母,一步一步跟着张真人的身后往大门外边走,身后是抬棺的人。
大约是老太太去的日子长了,此时孝子贤孙们的哭声倒是震天响,一个个无论男女,眼泪都是成双成对的,但却少有悲意。
抬棺的人中最后面的人刚跨过门槛,贾代善便披麻戴孝地跪在地上喊了一句母亲一路走好!然后高高举起装满水酒的碗砸向面前搭起的瓦块儿。
碗和瓦块儿碎在了一起,贾代善这一刻再喊母亲一路走好的时候,声音里透着彻骨的悲伤,因为他知道,以后永远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
连着喊了三声,贾代善这才起身到了老太太棺木的最前方,接替了左侧抬棺人,跟贾代化一同抬棺,送老太太上车。
可能是受到贾代善声音的影响,也可能是来自于原主残留的意识影响,本来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贾赦,此时心中涌起一股悲伤的情绪,眼泪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相比于后面那些哭得一声比一声响亮,嘴里还嚷嚷着老太太的声音,贾赦地无声流泪却更让人觉得悲伤。
也因为这一刻贾赦这种好似彻骨的悲伤,也让京城中的人知道,他和老太太的感情是真深,孝顺的名声也就传的更远了。
贾赦就这么冷着脸,抱着灵幡,一步一步跟着向两旁不停地撒着买路钱的张真人给老太太的灵魂引着路。
心里悄悄地说着:老太太,您的孙儿大约已经跟您汇合了,我接受了您孙儿的身体,以后必然会肩负起责任,也会教育好瑚哥儿还有张氏肚子里的孩子。话落,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贾赦顿觉身体轻松了起来。
老太太生前地位极高,乃是身负超品诰命的老封君,人缘在世家中也是极好的,一路上排满了各家给老太太送行的路祭棚子。
老太太的棺椁每到一处,便有人上前在老太太棺椁前撒上一碗酒,贾赦抱着灵幡行礼,贾代善和贾代化则扶棺点头表示道谢。
四王八公等贾府老亲以及贾家因亲们自不必说,早早地就摆了路祭,没想到太子竟然也设了路祭,并且亲自过来给老太太送行。
太子司徒策走上前,端着酒碗,看了贾赦一眼之后,对贾代善道:荣国公节哀顺变。说完,带着对死者的尊重表情,将酒水洒在棺椁前边,就安静地退到了一边。
贾代善和贾代化出声对太子道谢,等贾赦行礼起身之后,又继续扶棺前行,路祭的棚子一直到了铁槛寺的山脚下才停,贾赦这三步一行礼,从辰时正走到快午时才到地方,他走的都有些晕了。
因这送棺地人需要在午时三刻之前离开,所以,棺椁送到铁槛寺之后,贾代化和贾代善给老太太插了三支香,磕了三个响头之后就先离开了。
剩下的只等老太太百日之后,再选了吉日吉时过来雇船将人送回金陵,入土为安。
之后的时间里,贾赦就只需要每日早晚跟着师傅们一起诵经,等作满了法事的日子就行了,当然,贾赦也不会白白浪费着时间。
他每日早课之后,就会在自己临时的房间里抄经祈福,这是为了练字,贾赦这人纨绔是真纨绔,也没有什么真本事。
但这人为了鉴赏古玩字画,欣赏古扇,本身练就了一笔好书法,若不看写的内容,不考学识,光凭借字迹,这人真的能称作大家,这也是贾代善还能傻傻的相信这货是扮猪吃老虎而不是真的猪的原因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断桥残雪投喂的地雷 (づ ̄3 ̄)づ╭~
求收藏~
第10章
而芈月虽然有贾赦的记忆,系统还设定她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宫斗高手,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那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他要把这些技能全都掌握了,反正技多不压身,谁知道哪天他会不会再穿越呢?
至于晚上,这铁槛寺真的是个对芈月很友好的地方,铁槛寺是贾家的家庙,主要就是为了给贾家族人停尸做法事的地方。
而乌鸦又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会被尸体的味道吸引,到了晚上,它们会被食物的味道引诱的哇哇叫着难听的声音,这也是乌鸦被人们认作不祥生物的原因,但是对贾赦来说,那就是极为美妙的音乐了。
他将自己的血放出来吸引着乌鸦近前,芈月的魔血,对乌鸦来说,那是比腐尸更有吸引力的味道,就好像是猫薄荷对猫的吸引力一样强。
之后的日子里的午夜,贾赦就开始了驯养喂食乌鸦,然后不断地给乌鸦升级,那些无法被提升等级的乌鸦,就会被淘汰掉死于爆体,直到贾赦提升了一批足够承载他的魔力召唤,与他一同战斗的魔仆为止。
荣国府,贾代善回去的时候,听说王氏产下一子,只是因为早产,时间又拖得久了,孩子的身体很孱弱。
贾代善应了一声表示知道后,就坐在荣禧堂等着史氏到来,他虽然也欣慰贾家添丁,但是,这样孱弱的孩子,他不确定是否能养得活,与其之后处出感情伤痛,还不如先不见面的好。
过了一会儿,史氏也回来了,虽然也不满孩子孱弱的身体,但毕竟是贾政的长子,他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缺蕴养身体的营养品,她觉得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到底少了些之前的期盼,也歇了抱过来的心思。
倒是跟在史氏进荣禧堂的贾政,因为儿子的出生,平日里端着的面容显露了喜悦之色,这毕竟是长子。
史氏看着贾代善的脸色,赶紧笑道:老爷,政儿家的生了个大胖小子,您看现在这时候,咱们府上也不适合办酒席,到底是委屈了孩子,您看,要不就早早地给孩子取个名儿,也算是添个喜气。
古代因为医疗条件差,不仅妇人生孩子是一脚踏进鬼门关,便是出生后,能不能活下来那也是个未知数,每年因为各种原因夭折的孩子不计其数。
所以,除非是特别受宠的孩子,会在洗三、满月的时候,得长辈赐名增添福气,一般都是在抓周之后,证明孩子站住了,才会在开族谱记名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名字。
遇到不受重视的,三周岁还在混叫的也不在少数,而女孩子,更有很多到了出嫁的时候,还是大丫、二丫的,连个乳名都没有。
贾代善对史氏的这番提议,倒也不反对,毕竟他也希望能借助孩子有了名字,在世间有了牵挂能站住,于是点头道:行,等孩子三着,王家来人下奶的时候,就给个名字吧。
史氏转了转眼珠道:赦儿家的老大叫瑚哥儿,那政儿家的就叫琏哥儿吧,一听就是兄弟,以后也好守望相助不是?
贾代善扫了一眼史氏道:胡闹!瑚、琏皆宗庙礼器,乃是承接传承的子嗣该起得名字,政儿家的长子,我自然会选个适合的,你赶紧收起你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史氏脸色难看,贾政的脸色也带着不甘,每日在史氏的耳需目染之下,就算是再端方之人,又怎么会不对那万贯家财动心?
要知道,为了保证家族传承,这继承人可是最次要得到所有产业的七成,余下的嫡子平分,而庶子则会只得到有限的钱财作为安家费。
说实话,同样是一母同胞,只因为他晚出生一年多,碍于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因,自己就要被这个样样不如自己的废物嫡长兄压上一头,家业上也只能拿个人家的零头,想想就不甘心啊!
贾代善看着面露不甘的母子俩,说道:未免你们再起什么不该有的小心思,等送老太太入土为安之后,就正式分家吧。
史氏和贾政闻言脸色大变,史氏急道:老爷这是说的什么话?父母在、不分家,我是不会同意的!
贾政也道:父亲这是做什么,儿子哪里做的不好您说出来,您和母亲还健在就提分家,说出去岂不是让外人看了笑话,指儿子和兄长的脊梁骨?
不分家,贾政就是荣国公的二公子,分了家,他就是贾家的旁支,以后出去就很难再打着荣国府的名头行方便了,荣国府的资源就会完全倾斜到继承人大房那边去。
贾代善冷笑道:我决定了,你们有什么好反对的,以后个人过个人的,谁也别想些有的没的。
早上送老太太走的时候,我已经让史家和张家、王家的人过来了,有什么话,都直接端到明面上说清楚了。
这会儿堂哥估计也要带着人过来了,我已经直接让林之孝去整理账本了,等人到齐了就先将产业划分一下,暂时析产,然后赦儿家的和政儿家的自己负责自己的产业,以后盈亏自负。
正说着话,贾代善的随从进来禀报道:宁国府大老爷带着史家、张家、王家家主们过来了。
贾代善起身来到荣禧堂外边亲自迎接,贾代化拍了拍贾代善的肩膀,张家现任家主张裕拱手给贾代善问好,另外两家人显得就不是很高兴了。
他们高不高兴,贾代善并不在意,只是笑道:原本家丑不该外扬,但好在咱们都是自家人,倒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更何况这些事情跟各位也都是有关的,谋想着,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都摊开了说个明白,各位觉得贾某说的可有道理?
说着,他做了请的手势,将众位让到大厅,顺便将之前调查的结果分别送到了三家人手中,他只是跟贾代化坐着喝茶,静等三家家主看完。
贾代善看着史家家主和王家家主脸色越发的难看,这才继续出声道:也是我贾家家门不幸,娶了这样的妇人进门,她们做下的事情,按理说,休妻也不为过,你们说呢?
史家和王家人的脸色难看的不行,史氏则呆坐在一旁,一声不吭,史鼒看着这样的姑姑心中真是气闷,但还是开口道:单凭几个下人的招供,姑父就这么断了姑姑的罪名,怕是有失偏颇吧?
贾代善放下手中的茶碗开口说道:呵呵,有失偏颇?你可能不知道,调查这些的,乃是锦衣卫的人,你觉得他们调查的结果会有失偏颇?
史鼒和王家主一听,不敢再说这调查的问题,因为贾代善乃是皇帝身边亲信,任京营节度使,同时掌管锦衣卫。
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所以,贾代善可以随时调用锦衣卫以及京郊大营为己所用。
而贾代善之所以让锦衣卫调查,也是一种向皇帝投诚的表现,他就是让皇帝知道,自己对皇帝忠心的没有什么秘密,便是治家不严的把柄也亲自递给皇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