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据说父亲读书时记忆力很好,能将书本背得滚瓜烂熟,先生讲的释义能一字不漏的复述,可就是没有自己的见解。
考了两次童生试都没过,次次考完都大病一场,将大爷爷吓得不轻,也就放弃了。
也许从小就有爷爷奶奶拿主意,爷奶过世后就听大爷爷的话,所以父亲的性格说好听一点叫不干涉孩子想法,说难听一点叫没主见。自从大哥成年后,家里大事小事一直都是大哥拿主意。
昨晚夫郎提起时,林方勤就觉得小弟还小,可以下一次再去。事实上林方旭上辈子就是三年后才下场的。
现在听小弟这样说,林方勤还挺意外,便问道:你问过先生了吗?还是要听听先生的意见。你年龄还小,并不用这么着急。
林方旭回道:还没有,我回书院的时候再向先生禀告,不过想来先生应该会同意的。上一次童子试,许师兄才十五,就是先生叫他下场的。就是因为还小,可以先试试嘛,若是不中,下次再考时心里也有底。
林方旭嘴上对大哥这样说,心里却知道自己考中秀才是十拿九稳的。就算参加八月份的秋试,桂榜提名想来也是有八、九分把握的。
老天爷既然让自己重活一世,没道理再浪费三年。
林方勤见小弟已经拿定注意,便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道。那行吧,你自己决定,虽然只是试试,但还是要多做准备。
林方旭对大哥很是信服,忙点头应是。
上一世自己和二哥读书科举的花费全靠大哥支持,父母也是大哥供养。自己婚事被算计时,大哥便让二哥休了艾晓雅。只是二哥死活不愿意,求到自己这里,自己不想伤了兄弟情谊,也觉得娶谁无所谓,便这样算了。
为此,大哥还训斥过自己,当时大哥说的话,自己到现在都还记得。
我现在才知道,旭哥走的太顺,竟然也开始目空一切了。你觉得无所谓,应该不是顾忌你二哥,只是看不上那俩妇人,觉得对自己没甚大碍吧。旭哥儿,你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了任何人。
现在想来大哥果然比自己看得长远。
忙碌了三天,林家终于将几亩稻田中上,菜地也拾掇出来。
早上起来时,知道小叔要走,二木抱着林方旭大腿直哭,惹得大哥很是吃味儿,你老子要走,怎么没见你舍不得。
二堂哥也要回书院,和他们一起。大哥赶回来的驴车坐不下,他便拉着林方旭一起坐成福叔家的牛车。
成福叔是林方旭出了五服的族叔,家里地少,妻子生病还卖了一些,便每天赶牛车拉人,挣些银钱。
林方旭他们进了城门,先和大哥一起回了梧桐巷的宅子。宅子大门锁着,想必二哥去金华府还没回来。
林家在县城里的宅子算是祖产,分家时,爷爷和大爷爷各得了一处。林方旭家的是一个二进的宅子,一进有个小花园,除了客厅只有两间客房。
二进正房三间,东西两厢各两间,房间都有内外间,一家人都住在这里。
父亲就是在这里出生,后来闹饥荒,接着北方又战乱,物资缺得厉害,就搬去了林家村。
林方旭和二哥每日下学也是住在这里,每月休沐才回乡。
大伯家一家都在乡下,偶尔才进城,城里的宅子大多时候只有二堂哥在住,找了个婆子帮忙煮饭洗衣,打扫院子。
林方旭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就和林方启一起回书院。跟大哥、哥夫道别时,大哥又塞给他一些银钱,并嘱咐道:自己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中午想吃什么自己买。对了,记得问先生,下学回来告诉我先生怎么说。
第五章
回书院的路上林方启一直欲言又止,林方旭装作没看到,快到书院门口时,林方启实在憋不住了:旭哥儿,大堂哥让你问先生什么啊?。
你猜。林方旭道
许先生,名昭,字伯道。是洪武十年苏州解元,跟大伯是同窗。后来到京城参加春闱,半路上遇到劫匪上伤了腿,养好后走路有点跛,便绝了仕途。
至于劫匪是真是假,为何单单只劫许先生,又有谁知道呢?许先生心灰意冷便离开了苏州主家,到妻子娘家所在的五仪县开了书院。
书院在栖霞湖旁边,以前是许夫人的陪嫁别院,现在被先生取名为栖霞书院,说这叫应景。
江浙一带乃是人文荟萃之地,五仪县虽不像余姚、会稽、山阴等县几乎家家小儿读书,但也文风不弱。不过许先生考核严格,栖霞书院说是书院,其实学生还没有一些私塾多,也就四十来人。
别院分三进,大门进去,大到能骑马溜几圈的演武场,桩子木靶都有。东厢房改成了马房,西厢房是更衣室和兵器房,沿着大理石阶上去是三间正房,正中一间是学生书房,其它两间是藏书房。
二进院子要大许多,边上回廊环绕,中间小径曲折,栽种着翠竹与花木。正房大厅放着先生书案,和两排书架。大厅两边各有一个讲堂,四书还没学完的在一边,学完四书学五经的在另一边。正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几个家离得远的学生就住在这里。正房对面是一间厨房,和一个小食堂。
三进更像个小型园林,假山、池沼、亭台楼阁等该有的都有。徐先生的书房就在荷花池旁边。
林方旭来到先生书房时,许先生刚下学回来,林方旭连忙迎了上去。
许昭看见自己喜爱的学生也很高兴,笑着说道:看你这气色,身体可是好了?。
劳先生挂念,学生好多了。不知先生可有时间,学生有些问题想向先生请教。林方旭道。
哦,那你跟我到书房里去说吧。许昭说完,往书房走去,林方旭跟在后面。
许昭坐在靠椅上,端起小厮刚沏好的茶,嘬了一口才抬头示意他赶紧说。林方旭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先生,我想参加明年的县试,不知道可不可行?。
许昭是知道自己这个学生比常人聪慧许多,四书五经也学了扎实。可惜年龄太小,阅历不够,不然不用林方旭开口他也会让他明年下场的。
不过既然他自己有这志气,他也不会阻止,遂揶揄道:嗤,我说不可以。你就不去了。
自然,先生的话学生哪敢不听。林方旭也笑道。
要去就去吧,早一点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也好有个规划不是。我也不问你为何突然做此决定,正好我打算给明年下场的学生额外安排一些课业,既然你这么着急,那就成全你好了,你也跟着一起做吧,只是到时候别叫苦。许昭自顾自说完,便端茶打发林方旭出去了。
先生,那学生告退了。林方旭说完便离开。
许昭抬头看着林方旭离去背影,少年人身形单薄,却像翠竹般挺拔坚毅。总觉得自己学生这次回来后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林方旭从后院直接到小食堂,林方启见他连忙招呼道:旭哥,看哥哥给你抢了个鸡腿,对你好吧!你刚到底说什么去了呀,告诉哥哥嘛。
林方旭本来也没打算瞒着他,便说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打算明年下场,问问先生意见。
哦,这样啊。
噗~!
林方启惊得呛住,一个劲咳嗽。
咳咳你明年要去?是不是太早了点,不过你文章比我写的好,好像书也读得比我好。哎~
林方启愁得饭都吃不好了,他考过一次没过。这次旭哥也去,要是旭哥都过了,自己又没过,就算大嫂不摆脸色,也丢脸得很。不行!得赶紧回去看书。
林方旭看他先一阵猛咳,接着又听他在那里絮絮叨叨,过了一会左手拍桌,低头大口扒饭,一阵狼吞虎咽,然后说一声我回去温书了,就风一样跑了。
林方旭大大的翻了个白眼,继续细嚼慢咽的吃饭。
林方旭不紧不慢的回到学堂,便见林方启摇头晃脑的做在那里,正小声背诵着什么。林方旭也不打扰,做到自己座位上,慢慢翻着书。
书院不教授启蒙,直接从四书讲起,四书在右边讲室,学完四书并达到先生要求就去左边讲室学五经。
先生四书和五经轮流着讲,今日上午讲四书,明日下午便讲五经。林方旭八岁时考进书院,十岁时学完四书,通过考核后开始学五经,上辈子这个时候刚把五经囫囵过了一遍。
今日讲经,先生按照《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顺序讲一遍,每隔几个月又重复。对于奔着科举来的学生,能听懂多少,全看个人悟性根骨了。
许先生做到大案后,沉声道:今天该讲《春秋》了。
只听许先生语调舒缓到: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
林方旭聚精会神的聆听,重活一世的不安与浮躁全都消失不见。他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一样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上一世搅入党争,带着污名去世,他不怨恨谁,但却不甘心。
这一世他要像先祖一样,生当做治世能臣,死亦也要名垂青史!
先生讲完,吩咐其他人温书,便将要下场的学生叫到了大厅里。
除了林方旭两兄弟外,只有三人不满二十,其余八人都是二十多岁,估计都已经考了两回。
果然,先生先对那八人道:你们都至少考过两回了,还是像上次一样,先研读程文,再尝试自己破题,至少半个月交一篇文章。
几人连忙应是,便回讲堂做自己的事去了。
许先生指着书架上厚厚的几摞纸张,对剩下的人说道:这是抄录建文元年到现在的朝廷邸报。你们几个从今天起除了完成课业外,还要在半个月内看完,到时候要说说自己的见解。
又单独对林方旭说道:你二哥虽然考了两次,但是邸报估计没认真看过一次,你回去告诉他,让他这次必须看完。
几个人将邸报按年分配,两天交换一回,轮流着看。林方旭拿着建文元年的邸报下学回家。估计是受林方旭刺激,林方启也不去其他地方厮混了,自个回家头悬梁,锥刺股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各位同年交流切磋,所得颇多林方旭一进门就看见二哥坐在下首,高兴的长篇大论。大哥做在上首端着茶杯,漫不经心地听着。
看见林方旭进来,早就听得不耐烦的林方勤忙问道:回来了,先生如何说。
林方旭放下书袋子,回答到:先生同意了,还特别安排了课业。
什么同意了,旭哥儿你们在说什么?林方明疑惑道。
我打算明年下场,大哥让听听先生意见。对了,先生吩咐我们半个月内必须看完建文五年以来的邸报。二哥你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上次参加也让看了的林方明不等他说完就满脸不耐地说道。满纸的仕途经济,俗不可耐。
碰!
林方勤将茶杯摔倒安几上,厉声道:你这是对谁又意见!。
林方明脸涨得通红,却也不敢再说什么。
林方旭低头看着脚尖,长幼有序,轮不到他开口。
相公、二叔、小叔,吃饭去吧。赵时悦进来时就见兄弟三人的脸色不自然。找的煮饭洒扫婆子农忙请假了,赵时悦哄好三木才做的饭,比平时晚了一些。
等到回房时,赵时悦终于忍不住凑到林方勤面前,好奇道:你们刚刚说什么呢,都不高兴的样子,总不会是饿坏了吧。
想什么呢林方勤拧他鼻子,笑着道。说小弟科举的事呢。
赵时悦打开他的手,转了转眼珠说:姆父上次说明年收春茶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啊?
林方勤看他面含期待,无奈道:悦悦,你知道我的打算的。
赵时悦垮着肩,丧气道:知道,等今年考完再说嘛。放心好了,我都跟姆父回绝了,他会跟爹爹说清楚的。
林方勤将他拉入怀中,低头亲了亲秀发,感慨道:悦悦真是为夫的贤内助。
赵时悦耳朵微红,满脸甜蜜,心里却还是忍不住担忧,现在任何事都要为两个弟弟科举让路,只是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
第六章
抛开前世各种纷扰,林方旭专心将建文五年来的邸报看完,结合前世经验,总算拨开眼前那层迷障。
转眼就过了半个月,林方旭几人就被叫到了后院先生的书房里,到时看见先生的长子许师兄也在。
许师兄,名仲康,今年刚满二十一,已经是一名廪生。上一世,许师兄二十四岁中进士,林方旭任同知时,许师兄任礼部主事。
林方旭几人和许仲康互相见了礼,便垂手而立,听先生说道:好了,不耽搁时间了。从长到幼,依次说说自己都悟到了什么吧。今日出口之言,出了这门便都不许再提,可要记住了。
林方明忐忑上前,他只囫囵过了一遍,邸报上写的什么也没记住多少,想了半天才说道:年初,有御史弹劾大长皇哥儿贪权,说什么哥儿应该回家相夫教子。学生认为出此言者,没有君子之风。大长皇哥儿跟着先帝东征西战,战功赫赫,实不该遭此非议。
林方旭听得相当无语,心想:你上一世任由艾晓雅在外抛头露面,还真有君子之风。
学生也对年初的弹劾有所感,只是在学生看来,此次弹劾看似针对大长皇哥儿,其实应该是文官集团要求解除武官军权的开始,只是不知后续会如何?回答的人叫伍子升,今年十九岁,平时是个爱出头的,和林方旭并无来往。
恩,勉强没有浮于表面。许先生轻轻瞥了林方明一眼,面带欣慰说道,那你不妨猜猜后续会如何?
伍子升面露迟疑,思考了一会儿道,学生只觉得大皇哥儿与圣上同母,又自小相互扶持,感情非同一般。诸位阁老若是想从大皇哥儿这里入手,怕是不能成事。
许先生听他说完并没有再说什么,伍子升虽略感失望,却只能站到一边去。
田仁和田洪是同族兄弟,哥哥刚满十八,弟弟十七,两人可能私下讨论过,都说到去年黄河决堤之事。
恋耽美
考了两次童生试都没过,次次考完都大病一场,将大爷爷吓得不轻,也就放弃了。
也许从小就有爷爷奶奶拿主意,爷奶过世后就听大爷爷的话,所以父亲的性格说好听一点叫不干涉孩子想法,说难听一点叫没主见。自从大哥成年后,家里大事小事一直都是大哥拿主意。
昨晚夫郎提起时,林方勤就觉得小弟还小,可以下一次再去。事实上林方旭上辈子就是三年后才下场的。
现在听小弟这样说,林方勤还挺意外,便问道:你问过先生了吗?还是要听听先生的意见。你年龄还小,并不用这么着急。
林方旭回道:还没有,我回书院的时候再向先生禀告,不过想来先生应该会同意的。上一次童子试,许师兄才十五,就是先生叫他下场的。就是因为还小,可以先试试嘛,若是不中,下次再考时心里也有底。
林方旭嘴上对大哥这样说,心里却知道自己考中秀才是十拿九稳的。就算参加八月份的秋试,桂榜提名想来也是有八、九分把握的。
老天爷既然让自己重活一世,没道理再浪费三年。
林方勤见小弟已经拿定注意,便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道。那行吧,你自己决定,虽然只是试试,但还是要多做准备。
林方旭对大哥很是信服,忙点头应是。
上一世自己和二哥读书科举的花费全靠大哥支持,父母也是大哥供养。自己婚事被算计时,大哥便让二哥休了艾晓雅。只是二哥死活不愿意,求到自己这里,自己不想伤了兄弟情谊,也觉得娶谁无所谓,便这样算了。
为此,大哥还训斥过自己,当时大哥说的话,自己到现在都还记得。
我现在才知道,旭哥走的太顺,竟然也开始目空一切了。你觉得无所谓,应该不是顾忌你二哥,只是看不上那俩妇人,觉得对自己没甚大碍吧。旭哥儿,你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了任何人。
现在想来大哥果然比自己看得长远。
忙碌了三天,林家终于将几亩稻田中上,菜地也拾掇出来。
早上起来时,知道小叔要走,二木抱着林方旭大腿直哭,惹得大哥很是吃味儿,你老子要走,怎么没见你舍不得。
二堂哥也要回书院,和他们一起。大哥赶回来的驴车坐不下,他便拉着林方旭一起坐成福叔家的牛车。
成福叔是林方旭出了五服的族叔,家里地少,妻子生病还卖了一些,便每天赶牛车拉人,挣些银钱。
林方旭他们进了城门,先和大哥一起回了梧桐巷的宅子。宅子大门锁着,想必二哥去金华府还没回来。
林家在县城里的宅子算是祖产,分家时,爷爷和大爷爷各得了一处。林方旭家的是一个二进的宅子,一进有个小花园,除了客厅只有两间客房。
二进正房三间,东西两厢各两间,房间都有内外间,一家人都住在这里。
父亲就是在这里出生,后来闹饥荒,接着北方又战乱,物资缺得厉害,就搬去了林家村。
林方旭和二哥每日下学也是住在这里,每月休沐才回乡。
大伯家一家都在乡下,偶尔才进城,城里的宅子大多时候只有二堂哥在住,找了个婆子帮忙煮饭洗衣,打扫院子。
林方旭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就和林方启一起回书院。跟大哥、哥夫道别时,大哥又塞给他一些银钱,并嘱咐道:自己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中午想吃什么自己买。对了,记得问先生,下学回来告诉我先生怎么说。
第五章
回书院的路上林方启一直欲言又止,林方旭装作没看到,快到书院门口时,林方启实在憋不住了:旭哥儿,大堂哥让你问先生什么啊?。
你猜。林方旭道
许先生,名昭,字伯道。是洪武十年苏州解元,跟大伯是同窗。后来到京城参加春闱,半路上遇到劫匪上伤了腿,养好后走路有点跛,便绝了仕途。
至于劫匪是真是假,为何单单只劫许先生,又有谁知道呢?许先生心灰意冷便离开了苏州主家,到妻子娘家所在的五仪县开了书院。
书院在栖霞湖旁边,以前是许夫人的陪嫁别院,现在被先生取名为栖霞书院,说这叫应景。
江浙一带乃是人文荟萃之地,五仪县虽不像余姚、会稽、山阴等县几乎家家小儿读书,但也文风不弱。不过许先生考核严格,栖霞书院说是书院,其实学生还没有一些私塾多,也就四十来人。
别院分三进,大门进去,大到能骑马溜几圈的演武场,桩子木靶都有。东厢房改成了马房,西厢房是更衣室和兵器房,沿着大理石阶上去是三间正房,正中一间是学生书房,其它两间是藏书房。
二进院子要大许多,边上回廊环绕,中间小径曲折,栽种着翠竹与花木。正房大厅放着先生书案,和两排书架。大厅两边各有一个讲堂,四书还没学完的在一边,学完四书学五经的在另一边。正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几个家离得远的学生就住在这里。正房对面是一间厨房,和一个小食堂。
三进更像个小型园林,假山、池沼、亭台楼阁等该有的都有。徐先生的书房就在荷花池旁边。
林方旭来到先生书房时,许先生刚下学回来,林方旭连忙迎了上去。
许昭看见自己喜爱的学生也很高兴,笑着说道:看你这气色,身体可是好了?。
劳先生挂念,学生好多了。不知先生可有时间,学生有些问题想向先生请教。林方旭道。
哦,那你跟我到书房里去说吧。许昭说完,往书房走去,林方旭跟在后面。
许昭坐在靠椅上,端起小厮刚沏好的茶,嘬了一口才抬头示意他赶紧说。林方旭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先生,我想参加明年的县试,不知道可不可行?。
许昭是知道自己这个学生比常人聪慧许多,四书五经也学了扎实。可惜年龄太小,阅历不够,不然不用林方旭开口他也会让他明年下场的。
不过既然他自己有这志气,他也不会阻止,遂揶揄道:嗤,我说不可以。你就不去了。
自然,先生的话学生哪敢不听。林方旭也笑道。
要去就去吧,早一点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也好有个规划不是。我也不问你为何突然做此决定,正好我打算给明年下场的学生额外安排一些课业,既然你这么着急,那就成全你好了,你也跟着一起做吧,只是到时候别叫苦。许昭自顾自说完,便端茶打发林方旭出去了。
先生,那学生告退了。林方旭说完便离开。
许昭抬头看着林方旭离去背影,少年人身形单薄,却像翠竹般挺拔坚毅。总觉得自己学生这次回来后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林方旭从后院直接到小食堂,林方启见他连忙招呼道:旭哥,看哥哥给你抢了个鸡腿,对你好吧!你刚到底说什么去了呀,告诉哥哥嘛。
林方旭本来也没打算瞒着他,便说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打算明年下场,问问先生意见。
哦,这样啊。
噗~!
林方启惊得呛住,一个劲咳嗽。
咳咳你明年要去?是不是太早了点,不过你文章比我写的好,好像书也读得比我好。哎~
林方启愁得饭都吃不好了,他考过一次没过。这次旭哥也去,要是旭哥都过了,自己又没过,就算大嫂不摆脸色,也丢脸得很。不行!得赶紧回去看书。
林方旭看他先一阵猛咳,接着又听他在那里絮絮叨叨,过了一会左手拍桌,低头大口扒饭,一阵狼吞虎咽,然后说一声我回去温书了,就风一样跑了。
林方旭大大的翻了个白眼,继续细嚼慢咽的吃饭。
林方旭不紧不慢的回到学堂,便见林方启摇头晃脑的做在那里,正小声背诵着什么。林方旭也不打扰,做到自己座位上,慢慢翻着书。
书院不教授启蒙,直接从四书讲起,四书在右边讲室,学完四书并达到先生要求就去左边讲室学五经。
先生四书和五经轮流着讲,今日上午讲四书,明日下午便讲五经。林方旭八岁时考进书院,十岁时学完四书,通过考核后开始学五经,上辈子这个时候刚把五经囫囵过了一遍。
今日讲经,先生按照《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顺序讲一遍,每隔几个月又重复。对于奔着科举来的学生,能听懂多少,全看个人悟性根骨了。
许先生做到大案后,沉声道:今天该讲《春秋》了。
只听许先生语调舒缓到: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
林方旭聚精会神的聆听,重活一世的不安与浮躁全都消失不见。他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一样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上一世搅入党争,带着污名去世,他不怨恨谁,但却不甘心。
这一世他要像先祖一样,生当做治世能臣,死亦也要名垂青史!
先生讲完,吩咐其他人温书,便将要下场的学生叫到了大厅里。
除了林方旭两兄弟外,只有三人不满二十,其余八人都是二十多岁,估计都已经考了两回。
果然,先生先对那八人道:你们都至少考过两回了,还是像上次一样,先研读程文,再尝试自己破题,至少半个月交一篇文章。
几人连忙应是,便回讲堂做自己的事去了。
许先生指着书架上厚厚的几摞纸张,对剩下的人说道:这是抄录建文元年到现在的朝廷邸报。你们几个从今天起除了完成课业外,还要在半个月内看完,到时候要说说自己的见解。
又单独对林方旭说道:你二哥虽然考了两次,但是邸报估计没认真看过一次,你回去告诉他,让他这次必须看完。
几个人将邸报按年分配,两天交换一回,轮流着看。林方旭拿着建文元年的邸报下学回家。估计是受林方旭刺激,林方启也不去其他地方厮混了,自个回家头悬梁,锥刺股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各位同年交流切磋,所得颇多林方旭一进门就看见二哥坐在下首,高兴的长篇大论。大哥做在上首端着茶杯,漫不经心地听着。
看见林方旭进来,早就听得不耐烦的林方勤忙问道:回来了,先生如何说。
林方旭放下书袋子,回答到:先生同意了,还特别安排了课业。
什么同意了,旭哥儿你们在说什么?林方明疑惑道。
我打算明年下场,大哥让听听先生意见。对了,先生吩咐我们半个月内必须看完建文五年以来的邸报。二哥你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上次参加也让看了的林方明不等他说完就满脸不耐地说道。满纸的仕途经济,俗不可耐。
碰!
林方勤将茶杯摔倒安几上,厉声道:你这是对谁又意见!。
林方明脸涨得通红,却也不敢再说什么。
林方旭低头看着脚尖,长幼有序,轮不到他开口。
相公、二叔、小叔,吃饭去吧。赵时悦进来时就见兄弟三人的脸色不自然。找的煮饭洒扫婆子农忙请假了,赵时悦哄好三木才做的饭,比平时晚了一些。
等到回房时,赵时悦终于忍不住凑到林方勤面前,好奇道:你们刚刚说什么呢,都不高兴的样子,总不会是饿坏了吧。
想什么呢林方勤拧他鼻子,笑着道。说小弟科举的事呢。
赵时悦打开他的手,转了转眼珠说:姆父上次说明年收春茶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啊?
林方勤看他面含期待,无奈道:悦悦,你知道我的打算的。
赵时悦垮着肩,丧气道:知道,等今年考完再说嘛。放心好了,我都跟姆父回绝了,他会跟爹爹说清楚的。
林方勤将他拉入怀中,低头亲了亲秀发,感慨道:悦悦真是为夫的贤内助。
赵时悦耳朵微红,满脸甜蜜,心里却还是忍不住担忧,现在任何事都要为两个弟弟科举让路,只是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
第六章
抛开前世各种纷扰,林方旭专心将建文五年来的邸报看完,结合前世经验,总算拨开眼前那层迷障。
转眼就过了半个月,林方旭几人就被叫到了后院先生的书房里,到时看见先生的长子许师兄也在。
许师兄,名仲康,今年刚满二十一,已经是一名廪生。上一世,许师兄二十四岁中进士,林方旭任同知时,许师兄任礼部主事。
林方旭几人和许仲康互相见了礼,便垂手而立,听先生说道:好了,不耽搁时间了。从长到幼,依次说说自己都悟到了什么吧。今日出口之言,出了这门便都不许再提,可要记住了。
林方明忐忑上前,他只囫囵过了一遍,邸报上写的什么也没记住多少,想了半天才说道:年初,有御史弹劾大长皇哥儿贪权,说什么哥儿应该回家相夫教子。学生认为出此言者,没有君子之风。大长皇哥儿跟着先帝东征西战,战功赫赫,实不该遭此非议。
林方旭听得相当无语,心想:你上一世任由艾晓雅在外抛头露面,还真有君子之风。
学生也对年初的弹劾有所感,只是在学生看来,此次弹劾看似针对大长皇哥儿,其实应该是文官集团要求解除武官军权的开始,只是不知后续会如何?回答的人叫伍子升,今年十九岁,平时是个爱出头的,和林方旭并无来往。
恩,勉强没有浮于表面。许先生轻轻瞥了林方明一眼,面带欣慰说道,那你不妨猜猜后续会如何?
伍子升面露迟疑,思考了一会儿道,学生只觉得大皇哥儿与圣上同母,又自小相互扶持,感情非同一般。诸位阁老若是想从大皇哥儿这里入手,怕是不能成事。
许先生听他说完并没有再说什么,伍子升虽略感失望,却只能站到一边去。
田仁和田洪是同族兄弟,哥哥刚满十八,弟弟十七,两人可能私下讨论过,都说到去年黄河决堤之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