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别这么说。萧铭不赞同道,大哥这么做,自然没有错,有罪该惩,天经地义。只是
他说着顿了顿,看了魏国公一眼,然后继续道:只是吕家在江州势大,又是皇祖母的母族,一般人怕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听从。试想堂堂英王都差点从江州回不来,可见一般官员哪能跟吕家相抗衡,可惜如今也只能按罪论处了。
萧铭虽步入朝中不到一年,可是萧弘不在期间,帝王多有重任,也办了几件差事,得了嘉奖,在朝中已有自己的势力。
他的身份又高,平时又礼贤下士,谦逊知礼,与萧弘的不近人情大相径庭,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听此,纷纷点头。
礼亲王说的有理。
萧铭谦虚地一笑说:不过是本王的一点拙见而已。名单之中虽只有这四十多位官员,可就怕三司审查之时,互相攀咬,又牵扯出来其他人其他事来,这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大半官员折在里头,这才是赵大人担心的吧?
赵大人一听,顿时激动道:礼亲王所言甚是。
二哥,你怎么看?
萧奕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三弟总是最善解人意。
萧铭并不在意,而是转向了另一边:几位阁老,你们有何高见?
谢阁老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王阁老道:只是英王殿下今日告病未到,不然也可劝着从长计议。唉,太子殿下果决正义此乃好事,然而太过独断也让人伤脑筋呀!
这话是说到大臣们的心坎里去了。
甭管是不是支持萧弘这一举动,这位每次都这么突然来一下,哐当砸到朝堂上,给人一个懵,他们也受不了。
如今谁劝皇上都无用,还是要拜见英王殿下!
大哥告病呢,摆明了不见。萧奕说。
这
萧铭笑道:不管如何,总得去试试,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想与大哥商议一个章程,并非为这些人求情。再说既然太子身体抱恙,我等前去探望也是应该的。
礼亲王说的极是。
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萧铭于是看向魏国公:外祖不如一同去吧。
其他人顿时恍然劝道:魏国公自是一定要去的,说来要数英王面前的红人,还当今科状元郎,不如请他一同前往,也好说话?
提到贺惜朝,魏国公的脸色便有些异样:此处皆是朝廷重臣,他区区一个从五品侍读学士,又是英王殿下门人,并不合适吧。
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而王阁老则问谢阁老:谢老可要一起去?
谢阁老摇了摇头,抬手歉意道:今日阁中还有太多事,怕是不得空,几位前去也是一样。
谢老还真是独善其身。
谢阁老微笑:过奖。
魏国公瞧着他,微微皱眉。
百官之中出了几位举足轻重的代表,和两位亲王一同前去英王府探望。
官员陆陆续续地出了宫门,谢阁老上了马车之后,便吩咐道:你去趟翰林院,让贺惜朝即刻来府上见我。
是,老爷。
贺惜朝顶着一个巴掌印走进翰林院,在众多奇特的目光下,从上峰手里更换了身份牌子。
他实在太年轻了,又因为英王步步高升,炙手可热,在一帮老学究里面简直鹤立鸡群。
这个巴掌印谁都好奇,可没人敢多问一句,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没开口。
最后还是与他同期还在翰林院编修上的榜眼,忍不住小心地问了一句:你还好吧?
贺惜朝幽幽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说呢?
见他回应了,探花郎也探出头来:谁干的呀?这张脸也下得了手,太暴殄天物了!
贺惜朝淡淡地说:你们马上就会知道了。
两人了解,便不再问了,榜眼从怀里摸出一个白煮蛋来给他:呐,还没来得及吃,给你,别嫌弃。
多谢。贺惜朝拿过鸡蛋,剥了壳,直接塞进了嘴里。
榜眼:是让你敷一下。
探花郎问:没吃朝饭啊?
嗯,刚从祠堂放出来。
此言一出,两人彼此面面相觑,就是伸长脖子往这儿偷听的其他翰林都惊呆了。
这是做了什么事刚升了品级就让魏国公给教训了?
贺惜朝吃完鸡蛋,擦了擦手:还有什么要问的?
哪儿敢?
探花郎从桌子上拿起还半热的包子给他:你还要不要?
要。
贺惜朝是真饿了,早上刚出祠堂就被他娘气了一下,便什么也没吃,这会儿饥肠辘辘。
他三下两口吃完,接过榜眼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便处理些手头上的事情。
翰林院虽然没什么油水,可杂事也少,身上一般兼着讲学,拟诏,监考,编书等清贵的任务,如今这些都没轮上他,正好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
贺惜朝在士林之中是个传奇,靠着真本事一路案首考上来,还不带喘一下,从古至今仅此一位,到了这个高度,一般人不会再有任何嫉妒之心,只胜羡慕跟仰慕的份。特别是在京城之中,哪怕他从不出现在任何文人墨客的聚会中,提起他都是崇拜和称赞。
他自己不知道,身后已经聚集了一批追随者,要不是年纪实在太轻,威望还不够,怕是有不少投文章过来求收入门下。
能跟他同在一个翰林,其实不少书生内心很是激动,无奈屁股还没在翰林院坐热,话都没说上两句,贺惜朝就跟着英王下了江东,实在有些遗憾。
如今贺惜朝回来了,他的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和今科通过入馆考试的庶吉士们坐的比较近。
这时他们其中有些人频频往这里看,于是他抬起头来问:诸位,有赐教?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暗暗有些兴奋,然后其中一人鼓起勇气站起来,尊敬地说:贺大人,下官跟邵远是同窗好友,月前收到他的来信,看完对江州之事实在气愤不已。本想集合几位同僚,以及几大书院,一起向皇上呈情对吕家重罚,没想到英王殿下被困,皇上已经派出钦差,便没有再做动作。可那时定然十分凶险,邵兄书信上说不明白,不知大人可否略讲一二?
贺惜朝闻言有些惊讶。
英王殿下能够不畏吕家强权,以死相搏,实在让我等惊叹不已。原本下官对英王殿下无甚好感,可经此一事之后,大为改观,皇上封英王为太子,实乃英明之举。
极是,邵兄信中大力赞叹殿下临危不惧,大义凌然,还有贺大人足智多谋,犹如双剑合璧,披荆斩棘,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贺惜朝笑道:多谢各位谬赞,不过我会转达给殿下你们对他的认可,他应该会很得意。
哈哈,殿下乃真性情也。
只是我等遗憾,未能与殿下,贺大人一起前往江州,也羡慕邵远他们能有此经历,虽然九死一生,可人生在世,就该如此轰轰烈烈一番才不枉此生!
正是正是。
贺惜朝:真让你们一次,怕是得吓死了。
那十二个书生可是各个都瘦了一圈,罗黎的肚子都小了很多。
翰林院相比其他六部,环境相对单纯一些,才刚入官场的进士,总有那一股热血在,也显得尤为可爱。
贺惜朝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端起了一杯茶,慢慢地讲述起来。
他没用多大的感情.色彩,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可饶是这样,也听得人连连惊呼。
就是那些老翰林们,都不由自主地走过来。
直到临近午时,阿福走了进来,凑到贺惜朝耳边轻声几句,后者便起身离开。玫瑰小说网,玫瑰小说网,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meiguixs.net 玫瑰小说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
☆、第203章 我想离开
狮子巷,魏国公府
几辆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 门房收到名帖, 顿时一惊,小跑地进去喊人。21GGD 21
不一会儿管家带着人从里面出来, 恭敬地对着其中最大的马车道:祖姑奶奶。
车帘被掀开,一个老嬷嬷和一个丫鬟扶着一个老夫人下了马车。
而另外几辆马车中,走下来一个夫人模样打扮的妇人, 以及一个年轻的少爷和一位小姐, 身后都跟着小厮和丫鬟, 好奇地打量着魏国公府的门匾。
十多年未回, 国公府还是这个老样子。这位老夫人道。
正在此时,一声惊喜的呼唤声从门内传出。
姑祖母。
贺明睿走出大门, 看见她便快步走过来,行了一礼。
是明睿吧。老夫人笑道。
正是侄孙儿。贺明睿接着给那位夫人也见了礼,表婶。
再之后,便是表兄,表妹之间的问候。
姑祖母,外头冷,赶紧先进去吧。贺明睿说着,让开了大门。
一群人走进里面, 到了后院垂花门时,大夫人才带着人匆匆赶来, 看见她们便笑道:前两日听国公爷说姑母就要到了, 侄媳还打算派人去城门瞧瞧, 没想到姑母已经来了。
林老夫人看见大夫人眼睛微微一动,笑起来:淑芳,这么多年你依旧没变,瞧着倒是精神了许多。
大夫人便笑着打趣道:姑母还不是一样,跟弟妹站在一起就跟两姐妹似的。
林老夫人嗔了她一眼:就你会说话。
姑母一路赶路过来,定是劳累,咱们也别站在风口寒暄,先去鹤松院吧,老夫人等着呢。
大夫人说着便做了一个请势,然后大大方方地在前面带路。
不管如何,国公府女眷之中就老夫人的地位最高,去鹤松院也是应当。
别看魏国公府外头没变,可里面的人都换了一圈。
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二夫人迎接招待,大夫人就带着贺灵珊出来见了见人,就跟个壁纸一样母女俩都不怎么说话。
可如今她瞧着大夫人的背影,身边簇拥着婆子丫鬟,一派当家主母的模样,笑意融融,依稀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先头国公夫人还在的时候。
她不禁和儿媳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微微有些异样,也有些沉重。
鹤松院正屋
国公夫人见着林老夫人,便立刻从榻上站了起来,两个头发半白的老妇迎上去互相看着,不禁一同红了眼眶。
嫂子,我以为这辈子都要见不着你了。林老夫人道。
国公夫人扶着她的手叹道:唉,可不是嘛,这个世道咱们女人家不容易,去哪儿都身不由己,能再见上一面,我就知足喽。
林老夫人点点头,看着老夫人感慨道:嫂子看着憔悴许多。
国公夫人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点苦涩: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实在让人有些心力交瘁。
这指的是什么,林老夫人心里有些底,然而这对她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二夫人看着不禁凑上去:母亲,姑母,赶紧坐下来歇歇,让几个小的过来见礼,上次见都还是丁点大呢,姑母怕是已经认不出来了吧?
林老夫人笑道:那你就猜错了,明睿我是一眼就认出来,跟小时候一样,就是更俊俏懂礼,瞧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她说着,身边的嬷嬷递过来一个精致匣子,她朝贺明睿招了招手,好孩子,过来。
姑祖母。贺明睿上前了一步。
这模样长得真好,怪道皇上招为驸马爷。她从匣子里取出一对玉佩,是两尾鲤鱼,其雕琢细致得鳞片分明,白玉光泽水润,一看便是难得一见的宝玉。
国公夫人道:你们来的真巧,下月便是明睿的好日子,正好喝杯喜酒。
贺明睿拿在手上一合,两条鲤鱼首尾相接,吻合地恰到好处,却是一对鸳鸯佩,便惊喜道:多谢姑祖母,公主见了也一定喜欢。
林老夫人含笑着点头:是该沾沾喜气。
接着便是贺灵韵姐妹跟林家的兄妹过来一一见礼。
林少爷比贺明睿小一岁,是辽州巡抚林岑严的独子,眉宇间带着一股傲气,只是如今还染着一点愁绪。
他见了贺家兄妹之后,便直接问道:不是还有位惜朝表弟吗?
气氛忽然就这么凝滞起来。
就听大夫人说:他是从五品侍读学士,一早就去翰林院了。
家里来了贵客,大嫂,也该派人去通知一声,翰林院清闲,也不打紧。二夫人轻声道。
大夫人看了她一眼,语气淡淡:已经去了。
等互相寒暄完,门口的丫鬟来禀:老夫人,三夫人来了。
这话一出,林家人不禁露出惊讶来。
大夫人解释道:前些日子国公爷做主已经扶正了。
林老夫人听了轻轻颔首:原来如此。目光中便多了几分重视。
贺惜朝下了马车,走进谢府,管家一路将他领进谢阁老的书房。
听着推门声,谢阁老道:过来,坐吧。
见过老师。贺惜朝行了一礼,便依言坐在了边上的椅子。
老仆端来茶水,搁到了贺惜朝手边高几上,又给谢阁老换了一盏,然后退下关上了门。
这次江州之行,算是险中求胜,老夫在京听闻真是担心不已,还好平安无事。谢阁老端起茶水,抬起头来说,不过也因祸得福你的脸怎么回事!
谢阁老看见贺惜朝那占了半边脸的清晰巴掌印,不禁眉头紧皱,沉下了脸问:谁打的?
贺惜朝微微侧过脸垂下,神情略有些不自在,低声说:您就别问了。
恋耽美
他说着顿了顿,看了魏国公一眼,然后继续道:只是吕家在江州势大,又是皇祖母的母族,一般人怕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听从。试想堂堂英王都差点从江州回不来,可见一般官员哪能跟吕家相抗衡,可惜如今也只能按罪论处了。
萧铭虽步入朝中不到一年,可是萧弘不在期间,帝王多有重任,也办了几件差事,得了嘉奖,在朝中已有自己的势力。
他的身份又高,平时又礼贤下士,谦逊知礼,与萧弘的不近人情大相径庭,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听此,纷纷点头。
礼亲王说的有理。
萧铭谦虚地一笑说:不过是本王的一点拙见而已。名单之中虽只有这四十多位官员,可就怕三司审查之时,互相攀咬,又牵扯出来其他人其他事来,这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大半官员折在里头,这才是赵大人担心的吧?
赵大人一听,顿时激动道:礼亲王所言甚是。
二哥,你怎么看?
萧奕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三弟总是最善解人意。
萧铭并不在意,而是转向了另一边:几位阁老,你们有何高见?
谢阁老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王阁老道:只是英王殿下今日告病未到,不然也可劝着从长计议。唉,太子殿下果决正义此乃好事,然而太过独断也让人伤脑筋呀!
这话是说到大臣们的心坎里去了。
甭管是不是支持萧弘这一举动,这位每次都这么突然来一下,哐当砸到朝堂上,给人一个懵,他们也受不了。
如今谁劝皇上都无用,还是要拜见英王殿下!
大哥告病呢,摆明了不见。萧奕说。
这
萧铭笑道:不管如何,总得去试试,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想与大哥商议一个章程,并非为这些人求情。再说既然太子身体抱恙,我等前去探望也是应该的。
礼亲王说的极是。
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萧铭于是看向魏国公:外祖不如一同去吧。
其他人顿时恍然劝道:魏国公自是一定要去的,说来要数英王面前的红人,还当今科状元郎,不如请他一同前往,也好说话?
提到贺惜朝,魏国公的脸色便有些异样:此处皆是朝廷重臣,他区区一个从五品侍读学士,又是英王殿下门人,并不合适吧。
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而王阁老则问谢阁老:谢老可要一起去?
谢阁老摇了摇头,抬手歉意道:今日阁中还有太多事,怕是不得空,几位前去也是一样。
谢老还真是独善其身。
谢阁老微笑:过奖。
魏国公瞧着他,微微皱眉。
百官之中出了几位举足轻重的代表,和两位亲王一同前去英王府探望。
官员陆陆续续地出了宫门,谢阁老上了马车之后,便吩咐道:你去趟翰林院,让贺惜朝即刻来府上见我。
是,老爷。
贺惜朝顶着一个巴掌印走进翰林院,在众多奇特的目光下,从上峰手里更换了身份牌子。
他实在太年轻了,又因为英王步步高升,炙手可热,在一帮老学究里面简直鹤立鸡群。
这个巴掌印谁都好奇,可没人敢多问一句,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没开口。
最后还是与他同期还在翰林院编修上的榜眼,忍不住小心地问了一句:你还好吧?
贺惜朝幽幽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说呢?
见他回应了,探花郎也探出头来:谁干的呀?这张脸也下得了手,太暴殄天物了!
贺惜朝淡淡地说:你们马上就会知道了。
两人了解,便不再问了,榜眼从怀里摸出一个白煮蛋来给他:呐,还没来得及吃,给你,别嫌弃。
多谢。贺惜朝拿过鸡蛋,剥了壳,直接塞进了嘴里。
榜眼:是让你敷一下。
探花郎问:没吃朝饭啊?
嗯,刚从祠堂放出来。
此言一出,两人彼此面面相觑,就是伸长脖子往这儿偷听的其他翰林都惊呆了。
这是做了什么事刚升了品级就让魏国公给教训了?
贺惜朝吃完鸡蛋,擦了擦手:还有什么要问的?
哪儿敢?
探花郎从桌子上拿起还半热的包子给他:你还要不要?
要。
贺惜朝是真饿了,早上刚出祠堂就被他娘气了一下,便什么也没吃,这会儿饥肠辘辘。
他三下两口吃完,接过榜眼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便处理些手头上的事情。
翰林院虽然没什么油水,可杂事也少,身上一般兼着讲学,拟诏,监考,编书等清贵的任务,如今这些都没轮上他,正好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
贺惜朝在士林之中是个传奇,靠着真本事一路案首考上来,还不带喘一下,从古至今仅此一位,到了这个高度,一般人不会再有任何嫉妒之心,只胜羡慕跟仰慕的份。特别是在京城之中,哪怕他从不出现在任何文人墨客的聚会中,提起他都是崇拜和称赞。
他自己不知道,身后已经聚集了一批追随者,要不是年纪实在太轻,威望还不够,怕是有不少投文章过来求收入门下。
能跟他同在一个翰林,其实不少书生内心很是激动,无奈屁股还没在翰林院坐热,话都没说上两句,贺惜朝就跟着英王下了江东,实在有些遗憾。
如今贺惜朝回来了,他的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和今科通过入馆考试的庶吉士们坐的比较近。
这时他们其中有些人频频往这里看,于是他抬起头来问:诸位,有赐教?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暗暗有些兴奋,然后其中一人鼓起勇气站起来,尊敬地说:贺大人,下官跟邵远是同窗好友,月前收到他的来信,看完对江州之事实在气愤不已。本想集合几位同僚,以及几大书院,一起向皇上呈情对吕家重罚,没想到英王殿下被困,皇上已经派出钦差,便没有再做动作。可那时定然十分凶险,邵兄书信上说不明白,不知大人可否略讲一二?
贺惜朝闻言有些惊讶。
英王殿下能够不畏吕家强权,以死相搏,实在让我等惊叹不已。原本下官对英王殿下无甚好感,可经此一事之后,大为改观,皇上封英王为太子,实乃英明之举。
极是,邵兄信中大力赞叹殿下临危不惧,大义凌然,还有贺大人足智多谋,犹如双剑合璧,披荆斩棘,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贺惜朝笑道:多谢各位谬赞,不过我会转达给殿下你们对他的认可,他应该会很得意。
哈哈,殿下乃真性情也。
只是我等遗憾,未能与殿下,贺大人一起前往江州,也羡慕邵远他们能有此经历,虽然九死一生,可人生在世,就该如此轰轰烈烈一番才不枉此生!
正是正是。
贺惜朝:真让你们一次,怕是得吓死了。
那十二个书生可是各个都瘦了一圈,罗黎的肚子都小了很多。
翰林院相比其他六部,环境相对单纯一些,才刚入官场的进士,总有那一股热血在,也显得尤为可爱。
贺惜朝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端起了一杯茶,慢慢地讲述起来。
他没用多大的感情.色彩,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可饶是这样,也听得人连连惊呼。
就是那些老翰林们,都不由自主地走过来。
直到临近午时,阿福走了进来,凑到贺惜朝耳边轻声几句,后者便起身离开。玫瑰小说网,玫瑰小说网,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meiguixs.net 玫瑰小说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
☆、第203章 我想离开
狮子巷,魏国公府
几辆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 门房收到名帖, 顿时一惊,小跑地进去喊人。21GGD 21
不一会儿管家带着人从里面出来, 恭敬地对着其中最大的马车道:祖姑奶奶。
车帘被掀开,一个老嬷嬷和一个丫鬟扶着一个老夫人下了马车。
而另外几辆马车中,走下来一个夫人模样打扮的妇人, 以及一个年轻的少爷和一位小姐, 身后都跟着小厮和丫鬟, 好奇地打量着魏国公府的门匾。
十多年未回, 国公府还是这个老样子。这位老夫人道。
正在此时,一声惊喜的呼唤声从门内传出。
姑祖母。
贺明睿走出大门, 看见她便快步走过来,行了一礼。
是明睿吧。老夫人笑道。
正是侄孙儿。贺明睿接着给那位夫人也见了礼,表婶。
再之后,便是表兄,表妹之间的问候。
姑祖母,外头冷,赶紧先进去吧。贺明睿说着,让开了大门。
一群人走进里面, 到了后院垂花门时,大夫人才带着人匆匆赶来, 看见她们便笑道:前两日听国公爷说姑母就要到了, 侄媳还打算派人去城门瞧瞧, 没想到姑母已经来了。
林老夫人看见大夫人眼睛微微一动,笑起来:淑芳,这么多年你依旧没变,瞧着倒是精神了许多。
大夫人便笑着打趣道:姑母还不是一样,跟弟妹站在一起就跟两姐妹似的。
林老夫人嗔了她一眼:就你会说话。
姑母一路赶路过来,定是劳累,咱们也别站在风口寒暄,先去鹤松院吧,老夫人等着呢。
大夫人说着便做了一个请势,然后大大方方地在前面带路。
不管如何,国公府女眷之中就老夫人的地位最高,去鹤松院也是应当。
别看魏国公府外头没变,可里面的人都换了一圈。
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二夫人迎接招待,大夫人就带着贺灵珊出来见了见人,就跟个壁纸一样母女俩都不怎么说话。
可如今她瞧着大夫人的背影,身边簇拥着婆子丫鬟,一派当家主母的模样,笑意融融,依稀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先头国公夫人还在的时候。
她不禁和儿媳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微微有些异样,也有些沉重。
鹤松院正屋
国公夫人见着林老夫人,便立刻从榻上站了起来,两个头发半白的老妇迎上去互相看着,不禁一同红了眼眶。
嫂子,我以为这辈子都要见不着你了。林老夫人道。
国公夫人扶着她的手叹道:唉,可不是嘛,这个世道咱们女人家不容易,去哪儿都身不由己,能再见上一面,我就知足喽。
林老夫人点点头,看着老夫人感慨道:嫂子看着憔悴许多。
国公夫人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点苦涩: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实在让人有些心力交瘁。
这指的是什么,林老夫人心里有些底,然而这对她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二夫人看着不禁凑上去:母亲,姑母,赶紧坐下来歇歇,让几个小的过来见礼,上次见都还是丁点大呢,姑母怕是已经认不出来了吧?
林老夫人笑道:那你就猜错了,明睿我是一眼就认出来,跟小时候一样,就是更俊俏懂礼,瞧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她说着,身边的嬷嬷递过来一个精致匣子,她朝贺明睿招了招手,好孩子,过来。
姑祖母。贺明睿上前了一步。
这模样长得真好,怪道皇上招为驸马爷。她从匣子里取出一对玉佩,是两尾鲤鱼,其雕琢细致得鳞片分明,白玉光泽水润,一看便是难得一见的宝玉。
国公夫人道:你们来的真巧,下月便是明睿的好日子,正好喝杯喜酒。
贺明睿拿在手上一合,两条鲤鱼首尾相接,吻合地恰到好处,却是一对鸳鸯佩,便惊喜道:多谢姑祖母,公主见了也一定喜欢。
林老夫人含笑着点头:是该沾沾喜气。
接着便是贺灵韵姐妹跟林家的兄妹过来一一见礼。
林少爷比贺明睿小一岁,是辽州巡抚林岑严的独子,眉宇间带着一股傲气,只是如今还染着一点愁绪。
他见了贺家兄妹之后,便直接问道:不是还有位惜朝表弟吗?
气氛忽然就这么凝滞起来。
就听大夫人说:他是从五品侍读学士,一早就去翰林院了。
家里来了贵客,大嫂,也该派人去通知一声,翰林院清闲,也不打紧。二夫人轻声道。
大夫人看了她一眼,语气淡淡:已经去了。
等互相寒暄完,门口的丫鬟来禀:老夫人,三夫人来了。
这话一出,林家人不禁露出惊讶来。
大夫人解释道:前些日子国公爷做主已经扶正了。
林老夫人听了轻轻颔首:原来如此。目光中便多了几分重视。
贺惜朝下了马车,走进谢府,管家一路将他领进谢阁老的书房。
听着推门声,谢阁老道:过来,坐吧。
见过老师。贺惜朝行了一礼,便依言坐在了边上的椅子。
老仆端来茶水,搁到了贺惜朝手边高几上,又给谢阁老换了一盏,然后退下关上了门。
这次江州之行,算是险中求胜,老夫在京听闻真是担心不已,还好平安无事。谢阁老端起茶水,抬起头来说,不过也因祸得福你的脸怎么回事!
谢阁老看见贺惜朝那占了半边脸的清晰巴掌印,不禁眉头紧皱,沉下了脸问:谁打的?
贺惜朝微微侧过脸垂下,神情略有些不自在,低声说:您就别问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