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狂妄!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就连天乾帝也是面露惊愕,半个时辰?
贺惜朝微微一笑,是,时辰已经不早了,大臣们都是一早上朝,为了惜朝这点小事拖到现在,学生心里很是愧疚。
你可要想要了,做不出院试卷子的水平,就是你话说的再好听,也是无用。御史大夫提醒道。
贺惜朝转过头看他,清澈透亮的眸子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一字一句道:大人,学生说了,半个时辰,足矣。接着他面朝天乾帝,躬身行礼,皇上,开始吧。
贺惜朝给砚台里加了清水,执起条墨,不缓不急地开始研磨。
他手法很漂亮,轻缓有序,腕正身直,目光认真而专注。
礼部侍郎看着,微微颔首,他想起考场上的贺惜朝也是如此的淡定,周身透露着一个稳字。
不管最后考得如何,便是此刻的气度,也让人对他充满了信心。
半个时辰,放后世便是一个小时,高考语文最后的作文时间一般45分钟,尽够了。
贺惜朝花了十分钟的时间研磨,而在十分钟的时间里,一篇千字的作文已经构思完毕。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出这个题目的意图就是为了从各个角度谭明遵循古制旧章的好处,儒家文化之一,谈及祖制祖训,必然崇尚仰慕,一切文章开端便是先贤先圣之言,就如当今大齐朝已经经历几代,可开国太.祖之言依旧为后代皇帝所遵,可见尊崇至深,若是偏离其轨,必然遭受责难质疑。
这当然是有好处的,遵循古制即便会犯与先贤同样的错误,可毕竟有先人的解决办法可依,借鉴或照办便是,极利于稳定,不至于因为推陈出新引来让人无措的灾难。再者先圣先贤深谙世道,因为经历过动荡,考虑问题较为详细深刻,知道矛盾所在,故而不管是立法还是制定章规,总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利于稳固统治,自然受后世推崇。
谭述了这些,将好处一一罗列起来,再举几个例子,最后来一个歌颂大齐,赞美旧制的结尾,这篇文章就这么完成了。
在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孔孟先圣为世人准则的时代,这篇文章不会出错,加上文笔用词,典故加成,可以算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今日便可以用此给出个交代。
可是贺惜朝不想这样。
且不论他告诉萧弘,也是一直在传述的理念便是务实求新,就是天乾帝,他也想试试。
他在宫中三年,虽然没有怎么直接接触过天乾帝,可这位年富力壮的帝王心胸开阔,每日勤政不怠,从萧弘、谢三或是魏国公及谢阁老依稀言语之中,他可以感觉到这位天乾帝是想要一番大作为的。
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人们歌颂中的开国盛世,因为壮年,他还想要更上一层,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一味地遵循古制,成就最多复制,却无可超越。
甚至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开国初始还未显现的问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到了现在,有些弊端苛漏已经不是单单用祖制就能捂住了。
天乾帝若是想要成就一番大业,最好的办法便是挣脱祖制的枷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时刻发现阻碍国家发展的矛盾,解决矛盾才是真正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可是此积极想法光有帝王响应,若无百官跟从,甚至反对,也是灾难。
祖制虽然求稳,可也禁锢人的思想,造成懒于思考,得过且过的惰性。
四书五经选进士,光有嘴巴,没有脑子不在少数,从一开始便被孔孟戴上了思想枷锁,到后来挣脱者能有几人?有谁敢问孔,刺孟,发展新的学术?
太少了!
俯瞰泰和殿文武百官,有多少还在想着如何干实事,造福百姓,发展国家的问题?
一个新思维的提出,怕不是思索其可行性和局限性,完善试行,而是一竿子打死的有违祖制。
贺惜朝想到这里,笔根暂停,没有写下去。
这可是封建时代,如此标新立异怕不是收到嘉奖,而是以大不敬先祖的名义给予地牢的待遇。
他皱起了眉头,然后将跨时代的话给划了去。
众人只看奋笔疾书的贺惜朝忽然停下笔,面露出难色。
也是,这题目对于一个九岁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在场大臣有些挑眉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九岁的案首简直无稽之谈,还半个时辰足矣,肚里没墨,自然是够了。
萧弘有些不解,他不知道贺惜朝在犹豫什么,他问了时辰,便喊道:惜朝,还有一盏茶的时间。
贺惜朝微微抬起头,眼眸一眯,然后拿过边上空白的答卷纸,然后以更加清晰整洁的字迹重新抄誉。
当黄公公喊一声:时辰到。贺惜朝瞬间停下了笔,他站起来,双手恭敬地执起卷子,微低头递交给收卷的黄公公。
然后离开座位,走到丹陛之下,听候。
他的脸上一片淡然,仿佛此后之事与他无关。
只有看到萧弘关切的目光时,他才轻轻点了头。
萧弘顿时放下心来。玫瑰小说网,玫瑰小说网,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meiguixs.net 玫瑰小说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
☆、第61章 李家来人
时间有限, 这篇文字篇幅不会很长,天乾帝一会儿便能看完。
可是并没有, 他看得很仔细, 脸上甚至露出惊讶来, 最后变为了沉思。
天乾帝垂眸, 看着下方的身姿站得笔直的贺惜朝, 心中之惊喜和复杂, 难以言表。
底下的大臣都直着脑袋看着天乾帝,就是事不关己的武官都好奇这孩子是否名副其实, 都在等帝王一个结论。
游卿, 题目是你出的,你自己看看吧。
天乾帝没有评判, 而是将这篇文让黄公公递给了御使大夫, 并再次道:游卿看完了便传一传, 都瞧瞧,朕不评价, 等诸位爱卿都看完了, 再来评一评。
御使大夫从天乾帝让他来看文, 而不是直接甩给魏国公或者大皇子时, 便知道答案如何。
可就是如此,当他看到这张答卷的时候, 还是惊诧不已, 若不是亲眼看着贺惜朝一字一句地写下来, 若题目不是他随性而作, 他真的不敢相信,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在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他仔仔细细读了两遍,旁边的大臣实在好奇,忍不住道:游大人,可否让下官一观?
御史大夫将卷子给了他,然后面容复杂地看向殿中站立的贺惜朝,只见后者朝他微微颔首,接着弯唇露出一个微笑,彬彬有礼,并无得意之色。
卷子在文官之列中传阅,所到之处虽无声响,可在彼此眼神之中便可找到答案,纷纷惊叹地看向殿中的孩童。
你们那边看完了吧,那就传这儿来,陪着站了近一个时辰,也让我们看看。武官们朝这里喊着。
谢阁老手握着卷子,大概是贺惜朝风格的卷子看得多了,瞧得很快,到了末尾,微微摇头,还是胆大了些。
他听到对面喊声,忍不住失笑,便亲自送过去。
武官只要不是世家出身,识字读墨的本事欠缺了一些,有的连奏报都是军师写的,不过架不住想看热闹。
他们瞧不出门道,只是看看这字迹就知道那孩子学问甩了他们好几条街,稍微有点墨水的勉强能读懂,周围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
厉害啊,九岁能写成这样,真不容易,要是搁他们身上,上阵杀敌都比写这种伤脑筋的文章轻松一些。
魏国公看着,心下微微感慨,他没见过贺惜朝的文章,这小子藏得深,书房夏荷也管得严,从未有张带墨的纸张流出,是以并不知道贺惜朝那案首之才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如今看来,此子就是为了科举而生。
国公爷,下官羡慕呀!边上的官员低声恭贺道。
魏国公只能谦逊地一笑。
卷子依旧传看着,而天乾帝则唤了一声:游卿,可有话说。
御使大夫深吸一口气,出列,恭敬行礼道:皇上,臣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可如今,只得道一声庸才碌碌,井底之蛙不知天上星耀闪烁。臣眼界所限,惭愧。
其余爱卿呢,可有异议?
所有的大臣摇了摇头,谢阁老道:皇上,无需多问,贺惜朝当为院试魁首。
好。天乾帝笑道,既然你们没有,朕有,贺惜朝。
学生在。
此文你尚有余力,话未说完,可是?
贺惜朝听此,垂下的脸上微微翘起了嘴角。
这文前篇谭述遵循古制的好处,到后篇却只提出了一个问题。
论遵循古制,应崇儒家先贤的朝代,在大齐之前不只一朝一代,为何延续至末,皆逃不开冗官污吏、土地兼并、苛捐杂税等历史性问题?若说古制有错,应变法革新,可为何有朝末代皇帝因大举支持变法,违规祖制,想要根除上诉问题却官民沸反,反而加速王朝覆灭?
是以在遵循与变革之间,或许并非如泾渭之界如此清晰,却需后人摸索和探求。
贺惜朝到了这里,这文便结束了。
而如何摸索,如何探求,这些具体的方法,他想说的话,却没有写上答卷,在草稿上被三行重墨给抹去。
后世都知道一项改革总是得预设之后调查取样,再数据分析,接着定点小范围试验一步步,循序渐进方能如列车入站,平稳顺利。
只是现在为时过早,贺惜朝若是写了给帝王一个念头,怕是要在朝中造成大的轰动。
大皇子羽翼未丰,他年纪稍小,无权无势,实在没必要冒出这个头。
是以天乾帝这一问,贺惜朝道:是,皇上,不过后续留白,学生尚未有任何进展,不敢胡乱而作。待学生慢慢求证,寻找稳妥之法,再来填白。
天乾帝点了点头,甚好,你年纪虽小,却有这般见识,朕实在高兴,魏国公有个好孙子啊,怪道敢发如此毒誓。
魏国公出列道:皇上谬赞,老臣惭愧。
无妨,既然考验一过,这秀才案首之名依旧归贺惜朝,朕为他正名。接着天乾帝看向贺惜朝,朕极为期待,后续的乡试,会试,你又有何惊世之卷而出,令朝中上下皆为惊叹。
贺惜朝昂首挺胸,大声道:必不负皇上所望。
天乾帝宽慰,他看了眼萧弘,只见这小子频频向他眨眼示意,他想到昨日萧弘的请求,顿时大感头疼,于是赏赐了贺惜朝之后,立刻道:时辰不早,累诸卿等待许久,这便退朝吧。
黄公公立刻一甩浮尘喊道:退朝
文武百官下跪,萧弘瞪大眼睛觉得事情不对,他还没有把奏章甩那些大臣脸上呢!
弘儿,走了。
天乾帝看他气鼓鼓的模样,忍不住一哂。
傻小子,要是让他甩奏章,这些官员岂不是得羞愤而死。
萧弘不在乎,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一个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的名声呢!
贺惜朝泰和殿内一举成名,皇上赞誉有加让瞬间所有质疑之声都消了音。
不消一日,贺家二少爷天才之名不胫而走。
魏国公再次收帖子收到手软,可惜那些名师他都只能忍痛暗爽地一一拒绝掉。
魏国公府,蘅芜苑
二夫人端坐着,看着偶尔来探望的母亲,眼里带着深深的难以置信,爹是这么说的?
李夫人握着女儿的手,心中不忍,却也只能点点头,如今谁不知道贺家二少爷,天生聪慧过人,让圣上嘉奖,文武大臣称赞,哪怕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秀才,也注定要飞黄腾达的。你爹的性子唉,你知道,哪怕月婵做出那样丢人的事,可她有一个好儿子,这就强过百倍,他怎么会不认这个外孙呢?
那我的明睿怎么办,我怎么办吗?爹难道就一点也不顾惜咱们母子吗?二夫人愤怒道,这才第二天,爹消息可真灵通,恨不得当场认亲。
李夫人轻叹一声,不住地安慰,你别着急,你爹也只是想认这个外孙罢了,在他的心里明睿自然更重一些。
看着二夫人嘴角冷笑一挂,怒意难忍的模样,她再劝,玉溪,听娘一声劝,有些事情你劝阻不了,何不大方一些,最重要的是明睿,只要他能继承魏国公府,这比什么都重要。魏国公就是对贺惜朝再重视,可他毕竟是个妾身子,又在外头那么多年,怎么比得上明睿的情分。你不要做傻事,让人抓住把柄,这就够了。
可这口气女儿实在咽不下。
咽不下也得咽,贺惜朝年纪轻轻,名声如此之显,未必是件好事,慧极必伤,古话总有道理。李夫人道。
二夫人微微一愣,娘的意思
且等着吧,有人比你还着急呢。
话说着,门口来报,二夫人,三房李姨娘来了。
快让她进来。李夫人说着深深地看了二夫人一眼,握了握她的手说,为娘不会害你,听娘的。
李月婵带着春香,忐忑地走进蘅芜苑,看着坐着的二夫人和李夫人,欠身行礼道:二夫人安,李夫人安。
都是自家人,怎如此分生,这里也没外人,叫母亲便是了。李夫人笑着对李月婵道,过来,这么多年没见,这模样变了不少,外头受了不少苦吧?
李月婵呆了呆,她从来没想到李夫人会如此和颜悦色地跟她说话,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一时间愣在原地。
二夫人看她这个模样,心里一股气便涌上来,李夫人暗中握了握她的手,她才撇开脸去说:娘都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
李月婵回过神,慌忙道:还,还好,谢夫人关心,夫人身体健康,一如当年,妾身深感欣慰。
唉,人老了,面上光鲜,里子也锈起来,这把年纪,你们都有了孩子,看着都过得好好的,母亲心里也安慰。李夫人叹了一声,然后拉着李月婵的手笑道,过年也没见你回娘家,惜朝都那么大了,既然回京,总该带他回去认认外祖的门吧?
看着李夫人的笑容,李月婵顿时一行清泪而下,跪下来道:女儿实在没脸回去见爹,更没脸见母亲,都是女儿的错,怎敢带他冒然登门
恋耽美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就连天乾帝也是面露惊愕,半个时辰?
贺惜朝微微一笑,是,时辰已经不早了,大臣们都是一早上朝,为了惜朝这点小事拖到现在,学生心里很是愧疚。
你可要想要了,做不出院试卷子的水平,就是你话说的再好听,也是无用。御史大夫提醒道。
贺惜朝转过头看他,清澈透亮的眸子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一字一句道:大人,学生说了,半个时辰,足矣。接着他面朝天乾帝,躬身行礼,皇上,开始吧。
贺惜朝给砚台里加了清水,执起条墨,不缓不急地开始研磨。
他手法很漂亮,轻缓有序,腕正身直,目光认真而专注。
礼部侍郎看着,微微颔首,他想起考场上的贺惜朝也是如此的淡定,周身透露着一个稳字。
不管最后考得如何,便是此刻的气度,也让人对他充满了信心。
半个时辰,放后世便是一个小时,高考语文最后的作文时间一般45分钟,尽够了。
贺惜朝花了十分钟的时间研磨,而在十分钟的时间里,一篇千字的作文已经构思完毕。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出这个题目的意图就是为了从各个角度谭明遵循古制旧章的好处,儒家文化之一,谈及祖制祖训,必然崇尚仰慕,一切文章开端便是先贤先圣之言,就如当今大齐朝已经经历几代,可开国太.祖之言依旧为后代皇帝所遵,可见尊崇至深,若是偏离其轨,必然遭受责难质疑。
这当然是有好处的,遵循古制即便会犯与先贤同样的错误,可毕竟有先人的解决办法可依,借鉴或照办便是,极利于稳定,不至于因为推陈出新引来让人无措的灾难。再者先圣先贤深谙世道,因为经历过动荡,考虑问题较为详细深刻,知道矛盾所在,故而不管是立法还是制定章规,总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利于稳固统治,自然受后世推崇。
谭述了这些,将好处一一罗列起来,再举几个例子,最后来一个歌颂大齐,赞美旧制的结尾,这篇文章就这么完成了。
在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孔孟先圣为世人准则的时代,这篇文章不会出错,加上文笔用词,典故加成,可以算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今日便可以用此给出个交代。
可是贺惜朝不想这样。
且不论他告诉萧弘,也是一直在传述的理念便是务实求新,就是天乾帝,他也想试试。
他在宫中三年,虽然没有怎么直接接触过天乾帝,可这位年富力壮的帝王心胸开阔,每日勤政不怠,从萧弘、谢三或是魏国公及谢阁老依稀言语之中,他可以感觉到这位天乾帝是想要一番大作为的。
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人们歌颂中的开国盛世,因为壮年,他还想要更上一层,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一味地遵循古制,成就最多复制,却无可超越。
甚至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开国初始还未显现的问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到了现在,有些弊端苛漏已经不是单单用祖制就能捂住了。
天乾帝若是想要成就一番大业,最好的办法便是挣脱祖制的枷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时刻发现阻碍国家发展的矛盾,解决矛盾才是真正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可是此积极想法光有帝王响应,若无百官跟从,甚至反对,也是灾难。
祖制虽然求稳,可也禁锢人的思想,造成懒于思考,得过且过的惰性。
四书五经选进士,光有嘴巴,没有脑子不在少数,从一开始便被孔孟戴上了思想枷锁,到后来挣脱者能有几人?有谁敢问孔,刺孟,发展新的学术?
太少了!
俯瞰泰和殿文武百官,有多少还在想着如何干实事,造福百姓,发展国家的问题?
一个新思维的提出,怕不是思索其可行性和局限性,完善试行,而是一竿子打死的有违祖制。
贺惜朝想到这里,笔根暂停,没有写下去。
这可是封建时代,如此标新立异怕不是收到嘉奖,而是以大不敬先祖的名义给予地牢的待遇。
他皱起了眉头,然后将跨时代的话给划了去。
众人只看奋笔疾书的贺惜朝忽然停下笔,面露出难色。
也是,这题目对于一个九岁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在场大臣有些挑眉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九岁的案首简直无稽之谈,还半个时辰足矣,肚里没墨,自然是够了。
萧弘有些不解,他不知道贺惜朝在犹豫什么,他问了时辰,便喊道:惜朝,还有一盏茶的时间。
贺惜朝微微抬起头,眼眸一眯,然后拿过边上空白的答卷纸,然后以更加清晰整洁的字迹重新抄誉。
当黄公公喊一声:时辰到。贺惜朝瞬间停下了笔,他站起来,双手恭敬地执起卷子,微低头递交给收卷的黄公公。
然后离开座位,走到丹陛之下,听候。
他的脸上一片淡然,仿佛此后之事与他无关。
只有看到萧弘关切的目光时,他才轻轻点了头。
萧弘顿时放下心来。玫瑰小说网,玫瑰小说网,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meiguixs.net 玫瑰小说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
☆、第61章 李家来人
时间有限, 这篇文字篇幅不会很长,天乾帝一会儿便能看完。
可是并没有, 他看得很仔细, 脸上甚至露出惊讶来, 最后变为了沉思。
天乾帝垂眸, 看着下方的身姿站得笔直的贺惜朝, 心中之惊喜和复杂, 难以言表。
底下的大臣都直着脑袋看着天乾帝,就是事不关己的武官都好奇这孩子是否名副其实, 都在等帝王一个结论。
游卿, 题目是你出的,你自己看看吧。
天乾帝没有评判, 而是将这篇文让黄公公递给了御使大夫, 并再次道:游卿看完了便传一传, 都瞧瞧,朕不评价, 等诸位爱卿都看完了, 再来评一评。
御使大夫从天乾帝让他来看文, 而不是直接甩给魏国公或者大皇子时, 便知道答案如何。
可就是如此,当他看到这张答卷的时候, 还是惊诧不已, 若不是亲眼看着贺惜朝一字一句地写下来, 若题目不是他随性而作, 他真的不敢相信,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在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他仔仔细细读了两遍,旁边的大臣实在好奇,忍不住道:游大人,可否让下官一观?
御史大夫将卷子给了他,然后面容复杂地看向殿中站立的贺惜朝,只见后者朝他微微颔首,接着弯唇露出一个微笑,彬彬有礼,并无得意之色。
卷子在文官之列中传阅,所到之处虽无声响,可在彼此眼神之中便可找到答案,纷纷惊叹地看向殿中的孩童。
你们那边看完了吧,那就传这儿来,陪着站了近一个时辰,也让我们看看。武官们朝这里喊着。
谢阁老手握着卷子,大概是贺惜朝风格的卷子看得多了,瞧得很快,到了末尾,微微摇头,还是胆大了些。
他听到对面喊声,忍不住失笑,便亲自送过去。
武官只要不是世家出身,识字读墨的本事欠缺了一些,有的连奏报都是军师写的,不过架不住想看热闹。
他们瞧不出门道,只是看看这字迹就知道那孩子学问甩了他们好几条街,稍微有点墨水的勉强能读懂,周围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
厉害啊,九岁能写成这样,真不容易,要是搁他们身上,上阵杀敌都比写这种伤脑筋的文章轻松一些。
魏国公看着,心下微微感慨,他没见过贺惜朝的文章,这小子藏得深,书房夏荷也管得严,从未有张带墨的纸张流出,是以并不知道贺惜朝那案首之才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如今看来,此子就是为了科举而生。
国公爷,下官羡慕呀!边上的官员低声恭贺道。
魏国公只能谦逊地一笑。
卷子依旧传看着,而天乾帝则唤了一声:游卿,可有话说。
御使大夫深吸一口气,出列,恭敬行礼道:皇上,臣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可如今,只得道一声庸才碌碌,井底之蛙不知天上星耀闪烁。臣眼界所限,惭愧。
其余爱卿呢,可有异议?
所有的大臣摇了摇头,谢阁老道:皇上,无需多问,贺惜朝当为院试魁首。
好。天乾帝笑道,既然你们没有,朕有,贺惜朝。
学生在。
此文你尚有余力,话未说完,可是?
贺惜朝听此,垂下的脸上微微翘起了嘴角。
这文前篇谭述遵循古制的好处,到后篇却只提出了一个问题。
论遵循古制,应崇儒家先贤的朝代,在大齐之前不只一朝一代,为何延续至末,皆逃不开冗官污吏、土地兼并、苛捐杂税等历史性问题?若说古制有错,应变法革新,可为何有朝末代皇帝因大举支持变法,违规祖制,想要根除上诉问题却官民沸反,反而加速王朝覆灭?
是以在遵循与变革之间,或许并非如泾渭之界如此清晰,却需后人摸索和探求。
贺惜朝到了这里,这文便结束了。
而如何摸索,如何探求,这些具体的方法,他想说的话,却没有写上答卷,在草稿上被三行重墨给抹去。
后世都知道一项改革总是得预设之后调查取样,再数据分析,接着定点小范围试验一步步,循序渐进方能如列车入站,平稳顺利。
只是现在为时过早,贺惜朝若是写了给帝王一个念头,怕是要在朝中造成大的轰动。
大皇子羽翼未丰,他年纪稍小,无权无势,实在没必要冒出这个头。
是以天乾帝这一问,贺惜朝道:是,皇上,不过后续留白,学生尚未有任何进展,不敢胡乱而作。待学生慢慢求证,寻找稳妥之法,再来填白。
天乾帝点了点头,甚好,你年纪虽小,却有这般见识,朕实在高兴,魏国公有个好孙子啊,怪道敢发如此毒誓。
魏国公出列道:皇上谬赞,老臣惭愧。
无妨,既然考验一过,这秀才案首之名依旧归贺惜朝,朕为他正名。接着天乾帝看向贺惜朝,朕极为期待,后续的乡试,会试,你又有何惊世之卷而出,令朝中上下皆为惊叹。
贺惜朝昂首挺胸,大声道:必不负皇上所望。
天乾帝宽慰,他看了眼萧弘,只见这小子频频向他眨眼示意,他想到昨日萧弘的请求,顿时大感头疼,于是赏赐了贺惜朝之后,立刻道:时辰不早,累诸卿等待许久,这便退朝吧。
黄公公立刻一甩浮尘喊道:退朝
文武百官下跪,萧弘瞪大眼睛觉得事情不对,他还没有把奏章甩那些大臣脸上呢!
弘儿,走了。
天乾帝看他气鼓鼓的模样,忍不住一哂。
傻小子,要是让他甩奏章,这些官员岂不是得羞愤而死。
萧弘不在乎,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一个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的名声呢!
贺惜朝泰和殿内一举成名,皇上赞誉有加让瞬间所有质疑之声都消了音。
不消一日,贺家二少爷天才之名不胫而走。
魏国公再次收帖子收到手软,可惜那些名师他都只能忍痛暗爽地一一拒绝掉。
魏国公府,蘅芜苑
二夫人端坐着,看着偶尔来探望的母亲,眼里带着深深的难以置信,爹是这么说的?
李夫人握着女儿的手,心中不忍,却也只能点点头,如今谁不知道贺家二少爷,天生聪慧过人,让圣上嘉奖,文武大臣称赞,哪怕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秀才,也注定要飞黄腾达的。你爹的性子唉,你知道,哪怕月婵做出那样丢人的事,可她有一个好儿子,这就强过百倍,他怎么会不认这个外孙呢?
那我的明睿怎么办,我怎么办吗?爹难道就一点也不顾惜咱们母子吗?二夫人愤怒道,这才第二天,爹消息可真灵通,恨不得当场认亲。
李夫人轻叹一声,不住地安慰,你别着急,你爹也只是想认这个外孙罢了,在他的心里明睿自然更重一些。
看着二夫人嘴角冷笑一挂,怒意难忍的模样,她再劝,玉溪,听娘一声劝,有些事情你劝阻不了,何不大方一些,最重要的是明睿,只要他能继承魏国公府,这比什么都重要。魏国公就是对贺惜朝再重视,可他毕竟是个妾身子,又在外头那么多年,怎么比得上明睿的情分。你不要做傻事,让人抓住把柄,这就够了。
可这口气女儿实在咽不下。
咽不下也得咽,贺惜朝年纪轻轻,名声如此之显,未必是件好事,慧极必伤,古话总有道理。李夫人道。
二夫人微微一愣,娘的意思
且等着吧,有人比你还着急呢。
话说着,门口来报,二夫人,三房李姨娘来了。
快让她进来。李夫人说着深深地看了二夫人一眼,握了握她的手说,为娘不会害你,听娘的。
李月婵带着春香,忐忑地走进蘅芜苑,看着坐着的二夫人和李夫人,欠身行礼道:二夫人安,李夫人安。
都是自家人,怎如此分生,这里也没外人,叫母亲便是了。李夫人笑着对李月婵道,过来,这么多年没见,这模样变了不少,外头受了不少苦吧?
李月婵呆了呆,她从来没想到李夫人会如此和颜悦色地跟她说话,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一时间愣在原地。
二夫人看她这个模样,心里一股气便涌上来,李夫人暗中握了握她的手,她才撇开脸去说:娘都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
李月婵回过神,慌忙道:还,还好,谢夫人关心,夫人身体健康,一如当年,妾身深感欣慰。
唉,人老了,面上光鲜,里子也锈起来,这把年纪,你们都有了孩子,看着都过得好好的,母亲心里也安慰。李夫人叹了一声,然后拉着李月婵的手笑道,过年也没见你回娘家,惜朝都那么大了,既然回京,总该带他回去认认外祖的门吧?
看着李夫人的笑容,李月婵顿时一行清泪而下,跪下来道:女儿实在没脸回去见爹,更没脸见母亲,都是女儿的错,怎敢带他冒然登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