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主说的是,若非如此,奉威镖局的人怕是不会那么识趣。
    孟国师身边的那位大夫,底细可查到了?书生沉声问。
    随从立刻递上一叠厚厚的册子。
    墨鲤若是在场,必然会因其中的内容惊讶。
    上面详尽地写了他在雍州,太京以及上云山的踪迹。
    这是上百号人的所见、所闻汇总起来的。
    但凡墨鲤跟江湖人打过交道的事,基本都有记载,他在雍州废村祠堂里遇见渝东八虎和金风公子,在雍州行医赚钱,连去了石磨山寨的事都没漏过。
    石磨山寨这一段被着重标注。
    洞庭帮前长老庆大成,以及同为吴王效力的太极观桑道长带着几百来人上石墨山想要斩断齐朝龙脉,结果全军覆没,只有两三个受伤跌进山沟里的人侥幸捡了条命,活着出了山。
    这位墨大夫,是雍州皇陵之事后被分阁的人报上来后吾等才注意到的。此人手持的路引出自青州府衙,说的一口好官话,尤为出奇的是,他替人诊病,不仅医术精妙针灸了得,更能听会说十来种方言。导致我们打探此人乡籍时颇费周折,险些被误导。
    书生将册子翻了几页,沉吟道:他用的是什么兵器?
    多以空手应敌,武功之高,堪为江湖中绝顶之列。随从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个孟国师,来历神秘,武功奇高。
    如今又来一位墨大夫,同样是摸不透底的路数。
    有孟戚在先,他们都不敢猜测墨大夫的年纪。
    阁主英明。对了,据说他二人还在平州青湖镇杀了圣莲坛分舵的舵主,废了青城派金剑老道一个徒弟的武功,加上孟戚在雍州杀了春山派的松崖长老,目前与他们有仇的,就是这两派了。
    平州之前呢?
    这目前还在继续搜罗消息,有人说秋陵县地动之后,墨大夫似乎去救治过灾民。
    书生闻言皱眉道:秋陵县司家跟他们有无接触?
    尚未知晓,不过看他们对青乌老祖以及圣莲坛的态度,跟司家应该不是同路人。不过这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实在不知是何关系。随从百思不得其解。
    书生思忖片刻,下了决断,孟戚之前应是隐居在太京上云山,这位墨大夫却是从未在江湖上出出现过,如此人物籍籍无名实在难以想象。关于孟戚的来历我们已经查了不下十遍,不如暂时搁置,把重点放在这位墨大夫身上,或许能从他这里,一起挖出孟国师的来历。
    册子翻到太京之后记载,里面搜集的事愈加复杂。
    有孟戚墨鲤在城门前路引被揭穿造假,转身就跑的事。
    龙爪峰六合寺毁于一旦,锦衣卫副指挥使宫钧也牵扯其中,孟戚墨鲤二人跟厉帝陵的真假之谜有关的猜测。包括藏风观溃散逃出的人说孟戚曾和青乌老祖在弦月观拼斗,打得天昏地暗的事。
    青乌老祖死在禁宫之内,具体情况无法得知,可是宫变之后,孟戚墨鲤二人却带了一个身份成谜的的年轻人出现在京城牡丹坊的风行阁分舵,那里又是个书铺。
    还有一件事未曾写上去,齐朝二皇子宫变之后不知去向,他们身边就恰好多了一个年纪相仿还查不出来历的年轻人。随从低声道,再者,青乌老祖的武功吾等心中都有数,其人狡诈多智,更思谋反日久,不至于稀里糊涂地被火炮轰死。故而齐帝陆璋暴亡、青乌老祖命丧黄泉可能都与二人有关。
    书生不置可否,径自翻过一页,指着后面道:他们在风行阁花钱打听京城中造银针最好的工匠?
    不错,那工匠有前朝功名,曾几次替人代考会试。孟国师离开太京之后,这个工匠也跑了。随后太京锦衣卫开始严查科举舞弊案,朝中张相一党人人自危,永宸帝依旧没有收手的打算,似乎要一查到底了。
    宫廷、朝堂、江湖
    似乎哪里都有这两人的影子。
    听闻阁主那时也在太京,不知
    天现异象,我带了人出城查看,结果反被困在城外。宫变封锁城门,许久方开,那时青乌老祖已死,吾等的势力再如何庞大也很难触及禁宫之中。连朝堂的事也很难摸得分明,能做到通晓来龙去脉的,只有这些江湖事了。
    书生感叹间,楼下忽然传来响动。
    一个人影狼狈地窜入客栈院墙。
    不是别人,正是失踪了一整夜的长信帮主。
    他没有去找自己手下的人,也没找打得正欢的四帮十二会,反而偷偷摸摸地潜入这家客栈。
    糟了。随从脸色大变。
    他们因为原本就住在这家客栈里,加上外面闹得不可开交,孟戚未必注意到还有人在窥看他行踪。现在长信帮主闯了进来,孟戚要是再无察觉,那就愧对绝顶高手的名号了。
    阁主?众人连忙望向书生。
    罢了,葛长信这人贪生怕死,守不住秘密。现在我们要走也晚了,不如堂堂正正地一会这位前朝国师。
    ***
    孟戚笑眯眯地看着满头大汗、遍身污泥的长信帮主。
    我竟不知帮主这样卖力,怎么,还准备来送送我们?
    长信帮主连连摇头,他眼神控制不住地往后溜去,骂着自己糟透了的运气。
    孟戚怎么也在这家客栈里?他明明要来找的是
    墨鲤忽然回头。
    嘎吱。
    客栈大堂通向后院的门被推,一群人鱼贯而入。
    有穿细布的商客,有田庄收账的管事,也有随从、小厮和车夫。看起来各不相干,却站在一处,客栈的掌柜伙计认出一些是住在店里的客人,还有的不是,只是这些人面无表情的模样,令他们脊背发凉。
    我说怎么总觉得有人在瞧着我,看来这客栈里还住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孟戚负手道。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出进来的人都是练家子,而且武功很不错。
    比外面四帮十二会的人强多了。
    蔡老爷子带来的龙头会帮众,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们。
    虽然武功不及蔡老爷子,但是勉强也说得上江湖二流高手。
    这就很惊人了。
    尤其他们的模样都很普通,穿得也很随便,身上没有半点属于高手的傲气。
    如果不是挺直脊背锋芒毕露,可能走在路上都很难被发现。
    墨鲤发现这些人都在不着痕迹地打量自己,好像比起孟戚,自己更令他们感兴趣。墨鲤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禁望向孟戚。
    孟戚的脸色一沉,正要发怒,便见门外走进来一位书生。
    暗器嗤嗤连响,客栈掌柜跟伙计一头栽倒昏迷不醒。
    墨鲤中途拦截下了一枚暗器,在上面闻到了迷药的味道。
    他暗运内力摒除这股浓得让人昏沉的气味,随手将暗器丢在了桌上。
    墨鲤抬头望去,只见书生穿着一件单薄的白衣,上面还有洗过缝补后的痕迹,形貌平凡,肤色粗黑。撇去举步神态之间的从容,这人就跟大街上的穷酸童生没有两样。
    孟国师、墨大夫,久仰二位之名,今日得见,吾甚幸之。
    书生笑意吟吟,一打照面就拱手深深一揖。
    他礼数做得周到,架子放得也低。
    墨鲤狐疑地看着此人。
    瞧我这般唐突,竟忘了报上名姓。书生失笑,再次拱手道,在下秋景,忝为风行阁之主。
    第200章 道不求真
    原来竟是阁主当面, 失敬了,看来我打搅了一桩好买卖。
    孟戚意有所指, 长信帮主被他这一句话说得脸色发白, 就差原地挖个洞钻进去了。
    不是因为羞愧, 而是尴尬,以及深深的畏惧。
    长信帮主来客栈做什么?自然是想要卖消息给风行阁。
    前朝国师现身,奉威镖局竟然是齐朝锦衣卫?!
    要不是蔡老爷子把人认出来了,他还不知道这煞星的来历呢!
    跑慢了,消息就不值钱了。
    卖他人行踪牟利被苦主正面撞上这已经让人头皮发麻了,更要命的是,孟戚显然不像是宽容大度不去追究的人。
    联想昨晚的遭遇, 长信帮主就感到后颈发凉。
    喂蚊子这招数,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幸好他满身泥污,早年又学过些敛气的功夫,这才没有遭到野蚊重点照顾。长信帮主想到今日太阳升起时, 见到龙头会诸人的惨烈模样,便有呲牙的冲动。
    看着都痒。
    长信帮主以己度人, 觉得孟戚必然要找自己算账了。
    殊不知孟戚早就想到了更深处, 他要追究的事也不是这一桩。
    风行阁在江湖上名号响亮,称一声如雷贯耳也不为过。孟戚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书生。
    不敢, 吾等不过是市井末流,搜罗江湖人需要的消息然后卖之糊口, 如何敢在孟国师面前充大?
    秋阁主神态谦恭, 完全不像是拥有显赫声望的江湖巨鳄。
    事实上风行阁已经触及了许多江湖宗派的底线, 虽然武林中历来都有做卖消息生意的组织,但是那些人都有顾忌,生意不敢做得太夸张,通常只是搜罗消息,整理一番再辨别真假之后就卖出。有时连谣言都卖,甚至会沦为有心者花钱故意散播谣言的地方。
    这才是大宗派眼里的江湖消息贩子,像风行阁这般不规矩的,就该早早消失。
    结果风行阁并没有消失,还把各地分舵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收了钱就毫无顾忌的泄露大宗派隐秘,连好些武林前辈年轻风流遗落在外的子女都知道,更别提一些道貌岸然之辈背后做下的龌蹉事了。
    恼羞成怒上门找麻烦的、想要灭口的、做了不能见光的事怕被人知道的多不胜数。
    风行阁的安然无恙,证明其麾下高手众多,在各地分舵都有高手坐镇。比起这个,能探查诸多隐秘第一时间掌握各类消息,又是另外一项了不得之处。
    孟戚正是因为后者,才对风行阁留心。
    曾率戎马踏九州的人,太清楚情报的重要性了。
    太京牡丹坊那一番接触,令他对风行阁起了兴趣。在太京时还特意跟踪过这些人一段时间,最后发现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人,跟官府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孟戚没有放松警惕,因为风行阁做生意的对象还包括运货贩卖的行商。
    张口能说出各地粮价布价盐价,何处歉收何处丰裕,以及官员清廉与否这是何等有用的力量?培养这个势力的人,目的究竟是什么?
    孟戚一边怀疑,一边又觉得自己多心,因为风行阁没有劣迹,还揭穿了不少人的罪行(虽然收钱),准确有效的商货情报令一些商队获益匪浅,同时缓解了某些地方高昂不下的物价,百姓受囤货缺物之苦少了。
    那些试图买下所有货物推高价格的当地商行,会遇到面对牟利心切赶来的行商,一船接一船,一天一车队,除非官府找个由头没收货物,否则什么商行能控得住行情继续囤货居奇?
    在朝廷官员看来,风行阁极其危险,且意图不明。
    可除此之外,它对百姓有更多的益处,又隐隐制约着武林中那些自以为能一手遮天背后作恶的宗派(一心要谋反干大事的青乌老祖例外),孟戚索性放下了怀疑。
    此世已非楚朝,许多事都在发生变化,只要不是为祸乡里,旁的事倒也不用轻易下判断。
    人不问心,道不求真。
    太过计较别人的本心跟目的,世事便没有多少能行的了。
    乘马车来豫州的路上,孟戚与墨鲤闲聊时还提到过风行阁,好奇这么一个不寻常的江湖消息贩子头目会是什么模样。
    或许是一个五十来岁,闯够江湖积累了大量人脉开始赚钱养老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年轻有抱负,准备做一番大事的人。没想到他们竟然在这家破旧的客栈里,与风行阁主不期而遇。
    孟戚扫了卡在柜台下面的客栈掌柜一眼。
    掌柜伙计都不像是风行阁的人,长信帮主急着卖消息,如何能准确地找到这家客栈来?
    莫非
    葛长信这个滑头,早一步跟风行阁主见过面了,知道这位知晓了江湖诸多秘闻的大人物在这里,出得起价钱,也对前朝国师的传闻有兴趣。
    阁主到这里来,想必不是算到了这里有热闹看。
    孟戚指的是客栈外面依旧打个没完的四帮十二会。
    书生失笑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哪儿及得上六百两金子的买卖?
    他出乎意料的直接,别说孟戚了,就连墨鲤都感到奇怪。
    风行阁这是在做什么?示好吗?
    孟戚却不怎么愿意买账,戏谑道:风行阁最贵的消息价值千金,飘萍阁属于哪一类?
    秋景不慌不忙地说:风行阁的消息大多是明码标价,也是你情我愿的买卖。可有时候消息也因人而异。譬如在下不提,孟国师也能查到六百两黄金的来龙去脉,买消息不过是验证所想和节省时间,于是这消息在国师这里就喊不上价了。既不值当,在下索性用它做个见面礼。
    这一番话说得面面俱到,漂亮至极。
    不止听着顺耳,也没丢风行阁的面子。
    墨鲤忍不住又看了书生一眼。
    孟戚立刻注意到了。
    这不是吃味,孟戚不会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
    什么?国师就是这样的人?
    不不,洞察细微,分明是长处。
    孟戚留心这个,是因为方才风行阁主自报家门时,墨鲤的反应像是慢了一拍,目光狐疑地打量秋景。
    那不是惊讶的反应,更像是看到了疑惑的东西,为进一步确定才耽搁了。
    孟戚想问的时候,墨鲤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模样。
    有了大夫这个无意的提醒,孟戚就处处留意,如今真被他看出些许端倪。
    秋景年岁轻,人却是极沉稳,加上一群武功好手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个个皆是恭顺敬重的模样,叫人立刻将秋景高看了几分。
    秋景的武功不高。
    还不如他的手下。
    他其貌不扬,看着极为普通,旁人见了只会以为秋景刻意收敛气息,叫人看不透虚实,于是愈发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一见面就被墨大夫注意到的,却是另一件事。
    秋景对着二人略微变化的表情,以及扫过自己耳垂、脖子的视线,身形顿时一僵。
    恋耽美

章节目录


鱼不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天堂放逐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堂放逐者并收藏鱼不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