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大夫又在看自己了。
那就更要维持气度跟仪态了。
孟戚定了定神,若无其事地唤了一声:大夫?
墨鲤回过神,下意识地问:对了,水井呢?
在后院,我们刚才还路过了。孟戚随口回答。
他隐约猜出大夫的意思,继而摇头道,这里好像没什么问题。
话虽如此,为了核实,墨鲤还是去查看了水井。
恰好有个和尚在提水,墨鲤以极快的身法掠过他身边,和尚身体一晃,墨鲤抄手扶了下木桶,手掌顺利沾到了水珠。
后院里的和尚都在忙碌,提水的这个和尚只是以为自己没有站稳,他揉揉眼睛转头一看,什么都没有发现。
只有扫墙角的小沙弥睁大了眼睛,想起了昨晚的那阵怪风。
如何?孟戚见到墨鲤回来,发现他神色不对,心顿时沉了下去。
墨鲤将右手凑近鼻尖,过了一会儿,才缓缓摇头道:有些不对。
味道轻得近似于无,可终归是有的。
这些水直接喝下去,还不至于令人出现症状,但井水被煮开之后,靠近炉子的人会受到影响。
墨鲤追问:你能感觉到寺庙下方陵墓的情况吗?
不太清楚,帝陵都有很厚的封土层,纵然在地下,整座陵墓外面一样被坚硬的封土裹着。不止水渗不进,灵气也不能入内,因为其中毫无生气,每一处灵穴修为帝陵,那里的天地灵气流转就会被彻底击溃,不复从前。
孟戚大约知道厉帝陵里有什么陪葬品,因为这些东西要被运送进山,陵寝完成之前还得一一安放,可是帝陵入口一旦封死,里面的情况就看不到了。
水井有异味,说明厉帝陵内的水银可能外流了,封土层破损你再试试?
听了墨鲤的催促,孟戚闭上眼睛,认真查探了一番。
似乎在东北角,那边的封土层太薄了,等等!是后来填补的!果然有人发现了厉帝陵,只是他不知为何,又把挖出的洞穴填了起来?
孟戚十分吃惊,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盗了墓还填坑的人。
墨鲤皱眉问:水银呢?
有残留的气息,封土破口恰好靠近水源,看来外溢的部分已经进入了地下水脉。孟戚眉头皱得更紧,他没有感觉到异样,难道是被毒得麻木了?
墨鲤随手掐断一片草叶,放在嘴里咀嚼了几下。
异味近似于无。
这还是在六合寺的范围内,也就是最接近水银外泄地的草叶。
口中草叶的苦涩,就像墨鲤此刻的心情。
他怎么忘了,四郎山龙脉尚且成形,就遭遇大难,本身无力回天,更不能救得山中生灵,可是上云山不一样。
同样的麻烦,对四郎山龙脉是致命一击,在太京龙脉这里可能就是病痛。
上云山有十九峰,面积抵得上十个四郎山,想挖空上云山可没有那么容易。
修建帝陵,不止会深挖,陵墓完工之后那些工匠很有可能没法活着出去,帝王驾崩之后,或许还有宫人妃嫔殉葬。
水银藏于墓穴中,原本无事,孟戚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意外。
可是墓中水银外泄,流入山中水源,这麻烦就大了。
四郎山矿坑里的苦役,除了累死病死的,其他都因提炼金子时挥发的水银所致,这样的毒性较之直接饮水的秋陵县百姓剧烈得多。累累白骨,加上草草填埋的废弃矿道,四郎山龙脉无力自救,最终爆发。
想到这里,墨鲤虽不至于感而自伤,却也心生寒意。
孟戚可能已经直接熬过了这一步。
混入上云山水源的麻烦,已经逐渐被龙脉滤清了,新生的草叶都没怎么受到影响,比起四郎山,这里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可能再过一年,连水中的少许异味都不再有了。
孟兄
大夫昨夜不是直呼吾名了,为何又客套起来?孟戚不知道墨鲤刚才想了什么,只见大夫看了自己一眼又一眼,饶是镇定远胜常人,也不禁忐忑。
墨鲤听到孟戚这样一本正经地质问,顿感荒谬,不由得问道:孟兄一直称呼我为大夫,现在却怪我过于客套?
论起称呼的亲近性,分明是自己占优,大夫算是怎么个亲近的称呼?
孟戚摸了摸鼻子,尴尬地回答:平辈本该以字相称,但当年称呼我字的人太多了,大夫还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吧。
虽然直呼其名是无礼之举,但孟戚不需要墨鲤对自己有礼。
乡野之人、江湖之辈,都是随口叫名。
大夫可有字?
自然,老师为我取字
墨鲤还没说完,就被孟戚摆手打断了。
险些忘了大夫还有师长,那这字我也不能称呼。孟戚考虑得很周到,万一日后床笫之间念成了习惯,大夫回去听师训,听老师唤他的字难道不会别扭吗?
这可要不得。
既如此,可有小字?孟戚颇为期待。
字与小字不是一回事,小字是小名、乳名。
墨鲤当然没有,他被秦逯捡到之后,懵懵懂懂的识了些字,就自己给自己取了名字,告诉秦逯他名叫墨鲤。秦逯以为这是孩子原本的名字,也没往心里去。
墨鲤背书又快又好,还不像寻常孩童那般顽劣,秦逯很早之前就不把他当孩子看了,自然不会喊什么小名。
我没有,孟兄呢?
也无。
孟戚的经历比墨鲤复杂多了,他从没有化为孩童在人间长大,又上哪儿有乳名?
称呼不过世俗之礼,我与大夫皆非俗世之人,还是不用麻烦了。孟戚叹息,不得不在称呼这个问题上退让。
墨鲤神情古怪。
方才那句话听着舒坦,很有狂傲之气,可事实上孟戚还是自夸了一下吧?没判断错吧?
墨鲤木然地想,哦,区别就是孟国师开始带上他,把两个一起夸。
不管是谁填了盗洞,厉帝陵被人发现是事实。墨鲤提醒。
可能是青乌老祖,也有可能是这个寺庙的方丈,谁知道呢?孟戚背负双手,轻松写意地说,现在我们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装作游山之人,进庙借宿我觉得这和尚应该还记得我的模样,吓他一吓,或许就有答案了。第二,就是先发制人,挟制宫钧,逼迫他说出所有知道的事,
墨鲤:
两个选择都不怎么样,尤其是第二条,充满了想找理由揍人的意味。
正说着,忽然听到前殿厢房里传来一声惊叫。
那六合寺的方丈显然惊惶到了极致,隔这么远都能隐约听到。
此刻房中。
原本老和尚对着锦衣卫副指挥使,狡辩了几句自己的父亲不是陈朝太子,自己也不是那个在报国寺出家法号天圆的僧人,可是在宫钧丢出几份文书,揭穿老和尚盗用他人度牒冒充他人身份的事后,这位方丈就眼露绝望,颓然坐倒在地。
宫钧当然不是为了要把这人抓回去,陈朝后裔根本不值钱,他冷声问:传国玉玺呢?
老和尚神情茫然,待他知道宫钧是为了传国玉玺而来,并且似乎认定了这东西早在陈朝太子潜逃出京的时候就调包了,投江时抱的就是假传国玉玺时,他差点儿要痛骂了。
胡说八道!
老和尚震惊地叫道,随后他意识到不能大声,便气急败坏地说:老衲从未见过这件东西!
多年念佛涵养全都丢在了脑后,方丈心知这事要是辩不清楚,他就没有活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论龙脉的新陈代谢哦不,是论环境的自净能力
不科学的世界才能做到这种效果。
我们的_搞不了,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难题
第101章 十年三入京
倘若你们齐朝得到的那块玉玺是假的, 为何认定是我父亲调换的, 为什么不是楚朝宗室做了什么?
宫钧闻言,嘴角一牵,似笑非笑地说:你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出家时法号天圆的老和尚神情一滞,他虽然老了,但是脑子还算好使, 多年念经也没有念傻。
你们根本没能拿到传国玉玺?连假的都没有?老和尚骇然地问。
传国玉玺只是一块象征物, 如果已经坐稳了天下, 自然不在意拿到手的玉玺是真是假。因为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像齐朝这样迟迟无法平定天下的, 便不能忍受传国玉玺流落在外了。
陆璋打下太京, 把楚朝宗室几乎斩尽杀绝。楚朝后裔的日子可比当年陈朝后裔难过多了,想要把传国玉玺偷运出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个万一,这十几年来也都查了个遍。
即使这样, 仍然没有找到?
而南边的楚朝三王若是有传国玉玺,早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了, 也不至于为了争谁才是楚朝正统一直明争暗斗。
这样一来, 自然就要怀疑楚朝的玉玺究竟存不存在了。
传国玉玺平日里又不会拿出来给人看,只会在重要的圣旨以及祭天文书上压个印,只要印出来的字对了,它具体长什么模样, 旁人怎么能知道?
或许这枚假印在宫变时被毁, 齐朝要追查真正的玉玺,可不就冲着再前面的陈朝去了吗老和尚以为自己想通了关节, 脸色煞白。
宫钧有意误导老和尚,他伸手将人拎了起来,半威胁地说:锦衣卫还是你们陈朝开始建立的,身为陈朝的皇室后裔,纵然出家为僧,也应该对诏狱有所了解。凡是关进去的人,无不求个痛快的死法!还是趁早说出你知道的事,别怪本官没有提醒你
老和尚哆嗦着,神情惊惧。
事实上齐朝的锦衣卫没有陈朝那么可怕,倒不是因为本朝的锦衣卫办事公正开明,而是陆璋要守着君臣和乐的面子。不会像陈朝那样凶神恶煞直接把皇帝看不顺眼的官员拿下丢进诏狱,然后几年十几年不得见天日,折磨得跟鬼似的。
然而老和尚不知道这些,锦衣卫在民间声名狼藉,加上齐朝皇帝杀人太多,他越想越是惧怕,强撑着说:老衲实在想用传国玉玺换命,可是没有,吾命休矣!
说着把眼一闭,眼泪滚了下来,显得十分可怜。
宫钧却不买他这个账。
他当然不是查到了老和尚的身份之后,便一厢情愿地觉得这人肯定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自然是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陈朝后裔。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本官与你好言好语,你却不当回事。
宫钧手按佩刀,门外与窗前都有锦衣卫守着,那几个人都是他的亲信,别说这老和尚不会武功了,就算会,今天也别想逃出六合寺。
三年前,六合寺曾经修缮过房舍,是也不是?
这,寺院年久失修,屋顶漏水,还能不修?老和尚下意识地辩驳,眼神却是发直,他显然没有想到宫钧会直接提到这件事。
好一个避重就轻。宫钧一字一顿地说完,盯着老和尚冷笑道,修屋顶确实是寻常之事,百姓家亦是年年都有,然而六合寺在三年前那次修房舍,可不是修房顶那么简单吧!
老和尚呐呐不言,额头尽是冷汗。
宫钧正要再说,忽然觉得后背有些发凉,他心中一紧,侧耳倾听。
老和尚粗重的呼吸声、门外的锦衣卫来回走动,让佩刀跟衣袍下的铠甲撞在一起的声响、风吹过山林的声音
宫钧狐疑地等待了一会,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屋顶上的墨鲤:
他现在相信孟戚说的话了,这个宫副指挥使确实跟兔子很像。
不是胆小得像兔子,而是对风吹草动十分敏锐。
墨鲤已经足够小心了,耽误了好一会儿才避开这些锦衣卫的视线,还特意从寺庙正殿上的屋顶,绕到这边厢房上。
踏雪无痕的轻功,连半点声响都没发生,宫钧还是感觉到了不对?
墨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对着孟戚做了个手势,后者默默地离开了房顶。又过了半柱香的工夫,屋里重新响起了说话声。
这敏锐程度,当真是墨鲤平生仅见。
眼下虽然把宫钧糊弄过去了,但是警兆不能频生。现今已经出现了两回,要是再来一次,这位宫副指挥使估计就要溜之大吉了。
墨鲤为了避免被下面的人发现,身体刻意压低,几乎贴在屋顶瓦片上。
孟戚索性躺在寺庙正殿的房顶上,侧头看着墨鲤。
墨鲤无奈,微微摆手示意孟戚不要随便乱动。
宫钧不知道自己头顶上已经多了一个偷听的人,他理了理思绪,看着面无人色的老和尚,蓦地发问:当日六合寺内的僧人因修缮房舍去了别寺挂单,年月日皆可查,前后共计十一日。这是什么房顶,如此难修?耗费这般精力去做,寺中为何没有明显的变化?香客们看得真真切切,挂单回来的僧人没多久下山时又抱怨屋顶漏水,怪哉!
老和尚动了动嘴唇,喃喃地说了几个字。
饶是墨鲤内力精深,也只勉强听到主殿房梁等字。
怎么,还想狡辩?想拿更换房梁来说事?宫钧拿出了一本册子丢在老和尚面前,语气不善地说,六合寺十年来修缮房舍的情况,本官已经查得一清二楚,包括尔等从何处购买木料瓦片,经手的商家是谁,领了工钱的匠户是何人等等。唯有一事可疑,这十年间曾有三次,所雇匠人不知来历,查无实处,其中就包括三年前那次大修。
天下间,户籍管得最为严格。工匠乃是匠籍,是有册可查的。
结果诺大的京城,连同上云山附近的村落,所有工匠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三年前修过六合寺的人。宫钧又把范围扩大到京城附近的县镇,仍然一无所获。
工匠通常不是一人干活。
出门干活的有人证,闲在家里也有街坊邻居可证。
恋耽美
那就更要维持气度跟仪态了。
孟戚定了定神,若无其事地唤了一声:大夫?
墨鲤回过神,下意识地问:对了,水井呢?
在后院,我们刚才还路过了。孟戚随口回答。
他隐约猜出大夫的意思,继而摇头道,这里好像没什么问题。
话虽如此,为了核实,墨鲤还是去查看了水井。
恰好有个和尚在提水,墨鲤以极快的身法掠过他身边,和尚身体一晃,墨鲤抄手扶了下木桶,手掌顺利沾到了水珠。
后院里的和尚都在忙碌,提水的这个和尚只是以为自己没有站稳,他揉揉眼睛转头一看,什么都没有发现。
只有扫墙角的小沙弥睁大了眼睛,想起了昨晚的那阵怪风。
如何?孟戚见到墨鲤回来,发现他神色不对,心顿时沉了下去。
墨鲤将右手凑近鼻尖,过了一会儿,才缓缓摇头道:有些不对。
味道轻得近似于无,可终归是有的。
这些水直接喝下去,还不至于令人出现症状,但井水被煮开之后,靠近炉子的人会受到影响。
墨鲤追问:你能感觉到寺庙下方陵墓的情况吗?
不太清楚,帝陵都有很厚的封土层,纵然在地下,整座陵墓外面一样被坚硬的封土裹着。不止水渗不进,灵气也不能入内,因为其中毫无生气,每一处灵穴修为帝陵,那里的天地灵气流转就会被彻底击溃,不复从前。
孟戚大约知道厉帝陵里有什么陪葬品,因为这些东西要被运送进山,陵寝完成之前还得一一安放,可是帝陵入口一旦封死,里面的情况就看不到了。
水井有异味,说明厉帝陵内的水银可能外流了,封土层破损你再试试?
听了墨鲤的催促,孟戚闭上眼睛,认真查探了一番。
似乎在东北角,那边的封土层太薄了,等等!是后来填补的!果然有人发现了厉帝陵,只是他不知为何,又把挖出的洞穴填了起来?
孟戚十分吃惊,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盗了墓还填坑的人。
墨鲤皱眉问:水银呢?
有残留的气息,封土破口恰好靠近水源,看来外溢的部分已经进入了地下水脉。孟戚眉头皱得更紧,他没有感觉到异样,难道是被毒得麻木了?
墨鲤随手掐断一片草叶,放在嘴里咀嚼了几下。
异味近似于无。
这还是在六合寺的范围内,也就是最接近水银外泄地的草叶。
口中草叶的苦涩,就像墨鲤此刻的心情。
他怎么忘了,四郎山龙脉尚且成形,就遭遇大难,本身无力回天,更不能救得山中生灵,可是上云山不一样。
同样的麻烦,对四郎山龙脉是致命一击,在太京龙脉这里可能就是病痛。
上云山有十九峰,面积抵得上十个四郎山,想挖空上云山可没有那么容易。
修建帝陵,不止会深挖,陵墓完工之后那些工匠很有可能没法活着出去,帝王驾崩之后,或许还有宫人妃嫔殉葬。
水银藏于墓穴中,原本无事,孟戚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意外。
可是墓中水银外泄,流入山中水源,这麻烦就大了。
四郎山矿坑里的苦役,除了累死病死的,其他都因提炼金子时挥发的水银所致,这样的毒性较之直接饮水的秋陵县百姓剧烈得多。累累白骨,加上草草填埋的废弃矿道,四郎山龙脉无力自救,最终爆发。
想到这里,墨鲤虽不至于感而自伤,却也心生寒意。
孟戚可能已经直接熬过了这一步。
混入上云山水源的麻烦,已经逐渐被龙脉滤清了,新生的草叶都没怎么受到影响,比起四郎山,这里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可能再过一年,连水中的少许异味都不再有了。
孟兄
大夫昨夜不是直呼吾名了,为何又客套起来?孟戚不知道墨鲤刚才想了什么,只见大夫看了自己一眼又一眼,饶是镇定远胜常人,也不禁忐忑。
墨鲤听到孟戚这样一本正经地质问,顿感荒谬,不由得问道:孟兄一直称呼我为大夫,现在却怪我过于客套?
论起称呼的亲近性,分明是自己占优,大夫算是怎么个亲近的称呼?
孟戚摸了摸鼻子,尴尬地回答:平辈本该以字相称,但当年称呼我字的人太多了,大夫还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吧。
虽然直呼其名是无礼之举,但孟戚不需要墨鲤对自己有礼。
乡野之人、江湖之辈,都是随口叫名。
大夫可有字?
自然,老师为我取字
墨鲤还没说完,就被孟戚摆手打断了。
险些忘了大夫还有师长,那这字我也不能称呼。孟戚考虑得很周到,万一日后床笫之间念成了习惯,大夫回去听师训,听老师唤他的字难道不会别扭吗?
这可要不得。
既如此,可有小字?孟戚颇为期待。
字与小字不是一回事,小字是小名、乳名。
墨鲤当然没有,他被秦逯捡到之后,懵懵懂懂的识了些字,就自己给自己取了名字,告诉秦逯他名叫墨鲤。秦逯以为这是孩子原本的名字,也没往心里去。
墨鲤背书又快又好,还不像寻常孩童那般顽劣,秦逯很早之前就不把他当孩子看了,自然不会喊什么小名。
我没有,孟兄呢?
也无。
孟戚的经历比墨鲤复杂多了,他从没有化为孩童在人间长大,又上哪儿有乳名?
称呼不过世俗之礼,我与大夫皆非俗世之人,还是不用麻烦了。孟戚叹息,不得不在称呼这个问题上退让。
墨鲤神情古怪。
方才那句话听着舒坦,很有狂傲之气,可事实上孟戚还是自夸了一下吧?没判断错吧?
墨鲤木然地想,哦,区别就是孟国师开始带上他,把两个一起夸。
不管是谁填了盗洞,厉帝陵被人发现是事实。墨鲤提醒。
可能是青乌老祖,也有可能是这个寺庙的方丈,谁知道呢?孟戚背负双手,轻松写意地说,现在我们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装作游山之人,进庙借宿我觉得这和尚应该还记得我的模样,吓他一吓,或许就有答案了。第二,就是先发制人,挟制宫钧,逼迫他说出所有知道的事,
墨鲤:
两个选择都不怎么样,尤其是第二条,充满了想找理由揍人的意味。
正说着,忽然听到前殿厢房里传来一声惊叫。
那六合寺的方丈显然惊惶到了极致,隔这么远都能隐约听到。
此刻房中。
原本老和尚对着锦衣卫副指挥使,狡辩了几句自己的父亲不是陈朝太子,自己也不是那个在报国寺出家法号天圆的僧人,可是在宫钧丢出几份文书,揭穿老和尚盗用他人度牒冒充他人身份的事后,这位方丈就眼露绝望,颓然坐倒在地。
宫钧当然不是为了要把这人抓回去,陈朝后裔根本不值钱,他冷声问:传国玉玺呢?
老和尚神情茫然,待他知道宫钧是为了传国玉玺而来,并且似乎认定了这东西早在陈朝太子潜逃出京的时候就调包了,投江时抱的就是假传国玉玺时,他差点儿要痛骂了。
胡说八道!
老和尚震惊地叫道,随后他意识到不能大声,便气急败坏地说:老衲从未见过这件东西!
多年念佛涵养全都丢在了脑后,方丈心知这事要是辩不清楚,他就没有活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论龙脉的新陈代谢哦不,是论环境的自净能力
不科学的世界才能做到这种效果。
我们的_搞不了,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难题
第101章 十年三入京
倘若你们齐朝得到的那块玉玺是假的, 为何认定是我父亲调换的, 为什么不是楚朝宗室做了什么?
宫钧闻言,嘴角一牵,似笑非笑地说:你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出家时法号天圆的老和尚神情一滞,他虽然老了,但是脑子还算好使, 多年念经也没有念傻。
你们根本没能拿到传国玉玺?连假的都没有?老和尚骇然地问。
传国玉玺只是一块象征物, 如果已经坐稳了天下, 自然不在意拿到手的玉玺是真是假。因为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像齐朝这样迟迟无法平定天下的, 便不能忍受传国玉玺流落在外了。
陆璋打下太京, 把楚朝宗室几乎斩尽杀绝。楚朝后裔的日子可比当年陈朝后裔难过多了,想要把传国玉玺偷运出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个万一,这十几年来也都查了个遍。
即使这样, 仍然没有找到?
而南边的楚朝三王若是有传国玉玺,早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了, 也不至于为了争谁才是楚朝正统一直明争暗斗。
这样一来, 自然就要怀疑楚朝的玉玺究竟存不存在了。
传国玉玺平日里又不会拿出来给人看,只会在重要的圣旨以及祭天文书上压个印,只要印出来的字对了,它具体长什么模样, 旁人怎么能知道?
或许这枚假印在宫变时被毁, 齐朝要追查真正的玉玺,可不就冲着再前面的陈朝去了吗老和尚以为自己想通了关节, 脸色煞白。
宫钧有意误导老和尚,他伸手将人拎了起来,半威胁地说:锦衣卫还是你们陈朝开始建立的,身为陈朝的皇室后裔,纵然出家为僧,也应该对诏狱有所了解。凡是关进去的人,无不求个痛快的死法!还是趁早说出你知道的事,别怪本官没有提醒你
老和尚哆嗦着,神情惊惧。
事实上齐朝的锦衣卫没有陈朝那么可怕,倒不是因为本朝的锦衣卫办事公正开明,而是陆璋要守着君臣和乐的面子。不会像陈朝那样凶神恶煞直接把皇帝看不顺眼的官员拿下丢进诏狱,然后几年十几年不得见天日,折磨得跟鬼似的。
然而老和尚不知道这些,锦衣卫在民间声名狼藉,加上齐朝皇帝杀人太多,他越想越是惧怕,强撑着说:老衲实在想用传国玉玺换命,可是没有,吾命休矣!
说着把眼一闭,眼泪滚了下来,显得十分可怜。
宫钧却不买他这个账。
他当然不是查到了老和尚的身份之后,便一厢情愿地觉得这人肯定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自然是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陈朝后裔。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本官与你好言好语,你却不当回事。
宫钧手按佩刀,门外与窗前都有锦衣卫守着,那几个人都是他的亲信,别说这老和尚不会武功了,就算会,今天也别想逃出六合寺。
三年前,六合寺曾经修缮过房舍,是也不是?
这,寺院年久失修,屋顶漏水,还能不修?老和尚下意识地辩驳,眼神却是发直,他显然没有想到宫钧会直接提到这件事。
好一个避重就轻。宫钧一字一顿地说完,盯着老和尚冷笑道,修屋顶确实是寻常之事,百姓家亦是年年都有,然而六合寺在三年前那次修房舍,可不是修房顶那么简单吧!
老和尚呐呐不言,额头尽是冷汗。
宫钧正要再说,忽然觉得后背有些发凉,他心中一紧,侧耳倾听。
老和尚粗重的呼吸声、门外的锦衣卫来回走动,让佩刀跟衣袍下的铠甲撞在一起的声响、风吹过山林的声音
宫钧狐疑地等待了一会,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屋顶上的墨鲤:
他现在相信孟戚说的话了,这个宫副指挥使确实跟兔子很像。
不是胆小得像兔子,而是对风吹草动十分敏锐。
墨鲤已经足够小心了,耽误了好一会儿才避开这些锦衣卫的视线,还特意从寺庙正殿上的屋顶,绕到这边厢房上。
踏雪无痕的轻功,连半点声响都没发生,宫钧还是感觉到了不对?
墨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对着孟戚做了个手势,后者默默地离开了房顶。又过了半柱香的工夫,屋里重新响起了说话声。
这敏锐程度,当真是墨鲤平生仅见。
眼下虽然把宫钧糊弄过去了,但是警兆不能频生。现今已经出现了两回,要是再来一次,这位宫副指挥使估计就要溜之大吉了。
墨鲤为了避免被下面的人发现,身体刻意压低,几乎贴在屋顶瓦片上。
孟戚索性躺在寺庙正殿的房顶上,侧头看着墨鲤。
墨鲤无奈,微微摆手示意孟戚不要随便乱动。
宫钧不知道自己头顶上已经多了一个偷听的人,他理了理思绪,看着面无人色的老和尚,蓦地发问:当日六合寺内的僧人因修缮房舍去了别寺挂单,年月日皆可查,前后共计十一日。这是什么房顶,如此难修?耗费这般精力去做,寺中为何没有明显的变化?香客们看得真真切切,挂单回来的僧人没多久下山时又抱怨屋顶漏水,怪哉!
老和尚动了动嘴唇,喃喃地说了几个字。
饶是墨鲤内力精深,也只勉强听到主殿房梁等字。
怎么,还想狡辩?想拿更换房梁来说事?宫钧拿出了一本册子丢在老和尚面前,语气不善地说,六合寺十年来修缮房舍的情况,本官已经查得一清二楚,包括尔等从何处购买木料瓦片,经手的商家是谁,领了工钱的匠户是何人等等。唯有一事可疑,这十年间曾有三次,所雇匠人不知来历,查无实处,其中就包括三年前那次大修。
天下间,户籍管得最为严格。工匠乃是匠籍,是有册可查的。
结果诺大的京城,连同上云山附近的村落,所有工匠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三年前修过六合寺的人。宫钧又把范围扩大到京城附近的县镇,仍然一无所获。
工匠通常不是一人干活。
出门干活的有人证,闲在家里也有街坊邻居可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