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在此刻前功尽弃。
他视线微微垂着,脸色阴晴不定,难看至极。
杀意遍布四周,肆虐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行刑人在威压之下心脏差点蹦出胸膛,双腿一抖,不敢发一语的跪了下去。
片刻后,太子抱着人站起身。
眼角的每一处细微动作都昭示着暴怒,眼中酝酿的墨汁再次将其他神情淹没。
终于,这索命阎罗抬脚一踢地上那剑。
剑似离弦,顷刻间飞了出去!
行刑侍卫登时倒了下去,喉咙里发出咕噜的血液倒流声。
脖颈之上,长剑立起,泛着骇人的寒光微微颤栗。
荔王腾然惊坐而起!
他按着桌子的手微微发抖,你了半天,才强自镇定,震怒道:太子无故杀人,置天地王法于何地?!
天地王法?太子冷笑一声,捏了捏拳头。
咯吱作响,那是他拼命克制住的杀意。
猎场行刺一事,杀手已死,淑嫔又没了,这宋太医,可是唯一证人。阴鸷锐利的眼神射向荔王,似乎有实质般钉住手脚,叫他动弹不得。
太子慢慢道:皇叔这么着急处置他,倒叫侄儿不得不多想了
太子这是何意?荔王惊问。
不等太子作答,他朝天一拱手,凛然道:太子枉顾礼法,视人命如草芥!今日之事我定会禀告皇上,求一个公正交代!
就算你不去,我也会去。太子打断他。
他将人抱到怀中,紧紧护着,看了一眼院判。
院判心领神会。
伸手用袖子擦了擦唇边的血迹,爬起来到太子身侧。
他探着头看了一眼宋春景,颤抖着手按上几个穴位,松了一口气:
生命无碍,只是还得尽早医治。
太子仍旧盯着他,院判想了想,又道:或许会留疤。
太子不发一言,转身欲走。
太子可要想好!今日若把罪犯带走
嗖
衣摆起落眨眼间完成,唯有兜住的风穿梭其中,使衣角微微摆动。
飞来的剑长眼似的从他耳畔扎到了身后,狠狠钉到了墙面上,嗡剑长而软,诈然受力不住颤抖。
荔王猛地被迫住口。
他只觉侧脸一凉,后知后觉感受到鬓角发丝拉扯的头皮惊痛。
伸手一摸,手上沾染了些许血丝,刹那间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面前的太子抬起眼,居高临下注视着他。
耳畔的震动声已经停了,精钢制作成的锋利刀面却折射出刺眼光明,叫荔王睁不开眼。
他勉强支撑着身体,似乎正承受千军之压,无法挪动半步。
下一刻浑身哆嗦着瘫倒下去,歪在椅子上,觉得呼吸都异常费劲。
太子整张脸比平时更加冷硬,弥漫的肃杀之气此刻已到临界,喧嚣着要汹涌而出。
闫真心中狠狠一跳,怕他真的收不住怒气将荔王处置了。
太子身份尊贵,杀人一个或是杀人一千个,寻个由头都可以。
但是若杀了皇亲国戚,又有着血脉上的牵绊,那即便言官的奏折不能将他如何,唾沫也要将东宫淹没。
他连滚带爬到太子身边,低声道:殿下!
然后看了一眼他怀中人。
宋春景头微微侧着,整个人萎靡缩在他怀中。
即便昏迷不醒,眉头也微微皱着,忍受着万分痛苦一般。
闫真道:十指连心,殿下快走吧!
太子手中触摸到的衣衫滑腻湿润,一时也分不清是原本的血还是他刚刚发出的汗。
危险的眼睛微微眯起:刑部这一摊子烂泥,早该拾掇拾掇了。
视线所及,侍郎浑身筋骨都软成一团,摊到了地上。
何厚琮大着胆子抬起头,同太子对视了一眼。
太子心思已经全然不在这里,张口道:剩下的你来处理。
说着,身形动,一刻不停的迈着匆匆跫音,眨眼没了身影。
闫真赶紧跟上他脚步,以待等候吩咐。
他深知道,若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此刻地上躺着的死尸,就是荔王的下场。
是、是是。何厚琮赶紧对着消失不见的背影应了。
藏在墙角阴影里一直瞧瞧看着的何思行,终于显露出身影,朝里头扒着墙边露出个脑袋。
趁他人不备,朝着他爹竖了个大拇指。
何厚琮面色一丝得意也不显,悄悄的,从袖口伸出来一根手指头,也给他回了一个。
何厚琮扶起脚下打滑的侍郎,拍了拍他肩膀。
他秉承太子口谕,摇身一变,成了此案负责人。
二人如今风水轮流转,全然掉了个个儿。
荔王气的浑身发抖,不能行走。
院判看了一眼,恭敬的对何厚琮道:王爷犯了心疾。
心疾是能要命的病,何厚琮立刻嘱咐道:院判虽然人在阶下,但却仍旧顶着太医院职位,请先行救治!
院判只觉半张脸火辣辣的疼,不用看也知道,定是肿的不忍直视。
他犹豫之后仍旧狠不下心,遂过去查看,又掐住几个大穴,片刻后松了口气。
无大碍,往后不能大急大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厚琮道了一声谢,荔王却根本听不进去,浑身哆嗦着试着站起来,接连几此都失败了。
何厚琮看了一眼侍郎,侍郎六神无主,于是他只好叫人通知李元昆,来接荔王。
李元昆还没到,圣旨先到了。
怕是皇上已经知道了太子没有南下却跑来了刑部的事情。
荔王缓了半天,立刻来了力气。
喘着粗气叫人搀扶着,跟着宣旨的太监,怒气冲冲往宫内去。
太子本该南下,却去而复返,跑到刑部撒了一顿怒火。
无数双言官御史的眼睛在明或暗处,紧紧盯着他。
总算逮到了机会。
他人刚到刑部,那边弹劾的折子就已经开始写。
待到出了刑部。
折子都写完了递到了皇帝跟前。
龙颜震怒。
皇帝坐在龙头椅上,手肘搁在桌上,压着折子,太阳穴处蹦蹦直跳。
来人,他闭上了模糊不清眩晕的眼,上气不接下气,道:将太子,给朕压来。
太子正往宫里来。
跟出去宣人的小太监走了个对头。
小太监匆匆跟在他后头往御书房走。
殿下待会儿莫要顶嘴,皇上生了大气了!这小太监脚下不停,边喘着细气道:奴才去请皇后娘娘,很快就回!
不必。太子寒着脸道。
小太监一犹豫。
太子目视前方,随意道:若是叫母后知道半个字,今日就打断你的腿。
小太监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是、是,奴才知道了!
御书房近在眼前。
敞着门。
正等着太子进去。
太子面沉如水,两步跨了进去。
刚一进门,迎面便是一沓飞过来的折子!
暴怒之中,皇帝将手中东西劈头盖脸的朝他扔过去,怒道:若是你这个太子不想当!就不要当了!
龙颜震怒,在场人都扑伏在地,战战兢兢,高呼:
皇上息怒啊
皇上身体要紧
折子噼里啪啦,漫天飞舞。
太子不躲不避,受了雷霆之怒。
坚定的目光直视当今天子双眼,没有丝毫犹豫道:儿臣有话要说。
他扛着龙腾虎啸的威压,站在门内。
像年轻强壮的狮子无声蛰伏着,伺机而动。
又像已脱鞘的刀,被华丽锦缎匆匆裹住,不经意间泄露出一点寒光,便已足够震慑人。
作者有话要说: ???
你们的脑洞可以出一部后宫绿帽子传*v*
第36章
荔王进了宫。
哭着进了御书房。
进了门,直接扑在了地上,哭的伤心欲绝:求皇兄为臣弟做主
皇帝掩着嘴咳了两声,起来说话。
荔王不起,哭着告状,臣弟正在审案,太子突然闯进来一剑杀死行刑侍卫,带走嫌疑罪犯,还要杀了臣弟哇
他抖着手,指着自己鬓角缺了一块儿头发,还有侧脸上的血迹。
太子如此不尊礼法!藐视皇权!草菅人命!荔王一张嘴,三条重罪当当当扣在了太子头上,置皇命于何地!置天下万民于何地!置祖宗基业于何地?!
荔王高呼完,抬起一张粘满眼泪鼻涕的脸,委屈的看着皇帝。
他挺大岁数虽然长得胖了些,显得年轻,却也是个胖老头儿了。
书房外头值守的太监有些忍不住,憋着笑。
皇上却未置可否。
皇兄啊!荔王继续哭天抢地道:臣弟一片丹心为您出力!太子却诸般为难,叫我情何以堪啊!
起来说话,皇帝这次话中语气沉了沉,赐座。
大太监亲自搬来座椅,放到了一旁。
荔王眼珠子转转,由人扶起来,动作轻微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一坐稳。
皇帝点了点书桌上一封奏表。
荔王伸长了脖子一看,是前些日子侍郎为着速断猎场行刺案上的奏表。
那日,我去贤淑殿,与淑嫔当面对质,猎场行刺一案,是否是她所为。皇帝说的很慢,似乎是涉及故人,非常伤心,淑嫔失口否认。
荔王看看那奏表,又看看皇上,重新跪在了地上。
皇兄明察,凶手永远不会说自己是凶手的!
这话说的不错,皇帝撑着头,伤心难耐道:不过淑嫔虽然有些刁蛮、横行霸道,但是心肠却不歹毒,做不出要人性命的事,更别提谋杀太子干预皇储事,我知道她。
淑嫔已死,皇帝回想点滴,全是她的好处。
即便她想要个孩子,也情有可原,他反问道:后宫之中,谁不想要个孩子?
朕也想要。他道。
朕想要他重复道。
可是
思及此,这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似乎是想起了刚去世的女人和孩子,眼中似乎弥漫雾气,薄厚闪烁不清,朕留不住。
他看惯了战场朝堂上的别离,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此刻也不过是个凡人。
一个刚失去女人和孩儿的凡人。
纵使女人还有还多,孩儿也未降生。
可血脉亲缘这种牵绊,从刚刚得知有孕的时候就开始发酵。
对于子嗣单薄的皇帝来讲,三个月,已将父情酝酿的足够浓厚。
荔王沉默听着,不敢插话。
淑嫔已死,皇帝正是伤感时刻。
这个时候若是再没眼色的说什么杀人凶手的事,那不是往皇帝心头上扎吗?
能在皇帝周围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敏锐至极。
沉默之间,皇帝伤心过度的情绪不停发酵扩展,四周又悄悄跪下去了一片人。
片刻之后。
皇帝终于收敛了些情绪。
又变成了那个高高在上,面沉如水,不闻喜怒只看国事的皇帝。
他拿下那奏表,露出底下垫着的另一封。
捏到手里,在桌子上心痛又无奈的摔了两下。
刺客是你府上的人,身上却带着后宫贵重钱物,按理说,你与淑嫔都有嫌疑
绝不可能是臣弟!荔王立刻高呼冤枉。
皇帝一摆手,示意稍安勿躁,现在淑嫔已经没了,唯一的证人宋春景你还要下死手整治,滥用私刑!
荔王,皇帝反问道:你是何居心啊?
皇帝此问,表面上是说他包容刺客,甚至就是幕后凶手,暗杀太子居心不良。
荔王多年伴君,却读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说不定淑嫔的死也有你的事。
淑嫔又是有孕的妃嫔,涉及皇嗣。
说不定皇室人丁不旺,子孙奇少,也有你动的手脚!
帝王的多疑是致命的。
荔王这下,不哭都不行了!
他从椅子上滑落,扑到地上膝行两步,伏地痛哭:天地良心啊!怎么可能是臣弟,臣弟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逾越!这真是,这天唷
他哭的惨,皇帝却根本听不到心里去。
似乎只要提起淑嫔,就想起莫大伤心事。
那日皇帝深深吁出一口长气,眉间愁苦满溢,苦泪又重新聚集到眼中,我不该去质问她,她心情不好伤了胎气,也有我的过错。
我实在是,后悔不已。他皱着眉,语中全是自责。
说罢竟猛烈咳嗽起来,大太监捧着水,给递到嘴边湿润了一下嗓子。
这才止住咳。
荔王耳尖的听到,皇上已经自称为我,并说出了后悔这种话。
要知道,君王一诺,万死不悔。
他即便真的做错事,错的再离谱,自会有人替他承受后果,献出生命。
无论如何,是不该悔的。
皇兄荔王竭力感同身受,寞道:节哀啊
皇帝擦了擦模糊不清的眼。
委顿的摆了摆手,这简单动作似乎用尽了他的全力。
朕再问你,要杀太子的是不是你?
荔王用力摇头,不是!
宋太医呢?皇帝又问,要杀宋太医的,是你吗?
恋耽美
他视线微微垂着,脸色阴晴不定,难看至极。
杀意遍布四周,肆虐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行刑人在威压之下心脏差点蹦出胸膛,双腿一抖,不敢发一语的跪了下去。
片刻后,太子抱着人站起身。
眼角的每一处细微动作都昭示着暴怒,眼中酝酿的墨汁再次将其他神情淹没。
终于,这索命阎罗抬脚一踢地上那剑。
剑似离弦,顷刻间飞了出去!
行刑侍卫登时倒了下去,喉咙里发出咕噜的血液倒流声。
脖颈之上,长剑立起,泛着骇人的寒光微微颤栗。
荔王腾然惊坐而起!
他按着桌子的手微微发抖,你了半天,才强自镇定,震怒道:太子无故杀人,置天地王法于何地?!
天地王法?太子冷笑一声,捏了捏拳头。
咯吱作响,那是他拼命克制住的杀意。
猎场行刺一事,杀手已死,淑嫔又没了,这宋太医,可是唯一证人。阴鸷锐利的眼神射向荔王,似乎有实质般钉住手脚,叫他动弹不得。
太子慢慢道:皇叔这么着急处置他,倒叫侄儿不得不多想了
太子这是何意?荔王惊问。
不等太子作答,他朝天一拱手,凛然道:太子枉顾礼法,视人命如草芥!今日之事我定会禀告皇上,求一个公正交代!
就算你不去,我也会去。太子打断他。
他将人抱到怀中,紧紧护着,看了一眼院判。
院判心领神会。
伸手用袖子擦了擦唇边的血迹,爬起来到太子身侧。
他探着头看了一眼宋春景,颤抖着手按上几个穴位,松了一口气:
生命无碍,只是还得尽早医治。
太子仍旧盯着他,院判想了想,又道:或许会留疤。
太子不发一言,转身欲走。
太子可要想好!今日若把罪犯带走
嗖
衣摆起落眨眼间完成,唯有兜住的风穿梭其中,使衣角微微摆动。
飞来的剑长眼似的从他耳畔扎到了身后,狠狠钉到了墙面上,嗡剑长而软,诈然受力不住颤抖。
荔王猛地被迫住口。
他只觉侧脸一凉,后知后觉感受到鬓角发丝拉扯的头皮惊痛。
伸手一摸,手上沾染了些许血丝,刹那间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面前的太子抬起眼,居高临下注视着他。
耳畔的震动声已经停了,精钢制作成的锋利刀面却折射出刺眼光明,叫荔王睁不开眼。
他勉强支撑着身体,似乎正承受千军之压,无法挪动半步。
下一刻浑身哆嗦着瘫倒下去,歪在椅子上,觉得呼吸都异常费劲。
太子整张脸比平时更加冷硬,弥漫的肃杀之气此刻已到临界,喧嚣着要汹涌而出。
闫真心中狠狠一跳,怕他真的收不住怒气将荔王处置了。
太子身份尊贵,杀人一个或是杀人一千个,寻个由头都可以。
但是若杀了皇亲国戚,又有着血脉上的牵绊,那即便言官的奏折不能将他如何,唾沫也要将东宫淹没。
他连滚带爬到太子身边,低声道:殿下!
然后看了一眼他怀中人。
宋春景头微微侧着,整个人萎靡缩在他怀中。
即便昏迷不醒,眉头也微微皱着,忍受着万分痛苦一般。
闫真道:十指连心,殿下快走吧!
太子手中触摸到的衣衫滑腻湿润,一时也分不清是原本的血还是他刚刚发出的汗。
危险的眼睛微微眯起:刑部这一摊子烂泥,早该拾掇拾掇了。
视线所及,侍郎浑身筋骨都软成一团,摊到了地上。
何厚琮大着胆子抬起头,同太子对视了一眼。
太子心思已经全然不在这里,张口道:剩下的你来处理。
说着,身形动,一刻不停的迈着匆匆跫音,眨眼没了身影。
闫真赶紧跟上他脚步,以待等候吩咐。
他深知道,若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此刻地上躺着的死尸,就是荔王的下场。
是、是是。何厚琮赶紧对着消失不见的背影应了。
藏在墙角阴影里一直瞧瞧看着的何思行,终于显露出身影,朝里头扒着墙边露出个脑袋。
趁他人不备,朝着他爹竖了个大拇指。
何厚琮面色一丝得意也不显,悄悄的,从袖口伸出来一根手指头,也给他回了一个。
何厚琮扶起脚下打滑的侍郎,拍了拍他肩膀。
他秉承太子口谕,摇身一变,成了此案负责人。
二人如今风水轮流转,全然掉了个个儿。
荔王气的浑身发抖,不能行走。
院判看了一眼,恭敬的对何厚琮道:王爷犯了心疾。
心疾是能要命的病,何厚琮立刻嘱咐道:院判虽然人在阶下,但却仍旧顶着太医院职位,请先行救治!
院判只觉半张脸火辣辣的疼,不用看也知道,定是肿的不忍直视。
他犹豫之后仍旧狠不下心,遂过去查看,又掐住几个大穴,片刻后松了口气。
无大碍,往后不能大急大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厚琮道了一声谢,荔王却根本听不进去,浑身哆嗦着试着站起来,接连几此都失败了。
何厚琮看了一眼侍郎,侍郎六神无主,于是他只好叫人通知李元昆,来接荔王。
李元昆还没到,圣旨先到了。
怕是皇上已经知道了太子没有南下却跑来了刑部的事情。
荔王缓了半天,立刻来了力气。
喘着粗气叫人搀扶着,跟着宣旨的太监,怒气冲冲往宫内去。
太子本该南下,却去而复返,跑到刑部撒了一顿怒火。
无数双言官御史的眼睛在明或暗处,紧紧盯着他。
总算逮到了机会。
他人刚到刑部,那边弹劾的折子就已经开始写。
待到出了刑部。
折子都写完了递到了皇帝跟前。
龙颜震怒。
皇帝坐在龙头椅上,手肘搁在桌上,压着折子,太阳穴处蹦蹦直跳。
来人,他闭上了模糊不清眩晕的眼,上气不接下气,道:将太子,给朕压来。
太子正往宫里来。
跟出去宣人的小太监走了个对头。
小太监匆匆跟在他后头往御书房走。
殿下待会儿莫要顶嘴,皇上生了大气了!这小太监脚下不停,边喘着细气道:奴才去请皇后娘娘,很快就回!
不必。太子寒着脸道。
小太监一犹豫。
太子目视前方,随意道:若是叫母后知道半个字,今日就打断你的腿。
小太监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是、是,奴才知道了!
御书房近在眼前。
敞着门。
正等着太子进去。
太子面沉如水,两步跨了进去。
刚一进门,迎面便是一沓飞过来的折子!
暴怒之中,皇帝将手中东西劈头盖脸的朝他扔过去,怒道:若是你这个太子不想当!就不要当了!
龙颜震怒,在场人都扑伏在地,战战兢兢,高呼:
皇上息怒啊
皇上身体要紧
折子噼里啪啦,漫天飞舞。
太子不躲不避,受了雷霆之怒。
坚定的目光直视当今天子双眼,没有丝毫犹豫道:儿臣有话要说。
他扛着龙腾虎啸的威压,站在门内。
像年轻强壮的狮子无声蛰伏着,伺机而动。
又像已脱鞘的刀,被华丽锦缎匆匆裹住,不经意间泄露出一点寒光,便已足够震慑人。
作者有话要说: ???
你们的脑洞可以出一部后宫绿帽子传*v*
第36章
荔王进了宫。
哭着进了御书房。
进了门,直接扑在了地上,哭的伤心欲绝:求皇兄为臣弟做主
皇帝掩着嘴咳了两声,起来说话。
荔王不起,哭着告状,臣弟正在审案,太子突然闯进来一剑杀死行刑侍卫,带走嫌疑罪犯,还要杀了臣弟哇
他抖着手,指着自己鬓角缺了一块儿头发,还有侧脸上的血迹。
太子如此不尊礼法!藐视皇权!草菅人命!荔王一张嘴,三条重罪当当当扣在了太子头上,置皇命于何地!置天下万民于何地!置祖宗基业于何地?!
荔王高呼完,抬起一张粘满眼泪鼻涕的脸,委屈的看着皇帝。
他挺大岁数虽然长得胖了些,显得年轻,却也是个胖老头儿了。
书房外头值守的太监有些忍不住,憋着笑。
皇上却未置可否。
皇兄啊!荔王继续哭天抢地道:臣弟一片丹心为您出力!太子却诸般为难,叫我情何以堪啊!
起来说话,皇帝这次话中语气沉了沉,赐座。
大太监亲自搬来座椅,放到了一旁。
荔王眼珠子转转,由人扶起来,动作轻微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一坐稳。
皇帝点了点书桌上一封奏表。
荔王伸长了脖子一看,是前些日子侍郎为着速断猎场行刺案上的奏表。
那日,我去贤淑殿,与淑嫔当面对质,猎场行刺一案,是否是她所为。皇帝说的很慢,似乎是涉及故人,非常伤心,淑嫔失口否认。
荔王看看那奏表,又看看皇上,重新跪在了地上。
皇兄明察,凶手永远不会说自己是凶手的!
这话说的不错,皇帝撑着头,伤心难耐道:不过淑嫔虽然有些刁蛮、横行霸道,但是心肠却不歹毒,做不出要人性命的事,更别提谋杀太子干预皇储事,我知道她。
淑嫔已死,皇帝回想点滴,全是她的好处。
即便她想要个孩子,也情有可原,他反问道:后宫之中,谁不想要个孩子?
朕也想要。他道。
朕想要他重复道。
可是
思及此,这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似乎是想起了刚去世的女人和孩子,眼中似乎弥漫雾气,薄厚闪烁不清,朕留不住。
他看惯了战场朝堂上的别离,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此刻也不过是个凡人。
一个刚失去女人和孩儿的凡人。
纵使女人还有还多,孩儿也未降生。
可血脉亲缘这种牵绊,从刚刚得知有孕的时候就开始发酵。
对于子嗣单薄的皇帝来讲,三个月,已将父情酝酿的足够浓厚。
荔王沉默听着,不敢插话。
淑嫔已死,皇帝正是伤感时刻。
这个时候若是再没眼色的说什么杀人凶手的事,那不是往皇帝心头上扎吗?
能在皇帝周围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敏锐至极。
沉默之间,皇帝伤心过度的情绪不停发酵扩展,四周又悄悄跪下去了一片人。
片刻之后。
皇帝终于收敛了些情绪。
又变成了那个高高在上,面沉如水,不闻喜怒只看国事的皇帝。
他拿下那奏表,露出底下垫着的另一封。
捏到手里,在桌子上心痛又无奈的摔了两下。
刺客是你府上的人,身上却带着后宫贵重钱物,按理说,你与淑嫔都有嫌疑
绝不可能是臣弟!荔王立刻高呼冤枉。
皇帝一摆手,示意稍安勿躁,现在淑嫔已经没了,唯一的证人宋春景你还要下死手整治,滥用私刑!
荔王,皇帝反问道:你是何居心啊?
皇帝此问,表面上是说他包容刺客,甚至就是幕后凶手,暗杀太子居心不良。
荔王多年伴君,却读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说不定淑嫔的死也有你的事。
淑嫔又是有孕的妃嫔,涉及皇嗣。
说不定皇室人丁不旺,子孙奇少,也有你动的手脚!
帝王的多疑是致命的。
荔王这下,不哭都不行了!
他从椅子上滑落,扑到地上膝行两步,伏地痛哭:天地良心啊!怎么可能是臣弟,臣弟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逾越!这真是,这天唷
他哭的惨,皇帝却根本听不到心里去。
似乎只要提起淑嫔,就想起莫大伤心事。
那日皇帝深深吁出一口长气,眉间愁苦满溢,苦泪又重新聚集到眼中,我不该去质问她,她心情不好伤了胎气,也有我的过错。
我实在是,后悔不已。他皱着眉,语中全是自责。
说罢竟猛烈咳嗽起来,大太监捧着水,给递到嘴边湿润了一下嗓子。
这才止住咳。
荔王耳尖的听到,皇上已经自称为我,并说出了后悔这种话。
要知道,君王一诺,万死不悔。
他即便真的做错事,错的再离谱,自会有人替他承受后果,献出生命。
无论如何,是不该悔的。
皇兄荔王竭力感同身受,寞道:节哀啊
皇帝擦了擦模糊不清的眼。
委顿的摆了摆手,这简单动作似乎用尽了他的全力。
朕再问你,要杀太子的是不是你?
荔王用力摇头,不是!
宋太医呢?皇帝又问,要杀宋太医的,是你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