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俯身又行一礼,继而转回身向帐外走去。然这一次,没走几步,他竟又回过身。
在下还是亲眼看着郭祭酒饮下那壶酒才可放心!
他将食盒往地上一放,猛地抓起案上那壶酒冲到郭嘉面前。郭嘉还未来得及出声,就已经被此人用膝盖猛顶到腹部,瞬间痛的连呼喊声都发不出来。接着,此人一把捏住郭嘉的喉咙,趁着郭嘉本能的想要张嘴呼吸时,将酒全数灌入郭嘉口中。
酒液一半洒在郭嘉衣衫的前襟,其余则尽数被郭嘉喝下。见酒壶空了,他才去力松开手,看着郭嘉瘫倒在榻上。只见郭嘉捂住腹部,身体慢慢蜷缩起来,面色也越来越苍白,唇角隐约已能见到暗红色的血迹。可他能发出的呻吟声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让守在外面的士卒听见。
这名士兵见目的已经达到,忙按计划拉着郭嘉后领将郭嘉拖到案后,让郭嘉爬到案上,又将酒杯塞到郭嘉手中。做完这些,他将放在一旁已经空了的食盒拿起,神色如常的掀开帐帘,走出大帐。
他小声对守在帐门外的两名士卒说道:
郭祭酒似乎心情不好,无事就不要进去打搅他了。刚才我就被他骂了,唉。
怪不得你这么久才出来,真是辛苦了。一名士兵同情的拍拍他的肩,放心吧,夏侯将军有令,除了送饭的人,谁也不许任何见郭祭酒,我们不会擅自进去的。
是这样啊。他垂着头,唇角挑起一个诡异的笑容,那我就放心了。
说完,他提着饭盒向远方走去,再不见了踪迹。
第142章 第142章
几日前,曹营议事帐。
想要赢江东,本也不难。郭嘉道,我军之短,江东之长,乃是水战。只要将决胜的关键置于陆战,此战必可得胜。
然如果想胜江东,必要过这长江天堑。曹操想了想,试探问道,奉孝是说,暂且不渡江,以长江以阳为基,待他日江东有变再与交战?这,倒也不失为一计
只是这样,和退兵有何区别?
噗,明公真是偏心。郭嘉轻笑了声,刚才公达与四公子把口都说干了,明公都没松口。怎么现在嘉说待来日再战,就肯听了?
如果奉孝也说来日再战,那此战就是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孤纵不甘,哪能为一己之私置全军于不顾?又看到郭嘉的笑容,心中忧愁淡了不少,也跟郭嘉开起了玩笑,还是说,奉孝想听孤说:但凡是奉孝所说,无论对错,孤都会言听计从?
哈哈,那明公且说这话是真是假?
当然曹操目中的笑意渐渐被郑重取代,是真。但凡奉孝所说,孤都会言听计从。
诶?这到让郭嘉意外了。
但凡奉孝所说,定都是全心全意为孤着想出的计策。至于是对是错,对则万安,若是错了,无论结果是何,孤与奉孝同赴。
曹操目光灼灼,竟让郭嘉都不自然的斜眼躲开,觉得脸有些热。半响,才佯作淡定嗔了句:这种花言巧语,明公还是去骗谁家小娘子去吧。
能让郭奉孝脸红,操怕是这世上独一位吧。
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的事了。曹操哈哈大笑,心头郁结彻底一扫而空:过来坐,孤身边暖和。
郭嘉听了,倒也不客气,心安理得的坐了过去,把他家明公当现成的暖炉。曹操把郭嘉发冰的双手捂在两掌之间,听郭嘉将话题拉回正题:
这江,自然还是要渡的,却不一定在夏口。郭嘉窝在曹操怀里,表情懒散,独一双眸子清澈明晰,带着别样神彩,当然,若是一般情况,大军纵使顺流而下,江东为了阻截我们,定也会一路在南岸设防。这样的话,处处都成了现在的夏口,那就同样没了意义。因此,必须将大军留在夏口吸引江东的注意力,至于顺江而下,攻打江边城池渡江这件事,需在暗中进行。
但我军与江东相持之日非短,双方在彼此军中都埋了不少探子,想要暗中调动人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暗中调兵,需要明公下一道军令,让丕植二位公子各从军中领一万人,分别驻守东西两处渡口,再以准备辎重为由,各先仅予五千人,后五千人在第二日派出。而这一万人要做的,不是去守渡口,而是带足辎重前去攻城。
为何是子桓与子建,而不是子文?
彰公子太过善战,且无心嗣子之位。郭嘉道,而丕植两位公子,无论武艺还是韬略都较为相近,所以当他们在送去的密信中得知,本该派给自己的五千人以十分牵强的理由派给对方时,便会以为这是主公有意偏袒另一方。当埋在军中的江东探子在?蛸的暗示下看到密信后,也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到嗣子之争。
但嘉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个猜测就会被打消。大战在即却谋害自己的儿子,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举动只有袁本初刘景升之辈才做的出来,英明神武如明公者若还会这么做,那必是有诈。所以紧接着,二位公子又会以为,主公之所以会增兵给另一方,是为了以己方为饵吸引江东来攻。而在正面进攻屡屡失利之后,江东亦会借此将计就计,进攻通过密信得知人数较少的渡口。
凡人之谋,到此已止。但在江东军中运筹帷幄,可是那位名满天下的美周郎。以嘉估计,他定会反其道而行,进攻没有得到密信的一方。
一旦如此想,那么单从这份密信做出的推导就已经有了三层,鲜有人能在被引导到此之后,再回过头,将注意力从渡口兵力虚实移开,放到那一万人身上。如此调兵,才可算是真正的神不知鬼不觉。
被进攻的一方,恐会陷于险境。
不仅有危险,甚至可谓九死一生。江东军中现在最适合执行偷袭任务的,就是孙策。以孙策之骁勇,无论是哪位公子在仅有五千人的情况下,想要等到大军派遣援军都极为困难。更何况大军根本不会派援军。
救援的军队,嘉建议从竟陵守军中调三千人。倘若日夜兼程,四日赶到夏口,或许可行。
既然要从竟陵调兵,为何不直接用竟陵的兵去攻城?且,为何不允大军去救援?
前者明公其实也清楚,竟陵守军总共也不过五千人,且不备有器械辎重,这样的军队,仅作救援尚且可以,用作攻城的话就太小瞧江东的城备了。三千人,是在保证行军速度下可调的最多人马。倘若孙策率军偷袭,五千人是极限。二位公子手中已有五千人,再加上竟陵的这三千人,如果再守不住那也可谓是此时有子不如无了。
至于后者的原因嘛如明公所见,大军兵力不足,实在无兵可派。
兵力不足?
江东兵力总不过四万,曹军是江东的三倍有余,舸船数量亦是远胜于江东。在郭嘉口中,竟是兵力不足到连三千人的援兵都抽不出来?
若是旁人,定会大为不解。但现在坐在郭嘉身边的人是曹操,所以疑惑在脑海中不过停留了几秒,就消散殆尽。
奉孝是打算
郭嘉在曹操唇上轻啄了一下,止住曹操的话:天机不可泄露。
几个月前嘉以身为饵种下的因,今日,该见成果了。
曹操无奈地看着笑得宛如偷吃了蜜一般的郭嘉:看来,率那一万人攻城一事,奉孝是想让孤亲自去了。否则,郭嘉怎敢在上次三四天起不来床后,再来这么肆无忌惮的撩拨他。
此事,除了明公与嘉再多让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被江东知晓的风险,派其他将军也是同理。最合适的攻城人选,就是明公你。毕竟世所皆知,明公患有的头风,可是一犯起来就卧床不起的顽疾,几天不见人,虽然奇怪,倒也说得过去。
也因此,无论嘉今日如何撩拨明公,明公都只能忍着。以情事耽误公事,因私废公的事,明公做不出来。
有了这份底气,郭嘉放心的将头靠到曹操肩上,有意无意的向人耳垂呼着热气: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危险重重的事,明公想交给哪位公子去做呢?
曹操迟疑了几秒,心中已有答案。却先问郭嘉道:奉孝属意何人?
明公问嘉,那嘉当然会护短的说二公子了。笑着说完,郭嘉又正经起些神色,此事虽险,但若成,亦是难得的立威机会。况且杨修虽然聪慧,但论起对嘉的了解,还是仲达更胜一筹。倘若有变,这样更加稳妥。
曹操沉思几秒,微微颔首,算是赞同了郭嘉的话。
既然明公也赞同由二公子当饵,那么嘉就再让一半的?蛸混入军中,暗中保护二公子。
奉孝说孤偏心子建,奉孝这又何尝不是太偏心子桓了??蛸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暗卫,虽说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显露出头,但也足以护曹丕的安全无虞。
谁叫明公对二公子总是太过严厉,嘉如果再不暗中偏心点,二公子恐怕真的要以为明公彻底放弃他了。郭嘉道,不过这次,真不是嘉偏心。?蛸昨日的情报,杨德祖近日与不明身份的人物来往甚密,看情报推测,似乎是杨家的亲卫。所以如果有变的是四公子一方,嘉相信,他绝对有能力护四公子周全。
剩下的那一半?蛸,嘉想派他们随明公去攻城。以确保在时机到来之前,将攻城的消息绝对截阻在城内。
方才说郭嘉偏心,自然是打趣的话。然听到郭嘉后面所说,曹操却是真的皱起了眉:你身边不能不留人。
明公安心吧,嘉又不会去战场上,不会有危险的。郭嘉宽慰道。见曹操明显仍是满脸的不赞同,他也无心再胡闹,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事实上,正如嘉之前所说,这一整套谋略绝对是下下之策。若是周瑜并没有反其道而行攻打丕公子,若是竟陵的兵路遇艰阻未能赶及,若是明公率军攻城未能一蹴而就或根本就未能赶到城下,若是明公不在营中的消息在战前被发觉变数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用嘉几乎不存在的遇到危险的可能,换取更万无一失的概率,理所应当。
曹操眉头皱的更紧,脸上仍旧写满了不赞同。然郭嘉亦坦然直视,双目是同曹操不遑多让的坚持。
人皆说曹操执拗,却不知在某些事上,郭嘉比曹操更拗。但一认定,绝不后悔。
唉。曹操深叹口气,还是做了让步。果然,郭嘉总是有足够的能力说服他,尤其是阻止他为郭嘉担心的事情上,那至少把苍术留下。
明公,苍术精通医术,跟在明公身边更加稳
孤已停药半月有余,未见头风复发,攻城时头风发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曹操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强硬,用微乎其微的概率换你的安全,理所应当。
这是孤的底线。
嘛罢了,反正苍术武艺也不算很好,留下就留下吧。倘若被怀疑,凭借他善拟人声的巧技,还能拖延些时间。郭嘉故意说的又轻又快,似乎是在以这种方式,来遮掩他听到曹操的话之后的不自然。
说也奇怪,像郭嘉这样常将情话挂在嘴边的风月客浪荡子,偏偏听不得曹操郑重其事的对他说同样情真意切的话,哪怕次次在心底怨自己不争气,还是忍不住泛上双颊的那几分羞赧。
怕是因为在他的风月场中,自始自终都仅有曹操一位入幕之宾。千般浪荡风流,全付于了这弱水一瓢。
咳。郭嘉轻咳一声,那么嘉从头重新说一遍吧。首先呢,明公立即下令于今晚设宴,趁众人酒酣之际,率一千散兵悄然离营。明日,嘉会以明公头风发作为由,禁止除了嘉与军医以外的任何人见明公,并传明公令派二位公子先各率五千人驻守东西渡口,向江东下三日后会猎的战书。再到第二日,器械辎重准备完毕,那一万人会以支援二位公子的名义离开大营,与明公会合。约是两日后,即与江东相约决战的日子,明公应该已带军到达城下,无暇休整,必须立刻攻城,并在当日将破城的消息传回夏口,尤其是江东军中。至于夏口这边,会有三千竟陵军赶到支援二公子。而等二公子与仲达回到营中,便是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若一切顺利,他们足以于正面战场,逼江东落败。
对了,瞧嘉这记性,似乎都忘了和明公说,要攻下的哪一座城池了。
从夏口率万人带辎重于两日之内能赶到的城池,奉孝不说,孤也能猜到。说着,曹操伸手指向地图一处,奉孝所说,可是此处?
明公,错了。郭嘉从背面十指扣住曹操的手,往南一移,是此处。
此处?曹操怪道。这新一处的战略价值,比前一处可不是少了零星半点。
世上能凭一件事想到三层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但若对手是周郎,嘉绝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所以,这,便是此局的第四层。
周瑜屹立于船头,抬眼眺望,江水汤汤,百舸翻浪,箭雨遮天,惨叫声与吼杀声此起彼伏,豪情壮志与累累尸骨一同顺流东去,终泯于沉寂。
一阵风吹来,带着些许腥气。
周瑜竟觉得有些冷。
他抬头看了一眼日头,刚过午时,正是一日中最暖和的时候。
可他仍觉得冷,阴寒之气不停从身体内散出,张牙舞爪的企图扼住他的喉咙,逼他离开。
他能忍痛,却还是未能忘记冷,一股寒气涌上心头,他不禁微微打了个寒颤。
大都督!这一动,站在他斜后方的吕蒙立刻察觉到周瑜的不对劲,上前关切的问道,你最近脸色似乎不大好,不如回船中休息,这里交给蒙就是了。
无妨。周瑜摇摇头。他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极限在哪里,撑下这场战争并不会有问题略过身体的问题,他转而问吕蒙道,伯符可传来消息?
在登岸后有传来一次消息。果如大都督所料,那封密信是引我军上钩的诱饵,真正只有五千兵马的,的确是曹丕驻守的东渡口。
不止。
不止?
那封密信,不止是为了诱伯符去攻。周瑜以手掩唇轻咳了一声,在吕蒙担忧的目光中,继续说道,自接到探子送回的密信时,瑜便在想,曹军先是不惜自曝家丑,以嗣子之争迷惑眼球,又让我们轻易获得这密信,如此大费周章,仅仅是为了引诱我们派将士去进攻?就算此计得成,于大局也无明显影响。得失相差的这么大,不像郭嘉的作风。
会不会是因为,这次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不是郭嘉,而是营中其他谋士?
从第一步到第三步,每一步赌的都是瑜的心,稍有差池,则满盘皆输。这么冒险的计策,只有是郭嘉说的,曹操才敢用。周瑜道,其实答案并不难猜。郭嘉不是喜欢吃亏的人,却为了这么小的收益大费周章,这就说明他的目的不是引诱,而是掩盖。
恋耽美
在下还是亲眼看着郭祭酒饮下那壶酒才可放心!
他将食盒往地上一放,猛地抓起案上那壶酒冲到郭嘉面前。郭嘉还未来得及出声,就已经被此人用膝盖猛顶到腹部,瞬间痛的连呼喊声都发不出来。接着,此人一把捏住郭嘉的喉咙,趁着郭嘉本能的想要张嘴呼吸时,将酒全数灌入郭嘉口中。
酒液一半洒在郭嘉衣衫的前襟,其余则尽数被郭嘉喝下。见酒壶空了,他才去力松开手,看着郭嘉瘫倒在榻上。只见郭嘉捂住腹部,身体慢慢蜷缩起来,面色也越来越苍白,唇角隐约已能见到暗红色的血迹。可他能发出的呻吟声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让守在外面的士卒听见。
这名士兵见目的已经达到,忙按计划拉着郭嘉后领将郭嘉拖到案后,让郭嘉爬到案上,又将酒杯塞到郭嘉手中。做完这些,他将放在一旁已经空了的食盒拿起,神色如常的掀开帐帘,走出大帐。
他小声对守在帐门外的两名士卒说道:
郭祭酒似乎心情不好,无事就不要进去打搅他了。刚才我就被他骂了,唉。
怪不得你这么久才出来,真是辛苦了。一名士兵同情的拍拍他的肩,放心吧,夏侯将军有令,除了送饭的人,谁也不许任何见郭祭酒,我们不会擅自进去的。
是这样啊。他垂着头,唇角挑起一个诡异的笑容,那我就放心了。
说完,他提着饭盒向远方走去,再不见了踪迹。
第142章 第142章
几日前,曹营议事帐。
想要赢江东,本也不难。郭嘉道,我军之短,江东之长,乃是水战。只要将决胜的关键置于陆战,此战必可得胜。
然如果想胜江东,必要过这长江天堑。曹操想了想,试探问道,奉孝是说,暂且不渡江,以长江以阳为基,待他日江东有变再与交战?这,倒也不失为一计
只是这样,和退兵有何区别?
噗,明公真是偏心。郭嘉轻笑了声,刚才公达与四公子把口都说干了,明公都没松口。怎么现在嘉说待来日再战,就肯听了?
如果奉孝也说来日再战,那此战就是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孤纵不甘,哪能为一己之私置全军于不顾?又看到郭嘉的笑容,心中忧愁淡了不少,也跟郭嘉开起了玩笑,还是说,奉孝想听孤说:但凡是奉孝所说,无论对错,孤都会言听计从?
哈哈,那明公且说这话是真是假?
当然曹操目中的笑意渐渐被郑重取代,是真。但凡奉孝所说,孤都会言听计从。
诶?这到让郭嘉意外了。
但凡奉孝所说,定都是全心全意为孤着想出的计策。至于是对是错,对则万安,若是错了,无论结果是何,孤与奉孝同赴。
曹操目光灼灼,竟让郭嘉都不自然的斜眼躲开,觉得脸有些热。半响,才佯作淡定嗔了句:这种花言巧语,明公还是去骗谁家小娘子去吧。
能让郭奉孝脸红,操怕是这世上独一位吧。
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的事了。曹操哈哈大笑,心头郁结彻底一扫而空:过来坐,孤身边暖和。
郭嘉听了,倒也不客气,心安理得的坐了过去,把他家明公当现成的暖炉。曹操把郭嘉发冰的双手捂在两掌之间,听郭嘉将话题拉回正题:
这江,自然还是要渡的,却不一定在夏口。郭嘉窝在曹操怀里,表情懒散,独一双眸子清澈明晰,带着别样神彩,当然,若是一般情况,大军纵使顺流而下,江东为了阻截我们,定也会一路在南岸设防。这样的话,处处都成了现在的夏口,那就同样没了意义。因此,必须将大军留在夏口吸引江东的注意力,至于顺江而下,攻打江边城池渡江这件事,需在暗中进行。
但我军与江东相持之日非短,双方在彼此军中都埋了不少探子,想要暗中调动人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暗中调兵,需要明公下一道军令,让丕植二位公子各从军中领一万人,分别驻守东西两处渡口,再以准备辎重为由,各先仅予五千人,后五千人在第二日派出。而这一万人要做的,不是去守渡口,而是带足辎重前去攻城。
为何是子桓与子建,而不是子文?
彰公子太过善战,且无心嗣子之位。郭嘉道,而丕植两位公子,无论武艺还是韬略都较为相近,所以当他们在送去的密信中得知,本该派给自己的五千人以十分牵强的理由派给对方时,便会以为这是主公有意偏袒另一方。当埋在军中的江东探子在?蛸的暗示下看到密信后,也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到嗣子之争。
但嘉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个猜测就会被打消。大战在即却谋害自己的儿子,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举动只有袁本初刘景升之辈才做的出来,英明神武如明公者若还会这么做,那必是有诈。所以紧接着,二位公子又会以为,主公之所以会增兵给另一方,是为了以己方为饵吸引江东来攻。而在正面进攻屡屡失利之后,江东亦会借此将计就计,进攻通过密信得知人数较少的渡口。
凡人之谋,到此已止。但在江东军中运筹帷幄,可是那位名满天下的美周郎。以嘉估计,他定会反其道而行,进攻没有得到密信的一方。
一旦如此想,那么单从这份密信做出的推导就已经有了三层,鲜有人能在被引导到此之后,再回过头,将注意力从渡口兵力虚实移开,放到那一万人身上。如此调兵,才可算是真正的神不知鬼不觉。
被进攻的一方,恐会陷于险境。
不仅有危险,甚至可谓九死一生。江东军中现在最适合执行偷袭任务的,就是孙策。以孙策之骁勇,无论是哪位公子在仅有五千人的情况下,想要等到大军派遣援军都极为困难。更何况大军根本不会派援军。
救援的军队,嘉建议从竟陵守军中调三千人。倘若日夜兼程,四日赶到夏口,或许可行。
既然要从竟陵调兵,为何不直接用竟陵的兵去攻城?且,为何不允大军去救援?
前者明公其实也清楚,竟陵守军总共也不过五千人,且不备有器械辎重,这样的军队,仅作救援尚且可以,用作攻城的话就太小瞧江东的城备了。三千人,是在保证行军速度下可调的最多人马。倘若孙策率军偷袭,五千人是极限。二位公子手中已有五千人,再加上竟陵的这三千人,如果再守不住那也可谓是此时有子不如无了。
至于后者的原因嘛如明公所见,大军兵力不足,实在无兵可派。
兵力不足?
江东兵力总不过四万,曹军是江东的三倍有余,舸船数量亦是远胜于江东。在郭嘉口中,竟是兵力不足到连三千人的援兵都抽不出来?
若是旁人,定会大为不解。但现在坐在郭嘉身边的人是曹操,所以疑惑在脑海中不过停留了几秒,就消散殆尽。
奉孝是打算
郭嘉在曹操唇上轻啄了一下,止住曹操的话:天机不可泄露。
几个月前嘉以身为饵种下的因,今日,该见成果了。
曹操无奈地看着笑得宛如偷吃了蜜一般的郭嘉:看来,率那一万人攻城一事,奉孝是想让孤亲自去了。否则,郭嘉怎敢在上次三四天起不来床后,再来这么肆无忌惮的撩拨他。
此事,除了明公与嘉再多让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被江东知晓的风险,派其他将军也是同理。最合适的攻城人选,就是明公你。毕竟世所皆知,明公患有的头风,可是一犯起来就卧床不起的顽疾,几天不见人,虽然奇怪,倒也说得过去。
也因此,无论嘉今日如何撩拨明公,明公都只能忍着。以情事耽误公事,因私废公的事,明公做不出来。
有了这份底气,郭嘉放心的将头靠到曹操肩上,有意无意的向人耳垂呼着热气: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危险重重的事,明公想交给哪位公子去做呢?
曹操迟疑了几秒,心中已有答案。却先问郭嘉道:奉孝属意何人?
明公问嘉,那嘉当然会护短的说二公子了。笑着说完,郭嘉又正经起些神色,此事虽险,但若成,亦是难得的立威机会。况且杨修虽然聪慧,但论起对嘉的了解,还是仲达更胜一筹。倘若有变,这样更加稳妥。
曹操沉思几秒,微微颔首,算是赞同了郭嘉的话。
既然明公也赞同由二公子当饵,那么嘉就再让一半的?蛸混入军中,暗中保护二公子。
奉孝说孤偏心子建,奉孝这又何尝不是太偏心子桓了??蛸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暗卫,虽说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显露出头,但也足以护曹丕的安全无虞。
谁叫明公对二公子总是太过严厉,嘉如果再不暗中偏心点,二公子恐怕真的要以为明公彻底放弃他了。郭嘉道,不过这次,真不是嘉偏心。?蛸昨日的情报,杨德祖近日与不明身份的人物来往甚密,看情报推测,似乎是杨家的亲卫。所以如果有变的是四公子一方,嘉相信,他绝对有能力护四公子周全。
剩下的那一半?蛸,嘉想派他们随明公去攻城。以确保在时机到来之前,将攻城的消息绝对截阻在城内。
方才说郭嘉偏心,自然是打趣的话。然听到郭嘉后面所说,曹操却是真的皱起了眉:你身边不能不留人。
明公安心吧,嘉又不会去战场上,不会有危险的。郭嘉宽慰道。见曹操明显仍是满脸的不赞同,他也无心再胡闹,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事实上,正如嘉之前所说,这一整套谋略绝对是下下之策。若是周瑜并没有反其道而行攻打丕公子,若是竟陵的兵路遇艰阻未能赶及,若是明公率军攻城未能一蹴而就或根本就未能赶到城下,若是明公不在营中的消息在战前被发觉变数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用嘉几乎不存在的遇到危险的可能,换取更万无一失的概率,理所应当。
曹操眉头皱的更紧,脸上仍旧写满了不赞同。然郭嘉亦坦然直视,双目是同曹操不遑多让的坚持。
人皆说曹操执拗,却不知在某些事上,郭嘉比曹操更拗。但一认定,绝不后悔。
唉。曹操深叹口气,还是做了让步。果然,郭嘉总是有足够的能力说服他,尤其是阻止他为郭嘉担心的事情上,那至少把苍术留下。
明公,苍术精通医术,跟在明公身边更加稳
孤已停药半月有余,未见头风复发,攻城时头风发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曹操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强硬,用微乎其微的概率换你的安全,理所应当。
这是孤的底线。
嘛罢了,反正苍术武艺也不算很好,留下就留下吧。倘若被怀疑,凭借他善拟人声的巧技,还能拖延些时间。郭嘉故意说的又轻又快,似乎是在以这种方式,来遮掩他听到曹操的话之后的不自然。
说也奇怪,像郭嘉这样常将情话挂在嘴边的风月客浪荡子,偏偏听不得曹操郑重其事的对他说同样情真意切的话,哪怕次次在心底怨自己不争气,还是忍不住泛上双颊的那几分羞赧。
怕是因为在他的风月场中,自始自终都仅有曹操一位入幕之宾。千般浪荡风流,全付于了这弱水一瓢。
咳。郭嘉轻咳一声,那么嘉从头重新说一遍吧。首先呢,明公立即下令于今晚设宴,趁众人酒酣之际,率一千散兵悄然离营。明日,嘉会以明公头风发作为由,禁止除了嘉与军医以外的任何人见明公,并传明公令派二位公子先各率五千人驻守东西渡口,向江东下三日后会猎的战书。再到第二日,器械辎重准备完毕,那一万人会以支援二位公子的名义离开大营,与明公会合。约是两日后,即与江东相约决战的日子,明公应该已带军到达城下,无暇休整,必须立刻攻城,并在当日将破城的消息传回夏口,尤其是江东军中。至于夏口这边,会有三千竟陵军赶到支援二公子。而等二公子与仲达回到营中,便是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若一切顺利,他们足以于正面战场,逼江东落败。
对了,瞧嘉这记性,似乎都忘了和明公说,要攻下的哪一座城池了。
从夏口率万人带辎重于两日之内能赶到的城池,奉孝不说,孤也能猜到。说着,曹操伸手指向地图一处,奉孝所说,可是此处?
明公,错了。郭嘉从背面十指扣住曹操的手,往南一移,是此处。
此处?曹操怪道。这新一处的战略价值,比前一处可不是少了零星半点。
世上能凭一件事想到三层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但若对手是周郎,嘉绝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所以,这,便是此局的第四层。
周瑜屹立于船头,抬眼眺望,江水汤汤,百舸翻浪,箭雨遮天,惨叫声与吼杀声此起彼伏,豪情壮志与累累尸骨一同顺流东去,终泯于沉寂。
一阵风吹来,带着些许腥气。
周瑜竟觉得有些冷。
他抬头看了一眼日头,刚过午时,正是一日中最暖和的时候。
可他仍觉得冷,阴寒之气不停从身体内散出,张牙舞爪的企图扼住他的喉咙,逼他离开。
他能忍痛,却还是未能忘记冷,一股寒气涌上心头,他不禁微微打了个寒颤。
大都督!这一动,站在他斜后方的吕蒙立刻察觉到周瑜的不对劲,上前关切的问道,你最近脸色似乎不大好,不如回船中休息,这里交给蒙就是了。
无妨。周瑜摇摇头。他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极限在哪里,撑下这场战争并不会有问题略过身体的问题,他转而问吕蒙道,伯符可传来消息?
在登岸后有传来一次消息。果如大都督所料,那封密信是引我军上钩的诱饵,真正只有五千兵马的,的确是曹丕驻守的东渡口。
不止。
不止?
那封密信,不止是为了诱伯符去攻。周瑜以手掩唇轻咳了一声,在吕蒙担忧的目光中,继续说道,自接到探子送回的密信时,瑜便在想,曹军先是不惜自曝家丑,以嗣子之争迷惑眼球,又让我们轻易获得这密信,如此大费周章,仅仅是为了引诱我们派将士去进攻?就算此计得成,于大局也无明显影响。得失相差的这么大,不像郭嘉的作风。
会不会是因为,这次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不是郭嘉,而是营中其他谋士?
从第一步到第三步,每一步赌的都是瑜的心,稍有差池,则满盘皆输。这么冒险的计策,只有是郭嘉说的,曹操才敢用。周瑜道,其实答案并不难猜。郭嘉不是喜欢吃亏的人,却为了这么小的收益大费周章,这就说明他的目的不是引诱,而是掩盖。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