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紧张。此时,季汉丞相的声音少了几分朝堂上威严,多了几分待亲近之人的温和,尽管若还有当年尚存之人,无论将军老兵,都不会对这份温和陌生:伯约说得很对。不过除此之外,刘璋还有意将此事嫁祸给闯入益州地界的张鲁部下,以此借刀杀人,让先帝与他同心同力攻打张鲁。
又见姜维眉间的淡淡的惑色,心下了然,道,伯约有什么想问孤的,不妨直言。
被诸葛亮看破心思,姜维有些窘迫,又觉得理所应当。这天下,本就再没有比丞相更聪慧的人。他斟酌了一下语言,将疑问诉之于口:维相信,凤雏先生既与丞相是多年好友,又可与丞相齐名,想必定是位十分聪慧的人。既然如此,为何在落凤坡,凤雏先生何必还要与先帝换马?
因为落凤坡一事,是一场阳谋。诸葛亮语气平静的悉心为姜维解惑,士元当时应当已经知晓前方是死局,但他也知道入川已走到那一步,若他不以命换取刘璋对先帝的信任,接下来夺取益州的计划,便无论如何,都无法继续进行。
但若是诸葛亮与姜维讲起的旧日之事再多一些,姜维必还会疑惑,为何在诸葛亮口中那位对刘备百般不满的凤雏先生,最后竟肯为刘备付出性命。
能让人相信他的话,不顾一切不计利弊为他达成理想,这就说明,主公的确是值得追随之人啊。
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自己这位旧友。
所以清楚,自始自终,庞统都认为,刘备汲汲所求的天下,只是场虚幻至极的弥天大梦。
独那一次,他心甘情愿,一梦不起。
第137章 第137章
今夜,星辰凋零,明月当空,一只自相隔千里的益州飞回的灰鸽,披着月光展翅低掠,最后停在营帐窗边纤细修长的手上。他将鸽子腿上小木筒中的纸条拿出。
挥手放鸽子离开,他走到曹操身前,将纸条递给曹操:
庞统死了。
奉孝曾和孤说过,庞统决定留在刘备帐下时,结局就定下了。刘璋怕当了吕布袁绍,不敢不动手。曹操将纸条放到烛火上,橘黄色的火焰顺势而上,瞬间将纸条吞噬殆尽,不过孤很好奇,奉孝为何笃定庞士元明知是局,还会心甘情愿去送死。
因为这是一场阳谋。郭嘉含着笑意的双目凝起几分深色,关羽、张飞二人丧命于敌这两件事,多多少少都与孔明有关。在庞士元看来,刘备虽然现在尚存理智,不会因兄弟之死迁怒孔明,但等将来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建立起一番事业,未必不会旧事重提。他那么为孔明考虑的人,总得让刘备牢牢记住,此时此地,刘玄德也欠了孔明什么话至此突瞧见曹操未及收回的手指被火光撩了一下,不禁眉头微皱,声音亦跟着顿了一下。
怎了?曹操问。
咳,无事郭嘉轻咳了声,坐下继续道,总而言之呢,庞统是个知晓君臣相诈之意的人。互不亏欠,则无情谊,无情谊则无君臣;若单方面亏欠,则必有一方心生怨懑,独有互相亏欠,才是最佳之策。
闻此,曹操不由喟叹:当日庞士元向孤献策,孤只当他有立功建业之心,到没想到他和诸葛亮情谊这么深。重情重义者,终为情义而死,时之命也。
然生死见多了,喟叹完了,曹操并谈不上有多悲伤。他手指在案上几卷竹简上扫过,最后停在最左侧的两卷,拿起放到郭嘉面前,奉孝猜猜,这里面写得是什么?
郭嘉凝神想了几秒,倏尔破颜笑道:当是识时务者向明公来投诚了。
所言不错。曹操点头。以郭嘉的才智猜到是意料之中,但比起直接告诉郭嘉,他就是喜欢看郭嘉这般狡黠的样子,如拭至宝,张鲁占据汉中多年,创建的五斗米教信徒众多,治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所以才有底气攻打益州。但论起富饶程度,汉中与益州仅在伯仲间,刘璋多了刘备这个帮手,张鲁不安向孤投诚是意料之中。
有趣的是这份,益州送来的文书。刘璋,竟也向孤投诚,愿献益州东三郡向孤借兵抗击张鲁。
若是真的为了抗击张鲁,刘备已经率兵进入益州,何必舍近求远向曹操借兵。就算曹操肯借,川蜀之地天险众多,等兵到时,早不知是何夕年月。恐怕刘璋此举,借兵是假,借曹操之手威慑刘备才是真。只有让刘备时时记住若无刘璋庇佑,他早死在曹操刀下,才能用的顺手。至于当下劲敌张鲁,也可凭此书信让曹操犹豫,一犹豫便有可能保持中立,如此,没有外援的张鲁也支撑不了多少天。
出此计者,必胸有玲珑心思。看来无能如刘璋手下也不乏有才之人,他该再好好查查了。
嘉以为,明公不如两方都答应。郭嘉道,对张鲁,明公可派正在关中屯田的兵士相助。对刘璋嘛只需应下,不必出兵。
孤正有此意。曹操道,不过,孤就这么放过刘备,是否又是放虎归山?
郭嘉反问道:明公与嘉这些时日废了这么多心思,为得不就是放虎归山吗?
两人对视几秒,忽地同时大笑,相通的心意全在其间。
比起龟缩在川蜀天险之后的刘璋,还是志在天下的刘备更值得期待
期待他凭仗益州天府,作茧自亡。
两份文书很快写完,曹操喊来士兵,快马加鞭将文书分别送往汉中和益州。处理完正事,曹操这才想起,还有其他萦绕在心头几日的事,要问郭嘉:
奉孝,那把扇子可还在你身上?
郭嘉眨眨眼,问道:嘉的扇子多了,明公问的是哪把?
知孤心意者,唯奉孝耳。孤所说的是哪把,奉孝很清楚。
曹操说这句话时,凤眼中是一如既往对最亲近人的笑意,却看得郭嘉心里发毛。逃也般避过曹操的双眼,郭嘉佯似恍然大悟:哦,明公说得是那把题字的啊,明公为何突然问起那把扇子?
因为据孤所知,只有那把扇子,奉孝才会片刻不离放在身上。此时,曹操的手已经抚到了郭嘉修长的脖颈上,掌心是温热,指肚老茧滑过处留下寸寸酥麻,然而孤为奉孝宽衣解带沐浴时,并未在奉孝衣裳里看到。
宽衣解带?沐浴?
郭嘉陡然想起此事,心中暗道失算。那日追击刘备时,他被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回营之后意料之中发起烧,全身发虚发热,在大夫给他诊完脉出去后,迷迷糊糊间听到曹操要帮他换湿衣服沐浴,忙不迭地出于本能就勾上了曹操的脖子
等到再后面,精疲力竭的他哪还有精力去遮掩扇子的事。
贪图美色果然误事!
嘉送人了。
送了谁?
孔咳,诸葛孔明。
孤记得,那把扇子,当送的是心上人。察觉到郭嘉退后的意图,曹操先一步用另一只手紧揽住郭嘉的腰,眼中戏谑更甚,孤不记得的是,奉孝何时和诸葛孔明情意如此深厚了?
眼瞧着逃之夭夭的后路也被曹操强有力的手臂封死,郭嘉愈发觉得自己像落入虎口的猎物,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种种褒奖之词全都和他没了关系,唯一能想到的除了放弃抵抗,任猛虎将自己吃干抹尽,再无其他。
既然退无可退,那就不退了。
明公。
郭嘉陡然出声,让曹操不禁愣了一下。这句称呼,他听郭嘉说了无数次,或是尊敬,或是亲近,而此时,则凝满了旖旎的□□之色。当清朗的嗓音被人刻意压低之后,哪怕仅有短短两字,被薄唇念出的瞬间也钩住了曹操的心神。而下一秒,被逼入绝境的猎物反客为主,主动解了发带,欺身上前。
他低低的笑了一声:
您,是在吃醋吗?
平静的湖面在投下第一颗石子后,涟漪一圈一圈的泛开,愈演愈烈,最后变成在席卷水面的火焰。曹操刚想止火,郭嘉已更得寸进尺的贴了上来,俯下身子,仰头在曹操脖颈上吻了一下。
勾人心魄的呢喃呓语继续响起:
如果是吃醋,现在才是辰时,明公,你还有很多时间来惩罚嘉。
当郭嘉的贝齿轻咬在曹操喉结上时,名为理智的那根弦终于彻底崩掉。兴师问罪的本意早被烧成灰烬,连同曹操自己,心甘情愿的赴入这场烈火。
贪图美色,果真误事。
然走遍山川大江,见遍皓月星辰,赏遍花开花谢,吃过粗茶珍馐。人生百态,岁月如梭,桥边回首再望,万千风景,独那几分豪情,几分温柔最是动人。
人之性为何?
唯食色也。
鱼水欢娱止于帷幄,天下仍风卷云涌。
被曹操寄予厚望的三子曹彰果真没让众人失望,直到曹操领兵回营,江东的大军都没能向前推进一步,甚至还连连折损兵马。归其原因,一是曹彰之骁勇善战实是不输于任何一员猛将,加之荀攸辅佐在策,寻常计谋,还未布局就已被看破;二是相比江东,曹军处于守势,自古攻难守易,荀攸又将水军调开频频引江东过江于陆上作战,失去优势的江东军面对身经百战的军队,输,未战已明。
江东大营中,孙权坐在主位后,眉眼间透着疲惫,一看便知已多日未曾好好休息。他低下头揉着眉心,耳畔响鲁肃的声音:
既然曹操已经回营,我军正好转攻为守,以静待动。曹操新破刘备,必会沉不住气出兵,到那时我军再凭借优势击败曹操也不迟。说完,他看着孙权,温声又道,所以主公不必太过忧心,身体要紧。
孙权抬起头,疲惫的向鲁肃笑笑,示意他放心,心中却不由叹息。未能趁此机会击破曹军,他虽然觉得可惜,但并未有太多忧心,正如鲁肃所说,只要有长江天堑在,曹军想要攻打江陵郡就绝非易事。真正让他头痛至此的,是军中近日以来的传言:
若是讨逆将军与大都督在此,定不会连战连败。
这话他初听到时是尴尬,紧接着是愤怒,但最后到嘴边的,仅剩下一声苦笑。
是啊,若是大哥在这里,莫说输了,如前几年赤壁一般打得曹军狼狈而逃也绝非难事。从小到大,他再没有见到比大哥更天纵英才的人,纵使是绝境,大哥也有背水一战绝境逢生的本领。这天下最璀璨的光芒,最傲人的攻绩,最惊艳的风华,似乎都是大哥与生俱来,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运。
对于孙策,孙权仰望、羡慕、尊敬,甚至嫉妒。
但以孙权的城府,他既不会将这份情绪表现出来,更不会顺敌军的意主动做什么兄弟阋墙的蠢事。既然兄长并未丧命的消息已传得人尽皆知,他倒不如谋定后动,再看看兄长会如何选择。
在这件事上,他才更该转攻为守,以静待动,好好学学如何像郑庄公般,克段于鄢。
孙权垂下眉眼,再抬起时,已隐去所有晦暗之色。任谁看过去,都只会将此当作成一位儒雅谦和的年轻人:
子敬放心,孤的身体孤自己清楚,只是近日少睡了几个时辰,不打紧。倒是战事他轻叹口气,若能真如子敬所言,便好了。
话音刚活,吕蒙大步走入帐中,抱拳施礼:
主公,曹军遣人送来战书!
这真是说什么来什么了,曹军果真沉不住气先出兵了。孙权喜道,子敬,你以为,孤现在当如何应对?
鲁肃捏着下巴沉思几秒:曹军是否真的要开战暂时还未可知,是否是诱敌之策也未可知。不过只要是水战,我军便无须担心主公,不妨派将迎战,以探虚实。
好。孙权道,将头转回向吕蒙,既然如此,子明,孤便派你亲率兵士登船渡江,探查虚实。若有敌情,只可周旋,不可恋战,立刻派人回营禀报!
末将领命!
吩咐完一些细节后,吕蒙领命离开,鲁肃也?仆嘶卣蚀?硭?瘛5攘饺硕纪顺鋈ズ螅?锶o凳嬉豢谄罚?捶11肿?谝慌缘穆窖啡粲兴?肌?br
伯言,可有何不妥?
并无问题,只是陆逊将目光移向帐外,双眉渐渐蹙起
江上,好像起雾了。
江上的确起了雾,但这对江东军而言,是得了天时。
此时,曹军与江东军对峙之处,正是三台湖一带的。这里水系众多,湖泊、沼泽、湍流星罗棋布,除非是极为熟悉水路环境的人,否则想要渡江攻击到另一方,绝非易事。曹军此次能主动迎战,想必是已经募到了荆州本地的水兵,但雾一起,瞬间又将曹军打回劣势。
能在雾起时安然无恙通过这条路水的,只有江东军。
上一次,正是云梦的大雾助将军将关羽斩于马下。看来,这一次大雾又要助将军立功了。
副将玩笑的话传入吕蒙耳中,他微微一笑,摇摇头:两次进攻,情势不同。主公已百般嘱托蒙以探查为主,不可恋战,蒙自不可为立功而去。
比起交战,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更切实之事:江上雾起,江东可倚仗多年经验横行,曹军却绝无可能,在这明显的劣势下,曹军还会如战书中所说主动进攻吗?
虽说即便曹军胆怯退缩,于他们也没什么害处。但白白跑这一趟,心中不攒下几分气闷,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江东的船舰顺着水道,破开层层江面上弥漫的白雾缓缓前行,然自始至终,除了零星几条小船外,再没有碰到其他异情。
果然将军所料不虚,这么大的雾,曹军定都被吓破胆,龟缩在帐里不敢出来了!
副将的一席话引得将士们哈哈大笑,纵是吕蒙,也不禁上扬了些嘴角。看来,这一趟出兵,虽然没有实质胜利,但却起到了振奋军心、提升士气的效果,也算所行无虚了。
通知全军将士,调转船头,回营!
下了令后,吕蒙念着孙权嘱咐他的话,又派小船跟于大军后侦察敌情,以防曹军使诈偷袭。直到大军安然回营,他才彻底放下心,确信曹军真的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下了战书,却不敢出兵,前些天曹军连战连胜攒下的士气,恐怕要被这一次的怯懦给败光了。
鲁肃闻吕蒙回营,匆匆又赶来大帐,与孙权一同听完吕蒙的禀报后,开口问道:
将军此去,虽未遇曹军,但是否觉得有何其他不妥之处?
吕蒙想了想,道:蒙回营后清点士兵时,不见跟随在大军船后的几艘小船,船上约有两百余人。不知这是否算不妥之处?
江上雾浓,小船又为提防敌军而设,未能及时跟上大军回营并不奇怪,所以吕蒙回答时,声音并不肯定。鲁肃听了,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想了想,最终作罢,转头向孙权拱手说起他所认为眼下更重要的事:
主公,肃方才回去仔细想了想,我军既已决心以守待攻,以动制静,在战略安排上,不如更加彻底。今后若曹军再送来战书,我军仅于江岸设防,若非万不得已绝不再如今日般派兵士迎击,这样,才可让曹军彻底无机可乘。主公以为如何?
恋耽美
又见姜维眉间的淡淡的惑色,心下了然,道,伯约有什么想问孤的,不妨直言。
被诸葛亮看破心思,姜维有些窘迫,又觉得理所应当。这天下,本就再没有比丞相更聪慧的人。他斟酌了一下语言,将疑问诉之于口:维相信,凤雏先生既与丞相是多年好友,又可与丞相齐名,想必定是位十分聪慧的人。既然如此,为何在落凤坡,凤雏先生何必还要与先帝换马?
因为落凤坡一事,是一场阳谋。诸葛亮语气平静的悉心为姜维解惑,士元当时应当已经知晓前方是死局,但他也知道入川已走到那一步,若他不以命换取刘璋对先帝的信任,接下来夺取益州的计划,便无论如何,都无法继续进行。
但若是诸葛亮与姜维讲起的旧日之事再多一些,姜维必还会疑惑,为何在诸葛亮口中那位对刘备百般不满的凤雏先生,最后竟肯为刘备付出性命。
能让人相信他的话,不顾一切不计利弊为他达成理想,这就说明,主公的确是值得追随之人啊。
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自己这位旧友。
所以清楚,自始自终,庞统都认为,刘备汲汲所求的天下,只是场虚幻至极的弥天大梦。
独那一次,他心甘情愿,一梦不起。
第137章 第137章
今夜,星辰凋零,明月当空,一只自相隔千里的益州飞回的灰鸽,披着月光展翅低掠,最后停在营帐窗边纤细修长的手上。他将鸽子腿上小木筒中的纸条拿出。
挥手放鸽子离开,他走到曹操身前,将纸条递给曹操:
庞统死了。
奉孝曾和孤说过,庞统决定留在刘备帐下时,结局就定下了。刘璋怕当了吕布袁绍,不敢不动手。曹操将纸条放到烛火上,橘黄色的火焰顺势而上,瞬间将纸条吞噬殆尽,不过孤很好奇,奉孝为何笃定庞士元明知是局,还会心甘情愿去送死。
因为这是一场阳谋。郭嘉含着笑意的双目凝起几分深色,关羽、张飞二人丧命于敌这两件事,多多少少都与孔明有关。在庞士元看来,刘备虽然现在尚存理智,不会因兄弟之死迁怒孔明,但等将来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建立起一番事业,未必不会旧事重提。他那么为孔明考虑的人,总得让刘备牢牢记住,此时此地,刘玄德也欠了孔明什么话至此突瞧见曹操未及收回的手指被火光撩了一下,不禁眉头微皱,声音亦跟着顿了一下。
怎了?曹操问。
咳,无事郭嘉轻咳了声,坐下继续道,总而言之呢,庞统是个知晓君臣相诈之意的人。互不亏欠,则无情谊,无情谊则无君臣;若单方面亏欠,则必有一方心生怨懑,独有互相亏欠,才是最佳之策。
闻此,曹操不由喟叹:当日庞士元向孤献策,孤只当他有立功建业之心,到没想到他和诸葛亮情谊这么深。重情重义者,终为情义而死,时之命也。
然生死见多了,喟叹完了,曹操并谈不上有多悲伤。他手指在案上几卷竹简上扫过,最后停在最左侧的两卷,拿起放到郭嘉面前,奉孝猜猜,这里面写得是什么?
郭嘉凝神想了几秒,倏尔破颜笑道:当是识时务者向明公来投诚了。
所言不错。曹操点头。以郭嘉的才智猜到是意料之中,但比起直接告诉郭嘉,他就是喜欢看郭嘉这般狡黠的样子,如拭至宝,张鲁占据汉中多年,创建的五斗米教信徒众多,治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所以才有底气攻打益州。但论起富饶程度,汉中与益州仅在伯仲间,刘璋多了刘备这个帮手,张鲁不安向孤投诚是意料之中。
有趣的是这份,益州送来的文书。刘璋,竟也向孤投诚,愿献益州东三郡向孤借兵抗击张鲁。
若是真的为了抗击张鲁,刘备已经率兵进入益州,何必舍近求远向曹操借兵。就算曹操肯借,川蜀之地天险众多,等兵到时,早不知是何夕年月。恐怕刘璋此举,借兵是假,借曹操之手威慑刘备才是真。只有让刘备时时记住若无刘璋庇佑,他早死在曹操刀下,才能用的顺手。至于当下劲敌张鲁,也可凭此书信让曹操犹豫,一犹豫便有可能保持中立,如此,没有外援的张鲁也支撑不了多少天。
出此计者,必胸有玲珑心思。看来无能如刘璋手下也不乏有才之人,他该再好好查查了。
嘉以为,明公不如两方都答应。郭嘉道,对张鲁,明公可派正在关中屯田的兵士相助。对刘璋嘛只需应下,不必出兵。
孤正有此意。曹操道,不过,孤就这么放过刘备,是否又是放虎归山?
郭嘉反问道:明公与嘉这些时日废了这么多心思,为得不就是放虎归山吗?
两人对视几秒,忽地同时大笑,相通的心意全在其间。
比起龟缩在川蜀天险之后的刘璋,还是志在天下的刘备更值得期待
期待他凭仗益州天府,作茧自亡。
两份文书很快写完,曹操喊来士兵,快马加鞭将文书分别送往汉中和益州。处理完正事,曹操这才想起,还有其他萦绕在心头几日的事,要问郭嘉:
奉孝,那把扇子可还在你身上?
郭嘉眨眨眼,问道:嘉的扇子多了,明公问的是哪把?
知孤心意者,唯奉孝耳。孤所说的是哪把,奉孝很清楚。
曹操说这句话时,凤眼中是一如既往对最亲近人的笑意,却看得郭嘉心里发毛。逃也般避过曹操的双眼,郭嘉佯似恍然大悟:哦,明公说得是那把题字的啊,明公为何突然问起那把扇子?
因为据孤所知,只有那把扇子,奉孝才会片刻不离放在身上。此时,曹操的手已经抚到了郭嘉修长的脖颈上,掌心是温热,指肚老茧滑过处留下寸寸酥麻,然而孤为奉孝宽衣解带沐浴时,并未在奉孝衣裳里看到。
宽衣解带?沐浴?
郭嘉陡然想起此事,心中暗道失算。那日追击刘备时,他被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回营之后意料之中发起烧,全身发虚发热,在大夫给他诊完脉出去后,迷迷糊糊间听到曹操要帮他换湿衣服沐浴,忙不迭地出于本能就勾上了曹操的脖子
等到再后面,精疲力竭的他哪还有精力去遮掩扇子的事。
贪图美色果然误事!
嘉送人了。
送了谁?
孔咳,诸葛孔明。
孤记得,那把扇子,当送的是心上人。察觉到郭嘉退后的意图,曹操先一步用另一只手紧揽住郭嘉的腰,眼中戏谑更甚,孤不记得的是,奉孝何时和诸葛孔明情意如此深厚了?
眼瞧着逃之夭夭的后路也被曹操强有力的手臂封死,郭嘉愈发觉得自己像落入虎口的猎物,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种种褒奖之词全都和他没了关系,唯一能想到的除了放弃抵抗,任猛虎将自己吃干抹尽,再无其他。
既然退无可退,那就不退了。
明公。
郭嘉陡然出声,让曹操不禁愣了一下。这句称呼,他听郭嘉说了无数次,或是尊敬,或是亲近,而此时,则凝满了旖旎的□□之色。当清朗的嗓音被人刻意压低之后,哪怕仅有短短两字,被薄唇念出的瞬间也钩住了曹操的心神。而下一秒,被逼入绝境的猎物反客为主,主动解了发带,欺身上前。
他低低的笑了一声:
您,是在吃醋吗?
平静的湖面在投下第一颗石子后,涟漪一圈一圈的泛开,愈演愈烈,最后变成在席卷水面的火焰。曹操刚想止火,郭嘉已更得寸进尺的贴了上来,俯下身子,仰头在曹操脖颈上吻了一下。
勾人心魄的呢喃呓语继续响起:
如果是吃醋,现在才是辰时,明公,你还有很多时间来惩罚嘉。
当郭嘉的贝齿轻咬在曹操喉结上时,名为理智的那根弦终于彻底崩掉。兴师问罪的本意早被烧成灰烬,连同曹操自己,心甘情愿的赴入这场烈火。
贪图美色,果真误事。
然走遍山川大江,见遍皓月星辰,赏遍花开花谢,吃过粗茶珍馐。人生百态,岁月如梭,桥边回首再望,万千风景,独那几分豪情,几分温柔最是动人。
人之性为何?
唯食色也。
鱼水欢娱止于帷幄,天下仍风卷云涌。
被曹操寄予厚望的三子曹彰果真没让众人失望,直到曹操领兵回营,江东的大军都没能向前推进一步,甚至还连连折损兵马。归其原因,一是曹彰之骁勇善战实是不输于任何一员猛将,加之荀攸辅佐在策,寻常计谋,还未布局就已被看破;二是相比江东,曹军处于守势,自古攻难守易,荀攸又将水军调开频频引江东过江于陆上作战,失去优势的江东军面对身经百战的军队,输,未战已明。
江东大营中,孙权坐在主位后,眉眼间透着疲惫,一看便知已多日未曾好好休息。他低下头揉着眉心,耳畔响鲁肃的声音:
既然曹操已经回营,我军正好转攻为守,以静待动。曹操新破刘备,必会沉不住气出兵,到那时我军再凭借优势击败曹操也不迟。说完,他看着孙权,温声又道,所以主公不必太过忧心,身体要紧。
孙权抬起头,疲惫的向鲁肃笑笑,示意他放心,心中却不由叹息。未能趁此机会击破曹军,他虽然觉得可惜,但并未有太多忧心,正如鲁肃所说,只要有长江天堑在,曹军想要攻打江陵郡就绝非易事。真正让他头痛至此的,是军中近日以来的传言:
若是讨逆将军与大都督在此,定不会连战连败。
这话他初听到时是尴尬,紧接着是愤怒,但最后到嘴边的,仅剩下一声苦笑。
是啊,若是大哥在这里,莫说输了,如前几年赤壁一般打得曹军狼狈而逃也绝非难事。从小到大,他再没有见到比大哥更天纵英才的人,纵使是绝境,大哥也有背水一战绝境逢生的本领。这天下最璀璨的光芒,最傲人的攻绩,最惊艳的风华,似乎都是大哥与生俱来,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运。
对于孙策,孙权仰望、羡慕、尊敬,甚至嫉妒。
但以孙权的城府,他既不会将这份情绪表现出来,更不会顺敌军的意主动做什么兄弟阋墙的蠢事。既然兄长并未丧命的消息已传得人尽皆知,他倒不如谋定后动,再看看兄长会如何选择。
在这件事上,他才更该转攻为守,以静待动,好好学学如何像郑庄公般,克段于鄢。
孙权垂下眉眼,再抬起时,已隐去所有晦暗之色。任谁看过去,都只会将此当作成一位儒雅谦和的年轻人:
子敬放心,孤的身体孤自己清楚,只是近日少睡了几个时辰,不打紧。倒是战事他轻叹口气,若能真如子敬所言,便好了。
话音刚活,吕蒙大步走入帐中,抱拳施礼:
主公,曹军遣人送来战书!
这真是说什么来什么了,曹军果真沉不住气先出兵了。孙权喜道,子敬,你以为,孤现在当如何应对?
鲁肃捏着下巴沉思几秒:曹军是否真的要开战暂时还未可知,是否是诱敌之策也未可知。不过只要是水战,我军便无须担心主公,不妨派将迎战,以探虚实。
好。孙权道,将头转回向吕蒙,既然如此,子明,孤便派你亲率兵士登船渡江,探查虚实。若有敌情,只可周旋,不可恋战,立刻派人回营禀报!
末将领命!
吩咐完一些细节后,吕蒙领命离开,鲁肃也?仆嘶卣蚀?硭?瘛5攘饺硕纪顺鋈ズ螅?锶o凳嬉豢谄罚?捶11肿?谝慌缘穆窖啡粲兴?肌?br
伯言,可有何不妥?
并无问题,只是陆逊将目光移向帐外,双眉渐渐蹙起
江上,好像起雾了。
江上的确起了雾,但这对江东军而言,是得了天时。
此时,曹军与江东军对峙之处,正是三台湖一带的。这里水系众多,湖泊、沼泽、湍流星罗棋布,除非是极为熟悉水路环境的人,否则想要渡江攻击到另一方,绝非易事。曹军此次能主动迎战,想必是已经募到了荆州本地的水兵,但雾一起,瞬间又将曹军打回劣势。
能在雾起时安然无恙通过这条路水的,只有江东军。
上一次,正是云梦的大雾助将军将关羽斩于马下。看来,这一次大雾又要助将军立功了。
副将玩笑的话传入吕蒙耳中,他微微一笑,摇摇头:两次进攻,情势不同。主公已百般嘱托蒙以探查为主,不可恋战,蒙自不可为立功而去。
比起交战,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更切实之事:江上雾起,江东可倚仗多年经验横行,曹军却绝无可能,在这明显的劣势下,曹军还会如战书中所说主动进攻吗?
虽说即便曹军胆怯退缩,于他们也没什么害处。但白白跑这一趟,心中不攒下几分气闷,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江东的船舰顺着水道,破开层层江面上弥漫的白雾缓缓前行,然自始至终,除了零星几条小船外,再没有碰到其他异情。
果然将军所料不虚,这么大的雾,曹军定都被吓破胆,龟缩在帐里不敢出来了!
副将的一席话引得将士们哈哈大笑,纵是吕蒙,也不禁上扬了些嘴角。看来,这一趟出兵,虽然没有实质胜利,但却起到了振奋军心、提升士气的效果,也算所行无虚了。
通知全军将士,调转船头,回营!
下了令后,吕蒙念着孙权嘱咐他的话,又派小船跟于大军后侦察敌情,以防曹军使诈偷袭。直到大军安然回营,他才彻底放下心,确信曹军真的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下了战书,却不敢出兵,前些天曹军连战连胜攒下的士气,恐怕要被这一次的怯懦给败光了。
鲁肃闻吕蒙回营,匆匆又赶来大帐,与孙权一同听完吕蒙的禀报后,开口问道:
将军此去,虽未遇曹军,但是否觉得有何其他不妥之处?
吕蒙想了想,道:蒙回营后清点士兵时,不见跟随在大军船后的几艘小船,船上约有两百余人。不知这是否算不妥之处?
江上雾浓,小船又为提防敌军而设,未能及时跟上大军回营并不奇怪,所以吕蒙回答时,声音并不肯定。鲁肃听了,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想了想,最终作罢,转头向孙权拱手说起他所认为眼下更重要的事:
主公,肃方才回去仔细想了想,我军既已决心以守待攻,以动制静,在战略安排上,不如更加彻底。今后若曹军再送来战书,我军仅于江岸设防,若非万不得已绝不再如今日般派兵士迎击,这样,才可让曹军彻底无机可乘。主公以为如何?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