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了思量后,杨修回过神来,发现曹操眉间凝起几分不满,想必是因为他方才的走神。他赶忙敛起神色,向曹操说明来意:
修此来是想请问主公,原定于今日攻袭刘备大营,是否仍要按计划进行。
孤倒是将此事忘了。曹操走到案后坐下,又抬手示意杨修在桌案一侧坐下,德祖认为,孤是否应当按照计划,攻袭刘备大营?
修听军中将士说,司马议郎见到郭祭酒时,刘备的人马也已经找到了诸葛亮,想必此时诸葛亮定已回到刘备帐中。有诸葛亮在,攻营难度必会大大提高,因此修
司马议郎?曹操眼底滑过一丝讽色,这才几个时辰,司马懿如何救下郭祭酒的事迹就传遍营中了?
杨修赶忙劝慰:想必只是有人问起,司马议郎回答的时候被士兵听到,方才
他不来和孤禀报详情,却将此传得人尽皆知,是怕孤忘了答应给他的那份赏赐不成?!
曹操声音中已带上了薄怒,杨修知道他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刻闭嘴佯作不敢再言语。这挑拨是非火上浇油可是件技术活,尤其在对象是曹操时,不啻于与虎谋皮。
既然德祖也如此认为,那便代孤传令三军,下午的攻营计划取消。荆州就这么大,背后就是高川险峻,量刘玄德也跑不了。至于司马懿的赏赐曹操皱眉思索了会儿,正巧案上摆着士兵从大营周围摘来的桃子,便拿了个交给杨修,就给他这个吧。
接过桃子时,杨修差点没忍住笑出来。代曹操传令三军,这是何等的荣耀,而的的确确立了功的司马懿,却只得了个桃子。这悬殊对比下,那些人也该睁眼好好看清楚,究竟是嫡长重要,还是得曹操喜爱重要。
而且,桃子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可都是因为恃功傲物才被晏子设下二桃杀三士的计谋除去的。赏赐太小不怕,就怕这桃子不仅不是赏赐,还是君主的警告啊。
杨修眼珠飞快地转着,一时脑海中浮现出百千计谋。他自以为他隐藏的很好,但还是没逃过曹操的目光。看着杨修的样子,曹操轻叹口气,起身从一旁木架上抽了卷竹简出来。
德祖。
臣在。
曹操重新跪坐下,将竹简交给杨修,这上面记载的是鲁庄公九年发生的事,拿回去好好看看,尤其是齐桓公入齐一事。
齐桓公入齐?
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都立刻回国争夺国君之位。而最后,是更为年幼的公子小白赢得国君之争。曹操叮嘱他好好看此,莫非是暗示
曹操低沉的声音又传入耳中:德祖,你是聪明人,孤欣赏聪明人,也珍惜聪明人。将来,孤还希望予你重任。所以莫让孤失望。
如果之前还只是猜测,曹操这句话无疑又给了杨修一重信心。忍住心头的喜悦,杨修起身作揖:修定认真研读,不辜负主公厚望。
那就好。去传令吧。
诺。
第134章 第134章
仲达,丕
司马懿使了个眼色,冲入帐中的曹丕这才看见坐在一旁的郭嘉,唇边笑容瞬间收起,敛色正容,恭恭敬敬的给郭嘉作揖行礼:
见过郭祭酒。
郭嘉目光凝在行礼动作标准到拘谨的曹丕身上几秒,突然破颜而笑:二公子,嘉又不是荀令君,和嘉这么客气做什么。还有仲达,他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司马懿,嘉就这么凶嘛?比起你现在这生疏的样子,嘉还是更怀念当年养的狼崽子。
狼崽子?
曹丕偷着瞟了眼司马懿,被司马懿发现了一眼瞪回来,顿时觉得忍笑更困难了。
郭嘉眼波流转,将一切看在眼底,却仅是抬袖饮茶,以袖遮住唇边的浅笑。
曹丕并没忘记郭嘉还在身前坐着,他很快正经回神色,一板一眼回答郭嘉道:先生是父亲的肱骨心腹,丕不敢废礼。说完,他走到郭嘉对面跪坐下,又起身为郭嘉将茶杯斟满茶,方才问道,不知先生到访,所为何事?
有一些小事,嘉心中疑惑,所以来向二公子请教。不过,在那之前,嘉想先问问二公子郭嘉顿了顿,轻飘飘的看了司马懿一眼。司马懿看到郭嘉眼中趣色,顿时想到之前被郭嘉坑了的那些人,内心立刻警铃大作,还未来得及阻止,郭嘉的声音已经又一次响起:
嘉先问问二公子,想不想听听有关狼崽子过去的事?
丕
郭嘉!
这么快就忍不住了?郭嘉笑道,似乎早已料到司马懿会出声,嘉还以为你真的成熟了不少呢,怎么还是这小孩子脾气。
司马懿对郭嘉的调笑的话充耳不闻:郭祭酒如没有正事,军中事务繁忙,二公子与懿不敢耽误祭酒时间。这竟是直接下了逐客令。时至今日,军中敢与郭嘉这么不客气说话的人,还真没剩几个了。
嘉本来不想将气氛变得如此严肃,这样一会儿解释起来也不会那么紧张。但既然仲达如此急迫,那嘉就开门见山了。
二公子也知道,嘉幸得主公信任得掌?蛸卫,负责搜集统理各方情报。而前段时间因为南方战局吃紧,?蛸大部分的人力都调移至荆州,所以直到近日,嘉才收到这份邺城送来的情报。
当邺城二字从郭嘉口中说出时,曹丕与司马懿皆是脸色一变,虽然不过一瞬就已恢复正常,但他们明白,即便是一瞬,也逃不过郭嘉的眼睛。
能劳得郭嘉亲自来询问,又与邺城有关的,只有那一件事。
郭嘉将袖中的布帛拿出展开,放到曹丕眼前。仅看一眼,曹丕就已确定,他的猜测成真了。真没想到,他动用了近乎全部力量隐瞒,竟都逃不过?蛸的眼睛。
?蛸的力量未免太过可怕了。今日曹操在方还可以镇得住这股力量,但等到来日
这时,郭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请二公子为嘉解释一下,这袁熙,是怎么回事?
※※※※※※※※※.
张飞走入大帐时,刘备正细心擦拭着他的佩剑。这把剑是曹军还未南下时,刘备命人铸造的一批兵器中匠人最得意之作。剑长三尺六寸,剑柄由乌木制成,黑如漆墨,萦绕着木材本身的淡香;剑身则由金牛山铁所铸,锋利无比,却全无杀气,似温润君子,含光不露,同体天地。
随着刘备的擦拭,长剑翻动,偶有几缕寒光自剑身反射,照出刘备眼眸中冷芒。原来,人非无雄心,剑非无杀气,关键只在于,握的是哪把剑,握剑的又是谁。
尽管再不情愿,张飞也不得不承认,天下再无人能与刘玄德这般相配,他们注定会携手并进,名扬天下,踏平寇虏,实现大业。
这是他也好,二哥也好,都无法为刘备做到的事。
三弟,你来啦,怎么也不出声,大哥都没注意到。将剑收回剑鞘,刘备抬起头,这才姗姗看到已到帐中有了一会儿的张飞。他见张飞神色清明,身上再不像之前那样时时刻刻缠满酒气,暗暗放下心,道,站着做什么,快坐。是有什么事吗?
张飞顺着刘备的手势,大马金刀的坐到一旁:本是来问大哥军师一事,不过来的路上就听到子龙已带兵去崖下,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所以我就是来看看大哥,没什么事。
刘备听了张飞的话,唇边勾起一抹无奈而温和的笑容:备似乎也好久没和三弟好好聊聊了,自从云长提到死于阴谋之下的二弟,刘备瞳孔微缩,不禁滑过一抹痛色。而等他再抬起头时,眼中已全是坚毅,三弟放心,总有一日,大哥会为二弟报仇的。无论是一年,还是十年,只要他一息尚存,这份血仇,他就一定要向曹贼和江东讨回来。
哪知,平日里一提起此事就气怒交加恨不得立刻提剑冲到曹营的张飞,此时竟一反常态,听到刘备的话,他也只是平静的摇摇头:大哥,为二哥报仇一事,交给我去做已经足够。大哥当心怀天下,不应当将目光限于此。
刘备皱眉:三弟这是何意?
大哥因为军师这次遇险,开始后悔了吧。张飞直截了当的揭破刘备埋藏在心底的想法,如果大哥不是想为二哥报仇,军师根本不必冒此风险。大哥在懊悔,因为自己的私仇,让诸葛亮身陷险境,让曹军有空可钻!大哥的志向是平定天下,兴复汉室,所以才会责怪自己为私情所绊!
翼德!刘备厉声呵道,在你心中,我刘玄德就是为了天下可以视兄弟之仇于不顾的人?!他长呼一口气,语气平静了些,这次的事,的确是因为我考虑不周,才让孔明身涉险境。这件事,我后悔,但不是后悔为二弟报仇,而是后悔急于一时,意气用事。但如果备为了得到天下,连结拜兄弟的仇都能不屑一顾,就算真得了天下,又与那些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冷血无情残害百姓的恶贼独夫何异?
张飞似乎被刘备激动的样子怔到,双目睁如铜牛,久久,才回过神,缓缓道:你我是多年的兄弟,大哥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这乱世,有的是想趁此时机建功立业的人,也有的是要统一九州还世间河清海晏的人,但只有刘玄德,纵使想要平定天下兴复汉室,也从不因此就认为屠戮杀人是正确的事。即便是为了明日的太平,也不愿牺牲今日的百姓,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刘备眼中从来都不是为了达成目的的筹码。这就是为什么几经沉沦,风餐露宿,他们仍旧愿意追随刘备的原因。因为从刘备身上,他们看到了一种可能,一种不同于其他诸侯,真正的仁德之心。
为了保全刘备的仁德之心,张翼德纵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大哥,我刚才说的每一句话,不是在怪大哥,而是真正的心里话。张飞平静的说着,面容因为全然褪去平日伪装出的粗莽,显露出世家子弟的俊秀。这面具他为刘备戴了十几载,如今,到开始奢求,如果他真的是个只知喊打喊杀的莽夫,会不会比现在痛快许多。
有诸葛亮在大哥身边,我就彻底放心了。
嗯?翼德你说什么?
张飞最后一句话说得十分轻,刘备并没有听清,正想再问时,帐外却恰好传来了马蹄声,他与张飞的交谈只得暂时作罢。半响后,诸葛亮与赵云庞统走了进来。一夜未见,诸葛亮虽然发髻散乱,但精神颇好,见刘备迎上来,他连忙扶住刘备的手,对满面关切的刘备,笑着摇头道:主公放心,亮一切安好。
刘备握紧诸葛亮的手,心中五味具杂。他想责怪诸葛亮冒险行事,又深知诸葛亮如此是为了谁。自责与担忧混杂在一起,到最后,只余下一声轻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说完才想起什么,连忙喊道,快把军医请来!
主公诸葛亮眼中滑过一丝无奈,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不过,比起这些,诸葛亮有更重要,也更值得高兴的事情要与刘备说:
主公,亮回营的路上,刚刚得到消息,驻守在荆东的江东军,应当很快便会开始进攻曹军后方。
哦?刘备诧异道,之前孔明不是说,孙权忌惮他未亡的兄长夺权,所以不敢出兵与曹军交恶。如今为何?
的确,在一般情况下,孙家兄弟即便再兄友弟恭,也免不了在此事上心生嫌隙。更何况,孙权本也并非心宽之人,必会紧握军权,一旦江东局势有变,便倒戈回攻。但现在,不一样了。
想到那位与自己相逢不过几面,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温雅儒士,诸葛亮双眸微微眯起:
亮兄长来信,鲁子敬已动身前往荆州。算算日子,现在应当到了。
※※※※※※※※※※※.
曹丕的解释十分简单,亦或者说,作为这件事中完全被动的一方,能解释的,也只有这几句话。
听完曹丕的话,郭嘉缓缓开口:二公子的坦诚到很让嘉意外。
因为丕清楚,无论丕将谎话编的再圆满,也瞒不过先生。
噗,郭嘉轻笑一声,嘉该把二公子这句话当作夸赞吗?
先生随意。
接着,大帐中就陷入了令人压抑的死寂,只有郭嘉的手指不规则敲击小案的声音一下一下响着,仿佛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这件事往小了说极好解决,只要将引起麻烦的人除去便是;但往大了说,却牵扯极广,如果处理不好必又会被朝中那些吃饱了撑得的老家伙抓住,大做文章,所以郭嘉必须好好权衡一下,这件事应当如何解决。
二公子,郭嘉语速极慢,显示着他此刻的犹豫,依你看,这件事,嘉是否理当向主公奏明?
曹丕轻咬下唇。他就知道,这件事让郭嘉知道了,便几乎等于告诉了父亲。可听到郭嘉的询问,他心中又涌起了一线希望:丕希望先生暂不要告诉父亲。
哦?郭嘉来了兴趣,理由是什么?
现在正是击败刘备夺取荆州的关键时刻,丕不希望因为这些事情让父亲劳神费
二公子,郭嘉直接打断了他,几句话前,你说过什么?
无论丕将话编的再圆满,也无法瞒过先生。
既然如此,就实话实说。不过,想也知道,二公子为什么不愿让你父亲知道。郭嘉撑着头,静静的凝着这虽已及冠成人,但却还改不掉那几分小孩子脾气的人。但如果曹丕此时抬头细看,就不会错过郭嘉眼中的那几分深意,
你是怕你的父亲对你感到失望?
被说中心事,曹丕一怔,随即回过神来,唇边泄出几声苦笑:但是,先生应当比丕更清楚,父亲早就对丕失望了。在父亲眼中,最聪慧的是冲弟,最像他的是四弟,三弟也因为骁勇善战屡屡得到父亲的称赞,只有丕无论丕做什么,都无法让父亲满意。
要是当初死在宛城的是丕而不是大哥,就好了。
曹丕头颅低垂,眸光哀切,偏偏唇边还硬要的维持着笑容,却只有讽刺与自嘲。此时的曹丕,活像个受尽委屈又逞强不哭的小孩子,让郭嘉一下就想起多年前自宛城回来后在司空府见到的那个眼眶通红还偏说没哭过的少年,让人心疼的想一把抱到怀里揉着他的头柔声安慰。
于是,郭嘉给一旁的司马懿使了个眼色。
司马懿满眼疑惑。
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恋耽美
修此来是想请问主公,原定于今日攻袭刘备大营,是否仍要按计划进行。
孤倒是将此事忘了。曹操走到案后坐下,又抬手示意杨修在桌案一侧坐下,德祖认为,孤是否应当按照计划,攻袭刘备大营?
修听军中将士说,司马议郎见到郭祭酒时,刘备的人马也已经找到了诸葛亮,想必此时诸葛亮定已回到刘备帐中。有诸葛亮在,攻营难度必会大大提高,因此修
司马议郎?曹操眼底滑过一丝讽色,这才几个时辰,司马懿如何救下郭祭酒的事迹就传遍营中了?
杨修赶忙劝慰:想必只是有人问起,司马议郎回答的时候被士兵听到,方才
他不来和孤禀报详情,却将此传得人尽皆知,是怕孤忘了答应给他的那份赏赐不成?!
曹操声音中已带上了薄怒,杨修知道他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刻闭嘴佯作不敢再言语。这挑拨是非火上浇油可是件技术活,尤其在对象是曹操时,不啻于与虎谋皮。
既然德祖也如此认为,那便代孤传令三军,下午的攻营计划取消。荆州就这么大,背后就是高川险峻,量刘玄德也跑不了。至于司马懿的赏赐曹操皱眉思索了会儿,正巧案上摆着士兵从大营周围摘来的桃子,便拿了个交给杨修,就给他这个吧。
接过桃子时,杨修差点没忍住笑出来。代曹操传令三军,这是何等的荣耀,而的的确确立了功的司马懿,却只得了个桃子。这悬殊对比下,那些人也该睁眼好好看清楚,究竟是嫡长重要,还是得曹操喜爱重要。
而且,桃子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可都是因为恃功傲物才被晏子设下二桃杀三士的计谋除去的。赏赐太小不怕,就怕这桃子不仅不是赏赐,还是君主的警告啊。
杨修眼珠飞快地转着,一时脑海中浮现出百千计谋。他自以为他隐藏的很好,但还是没逃过曹操的目光。看着杨修的样子,曹操轻叹口气,起身从一旁木架上抽了卷竹简出来。
德祖。
臣在。
曹操重新跪坐下,将竹简交给杨修,这上面记载的是鲁庄公九年发生的事,拿回去好好看看,尤其是齐桓公入齐一事。
齐桓公入齐?
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都立刻回国争夺国君之位。而最后,是更为年幼的公子小白赢得国君之争。曹操叮嘱他好好看此,莫非是暗示
曹操低沉的声音又传入耳中:德祖,你是聪明人,孤欣赏聪明人,也珍惜聪明人。将来,孤还希望予你重任。所以莫让孤失望。
如果之前还只是猜测,曹操这句话无疑又给了杨修一重信心。忍住心头的喜悦,杨修起身作揖:修定认真研读,不辜负主公厚望。
那就好。去传令吧。
诺。
第134章 第134章
仲达,丕
司马懿使了个眼色,冲入帐中的曹丕这才看见坐在一旁的郭嘉,唇边笑容瞬间收起,敛色正容,恭恭敬敬的给郭嘉作揖行礼:
见过郭祭酒。
郭嘉目光凝在行礼动作标准到拘谨的曹丕身上几秒,突然破颜而笑:二公子,嘉又不是荀令君,和嘉这么客气做什么。还有仲达,他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司马懿,嘉就这么凶嘛?比起你现在这生疏的样子,嘉还是更怀念当年养的狼崽子。
狼崽子?
曹丕偷着瞟了眼司马懿,被司马懿发现了一眼瞪回来,顿时觉得忍笑更困难了。
郭嘉眼波流转,将一切看在眼底,却仅是抬袖饮茶,以袖遮住唇边的浅笑。
曹丕并没忘记郭嘉还在身前坐着,他很快正经回神色,一板一眼回答郭嘉道:先生是父亲的肱骨心腹,丕不敢废礼。说完,他走到郭嘉对面跪坐下,又起身为郭嘉将茶杯斟满茶,方才问道,不知先生到访,所为何事?
有一些小事,嘉心中疑惑,所以来向二公子请教。不过,在那之前,嘉想先问问二公子郭嘉顿了顿,轻飘飘的看了司马懿一眼。司马懿看到郭嘉眼中趣色,顿时想到之前被郭嘉坑了的那些人,内心立刻警铃大作,还未来得及阻止,郭嘉的声音已经又一次响起:
嘉先问问二公子,想不想听听有关狼崽子过去的事?
丕
郭嘉!
这么快就忍不住了?郭嘉笑道,似乎早已料到司马懿会出声,嘉还以为你真的成熟了不少呢,怎么还是这小孩子脾气。
司马懿对郭嘉的调笑的话充耳不闻:郭祭酒如没有正事,军中事务繁忙,二公子与懿不敢耽误祭酒时间。这竟是直接下了逐客令。时至今日,军中敢与郭嘉这么不客气说话的人,还真没剩几个了。
嘉本来不想将气氛变得如此严肃,这样一会儿解释起来也不会那么紧张。但既然仲达如此急迫,那嘉就开门见山了。
二公子也知道,嘉幸得主公信任得掌?蛸卫,负责搜集统理各方情报。而前段时间因为南方战局吃紧,?蛸大部分的人力都调移至荆州,所以直到近日,嘉才收到这份邺城送来的情报。
当邺城二字从郭嘉口中说出时,曹丕与司马懿皆是脸色一变,虽然不过一瞬就已恢复正常,但他们明白,即便是一瞬,也逃不过郭嘉的眼睛。
能劳得郭嘉亲自来询问,又与邺城有关的,只有那一件事。
郭嘉将袖中的布帛拿出展开,放到曹丕眼前。仅看一眼,曹丕就已确定,他的猜测成真了。真没想到,他动用了近乎全部力量隐瞒,竟都逃不过?蛸的眼睛。
?蛸的力量未免太过可怕了。今日曹操在方还可以镇得住这股力量,但等到来日
这时,郭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请二公子为嘉解释一下,这袁熙,是怎么回事?
※※※※※※※※※.
张飞走入大帐时,刘备正细心擦拭着他的佩剑。这把剑是曹军还未南下时,刘备命人铸造的一批兵器中匠人最得意之作。剑长三尺六寸,剑柄由乌木制成,黑如漆墨,萦绕着木材本身的淡香;剑身则由金牛山铁所铸,锋利无比,却全无杀气,似温润君子,含光不露,同体天地。
随着刘备的擦拭,长剑翻动,偶有几缕寒光自剑身反射,照出刘备眼眸中冷芒。原来,人非无雄心,剑非无杀气,关键只在于,握的是哪把剑,握剑的又是谁。
尽管再不情愿,张飞也不得不承认,天下再无人能与刘玄德这般相配,他们注定会携手并进,名扬天下,踏平寇虏,实现大业。
这是他也好,二哥也好,都无法为刘备做到的事。
三弟,你来啦,怎么也不出声,大哥都没注意到。将剑收回剑鞘,刘备抬起头,这才姗姗看到已到帐中有了一会儿的张飞。他见张飞神色清明,身上再不像之前那样时时刻刻缠满酒气,暗暗放下心,道,站着做什么,快坐。是有什么事吗?
张飞顺着刘备的手势,大马金刀的坐到一旁:本是来问大哥军师一事,不过来的路上就听到子龙已带兵去崖下,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所以我就是来看看大哥,没什么事。
刘备听了张飞的话,唇边勾起一抹无奈而温和的笑容:备似乎也好久没和三弟好好聊聊了,自从云长提到死于阴谋之下的二弟,刘备瞳孔微缩,不禁滑过一抹痛色。而等他再抬起头时,眼中已全是坚毅,三弟放心,总有一日,大哥会为二弟报仇的。无论是一年,还是十年,只要他一息尚存,这份血仇,他就一定要向曹贼和江东讨回来。
哪知,平日里一提起此事就气怒交加恨不得立刻提剑冲到曹营的张飞,此时竟一反常态,听到刘备的话,他也只是平静的摇摇头:大哥,为二哥报仇一事,交给我去做已经足够。大哥当心怀天下,不应当将目光限于此。
刘备皱眉:三弟这是何意?
大哥因为军师这次遇险,开始后悔了吧。张飞直截了当的揭破刘备埋藏在心底的想法,如果大哥不是想为二哥报仇,军师根本不必冒此风险。大哥在懊悔,因为自己的私仇,让诸葛亮身陷险境,让曹军有空可钻!大哥的志向是平定天下,兴复汉室,所以才会责怪自己为私情所绊!
翼德!刘备厉声呵道,在你心中,我刘玄德就是为了天下可以视兄弟之仇于不顾的人?!他长呼一口气,语气平静了些,这次的事,的确是因为我考虑不周,才让孔明身涉险境。这件事,我后悔,但不是后悔为二弟报仇,而是后悔急于一时,意气用事。但如果备为了得到天下,连结拜兄弟的仇都能不屑一顾,就算真得了天下,又与那些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冷血无情残害百姓的恶贼独夫何异?
张飞似乎被刘备激动的样子怔到,双目睁如铜牛,久久,才回过神,缓缓道:你我是多年的兄弟,大哥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这乱世,有的是想趁此时机建功立业的人,也有的是要统一九州还世间河清海晏的人,但只有刘玄德,纵使想要平定天下兴复汉室,也从不因此就认为屠戮杀人是正确的事。即便是为了明日的太平,也不愿牺牲今日的百姓,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刘备眼中从来都不是为了达成目的的筹码。这就是为什么几经沉沦,风餐露宿,他们仍旧愿意追随刘备的原因。因为从刘备身上,他们看到了一种可能,一种不同于其他诸侯,真正的仁德之心。
为了保全刘备的仁德之心,张翼德纵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大哥,我刚才说的每一句话,不是在怪大哥,而是真正的心里话。张飞平静的说着,面容因为全然褪去平日伪装出的粗莽,显露出世家子弟的俊秀。这面具他为刘备戴了十几载,如今,到开始奢求,如果他真的是个只知喊打喊杀的莽夫,会不会比现在痛快许多。
有诸葛亮在大哥身边,我就彻底放心了。
嗯?翼德你说什么?
张飞最后一句话说得十分轻,刘备并没有听清,正想再问时,帐外却恰好传来了马蹄声,他与张飞的交谈只得暂时作罢。半响后,诸葛亮与赵云庞统走了进来。一夜未见,诸葛亮虽然发髻散乱,但精神颇好,见刘备迎上来,他连忙扶住刘备的手,对满面关切的刘备,笑着摇头道:主公放心,亮一切安好。
刘备握紧诸葛亮的手,心中五味具杂。他想责怪诸葛亮冒险行事,又深知诸葛亮如此是为了谁。自责与担忧混杂在一起,到最后,只余下一声轻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说完才想起什么,连忙喊道,快把军医请来!
主公诸葛亮眼中滑过一丝无奈,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不过,比起这些,诸葛亮有更重要,也更值得高兴的事情要与刘备说:
主公,亮回营的路上,刚刚得到消息,驻守在荆东的江东军,应当很快便会开始进攻曹军后方。
哦?刘备诧异道,之前孔明不是说,孙权忌惮他未亡的兄长夺权,所以不敢出兵与曹军交恶。如今为何?
的确,在一般情况下,孙家兄弟即便再兄友弟恭,也免不了在此事上心生嫌隙。更何况,孙权本也并非心宽之人,必会紧握军权,一旦江东局势有变,便倒戈回攻。但现在,不一样了。
想到那位与自己相逢不过几面,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温雅儒士,诸葛亮双眸微微眯起:
亮兄长来信,鲁子敬已动身前往荆州。算算日子,现在应当到了。
※※※※※※※※※※※.
曹丕的解释十分简单,亦或者说,作为这件事中完全被动的一方,能解释的,也只有这几句话。
听完曹丕的话,郭嘉缓缓开口:二公子的坦诚到很让嘉意外。
因为丕清楚,无论丕将谎话编的再圆满,也瞒不过先生。
噗,郭嘉轻笑一声,嘉该把二公子这句话当作夸赞吗?
先生随意。
接着,大帐中就陷入了令人压抑的死寂,只有郭嘉的手指不规则敲击小案的声音一下一下响着,仿佛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这件事往小了说极好解决,只要将引起麻烦的人除去便是;但往大了说,却牵扯极广,如果处理不好必又会被朝中那些吃饱了撑得的老家伙抓住,大做文章,所以郭嘉必须好好权衡一下,这件事应当如何解决。
二公子,郭嘉语速极慢,显示着他此刻的犹豫,依你看,这件事,嘉是否理当向主公奏明?
曹丕轻咬下唇。他就知道,这件事让郭嘉知道了,便几乎等于告诉了父亲。可听到郭嘉的询问,他心中又涌起了一线希望:丕希望先生暂不要告诉父亲。
哦?郭嘉来了兴趣,理由是什么?
现在正是击败刘备夺取荆州的关键时刻,丕不希望因为这些事情让父亲劳神费
二公子,郭嘉直接打断了他,几句话前,你说过什么?
无论丕将话编的再圆满,也无法瞒过先生。
既然如此,就实话实说。不过,想也知道,二公子为什么不愿让你父亲知道。郭嘉撑着头,静静的凝着这虽已及冠成人,但却还改不掉那几分小孩子脾气的人。但如果曹丕此时抬头细看,就不会错过郭嘉眼中的那几分深意,
你是怕你的父亲对你感到失望?
被说中心事,曹丕一怔,随即回过神来,唇边泄出几声苦笑:但是,先生应当比丕更清楚,父亲早就对丕失望了。在父亲眼中,最聪慧的是冲弟,最像他的是四弟,三弟也因为骁勇善战屡屡得到父亲的称赞,只有丕无论丕做什么,都无法让父亲满意。
要是当初死在宛城的是丕而不是大哥,就好了。
曹丕头颅低垂,眸光哀切,偏偏唇边还硬要的维持着笑容,却只有讽刺与自嘲。此时的曹丕,活像个受尽委屈又逞强不哭的小孩子,让郭嘉一下就想起多年前自宛城回来后在司空府见到的那个眼眶通红还偏说没哭过的少年,让人心疼的想一把抱到怀里揉着他的头柔声安慰。
于是,郭嘉给一旁的司马懿使了个眼色。
司马懿满眼疑惑。
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