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安抚着孙策坐下。孙权的具体想法,在他知道孙策还活着之前,他并没有猜到多少。但在交接兵权上的试探,他一直十分清楚。相比起孙策,他冷静许多,摇摇头道:瑜倒觉得,仲谋能想得这么周全,是件好事。瑜不可能辅佐他一辈子,这江东,还需要他自己撑起来。
    至于孙策是否想要重新执掌江东,他没有问心中也清楚,如果孙策真的贪求一个主公的位置,早在几年前就该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知道了还活着后,才不得不起死回生。这个道理,孙权应当明白,但疑心所至,必还是要绞尽脑汁提防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罢了,不想那些了。此事解决,总不在此一时,孙策从不自己给自己找烦心事。他拉着周瑜的袖子,把周瑜往琴边拽,策听公瑾还特意为策谱了首曲子?弹给策听吧。
    周瑜无奈的笑瞟了孙策一眼,心中积聚的阴郁消散了不少。孙策总有这样的能力,轻而易举的就能扫清所有阴霾,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
    琴还是那把举世无双的绿绮,七弦雅音,泄于指尖。这首《长河吟》,周瑜多年前就已谱好,只是除了试音,从未再演奏过。起调琴声铮铮,豪情满怀,像极了鲜衣怒马,睥睨天下,欲与天公争比高的少年英雄,几个转调后却悲情渐浓,蕴满了绵绵不断的忧伤,华年易逝的叹息,尾音却陡然高亢,宛如知晓命运悲惨后的最后拼力一搏,刹那间爆发出的决然,就如同暗夜中的熊熊烈火,将一切燃烧殆尽。
    这首曲子,的确可以算作他为孙策所写。但更准确的说,是为孙策去世后的他自己所写。知己早亡,琴弦已断,他本不欲为自己留任何退路。
    孙策就算再不懂音律,也已经体会到了周瑜琴声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感情。十年分别的苦楚寂寥,一个人的负隅坚持,孤注一掷,以及背水一战的决绝,全融在了曲子中,让人心疼,但更让人震撼。
    最后一弦拨动,周瑜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向旁倒去。
    公瑾!
    这就是公瑾给孤的答案了?长沙郡治所内,孙权冷笑一声,将刚送来的情报递给陆逊。
    陆逊一看,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他不能火上浇油,只得反着劝孙权道:这应当只是场意外。大都督突然患病晕倒,先主公关心则乱,被其他大夫看到知晓了他的存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逊以为,这件事不可能这样瞒一辈子,早些被江东那些臣子知晓,反倒可以避免将来被敌军抓住这件事做文章。
    然而,陆逊的一番理智的话没能让孙权的脸色好多少。正巧,这时士兵来报,送来刘备求援的书信。
    主公,这
    孙权一目十行地读完信,沉默了许久,没有听陆逊在他看信时一直未停下的劝说,而是摇了摇头,定了主意,曹刘的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至于孤帮不帮他再等等看。
    第129章 第129章
    素手拨弦,泠泠琴音。
    以往听诸葛亮抚琴,纵使再烦乱,刘备都能在清越的琴声中,渐渐平静下来。似乎那坐在七弦琴后的诸葛孔明,尽管仅是刚刚而立的年轻人,却天生带着一股魔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抚平他焦躁的心。那自始至终气定神闲的模样,让人觉得似乎天塌下来,只要有诸葛孔明在,也不过就是桐木上的一根弦,被人拨拢复挑几下,便可将一切化为平和,掀不起丝毫波澜。
    可这琴声的作用,在关羽死后,就越来越弱了。
    现在,刘备一闭上眼,回忆就会如潮水般涌来。那日桃园落英纷飞,他们三人以皇天后土为证结拜为兄弟,此后一生,胆肝相照,荣辱与共,生死相随。岁月蹉跎,乱世流离,他们不是没有遭遇过险境,更遇到过无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无论如何,至少兄弟都还在。那么,刀山火海,龙潭虎穴,都显得不再那么吓人了。
    可关羽死了,死在曹军的奸邪,死在江东的背信弃义之下。而自诩仁德的他,为了所谓的大局,连为关羽的死指责江东一句都不敢,还不得不卑躬屈膝的再好言写信向江东求助。
    他甚至在想,当初是不是就不应该让关羽离开曹营。关羽武艺高强举世难得,曹操对关羽又是那样欣赏器重,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不争气的大哥,关云长早已威震四海名扬天下,而不是现在这样,连尸骨都不得完整安葬。
    他一心想要用自己相信的方式匡扶汉室,平定天下。可连兄弟之仇都不敢报的自己,又何来的这般狂傲自大?!他何德何能?!
    主公,琴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诸葛亮清润的声音,你的心乱了。心乱了,就听不到琴声了。
    大哥!就在这琴音停止的间隙,张飞冲了进来,探马来报,曹贼已率军在百里开外了!
    来的竟是这么快?刘备惊疑道,那江东那边可
    大哥,孙权那小子现在没回信,摆明是要背信弃义,从中牟利。我看我们不必指望这群荒僻蛮夷了。大哥给我三千兵,且看我斩了曹操的头,给二哥报仇!
    张飞粗莽的话让刘备一愣,仔细一闻,果不其然在张飞身上又闻到了酒气:翼德,我不是告诉你不许喝酒了吗?你怎么又喝成这样!
    不过就是几坛酒,大哥大惊小怪什么?!我喝醉了,照样能杀了曹操来?大哥下酒!
    若说昔日张飞是为掩人耳目故意装作粗莽,那喝醉了之后显露出的暴虐与自大就全然不是伪装,尤其是关羽死后,张飞性情大变,成日饮酒买醉,醉了就骂人鞭挞手下士卒。刘备叮嘱了他许多次,他都不肯改。失了二弟,对于这唯一的弟弟,刘备更加心疼,所以明知道不能让张飞这样下去,一想到关羽,就不忍用重话训斥。
    然刘备不忍,却有人仍旧保持理智。诸葛亮坐在琴后,抬眸望向张飞,仪容威严:张将军,军中有令,任何人不许饮酒。将军心情不好,亮能够理解,但国有国法,军中自有军中规定,还请将军莫要再犯。
    你这厮什么意思?!若是对刘备的话喝醉了的张飞还听得去三分,那对诸葛亮则是没有丝毫的敬意。他一把推开刘备猛地冲上前,酒气夹杂着怒气全发泄在诸葛亮身上,你不是号称卧龙吗?!不是无所不能算无遗策吗?!那天你明明就在江东帐里,为什么没能救得了二哥?!诸葛孔明,究竟你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还是你压根就已经被江东收买故意看我二哥遇难!
    翼德!刘备彻底变了脸色,连忙挡在诸葛亮面前,严肃对张飞低呵道,不许对军师无礼!你军中一而再再而三饮酒,触犯军令,去自领三十军杖去!
    大哥!分明
    你是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吗?!
    刘备陡然爆发出的威势让张飞一愣,酒瞬间醒了几分。看看刘备,又看看刘备护在身后的诸葛亮,张飞骂骂咧咧的转身离开,至于是去领军杖还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孔明,孤代翼德向你道歉。张飞走出大帐后,刘备暗舒口气,转过身向诸葛亮致歉。
    诸葛亮轻摇摇头,这等程度,实是不足以让他生什么气。他在意的是,从张飞那里,从刘备那里透露出的状态,实在使他愈发的不安。似乎,关羽的生死就像一道堤坝,破堤之后,洪水汹涌澎湃,迟早会将刘备建立治世的信念冲塌。
    既然江东不愿出兵,那我们就按先前计划应战。撑到入蜀的使者回到营中,应当不会有问题。眼下的情况,他们早已推演过无数次,虽然江东不肯相助会加大危险,但还不足以让汉军输掉这场战争。
    先前的安排,亮便不与主公赘言了。然,容臣冒犯与主公再确认一句,主公,可有报仇之志?
    他知道这句话会加大风险,但与其让关羽去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己军,不如在自己尚且可以控制事态的时候,为人择一机会报了仇,这样,才有可能将刘备心中的仇恨真正埋葬。
    刘备顿了半响,重重的点下了头。.
    比起千里奔袭于此的曹军,刘备方面坐拥地利,早已在大营前五十里处布好了兵阵。这一片坐落于荆南高山上的大平原,土地平坦,没有杂草丛林,正是两军交战最合适的场地。
    极目远眺,兵阵之前,不见策马领兵的主将,只有排成特定队列的一个个兵阵。各有距离的兵阵又合为一大兵阵,无棱无角,无头无尾,乍然一看,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不过,虽然敌军的摆出的兵阵极为奇怪,但笃定了孙权绝不会出兵的曹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与刘备周旋,破阵也就不急于一时。只见他凤眸微眯,目光凝在奔策于大兵阵之外的骑兵,朗声问道:
    诸位可有识得此阵者?
    此问一出,换得一片寂静。此阵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毫无头绪者多矣,识得阵法然乐得看戏者亦多矣,毕竟,虽然看上去曹操问得是所有人,但实际指向的仅是司马懿和杨修,或者说他们跟随着的曹丕和曹植。
    从南郡一路南下途中,曹操已多次设下了这样那样的难题,来考验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他们身边的僚属,至于最骁勇善战的三子曹彰,反倒被派往江夏郡附近监测江东异动。这其中的意思,就算是再没有头脑的人,也该懂了。
    曹操回过头,先看向曹丕身边的司马懿。司马懿垂目敛色,似乎对曹操的目光浑然不察。曹操又看向曹植身边的杨修,杨修捏着下巴,眼珠转了转,最后只是回道:
    主公,不如先派探马查探敌情。
    德祖此言有理。近日来愈发器重杨修的曹操立刻接受了杨修的建议,派出了百人组成的骑兵队上前查探。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只有十人回到军中,且各个形容狼狈,还有一人刚到曹操面前,再撑不住过重的伤势,还未来得及开口,就已坠马倒地而亡。
    这是怎么回事?曹操面容严肃了不少。这百人皆是军中精锐,作为探马职责也仅是查探敌情,会尽量避免与敌军交战,损失一两人是常态,但如此狼狈,可就太不正常了。
    余下九人向曹操禀报了情况。方才,他们百人先避着阵外游骑,绕着整个兵阵探查了一圈,却摸不到任何玄机。于是,便由五十人先进到了两个小兵阵之间探查,其他五十人在外接应。结果,这进到阵中的五十人竟再无音讯,而阵外的五十骑则不巧被敌军游骑看到,双方交战,除却损伤的十几人与侥幸归来的十人,其余的人都被游骑赶到了阵中,然后瞬间被兵阵吞没。
    不过,这近百人的牺牲至少还是换回了一些情报,比如,敌军最外层兵阵总数为八,连同内层未能探查清楚地兵阵估计约有三万多人。再比如,这兵阵看似无头无尾,却实则处处为头,处处为尾,根本就找不到兵阵的入口。
    曹操让人将死去的士兵尸体抬下去,望着眼前浩浩敌军,目光愈发复杂。他和刘备交手并不算少,十分清楚刘备绝没有这样的本事,能摆出这诡谲莫测的兵阵的,只可能是号为卧龙的诸葛亮。
    在兵阵正中央指挥的,一定是诸葛孔明。
    但就理智分析而言,敌军有三万人,分到各个阵中估计仅为几千人。而曹操带来的大军约有四万,且骑兵数量与骁勇程度远胜于敌军,如此对比就知,断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
    见曹操许久没有说话,诸将中已有勇猛果敢者主动请缨:
    主公,末将请命带三千人马,前去冲阵!
    说话者是张辽。他虽是勇猛骁勇,但并非性急之人,像第一个出声请缨冲阵这种事本不像他会做出的事。不过,如今随军的诸将中,只有张辽乃是降将,敢为人先来赚取更大功名,也在情理之间。
    可即便想到了自圆其说的理由,杨修看着方才骑着马在张辽身边的郭嘉还是觉得有些古怪。他固然相信自己的才智,但也从不忽视本能的直觉,就像现在,他的直觉告诉他,张辽第一个请战,必有郭嘉的原因。
    好,孤予文远你四千人,只为试阵,万不可逞勇冒进!
    末将领命!
    话音落下,张辽扬鞭策马,带四千精兵上前冲阵。四千人自不会像一百人那样面对敌军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还有张辽这等骁勇的武将冲锋在前。手持马朔的骑兵如一把尖刀刺入兵阵,撕裂出一个巨大的口子,后面跟随的手持环首刀与钩镶的步兵迅速从破口涌入。短兵相接,生死相搏,喊杀声撼天震地。
    曹军众人脸色都好了一些。看来,这兵阵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诡谲。毕竟,再精巧的兵阵设计,也需要兵力作为支撑,面对百人自然可以毫不费力地吞噬,但一旦人数增多,就必然因为纸面实力差落入下风。
    然他们嘴角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消失,被铁骑撕裂的口子竟已被两旁兵阵中的敌军涌入,迅速就将空缺之处填满,阵型恢复原状。而张辽与他率领的兵众,竟不一会儿就被敌军淹没,这厢再听不到真切的厮杀声,宛如泥入大海。
    敌冲其中,两翼来救,首尾相应,混沌无端。
    杨修灵光一现,突然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本父亲藏有的古书上,似乎对某一兵阵有过类似的描写,可又似乎
    杨修思索的功夫,曹操已当机立断下了命令,命乐进、李典,各领四千人从左右两侧冲阵,以进攻营救张辽。
    这显然是明智的选择。既然此兵阵是以两翼的力量防备中央兵阵被袭击,那么只要出兵攻击两翼,张辽所在之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
    然而,这诡谲的大兵阵在李典与乐进如张辽一般撕裂开口子,全部进入阵中之后,迅速的与刚才一般又被此时两翼的兵卒填满。与其说是李典和乐进在进攻,不如说是这兵阵主动张开血盆大口,将送上门来的肥肉吞入肚中。
    曹操脸色更差了。
    主公,修知道了!杨修在看到李典和乐进的遭遇后,终于肯定了自己的猜想,连忙开口,有古书曾载有风后为皇帝破蚩尤作八阵图一事。眼前这兵阵正是风后八阵金水火蛇四阵与天地艮巽四阵的结合,各阵互生互补,合为大阵,所以才会变化多端,首尾无常。
    曹操不在乎出处,更在乎实际问题:既然如此,德祖可有破阵之法?
    杨修得意的看了司马懿,心知这一局,他已为四公子赢了半成。驾马上前几步来到曹操身边,伸手指向不远处的兵阵,却不直说方法,反倒卖起关子:修暂时只知,主公若想破阵,不如再派两位将军,各带五千人马,分别从东北与西北角冲阵。但前后两位将军间要相隔一刻钟。
    曹操瞟了眼杨修,了解曹操的人都知道,当曹操仅以余光飞快扫过一个人时,他对此人必是已生出厌烦之心。然而第一,杨修并不了解曹操,第二此时杨修正目光炯炯的望着眼前黄土飞扬中的兵阵,完全没有意识到他这山人自有妙计的模样已经引起了曹操的不快。
    情势危急,曹操无暇与杨修计较这些。军中将领已陷到阵中三人,为确保万一,曹操这次派出的是张绣与夏侯??u判迨窒掠幸砸坏舶俚奈髁固?铮?谡庵制皆?匦紊献钣杏攀疲欢?暮??蚴怯胨?嗑?嘤眩?诹??龃焓科?徽袷保?沙鱿暮?啾砻髁瞬懿俚木鲂挠胩?取?br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三国]嘉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左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左篱并收藏[三国]嘉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