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肯放他离开,还是阳放阴诛。
曹操见关羽半天都没有接文书,一笑道:怎么,云长是信不过孤?
关羽沉默半响,开口回答道:羽很意外。
意外孤为何不杀了你以绝后患,而是放你离开?将话说开,曹操的声音明显轻快许多,那孤倒要先问云长,大军南退之时,军容散乱,那时你离开孤根本无法阻拦。你又为何要等到此刻,才当着孤的面提出你要离开,你就不怕孤杀了你吗?
曹操话中内容,关羽自然一清二楚。在这之前,他的确有很多机会可以脱身离开,但他却没有;知道当着曹操的面提出离开之意,他很有可能无法活着踏出此帐,但他还是孤身一人前来。这些,只因为曹操确是待他不薄,厚恩之下,他若一声不告离开,实是有违自己所坚持的道义。
而且,他心中某个角落里,总是隐隐觉得,曹操有一千个理由应当杀他,但曹操仍不会杀他。
虽然关羽没有回答,但曹操已经从他眸中读出了答案。他道:孤所读兵法众多,自知养虎为患、纵敌一日,万世为灾的道理。但正如云长所觉,孤不会杀你。你若仍有疑虑,孤可将吕布赤兔马赠予你。如此,可是放心了?
关羽又是大怔。赤兔一马,乃是西凉神驹,日行千里不知疲倦。曹营在此不过五百骑兵,无有一匹马能赶得上赤兔的速度。曹操将赤兔马赠与他,显然是真的要放他离开,而非阳放阴诛之计。
想到此,关羽终于不禁开口问道:自古无功不受禄,曹公待羽如此之厚,羽实是愧矣。羽想问曹公一句,曹公究竟为何,待羽这般好?好到他纵不会追随曹操,也难以对曹操有真正的敌意。
云长果然会问孤这个。曹操闻言大笑,爽朗而坦荡。笑罢,他看向关羽双眼,神色郑重,云长认为操待你以厚恩,却不知在操看来,亦是同理。顺逆留离,云长皆坦言相告。既然云长以英雄之礼待操,操又怎能不以英雄之礼相回?
乱世人心浮动,道义沦丧,但操仍希望,天下存仁义二字。
曹操话音刚落,营外就有士卒禀报,赤兔马已喂足马料,在帐外等候。
再见面时,孤与云长便是敌人。不知觉中,曹操的自称又变回了孤。于是,他又成为了三军之主帅,大汉之司空,责任在肩头,他除利弊权衡别无选择,到时,战场相逢,不必手下留情。
关羽抱拳推手,郑重一礼:关某得曹公相待至此,此生大幸!虽今日不得为曹公效力,来日沙场相见,在不违背仁道忠义之时,关某定不与曹公为敌。
曹操轻笑笑,似乎没有将关羽的话放在心上:将来之事,将来再言。此地至远营路不算远,也不算近,一路望云长珍重。
关羽再拜,转身告辞。
窗外早莺几声鸣,衬春日枝头暖意愈浓。
将碗中散发着浓浓苦涩气味的药汁眉头不皱一下的一饮而尽,喻怀展开写着北边情报的竹简,看到上面的内容,双眼微眯:
袁军被戏耍于股掌之间,这并不值得意外。历来,小看荀攸的人,必会被这把看似钝锈的暗匕刺的血本无归,袁军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
至于那关云长
缣帛上所写,是任之用之,利尽则诛八字。关羽留不住这一点他一直很清楚,所以与其奢求笼络,不如尽早榨干其价值,然后诛杀,以绝后患。
但显然,曹操并没有采用缣帛之策,一番挣扎后,仍放关羽归回刘备处。
蠢的可以。
喻怀心底暗暗评价着,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气恼之意。
若是主公一味只讲利弊权衡,权术谋略,冷静到无懈可击,那还需要他们这些谋士做什么?
再说了,理智的面对现世残酷之余,这根植在心底最深处的激怀壮烈,才是曹操身上真正使天下人趋之若鹜之处。
平天下者,不可不知狡诈兵术,不然战乱不歇,万世不成;治天下者,不可不知仁义道德,不然人心不定,寡廉鲜耻,纵有一时之安稳,也不过假象虚幻。
能独具这两点品质者,放眼九州,独曹孟德一人。
定天下者,非子何人?
至于在这之外的哪些人,虽亦可被称为英雄,但或逞一时之勇得一时之名,或写入史书任后人唏嘘嗟叹,终是止步于英雄二字。
兄长,孙策前来拜访,可是要见?
第86章 第86章
初夏四月,绿意正浓,花香宜人,正是好时节。
上次道路的萍水相逢,让孙策对喻怀此人上了心,所以立即遣人去察喻怀此人的底细。然而,根据各方所报,喻怀实仅是一走北贩南的伤人,而那孙策认为是突破口的车夫,也的确是徐州人,他在徐州做了十多年车马生意,不可能造的了假。但是,因为周瑜领兵去镇守巴丘之前的千叮万嘱,孙策才按捺下心思,继续等其他的情报,直等到现在,终是待不住了。
虽然他直觉告诉他,喻怀绝不仅是一个商人;但他的理智同样告诉他,如果喻怀真的是哪一方派来的细作,应该早借着那次偶遇来与自己加深交情,绝不会如现下这般,近两个月来,连宅门都鲜少出。这实在不似细作所为,到反向来南方养病修身的。
跟着仆人,孙策边走边打量着这座宅子。这宅子并不算大,布置却十分讲究,门石草木,不过点缀在几处,却看起来十分舒心。只是,孙策一入府,就闻到了淡淡的药味,如今越往里走,药的苦涩之气就越浓。孙策不禁问领路的仆人道:喻先生身体不好吗?
回孙将军,是的。先生小时生了场大病,所以自那之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仆人恭敬地回答道。
这倒是应了自己的一个猜想。孙策暗暗想到,对喻怀是细作的怀疑又少了一分。天下诸侯,无论睿智如孟德还是愚笨如公路,都不会找个身体孱弱汤药不离口的人来到其他州郡探查情报。
如此看来,喻怀虽然身份成谜,但尚是可为己所用之人。
想到这一点,孙策神情不禁高涨起来。凡欲立不世之功者必尤好才,巴不得收天下之才于怀为好,孙策自然不例外。
他所想要的,可绝非仅是江东这偏安一隅之地
再过一转角,行到药香最浓之处,孙策看到喻怀的妹妹喻?w正扶着她兄长慢慢走出屋。两个月前的相遇并未让见惯身边美周郎的孙策对喻怀的相貌留下过深的印象,如今再见,只隐隐约约觉得喻怀比他上次所见还要瘦弱许多。暖意正浓的时节,喻怀一身青衫外还披着件披风,可见他的身体的确十分不好。
孙将军,好久不见。怀未能门口远迎,多有失礼之处,还请将军见谅。
喻怀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不掩其原本的清朗,闻之不禁让人想到清泉落山涧之景,心情也不由随之轻快许多。孙策随着喻怀的请的手势坐到院内小亭中,这才朗声笑道:策是来见朋友的,管那些虚礼作何,你要是在门口迎,倒是见外了。
喻怀亲自为孙策提壶倒了杯茶,唇边含笑:总是要先见外几句的。这样,若怀接下来有何不合礼数的地方,错就不在己,而在孙将军的这句莫管虚礼了。
孙策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原先看先生那么客气,还真差点被骗了,原来先生亦是性情中人啊。说着,他看向眼前杯中的清茶,眼中滑过一丝嫌色,策惯不爱喝这无味的东西,先生家中可有酒来代茶?
孙策说的十分自然,单听他话中的熟络,谁都想不到这说不起来不过是他第二次与喻怀见面,更想不到他是作为客人在喻怀的宅子里。然而,就喻怀而言,他倒觉得孙策这份恰到好处的不见外,十分的有趣:酒倒是有,还是藏了近十年的老酒。但是,孙将军是知道的,怀是商贾,对赔本买卖可没兴趣,对乐善好施更没兴趣。
先生没兴趣策有兴趣啊。孙策笑道,先生是做生意的,自然知道行商最重人脉,而如今皖城在策治下。先生拿几坛酒就能和城守打好关系,这天下的好处,先生不会不答应吧。
喝怀的酒还强词夺理,将军可太霸道了。喻怀嗔了孙策一眼,而后佯作哀叹道,罢了罢了,自古商人最卑,怀无权无势,无兵无将,又能反驳什么呢。
权势兵将,若是先生有心,未尝遥不可及。听到喻怀的话,孙策有意无意淡淡道。
正巧此时仆人将酒拿了来,在得到喻怀示意之后为孙策换了青铜爵称酒。孙策一闻酒香就知这是名副其实的好酒,当即一饮而尽,完全不在意这做客在外的酒或许会被人动了手脚。
亦或者,他想到了这其中的危险,但却状作不知,以示亲近与信任。
孙策,倒是个难得的有趣之人。
喻怀举杯抿了口茶,衣袖暗掩住眼底的一分笑意。那厢,孙策大赞好酒,又见酒未给喻怀倒,不禁惑道:先生宅里藏有这般好酒,又不饮酒,莫非这酒本就是给客人备下的?
怀这么小气的人,好酒哪会留给客人啊。喻怀轻叹了一声,望着孙策面前爵中又倒满的清液,再品品口中当真是寡淡的茶,喉头微动,却还是终是忍住,这酒,是家妻酿的,名为九春酿,本来是要多藏几年给怀喝的。可惜,将军也看到,怀近来身体不好,大夫叮嘱不让饮酒,为了不让家妻知道怀偷偷饮酒生气,只能便宜将军了。
哈哈,那策倒是要感谢先生的夫人了。孙策大笑,又是杯酒下肚,但望向喻怀的双目仍旧清明如镜。喻怀的话亦真亦假,难以判别,唯独提到他的夫人时,那浅淡却清晰的认真,让他难以怀疑。但想到公瑾驻守巴丘离开前的叮嘱,孙策有意顺着这个话题引导道:策依稀记得,初次见面时,先生就说是为了夫人而取小径。不知先生夫人是何等国色天香,才能让先生惦念至此。
国色天香嘛喻怀撑着头,似乎真的认真在思考这个问题,倒是差可比拟,却还是差了点,说着,他将目光移向孙策,打量了孙策英俊的面容片刻,突然笑道,反正比将军更国色天香就是了。
噗!孙策差点没把一口酒喷出来,拿国色天香比拟男人,先生是认真的?
喻怀眉眼间笑意依旧: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世事总是如此。
孙策嘴角抽动许久,最后将口中残酒硬吞入喉,没有说话。
虽然他实在想把色令智昏四字送给喻怀。
不过,这一来一往的对话间,孙策也没忘记观察。喻怀虽然与他开着玩笑,但每每提及自己夫人时,眼底都会不由自主的泛起柔色,宛如春日拍岸的江水带着的暖意,令人为之触动,乃至为之向往。。这样不禁意间真实至此的神情,孙策笃定,任是谁都伪装不出来。
对妻子有如此深情,正说明喻怀乃重情之人。而重情之人,一旦能与他倾心相交,将他收入麾下,那他必然会是最忠诚的那类人。
明媚而不酷烈的日光静静隔着树荫洒下,亭中一片光影斑驳。和煦的春风徐徐而来,吹起青衫布袍,吹起鬓边碎发。一茶一酒,茶者清雅,酒者浓烈,杯爵交盏,谈着趣事琐碎,聊着山川景色,倒也称得上话相投机,几分风流。
眼见着那坛酒就要见底,喻怀微眯映着日光而泛着亮泽的双眸,止住正在进行的话题:酒都快要被将军喝完了,将军如果再不借着酒酣将今日的来意直言吐露,怀就该端茶送客了。
孙策一听,倒是不恼。他放下繁忙的军务,特意来跑这一趟,必然是为更要紧的事而来。喻怀若是连这点都看不破,真以为自己是来与他闲聊趣事的,那他也没必要招揽此人了。他将滴酒未剩的爵往石桌上一放:既然先生看出来了,那策不妨直言。他定定神色,语气认真而恳切,策希望请先生来当策的谋士,与策共图大业。
早就料到孙策来意的喻怀没有任何惊讶,只是淡淡回道:怀只是个商贾,不懂谋划,更不敢贪大业。
先生既要策坦言相告,先生这谎又要扯到几时?既已开头,孙策索性将话说开,虽然策没有查到先生什么有用的信息,但正是因为一切太过正常,到反而可疑。但是无妨,先生是贾人也好,是间者也好,是为走商南下也好,是为探查我江东消息而来也罢,策都不在意,也不必知道。策想知道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先生将来的打算,先生能否为我所用?
孙策的话不轻不重,点到为止,却已将诚恳与威压表达的淋漓尽致。他今年尚不过二十五岁,竟已有这般气势,也难怪能创下这江东基业,并让天下都为之侧目了。
若说喻怀之前多半逢场作戏,那此时,他倒是真的对孙策此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他迎着孙策的目光,似乎对其方才话中隐含的那丝威胁恍若未察:在怀回答将军的话之前,怀倒是想先问将军一句:无论怀能否为将军所用,将军可愿交了我这个朋友?
孙策一愣,随即大笑:策向来只喝朋友的酒。既然贪了你的九春酿,那你我自然是朋友。
那既然是朋友,那怀问个问题,将军可会如实相告?
先生但请讲。
这几年,自将军离开袁公路之后,散财举兵,广收志士,攻刘繇,克王朗,江东之地近揽于怀。近来更是大破黄祖刘勋,连取江夏、庐江、豫章等地,闻名天下,天下无人不知伯符英雄之名,就连曹孟德,也愿与将军结为儿女亲家,来和伯符交好。然而,过刚易折,怀很好奇,将军已得江东之地,接下来又想走哪一步?
喻怀的话让孙策顿喜。这些话,显然不可能是一介商贾该说出来的。喻怀既肯对他说这些,又对他将来的打算有所询问,就说明他刚才的话,的确让喻怀开始心动了。然而,他却不答,而是反问道:依先生之见,策接下来该走哪一步?顿了顿,他又加了句,如今袁曹相争,倒是策北上,趁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机会。
怀的确也听到很多传言,说伯符即将北上,将天子迎到江东。喻怀道,这步棋,看上去倒像是步好棋,一步很好很好的让将军打下的江东基业毁于一旦的棋。
孙策闻言双目愈发明亮,口中却道:先生何出此言?策若能将天子迎来江东,不正可效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创齐桓之功,有何不好?
正是因为能达成之后的结果太过诱人,怀才会说这是步好棋。喻怀回道,袁曹相持,许都防御不足确是事实,但既是命脉之处,就绝不可能一击即溃。将军若想抢占时机,必只能带轻骑争取日行千里,本就不利攻城,若再一击未溃,与许都达成持久战,必是轻兵北上吃亏。况且,伯符你新下江东,各郡看似安定,实际仍是各个豪族聚集流民自为势力。一旦你孤军僵持在北,恐怕江东立即就要大乱。到时候,你的处境怕不仅仅是进退维谷四字可以形容的了。
恋耽美
曹操见关羽半天都没有接文书,一笑道:怎么,云长是信不过孤?
关羽沉默半响,开口回答道:羽很意外。
意外孤为何不杀了你以绝后患,而是放你离开?将话说开,曹操的声音明显轻快许多,那孤倒要先问云长,大军南退之时,军容散乱,那时你离开孤根本无法阻拦。你又为何要等到此刻,才当着孤的面提出你要离开,你就不怕孤杀了你吗?
曹操话中内容,关羽自然一清二楚。在这之前,他的确有很多机会可以脱身离开,但他却没有;知道当着曹操的面提出离开之意,他很有可能无法活着踏出此帐,但他还是孤身一人前来。这些,只因为曹操确是待他不薄,厚恩之下,他若一声不告离开,实是有违自己所坚持的道义。
而且,他心中某个角落里,总是隐隐觉得,曹操有一千个理由应当杀他,但曹操仍不会杀他。
虽然关羽没有回答,但曹操已经从他眸中读出了答案。他道:孤所读兵法众多,自知养虎为患、纵敌一日,万世为灾的道理。但正如云长所觉,孤不会杀你。你若仍有疑虑,孤可将吕布赤兔马赠予你。如此,可是放心了?
关羽又是大怔。赤兔一马,乃是西凉神驹,日行千里不知疲倦。曹营在此不过五百骑兵,无有一匹马能赶得上赤兔的速度。曹操将赤兔马赠与他,显然是真的要放他离开,而非阳放阴诛之计。
想到此,关羽终于不禁开口问道:自古无功不受禄,曹公待羽如此之厚,羽实是愧矣。羽想问曹公一句,曹公究竟为何,待羽这般好?好到他纵不会追随曹操,也难以对曹操有真正的敌意。
云长果然会问孤这个。曹操闻言大笑,爽朗而坦荡。笑罢,他看向关羽双眼,神色郑重,云长认为操待你以厚恩,却不知在操看来,亦是同理。顺逆留离,云长皆坦言相告。既然云长以英雄之礼待操,操又怎能不以英雄之礼相回?
乱世人心浮动,道义沦丧,但操仍希望,天下存仁义二字。
曹操话音刚落,营外就有士卒禀报,赤兔马已喂足马料,在帐外等候。
再见面时,孤与云长便是敌人。不知觉中,曹操的自称又变回了孤。于是,他又成为了三军之主帅,大汉之司空,责任在肩头,他除利弊权衡别无选择,到时,战场相逢,不必手下留情。
关羽抱拳推手,郑重一礼:关某得曹公相待至此,此生大幸!虽今日不得为曹公效力,来日沙场相见,在不违背仁道忠义之时,关某定不与曹公为敌。
曹操轻笑笑,似乎没有将关羽的话放在心上:将来之事,将来再言。此地至远营路不算远,也不算近,一路望云长珍重。
关羽再拜,转身告辞。
窗外早莺几声鸣,衬春日枝头暖意愈浓。
将碗中散发着浓浓苦涩气味的药汁眉头不皱一下的一饮而尽,喻怀展开写着北边情报的竹简,看到上面的内容,双眼微眯:
袁军被戏耍于股掌之间,这并不值得意外。历来,小看荀攸的人,必会被这把看似钝锈的暗匕刺的血本无归,袁军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
至于那关云长
缣帛上所写,是任之用之,利尽则诛八字。关羽留不住这一点他一直很清楚,所以与其奢求笼络,不如尽早榨干其价值,然后诛杀,以绝后患。
但显然,曹操并没有采用缣帛之策,一番挣扎后,仍放关羽归回刘备处。
蠢的可以。
喻怀心底暗暗评价着,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气恼之意。
若是主公一味只讲利弊权衡,权术谋略,冷静到无懈可击,那还需要他们这些谋士做什么?
再说了,理智的面对现世残酷之余,这根植在心底最深处的激怀壮烈,才是曹操身上真正使天下人趋之若鹜之处。
平天下者,不可不知狡诈兵术,不然战乱不歇,万世不成;治天下者,不可不知仁义道德,不然人心不定,寡廉鲜耻,纵有一时之安稳,也不过假象虚幻。
能独具这两点品质者,放眼九州,独曹孟德一人。
定天下者,非子何人?
至于在这之外的哪些人,虽亦可被称为英雄,但或逞一时之勇得一时之名,或写入史书任后人唏嘘嗟叹,终是止步于英雄二字。
兄长,孙策前来拜访,可是要见?
第86章 第86章
初夏四月,绿意正浓,花香宜人,正是好时节。
上次道路的萍水相逢,让孙策对喻怀此人上了心,所以立即遣人去察喻怀此人的底细。然而,根据各方所报,喻怀实仅是一走北贩南的伤人,而那孙策认为是突破口的车夫,也的确是徐州人,他在徐州做了十多年车马生意,不可能造的了假。但是,因为周瑜领兵去镇守巴丘之前的千叮万嘱,孙策才按捺下心思,继续等其他的情报,直等到现在,终是待不住了。
虽然他直觉告诉他,喻怀绝不仅是一个商人;但他的理智同样告诉他,如果喻怀真的是哪一方派来的细作,应该早借着那次偶遇来与自己加深交情,绝不会如现下这般,近两个月来,连宅门都鲜少出。这实在不似细作所为,到反向来南方养病修身的。
跟着仆人,孙策边走边打量着这座宅子。这宅子并不算大,布置却十分讲究,门石草木,不过点缀在几处,却看起来十分舒心。只是,孙策一入府,就闻到了淡淡的药味,如今越往里走,药的苦涩之气就越浓。孙策不禁问领路的仆人道:喻先生身体不好吗?
回孙将军,是的。先生小时生了场大病,所以自那之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仆人恭敬地回答道。
这倒是应了自己的一个猜想。孙策暗暗想到,对喻怀是细作的怀疑又少了一分。天下诸侯,无论睿智如孟德还是愚笨如公路,都不会找个身体孱弱汤药不离口的人来到其他州郡探查情报。
如此看来,喻怀虽然身份成谜,但尚是可为己所用之人。
想到这一点,孙策神情不禁高涨起来。凡欲立不世之功者必尤好才,巴不得收天下之才于怀为好,孙策自然不例外。
他所想要的,可绝非仅是江东这偏安一隅之地
再过一转角,行到药香最浓之处,孙策看到喻怀的妹妹喻?w正扶着她兄长慢慢走出屋。两个月前的相遇并未让见惯身边美周郎的孙策对喻怀的相貌留下过深的印象,如今再见,只隐隐约约觉得喻怀比他上次所见还要瘦弱许多。暖意正浓的时节,喻怀一身青衫外还披着件披风,可见他的身体的确十分不好。
孙将军,好久不见。怀未能门口远迎,多有失礼之处,还请将军见谅。
喻怀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不掩其原本的清朗,闻之不禁让人想到清泉落山涧之景,心情也不由随之轻快许多。孙策随着喻怀的请的手势坐到院内小亭中,这才朗声笑道:策是来见朋友的,管那些虚礼作何,你要是在门口迎,倒是见外了。
喻怀亲自为孙策提壶倒了杯茶,唇边含笑:总是要先见外几句的。这样,若怀接下来有何不合礼数的地方,错就不在己,而在孙将军的这句莫管虚礼了。
孙策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原先看先生那么客气,还真差点被骗了,原来先生亦是性情中人啊。说着,他看向眼前杯中的清茶,眼中滑过一丝嫌色,策惯不爱喝这无味的东西,先生家中可有酒来代茶?
孙策说的十分自然,单听他话中的熟络,谁都想不到这说不起来不过是他第二次与喻怀见面,更想不到他是作为客人在喻怀的宅子里。然而,就喻怀而言,他倒觉得孙策这份恰到好处的不见外,十分的有趣:酒倒是有,还是藏了近十年的老酒。但是,孙将军是知道的,怀是商贾,对赔本买卖可没兴趣,对乐善好施更没兴趣。
先生没兴趣策有兴趣啊。孙策笑道,先生是做生意的,自然知道行商最重人脉,而如今皖城在策治下。先生拿几坛酒就能和城守打好关系,这天下的好处,先生不会不答应吧。
喝怀的酒还强词夺理,将军可太霸道了。喻怀嗔了孙策一眼,而后佯作哀叹道,罢了罢了,自古商人最卑,怀无权无势,无兵无将,又能反驳什么呢。
权势兵将,若是先生有心,未尝遥不可及。听到喻怀的话,孙策有意无意淡淡道。
正巧此时仆人将酒拿了来,在得到喻怀示意之后为孙策换了青铜爵称酒。孙策一闻酒香就知这是名副其实的好酒,当即一饮而尽,完全不在意这做客在外的酒或许会被人动了手脚。
亦或者,他想到了这其中的危险,但却状作不知,以示亲近与信任。
孙策,倒是个难得的有趣之人。
喻怀举杯抿了口茶,衣袖暗掩住眼底的一分笑意。那厢,孙策大赞好酒,又见酒未给喻怀倒,不禁惑道:先生宅里藏有这般好酒,又不饮酒,莫非这酒本就是给客人备下的?
怀这么小气的人,好酒哪会留给客人啊。喻怀轻叹了一声,望着孙策面前爵中又倒满的清液,再品品口中当真是寡淡的茶,喉头微动,却还是终是忍住,这酒,是家妻酿的,名为九春酿,本来是要多藏几年给怀喝的。可惜,将军也看到,怀近来身体不好,大夫叮嘱不让饮酒,为了不让家妻知道怀偷偷饮酒生气,只能便宜将军了。
哈哈,那策倒是要感谢先生的夫人了。孙策大笑,又是杯酒下肚,但望向喻怀的双目仍旧清明如镜。喻怀的话亦真亦假,难以判别,唯独提到他的夫人时,那浅淡却清晰的认真,让他难以怀疑。但想到公瑾驻守巴丘离开前的叮嘱,孙策有意顺着这个话题引导道:策依稀记得,初次见面时,先生就说是为了夫人而取小径。不知先生夫人是何等国色天香,才能让先生惦念至此。
国色天香嘛喻怀撑着头,似乎真的认真在思考这个问题,倒是差可比拟,却还是差了点,说着,他将目光移向孙策,打量了孙策英俊的面容片刻,突然笑道,反正比将军更国色天香就是了。
噗!孙策差点没把一口酒喷出来,拿国色天香比拟男人,先生是认真的?
喻怀眉眼间笑意依旧: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世事总是如此。
孙策嘴角抽动许久,最后将口中残酒硬吞入喉,没有说话。
虽然他实在想把色令智昏四字送给喻怀。
不过,这一来一往的对话间,孙策也没忘记观察。喻怀虽然与他开着玩笑,但每每提及自己夫人时,眼底都会不由自主的泛起柔色,宛如春日拍岸的江水带着的暖意,令人为之触动,乃至为之向往。。这样不禁意间真实至此的神情,孙策笃定,任是谁都伪装不出来。
对妻子有如此深情,正说明喻怀乃重情之人。而重情之人,一旦能与他倾心相交,将他收入麾下,那他必然会是最忠诚的那类人。
明媚而不酷烈的日光静静隔着树荫洒下,亭中一片光影斑驳。和煦的春风徐徐而来,吹起青衫布袍,吹起鬓边碎发。一茶一酒,茶者清雅,酒者浓烈,杯爵交盏,谈着趣事琐碎,聊着山川景色,倒也称得上话相投机,几分风流。
眼见着那坛酒就要见底,喻怀微眯映着日光而泛着亮泽的双眸,止住正在进行的话题:酒都快要被将军喝完了,将军如果再不借着酒酣将今日的来意直言吐露,怀就该端茶送客了。
孙策一听,倒是不恼。他放下繁忙的军务,特意来跑这一趟,必然是为更要紧的事而来。喻怀若是连这点都看不破,真以为自己是来与他闲聊趣事的,那他也没必要招揽此人了。他将滴酒未剩的爵往石桌上一放:既然先生看出来了,那策不妨直言。他定定神色,语气认真而恳切,策希望请先生来当策的谋士,与策共图大业。
早就料到孙策来意的喻怀没有任何惊讶,只是淡淡回道:怀只是个商贾,不懂谋划,更不敢贪大业。
先生既要策坦言相告,先生这谎又要扯到几时?既已开头,孙策索性将话说开,虽然策没有查到先生什么有用的信息,但正是因为一切太过正常,到反而可疑。但是无妨,先生是贾人也好,是间者也好,是为走商南下也好,是为探查我江东消息而来也罢,策都不在意,也不必知道。策想知道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先生将来的打算,先生能否为我所用?
孙策的话不轻不重,点到为止,却已将诚恳与威压表达的淋漓尽致。他今年尚不过二十五岁,竟已有这般气势,也难怪能创下这江东基业,并让天下都为之侧目了。
若说喻怀之前多半逢场作戏,那此时,他倒是真的对孙策此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他迎着孙策的目光,似乎对其方才话中隐含的那丝威胁恍若未察:在怀回答将军的话之前,怀倒是想先问将军一句:无论怀能否为将军所用,将军可愿交了我这个朋友?
孙策一愣,随即大笑:策向来只喝朋友的酒。既然贪了你的九春酿,那你我自然是朋友。
那既然是朋友,那怀问个问题,将军可会如实相告?
先生但请讲。
这几年,自将军离开袁公路之后,散财举兵,广收志士,攻刘繇,克王朗,江东之地近揽于怀。近来更是大破黄祖刘勋,连取江夏、庐江、豫章等地,闻名天下,天下无人不知伯符英雄之名,就连曹孟德,也愿与将军结为儿女亲家,来和伯符交好。然而,过刚易折,怀很好奇,将军已得江东之地,接下来又想走哪一步?
喻怀的话让孙策顿喜。这些话,显然不可能是一介商贾该说出来的。喻怀既肯对他说这些,又对他将来的打算有所询问,就说明他刚才的话,的确让喻怀开始心动了。然而,他却不答,而是反问道:依先生之见,策接下来该走哪一步?顿了顿,他又加了句,如今袁曹相争,倒是策北上,趁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机会。
怀的确也听到很多传言,说伯符即将北上,将天子迎到江东。喻怀道,这步棋,看上去倒像是步好棋,一步很好很好的让将军打下的江东基业毁于一旦的棋。
孙策闻言双目愈发明亮,口中却道:先生何出此言?策若能将天子迎来江东,不正可效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创齐桓之功,有何不好?
正是因为能达成之后的结果太过诱人,怀才会说这是步好棋。喻怀回道,袁曹相持,许都防御不足确是事实,但既是命脉之处,就绝不可能一击即溃。将军若想抢占时机,必只能带轻骑争取日行千里,本就不利攻城,若再一击未溃,与许都达成持久战,必是轻兵北上吃亏。况且,伯符你新下江东,各郡看似安定,实际仍是各个豪族聚集流民自为势力。一旦你孤军僵持在北,恐怕江东立即就要大乱。到时候,你的处境怕不仅仅是进退维谷四字可以形容的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