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告诉郭嘉,不必再为他背负什么。在郭嘉到来之前,曹孟德就已满手血腥。
他不需要人为他承担罪孽,只需要一人,相与偕行,至死不弃。
郭嘉,郭奉孝,不仅是他的谋士,他的掾属,他最锋利的宝剑,而是他的朋友,他的知己,他的
脑海中陡然想起昨夜人那个浅尝辄止的吻。
他久历风月,深知情事,纵使这个吻短若薤露,稍纵即逝,其中几分酒意,几分情深,分辨起来,仍轻而易举。
更何况,他知郭嘉,正如郭嘉比任何人都知他心意一般。
此时,既然郭嘉愿把一切托于醇酒,他倒也不妨顺着人的心思,饶有兴趣的静静等着,看人下一步将待如何。
岁月还很长,他和郭嘉还耗的起。
此时,又有仆人来禀,言华大夫归府来为曹操诊脉。
虽然华佗住在司空府,但曹操从未拘着他,他便也常在许都城内外走动,为百姓义诊,只是定期会回司空府为曹操诊脉。
今日,也的确是之前华佗所说的应诊脉之日。
让华大夫进来。
正好,他这里有包卞氏交给他的东西,需要华佗来看看。
少爷?
少爷?!
啊?嗯。
少爷你又走神了。马车内,夕雾皱眉嗔道,眸中掩不住的担心,少爷,你昨夜一晚未睡,身体定是吃不消。若今日之事并非急事,不如先回府暂歇,改日再议。
静静听完夕雾的话,郭嘉摇摇头,否定了人建议:无碍,嘉精神尚佳。走神是因为嘉在想一些事情。
一些,有关风花雪月之事。
夕雾却知道,郭嘉的身体那么弱,一夜未眠还可精神尚佳,全是在靠五石散撑着。可无论她问郭嘉,还是去逼问苍术,都说五石散仅是强身健体之药,她也只能暂且压下心头挥之不去的担忧。
杏眸微抬,她见少爷不知何时又出了神,唇边还挂着不同于往日的温和也不同于谋划的狡黠的微笑。许是女儿家对有些事天然十分敏感又好奇,夕雾踌躇了片刻,还是耐不住出声询问。
听到夕雾询问的那一刻,郭嘉才意识到自己竟又陷了进去。转头,见夕雾眸中满是好奇,想了想,也不觉此是大事,便索性把昨夜之事都告诉了人。
当然,仅是风花雪月的那部分。
夕雾听完,双眸陡然睁大,久久未回过神。她知晓少爷与曹司空交情至深,互为知己,却不知对于少爷,这份情谊,早已并非那般简单。
少爷,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装醉,倒不如
夕雾话未说完,自己便住了口。她反应过来,那人并非寻常之人,而是大汉的曹司空,是胸怀天下的曹孟德。
少爷纵使坦言又如何?
心怀天下的人,从不会为情爱绊住脚步。
郭嘉望着夕雾面容上情感不停的变化,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他不禁又挑起微笑,恣意洒脱,一如昔日:
明公所愿,是匡扶汉室,重振汉威;是扫灭群雄,统一天下;是破虏击夷,威服羌狄;是吏不呼门,路不拾遗,太平治世。故这些年,嘉随明公南征北战,为明公出谋划策,暗养死士,虽残体病骨,一己之命,从未敢惜。
所谓情爱,依嘉而言,便是投其所好,达其所愿。既然嘉与明公有幸相逢于乱世,那又何妨以金戈铁马为情,以鸿雁杨柳为意,拼尽所能,将他所愿之天下双手奉上。
这般,岂不是比倾慕二字,好上许多?
至于其他,得之失之,何必求个明白,自寻烦恼。
可是,那吻
郭嘉暗暗垂下眼眸。
情若可自禁,便难为之情了。
就当是他心中执念,最后的补偿吧。
他与曹操,终不可期来日方长四字。
先生,非鱼楼已到。车夫道。
郭嘉闻之,轻叹口气,缓缓阖起双眸。再睁开时,又如往日在人前般,清亮透澈,却实为渊潭。车夫扶着他下了车,夕雾本也要跟着下来,郭嘉却阻止了她,
在车上等着。他边说,边抬头望向日光下,气势宏伟的非鱼楼,眼中玩味之情愈来愈浓,左不过一个时辰,嘉一人去足矣。
第72章 第72章
人怜鱼困于泥潭苟延残喘,鱼笑世人醉心名利画地为牢。
子非鱼,鱼非子,乐与非乐,自然两不相知。
互非同道尔。
然对于此时在这屋中的几人,董承相信,只要过了今日,原本同道与否,都将无别选择。
这般想着,他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老神在在的坐在主案后,不时抬眼打量几眼,又好似只是随意一瞟一般垂下目光,继续慢悠悠品着茶。
红蜡的蜡油一滴滴缓慢的滑下积在铜台上,若有似无的香雾袅袅而散,屋内几人各怀心思坐在案后,不言不语,静谧的诡异,独煮着酒的大釜里不时发出滋滋的沸响。终于,一人耐不住性子,先开了口,
董将军,今日你将我等约在此处,是有何要事?
这一人先开了口,其他人便也好跟话,性急者出声附和,心怀思量者亦望向董承,不掩目中疑惑与探究之意。
诸位莫急,莫急。这几人耐不住出声询问,早在董承意料之中。他不急不缓道,今日承邀诸位前来,的确是有事关我社稷江山的大事。只是除了诸位外,还有两人未至,诸位稍安勿躁,待两人至,承定一并坦言相告。
屋内的确还有两案,上面虽摆着??酒爵,却空着,其中一案位置还及其接近主案,想来此位是为稍更重要之人而备。众人听董承如此说,也知他所言非虚,只得又沉默下来,各自暗暗思索,这未到两人究竟是谁。
这时,推门之声传来。脚步声渐渐增大,直至一只白的病态骨节分明的手挑开竹帘,露出来人清澈的双目。
偏将军王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这许都城和董承一般不知死活的人,当真不少啊。
温和如水的目光扫过在场几人,最终落定到坐在主位上的董承,眼底笑意逐渐凝起:
嘉来迟了,诸位见谅。
扶脉许久,华佗将手从曹操腕上移开。
敢问曹公,近几日可曾宿醉?
曹操应是,但复又道:但孤今日起身,并未觉有头痛之感,反觉灵台比往日清明不少。在之前,他夜夜处理政事公文至丑时,每日沾枕不足两个时辰便要起身,故而日日起身时都头痛欲裂。
这便是了。华佗似乎早已料到曹操补充的话,曹公昨日所饮应是药酒,其中混杂了诸多补气助眠之物,对身体大有裨益。再加上曹公昨日大醉而眠,休息时间远长于往日,故而今日起床才觉神清气爽。
原是如此。曹操点头,自语笑道,此酒有如此神效,看来孤往后到反是要向奉孝讨酒了。
闻人自语,华佗双眉微蹙:此酒,郭祭酒亦曾饮?
在得到郭嘉不仅饮了还是痛饮的回答后,华佗双眉不禁蹙的更深了。此酒裨益匪浅,然归其根本,是因其所用皆是老阳燥热的药材。这种大补之物,曹操常年南征北战健壮的身体饮之自然无妨,但对于郭嘉身体那般孱弱,再饮此酒
不啻于自饮鸩酒。
身为医者,他下意识对郭嘉这种荒谬的行为感到忧愤,然下一秒,他猛然想起,郭嘉的身上的毒。
他不在的这一年,郭嘉本该好生修养,才有保命可能。可郭嘉不仅不知休息,随军攻伐,还错上加错,染上五石散的毒瘾
纵没有此酒,丧命也不过是这两日。
他心中千回百转,一抬目,正对上曹操的双目。望见曹操目中的探究和若隐若现的威严,华佗才反应过来,他的沉默,已经引起了曹操的疑心。
华佗行医多年,高官庶民,人世百态,早已熟了。他清楚,此时曹操肯对他温声和语,一方面是因他名声在外曹操出于何种目的都要表达敬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曹操看来,他与郭嘉仍可算得上朋友。
此时如果让曹操知道郭嘉身体状况,必然会硬让他医治。且不说郭嘉早已药石无医,他一年前的立誓,也让他绝不会再为郭嘉扶哪怕一次脉。
更何况,郭嘉怕是也不愿曹操知晓吧。
想到曹操刚才提到郭嘉时,一贯凌厉的凤眸中下意识的温柔;再想到郭嘉但凡谈到与曹操有关之事,神采奕奕的墨眸,纵使他已不与郭嘉为友,也不禁暗叹了口气,心有戚戚。
心之痴念,才乃病源。
收好心思,华佗舒展了眉头,神色自若道:此酒虽是大补,然郭祭酒毕竟身体较为孱弱,还是少饮为好。
华佗不知,虽然他调整的很快,但对于阅人无数的曹操而言,他那一瞬的变化还是落入了曹操的眼眸。曹操明显感觉到,华佗定有隐瞒之事,只是在他没完全肯定之前,贸然相问听人左顾言他倒不如暂且不动声色,另辟道路。
这般想着,曹操从怀中将卞氏交给他的那包粉末拿出,推到华佗面前:
烦请神医帮孤看看,此为何物。
华佗颔首,将纸包打开,用指尖拈起少许,细嗅片刻,又放入口中轻抿。良久,他回道:曹公,此物名为五石散。
哦?五石散是何物?
五石散,乃是以五石烧炼而成的石药。
既是药物曹操故意放慢了语句,以便将华佗表情任何一微小的变化都收入眼中,那便是治病之物。神医可知,所治的是何病?
华佗语气平稳,不闻波动:医书有载,服五石散可使人神明开朗。郭祭酒身体偏弱,服此药正可强身健体。
然而,曹操眸中的暗色却更浓了,他声音中带着无限的威压:医者当有医心,神医所言,可是字字属实?
华佗眉头又蹙,音中似染了恼意:在下所言,自然字字属实。只是,省略了一些内容而已。
显然,华佗的反应让曹操彻底放下了心。他哈哈一笑,面上阴霾一扫而空:是孤之错,神医勿怪。神医一早前来为孤诊脉也是辛苦,不如早些回屋歇息,可好?
问句比陈述句更加肯定,华佗起身,退后几步,向曹操作揖:
唯。
郭嘉进屋的一刻,一干人皆变了脸色。
朝中董承与曹操斗争局势有多紧张,他们都看得真切,今日董承将他们约到此,想来也与此有关。可万万没想到,郭嘉会来到此处。
郭嘉代表的是谁,在座几位,何人不是心知肚明。
然而,他们虽然心中疑惑惊诧,可在看到郭嘉神色自若的走到最靠近主案的案后坐下,而董承丝毫无惊讶之色时,就明白,今日的一切,全在董承的安排之下。
正如他们所想的一样,董承对于郭嘉的到来毫不吃惊,因为就是他约郭嘉前来的。刚刚等了这么久,也是为了等郭嘉和另一人,但主要,还是为了等郭嘉,现在郭嘉到了,另一人姗姗来迟,倒也不必再等。
只见,董承轻咳一声,突然站起身,展开一布绢,朗声道:
众卿接旨!
四人一愣,搞不清董承这突然间卖的什么药。但见董承目光严厉,表情肃穆,毫无作假之色,四人犹豫片刻,还是走到中央,俯身跪地。
郭嘉轻瞟了这伏跪在地的四人一眼,在泛着不寻常的色泽的酒爵中倒了杯酒。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操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等,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忠臣,愿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
这篇诏文,董承念得气势磅礴,正气凛然,砸在四人心中,瞬间掀起惊涛骇浪。四人暗暗交换了下眼色,最终由吴子兰问出了疑问:
董国舅,敢问此诏从何而来?称国舅而非将军,其中变化,可见一斑。
董承早知这四人会有疑惑:此诏乃天子破指而书,藏于衣带之中避开曹贼
迎面而来泼来的酒水打断了董承的话。一边,郭嘉手中对着董承方向的酒爵,清晰明了的宣示着他是这变故的始作俑者。只见他缓缓收回手,提起酒壶,不急不缓道:董国舅慎言啊,这贼不贼的,可不要轻下定论,听着怪刺耳的。
被泼了一脸酒,高位待久了的董承可谓是恼怒万分,但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要冷静。于是,他只能一边不断在心中默念不要和郭嘉这将死之人计较,一边将恼怒化作厉色盯向跪倒在地的四人:
怎么,你们还不接旨,是想抗旨吗?!
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庞此时带着酒水,不可谓不狼狈。刚才董承被泼了酒,第一反应是护自己而非天子之诏的举动,可是真切的落在了四人眼中,讽刺的可笑。然而,他们就算再心有他想,如此局势下,也只能叩头应声:
臣等接旨。
董承当然知晓,这份诏书不能让此四人甘心为他所用。正是因为如此,他今日才会约郭嘉前来。见那四人接旨后回到案后坐下,他忍着心中对郭嘉的怒意,转头尽力对郭嘉平静道:怎么,郭祭酒不接旨吗?
他说话时,郭嘉刚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咀嚼咽下,面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非鱼楼的??不错。
郭嘉!纵使董承再强迫自己冷静,面对郭嘉这回应,名为理智的一根弦也近乎要崩掉。
国舅生气了?为何?郭嘉无辜的望向面露怒色的董承,嘉夸这非鱼楼的点心好吃,国舅应当高兴啊。点心好吃,国舅开的这非鱼楼才能生意兴隆,不是吗?
郭嘉的话宛如一盆凉水浇在董承头上,让他瞬间恢复了冷静。这非鱼楼,的确是他暗中找人开的,可此事极为隐秘,知道的不过是他几位心腹,今日郭嘉却可以这样笃定的说出
他本以为?蛸卫是那人夸大之词,没想到,竟当真有如此可怕的组织潜伏在许都城,潜伏在天下诸侯身边。
脊背发凉的同时,他暗暗提醒自己,今日之事了了,定要回去好好清理一下心腹,将那背叛之人揪出来。
郭嘉淡淡望着董承面色微妙的变化,对此时董承心中所想完全了然于心。董承身边,?蛸还真不好安插,所以这非鱼楼,不过是郭嘉随口一猜,毕竟今日之事隐秘万分,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想来董承也不会随意找一个酒楼。没想到,他这随口一言,倒是言中了。
也好,看着董承如惊弓之鸟自毁心腹,也是件乐事。
董承整理好心态,望着郭嘉,又道:郭祭酒,你身为汉臣,面对天子之诏,理当下跪接旨才是。
恋耽美
他不需要人为他承担罪孽,只需要一人,相与偕行,至死不弃。
郭嘉,郭奉孝,不仅是他的谋士,他的掾属,他最锋利的宝剑,而是他的朋友,他的知己,他的
脑海中陡然想起昨夜人那个浅尝辄止的吻。
他久历风月,深知情事,纵使这个吻短若薤露,稍纵即逝,其中几分酒意,几分情深,分辨起来,仍轻而易举。
更何况,他知郭嘉,正如郭嘉比任何人都知他心意一般。
此时,既然郭嘉愿把一切托于醇酒,他倒也不妨顺着人的心思,饶有兴趣的静静等着,看人下一步将待如何。
岁月还很长,他和郭嘉还耗的起。
此时,又有仆人来禀,言华大夫归府来为曹操诊脉。
虽然华佗住在司空府,但曹操从未拘着他,他便也常在许都城内外走动,为百姓义诊,只是定期会回司空府为曹操诊脉。
今日,也的确是之前华佗所说的应诊脉之日。
让华大夫进来。
正好,他这里有包卞氏交给他的东西,需要华佗来看看。
少爷?
少爷?!
啊?嗯。
少爷你又走神了。马车内,夕雾皱眉嗔道,眸中掩不住的担心,少爷,你昨夜一晚未睡,身体定是吃不消。若今日之事并非急事,不如先回府暂歇,改日再议。
静静听完夕雾的话,郭嘉摇摇头,否定了人建议:无碍,嘉精神尚佳。走神是因为嘉在想一些事情。
一些,有关风花雪月之事。
夕雾却知道,郭嘉的身体那么弱,一夜未眠还可精神尚佳,全是在靠五石散撑着。可无论她问郭嘉,还是去逼问苍术,都说五石散仅是强身健体之药,她也只能暂且压下心头挥之不去的担忧。
杏眸微抬,她见少爷不知何时又出了神,唇边还挂着不同于往日的温和也不同于谋划的狡黠的微笑。许是女儿家对有些事天然十分敏感又好奇,夕雾踌躇了片刻,还是耐不住出声询问。
听到夕雾询问的那一刻,郭嘉才意识到自己竟又陷了进去。转头,见夕雾眸中满是好奇,想了想,也不觉此是大事,便索性把昨夜之事都告诉了人。
当然,仅是风花雪月的那部分。
夕雾听完,双眸陡然睁大,久久未回过神。她知晓少爷与曹司空交情至深,互为知己,却不知对于少爷,这份情谊,早已并非那般简单。
少爷,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装醉,倒不如
夕雾话未说完,自己便住了口。她反应过来,那人并非寻常之人,而是大汉的曹司空,是胸怀天下的曹孟德。
少爷纵使坦言又如何?
心怀天下的人,从不会为情爱绊住脚步。
郭嘉望着夕雾面容上情感不停的变化,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他不禁又挑起微笑,恣意洒脱,一如昔日:
明公所愿,是匡扶汉室,重振汉威;是扫灭群雄,统一天下;是破虏击夷,威服羌狄;是吏不呼门,路不拾遗,太平治世。故这些年,嘉随明公南征北战,为明公出谋划策,暗养死士,虽残体病骨,一己之命,从未敢惜。
所谓情爱,依嘉而言,便是投其所好,达其所愿。既然嘉与明公有幸相逢于乱世,那又何妨以金戈铁马为情,以鸿雁杨柳为意,拼尽所能,将他所愿之天下双手奉上。
这般,岂不是比倾慕二字,好上许多?
至于其他,得之失之,何必求个明白,自寻烦恼。
可是,那吻
郭嘉暗暗垂下眼眸。
情若可自禁,便难为之情了。
就当是他心中执念,最后的补偿吧。
他与曹操,终不可期来日方长四字。
先生,非鱼楼已到。车夫道。
郭嘉闻之,轻叹口气,缓缓阖起双眸。再睁开时,又如往日在人前般,清亮透澈,却实为渊潭。车夫扶着他下了车,夕雾本也要跟着下来,郭嘉却阻止了她,
在车上等着。他边说,边抬头望向日光下,气势宏伟的非鱼楼,眼中玩味之情愈来愈浓,左不过一个时辰,嘉一人去足矣。
第72章 第72章
人怜鱼困于泥潭苟延残喘,鱼笑世人醉心名利画地为牢。
子非鱼,鱼非子,乐与非乐,自然两不相知。
互非同道尔。
然对于此时在这屋中的几人,董承相信,只要过了今日,原本同道与否,都将无别选择。
这般想着,他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老神在在的坐在主案后,不时抬眼打量几眼,又好似只是随意一瞟一般垂下目光,继续慢悠悠品着茶。
红蜡的蜡油一滴滴缓慢的滑下积在铜台上,若有似无的香雾袅袅而散,屋内几人各怀心思坐在案后,不言不语,静谧的诡异,独煮着酒的大釜里不时发出滋滋的沸响。终于,一人耐不住性子,先开了口,
董将军,今日你将我等约在此处,是有何要事?
这一人先开了口,其他人便也好跟话,性急者出声附和,心怀思量者亦望向董承,不掩目中疑惑与探究之意。
诸位莫急,莫急。这几人耐不住出声询问,早在董承意料之中。他不急不缓道,今日承邀诸位前来,的确是有事关我社稷江山的大事。只是除了诸位外,还有两人未至,诸位稍安勿躁,待两人至,承定一并坦言相告。
屋内的确还有两案,上面虽摆着??酒爵,却空着,其中一案位置还及其接近主案,想来此位是为稍更重要之人而备。众人听董承如此说,也知他所言非虚,只得又沉默下来,各自暗暗思索,这未到两人究竟是谁。
这时,推门之声传来。脚步声渐渐增大,直至一只白的病态骨节分明的手挑开竹帘,露出来人清澈的双目。
偏将军王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这许都城和董承一般不知死活的人,当真不少啊。
温和如水的目光扫过在场几人,最终落定到坐在主位上的董承,眼底笑意逐渐凝起:
嘉来迟了,诸位见谅。
扶脉许久,华佗将手从曹操腕上移开。
敢问曹公,近几日可曾宿醉?
曹操应是,但复又道:但孤今日起身,并未觉有头痛之感,反觉灵台比往日清明不少。在之前,他夜夜处理政事公文至丑时,每日沾枕不足两个时辰便要起身,故而日日起身时都头痛欲裂。
这便是了。华佗似乎早已料到曹操补充的话,曹公昨日所饮应是药酒,其中混杂了诸多补气助眠之物,对身体大有裨益。再加上曹公昨日大醉而眠,休息时间远长于往日,故而今日起床才觉神清气爽。
原是如此。曹操点头,自语笑道,此酒有如此神效,看来孤往后到反是要向奉孝讨酒了。
闻人自语,华佗双眉微蹙:此酒,郭祭酒亦曾饮?
在得到郭嘉不仅饮了还是痛饮的回答后,华佗双眉不禁蹙的更深了。此酒裨益匪浅,然归其根本,是因其所用皆是老阳燥热的药材。这种大补之物,曹操常年南征北战健壮的身体饮之自然无妨,但对于郭嘉身体那般孱弱,再饮此酒
不啻于自饮鸩酒。
身为医者,他下意识对郭嘉这种荒谬的行为感到忧愤,然下一秒,他猛然想起,郭嘉的身上的毒。
他不在的这一年,郭嘉本该好生修养,才有保命可能。可郭嘉不仅不知休息,随军攻伐,还错上加错,染上五石散的毒瘾
纵没有此酒,丧命也不过是这两日。
他心中千回百转,一抬目,正对上曹操的双目。望见曹操目中的探究和若隐若现的威严,华佗才反应过来,他的沉默,已经引起了曹操的疑心。
华佗行医多年,高官庶民,人世百态,早已熟了。他清楚,此时曹操肯对他温声和语,一方面是因他名声在外曹操出于何种目的都要表达敬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曹操看来,他与郭嘉仍可算得上朋友。
此时如果让曹操知道郭嘉身体状况,必然会硬让他医治。且不说郭嘉早已药石无医,他一年前的立誓,也让他绝不会再为郭嘉扶哪怕一次脉。
更何况,郭嘉怕是也不愿曹操知晓吧。
想到曹操刚才提到郭嘉时,一贯凌厉的凤眸中下意识的温柔;再想到郭嘉但凡谈到与曹操有关之事,神采奕奕的墨眸,纵使他已不与郭嘉为友,也不禁暗叹了口气,心有戚戚。
心之痴念,才乃病源。
收好心思,华佗舒展了眉头,神色自若道:此酒虽是大补,然郭祭酒毕竟身体较为孱弱,还是少饮为好。
华佗不知,虽然他调整的很快,但对于阅人无数的曹操而言,他那一瞬的变化还是落入了曹操的眼眸。曹操明显感觉到,华佗定有隐瞒之事,只是在他没完全肯定之前,贸然相问听人左顾言他倒不如暂且不动声色,另辟道路。
这般想着,曹操从怀中将卞氏交给他的那包粉末拿出,推到华佗面前:
烦请神医帮孤看看,此为何物。
华佗颔首,将纸包打开,用指尖拈起少许,细嗅片刻,又放入口中轻抿。良久,他回道:曹公,此物名为五石散。
哦?五石散是何物?
五石散,乃是以五石烧炼而成的石药。
既是药物曹操故意放慢了语句,以便将华佗表情任何一微小的变化都收入眼中,那便是治病之物。神医可知,所治的是何病?
华佗语气平稳,不闻波动:医书有载,服五石散可使人神明开朗。郭祭酒身体偏弱,服此药正可强身健体。
然而,曹操眸中的暗色却更浓了,他声音中带着无限的威压:医者当有医心,神医所言,可是字字属实?
华佗眉头又蹙,音中似染了恼意:在下所言,自然字字属实。只是,省略了一些内容而已。
显然,华佗的反应让曹操彻底放下了心。他哈哈一笑,面上阴霾一扫而空:是孤之错,神医勿怪。神医一早前来为孤诊脉也是辛苦,不如早些回屋歇息,可好?
问句比陈述句更加肯定,华佗起身,退后几步,向曹操作揖:
唯。
郭嘉进屋的一刻,一干人皆变了脸色。
朝中董承与曹操斗争局势有多紧张,他们都看得真切,今日董承将他们约到此,想来也与此有关。可万万没想到,郭嘉会来到此处。
郭嘉代表的是谁,在座几位,何人不是心知肚明。
然而,他们虽然心中疑惑惊诧,可在看到郭嘉神色自若的走到最靠近主案的案后坐下,而董承丝毫无惊讶之色时,就明白,今日的一切,全在董承的安排之下。
正如他们所想的一样,董承对于郭嘉的到来毫不吃惊,因为就是他约郭嘉前来的。刚刚等了这么久,也是为了等郭嘉和另一人,但主要,还是为了等郭嘉,现在郭嘉到了,另一人姗姗来迟,倒也不必再等。
只见,董承轻咳一声,突然站起身,展开一布绢,朗声道:
众卿接旨!
四人一愣,搞不清董承这突然间卖的什么药。但见董承目光严厉,表情肃穆,毫无作假之色,四人犹豫片刻,还是走到中央,俯身跪地。
郭嘉轻瞟了这伏跪在地的四人一眼,在泛着不寻常的色泽的酒爵中倒了杯酒。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操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等,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忠臣,愿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
这篇诏文,董承念得气势磅礴,正气凛然,砸在四人心中,瞬间掀起惊涛骇浪。四人暗暗交换了下眼色,最终由吴子兰问出了疑问:
董国舅,敢问此诏从何而来?称国舅而非将军,其中变化,可见一斑。
董承早知这四人会有疑惑:此诏乃天子破指而书,藏于衣带之中避开曹贼
迎面而来泼来的酒水打断了董承的话。一边,郭嘉手中对着董承方向的酒爵,清晰明了的宣示着他是这变故的始作俑者。只见他缓缓收回手,提起酒壶,不急不缓道:董国舅慎言啊,这贼不贼的,可不要轻下定论,听着怪刺耳的。
被泼了一脸酒,高位待久了的董承可谓是恼怒万分,但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要冷静。于是,他只能一边不断在心中默念不要和郭嘉这将死之人计较,一边将恼怒化作厉色盯向跪倒在地的四人:
怎么,你们还不接旨,是想抗旨吗?!
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庞此时带着酒水,不可谓不狼狈。刚才董承被泼了酒,第一反应是护自己而非天子之诏的举动,可是真切的落在了四人眼中,讽刺的可笑。然而,他们就算再心有他想,如此局势下,也只能叩头应声:
臣等接旨。
董承当然知晓,这份诏书不能让此四人甘心为他所用。正是因为如此,他今日才会约郭嘉前来。见那四人接旨后回到案后坐下,他忍着心中对郭嘉的怒意,转头尽力对郭嘉平静道:怎么,郭祭酒不接旨吗?
他说话时,郭嘉刚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咀嚼咽下,面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非鱼楼的??不错。
郭嘉!纵使董承再强迫自己冷静,面对郭嘉这回应,名为理智的一根弦也近乎要崩掉。
国舅生气了?为何?郭嘉无辜的望向面露怒色的董承,嘉夸这非鱼楼的点心好吃,国舅应当高兴啊。点心好吃,国舅开的这非鱼楼才能生意兴隆,不是吗?
郭嘉的话宛如一盆凉水浇在董承头上,让他瞬间恢复了冷静。这非鱼楼,的确是他暗中找人开的,可此事极为隐秘,知道的不过是他几位心腹,今日郭嘉却可以这样笃定的说出
他本以为?蛸卫是那人夸大之词,没想到,竟当真有如此可怕的组织潜伏在许都城,潜伏在天下诸侯身边。
脊背发凉的同时,他暗暗提醒自己,今日之事了了,定要回去好好清理一下心腹,将那背叛之人揪出来。
郭嘉淡淡望着董承面色微妙的变化,对此时董承心中所想完全了然于心。董承身边,?蛸还真不好安插,所以这非鱼楼,不过是郭嘉随口一猜,毕竟今日之事隐秘万分,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想来董承也不会随意找一个酒楼。没想到,他这随口一言,倒是言中了。
也好,看着董承如惊弓之鸟自毁心腹,也是件乐事。
董承整理好心态,望着郭嘉,又道:郭祭酒,你身为汉臣,面对天子之诏,理当下跪接旨才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