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同人]大宋第一衙内——素衣渡江(
高铭的胆子的确不小,就比如忽悠皇帝这件事儿,一旦被发现了,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当然,如果没发现,那好处也是车载斗量的。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成正比。
我也没干什么啊,就在官家跟前吹嘘了公孙胜几句,至于公孙胜能得官家的信任,全凭本事,和我没关系。我就想混个推荐之功,您以为我还想做什么?不是以为我会通过道士影响官家的决策?怎么可能,我是那种找死的人么?别担心,真的。
高俅脸色稍缓,你千万懂得分寸!
高铭装作乖巧的不停地点头,明白明白。
赵佶本来是不想再叫人碰那一块蝌蚪文石碑的,这东西都惹出多少麻烦事了。
不过,听说公孙胜也认识蝌蚪文,赵佶破例叫这个离仙人最近的道士重新破译蝌蚪文,给出权威版本。
于是,第三次碑文破解大会召开。
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有些凉意,大家裹得严严实实再次来到艮岳内。
要知道前两次的破解已经捅出了那么大的娄子,这一次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一次的碑文破解大会,因为皇帝下令官员必须都要出席,所以就是称病不出的蔡京也到了现场。
之前王仔昔的骚操作历历在目,这一次众人对不知根底的公孙胜更是捏了一把汗,就怕他再说出什么耸人听闻的话语来。
跟这天气一样,众人脸上仿佛凝结了一层冰冷的寒霜。
表情麻木又冷漠地站着,等待这公孙胜揭晓他对碑文的解读。
他们现在也不求什么仙不仙班的了,只要不说他们是魔君就好了。
一阵冷风吹来,众人都打了个寒颤。幸好官家和公孙胜很快出现了,没叫大家等多久。
就见这公孙胜容貌不俗,配合飘逸的绣金鹤氅,确实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他来到石碑前,既没有做法事,也没有掏出天书,只是一手接触这块石碑,一手掐指。
不多时就听他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这块石碑上记载乃是九鼎太虚丹的药方。
虽然没听过这个丹药的名字,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吃起来肯定大补。
这个说辞是公孙胜和高铭一早就商量好的,说这块石碑上的蝌蚪文记载的是一个药方,然后公孙胜便可按方抓药,顺理成章的将自己已有的丹药献给皇上。
而官家吃了,发现确实有功效,必将更加宠信公孙胜,认为他可以配出仙方。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太好了,总算不是什么名单了,就是一个药方,这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
现在大家都只想平平安安过个年,不想再应对任何的节外生枝状况。
林灵素的版本太肉麻,受之有愧,王仔昔的版本纯粹找事,叫官员挨骂。
不管怎么说公孙胜提供的这个版本,是最安全的。
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表示支持。
原来记载的是仙方,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是名单。
还是公孙道长说的在理。
公孙道长不愧是再世的仙人。
除了这个版本,我们谁都不认。
赵佶一看下面的人也都支持公孙胜的解读,不由得心花怒放,虽然他不是神仙,有点惋惜,但能够得到仙方也是极好的,不停满意地点头。
不出高铭的意外,果然这个版本得到了官家和文武百官的一致认可。
此时,一直不声不响的太子提出了疑问,不知公孙道长,可否将上面的药方念出来?
公孙胜没有拒绝,仰头看着石碑,玄阴天雾三两、天悲神草四两、无间玄水六两
既然要炼仙丹,用的原料自然是人间所没有的,众人从没听过这些东西,当然也分不出真假。
公孙胜撒谎不脸红,官家和太子不必担心,贫道可以上天宫采摘这些草药下来。
赵佶给了公孙胜一个朕相信你的信赖眼神,宣布,公孙道长将碑文都翻译出来了,朕不希望之前两次错误的译文继续传播。
皇帝表态了,这就是官方版本。
为了早日吃上仙丹,赵佶给公孙胜在艮岳内分配了院子,给钱给人。
资金一到位,公孙胜就叫道童们烧起了炉子,没日没夜地为皇帝烧制仙丹。
并宣称,仙丹七七四十九日就可练成。
赵佶算了一下,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正好是元宵节,搓着手,翘首企盼。
民间舆论在皇城司的轮番打击下,已经没有热度了,但是朝廷中仍然有一股势力追着蔡京穷追猛打,不停的有人弹劾他。
但是赵佶一点都不担心,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过年之后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从太宗时期开始,元宵节就有超然的地位。
从皇族到百姓对元宵节偏爱得紧,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每天晚上都有灯会。
不管什么烦恼,什么样的大事,遇到这样的节日都要靠边站,等到节日之后,能不能想起弹劾蔡京还两码事儿呢,就算能想起来,但是热情跟之前也不能相提并论。
晾着晾着就凉了,适用于各种地方。
而且赵佶突发奇想,叫臣子们每个人准备三个灯笼,挂在大内正门的灯棚内,供皇室和大臣们集体猜谜玩乐。
高家父子同朝为官,便是六个花灯。高俅有儿子这么好的帮手,当起了甩手掌柜的,都交给儿子一起置办。
元宵节当晚,皇宫不光正门,左右掖门、御街都搭起了灯棚,灯火璀璨,流光溢彩。
店铺悬挂灯笼自不必说,连个人家也不甘落后,屋前屋后都挂着精巧的彩灯。
除了灯外,还有各种戏班子沿街表演,整座城市都处在锦绣笙歌之中。
今天大家都暂时放下了仇怨,不管是蔡京亦或者是童贯都一派喜气洋洋。
除了朝臣外,有功勋的将领,以及外戚都在邀请之列,宫内灯棚内十分热闹。
高铭、花荣跟慕容彦泽站在灯棚内,与其他人一起说笑。因为假期,没着官服,都穿着常服。
鉴于史进一直嚷着想长长见识,见宫内的灯会是什么样子,高铭就把他加进随行人员给带了进来。
慕容彦泽笑问高铭,一会灯会结束了,去哪里玩?
高铭道:不玩了,天气这么冷,回家呆着。
慕容彦泽哼笑道:你这人没良心,最会骗人,你嘴上说回家,但肯定偷跑出去玩,就是不带我。不过,没关系,我也不稀罕跟你溜达,我自有去处。
高铭嫌弃的咧嘴,你就显摆吧,不如直接说你今晚有幽会。
元宵节,女子也可以出门,人约黄昏后的情况不少。
慕容彦泽勾了勾唇角,羡慕吧?
高铭呵呵笑道:羡慕。
花荣看着一切,笑而不语。
慕容彦泽道:你们皮笑肉不笑是几个意思?
正斗嘴,有太监尖着嗓子道:皇上驾到大家都摆正了身子朝向赵佶,齐声说吉祥话。
赵佶心情就跟这些花灯一样,绚烂地很,美滋滋地一挥手,众爱卿不必多礼,今日朕与众爱卿共同赏灯。
赵佶子女众多,能站在他旁边的除了太子外,就是受宠的几个,其他人严重父爱不足,就比如老九赵构,高铭发现他基本上已经站到第三排去了。
再往后则是三三两两交谈的妃嫔,各个盛装打扮,美人与美景珠辉玉映。
她们之后是帝姬和宗姬们,有端庄,目不斜视的,也有用衣袖遮着偷看朝臣的,看到年轻俊俏的,就多看两眼,看到枯瘦褶多的,赶紧移开眼睛。
在这些当中,高铭一眼就看到邵王家的郡主,她也瞧向他们这边,明明移开了目光,但过了一会,又往这边看。
高铭纳闷,按照道理,她应该对他和花荣这俩给他爹带去阴影的断袖没好感的,怎么还往这边看。
这时,高铭发现旁边的花荣蹙着眉头,缓缓回身,去看史进。
他也顺着一瞧,瞬间明白了,原来郡主在看史进。
而史进发现高铭和花荣都看他,知道跟郡主眼神交流穿帮了,低头清了清嗓子。
高铭疑惑的想,怎么回事?他俩是一见钟情吗?这么多人,郡主偏偏看史进,难道这就是缘,妙不可言?
郡主那边也发现高铭和花荣发现了,可能是不好意思,再不往这边看了。
高铭以为自己断了史进的姻缘,道:没事,我和花荣站远点,你们尽管看。
谁知史进叹气,不用了,没希望的。然后就一副自闭后元神出窍的样子,呆呆发愣,口中念念有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做强盗
这时,皇帝开始赏灯,他爹站在前方不停的朝他招手,叫他赶紧过去。
高铭也没空顾及史进,叫慕容家的仆从看好他,与花荣跟上了皇帝的步伐。
挂在第一位的花灯是蔡京提供的,他家兄弟、父子同朝为官,满门都是读书人,所以灯谜出得很有难度,但整体中规中矩。
之后是童贯出的花灯,谜面倒是寻常,胜在制作灵巧,有活动的机关,里面的人物能活动,很得众人喜欢。
接下来就轮到高俅父子了,此时高俅捏了一把汗,因为太相信儿子,不管是花灯的制造还是谜面的选择,他都没过问,所以也不知道儿子究竟出了什么谜题,但愿别太稀奇古怪。
这时,他就听赵佶笑道:其实朕最期待的就是你们父子的花灯。他说完,他旁边的赵楷跟赵楫都默默点头,了解高铭为人的也都默契的颔首。
要论趣味性,谁能出其高提点左右。
高家出的几个灯笼,有宫灯样式的,也有鲤鱼和鸳鸯造型的,虽然精巧,但总得来说没什么新意。
于是赵佶将对惊喜的期待,放到了灯谜上,他略略扫了眼,就有三个谜题映入了他的眼帘,引起了他的注意。
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赵佶念完,自己不回答,谁知道答案?
之前曾经见识过高铭脑筋急转弯厉害的蔡京和童贯两个人,都眼观鼻鼻观心,这明显不能用常理回答,谁回答谁掉坑。
赵佶见没人回答,他决定点名了,目光落到童贯身上,你来说说看。
为什么倒霉的又是我?!童贯苦笑着摇头,想不出来。早承认猜不出来早解脱。
高铭心想,童枢密,回答不出来,可是要被斯芬克斯吃掉的。这是斯芬克斯给路人出的谜语,答不出来的,统统给它当点心。
赵佶自己也答不出来,就朝高铭笑道:说答案吧。
答案是人,早晨是指人的幼儿时期,牙牙学语,不会行走,在地上爬,中午是一个人长成了,可以站起来走路了。至于晚上,则是人的晚年,需要拐杖,所以用三条腿走路。
才说完,赵桓就假笑道:你这个属于在时间陈述上语焉不详,用早中晚比喻人生的各个阶段,太过含糊。
高铭干脆的认错,太子殿下说得是,所以下一个灯谜就杜绝了这类毛病,都是实打实的谜题。不用拐弯抹角思考。
众人就去看剩下的灯谜,这一看不要紧,都脸上一紧,就见上面写着:试问从一加到一百等于多少。
众人一晕,这不是算术题么,谁出来看灯谜还带算盘?
这倒是不用拐弯抹角了,可也太生硬了,完全是计算,只要有耐心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连赵佶也觉得这道灯谜不好,微微摇头,显然是感到无趣。
高铭设置这样一道灯谜,当然不是简单的为了难住大家,数学是一切科学的根本,而看灯的这些人都是大宋的精英阶层,如果他们感兴趣,那么以后推广起来,就很容易。
高铭只想做一个测试,看究竟有多少人对数学感兴趣。
官家,其实这道题很容易算的,一加一百,等于一百零一,二加九十九,也等于一百零一,三加九十八,也是一百零一,从一加到一百中,有五十个这样的一百零一,所以相乘,就等于五千零五十。
高铭说完,众人都是一愣,原来还能这样算?
简便算法是高斯十八世纪发现的,现在当然没人听过。
高铭观察他们,发现这些官员当中,有人似乎有所感想,若有所思,不停的点头,有的则丝毫不感兴趣,表情冷淡。
而赵佶,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数学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听高铭说完,好像还一头雾水,毫无反应。
高俅见官家这个态度,替儿子捏了一把汗,你没事出什么算术题,这不是扫兴呢么。
不过,跟父亲不同,赵楷倒是笑着颔首,妙哉,原来还可以这样算。但看到父亲颓然无光的表情,也不好再说什么,指着另一个灯谜道:父皇,这个有意思,您看。
这道谜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试问,勇者相逢谁者胜?()者相逢()者胜,()者相逢()胜,()者相逢()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出自《史记》,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勇者相逢竟然还能决出胜负?
刚才被数学题扫了兴致的赵佶,被这个谜题引起了兴趣。
朕先回答一个,勇者相逢嘛,智者胜。然后扫视皇子们,你们试着来对一对吧。刚说完,就开始点名,太子,你来。
赵桓身为太子理应第一个回答,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已经概括出了两军对战的精髓。他实在想象不出来,智者相逢谁者胜。
但皇子宗亲,朝廷重臣都在,旁边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弟虎视眈眈,他答不上来,威望严重受打击。
他顶着压力,忽然灵光一闪,道:智者相逢仁者胜。
答得完美,为君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仁德,而他是储君,未来要继承皇位,这么回答恰到好处。
虽然赵佶对这个儿子不待见,觉得他愚钝。但此时听到他对出来的这个答案,心里还是颇为满意的。
看到父亲露出了笑容,赵桓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禁感到一丝得到认可的欢喜。
他便把这个难题抛给了郓王,皇弟,剩下的你来答吧。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赵楷需要回答仁者相逢,谁者胜。
赵楷自然知道皇兄回答仁是什么意思,也不留情,微笑道:仁者相逢,贤者胜。
恋耽美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成正比。
我也没干什么啊,就在官家跟前吹嘘了公孙胜几句,至于公孙胜能得官家的信任,全凭本事,和我没关系。我就想混个推荐之功,您以为我还想做什么?不是以为我会通过道士影响官家的决策?怎么可能,我是那种找死的人么?别担心,真的。
高俅脸色稍缓,你千万懂得分寸!
高铭装作乖巧的不停地点头,明白明白。
赵佶本来是不想再叫人碰那一块蝌蚪文石碑的,这东西都惹出多少麻烦事了。
不过,听说公孙胜也认识蝌蚪文,赵佶破例叫这个离仙人最近的道士重新破译蝌蚪文,给出权威版本。
于是,第三次碑文破解大会召开。
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有些凉意,大家裹得严严实实再次来到艮岳内。
要知道前两次的破解已经捅出了那么大的娄子,这一次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一次的碑文破解大会,因为皇帝下令官员必须都要出席,所以就是称病不出的蔡京也到了现场。
之前王仔昔的骚操作历历在目,这一次众人对不知根底的公孙胜更是捏了一把汗,就怕他再说出什么耸人听闻的话语来。
跟这天气一样,众人脸上仿佛凝结了一层冰冷的寒霜。
表情麻木又冷漠地站着,等待这公孙胜揭晓他对碑文的解读。
他们现在也不求什么仙不仙班的了,只要不说他们是魔君就好了。
一阵冷风吹来,众人都打了个寒颤。幸好官家和公孙胜很快出现了,没叫大家等多久。
就见这公孙胜容貌不俗,配合飘逸的绣金鹤氅,确实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他来到石碑前,既没有做法事,也没有掏出天书,只是一手接触这块石碑,一手掐指。
不多时就听他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这块石碑上记载乃是九鼎太虚丹的药方。
虽然没听过这个丹药的名字,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吃起来肯定大补。
这个说辞是公孙胜和高铭一早就商量好的,说这块石碑上的蝌蚪文记载的是一个药方,然后公孙胜便可按方抓药,顺理成章的将自己已有的丹药献给皇上。
而官家吃了,发现确实有功效,必将更加宠信公孙胜,认为他可以配出仙方。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太好了,总算不是什么名单了,就是一个药方,这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
现在大家都只想平平安安过个年,不想再应对任何的节外生枝状况。
林灵素的版本太肉麻,受之有愧,王仔昔的版本纯粹找事,叫官员挨骂。
不管怎么说公孙胜提供的这个版本,是最安全的。
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表示支持。
原来记载的是仙方,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是名单。
还是公孙道长说的在理。
公孙道长不愧是再世的仙人。
除了这个版本,我们谁都不认。
赵佶一看下面的人也都支持公孙胜的解读,不由得心花怒放,虽然他不是神仙,有点惋惜,但能够得到仙方也是极好的,不停满意地点头。
不出高铭的意外,果然这个版本得到了官家和文武百官的一致认可。
此时,一直不声不响的太子提出了疑问,不知公孙道长,可否将上面的药方念出来?
公孙胜没有拒绝,仰头看着石碑,玄阴天雾三两、天悲神草四两、无间玄水六两
既然要炼仙丹,用的原料自然是人间所没有的,众人从没听过这些东西,当然也分不出真假。
公孙胜撒谎不脸红,官家和太子不必担心,贫道可以上天宫采摘这些草药下来。
赵佶给了公孙胜一个朕相信你的信赖眼神,宣布,公孙道长将碑文都翻译出来了,朕不希望之前两次错误的译文继续传播。
皇帝表态了,这就是官方版本。
为了早日吃上仙丹,赵佶给公孙胜在艮岳内分配了院子,给钱给人。
资金一到位,公孙胜就叫道童们烧起了炉子,没日没夜地为皇帝烧制仙丹。
并宣称,仙丹七七四十九日就可练成。
赵佶算了一下,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正好是元宵节,搓着手,翘首企盼。
民间舆论在皇城司的轮番打击下,已经没有热度了,但是朝廷中仍然有一股势力追着蔡京穷追猛打,不停的有人弹劾他。
但是赵佶一点都不担心,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过年之后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从太宗时期开始,元宵节就有超然的地位。
从皇族到百姓对元宵节偏爱得紧,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每天晚上都有灯会。
不管什么烦恼,什么样的大事,遇到这样的节日都要靠边站,等到节日之后,能不能想起弹劾蔡京还两码事儿呢,就算能想起来,但是热情跟之前也不能相提并论。
晾着晾着就凉了,适用于各种地方。
而且赵佶突发奇想,叫臣子们每个人准备三个灯笼,挂在大内正门的灯棚内,供皇室和大臣们集体猜谜玩乐。
高家父子同朝为官,便是六个花灯。高俅有儿子这么好的帮手,当起了甩手掌柜的,都交给儿子一起置办。
元宵节当晚,皇宫不光正门,左右掖门、御街都搭起了灯棚,灯火璀璨,流光溢彩。
店铺悬挂灯笼自不必说,连个人家也不甘落后,屋前屋后都挂着精巧的彩灯。
除了灯外,还有各种戏班子沿街表演,整座城市都处在锦绣笙歌之中。
今天大家都暂时放下了仇怨,不管是蔡京亦或者是童贯都一派喜气洋洋。
除了朝臣外,有功勋的将领,以及外戚都在邀请之列,宫内灯棚内十分热闹。
高铭、花荣跟慕容彦泽站在灯棚内,与其他人一起说笑。因为假期,没着官服,都穿着常服。
鉴于史进一直嚷着想长长见识,见宫内的灯会是什么样子,高铭就把他加进随行人员给带了进来。
慕容彦泽笑问高铭,一会灯会结束了,去哪里玩?
高铭道:不玩了,天气这么冷,回家呆着。
慕容彦泽哼笑道:你这人没良心,最会骗人,你嘴上说回家,但肯定偷跑出去玩,就是不带我。不过,没关系,我也不稀罕跟你溜达,我自有去处。
高铭嫌弃的咧嘴,你就显摆吧,不如直接说你今晚有幽会。
元宵节,女子也可以出门,人约黄昏后的情况不少。
慕容彦泽勾了勾唇角,羡慕吧?
高铭呵呵笑道:羡慕。
花荣看着一切,笑而不语。
慕容彦泽道:你们皮笑肉不笑是几个意思?
正斗嘴,有太监尖着嗓子道:皇上驾到大家都摆正了身子朝向赵佶,齐声说吉祥话。
赵佶心情就跟这些花灯一样,绚烂地很,美滋滋地一挥手,众爱卿不必多礼,今日朕与众爱卿共同赏灯。
赵佶子女众多,能站在他旁边的除了太子外,就是受宠的几个,其他人严重父爱不足,就比如老九赵构,高铭发现他基本上已经站到第三排去了。
再往后则是三三两两交谈的妃嫔,各个盛装打扮,美人与美景珠辉玉映。
她们之后是帝姬和宗姬们,有端庄,目不斜视的,也有用衣袖遮着偷看朝臣的,看到年轻俊俏的,就多看两眼,看到枯瘦褶多的,赶紧移开眼睛。
在这些当中,高铭一眼就看到邵王家的郡主,她也瞧向他们这边,明明移开了目光,但过了一会,又往这边看。
高铭纳闷,按照道理,她应该对他和花荣这俩给他爹带去阴影的断袖没好感的,怎么还往这边看。
这时,高铭发现旁边的花荣蹙着眉头,缓缓回身,去看史进。
他也顺着一瞧,瞬间明白了,原来郡主在看史进。
而史进发现高铭和花荣都看他,知道跟郡主眼神交流穿帮了,低头清了清嗓子。
高铭疑惑的想,怎么回事?他俩是一见钟情吗?这么多人,郡主偏偏看史进,难道这就是缘,妙不可言?
郡主那边也发现高铭和花荣发现了,可能是不好意思,再不往这边看了。
高铭以为自己断了史进的姻缘,道:没事,我和花荣站远点,你们尽管看。
谁知史进叹气,不用了,没希望的。然后就一副自闭后元神出窍的样子,呆呆发愣,口中念念有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做强盗
这时,皇帝开始赏灯,他爹站在前方不停的朝他招手,叫他赶紧过去。
高铭也没空顾及史进,叫慕容家的仆从看好他,与花荣跟上了皇帝的步伐。
挂在第一位的花灯是蔡京提供的,他家兄弟、父子同朝为官,满门都是读书人,所以灯谜出得很有难度,但整体中规中矩。
之后是童贯出的花灯,谜面倒是寻常,胜在制作灵巧,有活动的机关,里面的人物能活动,很得众人喜欢。
接下来就轮到高俅父子了,此时高俅捏了一把汗,因为太相信儿子,不管是花灯的制造还是谜面的选择,他都没过问,所以也不知道儿子究竟出了什么谜题,但愿别太稀奇古怪。
这时,他就听赵佶笑道:其实朕最期待的就是你们父子的花灯。他说完,他旁边的赵楷跟赵楫都默默点头,了解高铭为人的也都默契的颔首。
要论趣味性,谁能出其高提点左右。
高家出的几个灯笼,有宫灯样式的,也有鲤鱼和鸳鸯造型的,虽然精巧,但总得来说没什么新意。
于是赵佶将对惊喜的期待,放到了灯谜上,他略略扫了眼,就有三个谜题映入了他的眼帘,引起了他的注意。
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赵佶念完,自己不回答,谁知道答案?
之前曾经见识过高铭脑筋急转弯厉害的蔡京和童贯两个人,都眼观鼻鼻观心,这明显不能用常理回答,谁回答谁掉坑。
赵佶见没人回答,他决定点名了,目光落到童贯身上,你来说说看。
为什么倒霉的又是我?!童贯苦笑着摇头,想不出来。早承认猜不出来早解脱。
高铭心想,童枢密,回答不出来,可是要被斯芬克斯吃掉的。这是斯芬克斯给路人出的谜语,答不出来的,统统给它当点心。
赵佶自己也答不出来,就朝高铭笑道:说答案吧。
答案是人,早晨是指人的幼儿时期,牙牙学语,不会行走,在地上爬,中午是一个人长成了,可以站起来走路了。至于晚上,则是人的晚年,需要拐杖,所以用三条腿走路。
才说完,赵桓就假笑道:你这个属于在时间陈述上语焉不详,用早中晚比喻人生的各个阶段,太过含糊。
高铭干脆的认错,太子殿下说得是,所以下一个灯谜就杜绝了这类毛病,都是实打实的谜题。不用拐弯抹角思考。
众人就去看剩下的灯谜,这一看不要紧,都脸上一紧,就见上面写着:试问从一加到一百等于多少。
众人一晕,这不是算术题么,谁出来看灯谜还带算盘?
这倒是不用拐弯抹角了,可也太生硬了,完全是计算,只要有耐心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连赵佶也觉得这道灯谜不好,微微摇头,显然是感到无趣。
高铭设置这样一道灯谜,当然不是简单的为了难住大家,数学是一切科学的根本,而看灯的这些人都是大宋的精英阶层,如果他们感兴趣,那么以后推广起来,就很容易。
高铭只想做一个测试,看究竟有多少人对数学感兴趣。
官家,其实这道题很容易算的,一加一百,等于一百零一,二加九十九,也等于一百零一,三加九十八,也是一百零一,从一加到一百中,有五十个这样的一百零一,所以相乘,就等于五千零五十。
高铭说完,众人都是一愣,原来还能这样算?
简便算法是高斯十八世纪发现的,现在当然没人听过。
高铭观察他们,发现这些官员当中,有人似乎有所感想,若有所思,不停的点头,有的则丝毫不感兴趣,表情冷淡。
而赵佶,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数学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听高铭说完,好像还一头雾水,毫无反应。
高俅见官家这个态度,替儿子捏了一把汗,你没事出什么算术题,这不是扫兴呢么。
不过,跟父亲不同,赵楷倒是笑着颔首,妙哉,原来还可以这样算。但看到父亲颓然无光的表情,也不好再说什么,指着另一个灯谜道:父皇,这个有意思,您看。
这道谜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试问,勇者相逢谁者胜?()者相逢()者胜,()者相逢()胜,()者相逢()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出自《史记》,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勇者相逢竟然还能决出胜负?
刚才被数学题扫了兴致的赵佶,被这个谜题引起了兴趣。
朕先回答一个,勇者相逢嘛,智者胜。然后扫视皇子们,你们试着来对一对吧。刚说完,就开始点名,太子,你来。
赵桓身为太子理应第一个回答,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已经概括出了两军对战的精髓。他实在想象不出来,智者相逢谁者胜。
但皇子宗亲,朝廷重臣都在,旁边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弟虎视眈眈,他答不上来,威望严重受打击。
他顶着压力,忽然灵光一闪,道:智者相逢仁者胜。
答得完美,为君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仁德,而他是储君,未来要继承皇位,这么回答恰到好处。
虽然赵佶对这个儿子不待见,觉得他愚钝。但此时听到他对出来的这个答案,心里还是颇为满意的。
看到父亲露出了笑容,赵桓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禁感到一丝得到认可的欢喜。
他便把这个难题抛给了郓王,皇弟,剩下的你来答吧。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赵楷需要回答仁者相逢,谁者胜。
赵楷自然知道皇兄回答仁是什么意思,也不留情,微笑道:仁者相逢,贤者胜。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