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荣已经猜到他想做什么了,你是饿了还是渴了?
    哼,没猜着,我想小解!高铭说完起身就走,来到门外,在寒冬的冷风中,试了下自己脸颊的温度,竟然有点烫手。
    第97章
    花荣见高铭离开了, 苦笑着叹气,唉,他总是有新借口。
    每次他主动靠近他, 他都有理由,不知道下一次又会是什么。
    他等了一会,有丫鬟过来替高铭传话,他累了, 今天想早点歇息, 叫花荣不要等了。
    第二天,花荣再见他的时候, 他跟没事人似的, 朝他笑道:昨天晚上太困了, 实在熬不住了,就没回去见你,对不住了。
    花荣还能说什么, 当然是表示没关系, 昨天确实聊得太晚了,其实我也困了。
    是的是的,太晚了,大家都困了, 困到我连给你准备的礼物都没送出去。高铭一只眼睛眨了下, 有几分调皮的道:其实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的。
    真的?对花荣来说, 完全是意外的惊喜, 他没想到高铭也给他准备了礼物。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倒是,高铭骗谁也没骗过他, ,花荣笑道:那用不用我也把眼睛闭上?
    高铭道:不用, 一点不神秘。说罢,一摆手叫丫鬟抱着一个长方形盒子走了进来。
    等丫鬟放下盒子,他盯着看了看,猜道:是弓箭?
    你打开不就知道了,不过,确实不是弓箭,我对弓弦一窍不通,就不送你这么专业的东西了。
    花荣打开盒子,见里面是一个棕色的皮质箭袋,做工精致,箭袋边缘装饰着银色的花纹,仔细一看,还能看到箭袋的最低端缝了他的名字。
    花荣爱不释手,笑看高铭,我一定好好保管起来。
    别放起来啊,这就是给你用的。高铭道:我叫侯健缝制的,这用坏了,再做其他的就是了。
    花荣苦笑着朝高铭摇头,你真是不知道这个箭袋对我的意义,不是这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箭袋最大的价值不就是使用价值,你若是搁置起来,可能过了几个月都忘了有这么个东西了,除非你不喜欢它。
    一语点醒花荣,有道理,每天看着它,就能想起你。
    高铭顺嘴打道:嘁,难道你不用它,就想不起我?说完,就见花荣眼神一怔,他马上意识到这句话实在不太好,赶紧道:总之不要纠结这些细节,你用就是了。
    花荣发现这个箭袋设计的既能背着也能挂在腰侧,很实用,好看也好用。
    高铭见花荣没继续刚才话题,悄悄松了一口气。
    花荣将箭袋挂在腰侧,因为手边没有弓箭,就空手做个抽箭,然后搭弓射出去的动作测试箭袋的悬挂位置是否合适。
    这时,他余光就见高铭盯着他看,便微微侧身迎上他的目光。
    谁知,高铭发现了,迅速移开了目光,去瞅墙角,逃避的态度非常明显,就是不想让他发现他在看他。
    花荣嘴角浮起一丝笑意,他越发确定,高铭对他的感觉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否则也不用躲着他。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维护好这份不一样星星之火,一点点地将火势吹得越来越旺,千万不能心急,以免将这微弱的火苗给吓得熄灭了。
    过完年,朱勔起程回江南之前,进宫跟赵佶辞行,并许下了今年的目标:为官家寻觅更多的怪石奇石,甚至如果有可能,也会为官家物色绝色江南美人。
    别管能不能办到,先叫皇帝对他有个期待。
    高铭静静的在一旁听着,听朱勔赞美江南美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女子性子也像那里的气候一样柔情怡人,听得赵佶心向往之,送给朱勔一句话,你只管去做,朕等你的好消息。
    有了皇帝的允许,朱勔就天不怕地不怕,磕头谢恩带着皇帝的满腔期望离开了。走之前,还不望瞅高铭一眼,似乎在说,我又回去做我的东南王了,你耐我何?
    高铭微微耸肩,来日方长,咱们急什么。
    朱勔临行前的一番话,成功勾起了赵佶对江南的向往。
    他何尝不想游历一番自己的国家,可惜啊,自打隋炀帝之后,没有哪个皇帝再敢提南巡,就怕被天下人辱骂。
    不敢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文人骂他是为了自己享乐,天下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已成共识,赵佶不敢挑战。
    这日,赵佶在御书房内提笔作画,身边一干太监和宠臣在旁边陪侍。
    唉赵佶没去过江南,他的认识基本来自书本,和进京述职的官员的表述,所以他也不知道笔下画面对不对,可惜啊
    像高铭这么会察言观色的,哪能看不出官家所想。
    他敏锐的意识到,奸臣进谗言的机会来了。
    官家,臣有个想法,既然官家出不了宫,那就让它们来到宫里。高铭道。
    杨戬抓住他的说话的错处,他们是谁?皇宫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地方?
    杨公公,我这话还没说完,你别打岔啊,我说的它们不是指普通人,而是指各地的风景古迹。高铭不慌不忙的道:官家,咱们办一个万博会馆,挑选各州府的人文景观按照比例缩小,置于艮岳中。各州府的风土人情汇聚一堂,比如江南会馆,便是断桥古塔,西域会馆内置千佛洞,除了典型的人造景点,还可以修建有当地特殊风味的民居,臣听说有的地方民居白墙黑瓦,天然像一副画卷。官家虽然没有出行,但已经体验了全国的风土人情,每个馆内确保原汁原味的还原当地的生活。
    杨戬吃惊的看着高铭,你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规模是可以控制的,一个核桃上都能雕刻许多人物,全看怎么布置。有的馆可以大一点,有的则不需要那么大,比如佛窟,按照比例缩小。高铭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建成了不光是官家,就连太子和亲王们也能进来观摩。
    赵佶心动了,他儿女们多了解全国的风土人情不是坏事,毕竟纸上来得终觉浅。
    杨戬挑刺,想得容易,就怕做起来难。
    风土人情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挑选典型的景观,建造一个缩小版的,一劳永逸。
    这个年代,别说看到缩小版的景观了,根本是连关于它们的图画都没见过,只能靠想象。
    有看的,就烧高香吧。
    就比如西湖边的雷峰塔,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但就连赵佶恐怕都只能靠想象,如果有工匠给他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还原一个,再挖个小池子做西湖,修个小石桥,他看了,创作灵感也能爆发一波。
    至于石窟大佛,按照比例,在一个房间内弄个小型的,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赵佶对这辈子身临其境的游览当地名声风光是不抱希望了,对高铭的提议十分心动,如果真能做出来,让朕看一看,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期待的看高铭,他还原唐代名画做得就很好,想必还原名胜景观也能做得不错。
    但高铭偏在赵佶的期待中,给他泼冷水,唉,其实想想,就算缩得再小,也得叫工匠制作,难免花费许多银钱,是我冲动了,就当我没说过吧,官家恕罪。
    赵佶使劲花钱,早就快赤字了,近臣都知道。
    赵佶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岂能罢休,他是差钱就不办事的人么。
    表面上当做事情过去了,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过了几天,就剩他和高铭的时候,她又提起了这件事。
    赵佶的意思是下旨叫当地官员置办好了,运送到东京。
    他作为皇帝不用花一厘钱,就像花石纲,设立一个江南应奉局,派一个大臣过去,之后全看朱勔自己的能力,赵佶等着收好石头就行了。
    高铭赶紧摇头,官家,只在江南运送花石纲就已经有百姓因为朱勔的粗暴手段,不满了。
    不就是因为朱勔横征暴敛,当地怨声载道,给方腊送去了造反的生力军,你心里没数么?
    赵佶沉默不语。
    这个万博会馆可不能再这样办了。臣觉得还是用钱财老老实实的置办。
    赵佶爱好广泛,折腾去的钱可不在少数。
    不行的话,他只能花国库里的钱了。
    但花国库的钱,肯定会被没眼力见的个别文臣上折子教育,终究不美。
    远不如自己的小金库花着舒坦方便。
    高铭也做出替皇帝惋惜的样子,唉,就差那么一点。
    赵佶也是这么想的,缺钱,但还想买买买。
    官家,臣看杨公公就很有钱,不如朝他借点?
    赵佶一愣,朝太监借钱?
    高铭道:官家,慕容彦泽接受了延福宫的修建工程,他闲着没事查了下账,发现杨公公的花费可比他呈现出的效果所需要的钱多得多,按照他报账的,延福宫的规模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剩下的那些钱,去了哪里,还不是他自己揣起来了,您看他给您买几百万的物件,眼睛都不眨一下,太有钱了。
    相比之下,他高铭就穷了,买点东西扣扣索索的,就送点核桃什么的。
    赵佶的表情一沉,真的?
    不信的话,您可以问慕容彦泽。高铭道:这还是他跟我说的。
    他跟慕容彦泽早就商量好了,等到时机一成熟就彻底把杨戬给抖落出来。
    于高铭来说,国家少了个蛀虫,于慕容彦泽来说,杨戬彻底出局,修建工程以后都是他的。
    但是杨戬毕竟跟了赵佶许多年,是个好用的老奴才,不到万不得已,真的把他惹生气了,赵佶是不会对他出手的。
    尤其,在赵佶眼里,杨戬能替他捞钱,帮助他享乐,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睛,毕竟杨戬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获利,就算是对他的奖赏了。
    但现在听高铭的意思,杨戬捞得钱可太多了。
    捞的还是他的钱。
    高铭见火烧起来了,煽风点火道:官家,咱们方才谈修建万博会馆的事,杨公公是怎么说的?费钱。唉,想想也是,如果他之前能省着点,咱们就有修建万博会馆的钱了。
    他就是让皇帝以为,万博会馆修建不起来,是因为杨戬贪了您的钱,导致您小金库亏空。
    高铭见今日的佞臣谗言目标已经达成,剩下的就里给皇帝自己思考吧,这些真不是我信口开河,您可以问慕容彦泽。
    慕容彦泽是慕容贵妃的弟弟,虽然不算名正言顺的小舅子,但也算是自家人。
    由他作证,不愁皇帝不信。
    正巧此时蔡京求见,高铭见时机正好,臣告退。
    他出去前,赵佶道:万博会馆的事,你回去好好想想,钱的事,朕早晚会调拨与你。
    高铭躬身,退了出去。
    杨戬对赵佶最大的用处,就是协助赵佶享乐,比如引荐李师师,比如宫廷里的御花园。
    但现在高铭完全能代替他,甚至杨戬还有贪墨的嫌疑,赵佶就不怎么待见他了。
    杨戬贪墨是明目张胆的,但之前为什么没人指出来?
    原因很简单,杨戬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皇帝被他伺候得舒坦着呢,一状告下去,杨戬可能没事,但告状的人,十有九成要凉快。
    再者,如果不是和杨戬一样从事营造工作,手里也没探子机构,能够进行调查,谁也没法掌握他具体的贪墨证据,只知道他不干净,但不干净到何种程度,却没有真凭实据。
    可不是当着皇帝的面,大声斥责杨戬贪墨,杨戬就能倒台的。
    皇帝对杨戬的信任度变低,杨戬的贪墨证据确凿,控诉人自己在皇帝跟前的话语权权重,缺一不可。
    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具备了。
    高铭的顶头上司是郓王,没有他的首肯,高铭自己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杨戬不是普通人,如果不能将他拉下马,被他反扑了,以后会很麻烦。
    高铭在正式提交杨戬的罪证之前,找到了郓王。
    郓王正在临摹他父亲的瘦金体,听到高铭的汇报,只是淡淡的道:如果你觉得合适,你就去做。
    臣觉得时机正好。
    郓王微笑道:你是大忠似奸啊。
    高铭可不敢标榜自己是忠臣或者奸臣,殿下说臣是什么臣就是什么。
    好了,去吧。郓王淡笑道:就算失败,本王也会力保你的。
    高铭心里道,殿下你够义气,臣告退。
    赵佶找过慕容彦泽核对,又看了高铭呈递上来的皇城司所调查的杨戬圈地横征暴敛的证据。
    就一个感觉:这奴才不光胆子肥,钱包也真是肥。
    太可气了,这些钱原本都应该他的。
    贪了这么多钱,就在他身上花了那么一点,他之前竟然还挺高兴。
    高铭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不时瞄赵佶一眼,见他嘴角紧绷,就知道火气上来了。
    赵佶恨杨戬捞钱不假,但更恨他中饱私囊,没把钱花在他这个皇帝身上。
    这才是无法容忍的大罪。
    高铭火上浇油,他之前给您购置礼物的钱,真的是九牛一毛,他每年养他外宅里的小妾都不止这个数。
    赵佶毕竟是艺术家,还有涵养的,这个程度也没爆粗口,只是道:传朕的旨意,叫杨戬卸去一切职务,回家听用。
    梁师成在一旁赶紧领旨,是。
    杨戬听到官家的旨意,差点没昏过去,因为这绝对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是以前,他可能还对起复报点希望,但如今来了个高铭,他持悲观态度。
    冷静下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李师师。
    他对李师师有引荐之恩,没有他的话,李师师如何认得皇帝?
    姑娘,你得救救我。杨戬平日待李师师这个贵人也是极好的,皇帝给她赏赐,他也没少给她送礼。
    巴结了这么久,为的就是今日替他说情。
    李师师见杨戬焦急万分的模样,知道官家这次是动了真格的,你且稍安勿躁。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古典名著同人]大宋第一衙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素衣渡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素衣渡江并收藏[古典名著同人]大宋第一衙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