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23)
按赵国如今的实力根本无法抵挡住秦国的怒火,最后的结局便是亡国。
一想到这个可能,年轻的赵王便按捺不住地恐惧和懊悔,他怎么就没有下命令看牢赢异人呢?
不过,这也着实怪那异人隐藏得太好。自秦赵大战之后,异人除非早期到宫中会面,别的时候根本就不出宅院,而等到儿子出生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和他联络都是由异人的老师吕不韦担任。
因他表现得过于温顺,赵王还自发地决定减少了看守的人数,将明着的软禁改为了暗地里的监视以表示自己的友好。
而偏偏异人就利用了他这一份松懈。
大王,臣以为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排查所有最近出城的人,以找到异人的动向,并且想办法派遣死士前去,必须要阻止异人归秦。平原君冲他作揖,其平稳的态度稍稍安抚了下赵王。
另外,异人此次出走定然不是单纯依靠其本身的之力,国内定然有人帮忙,我等必须排查国内与他有接触的人,以备万一。
赵王在他的暗示之下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若在异人离开的这件事上国内当真有人插手,那么毫无疑问就意味着邯郸内有着秦国的人。
那他们的一举一动岂不就在秦王的眼皮子底下?这个猜测过于可怕,青年双眉紧锁,立刻加派了一道命令调查异人所有有过来往的公卿大夫,并且让人一一上门问询。
也就是在这时,下头人来禀告了一件奇事异人的家庭教师卫国人吕不韦从不同城门离开的出城记录有两份,而且没有入城的记录。
此前因赵王之令,近半月以来所有离开邯郸的人数和身份全都进行了统计和核对,然而因为此前新年,加上长平之战的家属有出城遥祭的需求,今年出城人数比往年要来得更多,数据的筛选和确认更加复杂。
吕不韦出城的记录起先没有引起别人过多的注意,他虽然是卫国商人,但是因为和嬴异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实际上暗地里早就被赵国有关机构着重监视了。他出入时候检查也要更为严格,虽然大多数时候均是不动声色看似轻轻点过,但负责检查的都是老兵,经验丰富,眼睛一瞟就能大概有数。
而且众人都觉得他们不会用这么蠢的方式送异人离开,在确定吕不韦携带的行李中没有可以藏人的大箱子后均是轻松放行。
但当统计数据的时候众人还是将吕不韦的信息写在了上头,也正是因为这一写才让人发现了端倪。
吕不韦分别从邯郸城的西门以及南门离开,而且是在同一天,一个人怎么可能可以走两次?毫无疑问其中就有一个是异人。
赵王亲自分开调查了两个守门的兵士,等问明情况后满朝文武均是无言以对。
西门的吕不韦持有赵王令,言曰自己是前去秦国和秦王探讨有关公子异人归国之事,与他同行的是自己的妻子。据兵士们回忆,吕不韦的妻子二人态度都十分轻松,在等待过关检验的时候还和兵士们聊天。
吕不韦这次带着老婆孩子走的理由非常充分异人即将回到秦国,等他回了老秦,那他不是就得青云直上改换门庭?
等到时候他和咸阳那边确认好了指不定下次就得和异人一起走,到时候这边干着公务还带着自家家眷那多不好,趁着这次不算公干的公干,把家人带过去先安置下来岂不是美滋滋。
理由非常充分,文书上的章也没有任何问题,关口小吏自然放行。
而从南门那边的小吏就更是无辜了,他们遇到的吕不韦也和他们在审查时候聊过天,他离开赵国是为了回老家,理由也非常充分那不是之前纳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妾家里那位不乐意不肯给人上户籍吗?
在这个时代,女人在家里头很有些地位,夫人不愿意纳入籍的妾,就只能有实无名得待在家里头,便是家里头的一家之主也没法强令妻子给他纳妾,当然一般像吕夫人这样强硬到底的也是少数,不过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毕竟是商人家庭,做事比较不讲究嘛。
所以当吕不韦只能灰溜溜带着年轻漂亮的小妾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老家让家里的老父老母帮忙上户籍大家也觉得可以理解啊。作为一个听了大半年八卦的小吏当时在终于听到这个故事的结尾还挺美,等到当日执勤完毕了,还回家同亲友们分享了一番。
这事南门的守卫均是知晓,而且南门比起西门更热闹,当天吕不韦离开时候围观人群还有挺多,如果是假的吕不韦又怎么敢从人流密集的南门走呢?
小吏觉得十分冤枉,他虽然当时沉迷八卦,但可没有耽误正经工作,下官可以肯定,他的相貌和引子上头一模一样。
没错,从小吏口中形容出的吕不韦的确和众人记忆中的吕不韦相仿,所以,有正当理由,又是持有本人的引子,携带的也没有违禁物品,上头也没有禁止吕不韦出境,小吏当然没有阻拦的理由。
然而等回过头去询问西门小吏后,发现其形容出境人的模样居然也和吕不韦一样,这两人中一定有一个是赢异人,但偏偏两个小吏形容之人却都是吕不韦。
难不成这吕不韦会妖法,还能将异人变成他的模样?赵王愤怒击案。从他的角度来说自然不愿意承认是他计策失误,赵王还是认为这两人中一定有一个在撒谎,但他一时之间无法判断,便直接下令将两人都关入狱欲要用严刑逼问。
而另一方面他派兵顺着西、南两道口子集中兵力,向着秦国的方向快马追去。无论哪个才是嬴异人,他们的最终目的地都是秦国,而且方才赵王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讯息。
真假吕不韦都带了孩子。
赵王无法判定他们是否会交换家眷,但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更倾向于认为西出从官道直入咸阳的那个吕不韦才是异人,那条路一旦出了赵地便是如今陷入秦军掌握的长平大营,此后一路俱是秦国势力范围。而南门离开后便是要入魏国,如今赵魏关系颇好,若是从这条路线行走很有被赵国抓回去的危险。
但在如今被这几人摆了一道之后,他不敢说这两人会不会再利用他的这份心态来一出真龙假凤。
所以,赵王也不打算赌,他下达的命令是全数诛杀。
带着孩子他们跑不快,就算是拿千里马来拉车,速度也比不上快马奔驰,虽然他们提前一步,但沿途关卡不断,死士未必就真的赶不上了。
不,必须赶得上!
否则一旦异人归秦,赵国必将迎来一场浩劫。
正在赵王思忖之间,有侍人前来禀告。闻讯后,赵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最后便听他一句疲惫叹息,起驾,寡人亲自去送送上卿
赵国上卿蔺相如如今已是油尽灯枯之态,他此前为秦赵两年有余的僵持费尽心力,然而因为一力推荐廉颇阻止赵王任用赵括失了王心,后在长平战败之后又强撑起残局向赵王献策合纵以抗秦,竭力为赵国挣来了一线生机。
但是这位老人显然没有能看到他这一计策应验之日的寿数了。
于公于私,赵王都要去送送这位为国尽忠的老者。
他白龙鱼服悄然而至。这位赵国实际上的国相一辈子都过得清贫,府宅内亦极为朴素。赵王此来没有带着别的封赏,但是他亲自为老国相书写了一份《告地书》。
先秦讲究事死如事生,此时认为人死了之后便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故而于生死一道上并无过多悲伤,而赵王书写的这份书信便是以地面上的赵王身份写给地下的官僚要求他们进行人口的交接。
书信上还写了蔺相如如何如何有才,以诸侯王的身份写这份书信,说白了就是给蔺相如走后门了。
而在收到这份礼物后,蔺相如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开心情绪,相反,他挣扎着起身,以跪姿向着年少的赵王献上了最后一策。
翌日,一生传奇的蔺相如逝去,他的离世于赵国而言,便意味着这个国家最后的辉煌时代即将淡去,在这之后再无能够承托起这庞大帝国之人。
而等到如今焦头烂额的赵王故去后,更是昏招连出,硬生生斩断了自己所有的活路。便是此地多悲歌慷慨、俗重气侠之辈,也难以螳臂当车,护住滚滚碾压而来的历史车轮。
这是赵国的不幸,却也是其敌人的幸运。
正如杜牧所言,亡六国者,六国也。
而于秦国而言,那正是敌我之间,成在对手。
第169章 战国风云(22)
上党郡, 野王城。
此处在三年之前尚且属于韩国,而如今则是归于秦国。
作为一片刚刚归顺的土地, 此处生活已经大体恢复了平静, 此前长平之战,秦王亲临此处坐镇发兵,为了稳定此间民心, 其数度颁布特令安民。野王城更是成为了秦国少数法令不那么严苛并且可称得上较为开明之处。
不过,这也有此地民夫刚刚服完民役,因为大家走了一趟战场白白捞了一批战功的缘故,加上此前秦王为了拉拢民心集体升爵一等,一应民众心里都美滋滋的。
野王城的民众便是此前执行了封堵赵军军粮任务的民兵, 赵国运输军粮的也是民兵,双方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对方一看秦国派来的民兵数量是他们的几倍便投降了。
事实上, 不投降也没用,几倍于他们的民兵就往路口一坐,也不和你进行正面接触,咱就是靠着人数堵住路, 你要么绕路要么投降。
当然,这些真相在野王城的人们口中就已经不是这个模样啦!
在他们的口中, 英武的他们个个都有以一当百的实力, 赵国的兵士在他们面前都走不过三四个回合的。
在实实在在拿到过秦军给的好处之后,这些野王城的人民自动自发地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了秦民。虽然还有部分人在心里头觉得自己是韩国人,但是这都不影响他们ANTI 赵国。
赵韩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好, 当年他们是三家分晋的一员,然而韩国是韩魏赵三国中所得利益最小的,受制于地理条件,被强国环伺的韩国一直没办法好好发展,全靠国内强大的兵器制造能力以及自己的老本于诸国间周旋。
然而大国之间,没有自己的军事实力终究没有话语权。
道理很简单,只要韩国到手,人家能够拥有的不仅仅是强弓烈_弩,还有更重要的匠人。
鸡和蛋放在旁人面前,谁会只想要蛋呢?
全天下都知道的道理,偏偏韩王不知道。
而之前赵国接下上党郡一事更是惹得韩国当地人很是火大。虽然对于这些人来说,被献给秦国他们也不愿意,但是一个是名正言顺,另一个是奇淫技巧,而且关键是,他们那不是没到秦国手里吗。韩国国人的仇恨从秦国转到了趁火打劫的赵国身上,被坑了的老秦人一下子就成了受害者。
总体来说,就是矮子里面拔出了一个高子,那这个高的就是秦国了。
再加上他们对于秦国比较有参与感,老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实惠的人,谁对我们好我们就跟着谁走。在拿到了秦国的爵位,又有秦国来的小吏来宣传秦国政令以及近距离见过还挺和蔼的秦王(看上去)之后,此处众人的心态有着或多或少的转变。
要说这秦王当时来了咱们这,还在咱们家门口站了好一会呢!一个汉子冲着两个小娘子强力推荐,大王什么没见过?能打量我们家的屋子那说明啥?说明咱们家的屋子好啊。
而且不是我刘大壮乱说话,我家这儿风气好,住的都是正经人家,又靠近府衙,那些地痞流氓都不敢靠近。而且旁的不说,我刘大壮也有把子力气,我家婆娘也是最最讲道理的,这一条街上哪家夫妻吵架、家长里短都得找我婆娘分个明白,你们两个小娘子带着孩子住,安全顶顶重要。娘子们若是不信不如去街上去打听打听
不必了。年长些的女子微微笑着递出了一串半两钱,我们先住一旬,烦劳这位大哥了。
刘大壮一看这娘子出手的居然是秦半两态度一下子便客气了起来。战国时代六国货币均是不一,而半两钱则是唯有秦国在用。
于外人看来,秦半两的体量小,币值低,并不属于值得收藏等着升值的货币类型,从价值上来说,也就比楚国的小钱好一些而已。而且秦国并不欢迎商人,他们比较倾向于自给自足,所以想要通过商业行动获得秦半两并不容易。
秦国的钱币在国外的流通率也不高,所以众人也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认知,那就是小心每个能随手掏出半两钱的人,这些人多半都是秦国本国人。
野王城如今便是在秦国的管制之下,对于秦人自然客气了几分,刘大壮当下就把自己媳妇唤了出来招待两位娘子。
两位娘子正是刚从邯郸出逃的吕夫人和赵姬二人。
刘大壮没骗人,他媳妇的确是个热忱人,这位大娘子带着吕夫人和赵姬二人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两个人就连周边有哪些人家,哪些人家家里头有几个小娃都知道了。
刘大嫂还打量了两眼抱着孩子的赵姬,悄声问了句:大妹子奶水不够吧?咱们这雇不到乳娘,最近都没小娃儿出生,我看你得买一头羊备着。
不过羊奶膻,你买之前先买个奶试试小娃吃不吃,如果不吃你就多吃多喝点,不行就自己再揉揉。你再撑上几个月,到时候就有小娃出生了。
赵姬脸涨得通红,只能羞赧点头。
她,她生完孩子之后的确有点这个问题,她本来就是头胎,生孩子时候又损伤太大,虽然捡回了一条命整个身体却像是戳破了洞的水袋一般,哪怕各种补品喝水一样灌下去,也很快就会漏走。
偏偏她儿不喝别人的奶,只认她一个,为此赵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日子。所有产奶的方子和食物她全试过了,孩子每次喝奶都是嗦得小脸通红,到最后她都分不清儿子喝的是奶还是血,但尽管如此她的奶量还是不够,他们家政儿肉眼可见地瘦了下来。
即便是到现在已经能够吃点辅食,政儿的小身板也要比别的同龄孩子看着更小一些,幸而也因为如此,政儿才能冒充新生的孩儿被异人抱着混过了关口而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没错,在这次的安排中,异人带着自己一家子是从邯郸以南的口子离开赵国的。这实在是一个再冒险不过的方法了。
关于两方人马怎么走,吕不韦和异人商量了好半天。单纯就安全性来说,从西口出要更加容易一些,但缺点在于邯郸的西口便是太行小径羊肠陉,虽然到秦国势力的直线距离更短,但也意味着行动速度慢,只有一条路,容易被追上。
吕不韦无法保证自己留在邯郸的布置能够为他们争取多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倾向于异人走魏国那条路。
一旦出了赵国过境,异人便可尽快改装入魏。赵、魏虽是同盟,但赵国想要长驱直入到魏国来找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何况于吕不韦而言他在魏、卫两国布置众多,太行羊肠陉的入口毕竟是军事重地,就算他拿着金山来砸,短时间内也未必能有突破。
恋耽美
一想到这个可能,年轻的赵王便按捺不住地恐惧和懊悔,他怎么就没有下命令看牢赢异人呢?
不过,这也着实怪那异人隐藏得太好。自秦赵大战之后,异人除非早期到宫中会面,别的时候根本就不出宅院,而等到儿子出生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和他联络都是由异人的老师吕不韦担任。
因他表现得过于温顺,赵王还自发地决定减少了看守的人数,将明着的软禁改为了暗地里的监视以表示自己的友好。
而偏偏异人就利用了他这一份松懈。
大王,臣以为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排查所有最近出城的人,以找到异人的动向,并且想办法派遣死士前去,必须要阻止异人归秦。平原君冲他作揖,其平稳的态度稍稍安抚了下赵王。
另外,异人此次出走定然不是单纯依靠其本身的之力,国内定然有人帮忙,我等必须排查国内与他有接触的人,以备万一。
赵王在他的暗示之下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若在异人离开的这件事上国内当真有人插手,那么毫无疑问就意味着邯郸内有着秦国的人。
那他们的一举一动岂不就在秦王的眼皮子底下?这个猜测过于可怕,青年双眉紧锁,立刻加派了一道命令调查异人所有有过来往的公卿大夫,并且让人一一上门问询。
也就是在这时,下头人来禀告了一件奇事异人的家庭教师卫国人吕不韦从不同城门离开的出城记录有两份,而且没有入城的记录。
此前因赵王之令,近半月以来所有离开邯郸的人数和身份全都进行了统计和核对,然而因为此前新年,加上长平之战的家属有出城遥祭的需求,今年出城人数比往年要来得更多,数据的筛选和确认更加复杂。
吕不韦出城的记录起先没有引起别人过多的注意,他虽然是卫国商人,但是因为和嬴异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实际上暗地里早就被赵国有关机构着重监视了。他出入时候检查也要更为严格,虽然大多数时候均是不动声色看似轻轻点过,但负责检查的都是老兵,经验丰富,眼睛一瞟就能大概有数。
而且众人都觉得他们不会用这么蠢的方式送异人离开,在确定吕不韦携带的行李中没有可以藏人的大箱子后均是轻松放行。
但当统计数据的时候众人还是将吕不韦的信息写在了上头,也正是因为这一写才让人发现了端倪。
吕不韦分别从邯郸城的西门以及南门离开,而且是在同一天,一个人怎么可能可以走两次?毫无疑问其中就有一个是异人。
赵王亲自分开调查了两个守门的兵士,等问明情况后满朝文武均是无言以对。
西门的吕不韦持有赵王令,言曰自己是前去秦国和秦王探讨有关公子异人归国之事,与他同行的是自己的妻子。据兵士们回忆,吕不韦的妻子二人态度都十分轻松,在等待过关检验的时候还和兵士们聊天。
吕不韦这次带着老婆孩子走的理由非常充分异人即将回到秦国,等他回了老秦,那他不是就得青云直上改换门庭?
等到时候他和咸阳那边确认好了指不定下次就得和异人一起走,到时候这边干着公务还带着自家家眷那多不好,趁着这次不算公干的公干,把家人带过去先安置下来岂不是美滋滋。
理由非常充分,文书上的章也没有任何问题,关口小吏自然放行。
而从南门那边的小吏就更是无辜了,他们遇到的吕不韦也和他们在审查时候聊过天,他离开赵国是为了回老家,理由也非常充分那不是之前纳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妾家里那位不乐意不肯给人上户籍吗?
在这个时代,女人在家里头很有些地位,夫人不愿意纳入籍的妾,就只能有实无名得待在家里头,便是家里头的一家之主也没法强令妻子给他纳妾,当然一般像吕夫人这样强硬到底的也是少数,不过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毕竟是商人家庭,做事比较不讲究嘛。
所以当吕不韦只能灰溜溜带着年轻漂亮的小妾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老家让家里的老父老母帮忙上户籍大家也觉得可以理解啊。作为一个听了大半年八卦的小吏当时在终于听到这个故事的结尾还挺美,等到当日执勤完毕了,还回家同亲友们分享了一番。
这事南门的守卫均是知晓,而且南门比起西门更热闹,当天吕不韦离开时候围观人群还有挺多,如果是假的吕不韦又怎么敢从人流密集的南门走呢?
小吏觉得十分冤枉,他虽然当时沉迷八卦,但可没有耽误正经工作,下官可以肯定,他的相貌和引子上头一模一样。
没错,从小吏口中形容出的吕不韦的确和众人记忆中的吕不韦相仿,所以,有正当理由,又是持有本人的引子,携带的也没有违禁物品,上头也没有禁止吕不韦出境,小吏当然没有阻拦的理由。
然而等回过头去询问西门小吏后,发现其形容出境人的模样居然也和吕不韦一样,这两人中一定有一个是赢异人,但偏偏两个小吏形容之人却都是吕不韦。
难不成这吕不韦会妖法,还能将异人变成他的模样?赵王愤怒击案。从他的角度来说自然不愿意承认是他计策失误,赵王还是认为这两人中一定有一个在撒谎,但他一时之间无法判断,便直接下令将两人都关入狱欲要用严刑逼问。
而另一方面他派兵顺着西、南两道口子集中兵力,向着秦国的方向快马追去。无论哪个才是嬴异人,他们的最终目的地都是秦国,而且方才赵王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讯息。
真假吕不韦都带了孩子。
赵王无法判定他们是否会交换家眷,但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更倾向于认为西出从官道直入咸阳的那个吕不韦才是异人,那条路一旦出了赵地便是如今陷入秦军掌握的长平大营,此后一路俱是秦国势力范围。而南门离开后便是要入魏国,如今赵魏关系颇好,若是从这条路线行走很有被赵国抓回去的危险。
但在如今被这几人摆了一道之后,他不敢说这两人会不会再利用他的这份心态来一出真龙假凤。
所以,赵王也不打算赌,他下达的命令是全数诛杀。
带着孩子他们跑不快,就算是拿千里马来拉车,速度也比不上快马奔驰,虽然他们提前一步,但沿途关卡不断,死士未必就真的赶不上了。
不,必须赶得上!
否则一旦异人归秦,赵国必将迎来一场浩劫。
正在赵王思忖之间,有侍人前来禀告。闻讯后,赵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最后便听他一句疲惫叹息,起驾,寡人亲自去送送上卿
赵国上卿蔺相如如今已是油尽灯枯之态,他此前为秦赵两年有余的僵持费尽心力,然而因为一力推荐廉颇阻止赵王任用赵括失了王心,后在长平战败之后又强撑起残局向赵王献策合纵以抗秦,竭力为赵国挣来了一线生机。
但是这位老人显然没有能看到他这一计策应验之日的寿数了。
于公于私,赵王都要去送送这位为国尽忠的老者。
他白龙鱼服悄然而至。这位赵国实际上的国相一辈子都过得清贫,府宅内亦极为朴素。赵王此来没有带着别的封赏,但是他亲自为老国相书写了一份《告地书》。
先秦讲究事死如事生,此时认为人死了之后便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故而于生死一道上并无过多悲伤,而赵王书写的这份书信便是以地面上的赵王身份写给地下的官僚要求他们进行人口的交接。
书信上还写了蔺相如如何如何有才,以诸侯王的身份写这份书信,说白了就是给蔺相如走后门了。
而在收到这份礼物后,蔺相如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开心情绪,相反,他挣扎着起身,以跪姿向着年少的赵王献上了最后一策。
翌日,一生传奇的蔺相如逝去,他的离世于赵国而言,便意味着这个国家最后的辉煌时代即将淡去,在这之后再无能够承托起这庞大帝国之人。
而等到如今焦头烂额的赵王故去后,更是昏招连出,硬生生斩断了自己所有的活路。便是此地多悲歌慷慨、俗重气侠之辈,也难以螳臂当车,护住滚滚碾压而来的历史车轮。
这是赵国的不幸,却也是其敌人的幸运。
正如杜牧所言,亡六国者,六国也。
而于秦国而言,那正是敌我之间,成在对手。
第169章 战国风云(22)
上党郡, 野王城。
此处在三年之前尚且属于韩国,而如今则是归于秦国。
作为一片刚刚归顺的土地, 此处生活已经大体恢复了平静, 此前长平之战,秦王亲临此处坐镇发兵,为了稳定此间民心, 其数度颁布特令安民。野王城更是成为了秦国少数法令不那么严苛并且可称得上较为开明之处。
不过,这也有此地民夫刚刚服完民役,因为大家走了一趟战场白白捞了一批战功的缘故,加上此前秦王为了拉拢民心集体升爵一等,一应民众心里都美滋滋的。
野王城的民众便是此前执行了封堵赵军军粮任务的民兵, 赵国运输军粮的也是民兵,双方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对方一看秦国派来的民兵数量是他们的几倍便投降了。
事实上, 不投降也没用,几倍于他们的民兵就往路口一坐,也不和你进行正面接触,咱就是靠着人数堵住路, 你要么绕路要么投降。
当然,这些真相在野王城的人们口中就已经不是这个模样啦!
在他们的口中, 英武的他们个个都有以一当百的实力, 赵国的兵士在他们面前都走不过三四个回合的。
在实实在在拿到过秦军给的好处之后,这些野王城的人民自动自发地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了秦民。虽然还有部分人在心里头觉得自己是韩国人,但是这都不影响他们ANTI 赵国。
赵韩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好, 当年他们是三家分晋的一员,然而韩国是韩魏赵三国中所得利益最小的,受制于地理条件,被强国环伺的韩国一直没办法好好发展,全靠国内强大的兵器制造能力以及自己的老本于诸国间周旋。
然而大国之间,没有自己的军事实力终究没有话语权。
道理很简单,只要韩国到手,人家能够拥有的不仅仅是强弓烈_弩,还有更重要的匠人。
鸡和蛋放在旁人面前,谁会只想要蛋呢?
全天下都知道的道理,偏偏韩王不知道。
而之前赵国接下上党郡一事更是惹得韩国当地人很是火大。虽然对于这些人来说,被献给秦国他们也不愿意,但是一个是名正言顺,另一个是奇淫技巧,而且关键是,他们那不是没到秦国手里吗。韩国国人的仇恨从秦国转到了趁火打劫的赵国身上,被坑了的老秦人一下子就成了受害者。
总体来说,就是矮子里面拔出了一个高子,那这个高的就是秦国了。
再加上他们对于秦国比较有参与感,老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实惠的人,谁对我们好我们就跟着谁走。在拿到了秦国的爵位,又有秦国来的小吏来宣传秦国政令以及近距离见过还挺和蔼的秦王(看上去)之后,此处众人的心态有着或多或少的转变。
要说这秦王当时来了咱们这,还在咱们家门口站了好一会呢!一个汉子冲着两个小娘子强力推荐,大王什么没见过?能打量我们家的屋子那说明啥?说明咱们家的屋子好啊。
而且不是我刘大壮乱说话,我家这儿风气好,住的都是正经人家,又靠近府衙,那些地痞流氓都不敢靠近。而且旁的不说,我刘大壮也有把子力气,我家婆娘也是最最讲道理的,这一条街上哪家夫妻吵架、家长里短都得找我婆娘分个明白,你们两个小娘子带着孩子住,安全顶顶重要。娘子们若是不信不如去街上去打听打听
不必了。年长些的女子微微笑着递出了一串半两钱,我们先住一旬,烦劳这位大哥了。
刘大壮一看这娘子出手的居然是秦半两态度一下子便客气了起来。战国时代六国货币均是不一,而半两钱则是唯有秦国在用。
于外人看来,秦半两的体量小,币值低,并不属于值得收藏等着升值的货币类型,从价值上来说,也就比楚国的小钱好一些而已。而且秦国并不欢迎商人,他们比较倾向于自给自足,所以想要通过商业行动获得秦半两并不容易。
秦国的钱币在国外的流通率也不高,所以众人也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认知,那就是小心每个能随手掏出半两钱的人,这些人多半都是秦国本国人。
野王城如今便是在秦国的管制之下,对于秦人自然客气了几分,刘大壮当下就把自己媳妇唤了出来招待两位娘子。
两位娘子正是刚从邯郸出逃的吕夫人和赵姬二人。
刘大壮没骗人,他媳妇的确是个热忱人,这位大娘子带着吕夫人和赵姬二人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两个人就连周边有哪些人家,哪些人家家里头有几个小娃都知道了。
刘大嫂还打量了两眼抱着孩子的赵姬,悄声问了句:大妹子奶水不够吧?咱们这雇不到乳娘,最近都没小娃儿出生,我看你得买一头羊备着。
不过羊奶膻,你买之前先买个奶试试小娃吃不吃,如果不吃你就多吃多喝点,不行就自己再揉揉。你再撑上几个月,到时候就有小娃出生了。
赵姬脸涨得通红,只能羞赧点头。
她,她生完孩子之后的确有点这个问题,她本来就是头胎,生孩子时候又损伤太大,虽然捡回了一条命整个身体却像是戳破了洞的水袋一般,哪怕各种补品喝水一样灌下去,也很快就会漏走。
偏偏她儿不喝别人的奶,只认她一个,为此赵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日子。所有产奶的方子和食物她全试过了,孩子每次喝奶都是嗦得小脸通红,到最后她都分不清儿子喝的是奶还是血,但尽管如此她的奶量还是不够,他们家政儿肉眼可见地瘦了下来。
即便是到现在已经能够吃点辅食,政儿的小身板也要比别的同龄孩子看着更小一些,幸而也因为如此,政儿才能冒充新生的孩儿被异人抱着混过了关口而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没错,在这次的安排中,异人带着自己一家子是从邯郸以南的口子离开赵国的。这实在是一个再冒险不过的方法了。
关于两方人马怎么走,吕不韦和异人商量了好半天。单纯就安全性来说,从西口出要更加容易一些,但缺点在于邯郸的西口便是太行小径羊肠陉,虽然到秦国势力的直线距离更短,但也意味着行动速度慢,只有一条路,容易被追上。
吕不韦无法保证自己留在邯郸的布置能够为他们争取多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倾向于异人走魏国那条路。
一旦出了赵国过境,异人便可尽快改装入魏。赵、魏虽是同盟,但赵国想要长驱直入到魏国来找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何况于吕不韦而言他在魏、卫两国布置众多,太行羊肠陉的入口毕竟是军事重地,就算他拿着金山来砸,短时间内也未必能有突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