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僵硬地抬起上身,他看着梅胜泽焦急的模样,笑道:没事。

    梅胜泽:唉,你啊!

    三人一起离开崇圣祠。

    唐慎嘴上说没事,其实梅胜泽不知道,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

    回到国子监,林祭酒将三人喊了去,问他们面圣时都说了什么。三人一一道来。听到唐慎的回答,林祭酒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眉头紧锁。忽然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古怪地说了句:焉知非福。

    回到讲堂,唐慎摸了把后背的汗。他拿起书,听讲习开始上课,思绪却慢慢飘到了一个时辰前的崇圣祠中。

    天子临雍,这已经是唐慎这一生最大的机遇之一。

    而且,他竟然可以面圣!

    唐慎今年不过十五岁,他再如何天资聪颖,旷世奇才,距离穿到这个时代也才三年,而明年,也就是第四年他就要参加春闱会试了。他一旦过了会试,考上进士,随即就要参加殿试。古往今来,从未有同进士出身的官员位列三品大官,只有进士,才能当大官。

    想要进三省六部,想要大权在握,至少得是三甲提名!

    若无三甲,便要看靠山后台。

    王子丰年仅二十五,便是当朝户部尚书,一来因为他当年状元提名,得皇帝亲笔题字状元无双。自步入仕途,便深得帝心。二来,因为他是王子丰!

    琅琊王氏,在朝中有官衔者,三十六人。五品以上,十人。四品以上,五人。三品以上,三人。户部尚书王子丰,官居二品。当今的中书省右相王诠,乃是王子丰的二叔祖,官居一品。

    唐慎没有后台,想要上位,只能靠帝心。

    从半个月前被林祭酒告知要天子临雍的那一刻起,唐慎就在想,天子为何要临雍。

    天子临雍是古来的一个惯例。帝王重视文生,来国子监向学生讲课,表现对儒家学子们的关怀。天子临雍在前朝发生过很多次,本朝却少了。尤其赵辅即位后整整二十六年,这是他第一次来辟雍宫。

    赵辅不会平白无故地来辟雍宫讲课,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过去这一年来,发生了许多事。南方雪灾,西南地动,辽人意图撕毁条约,谋划夺取大宋国土。但这些都不至于让赵辅来国子监、朝一群举人学生讲课。只有一件事

    钟泰生死了。

    钟巍一死,众儒自殉。

    天下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辅来辟雍宫授课,就是为了笼络天下士子的人心。

    唐慎有此猜测,却没想到,为了笼络人心,赵辅竟然还亲自见了他们三个国子监学生。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绝不能错过。

    在国子监中,哪怕唐慎说了再稚子之言的话,只要他没有大逆不道,赵辅就不会要他的脑袋。因为才刚结束天子临雍,要是赵辅立刻杀了国子监里的学子,他天子临雍的目的便毁于一旦。

    所以唐慎兵行险着,以稚子之言,获取帝心。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帝心,这都是他未来上位的根本。

    世上没有至清的真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更是无耻笑谈。

    他骂的这句话,骂的是钟泰生,骂的是跟着钟泰生自刎身亡的诸位大儒!

    先生啊若是还在世,怕不是会一脚将他踹出门,怒骂一句泼皮吧。

    唐慎撑着下巴,看着书上的字,忽然觉得自己的脸皮好像更厚了点,心也更黑了点。

    他自然不知,入了夜,赵辅回到宫中。他先是沐浴更衣,到请神台上,打坐修炼了一个时辰,吞吐天地灵气。等到快要入睡,大内太监总管季福为赵辅更衣,赵辅忽然想起来:今日那个国子监的学生,倒是有几分意思。

    季福一惊,他下意识地想到的是梅胜泽的脸孔。但是季福并没有吭声,他在脑中又仔细揣摩了几遍,道:官家说的,可是那个戏言君子之交的监生?

    赵辅没再回应,他换上苏绣的睡袍,季福蹲下身为他脱靴。

    赵辅道: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季福苦着脸:奴才不知。

    赵辅:哦。

    伺候赵辅入睡,过了一个时辰,季福才离开皇帝寝宫。他招来自己的干儿子,道:你明日一早就去国子监林祭酒的府上,让他明日散朝前,将今日那个监生的事情送到我这来。就是那个年岁最小的、长得俊俏的监生。告诉林祭酒,洒家请他帮这个忙,他日定会还上。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这章算是有我的戏份吗?

    福娃【指着四个王子丰三字】:当然算!

    第36章

    散了朝, 天才蒙蒙亮。

    开平皇帝赵辅在宦官们的簇拥下离开垂拱殿, 到请神台上修炼打坐。长明灯在铁架上放置了一整排, 小太监们小心翼翼地给油灯里加油,生怕火烛熄灭。请神台内,四围都是白色帐幔, 仙气飘飘。

    打坐了一个时辰,赵辅轻声细语地问道:什么时辰了。

    季福立刻从殿外进来,伺候皇帝更衣打扮, 皇帝这是要去勤政殿批阅折子了。他道:已是辰时了, 官家。

    赵辅嗯了一声,又被太监们簇拥到勤政殿。

    大宋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二十六年前赵辅刚即位时,还十分勤勉, 事事躬亲。但十二年前某日深夜,赵辅批阅奏折时忽然昏厥过去。醒来后, 他便痴迷修仙,欲求长生不老,也将政务权利放下去不少。小事由六部自行打理, 大事还有中书省和枢密院。

    送到赵辅这儿的折子, 每日最多不到百件。

    赵辅手持朱笔,在上面批阅道:已阅,可。

    审阅了四五十张折子,赵辅眯着眼躺在罗汉榻上,季福手脚轻缓地给他捏肩。主仆二人相识四十余年, 季福用太监独有的尖细嗓音,轻声说道:官家,可还记得那国子监的小监生。

    赵辅眯着的眼缝里闪过一道精光,但懒洋洋地嗯了一声。

    季福道:奴才打听到,那监生名为唐慎,是姑苏籍贯。有名的国子监才子,馆课第一。

    赵辅兴致平平,没有搭话。

    季福心里暗骂一声,手上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恭敬仔细。

    君心难测,昨日夜里皇帝还想知道唐慎的事儿,这才过去一晚,皇帝就没兴趣了。季福倒是没替唐慎惋惜,这种连举人功名都没考上的,还入不了他的眼。只是他特意托人找林祭酒要的东西,如此就成了废纸,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情!

    赵辅起了身,季福为他倒水。

    总归是想换点什么东西,季福又道:奴才听说,那唐慎原来是傅渭傅大人的学生。

    赵辅这才有了兴致,喝了口茶,抬眼看他:还有此事?

    季福:正是。

    傅希如何时又收了个学生。前些年他不是还与朕说,此生收一个王子丰就足矣,他年老驰,还想辞官回乡。

    季福赔笑道:傅大人许是惜才。奴才得了那唐慎写的一首诗,奴才虽然不识字,却也觉得写得妙,想念给官家听听呢。

    赵辅笑骂:既然早就准备好了,速速念来便是。

    是。

    季福将唐慎的那首试帖诗念完,赵辅脸上神色不定。季福肚子里打不定主意,哪怕他是赵辅的身边人,随着赵辅年岁越大,他也越发摸不懂这个皇帝的心思。良久,赵辅将茶盏轻轻搁下,捻了捻细长发白的胡须:恐惊天上人。这唐慎,倒是有几番意思。说完,嘴角微微含笑。

    季福这才松了口气,看样子皇帝心情不错。

    天子临雍,天下传唱,成为美谈。

    国子监被皇帝亲自授课的三十二名学生,过了一个月,还觉得踩在云端上,飘飘欲仙,睡觉时都会被美梦惊醒。唐慎倒是没太放心上,梅胜泽一直担心唐慎那天说的君子之交会被皇帝事后责罚,但天子临雍过去一个月,圣上也没什么反应,仿佛根本不记得他们三个曾经面圣的学子。

    梅胜泽又觉得庆幸,又觉得惋惜:景则,我们终究还是没把握住这次机遇。

    唐慎道:以胜泽兄的才学底蕴,明岁春闱,定能金榜题名。到时候等到了殿试,再次面圣,圣上曾经亲口称赞你为国之栋梁,说不定还能记着你。

    梅胜泽笑道:承你吉言。下月的秋闱,你准备的如何了?

    唐慎顿时苦了脸:胜泽兄莫提,我们还是兄弟。

    哈哈哈,我若是真信了你唐景则的鬼话,才是真正傻了!

    唐慎无辜地眨眼。

    秋日渐凉,三年一度的秋闱也渐渐到了。

    七月中旬,唐慎去国子监报了名,参与本次秋闱。国子监中的学生大多是举人,秀才只有三四个。八月初八,便是乡试。初四唐慎向国子监告假,要回家温书。从国子监离开后,他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赶到傅府。

    温书童子将唐慎带到傅渭的书房,小童子一路上说道:唐小公子可是要去参加乡试了?

    唐慎无奈道:是。

    温书童子:祝贺公子金榜提名!

    唐慎:承你吉言。

    来到书房,唐慎刚一进门,就看见傅渭站在宽敞的紫檀书桌前,正挥毫洒墨。唐慎的目光落在一旁的王溱身上,他脚步一顿,喊了声:子丰师兄。得到王溱点头,他对傅渭道:先生。

    傅渭抽空抬起头:景则快快过来,瞧瞧为师给你画的这幅画。

    唐慎走过去一看。

    傅渭画的是一幅群山旭日图,青山起伏,劲松连绵。一轮红日从众山之间喷薄而出,洒下片片金光。唐慎以前见过的画作只有上辈子的博导教授的收藏、还有这辈子梁诵收藏的那些,所以两年前他在重阳节看到傅渭的那幅《东窗菊》时,觉得画得很不错,梁诵却说傅渭是画技平平。

    可如今,唐慎日日去王溱家,见过了王溱的不少收藏,还曾经多次在师兄作画时给他研墨。

    唐慎再看傅渭的这幅画。

    傅渭满心期待,拿出印章,在角落盖上雕虫斋主的落款。他道:景则,为师这幅画如何?

    唐慎语气真诚:气势磅礴,实乃佳作!

    傅渭感慨道:多日不作画,如今作画,一气呵成,真是畅快。来,子丰,你来评评。刚说完,傅渭又道:算了算了,你能评出什么,你还是来给为师写首诗、题个字吧!

    王溱清雅一笑:先生命,不敢辞。

    王溱提起袖子,从笔架上拿起一支羊毫笔。唐慎下意识地就拿起墨锭,给他研墨。王溱抬首看向唐慎,唐慎一时间还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在尚书府经常这么做。

    王溱眼中流露一丝笑意,轻声说了句:多谢小师弟。

    接着他用笔蘸了蘸墨汁,在群山旭日图的左上方题字。

    傅渭:五岳起微茫,踆乌落桐桑。曾有烂柯人,倚樨问商汤。诗是不错,字写得倒是一般,可惜了我这幅群山旭日图了。

    唐慎:

    王溱落笔,微笑道:先生所言甚是。

    傅渭脸皮厚极,完全不反驳,一副你说得对的模样。等墨汁干了后,他让温书童子把这幅画收起来交给唐慎,道:再过几日你就要进场科考了。为师这幅旭日图赠予你,祝你旭日东升,金榜题名。

    王溱也望着唐慎:桂榜提名。

    唐慎受宠若惊,本来都觉得没什么了,顿时又觉着压力山大。

    他领了这幅画回到家中,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日日看着,鞭策自己努力读书。

    次日,姚三从姑苏府北上。

    姚三:小东家要乡试了,我怎能不来。我可得照顾小东家呢!

    八月初八,清晨。

    奉笔收拾了东西,准备好长耳考篮,与姚三一起送唐慎出门。他们来到考院,唐慎发现尚书府的管家竟然也在此。老管家也准备了一个长耳考篮,看到唐慎,他走过来道:公子正在上早朝,便让老身来此。唐小公子第一次参加乡试,有些东西可能准备不足,老身也准备了一些。

    奉笔接过考篮,唐慎仔细一看。

    这长耳考篮里放着上好的笔墨纸砚和容易当饱的干粮,甚至连熏香都给准备好了。

    唐慎道:多谢子丰师兄。

    管家道:唐小公子言重了。公子说,祝小公子桂榜提名。

    第二次听到桂榜两个字,唐慎脑中灵光一闪,恍然大悟:竟然是如此!

    乡试每次都是八月考,又称秋闱。放榜时,可闻见桂花飘香,所以又叫桂榜。桂花,即为木樨。王溱说倚樨问商汤,竟然又是在祝贺他桂榜提名!

    唐慎压力很大,他拿着考篮,深吸一口气,进了考场。

    姚三和奉笔在外头等着,两人十分着急,唐慎刚进去一刻钟,他们便伸长了头在外面看。

    王府管家道:二位莫急,唐小公子过几日才能出考场,我们耐心等着便是。

    天还未亮,漫天星子。

    考院外,官差手拿铜锣,重重一敲,高声道:秋闱关门!

    大门吱呀一声关上。

    开平二十六年,乡试正式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我想起一个词,红袖添香。

    第37章

    本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 各省的贡院只收纳本地考生, 然而盛京贡院全天下秀才都可来进考。北直隶的学生按籍贯分配, 都在盛京贡院。再加上从全国各地仰慕而来的学子,今年乡试盛京贡院共有一万一千零二十九个考生!

    无怪乎其他,只因天子门生!

    在盛京贡院进考的秀才, 都是皇城进考,如果脸皮够厚,就可以吹嘘自己是天子门生。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考试, 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天子门生了。除此以外, 一些颇有才名的学子,只要在北直隶附近, 也会来盛京进考。

    在贫寒的贡院考上解元,不如来盛京贡院, 因为这儿的主考官是翰林大学士。解元每次乡试都有几十人,可主考官只有一个。主考官便是师, 未来进入官场有个强大的主考官,可比有个其他的主考官更好!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山河不夜天[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莫晨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晨欢并收藏山河不夜天[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