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没有翻开这本《法门寺碑》字帖,只以为是王溱的亲笔字帖。早在两年前他还没拜师梁诵门下,就见过王溱的书法。笔走龙蛇,字力丰厚雍容,用再好的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
唐慎:多谢子丰师兄的字帖,我回去便多临摹。
这不是我的字帖。
唐慎惊讶地看他。
只见王溱轻轻品了一口茶,语气随意:是钟泰生的《法门寺碑》。
钟巍,钟泰生!
唐慎双目一缩,轻轻地嗯了一声。
唐慎离开尚书府时,不仅拿回了自己写的制艺和试帖诗,顺便还多了一本字帖,又拎了一盒子点心。谁知道王溱家哪来这么多点心,唐慎和他说话时,完全没见王溱吃点心。这些点心反倒像是王溱特意买了,来招待他的。
唐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王子丰该不会把我当孩子在哄养吧?
这不能吧。
这定是不能!
回到家中,陆掌柜已经从牙行买了几个得力的小厮。
陆掌柜:小东家,您看看哪个合适,留在您身边让您差遣。
唐慎在买来的四个小厮中观察了一会儿。他要挑的小厮和其他仆从不同,这是他的贴身小厮。以后他每日都要去王溱府上听课,小厮等于半个书童,是要跟着去的。要是选的不好被王溱瞧见了,唐慎浑身都会不自在。
想了想,唐慎道:你们中可有人会识字。
四个小厮面面相觑。
陆掌柜道:小东家要识字的?我从牙行买人时没提这个要求。识字的小厮可精贵了,得亲自去预定,才能买着。
忽然,一个身材瘦小的仆从站了出来:小的识了一点字。
唐慎哦了一声,问道:你读过什么书?
这小厮面露愧色,道:只是小时候跟在我堂兄身后,在私塾的窗户下偷听过几句。小的没读过书,只是识字。
唐慎又问了几句,发现这小厮确实是识字的,只是没读过四书五经,《论语》大致读过一半。
就定下他了。你有名字么?
小的叫刘顺柱。
唐慎:默了默,他道:以后你便叫方涣。
是。
过了会儿,唐慎觉着不妥,道:等会儿,你不能叫方涣。你便叫奉笔好了。
奉笔一头雾水,唐慎说什么他都觉得行:是,小的以后便叫奉笔了。
傅渭有一个温书童子,一个抚琴童子,唐慎就依葫芦画瓢,找了个奉笔童子。
等陆掌柜和奉笔都走了后,唐慎回到屋子里,他将钟泰生的《法门寺碑》放在书桌上,又拿起王溱亲手改过的那篇制艺和那首试帖诗。唐慎看着宣纸上勾勒出的几个圆圈,以及旁边标注修订的几行小字,看了良久,哭笑不得道:怎么差点就给小厮取那个名字了!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在给奉笔取名时,唐慎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便是这首《诗经溱洧》。
以后还是离王子丰远点的好。
嘴上这么说,第二日唐慎还是拿着改好的文章,前往尚书府找了王溱。只是很可惜这次王溱并不在府上,他在户部当差。王溱提前命令管家招待唐慎,并让唐慎留下改好的文章。这次唐慎离开尚书府时,又带了一盒子新点心。
如此便是一个月过去了。
清明节,唐慎在家中遥望南方,隔着千山万水,焚香祭奠梁诵,为梁诵扫墓。
做完这一切,唐慎写了一封信,喊来奉笔:你将这封信交到户部尚书府,王府管家手上。我师兄曾经说过,他每月都会向金陵府寄东西,若是有东西要捎带,可以给管家。你今日便送到尚书府,早早去。
奉笔领了信,转头就跑去了尚书府,把信交给了管家。
等到奉笔回来,唐慎眼睁睁看着他又拎了一盒子点心。
唐慎: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临近六月,天气渐热。盛京的冬天比江南冷许多,夏天却不比江南凉快。火辣辣的太阳悬挂高空,国子监中有几百名学子,还有数十位博士讲习。然而他们哪有资格享有冰盆,讲堂里热气腾腾,学子们一边擦拭额头上的大汗,一边卖力读书。
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学生们一起读完,坐在宽椅上的授课博士都承受不住了,高声道:今日的课便讲到此。
学生们大喜,各个急着想冲出讲堂。唐慎也是其中一员,但他并不着急。一开始想跑出讲堂的学生太多,只会堵着门。大家人挤人,反而弄得一身是汗。他只要在后面等着就好。
景则,你今日下午可要和我一起去正意堂上课?
唐慎抬起头,只见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模样,清瘦温和的青年正微笑着看他。见到是对方,唐慎表情渐悦,笑道:我下午请了假,有些事要办。明日咱们再一起。
梅胜泽笑道:好。
两人拿了书,正要出讲堂。忽然听到一道粗犷的声音:都回去,还挤什么!你们都是国子监的学生,国之栋梁,便这么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圣贤之地?
学生们纷纷回到讲堂,唐慎和梅胜泽对视一眼,也都回到座位上。
唐慎看到进来的竟然是刘司业,心中一惊。
国子监的山长是林祭酒,官阶三品。在他之下就是两个司业,官阶四品。
刘司业抚了抚花白的胡子,见到学生们全回到讲堂里,怒哼一声,道:这才刚刚下学,你们就逃也似的走了。孟圣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尔等不过是受一点燥热之苦,就这般承受不住?
学生们哪敢反驳,只能低头认错。
刘司业满意了,道:今日来,是要告知你们,六月初的馆课,你们可要准备好了。每月馆课根据你们所写的制艺和试帖诗,将你们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寻常也就算了,下月初的馆课,你们务必严加对待。
有学生好奇地问道:司业大人,可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么?
刘司业笑道:不寻常?你可说对了!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良将从行,秣马厉兵,那是武人刀尖口上的把式,他们是舞枪弄棒。然而我辈文人,做的是笔尖上的把式。六月初的这次馆课,凡考到甲乙等级的学生,六月半都可来国子监辟雍宫听课。
有学生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唐慎也一头雾水。
然而梅胜泽却一把抓紧自己的书本,激动得面露红光,双眼炽热。
唐慎小声问道:胜泽兄,辟雍宫是什么地方,我来国子监两个月了,都没去过。
梅胜泽激动地说道:辟雍宫寻常时候是不会开放的。你知道,我们国子监乃是天子门生,大宋盛京的国学书院。每月都会有翰林院的学士来咱们国子监开讲,那李大学士开讲的时候,你也去过。
唐慎:是,那时我们去的是正意堂。
辟雍宫,也是当贵人来开讲时才会开放。而普天之下,只有一个贵人来的时候,它才会开放。
唐慎瞬间明白过来,他握紧手指,死死盯着梅胜泽。
梅胜泽一字一句地说道:圣人降世,福泽国子监。唯有帝王来时,辟雍宫才开放。这便是传闻中的天子临雍!
与此同时,户部府衙。
王溱坐在正位上,左侍郎和右侍郎一左一右,分别坐在他的下手。左侍郎是个留着羊角胡须、身材干瘪的中年男人,他长叹一口气,道:天子临雍,怎的今日早朝圣上会突然决定去国子监讲课。自圣上即位以来,二十六年了,从未去过辟雍宫。
右侍郎倒是年轻许多,只是也留了一脸胡子,瞧着不像文人,倒像个威猛的武将。他先瞧了眼王溱,看见王溱在喝茶,才道:天子临雍可是好事,徐大人,我们也得早早准备起来了。
户部左侍郎徐令厚道:秦大人说得对。王大人以为呢?
两个侍郎一起扭头看向王溱。
动作轻缓地拂了拂热茶翻腾上来的热气,王溱抿了一口,道:今年的明前龙井?
徐令厚:是。
王溱:甚妙。徐大人刚才说什么了?
徐令厚和秦嗣互视一眼,默默不语。
王溱搁下茶盏,真诚地赞叹道:帝王善学,天子临雍,今年国子监的学生可是有福了。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嗯,不喜欢吃点心么?
小唐郎:╭╮(︶皿︶)╭╮!!!
第33章
国子监下了学, 唐慎拿着今天写好的试帖诗, 来尚书府找王溱。
王溱身为户部尚书, 每日当差忙碌,唐慎来十次,有六次他是不在的。往常他就把写好的课业交给管家, 等王溱看好后,自会给他批阅,并且第二天会抽空在府中等他上门。但今日唐慎思索再三, 对管家道:我可否在府上能子丰师兄回来?
管家一愣, 道:唐小公子若是有空,自然可以。
管家将唐慎迎进门, 恭敬地接待。
月上枝头,星子漫天时, 王溱穿着簇新的正红官袍,从外头回来。管家告诉他唐慎还在府上等着, 他脚步微顿,低声说了句这样么,接着便没有一丝惊讶, 仿佛早就知道今天唐慎会等他似的。
唐慎在花厅里喝茶,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只见王溱穿着官服便来找他。烛光与月辉的交映中,王子丰俊雅的面容显得十分温和近人,他清雅地笑道:小师弟等很久了?
唐慎:只是半个时辰而已。
用过饭了?
等师兄,不敢用饭。
王溱转身对管家说:小师弟来府上这么久, 你竟没有招待他用饭,可是失责了。
管家连连向唐慎道歉。
王溱道:那便与我一起用饭吧。
两人来到正厅,唐慎坐在餐桌旁等了会儿,王溱去换了身锦白色的长袍,从里屋出来了。不穿官袍时,他就像个俊美秀雅的读书人,真当的上那句状元无双。唐慎心想,哪怕穿着官服,他这位师兄也着实和其他大官迥然不同,出类拔萃,卓然众人。
侍女上菜,桌子上摆了一道煨煮鲟蟥片、一道黄芽菜煨火腿,还有时鲜四道,以及一道江瑶柱汤。
唐慎和王溱都是江南人,两人口味相似,上的菜也大多是江南口味。
正所谓食不言,寝不语,两人吃完饭,又去了花厅喝茶。王溱拿着唐慎写的试帖诗,看了几遍。这次他没有点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而是道:《法门寺碑》临摹多久了?
唐慎没明白他怎么会问这个:快两个月了。
小师弟的字练得很快。
师兄过奖了。唐慎神色平静,语气中没有点骄傲的意思。
在姑苏府时,他每天都会练五十张大字。而到了盛京,这本《法门寺碑》他已经临摹了整整一千三百二十一遍。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八月的秋闱,他定要获得一个好名次。至少进前十。如此等到了明年春闱,他才不会与其他举人有太大差距。
王溱拿着唐慎的字,轻轻念出了上面写的诗:月皎连空照,星垂定海楼念完后,王溱停顿了片刻,惋惜地叹气:小师弟的八股制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森然,只要不偏题,终归是不会出错。只是你的试帖诗,写得只能说一般了。
唐慎也知道自己的试帖诗写得很一般。
如果说八股制艺考的主要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议论结构,那试帖诗更考了一个人的才学。唐慎哪怕再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他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就从一个理工生变成大才子。写诗靠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靠那灵光一闪,更靠真正的天赋才气。
王溱:若是小师弟的试帖诗能有长进,这次国子监的馆课应当能进前三了罢。
突然提到国子监的馆课,唐慎眸光一闪,抬头看向王溱。
唐慎今天特意在府上等王溱回来,不是因为他想见王溱,而是因为天子临雍!他想知道天子为什么突然要去辟雍宫讲课,这次的讲课是否会出什么问题。
思索片刻,唐慎道:每月国子监的馆课,因为我的试帖诗写得一般,大多获得乙级,没获得过甲级。
王溱笑道:寻常也就算了,天子临雍时若是能获得前三,自然好处不斐。
唐慎一怔,定定地看着王溱,惊道:师兄?!
唐慎少有这种错愕的模样,双眼瞪得滚圆。王溱来了兴致,他用白扇轻轻挑起唐慎的下巴,声音轻柔,微笑道:小师弟,你能获得前三么?
十日后,六月初一,国子监的馆课考试开始了。
数百位学子端坐于讲堂中,打开这次的馆课考题,神情举止比过往每一次的馆课更为严肃郑重。唐慎坐在正意堂的中间座位上,他翻开八股制艺的题目,这题目上写的是天之高也。
《孟子离娄》: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意思是虽然天高地阔,星辰浩瀚无边,但是只要能推算出其中的规律,哪怕是千年之后的节日也能按照规律推算出来。
唐慎愁眉紧锁。
这道题看似简单,说的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只要找到规律,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事,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孟子》中常见的讲究哲理的一句话。以天之高也为题目,可以从事物万象复杂上切题,也可以追根究底,从本质的万物规律上入题。前者会更加保险,后者题目太大,很容易写偏甚至写错。
然而他这次一定要获得前三名!
唐慎心一横,提笔写下:欲求造化之大,必尽伦理之妙。凡八卦尽为极,凡万物必生一
恋耽美
唐慎:多谢子丰师兄的字帖,我回去便多临摹。
这不是我的字帖。
唐慎惊讶地看他。
只见王溱轻轻品了一口茶,语气随意:是钟泰生的《法门寺碑》。
钟巍,钟泰生!
唐慎双目一缩,轻轻地嗯了一声。
唐慎离开尚书府时,不仅拿回了自己写的制艺和试帖诗,顺便还多了一本字帖,又拎了一盒子点心。谁知道王溱家哪来这么多点心,唐慎和他说话时,完全没见王溱吃点心。这些点心反倒像是王溱特意买了,来招待他的。
唐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王子丰该不会把我当孩子在哄养吧?
这不能吧。
这定是不能!
回到家中,陆掌柜已经从牙行买了几个得力的小厮。
陆掌柜:小东家,您看看哪个合适,留在您身边让您差遣。
唐慎在买来的四个小厮中观察了一会儿。他要挑的小厮和其他仆从不同,这是他的贴身小厮。以后他每日都要去王溱府上听课,小厮等于半个书童,是要跟着去的。要是选的不好被王溱瞧见了,唐慎浑身都会不自在。
想了想,唐慎道:你们中可有人会识字。
四个小厮面面相觑。
陆掌柜道:小东家要识字的?我从牙行买人时没提这个要求。识字的小厮可精贵了,得亲自去预定,才能买着。
忽然,一个身材瘦小的仆从站了出来:小的识了一点字。
唐慎哦了一声,问道:你读过什么书?
这小厮面露愧色,道:只是小时候跟在我堂兄身后,在私塾的窗户下偷听过几句。小的没读过书,只是识字。
唐慎又问了几句,发现这小厮确实是识字的,只是没读过四书五经,《论语》大致读过一半。
就定下他了。你有名字么?
小的叫刘顺柱。
唐慎:默了默,他道:以后你便叫方涣。
是。
过了会儿,唐慎觉着不妥,道:等会儿,你不能叫方涣。你便叫奉笔好了。
奉笔一头雾水,唐慎说什么他都觉得行:是,小的以后便叫奉笔了。
傅渭有一个温书童子,一个抚琴童子,唐慎就依葫芦画瓢,找了个奉笔童子。
等陆掌柜和奉笔都走了后,唐慎回到屋子里,他将钟泰生的《法门寺碑》放在书桌上,又拿起王溱亲手改过的那篇制艺和那首试帖诗。唐慎看着宣纸上勾勒出的几个圆圈,以及旁边标注修订的几行小字,看了良久,哭笑不得道:怎么差点就给小厮取那个名字了!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在给奉笔取名时,唐慎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便是这首《诗经溱洧》。
以后还是离王子丰远点的好。
嘴上这么说,第二日唐慎还是拿着改好的文章,前往尚书府找了王溱。只是很可惜这次王溱并不在府上,他在户部当差。王溱提前命令管家招待唐慎,并让唐慎留下改好的文章。这次唐慎离开尚书府时,又带了一盒子新点心。
如此便是一个月过去了。
清明节,唐慎在家中遥望南方,隔着千山万水,焚香祭奠梁诵,为梁诵扫墓。
做完这一切,唐慎写了一封信,喊来奉笔:你将这封信交到户部尚书府,王府管家手上。我师兄曾经说过,他每月都会向金陵府寄东西,若是有东西要捎带,可以给管家。你今日便送到尚书府,早早去。
奉笔领了信,转头就跑去了尚书府,把信交给了管家。
等到奉笔回来,唐慎眼睁睁看着他又拎了一盒子点心。
唐慎: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临近六月,天气渐热。盛京的冬天比江南冷许多,夏天却不比江南凉快。火辣辣的太阳悬挂高空,国子监中有几百名学子,还有数十位博士讲习。然而他们哪有资格享有冰盆,讲堂里热气腾腾,学子们一边擦拭额头上的大汗,一边卖力读书。
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学生们一起读完,坐在宽椅上的授课博士都承受不住了,高声道:今日的课便讲到此。
学生们大喜,各个急着想冲出讲堂。唐慎也是其中一员,但他并不着急。一开始想跑出讲堂的学生太多,只会堵着门。大家人挤人,反而弄得一身是汗。他只要在后面等着就好。
景则,你今日下午可要和我一起去正意堂上课?
唐慎抬起头,只见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模样,清瘦温和的青年正微笑着看他。见到是对方,唐慎表情渐悦,笑道:我下午请了假,有些事要办。明日咱们再一起。
梅胜泽笑道:好。
两人拿了书,正要出讲堂。忽然听到一道粗犷的声音:都回去,还挤什么!你们都是国子监的学生,国之栋梁,便这么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圣贤之地?
学生们纷纷回到讲堂,唐慎和梅胜泽对视一眼,也都回到座位上。
唐慎看到进来的竟然是刘司业,心中一惊。
国子监的山长是林祭酒,官阶三品。在他之下就是两个司业,官阶四品。
刘司业抚了抚花白的胡子,见到学生们全回到讲堂里,怒哼一声,道:这才刚刚下学,你们就逃也似的走了。孟圣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尔等不过是受一点燥热之苦,就这般承受不住?
学生们哪敢反驳,只能低头认错。
刘司业满意了,道:今日来,是要告知你们,六月初的馆课,你们可要准备好了。每月馆课根据你们所写的制艺和试帖诗,将你们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寻常也就算了,下月初的馆课,你们务必严加对待。
有学生好奇地问道:司业大人,可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么?
刘司业笑道:不寻常?你可说对了!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良将从行,秣马厉兵,那是武人刀尖口上的把式,他们是舞枪弄棒。然而我辈文人,做的是笔尖上的把式。六月初的这次馆课,凡考到甲乙等级的学生,六月半都可来国子监辟雍宫听课。
有学生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唐慎也一头雾水。
然而梅胜泽却一把抓紧自己的书本,激动得面露红光,双眼炽热。
唐慎小声问道:胜泽兄,辟雍宫是什么地方,我来国子监两个月了,都没去过。
梅胜泽激动地说道:辟雍宫寻常时候是不会开放的。你知道,我们国子监乃是天子门生,大宋盛京的国学书院。每月都会有翰林院的学士来咱们国子监开讲,那李大学士开讲的时候,你也去过。
唐慎:是,那时我们去的是正意堂。
辟雍宫,也是当贵人来开讲时才会开放。而普天之下,只有一个贵人来的时候,它才会开放。
唐慎瞬间明白过来,他握紧手指,死死盯着梅胜泽。
梅胜泽一字一句地说道:圣人降世,福泽国子监。唯有帝王来时,辟雍宫才开放。这便是传闻中的天子临雍!
与此同时,户部府衙。
王溱坐在正位上,左侍郎和右侍郎一左一右,分别坐在他的下手。左侍郎是个留着羊角胡须、身材干瘪的中年男人,他长叹一口气,道:天子临雍,怎的今日早朝圣上会突然决定去国子监讲课。自圣上即位以来,二十六年了,从未去过辟雍宫。
右侍郎倒是年轻许多,只是也留了一脸胡子,瞧着不像文人,倒像个威猛的武将。他先瞧了眼王溱,看见王溱在喝茶,才道:天子临雍可是好事,徐大人,我们也得早早准备起来了。
户部左侍郎徐令厚道:秦大人说得对。王大人以为呢?
两个侍郎一起扭头看向王溱。
动作轻缓地拂了拂热茶翻腾上来的热气,王溱抿了一口,道:今年的明前龙井?
徐令厚:是。
王溱:甚妙。徐大人刚才说什么了?
徐令厚和秦嗣互视一眼,默默不语。
王溱搁下茶盏,真诚地赞叹道:帝王善学,天子临雍,今年国子监的学生可是有福了。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嗯,不喜欢吃点心么?
小唐郎:╭╮(︶皿︶)╭╮!!!
第33章
国子监下了学, 唐慎拿着今天写好的试帖诗, 来尚书府找王溱。
王溱身为户部尚书, 每日当差忙碌,唐慎来十次,有六次他是不在的。往常他就把写好的课业交给管家, 等王溱看好后,自会给他批阅,并且第二天会抽空在府中等他上门。但今日唐慎思索再三, 对管家道:我可否在府上能子丰师兄回来?
管家一愣, 道:唐小公子若是有空,自然可以。
管家将唐慎迎进门, 恭敬地接待。
月上枝头,星子漫天时, 王溱穿着簇新的正红官袍,从外头回来。管家告诉他唐慎还在府上等着, 他脚步微顿,低声说了句这样么,接着便没有一丝惊讶, 仿佛早就知道今天唐慎会等他似的。
唐慎在花厅里喝茶,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只见王溱穿着官服便来找他。烛光与月辉的交映中,王子丰俊雅的面容显得十分温和近人,他清雅地笑道:小师弟等很久了?
唐慎:只是半个时辰而已。
用过饭了?
等师兄,不敢用饭。
王溱转身对管家说:小师弟来府上这么久, 你竟没有招待他用饭,可是失责了。
管家连连向唐慎道歉。
王溱道:那便与我一起用饭吧。
两人来到正厅,唐慎坐在餐桌旁等了会儿,王溱去换了身锦白色的长袍,从里屋出来了。不穿官袍时,他就像个俊美秀雅的读书人,真当的上那句状元无双。唐慎心想,哪怕穿着官服,他这位师兄也着实和其他大官迥然不同,出类拔萃,卓然众人。
侍女上菜,桌子上摆了一道煨煮鲟蟥片、一道黄芽菜煨火腿,还有时鲜四道,以及一道江瑶柱汤。
唐慎和王溱都是江南人,两人口味相似,上的菜也大多是江南口味。
正所谓食不言,寝不语,两人吃完饭,又去了花厅喝茶。王溱拿着唐慎写的试帖诗,看了几遍。这次他没有点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而是道:《法门寺碑》临摹多久了?
唐慎没明白他怎么会问这个:快两个月了。
小师弟的字练得很快。
师兄过奖了。唐慎神色平静,语气中没有点骄傲的意思。
在姑苏府时,他每天都会练五十张大字。而到了盛京,这本《法门寺碑》他已经临摹了整整一千三百二十一遍。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八月的秋闱,他定要获得一个好名次。至少进前十。如此等到了明年春闱,他才不会与其他举人有太大差距。
王溱拿着唐慎的字,轻轻念出了上面写的诗:月皎连空照,星垂定海楼念完后,王溱停顿了片刻,惋惜地叹气:小师弟的八股制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森然,只要不偏题,终归是不会出错。只是你的试帖诗,写得只能说一般了。
唐慎也知道自己的试帖诗写得很一般。
如果说八股制艺考的主要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议论结构,那试帖诗更考了一个人的才学。唐慎哪怕再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他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就从一个理工生变成大才子。写诗靠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靠那灵光一闪,更靠真正的天赋才气。
王溱:若是小师弟的试帖诗能有长进,这次国子监的馆课应当能进前三了罢。
突然提到国子监的馆课,唐慎眸光一闪,抬头看向王溱。
唐慎今天特意在府上等王溱回来,不是因为他想见王溱,而是因为天子临雍!他想知道天子为什么突然要去辟雍宫讲课,这次的讲课是否会出什么问题。
思索片刻,唐慎道:每月国子监的馆课,因为我的试帖诗写得一般,大多获得乙级,没获得过甲级。
王溱笑道:寻常也就算了,天子临雍时若是能获得前三,自然好处不斐。
唐慎一怔,定定地看着王溱,惊道:师兄?!
唐慎少有这种错愕的模样,双眼瞪得滚圆。王溱来了兴致,他用白扇轻轻挑起唐慎的下巴,声音轻柔,微笑道:小师弟,你能获得前三么?
十日后,六月初一,国子监的馆课考试开始了。
数百位学子端坐于讲堂中,打开这次的馆课考题,神情举止比过往每一次的馆课更为严肃郑重。唐慎坐在正意堂的中间座位上,他翻开八股制艺的题目,这题目上写的是天之高也。
《孟子离娄》: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意思是虽然天高地阔,星辰浩瀚无边,但是只要能推算出其中的规律,哪怕是千年之后的节日也能按照规律推算出来。
唐慎愁眉紧锁。
这道题看似简单,说的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只要找到规律,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事,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孟子》中常见的讲究哲理的一句话。以天之高也为题目,可以从事物万象复杂上切题,也可以追根究底,从本质的万物规律上入题。前者会更加保险,后者题目太大,很容易写偏甚至写错。
然而他这次一定要获得前三名!
唐慎心一横,提笔写下:欲求造化之大,必尽伦理之妙。凡八卦尽为极,凡万物必生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