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情况,要把不得不收缩防御的原因向各级军官乃至普通士兵解释清楚,不要因为暂时的后撤而士气消沉。现在后退不是示弱,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迂回空间,以便积蓄力量、更有效的打击侵略者。
罗兰相信久经考验的帕维尔元帅能够处理好前线官兵的思想工作,有这位沉稳冷静的大将坐镇指挥,至少在这个冬季结束以前,帝国军团在西线的攻势不会取得多大进展,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话说回来,一想到浊浪江大桥已经不复存在,罗兰心里也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回想当初护送菲利普大主教回国的时候,还有后来出访亚珊圣城的时候,他曾不止一次经过那座象征远东与帝国实际界碑的铁路大桥,对其宏伟与坚固留下深刻印象。这座大桥的垮掉,意味着远东与帝国已经彻底丧失和平沟通的可能,而他当前要做的就是调动一切力量抵抗来自大桥对岸的帝国侵略者,直至将其逐出乌利诺山口。在那之后,寇拉斯王国才算得上真正统有远东全境,今天被摧毁的铁路大桥也将重建起来,象征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如果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罗兰对于浊浪江西岸的前景未免显得过度乐观。
自从2月12日亚珊帝国公开向远东宣战,从寇拉斯堡到各地城镇、乡村就笼罩在紧张的气氛当中。尽人皆知远东政府筹备多时的南下作战刚刚启动,以“射击军”为主力的南方军团已经集结于新月河谷,即将朝向暮光谷地推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帝国当局突然向远东宣战,不仅表现出趁人之危的用心,也在事实上为当前正处于寇拉斯军团、迦南军团和帕尔尼亚军团三线包围困境中的“奈落教团”减轻了压力。
南下作战刚刚展开,西方前线又燃起烽烟,包括寇拉斯政府个别内阁高官在内,远东各界人士不免对被迫两面作战感到忧心忡忡。海蓝、斐真和保士华等国政府也都在密切关注远东战事,而国外社交与新闻舆论界那些自诩旁观者清的政论家则普遍持有一个相似的观点:古往今来,被迫两面作战的国家大多以全线溃败收场,远东当局理应避免重蹈覆辙,果断中止南下作战,集结一切力量对抗由西线进犯的帝国大军。
事实上不仅局外人怀有上述悲观看法,共同参加南下作战的帕尔尼亚和迦南政府高层也怀疑远东当局还能否坚持原定作战方案。就在帝国政府发表宣战书的当天,罗兰相继收到赛奥多拉夫人和歌罗法的来信,问他是否有意暂缓南下作战,将寇拉斯南方军团调往西线应急。
罗兰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上述来函,直到2月13日上午才通过魔导广播网向公众做出回应,郑重公布即日起寇拉斯王国向亚珊帝国正式宣战,直到将帝国侵略者逐出远东大地之前,绝不放弃抵抗!
这篇措辞严厉的宣战书足以表明以罗兰为首的寇拉斯政府的强硬立场,同时也回应了外界那些质疑的声音:远东人有能力同时应对来自亚珊帝国与奈落教团的威胁,并且有信心在西线和南线战场上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罗兰的宣战声明来得很及时,迦南与帕尔尼亚的盟友得以心安,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向暮光谷地推进。寇拉斯王国南方兵团,上至总司令阿列克谢元帅下至普通士兵也都可以把心放回肚里,不必为西线战事分神,专注于消灭面前的敌人。
第1853章 人民的战争【2】
措辞强硬的开战宣言,说来轻松,真正兑现却并不容易。否则历史上那些被迫陷入两面作战的国家也不至于大多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身为来自地球的穿越者,罗兰对两面作战的艰难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了解。回想地球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初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德军,一旦陷入东西两面作战,无论在战术层面上还能玩出多少花样,都难以挽回战略层面的被动。
历史教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使后来者保持警醒,反思前人曾经误入的歧途,把握住前人曾经错过的机会。遍观地球与瓦雷斯两个世界的战争史,罗兰得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教训:倘若被迫陷入两面作战,除非己方兵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否则最好不要把战争资源平均分配到两处战场,更不要奢望在两处战场上都能迅速取得胜利;反言之,两条战线必须有所侧重,在更有希望取得速胜的战线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兵力,采取猛烈攻势,而在另一条战线上则应采取守势,通过坚固的防御和积极的牵制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必要的时候不妨收缩防线,以空间换时间,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待到另一处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得以摆脱两面作战的窘境,再集中力量反击另一条战线上的敌人。
罗兰已经将上述战略思想传达给西线的将领,深得帕维尔元帅和加里宁将军赞许。然而战略思想毕竟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若想付诸实践,罗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在发表宣战声明的当天下午,罗兰召集内阁群臣开会,坦言寇拉斯王国当前已经处于最危险的关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和后备兵源,当前的国民经济体制无法同时满足两条战线的军需供应,为此罗兰提出在特殊时期实行特殊的战时制度,集结国内一切资源保障军需供应。
内阁群臣早已意识到局势紧迫,他们所有人的事业、生命乃至家族亲友,全都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倘若战事失利,他们这些帝国政府眼中的“叛党头目”都不会
恋耽美
情况,要把不得不收缩防御的原因向各级军官乃至普通士兵解释清楚,不要因为暂时的后撤而士气消沉。现在后退不是示弱,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迂回空间,以便积蓄力量、更有效的打击侵略者。
罗兰相信久经考验的帕维尔元帅能够处理好前线官兵的思想工作,有这位沉稳冷静的大将坐镇指挥,至少在这个冬季结束以前,帝国军团在西线的攻势不会取得多大进展,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话说回来,一想到浊浪江大桥已经不复存在,罗兰心里也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回想当初护送菲利普大主教回国的时候,还有后来出访亚珊圣城的时候,他曾不止一次经过那座象征远东与帝国实际界碑的铁路大桥,对其宏伟与坚固留下深刻印象。这座大桥的垮掉,意味着远东与帝国已经彻底丧失和平沟通的可能,而他当前要做的就是调动一切力量抵抗来自大桥对岸的帝国侵略者,直至将其逐出乌利诺山口。在那之后,寇拉斯王国才算得上真正统有远东全境,今天被摧毁的铁路大桥也将重建起来,象征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如果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罗兰对于浊浪江西岸的前景未免显得过度乐观。
自从2月12日亚珊帝国公开向远东宣战,从寇拉斯堡到各地城镇、乡村就笼罩在紧张的气氛当中。尽人皆知远东政府筹备多时的南下作战刚刚启动,以“射击军”为主力的南方军团已经集结于新月河谷,即将朝向暮光谷地推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帝国当局突然向远东宣战,不仅表现出趁人之危的用心,也在事实上为当前正处于寇拉斯军团、迦南军团和帕尔尼亚军团三线包围困境中的“奈落教团”减轻了压力。
南下作战刚刚展开,西方前线又燃起烽烟,包括寇拉斯政府个别内阁高官在内,远东各界人士不免对被迫两面作战感到忧心忡忡。海蓝、斐真和保士华等国政府也都在密切关注远东战事,而国外社交与新闻舆论界那些自诩旁观者清的政论家则普遍持有一个相似的观点:古往今来,被迫两面作战的国家大多以全线溃败收场,远东当局理应避免重蹈覆辙,果断中止南下作战,集结一切力量对抗由西线进犯的帝国大军。
事实上不仅局外人怀有上述悲观看法,共同参加南下作战的帕尔尼亚和迦南政府高层也怀疑远东当局还能否坚持原定作战方案。就在帝国政府发表宣战书的当天,罗兰相继收到赛奥多拉夫人和歌罗法的来信,问他是否有意暂缓南下作战,将寇拉斯南方军团调往西线应急。
罗兰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上述来函,直到2月13日上午才通过魔导广播网向公众做出回应,郑重公布即日起寇拉斯王国向亚珊帝国正式宣战,直到将帝国侵略者逐出远东大地之前,绝不放弃抵抗!
这篇措辞严厉的宣战书足以表明以罗兰为首的寇拉斯政府的强硬立场,同时也回应了外界那些质疑的声音:远东人有能力同时应对来自亚珊帝国与奈落教团的威胁,并且有信心在西线和南线战场上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罗兰的宣战声明来得很及时,迦南与帕尔尼亚的盟友得以心安,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向暮光谷地推进。寇拉斯王国南方兵团,上至总司令阿列克谢元帅下至普通士兵也都可以把心放回肚里,不必为西线战事分神,专注于消灭面前的敌人。
第1853章 人民的战争【2】
措辞强硬的开战宣言,说来轻松,真正兑现却并不容易。否则历史上那些被迫陷入两面作战的国家也不至于大多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身为来自地球的穿越者,罗兰对两面作战的艰难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了解。回想地球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初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德军,一旦陷入东西两面作战,无论在战术层面上还能玩出多少花样,都难以挽回战略层面的被动。
历史教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使后来者保持警醒,反思前人曾经误入的歧途,把握住前人曾经错过的机会。遍观地球与瓦雷斯两个世界的战争史,罗兰得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教训:倘若被迫陷入两面作战,除非己方兵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否则最好不要把战争资源平均分配到两处战场,更不要奢望在两处战场上都能迅速取得胜利;反言之,两条战线必须有所侧重,在更有希望取得速胜的战线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兵力,采取猛烈攻势,而在另一条战线上则应采取守势,通过坚固的防御和积极的牵制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必要的时候不妨收缩防线,以空间换时间,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待到另一处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得以摆脱两面作战的窘境,再集中力量反击另一条战线上的敌人。
罗兰已经将上述战略思想传达给西线的将领,深得帕维尔元帅和加里宁将军赞许。然而战略思想毕竟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若想付诸实践,罗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在发表宣战声明的当天下午,罗兰召集内阁群臣开会,坦言寇拉斯王国当前已经处于最危险的关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和后备兵源,当前的国民经济体制无法同时满足两条战线的军需供应,为此罗兰提出在特殊时期实行特殊的战时制度,集结国内一切资源保障军需供应。
内阁群臣早已意识到局势紧迫,他们所有人的事业、生命乃至家族亲友,全都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倘若战事失利,他们这些帝国政府眼中的“叛党头目”都不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