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汽笛声由远及近,双头串联、总计八部魔导机车缓缓减速,车轮摩擦铁轨火星迸射,发出刺耳的刹车声。
出乎人们预料,车头后面挂载的车厢节数并不多,每节车只有三节用于载人的车厢,真正需要两部机车合力拖拽的大家伙,是四台黑漆漆的庞然大物——浑身覆盖着厚重装甲的钢铁巨炮,如同四艘安装在车轮上的战列舰,沿着铁轨昂然挺进站台。
这些炮筒足有十码长的巨型魔晶滑膛榴弹炮,就是名震瓦雷斯的帝国列车炮“老查理”,仅仅炮身自重就超过60吨,炮筒口径16.5寸,能够以最大仰角60度发射重达2000磅的巨型榴弹,最大射程24里,炮弹初速600码/秒,平均每小时可以轰出10发炮弹。
如此庞大的重炮,当然少不了专业人士伺候。车门敞开,身着军大衣、面容冷峻的帝国炮兵列成纵队,从容不迫的走向站台。“老查理”的额定炮组,包括炮手、测量员、机械师和其他后勤人员在内,合计302人。开赴远东前线的四台列车炮,总共需要近千人的团队负责维护,排场之大可谓壮观。
恩格尔将军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将这四台极其笨重的列车炮千里迢迢运到远东,当然不是当作摆设。事实上这四台列车炮在他的作战方案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根据卡尔将军提供的情报,帝国司令部早已得知远东国防军沿浊浪江东岸严密布防,总共修建起大大小小的碉堡近千座,特别是在跨江大桥附近,防御工事尤其密集。倘若帝国远征军采取强行夺桥或者涉水渡江之类常规进攻战术,不得不直面来自对岸炮台的猛烈轰击,势必付出惨痛的伤亡代价。远东一方只需要依托沿江工事稳固防守,以逸待劳,哪怕兵力总数和单兵素质都远不如进攻方,守住阵地也并非什么难事。
恩格尔将军将列车炮调往前线,目的正在于利用重炮超远的射程和巨大的破坏力,隔着浊浪江轰击远东阵地。根据他的测算,对岸那些大大小小的碉堡,无非以一种远东特有的、名为“水泥”的材料粘合起来的沙石建筑,没有任何一座碉堡能够承受得住“老查理”轰击。甚至都不需要直接命中,只是2000磅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就能将周边30码内的工事震裂,藏身在碉堡内的远东官兵根本承受不住如此恐怖的冲击力,当场就要被震得七窍流血,不死也是重伤,丧失战斗能力。
四门列车炮一起开火,平均每个小时可以发射四十发重磅炮弹,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能摧毁同等数量的碉堡,这样计算下来,炮击只要持续一个白天就能废掉对面半数防御工事。当然,这样持续开炮将对炮管造成极大的损害,好在滑膛炮毕竟比线膛炮耐操,坚持个一两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1851章 西陲狼烟【7】
恩格尔自命是一名思维缜密、算无遗策的“智将”,当然随军携带了充足的炮弹和备用炮管以供“老查理”持续输出火力。其实在多数参加东征的将领看来,这些储备很大概率派不上用场。对面远东守军也不是人人都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眼睁睁看着己方阵地遭受帝国列车炮蹂躏,费尽心血建造的防御工事一座接着一座被拔掉,哪里还能处之泰然?根本用不着摧毁全部碉堡,远东守军就会吓得斗志瓦解,自行溃退。帝国大军得以在列车炮的掩护下从容渡江,朝着赎罪堡方向大步挺进。如果进展顺利,最多不超过四个星期,四门“老查理”就能一一拔除进军沿途所有叛党据点,逼近赎罪堡城下,而后换装更为昂贵也更具破坏力的“灌法解离炮弹”,一轮齐射就能轰穿城防迷锁,为帝国骑兵打开一条挥师进城的通道。
就在帝国列车炮开进奥列维要塞的同一时间,站台上的人们没有觉察到,头顶阴沉沉的天空吹来一阵冷风。远东空军第五舰队旗舰“命运号”舰载航空联队下属第一中队,此刻正在奥列维要塞上空侦查。带队的空军上尉阿比盖尔及其麾下巨鹰全都提前服用了“隐形术”药水,凭借巨鹰一族锐利的视力,于阴云密布的千丈高空俯瞰皑皑雪原,早在两天前就发觉帝国工兵的异常举动,故而有意加强对站台附近的巡逻。
阿比盖尔上尉的辛苦没有白费,今天一大早,当轰鸣的魔导列车拖拽四门重炮进驻站台,空中隐形侦查的群鹰立刻有所觉察,借助“魔导通话仪”第一时间向阿比盖尔上尉汇报。
一半是出于职业需要,一半是出于个人兴趣,阿比盖尔上尉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台军用高倍“留影镜”,发现什么异常情况,总会迅速拍摄下来留作存档。今天也不例外,阿比盖尔冒险压低飞行高度,在车站上方低空盘旋,兜着圈子仔细观察那四门列车炮,眼中所见的一切都以“留影镜”拍摄下来。
当天稍晚些时候,阿比盖尔上尉带着他的侦察收获返回母舰“命运号”,向第五舰队司令叶列娜中校以及他的直属上司、第五舰队航空兵指挥官阿芙乐尔少校做了汇报。
叶列娜和阿芙乐尔立刻意识到形势严峻,当即带上阿比盖尔赶赴西线驻军司令部所在地“冷溪镇”,亲自向帕维尔元帅汇报敌情。
帕维尔元帅曾追随鲁道夫一世远征露西亚高原上的龙城要塞,亲眼目睹过列车炮在阵地攻坚战中的巨大危力,当初“龙之眼”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前线堡垒群,面对怒吼的巨炮根本不堪一击,短短一天就全线崩溃,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帕维
恋耽美
汽笛声由远及近,双头串联、总计八部魔导机车缓缓减速,车轮摩擦铁轨火星迸射,发出刺耳的刹车声。
出乎人们预料,车头后面挂载的车厢节数并不多,每节车只有三节用于载人的车厢,真正需要两部机车合力拖拽的大家伙,是四台黑漆漆的庞然大物——浑身覆盖着厚重装甲的钢铁巨炮,如同四艘安装在车轮上的战列舰,沿着铁轨昂然挺进站台。
这些炮筒足有十码长的巨型魔晶滑膛榴弹炮,就是名震瓦雷斯的帝国列车炮“老查理”,仅仅炮身自重就超过60吨,炮筒口径16.5寸,能够以最大仰角60度发射重达2000磅的巨型榴弹,最大射程24里,炮弹初速600码/秒,平均每小时可以轰出10发炮弹。
如此庞大的重炮,当然少不了专业人士伺候。车门敞开,身着军大衣、面容冷峻的帝国炮兵列成纵队,从容不迫的走向站台。“老查理”的额定炮组,包括炮手、测量员、机械师和其他后勤人员在内,合计302人。开赴远东前线的四台列车炮,总共需要近千人的团队负责维护,排场之大可谓壮观。
恩格尔将军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将这四台极其笨重的列车炮千里迢迢运到远东,当然不是当作摆设。事实上这四台列车炮在他的作战方案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根据卡尔将军提供的情报,帝国司令部早已得知远东国防军沿浊浪江东岸严密布防,总共修建起大大小小的碉堡近千座,特别是在跨江大桥附近,防御工事尤其密集。倘若帝国远征军采取强行夺桥或者涉水渡江之类常规进攻战术,不得不直面来自对岸炮台的猛烈轰击,势必付出惨痛的伤亡代价。远东一方只需要依托沿江工事稳固防守,以逸待劳,哪怕兵力总数和单兵素质都远不如进攻方,守住阵地也并非什么难事。
恩格尔将军将列车炮调往前线,目的正在于利用重炮超远的射程和巨大的破坏力,隔着浊浪江轰击远东阵地。根据他的测算,对岸那些大大小小的碉堡,无非以一种远东特有的、名为“水泥”的材料粘合起来的沙石建筑,没有任何一座碉堡能够承受得住“老查理”轰击。甚至都不需要直接命中,只是2000磅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就能将周边30码内的工事震裂,藏身在碉堡内的远东官兵根本承受不住如此恐怖的冲击力,当场就要被震得七窍流血,不死也是重伤,丧失战斗能力。
四门列车炮一起开火,平均每个小时可以发射四十发重磅炮弹,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能摧毁同等数量的碉堡,这样计算下来,炮击只要持续一个白天就能废掉对面半数防御工事。当然,这样持续开炮将对炮管造成极大的损害,好在滑膛炮毕竟比线膛炮耐操,坚持个一两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1851章 西陲狼烟【7】
恩格尔自命是一名思维缜密、算无遗策的“智将”,当然随军携带了充足的炮弹和备用炮管以供“老查理”持续输出火力。其实在多数参加东征的将领看来,这些储备很大概率派不上用场。对面远东守军也不是人人都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眼睁睁看着己方阵地遭受帝国列车炮蹂躏,费尽心血建造的防御工事一座接着一座被拔掉,哪里还能处之泰然?根本用不着摧毁全部碉堡,远东守军就会吓得斗志瓦解,自行溃退。帝国大军得以在列车炮的掩护下从容渡江,朝着赎罪堡方向大步挺进。如果进展顺利,最多不超过四个星期,四门“老查理”就能一一拔除进军沿途所有叛党据点,逼近赎罪堡城下,而后换装更为昂贵也更具破坏力的“灌法解离炮弹”,一轮齐射就能轰穿城防迷锁,为帝国骑兵打开一条挥师进城的通道。
就在帝国列车炮开进奥列维要塞的同一时间,站台上的人们没有觉察到,头顶阴沉沉的天空吹来一阵冷风。远东空军第五舰队旗舰“命运号”舰载航空联队下属第一中队,此刻正在奥列维要塞上空侦查。带队的空军上尉阿比盖尔及其麾下巨鹰全都提前服用了“隐形术”药水,凭借巨鹰一族锐利的视力,于阴云密布的千丈高空俯瞰皑皑雪原,早在两天前就发觉帝国工兵的异常举动,故而有意加强对站台附近的巡逻。
阿比盖尔上尉的辛苦没有白费,今天一大早,当轰鸣的魔导列车拖拽四门重炮进驻站台,空中隐形侦查的群鹰立刻有所觉察,借助“魔导通话仪”第一时间向阿比盖尔上尉汇报。
一半是出于职业需要,一半是出于个人兴趣,阿比盖尔上尉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台军用高倍“留影镜”,发现什么异常情况,总会迅速拍摄下来留作存档。今天也不例外,阿比盖尔冒险压低飞行高度,在车站上方低空盘旋,兜着圈子仔细观察那四门列车炮,眼中所见的一切都以“留影镜”拍摄下来。
当天稍晚些时候,阿比盖尔上尉带着他的侦察收获返回母舰“命运号”,向第五舰队司令叶列娜中校以及他的直属上司、第五舰队航空兵指挥官阿芙乐尔少校做了汇报。
叶列娜和阿芙乐尔立刻意识到形势严峻,当即带上阿比盖尔赶赴西线驻军司令部所在地“冷溪镇”,亲自向帕维尔元帅汇报敌情。
帕维尔元帅曾追随鲁道夫一世远征露西亚高原上的龙城要塞,亲眼目睹过列车炮在阵地攻坚战中的巨大危力,当初“龙之眼”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前线堡垒群,面对怒吼的巨炮根本不堪一击,短短一天就全线崩溃,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帕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