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样翻来覆去的折腾,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央行还能有安稳日子吗?
银行家们倡议调整金银比价,好比和面时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彻底搞定黄金与白银的定价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将其中一方驱逐出场,从法律上永久废除其货币地位。
罗兰就是这么想的,也正在这样做。但是他没有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明说,只是向与会的商业银行家们做出暗示,请求他们再坚持一下,最多再过一个月,白银外流的危机将得到缓解。
“你们跟着央行的指挥棒走,尽管敞开大门满足那些套取白银的投机客,现在你们可能会觉得吃亏,但是我在这里向诸位保证,最多一个月后就会苦尽甘来,把现在的损失全都连本带利赚回来,至于那些自作聪明的投机客……”罗兰冷笑一声,眼中浮现杀气,“我将教给他们‘后悔’这个词怎么写。”
罗兰的话音在会场中回荡,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立刻使与会者兴奋起来,自动把王子殿下的暗示脑补成“跟着老子混,你们吃不了亏”!
远东建国以来,在座诸位银行家都亲眼见证了央行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此期间也有人自恃财大气粗,试图挑战央行的威权,结果无一例外惨遭重创,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反之,那些坚定拥护银行领导、配合央行政策的银行家,全都在历次金融风波中有惊无险,甚至还赚了不少。
鉴于铁一般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座的诸位金融大佬都对央行信心十足,在随后的讨论会上没有一个人唱反调,纷纷顶着巨大的亏损风险向罗兰表达忠心。
从理论上讲,央行与商业银行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央行可以给予对方政策建议并进行监督,却无权插手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中央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取决于各家商业银行是否心甘情愿的加以配合,对这一点罗兰有着清醒的认识。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就好比战前动员,团结起来上下一心才能打胜仗。
会议开得很成功。散会前罗兰照例感谢大家支持央行工作,最后以这样一句话收尾:“时间会证明一切。”
时间会证明一切?
究竟是什么意思?
参加会议的银行家们不约而同在心里猜测罗兰的言外之意。金融的奥秘就在“跨期”二字,有资格坐进这个会议大厅的没有笨蛋,金融大佬们很快就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
会议结束已经是3月7日深夜,银行家们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振奋,离开会场的第一时间就相继取出“魔导通话仪”,通知自家银行经理取消兑换银币的限制,调整短期贷款期限至1个月,此外贷款合同增加两项条款:贷款到期后须以金塔勒偿还;提前还贷加收服务费。
大佬们当然知道投机客的玩法,强调以金币还贷似乎是画蛇添足,然而直觉告诉他们一场猛烈的风暴正在暗中酝酿,若想平安穿越风暴带,唯有紧跟在王子殿下身后。
金融工作会议结束次日,《祖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一篇题为《货币制度的致命隐患》的文章,指出当今远东境内出现金银比价失调的危险苗头,并且详细分析了金银比价波动造成的种种后果,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潜在伤害。
作者在这篇耸人听闻的文章中借助简洁严谨的数学工具论证了“复本位”货币制度存在一个致命的隐患:金银比价在现实环境中无法维持长期稳定,这将给经济活动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为了消除波动就必须废除复本位制度,要么选择黄金,要么选择白银,两者不可兼得。
相比白银,黄金显然具有更高的信用,但是文章作者也承认断然废除银塔勒并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举例来说,现在政府宣布银塔勒退出流通,银币须在银行兑换为金币或铜币,然而某人全副身家只有9个银塔勒,不足以兑换哪怕1个金塔勒,倘若兑换成铜塔勒,又太累赘了。类似这样的状况普遍存在,必然导致兑换过程中差错百出,民怨沸腾。
此外,近两亿枚银塔勒一下子退出流通,空缺的流动性只能靠金币和铜币来填补,远东现已发行的金币和铜币显然弥补不了这巨大的空白,且不说国库中未必有足够的金和铜用于发行新币,就算储备充裕,铸币也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在此期间国内货币严重短缺,对国民经济而言,通缩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比通胀更可怕。
第1581章 谋杀白银【7】
综合上述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建议远东财政当局发行银钞以取代银币,规定银钞与银币等值兑换,由银钞替代银币进入流通领域。银钞的信用与金币、铜币挂钩,任何人都可以去银行将面值10塔勒的银钞兑换成1塔勒金币。这样一来市场中的流动性总量不变,金银比价的隐患也被消除。
最后,作者以乐观的笔触宣传银钞相比银币的种种优势,比如便于携带,不易磨损……针对人们普遍对纸币信用的怀疑,作者直言不讳的指出纸币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银行票据就有纸币的部分功能,所以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文章末尾,作者以一段发人深省的反问做为结语:“‘纸币’无非是一种中央银行券,既然人们在交易中愿意接受私人银行发行的票据,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比私人银行更可靠的中央银行券?”
十多万份早报如同雪片飞往街头巷尾的小酒馆,工厂餐厅与商铺柜台,候车室与办
恋耽美
样翻来覆去的折腾,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央行还能有安稳日子吗?
银行家们倡议调整金银比价,好比和面时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彻底搞定黄金与白银的定价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将其中一方驱逐出场,从法律上永久废除其货币地位。
罗兰就是这么想的,也正在这样做。但是他没有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明说,只是向与会的商业银行家们做出暗示,请求他们再坚持一下,最多再过一个月,白银外流的危机将得到缓解。
“你们跟着央行的指挥棒走,尽管敞开大门满足那些套取白银的投机客,现在你们可能会觉得吃亏,但是我在这里向诸位保证,最多一个月后就会苦尽甘来,把现在的损失全都连本带利赚回来,至于那些自作聪明的投机客……”罗兰冷笑一声,眼中浮现杀气,“我将教给他们‘后悔’这个词怎么写。”
罗兰的话音在会场中回荡,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立刻使与会者兴奋起来,自动把王子殿下的暗示脑补成“跟着老子混,你们吃不了亏”!
远东建国以来,在座诸位银行家都亲眼见证了央行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此期间也有人自恃财大气粗,试图挑战央行的威权,结果无一例外惨遭重创,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反之,那些坚定拥护银行领导、配合央行政策的银行家,全都在历次金融风波中有惊无险,甚至还赚了不少。
鉴于铁一般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座的诸位金融大佬都对央行信心十足,在随后的讨论会上没有一个人唱反调,纷纷顶着巨大的亏损风险向罗兰表达忠心。
从理论上讲,央行与商业银行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央行可以给予对方政策建议并进行监督,却无权插手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中央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取决于各家商业银行是否心甘情愿的加以配合,对这一点罗兰有着清醒的认识。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就好比战前动员,团结起来上下一心才能打胜仗。
会议开得很成功。散会前罗兰照例感谢大家支持央行工作,最后以这样一句话收尾:“时间会证明一切。”
时间会证明一切?
究竟是什么意思?
参加会议的银行家们不约而同在心里猜测罗兰的言外之意。金融的奥秘就在“跨期”二字,有资格坐进这个会议大厅的没有笨蛋,金融大佬们很快就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
会议结束已经是3月7日深夜,银行家们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振奋,离开会场的第一时间就相继取出“魔导通话仪”,通知自家银行经理取消兑换银币的限制,调整短期贷款期限至1个月,此外贷款合同增加两项条款:贷款到期后须以金塔勒偿还;提前还贷加收服务费。
大佬们当然知道投机客的玩法,强调以金币还贷似乎是画蛇添足,然而直觉告诉他们一场猛烈的风暴正在暗中酝酿,若想平安穿越风暴带,唯有紧跟在王子殿下身后。
金融工作会议结束次日,《祖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一篇题为《货币制度的致命隐患》的文章,指出当今远东境内出现金银比价失调的危险苗头,并且详细分析了金银比价波动造成的种种后果,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潜在伤害。
作者在这篇耸人听闻的文章中借助简洁严谨的数学工具论证了“复本位”货币制度存在一个致命的隐患:金银比价在现实环境中无法维持长期稳定,这将给经济活动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为了消除波动就必须废除复本位制度,要么选择黄金,要么选择白银,两者不可兼得。
相比白银,黄金显然具有更高的信用,但是文章作者也承认断然废除银塔勒并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举例来说,现在政府宣布银塔勒退出流通,银币须在银行兑换为金币或铜币,然而某人全副身家只有9个银塔勒,不足以兑换哪怕1个金塔勒,倘若兑换成铜塔勒,又太累赘了。类似这样的状况普遍存在,必然导致兑换过程中差错百出,民怨沸腾。
此外,近两亿枚银塔勒一下子退出流通,空缺的流动性只能靠金币和铜币来填补,远东现已发行的金币和铜币显然弥补不了这巨大的空白,且不说国库中未必有足够的金和铜用于发行新币,就算储备充裕,铸币也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在此期间国内货币严重短缺,对国民经济而言,通缩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比通胀更可怕。
第1581章 谋杀白银【7】
综合上述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建议远东财政当局发行银钞以取代银币,规定银钞与银币等值兑换,由银钞替代银币进入流通领域。银钞的信用与金币、铜币挂钩,任何人都可以去银行将面值10塔勒的银钞兑换成1塔勒金币。这样一来市场中的流动性总量不变,金银比价的隐患也被消除。
最后,作者以乐观的笔触宣传银钞相比银币的种种优势,比如便于携带,不易磨损……针对人们普遍对纸币信用的怀疑,作者直言不讳的指出纸币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银行票据就有纸币的部分功能,所以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文章末尾,作者以一段发人深省的反问做为结语:“‘纸币’无非是一种中央银行券,既然人们在交易中愿意接受私人银行发行的票据,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比私人银行更可靠的中央银行券?”
十多万份早报如同雪片飞往街头巷尾的小酒馆,工厂餐厅与商铺柜台,候车室与办
恋耽美